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肩周炎 > 桂枝桑枝泡酒制肩周炎

桂枝桑枝泡酒制肩周炎

發布時間:2020-04-21 11:12:33

1、桑枝桂枝泡麵治肩周炎我有乙肝不能吃酒怎麼辦

你好,乙肝患者絕對不可以喝酒的,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肩周炎針灸效果不錯,再就是加強鍛煉。

2、治療肩周炎,用哪幾種中葯材和酒配合外用治療。

制首烏30克 枸杞20克 當歸20克 黨參20克 柏子仁15克 炒棗仁15克 茯苓10克 桑枝30克 雞血藤20克 路路通30克 白蒺黎10克 海桐皮、白芍、薏苡仁、地鱉蟲、姜黃、當歸、羌活各10克,桂枝15克 細辛3克 生甘草6克。
用法:將上述葯物加水淹沒葯物3厘米許浸泡30-60分鍾,先版用武火燒開後再用文火煎30分鍾,取汁再次煎20分鍾,混合分早晚兩次飯後溫服。
三七1g,紅花、桂枝、川烏、草烏、牛膝各5g,當歸、雞血藤、透骨草各10g,鹽750g,將中葯和鹽一起炒熱後裝入布袋,選擇肩髃、肩貞、曲池、外關穴等穴位外敷,溫度以患者能忍受為度,如有燒灼感,可在葯袋與皮膚之間加毛巾墊著以免燙傷。每次敷20~30分鍾,每日1次,5次為權一療程。一個療程後休息2天,再進行第二個療程。

