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腱異常緊張,為什麼?
請問是全身的肌腱都緊張嗎?是多大年齡的患者,性別,都有哪些症狀啊?你這樣說太籠統了,請具體描述,謝謝!
2、肌緊張加強的機制有哪些
你好。肌緊張是緩慢持續牽拉肌肉(肌腱)時,所引起的牽張反射,表現為受牽拉的肌肉處於持續的輕度收縮狀態,但不表現為明顯的動作。例如,在人取直立體位時,支持體重的關節由於重力影響而趨向於彎曲,從而使伸肌的肌梭收到持續的牽拉,引起被牽拉的肌肉收縮,使背部的骶棘肌,頸部以及下肢的伸肌群的肌緊張加強,以對抗關節的屈曲,保持抬頭、挺胸、伸腰、直腿的的直立姿勢。因此,肌緊張是維持身體姿勢最基本的反射活動。正常機體即使在安靜時,其骨骼肌也存在著一定的肌緊張以維持某種姿勢;在活動時,肢體的肌肉也是在一定的肌緊張的背景上發生收縮。脊髓的牽張反射可以產生一定的肌緊張,但遠不足於維持機體的姿勢和平衡。在正常情況下,脊髓的牽張反射要受高位中樞的調控。動物實驗證明,高位中樞對肌緊張的調節具有兩重性,即有些部位對肌緊張起易化作用,使肌緊張加強;而另一些部位則起抑製作用,使肌緊張減弱。利用定向儀刺激動物腦的不同部位,觀察到腦內某些部位具有抑制肌緊張及運動的作用,這些部位稱為抑制區;而另一些部位則具有加強肌緊張及運動的作用,稱為易化區。腦干網狀結構的腹內側部分是抑制區所在部位,而腦干網狀結構的背外側部分、腦橋的被蓋、中腦的中央灰質及被蓋是易化區所在部位。此外,下丘腦和丘腦的內側部分也具有對肌緊張及運動的易化作用,因此也可包括在易化區概念之中。從活動的強度來看,易化區的活動比較強,抑制區的活動比較弱;因此在肌緊張的平衡調節中,易化區略占優勢。
3、如何治肌肉不自覺緊張
建議: 肌肉痙攣的真正機理目前尚未被確知,大多數的研究結果認為,肌肉抽筋是起因於神經或神經肌應激閾值降低,使得肌肉的神經行動頻率突然增加,造成肌肉強直收縮。下列有幾種情況較易引起肌肉痙攣的發生:1. 經過長時間運動而形成肌肉疲勞時,仍持續運動。2. 局部循環不良。3. 水份和鹽份流失過多。4. 嚴重腹瀉、嘔吐和飲食中的礦物質(如鎂、鈣)含量不足。5. 環境溫度突然改變。6. 肌肉或肌腱輕裂傷。7. 情緒過度緊張。8. 以不適當的姿勢從事運動或肌肉協調不良。9. 一些慢性疾病、孕婦的抽筋發生率也會提高,須小心留意。預防抽筋的方法:1. 不在通風不良,或密閉的空間做長時間或激烈的運動。2. 長時間運動之前、中、後,皆須有足夠的水份和電解質的補充。3. 在日常飲食中攝取足夠的礦物質(如鈣、鎂)和電解質(如鉀、鈉)。礦物質的攝取可從牛奶、優格、綠色葉類蔬菜等食物中攝取,電解質可從香蕉、柳橙、芹菜、天然食物等或一些低糖的飲料中獲得。4. 不穿太緊或太厚重的衣服從事運動或工作。5. 運動前檢查保護性的貼扎、護套、鞋襪是否太緊。6. 運動前做充足的准備運動和伸展操。7. 冷天運動後須做適當的保溫,如游泳後應立即將泳衣換起,穿上保暖的衣物。8. 以放鬆的心情從事運動或工作。9. 晚上睡覺時易抽筋者,在睡覺前需做一些伸展操,由其是易抽筋的部位的伸展。10. 不做過度的練習。11. 運動前對易抽筋的肌肉做適當的按摩。
4、腱反射和肌緊張的生理意義
腱反射是指快速牽拉肌腱時發生的牽張反射。意義:了解神經系統的某些功能狀態。如果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常提示該反射弧的某個部分有損傷; 若腱反射亢進,說明控制脊髓的高級中樞的作用減弱。可以判斷肌張力的高低變化等。 肌緊張是緩慢持續前拉肌肉時,所引起的牽張反射。正常機體即使在安靜時,骨骼肌也存在著一定的肌緊張以維持某種特定的姿勢。肌緊張是維持軀體姿勢最基本的多突觸反射,是姿勢反射的基礎。肌緊張與腱反射的反射弧基本相似,感受器也是肌梭,但中樞的突觸接替可能不止一個,即可能其效應器主要是肌肉內收縮較慢的慢肌纖維成分。肌緊張是在同肌肉內的不同運動單位進行交替性收縮,抵抗肌肉被牽拉,所以,肌緊張能持久維持而不易疲勞。
5、緊張時肌肉是擴張還是收縮?
