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用:
1.韌帶:
限制骨骼活動范圍以免損傷
2.筋:
起到收縮肌肉、活動關節和固定的作用。
二、位置:
1.韌帶:
位於關節腔周圍的稱囊外韌帶。位於關節腔內的稱囊內韌帶。位於關節囊上的,即關節囊纖維層增厚部分稱關節囊韌帶。還有一種韌帶是由腹膜皺襞形成的,它是由腹膜壁層與臟層之間或腹膜臟層與臟層之間移行而成的。
2.筋:
大多看不見,它附著在骨頭上。
(1)比目魚肌腱擴展資料
韌帶的主要成分為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膠原纖維使韌帶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彈力纖維則賦予韌帶在負荷作用下延伸的能力。韌帶大多數纖維排列近乎平行,故其功能多較為專一,往往只承受一個方向的負荷。
由於韌帶很堅韌,因此可以加強骨的穩定性,可使內臟固定於正常位置,限制其活動范圍。人體內的主要韌帶有膝關節交叉韌帶、腹股溝韌帶、喙肩韌帶、肘關節的橈側副韌帶、尺側副韌帶等。有些韌帶是胚胎器官的殘存遺跡,如動脈韌帶是胎兒時期的動脈導管封閉而成,肝圓韌帶則由臍靜脈萎縮形成。
2、小鼠比目魚肌肌肉纖維類型及含量請各位大佬幫忙解答。
骨胳肌由肌腹和肌腱兩部分組成。肌腹主要由骨胳肌纖維(即肌細胞)構成,有收縮性。肌腱由結締組織構成,無收縮性,附著於骨上。有的老師認為:肱二頭肌是因具有兩個肌腱分別固定在兩塊骨上而定名,肱三頭肌是因具有三個肌腱分別固定在三塊骨上而定名。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肱二頭肌具有三個而不是兩個肌腱,肱三頭肌具有四個而不是三個肌腱,這說明骨胳肌不是以肌腱數目來命名的。關於肌肉命名的原則很多,而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是以肌的起點數目來定名的。由於肌一般附著於鄰近的兩塊或兩塊以上的骨面上,跨過一個或多個關節,收縮時引起關節運動。在運動過程中比較固定的一端稱為起點,活動較大的一端稱為止點。例如:肱二頭肌起點有兩個頭,長頭在外側起自肩胛骨關節盂上方;短頭在內側起自肩胛骨喙突,兩頭合成一個肌腹,向下延續為扁腱,止於橈骨粗隆。肱三頭甩起點有三個頭,長頭起自肩胛骨關節盂的下方;外側頭起自肱骨後面橈神經溝的外上方;內側頭起自橈神經溝內下方,三頭合成一個肌腹,以扁腱止於尺骨鷹咀。
3、跟腱的范圍?是從哪到哪
跟腱就是,把腳掂起來,在小腿的部位,有一處凹進去,那裡到腳底就是跟腱長。
傳統體表測量中一般對跟腱長的定義為:小腿腓腸肌內側肌腹下緣至跟骨結節的垂直距離。這樣測量的結果實際上是腓腸肌內側肌腱的長度。在實踐中也有採取腓腸肌內、外側頭交點(即小腿人字紋頂點)至跟點的垂直距離表示。這也不是跟腱長。
真正的跟腱長定義為:腓腸肌肌腱和比目魚肌肌腱融合處至跟點的垂距。跟腱既然是腓腸肌肌腱與比目魚肌肌腱匯合而成,就應以兩肌腱完全匯合的那一點開始計算跟腱長度,即應以比目魚肌的腱長代表跟腱的長度。
(3)比目魚肌腱擴展資料
跟腱斷裂的傷害
直接外傷引起的開放性跟腱斷裂傷處皮膚裂開出血,傷口內可見跟腱組織,易診斷。部分患者因跟腱斷裂回縮不易察覺易漏診,後多因提踵無力再次就診。可於傷時進行捏小腿三頭肌實驗進行診斷。
間接外力導致的跟腱斷裂發生於踝關節背伸位進行彈跳或蹬踏動作時。患者常訴有足跟後方有棒擊感,隨即出現提踵無力,無法完成蹬地、跳躍等動作。表現為行走困難及推進無力並伴有跛行。跟腱處出現凹陷。
接下來的幾小時或幾天內軟組織逐漸腫脹。踝關節後方出現延足跟的瘀斑。最易明確診斷的檢查方法是通過擠壓小腿後方肌肉(Thompson征)來判斷腓腸肌-比目魚肌復合體的連續性。
4、阿基里斯腱固定,什麼意思?
無論是什麼上下文,對該片語的理解有兩個方面
1)實際的運動方面
阿基里斯腱是人體最大的肌腱,由小腿肚的比目魚肌和腓腸肌的肌腱共同形成,附於跟骨,阿基里斯腱發炎者通常都是喜愛運動的運動者,往往因為運動前沒有適當的暖身運動,或是過度運動所引起的。
2)寓意方面
比如「NBA掘金隊沒有詹姆斯這樣的大牌球星就是他們的阿基里斯腱」
傳說
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偉大的英雄阿基里斯(Achilles),他有著超乎普通人的神力和刀槍不入的身體,在激烈的特洛伊之戰中無往不勝,取得了赫赫戰功。但就在阿基里斯攻佔特洛伊城奮勇作戰之際,站在對手一邊的太陽神阿波羅悄悄一箭射中了偉大的阿基里斯。
原來這支箭射中了阿基里斯的腳後跟,這是他全身唯一的弱點。在他還是嬰兒的時候,他的母親、海洋女神特提斯曾捏著他的右腳後跟,把他浸在神奇的斯提克斯河中,被河水浸過的身體變得刀槍不入,近乎於神。可那個被母親捏著的腳後跟由於浸不到水,成了阿基里斯全身唯一的弱點。母親造成的這唯一弱點要了兒子的命!
阿基里斯這個致命的地方後來就被稱為阿基里斯腱(Achilles tendon)
5、比目魚肌和腓腸肌斷裂能定幾級殘廢?
單純的肌肉損傷屬於軟組織傷,不達級。如果傷及膝關節或踝關節肌腱及韌帶撕裂,且術後遺留輕度功能障礙的能定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