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治療肌腱損傷?
不管你採用了什麼方法治療肌腱斷裂,讓肌腱早日癒合是首要目的。
意見建議:首先要吃葯,建議你吃中葯,因為中葯效果比西葯好。其次,要加強營養,包括新鮮水果、蔬菜,膠原蛋白。給肌腱的修復提供充足的原料
2、石承恩捻捏一塊肌腱治療61種病 出自哪本書?
您好;根據您所描述的情況來看、你這種症狀可能是因為局部神經受到刺激所導致的症狀。建議您去醫院檢查一下
3、肌腱如何鍛煉有效果?
鍛煉方法
1.2.1 功能鍛煉前
應重點評估病人術後傷口疼痛情況,病人對功能鍛煉的知曉率、配合情況,術後功能鍛煉以病人傷口不疼痛、能堅持鍛煉為准[2]。同時鍛煉應遵循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告知患者切勿操之過急。
1.2.2 第1~3周
玩具球主要用於術後第4周起拆除局部固定的石膏;術後第1~2周以被動屈曲、主動伸直的鍛煉為主;術後第3周指導患者做無抗阻力的主動屈伸運動,囑患者輕度主動活動,用力適度,避免暴力性動作[2]。
1.2.3 第4~5周
指導患者進行輕微的抗阻力的主動屈伸練習,囑患者五指抓住玩具球,輕微用力將玩具球捏下(見圖1),此方法鍛煉患指的屈肌腱功能,再利用玩具球的反彈力,將手指彈回伸直狀態,此方法鍛煉患指的伸肌腱功能,每天如此反復鍛煉,每次鍛煉以引起患者酸脹感為度。圖1
1.2.4 第6~8周
逐漸增加抗阻力的主動屈伸活動,可在第4~5周基礎上增加力量捏玩具球(方法同前),以鍛煉手指的靈活性及屈伸肌腱的力量,減少粘連,同時開大虎口,避免虎口攣縮。此外,屈肌腱Ⅱ區損傷修復根據其解剖特點此區術後較易形成粘連,因此加強此類患者心理疏導,增強其信心,鼓勵其更加努力進行玩具球的功能鍛煉,防止發生粘連。
肌腱斷裂術後粘連是影響手功能恢復的主要因素,術後適時、適量的、正確的功能鍛煉可預防肌腱粘連,最大限度恢復手指的功能;玩具球不僅可以促進手指的屈伸肌腱功能恢復,還能鍛煉手的抓捏功能。
希望可以幫到你。
4、怎樣治療肌腱嚴,用什麼葯
常規治療
對肌腱炎進行緊急治療,醫生和理療師建議用RICE法ICRE步驟,即休息(rest)、冷敷(ice)、熱敷患處(compression)和抬高患肢(elevation)。也可用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幫助減輕炎症和疼痛。超聲和桑拿浴療法可放鬆肌肉和肌腱,改善血循環,促進癒合。偶爾也可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
理療師也可能提出你的運動計劃以幫忙在保持附近肌肉群的功能和總體肌力的前提下休息肌腱,只能慢慢地逐漸進行肌腱自身鍛煉。你的訓練計劃可能包括有趣的練習,慢慢增加受傷區域的使用次數,當有疼痛時立即停止。你也可做一些很容易的伸展運動,一日幾次。
營養和飲食
補充維生素有益於肌腱炎癒合,每天補充維生素C1000毫克,β-胡蘿卜素(維生素A)10000國際單位,鋅22.5毫克,維生素E400毫克和硒50微克。
家庭治療
用RICE療法。休息主要是記住不要應用受傷關節,尤其不要做引起關節損傷的動作。如手頭無冰袋,可用冷凍蔬菜袋代替。包紮最好用運動綳帶包裹於受傷部位,但不要太緊,以免引起疼痛。抬高,是減輕受傷區的血壓,是把踝關節放於板凳上或抬高肘部放在椅背。
預防
包括運動前先作準備活動,做動作時要平靜、舒展、經常變換運動方式.
