導航:首頁 > 肌腱 > 軟骨和肌腱

軟骨和肌腱

發布時間:2020-08-15 07:17:31

1、肌腱 和 筋 有什麼區別?

肌腱
解釋:肌腹兩端的索狀或膜狀緻密結締組織,便於肌肉附著和固定。
一塊肌肉的肌腱分附在兩塊或兩塊以上的不同骨上,是由於肌腱的牽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縮帶動不同骨的運動。
每一塊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兩部分,肌腹由肌纖維構成,色紅質軟,有收縮能力,肌腱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較硬,沒有收縮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著於骨骼。長肌的肌腱多呈圓索狀,闊肌的肌腱闊而薄,呈膜狀,又叫腱膜。


【釋義】①附在肌腱或骨頭上的韌帶

2、生物中血液,軟骨,心肌和肌腱哪個不屬於結締組織?

心肌不屬於結締組織,它屬於肌肉組織。
PS:結締組織包括:血液、軟骨、淋巴液、肌腱、骨髓、脂肪等等,肌肉組織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立毛肌等等。
希望能幫助你。^__^

3、肌腱和軟骨在結構上的共同特點是:()比較大,有較多的()。

蛋白質 膠原蛋白
肌腱、韌帶、皮膚、角膜、軟骨和骨的膠原含量尤為豐富,是哺乳動物體內含量最多的蛋白質,占蛋白質總量的25%~...現在已經肯定膠原並不是某一個蛋白質的名稱,而是在結構上既有共同點又有差異的一組蛋白質。

本來百度知道就又的問題啊!

4、軟骨者為紅肉為肌腱也,脛骨者為白肉為肌肉也,啥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兩種骨頭均為肌腱但是最大的區別是一個為紅肉,一個為白肉,兩者的肉質不一樣

5、不屬於結締組織的是皮膚、血液、軟骨還是肌腱

369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由多種組織構成,所以皮膚不屬於結締組織。

6、怎樣才能訓練肌肉,肌腱和關節

肌肉、肌腱等的牽拉如今已成為教學和訓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此我們所知甚少。
本文將回答與此相關的4個方面的問題,即:
1.牽拉肌肉的效果如何?
2.如何並且何時需要牽拉肌肉?
3.除牽拉肌肉外,怎樣才能調動起身體積極的部分(如肌肉)和身體的消極部分(如骨骼、肌腱和韌帶)以便於做好運動前的准備和之後的恢復活動?
4.怎樣才能維持身體狀況並使關節更協調地運動?
牽拉並加強肌肉和肌腱
牽拉肌肉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
經常性地並有步驟地牽拉肌肉可以增加肌肉力量的協調性;可以改善一或至少是維持肌肉系統和有腱系統本身的功能。另外,肌肉牽拉練習還能增加柔韌性可起到下面兩種作用:
運動前的肌肉牽拉主要是為了將肌肉拉開,同時使關節活動自如。
運動後的肌肉牽拉是為了消除肌肉運動後的緊張狀況,以便盡快地消除疲勞。
改善關節的柔韌性可起到下面兩種作用:
1.可在短期內減輕並減緩肌肉的緊張狀況。
2.可在長時期內對韌帶組織的彈性產生影響。
人們在對動物的試驗中,通過長時期的肌肉牽拉,已經成功的使動物的肌肉部分獲得增生,也由此使得肌肉的纖維加長了。同樣的過程在人體上未必能產生同樣的效果,但引無疑問,缺乏運動將會造成肌肉部分萎縮並使肌肉纖維變短。
當然,盲目地、違反常規地牽拉肌肉不僅不能恢復疲勞,而且會造成損害,因此,肌肉牽拉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則。
如何正確地牽拉肌肉?
下面3種方法均可獲得肌肉牽拉的積極效果:
1.藉助於外部力量,被動地採用靜力牽拉。
2.的靜力牽拉(即沿身體對稱軸的相對運動,並在每次牽拉將要終了時加大肌肉收縮的力量)。
此時要注意:突然反彈的動作(特別是體操項目中背部肌肉的動作等)不僅不會產生牽拉的效果,而且是非常有害的。相反,主動地牽拉肌肉,同時採取嚴格的控制措施並讓所有的肌肉組織得到牽拉(不僅僅是部分的肌肉)才是可取的。
3.主動地,緩慢地牽拉肌肉(現今大多數人採用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加快肌體代謝和血液循環(類似於運動前准備活動產生的效果);能加強體內肌肉部分並改善神經調節機能,增進肌肉間的協調性。
當然還有其他方法,但前提是必須加以嚴格的控制。在日常活動和體育運動中,肌肉和肌腱同樣會得到運動和牽拉,所以在運動前和運動中,為防止運動損傷必須遵守嚴格的規定。
肌肉牽拉對增加柔韌性的效果
1.在牽拉之前須認真細致地做好准備活動,在整個牽拉過程中,從身體上到思想上要完全放鬆。
2.開始做牽拉時要謹慎、緩慢,在每次的牽拉過程中,每做一個動作都要保持足夠的時間。
3.做牽拉動作時應採用最舒適的姿勢,如果可能應採用坐姿或卧姿。若用立姿,則需要付出額外的體力來維持平衡,肌肉牽拉的效果就會降低。
4.在每次肌肉牽拉結束後應留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柔韌性訓練,否則前面所做的訓練將是無用的。
何時,如何牽拉肌肉?
任何時候都可以做肌肉牽拉練習:運動前,運動後和運動中間,特別是日常生活中,這樣做是為了調整或.消除由於過分使用單側肌肉,關節或肌腱所帶來的弊端。
在開始體力活動之前,最好做一下短暫的牽拉或積極的牽拉活動。
運動之後做牽拉的目的是為了恢復疲勞,因此牽拉的時間要加長並採用被動靜力牽拉的方式。
為改善柔韌性,應採用慢速牽拉、積極牽拉或靜力被動牽拉.
肌肉牽拉完成之後應該做什麼?
當肌肉牽拉使得肌肉緊張程度緩解時,肌肉表現為部分松馳和部分收縮並存。因此,在牽拉之後,最好是再活動一下肌肉,使其增加一些緊張的程度。在純體力活動之前,應做一些使肌肉收縮的活動及其它專門練習。
對關節的活動
准備活動不應僅滿足於使血液的流速和代謝加快或僅僅是牽拉肌肉,同時還應仔細地做好關節的准備活動。
人們常有這種傾向,即在體力活動之前的准備活動時(如熱身准備活動),做得最多的是肌肉牽拉,而忽略了做好關節的准備活動。
眾所周知,關節表面的軟骨是人類運動器官中最脆弱的部分。
由於血液循環不能到達軟骨組織,也就意味著這些組織得到養份相對較為困難,因此,對這些軟骨組織的損害是不能再恢復的.人體中使用最多的關節是髖、膝部,腳部和脊椎的關節。當感到體內關節軟骨部位疼痛時,實際上在很久以前這種損害就已經形成了。
當關節活動時,細胞在關節表面的膜內產生大量富含養份的「潤滑液」。這種液體含有關節軟骨組織所必不可少的養份,並能改善關節的靈活性,也承受軟骨組織的力量.
因此,在具體活動中應做到:
1.著重於減輕關節的負擔並在所有的運動中加以注意。
2.在交替做肌肉牽拉和放鬆及大運動量的活動中,應使富含各種養份的「潤滑液」到達關節組織的各個部位。
恢復到平靜狀態
在恢復過程中,不應僅著重於牽拉肌肉組織。同時應考慮到恢復疲勞和放鬆關節部位。
在每次運動之後,關節本身也需要一個放鬆和恢復疲勞的過程。
關節軟組織的恢復與「潤滑液」的養份有關,並有其法則可循:
1.在關節每次用力之後,應該通過適當的肌肉牽拉來消除肌肉和關節的緊張。
2.在為了恢復疲勞而進行的肌肉牽拉之後,最好是再活動一下關節部位,其做法就象是在做熱身准備活動一樣,各個關節部位都要活動。
3.通過運動讓「潤滑液」到達關節的各個表面及軟骨組織內部。人們看到並不僅是人體內的活動部位來承受各種力量。也並不僅是由於這些力量的刺激才使得這些部位得到增 強;同時一些被動的部位或者說組織結構不同的部位通過不斷的練習也可得到增強,如骨 骼,軟骨組織、肌腱和韌帶等。毫無疑問,缺乏鍛煉只會導致其退化。如果有幫助望採納