肌緊張是緩慢持續牽拉肌肉(肌腱)時,所引起的牽張反射,表現為受牽拉的肌肉處於持續的輕度收縮狀態,但不表現為明顯的動作。
例如,在人取直立體位時,支持體重的關節由於重力影響而趨向於彎曲,從而使伸肌的肌梭收到持續的牽拉,引起被牽拉的肌肉收縮,使背部的骶棘肌,頸部以及下肢的伸肌群的肌緊張加強,以對抗關節的屈曲,保持抬頭、挺胸、伸腰、直腿的的直立姿勢。因此,肌緊張是維持身體姿勢最基本的反射活動。[1]
低位腦干對肌緊張的調節
6、肌緊張名詞解釋
肌緊張是緩慢持續牽拉肌肉(肌腱)時,所引起的牽張反射,表現為受牽拉的肌肉處於持續的輕度收縮狀態,但不表現為明顯的動作。
7、什麼叫肌緊張?腦干網狀結構下行系統對肌緊張是如何進行調節的
肌緊張即緩慢持續前拉肌肉時,所引起的牽張反射。 腦干對肌緊張的調節 在中腦上、下丘之間切斷腦干後,動物出現抗重力肌(伸肌)的肌緊張亢進,表現為四肢伸直,堅硬如柱,頭尾昂起,脊柱挺硬,這一現象稱為去大腦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如果此時於某一肌肉內注入局麻葯或切斷相應的脊髓後根以消除肌梭傳人沖動,則該肌的僵直現象即消失。可見去大腦僵直是一種增強的牽張反射。網狀結構中存在抑制或加強肌緊張及肌運動的區域,前者稱為抑制區(inhitory area),位於延髓網狀結構腹內側部分;後者稱為易化區(facilitatory area),包括延髓網狀結構背外側部分、腦橋被蓋、中腦中央灰質及被蓋;也包括腦干以外的下丘腦和丘腦中線核群等部。與抑制區相比,易化區的活動較強,在肌緊張的平衡調節中略占優勢。
除腦干外,大腦皮層運動區、紋狀體、小腦前葉蚓部等區域也有抑制肌緊張的作用;而前庭核、小腦前葉兩側部等部位則有易化肌緊張的作用。這些區域的功能可能都是通過腦干網狀結構內的抑制區和易化區來完成的。去大腦僵直是由於切斷了大腦皮層和紋狀體等部位與網狀結構的功能聯系,造成易化區活動明顯占優勢的結果。人類也可出現類似現象,當蝶鞍上囊腫引起皮層與皮層下失去聯系時,可出現明顯的下肢伸肌僵直及上肢的半屈狀態,稱為去皮層僵直(decoricate rigidity),這也是抗重力肌肌緊張增強的表現。人類在中腦疾患出現去大腦僵直時,表現為頭後仰,上下肢均僵硬伸直,上臂內旋,手指屈曲。出現去大腦僵直往往提示病變已嚴重侵犯腦干,是預後不良的信號。
從牽張反射的原理分析,去大腦僵直的產生機制有兩種:α僵直和γ僵直。前者是由於高位中樞的下行性作用直接或間接通過脊髓中間神經元提高α運動神經元的活動而出現的僵直;而後者是高位中樞的下行性作用首先提高γ運動神經元的活動,使肌梭的傳人沖動增多,轉而增強α運動神經元的活動而出現的僵直。實驗證明,在貓中腦上、下丘之間切斷造成去大腦僵直時,如切斷動物腰骶部後根以消除肌梭傳人的影響,則可使後肢僵直消失,說明經典的去大腦僵直主要屬於γ僵直;如果在上述切斷後根的去大腦貓,進一步切除小腦前葉,能使僵直再次出現,這種僵直屬於。僵直,因為此時後根已切斷,γ僵直已不可能發生。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切斷第8對腦神經,以消除由內耳半規管和前庭傳到前庭核的沖動,則僵直再次消失,說明α僵直主要是通過前庭脊髓束而實現的。而γ僵直則主要是通過網狀脊髓束而實現的,因為當刺激完整動物網狀結構易化區時,肌梭傳人沖動增加,由於肌梭傳人沖動的增加可以反映梭內肌纖維的收縮加強,因此認為,當易化區活動增強時,下行沖動首先改變γ運動神經元的活動。
8、肌張力與肌緊張是同一個概念嗎?
肌張力就是肌細胞之間的相互牽引而形成的一種力量,主要是維持機體姿勢和協調內運動;肌緊張則是脊髓容的牽張反射的一種,是肌肉抵抗緩慢外力引起肌腱的改變的力量,換句話說也是維持機體姿勢的力量。
所以根據以上的理論我們不難看出,肌張力和肌緊張在概念上應該是有部分的重合,至於是不是同一個概念,晚點研究透了,再給回復!
9、簡述肌緊張和腱反射的概念和意義
腱反射,又稱深反射,其實是指快速牽拉肌腱時發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縮,其實是肌牽張反射的一種(另一種為肌緊張)。腱反射的傳入纖維直徑較粗(12至20微米),傳導速度較快(90m/s以上)。腱反射是單突觸反射,反射的潛伏期很短(約0.7ms)。例如膝反射,叩擊膝關節下的股四頭肌肌腱,股四頭肌即發生一次收縮。腱反射是體內唯一的單突觸反射。
腱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中樞在脊髓前角,效應器主要是肌肉收縮較快的快肌纖維。若腱反射減弱或者消失,提示反射弧受損,而腱反射亢進,提示高位中樞病變。臨床上常通過腱反射來了解神經系統的功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