祝你健康!!
5、常見的捏拿類按摩手法有什麼特徵?
捏拿類
一般有捏法、拿法、搓法、捉法。
捏法
[定義]有三指捏和五指捏兩種。
[動作]三指捏是用大拇指與食、中兩指夾住肢體,相對用力作一緊一松擠壓。五指捏是用大拇指與其餘四指夾住肢體,相對用力作一緊一松擠壓。在作相對用力擠壓動作時要循序而下,均勻而有節律性。
[應用]本法適用於頭部、頸項部、四肢及背脊,具有舒筋通絡,行氣活血的作用。
拿法
[定義]用拇指和其餘四個手指的羅紋面對稱用力提起並捏揉的手法。
[動作]用大拇指和食、中兩指,或用大拇指和其餘四指作相對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進行節律性地提捏。操作時,用勁要由輕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動作要緩和而由連貫性。
[應用]拿風池穴:具有發汗解表、開竅醒神的功效;拿肩井:具有祛風散寒、調和氣血的功效;拿頸項部:具有祛風散寒、開竅明目的功效;拿上下肢:具有疏通經絡、松解痙攣的功效。
搓法
[定義]是用雙手在肢體上相對用力進行搓動的一種手法。
[動作]其作用力可達肌肉、肌腱、筋膜、骨骼、關節囊、韌帶等處。強度輕時感覺肌肉輕松,強度大時則有明顯的酸脹感。頻率一般每分鍾30~50,搓動速度開始時由慢而快,結束時由快而慢。搓法有掌搓和側掌搓兩種。
[應用]搓法的主要作用是疏散經絡,調和氣血,通利關節,鬆弛肌肉,消除疲勞等。
提法
[定義]提法是指醫者用雙手對按而向上提,或雙手按於施治部位使勁向上(反方向)提,或垂手拿起的手法。
[動作]在臨床分為頓提法和端提法兩種。一是頓提法:患者正坐。醫者立於患例,囑患肢抬舉過頭並伸直(手心向內),醫音的左手握食指、拇指,右手握無名指、中指、小指,先緩慢導引放鬆局部,再使勁上提3次,每提1次關節可發出1次彈響。但操作時避免使用暴力;二是端提法:患者正坐。醫者立於患者背後,雙手虎口置於患者同側耳垂下,拇指於耳後高骨處,食指於下頜角緣,置准貼實後,雙手同時用力向內合立並向上提。但施本法時,必須注意雙手虎口必須對准患者同側耳垂下後側,並將患者頭部卡於兩手之中,同時應嚴密觀察患者,切勿壓及頸總動脈,造成危險。
[應用]解除粘連,順理肌筋。滑利關節,醒腦安神。疏風止痛,聰耳明目,調和陰陽,補益氣血。補腎氣,強腰脊,調和氣血陰陽。
6、如何鍛煉肌腱 ?拜託了各位 謝謝
「優待」小腿肌 雕塑完美形 小腿肌一向是健美訓練中的「老大難」問題,是不是發達小腿肌真的「難於上青天」呢?下面關於小腿訓練的建議,有助於突破這一難點,讓你的訓練獲得成效。 一、針對目標肌的特點訓練 小腿肌是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肌肉,特點是肌纖維密度大,耐吃重、耐疲勞,一般強度的常規訓練無法「撼動」。而且通常的訓練次序是大腿後再練小腿,無論是訓練強度還是負重量皆無法滿足小腿肌的訓練要求。若為了保持訓練頻率,用這樣的順序是可以的。但總是用這樣的順序安排小腿練習,那效果肯定不行。 正確的做法是:針對小腿肌能承受大重量的特點,每周安排2次大負重訓練,中間穿插1次中、小負重訓練,目的只是為了保證訓練頻率。2次大負重必須採用「優先訓練」法,練完小腿後再訓練其他,或者專門練小腿。 採用「優先法」你會發現小腿的負重能力是驚人的。由於小腿肌耐疲勞,故過低次數效果不好,推薦的次數是12——15次/組。如果每個練習做4組的話,中間1組可以降到6——8次,一般在第3組加到最大重量。 需要說明的是,任何練習做到12次左右時都會產生燒灼感,而與採用的重量是否盡全力沒多大關系。因為做到12次時肌肉中乳酸積累已達一定值,訓練者會感到難以為繼,接下去則是憑意志力堅持。而且肌肉對於所採用的重量有個模糊的「估計」,重量不達到一定界值是不會動用全部潛力來抗衡的。 小腿訓練最好是在10——12次時已近力竭,最後的幾次憑借毅力堅持完成。這樣練的效果比隨便採用一個輕松的重量完成預定次數要好得多。 