7、肌腱和韌帶有何不同

肌腱
每一塊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兩部分,肌腹由肌纖維構成,色紅質軟,有收縮能力,肌腱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較硬,沒有收縮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著於骨骼。長肌的肌腱多呈圓索狀,闊肌的肌腱闊而薄,呈膜狀,又叫腱膜。
韌帶(拉丁語 Ligamenta,單數 Ligamentum)是可彎曲,纖維樣的緻密結締組織。它附著於骨骼的可活動部分,但限制其活動范圍以免損傷。韌帶連接骨與骨,相對肌腱連接的是骨和肌肉。韌帶來自於膠原。

8、肌腱和軟骨在結構上的共同點

蛋白質/膠原蛋白。
肌腱、韌帶、皮膚、角膜、軟骨和骨的膠原含量尤為豐富,是哺乳動物體內含量最多的蛋白質,占蛋白質總量的25%~...現在已經肯定膠原並不是某一個蛋白質的名稱,而是在結構上既有共同點又有差異的一組蛋白質。

9、骨膜和軟骨膜區別

一、作用不同:

1、骨膜是骨表面除關節外所被覆的堅固的結締組織包膜。在骨端和肌腱附著部位,非常緻密地附著在骨上。其它部位的骨膜厚,容易從骨上剝離。

2、軟骨膜是一層可以在人類和動物軟骨及骨頭周圍找到的結締組織層。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護,如保護骨頭生長,支持軟骨發育等。

分布區域不同:

3、軟骨膜的主要功能是給身體更敏感或脆弱部位提供彈性和保護;在身體最長的骨頭上並沒有軟骨膜,因為骨覆蓋層不是它的主要功能。

4、在骨折修復中,完整的骨膜套對骨折迅速癒合尤為重要。雖然骨膜自身不能誘導新骨形成,但它與骨折血腫接觸後即能生成新骨組織。

(9)軟骨和肌腱擴展資料:

但在鼻子和耳朵等軟骨結構中最密集。包含這種組織較多的其它身體部位還包括喉嚨氣管,以及肋骨和胸骨相連的地方。

組織層也能保護背部的關鍵部位,並且還能在脊柱的椎骨之間找到這種細胞層。

骨膜血管豐富。在纖維層內,動脈和伴行靜脈在骨周圍形成密網狀血管層。此血管網由短支、環行支和縱行支組成。

短支無主要走行方向,環支環繞管狀骨,縱行支與骨長軸平行。

生發層血管網細而稀疏,沿長軸走行。

二層的血管間有吻合支相連骨膜的血供來源分四組:

骨膜固有血管,分布於骨膜纖維層。

肌骨膜血管,在肌肉起點處肌血管與骨膜血管吻合。臨床證實,骨折造成的骨膜剝離,只要不損傷肌肉與骨膜之間的血管吻合,骨膜仍能存活並可形成新骨。

若破壞了肌與骨膜間的血管吻合,既可能影響肌肉的側支血供,又可能影響骨膜形成新骨的能力。

與軟骨和肌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