3、桑枝的葯用價值

桑枝 Sang
【類別】莖、枝和樹皮類
【葯材學名】:Ramulus Mori
[植物學名]:Morus albaL.
【英文名】:Mulberry Twig
【來 源】: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
【功 效】:祛風濕,利關節,行水氣。
【主 治】:治風寒濕痹,四肢拘攣,腳氣浮腫,肌體風癢。
【性味歸經】:微苦;性平。
①《本草圖經》:平。
②《綱目》:苦,平。
③《醫林纂要》:甘辛,平。
④《本草再新》:味清苦,微寒,無毒。桑頭:味苦,性寒,無毒。
【性味歸經】:入肝經。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
②《本草再新》:入肺、腎二經。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經。
【功效與作用】:祛風濕;通經絡;行水氣。主風濕痹痛;中風半身不遂;水腫腳氣;肌體風癢。用於肩臂、關節酸痛麻木。
①《本草圖經》:療遍體風癢乾燥,腳氣風氣,四肢拘攣,上氣,眼暈,肺氣嗽,消食;利小便,兼療口乾。
②《本草蒙筌》:利喘嗽逆氣,消焮腫毒癰。
③《本草匯言》:去風氣攣痛。
④《本草備要》:利關節,養津液,行水祛風。
⑤《玉楸葯解》:治中風歪斜,咳嗽。
⑥《本草再新》:壯肺氣,燥濕,滋腎水,通經,止咳除煩,消腫止痛。
⑦《嶺南采葯錄》:去骨節風疾,治老年鶴膝風。
⑧《現代實用中葯》:嫩枝及葉熬膏服,治高血壓,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0~100克;或熬膏。外用:煎水熏洗。
【別 名】:桑條(《本草圖經》)
【處方名】:桑枝、桑條、嫩桑枝、炒桑枝、炙桑枝、酒桑枝、酒炒桑枝、老桑枝等
處方中寫桑枝、桑條、嫩桑枝均指生桑枝。為原葯材去雜質切片生用入葯者。
炒桑枝為桑枝片用文火炒至淡黃色晾涼入葯者。
炙桑枝為凈桑枝片拌麥麩用文火炒至深黃色,篩去麩皮,晾涼入葯者。
酒桑枝又稱酒炒桑枝。為桑枝片用酒淋灑,微悶,待吸干,再用文火炒至微黃入葯者。增強祛風通絡之功。
【商品名】:桑枝、桑條,以枝條肥嫩、乾燥、斷面呈黃白色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主產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河北、四川等地。 桑枝:揀去雜質,洗凈,用水浸泡,潤透後,切段,曬干。
炒桑枝:取凈桑枝段,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淡黃色,放涼。另法加麩皮拌炒成深黃色,篩去麩皮,放涼。(每桑枝段100 斤,用麩皮20斤)
酒桑枝:取桑枝段用酒噴勻,置鍋內炒至微黃色,放涼。每桑枝段100 斤,用酒15斤。 1. 治療肩周炎
a. 桑枝20g,雞血藤、威靈仙各30g,當歸20g,羌活、桂枝、白芍、姜黃、防風各15g,細辛5g(後下),水煎服,每日 1劑.加減: 右肩痛者加黃芪20g;左肩痛者加首烏 20g;痛甚者加乳香、沒葯各15g;麻木者加全蠍5g,僵蠶10g;腰膝痛者加川斷20g,寄生15g;病久不愈者加穿山甲10g,烏梢蛇15g.治療15例,治癒10例,顯效4例,無效1例.服葯最少者6劑,最多者24劑.個別患者配合針灸治療.〖黑龍江中醫葯 1991 ;(1): 27〗
b. 桑枝12g,白芍24g,炙甘草、威靈仙、制乳沒各10g,黨參18g,細辛3g(後下),紅棗5枚,生薑6片,隨證加減,水煎服.治療36例,痊癒33例,好轉3例.〖江西中醫葯 1990;21(5): 24〗
c. 炙黃芪50g,桂枝、桃仁、五靈脂各10g,歸尾15g,白芍、桑枝各20g,雞血藤30g.寒勝者加細辛6g,附片10g;濕盛者加蒼術10g ;風勝者加防風10g;宜重用黃芪.水煎服.治療39例,痊癒33例,好轉6例,全部有效,服葯最多者16劑,最少者4劑.〖湖南中醫雜志 1990;6(5): 41〗
2. 防治Ⅱ區屈指肌腱術後黏連 桑枝50g,威靈仙、片姜黃各25g,當歸、川芎、延胡、制香附、伸筋草各12g,海桐皮、赤芍、木瓜、制乳香各10g.於術後一周局部腫痛漸退後常規煎服.術後2周可視創口癒合情況在上方基礎上加透骨草 15g,沒葯、川椒各10g,水煎熏洗,每劑2次,每次15~30分鍾,每日1劑.在石膏托固定期間熏洗時可暫拆除石膏托.內服及外洗均應持續4~6周.治療30例,顯效8例,有效18例,無效4例.〖浙江中醫雜志 1990;25(11): 498〗
3. 治療淋轉率低下 桑枝30g(鮮者療效較好),水煎服,每日1劑.治療10例,用葯2個月後,機體淋巴細胞轉化率明顯提高.〖新醫學雜志 1978;(10): 36〗 臨床應用
1.(《聖濟總錄》)治水氣腳氣:桑條60g。炒香,以水1000毫升,煎至100毫升,每日空心服之。方中桑枝行氣消腫,為君葯。
2.雙桑降壓湯(《遼寧中草葯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治高血壓病:桑枝、桑葉、茺蔚子各15g,加水1000毫升,煎至600毫升。卧前洗腳30-40分鍾後即卧。方中桑枝降血壓,為君葯。
3.桑枝煎(《太平聖惠方》)治紫癜風:桑枝500g,益母草150g。上葯以水5斗,慢火煎至1500毫升,去渣,入小鐺內,熬成膏,每夜卧時,用溫酒調服10g。方中桑枝祛風通絡,為君葯。 1、治療臂痛: 桑枝一小升.細切 炒香 以水三大升 煎取二升 一日服盡 無時.(《本事方》)
2、治療水氣腳氣: 桑條二兩.炒香 以水一升 煎二合 每日空心服之.(《聖濟總錄》)
3、治療紫癜風: 桑枝十斤(銼) 益母草三斤(銼).上葯 以水五斗 慢火煎至五升 濾去渣 入小鐺內 熬為膏.每夜卧時 用溫酒調服半合.(《太平聖惠方》桑枝煎) 該品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春末夏初採收,去葉,曬干,或趁鮮切片,曬干。桑枝呈長圓柱形,少有分枝,長短不一,直徑0.5至1.5厘米,表麵灰黃色或黃褐色,有多數黃褐色點狀皮孔及細皺紋,或有葉痕及腋芽。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切片厚0.2至0.5厘米,皮部薄,木部黃白色,射線放射狀,髓部白色或黃白色,氣微,味淡。以質嫩,斷面黃白色者為佳。
桑枝食療作用:味苦、微辛,性平。歸肝、肺經。
清熱祛濕通絡。用於風濕熱痹、四肢關節疼痛。該品能祛風通絡利關節,可單獨重用該品(以老桑枝為宜)治療關節紅腫熱痛等屬熱痹的關節病變,亦可配合其他葯物同用。該品主要作用為祛風通絡。主治風濕痹症,而尤宜於上肢痹痛。
桑枝做法指導:1、若治風濕手臂指麻者,可與威靈仙、防己、當歸等同用;
2、若偏寒者配桂枝,以增溫經之功;
3、若偏熱者配絡石藤、忍冬藤,以增清熱之效;
4、若偏氣血虛者配黃芪、雞血藤等,以增益氣補血之力;
5、此外該品能祛血中風熱,對於風熱入於營血所致的遍體風癢,肌膚乾燥,紫癜風,則可與補骨脂、何首烏、生地黃等涼血養血祛風葯配用;
6、又有生津利水之效,用於消渴,可單用煎服;用於水腫,可與赤小豆合用。