二、腦筋要與肌肉相聯 健美訓練上身較好控制,一到腿部就不行了,光想著對抗重量,難以顧及意識肌肉聯系。 訓練中意識和肌肉聯系得越緊密,就越能找到「訓練感覺」,肌肉就發達得越快。腿部訓練也應努力建立和保持這種良好的聯系。剛開始時負重量可低一些,但很快你就能適應並較大幅度地提升負重量,動作也會更准確,目標肌能得到徹底的訓練。 有個小技巧有助於意識肌肉聯系,即利用想像力。練小腿時可將其想像為排列密集的鋼索,從而使注意力更加專注,目標肌的興奮度和充血效果更好。 三、要做全程動作 不做全程動作幾乎是個「通病」,大部分人只是一味地踮起落下,根本不注意動作幅度。而發達小腿肌是以幅度充分的全程運動為要點的,訓練的細節是:踮至頂部時不要立即落下,應努力堅持2秒鍾;落下時要控制還原,直到最低點。這樣的全程動作才能使小腿的形狀接近理想,避免小腿肌位置偏離,下端過細的弊病。 四、方法多樣,強度較大 小腿肌的基本練習有二:一是以大負重發展發展體積的直立提踵;二是雕塑線條的坐姿提踵。此外,還應採用盡可能多的動作來提升訓練效果,避免訓練枯燥。 有訓練夥伴的話可做「騎驢提踵」(分量嫌輕夥伴可手持一對大重量啞鈴),前腳掌站在一塊10厘米厚左右的木塊上,雙肘撐凳,請同伴坐在背上,盡力提踵,每組12——15次,做4組。 也可單練一腿:扶牆,手執一重量足夠的啞鈴,前腳掌站在厚10厘米左右的木塊上單腿提踵,每組12——15次,做4組。 替代「坐姿提踵」的練習有「弓步提鈴」和「腳掌踮舉」(在腿舉器或坐蹬器上,先將重量蹬至頂部,然後用前腳掌及腳趾的力量進行12次左右的「踮舉」可雕塑小腿外側線條)。 由於小腿肌耐勞,故訓練強度必須較高,組間休息45秒左右,不應超過1分鍾。一般採用2——3個練習,總組數為8——12組。 為了加快小腿肌的恢復,組間間歇時應坐下來揉、捏、輕擊,抖動小腿。訓練結束後應在台階或厚木塊上盡可能伸展小腿肌肉。為了避免訓練節奏的固定單調,可改變訓練頻率,如一周或半月內連續練兩三天,休息一天,或第一周每天練小腿,第二周練一天休息一天;次數可第一個練習做12次左右,第二個練習做25——30次。變化的目的只有一個——提高訓練強度,逼迫肌肉生長。 喬·韋德曾對施瓦辛格說:「如果你想讓我自己的薄弱部位對訓練有反應,就應該像熱愛你的強壯部位一樣熱愛它們。」為了自己的薄弱部位——小腿,施瓦辛格甚至專門做了一條露出孱弱小腿的褲子,忍受譏諷,發奮苦練,終於將諷刺變成了贊嘆。其實,即使是強壯部位,也是長期進行艱苦訓練的結果,何況是薄弱部位。針對薄弱部位,改進訓練,堅定信心,艱苦努力,阿諾德·施瓦辛格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http://www.yelg.com/index_sc.asp?articleid=115 提踵:發達小腿 提踵動作說白了就是抬起後腳腿,它是發達小腿腓腸肌和比目魚肌的主要手段。其方法有站立、坐姿、和騎人三種。 站立提踵的動作要領是,兩腳的前腳掌站立在墊木上,雙手持杠鈴於肩上,然後反復做提踵動作。也可站在特製的站立提踵架上進行練習。 坐姿提踵的方法也很簡單,坐在凳上,雙手將杠鈴或其它重物置於大腿前端(勿使其滑動),兩腳前腳掌踏在墊木上,然後反復做提踵動作。另外坐在專練小腿肌的提踵架上練習,效果一樣。 騎人提踵需由二個人來完成。練習者站在墊木上,上體前屈與地面平行,兩臂伸直撐在凳子或固定物上。同伴騎在其臀部後端。 各種提踵動作因站法不同,所鍛煉的部位也有所差異。腳尖向內扣站法側重於鍛煉腓腸肌的內側頭,而普通練法內外側都能練到。 提踵動作主要是以腓腸肌的收縮來完成的。提起腳跟時,應感到小腿肌群充分收縮,稍停頓後再緩慢下落至最低限度,使小腿肌得到充分伸展。
麻煩採納,謝謝!
7、推拿的拿法和捏法有什麽不同,手法該怎麼區分和把握。(推拿學的同學請進)
按摩療法,大致有如下兩種:
一種是主動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種保健方法。另一種是被動按摩,是由醫生掌握用於患者的醫療法,也就是本文所說的按摩療法。按摩手法,並不一致,但歸納起來,常用手法可選如下八種:按、摩、推、拿、揉、捏、顫、打等法。應該知道,上述八種手法,不是單純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幾種手法相互配合進行的。
(1)按法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體適當部位,有節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單手按法、雙手按法。 臨床上,在兩肋下或腹部,通常應用單手按法或雙手按法。背部或肌肉豐厚的地方,還可使用單手加壓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輕輕用力壓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種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壓在右手指背上。
(2)摩法: 摩,就是撫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體的適當部位,給以柔軟的撫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於上肢和肩端的單手摩法,和常用於胸部的雙手摩法。
(3)推法: 在前用力推動叫推法。臨床常用的,有單手或雙手兩種推摩方法。因為推與摩不能分開,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兩臂兩腿肌肉豐厚處,多用推摩。我們看的姿勢,是用拇指與食指夾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單手推摩法。
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過手指面積太小,操作時,我們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個手指進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醫流傳下來的推拿小兒方法,實際上就是用的推摩法。 推摩的手法是多樣的。把兩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兩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動,叫作雙手集中推摩法,這種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種手法了。
(4)拿法: 用手把適當部位的皮膚,稍微用力拿起來,叫作拿法。 臨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豐厚處的單手拿法。如果患者因情緒緊張、惱怒,突然發生氣悶,胸中堵塞,出現類似昏厥的情況,可在鎖骨上方肩背相連的地方,用單手拿法,把肌肉抓起來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鍾拿兩下的速度,連拿二十次,稍為休息,再連拿二十次,則胸中通暢,氣息自漸調和了。
(5)揉法: 醫生用手貼著患者皮膚,作輕微的旋轉活動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單手揉和雙手揉。象太陽穴等面積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對於背部面積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不有單手加壓揉法,比如揉小腿處,左手按在患者腿肚處,右手則加壓在左手背上,進行單手加壓揉法。 肌肉豐厚的小腿肚上,則可使用下面的雙手揉法。揉法具有消瘀去積,調和血行的作用,對於局部痛點,使用揉法十分合適。