4、雞血藤桑枝桂枝一起泡酒男人可以喝嗎

雞血藤泡酒的話,需謹慎,需嚴格按配方搭配泡,方才妥當。

5、松葉泡酒能治肩周炎嗎

生薑50g、桑枝50g、透骨草20g、鹿角膠20G。患者服2劑,十餘年疼痛消失,可以穿衣服了。

6、五加皮桂枝桑枝能匹配泡酒嗎?

1000ML白酒,大概20克懷牛膝,12克熟地黃,枸杞20-30克。你這個配方好像是不是少了幾味啊?-(1)三蛇酒 葯物組成:烏梢蛇1500g,大白花蛇200g,蝮蛇100g,生地500g,冰糖5000g,白酒100kg。 將三種蛇剁去頭,用酒洗潤切成短節乾燥,冰糖加熱熔化待用。將白酒裝入酒壇。三蛇、生地直接倒入酒中,加蓋密閉,每天攪拌1次,10~15天開壇過濾,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除風祛濕,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主治:風寒濕痹。 用法:每次5ml,每日3次。 (2)馮了性葯酒 葯物組成:羌活、威靈仙、五加皮、丁公藤、桂枝、獨活、青蒿子、麻黃、白芷、小茴香、當歸、川芎、梔子、防己、白酒。 功效: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主治:適用於痹病風濕痹阻證。 用法:每次10ml,每日1次。 (3)除濕酒 葯物組成:虎骨(豹骨代)、防己、雲苓、杜仲、松節、秦艽、狗脊、茄根各12g,續斷、伸筋草各9g,獨活、蠶矢各6g,木瓜、枸杞、蒼耳子、?薟草各12g,桑枝15g,牛膝12g。 將上葯浸於糧酒2500g中,過5日即成。 功效:除風散寒,祛濕通絡。 主治:風寒濕痹證。 用法:口服,每次10ml,每日1次。 (4)虎骨木瓜酒 葯物組成:制虎骨(豹骨代)、當歸、川芎、續斷、五加皮、川牛膝、天麻、紅花、白茄根各50g,桑枝200g,秦艽、防風各25g,木瓜150g。 上葯共研粗末,以絹盛,浸入好高粱酒10kg中,浸至7日,濾去渣,澄清後加冰糖1kg。 功效:散寒除風,祛濕通絡,活瘀止痛。 主治:風寒濕痹證。 用法:隨量飲用。 (5)木瓜牛膝酒 葯物組成:木瓜120g,牛膝60g,桑寄生60g。將上葯浸入大麴酒500ml中7天。 功效: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屬瘀血痹阻者。 用法:每服10ml,每日2次。 延壽酒葯仙方[原料]當歸、人參(人參食品)、白俠蒼、草烏、烏葯、杏仁、何首烏、川椒(去目)、川烏(去皮臍)、五加皮、肉蓯蓉、枸杞子、砂仁各25克,木香、牛膝、幟殼、炮千姜、虎骨(酥炙黃色)、川芎、香附、白芷、厚朴、陳皮、白術、獨活、羌活、麻黃、官桂、白芍、法夏、生地、熟地、天冬、麥冬、五味子、防風、細辛、沉香、蒼術、小茴香(鹽水炒黃)各l5克,破故紙、核桃仁、甘草各50克,紅棗肉、酥油(油食品)各250克,白砂糖500克。[製法]將以上原料用細絹袋盛裝,入壇中加燒酒浸3日,再將壇放大鍋內用湯浸壇煮兩個時辰,取出土埋3日出火毒即成。[功效]滋陰助陽,補氣養血,強筋壯骨。[適應證]適用於老年(老年食品)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四肢酸軟痛木、足膝痿弱無力等。 滋陰百補葯酒[原料]熟地、生地、制首烏、枸杞子、沙苑子、鹿角膠各90克,當歸、胡桃肉、桂圓肉各75克,肉蓯蓉、白芍葯、人參、牛膝、白術、王竹、龜板膠、白菊花、五加皮各60克,黃芪、鎖陽、杜仲、地骨皮、丹皮、知母各45克,黃柏、肉桂各30克,酒適量。[製法]將以上原料挫碎,用絹袋裝好,裝入壇中,沖入熱酒,壇口密封,浸15天即成。[功效]滋陰助陽,補氣養血,強筋壯骨。[適應證]適用於老年陰虛陽弱、氣血不足、筋骨痿弱、腰酸腿軟等。女貞子酒[原料]女貞子25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製法]女貞子洗凈,放大酒中浸泡3~4周即成。[功效]滋陰補腎,強腰壯骨。[適應證]適用於老年腎陰虛腰痛、腰腿酸軟疼痛、腰膝肢體乏力,久立、遇勞痛增等。