(6)捏法: 在適當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膚和肌肉從骨面上捏起來,叫做捏法。 捏法和拿法,有某些類似之處,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則著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輕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與揉法配合進行。 捏法,實際包括了指尖的擠壓作用,由於捏法輕微擠壓肌肉的結果,能使皮膚、肌腱活動能力加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淺淺捏來,可去風寒,可化瘀血,深深捏來,可以治療肌腱和關節囊內部及周圍因風寒濕而引起的肌肉和關節的疼痛。
(7)顫法: 是一種振顫而抖動的按摩手法。動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勻為合適。要求每秒鍾顫動10次左右為宜,也就是一分鍾達到600次左右為宜。 顫法與"動"分不開,所以又叫它顫動手法。 將大拇指垂直地點在患者痛點,全腕用力顫動,帶動拇指產生震顫性的抖動,叫單指顫動法。用拇指與食指,或食指與中指,放在患者疼處或眉頭等處,利用腕力進行顫動叫雙指顫動法。
(8)打法: 打法又叫叩擊法。臨床上多配合在按摩手術後來進行。當然,必要時也可單獨使用打法。打法手勁要輕重有準,柔軟而靈活。手法合適,能給患者以輕松感,否則就是不得法。打法主要用的是雙手。常用手法有側掌切擊法,平掌拍擊法,橫拳叩擊法和豎拳叩擊法等:
側掌切擊法:把兩手掌側立,大拇指朝上,小指朝下,指與指間,要分開一厘米許,手掌落下時,手指合攏,抬手時又略有分開,一起一落,兩手交替進行。
平掌拍擊法:兩手掌平放在肌肉上,一先一後在節奏地拍打。
橫拳叩擊法:兩手握拳,手背朝上,拇指與拇指相對,握拳時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略留空隙。兩拳交替橫叩。此法常用於肌肉豐厚處,如腰腿部及肩部。
豎拳叩擊法:兩手握拳,取豎立資式,大拇指在上,小拇指在下,兩拳相對。握拳同樣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要留出空隙。本法常用於背腰部。
以上四種打法,主要用子肌肉較豐厚的地方,如項、肩、背、腰、大腿、小腿等處。叩打的力量,應該先輕後重,再由重而輕。當然,這里所謂重,也不是用極重的力量,而是相對地稍稍加勁的意思。總之,要使患者有舒服感就算合適。在打法的速度上,一般是先慢而後快,慢時一秒鍾兩下,快時逐漸加到六下或八下。
應該記住,無論使用那一種打法,開頭第一下都不能使大勁,應當軟中有硬,剛柔相濟,而後逐漸轉強。兩手掌落下時,既要有力,又要有彈性,使患者感覺舒服。叩打時間一般是1~2分鍾,或3分鍾就可以了。極個別情況下,根據病情,延長一些時間,或縮短一些時間。這種手法,也可在按摩後來配合進行,也可同按摩手法夾雜進行。
8、運動療法有哪些?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使生命增強活力。運動是一種神奇的葯劑,持之以恆的體育運動,無疑將會延長生命。
運動可以促使大腦獲得積極休息,改善大腦的供血情況,因而可以使人的頭部清醒、思維敏捷;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臟的功能,運動時冠狀動脈的血流量要比安靜時提高10倍;運動時能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這是因為肌肉活動時需氧量增加,呼吸加速、加強,有利於肺功能的提高;運動可促進骨骼肌肉結實有力;運動可以調解人的心理,使人朝氣蓬勃、充滿活力;運動可以增強人對外界的適應力和抵抗力;運動能推遲衰老,防病治病,使人健康長壽。
運動並不會增加人體內胰島素的含量,卻能使胰島素代謝葡萄糖的功能增加30%,胰島素受體增加50%。此外,運動有助於糾正糖代謝紊亂,因此,輕、中型的糖尿病患者,尤其可得益於運動。只要沒有心血管和肺結核等疾病,適當的運動肯定會收到治療效果的。
散步
醫學家認為:輕快地散步20分鍾,可將脈搏頻率提高到限度的70%,效果與慢跑相等。只要兩腿健全,散步人人都可以做到。輕快散步,是有意識的鍛煉,它可以平時步行的速度開始,然後逐漸提高速度和增加步伐的長度,直到感到輕快舒適為止。輕快散步正確的姿勢是:抬頭、擺平下巴、勿挺腹與臀、雙腳平行、腳尖朝前。輕快散步,不僅對心肺有好處,而且能幫助人們澄清思慮、降低膽固醇以及血中其他油脂的含量,有助於減肥。輕快的散步必須長期堅持,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45分鍾。
慢跑
慢跑,關鍵在慢字,慢到什麼程度?以邊跑邊能與別人聊天為宜,使消耗的氧氣量不大於吸入的氧氣量。慢跑時,吸入的氧氣量比靜坐時多8倍,如每天堅持半小時到一小時慢跑運動,呼吸系統的功能就會得到明顯的改善。慢跑時對心肌的鍛煉也是很顯著的,對於患有心血管病的患者,慢跑雖不能消除動脈硬化所產生的凝塊,但可以加強冠狀動脈循環功能,改善心肌的血液供應,減少和防止心絞痛的發作。長期堅持慢跑,中樞系統的功能同樣會受到鍛煉。消化、內分泌、排泄等系統的功能也會得到改善。
退步走
老年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姿勢性駝背」,根治的好方法是以退步走的方式進行鍛煉。退步走的方法是:立正挺胸、抬頭平視、兩手叉腰、拇指向後,按腰部的「腎俞」穴位,其餘四指向前。退步走時,左腳開始,左大腿盡量向後抬,再向後邁出,身體重心後移,前腳掌著地,隨後腳後跟著地,重心移至左腳,再換右腳,左右腳交替進行。退步走應選擇平坦、無障礙物的場地進行。患有腫瘤和結核病的人不宜用此法鍛煉。
爬行
雙膝著地的爬行運動也是一種療法,可治療腰肌勞損和脊柱側彎,並有顯著的療效。爬行的動物很少患動脈硬化、冠心病、痔瘡、下肢靜脈曲張。60歲以上的患者像猴子一樣每天在地上爬行20~30分鍾,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後,健康情況會有明顯的好轉,所患的病也有不同程度的減輕。爬行運動要循序漸進,距離由短到長,速度由慢到快,還要注意時間的安排,不要在飯前和飯後爬,以免影響消化。
爬樓梯
爬樓梯看起來似乎只是兩腿運動,但實際上是一種全身運動。爬樓梯不僅可以鍛煉腿腳使之靈便,而且可使周身血液循環加快,增大肺活量,有益於身心健康,特別有助於肥胖症患者的減肥。爬樓梯老幼皆宜,可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隨意選擇高度,即運動量。對於城市居民來說,這種運動場地隨處可見。有人測算,每爬一級樓梯可延長生命4秒鍾。
跳舞
無論跳任何一種舞蹈,對人的健康與精神都有很大的裨益。跳舞可減輕思想上的壓力,令人在優美的旋律中感到輕松舒暢,進而對生活的態度更加積極。同時,跳舞也可以使人獲得足夠的運動量,鍛煉肌肉、加強心臟與肺部機能,特別是高血壓病人在輕歌曼舞中可以使血壓降低。
游泳
游泳通過水的浮力,使全身關節不受身體重力影響,而處在幾乎完全松馳的情況下運動,因而對關節、特別是膝關節、肩關節病症有治療效果。在22℃以上的水中游泳可減輕風濕疼,在35~36℃的溫水中游泳能治療風濕症。水壓對淋巴液和靜脈血液的流動特別有利,因此,游泳對軟組織的疾病也有一定療效。患者在下水前應做幾分鍾的准備,使身體發熱,關節、肌肉和肌腱放鬆,血流通暢。不要在過冷的水中游泳,而且上岸後要立即用毛巾擦乾,以防感冒。運動量要適度,不要使關節和肌腱過度疲勞。
心理療法
控制情緒。心理情緒對健康有很大影響。不愉快、委屈和吵架引起的反面情感在人體內會產生一系列不良變化。高血壓、動脈硬化、潰瘍病等嚴重疾病,同經常發生的反面情感有直接聯系。感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控制感情的方法很多,自主訓練法就是其中之一。每個人都能學會控制自己,如果你的情感狀態使你受到壓抑,就應該心平氣和地分析原因,盡快設法從壓抑中解脫出來。
聊天
聊天可促使人思考,推遲大腦衰老。要談話,就要腦、耳、目專注,喉手並用,這樣可減少大腦中褐色素的積累。而褐色素的積累,是促使腦衰老的決定因素。在不愉快時找人聊聊天,能解除一時的不快,擺脫激動、憤怒、委屈、憂郁、疑慮等情緒;聊天能增加快樂,學到許多知識,使人感到生活豐富多采,保持心情舒暢。
動腦
人的衰老主要是腦細胞死亡。許多老年人遲鈍,純屬一種心理作用,以為自己老了。中老年人的腦細胞雖然每天死亡,但在活動情況下,每天有新的細胞生成,適宜的腦運動與腦營養,會使新生細胞比死亡細胞還多。只有腦運動,才能直接促進腦健康,通過腦協調來控制全身的功能,達到真正的健康長壽。
幽默
幽默是極好的精神調節劑。一個富於幽默感的人常能自尋快樂,擺脫困境,消除煩惱,在艱難的困境中不消極頹唐,不牢騷滿腹;遇到突發事件時不驚慌失措或勃然大怒。幽默是創造和諧的一種藝術。家庭中經常有幽默產生,可融洽感情。尤其當家庭中出現憤怒煩躁的情緒、緊張不安的氣氛、窘迫尷尬的場面時,一個得體的幽默能使這一切雲消霧散。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它可以使人們的交際變得順利、自然。樂觀可使人長壽,幽默也有益健康,使人長壽。
靜默
靜默是指運用想像力(通過默想或繪畫)來表達自己與疾病作斗爭的一種願望。在進行靜默療法時,心理學家通過介紹有關知識及實物示教來豐富病人的想像力。在家庭中,可由病人自我暗示來作為治療手段。靜默時可產生「意識的變形」,靜默療法可以降低人的血壓,對社會給人帶來的壓力有抵禦作用。靜默之後,精神上的放鬆可以改變體內生理生化狀態,使心跳和呼吸變慢,肌肉緊張和氧耗量下降,同時,血脂也可因此而下降。
大笑
當人們縱聲大笑時,將胃和腹腔及肺等所在胸腔隔開的橫隔膜上下振動,這種橫隔膜的活動,能夠促進內臟器官的血液循環。當人們大笑時肺部吸入的空氣,有時可比靜止吸入的空氣多4倍,因此,哈哈大笑,有助於將滯留在肺部不大活動的空氣排出和再吸入新鮮空氣,增進肺的健康。
大笑也能促進胃腸的蠕動,增加對胃腸的血液供應,從而增進消化和吸收。同時,大笑還可以緩解慢性便秘。因為,笑可以促進腸的蠕動,這是一種物理性的刺激作用,因此不會產生不良副作用,而服瀉葯卻難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不宜大笑。
捏脊療法
捏脊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民間療法。主要治療小兒營養不良、消化不良、消化功能紊亂而產生的食慾不振、腹脹、嘔吐、腹瀉、便秘等症。具體做法是:讓病人卧床或端坐。操作者將雙手握成空拳狀,沿脊柱兩旁,用拇指、食指兩個手指將皮膚提起,由長強穴起順背部正中,自下而上,左手和右手交替捏提,向前推進至大椎穴為止,依病情輕重重復3~5遍,每天1~2次,6天為一療程。捏脊宜在清晨空腹時進行,操作者雙手用力要均勻,捏拿皮膚的厚薄松緊要適度,一般捏起皮膚高度在05~1厘米左右為宜。捏脊療法對有心臟患病者及背部化膿感染者不宜採用。
刮痧療法
指用湯匙、硬幣等蘸豆油或麻油,選定一定部位,以一定方向輕刮,至皮膚出現紫紅色條痕(痧)為止。可採用食指和中指,蘸白酒或水,夾住皮膚用一定力量捏,滑落後再捏,重復此動作,至局部出現痧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