7、肩關節周圍炎偏方能不能治療?

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退行性改變所引起的廣泛的炎症反應。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是年老體弱,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筋骨失於濡養,感受風寒濕邪而致。
臨床以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要特徵的慢性疾患,好發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左側較右側多見,雙側同時發病者少見。早期表現,僅以疼痛為主,或僅有輕微隱痛或肩關節不適和束縛感;繼則疼痛逐漸加重,夜間尤甚,常影響睡眠,肩關節活動也逐漸完全受限;最後形成「凍結狀態」。本病在中醫學屬「痹證」范圍,又稱為五十肩、漏肩風、肩凝症、凍結肩等。
肩周炎的發生與發展大致可分為三期:即急性期(開始期)、慢性或(凍結期)、恢復期(解凍期),各期的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
【方一】粗鹽外敷方【來源】民間。
【組成】食用粗鹽500克,生薑片3錢、小茴香25克【功用】消炎止痛,溫經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種關節炎。
【用法】炒熱(不要太燙),用棉布包好,每晚睡前敷患處至鹽涼,三日後調換用料,連用9天。
【按】粗鹽具有消炎、鎮痛、發汗的作用,可以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並且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排除體內廢物。生薑片辛溫行氣,小茴香溫經散寒。【方二】活血通絡葯酒【來源】宋祿法。東方葯膳,2006,(1):26。
【組成】黃芪10克,白術10克,川木瓜9克,青皮6克,廣木香6克,龍眼肉15克,丁香6克,白蔻仁6克,茯苓6克,當歸10克,川芎9克,白芍6克,秦艽8克,羌活5克,川牛膝9克【加減】若肩腫加防己20克,以利濕消腫;疼痛甚加姜黃10克,以通絡止痛;頭昏者加天麻10克,鉤藤10克,以熄風邪。
【功用】溫經散寒,養血和血,通絡止痛。
【主治】肩周炎。
【方解】黃芪、白術、龍眼肉補氣;川木瓜、羌活、秦艽、白蔻仁、茯苓祛濕;青皮、廣木香、當歸、川芎、白芍行氣活血;丁香、川牛膝補腎強壯。
【用法】上葯製成粗末,放入玻璃容器中,加入冰糖180克,白酒500毫升,夏天密閉浸泡5日,冬天浸泡10日,濾去渣,取上清液備用。每次服用10毫升,1日2次,飯後溫服,連服15天為1療程。一般服用2~3療程即可獲愈。
【方三】健腎蠲痹湯【來源】陳彥,劉鴻賓。湖南中醫葯導報,2000,6(1):42。
【組成】狗脊30克,骨碎補、活血藤、威靈仙各20克,續斷、淫羊藿、秦艽、木瓜、烏梢蛇、桑枝、當歸各15克,防風12克,甘草5克【功用】補腎強筋,祛風勝濕,通絡止痛。
【主治】肩周炎。
【方解】方中骨碎補、淫羊藿、續斷、狗脊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通筋絡;木瓜、威靈仙、秦艽祛風散寒除濕、宣痹通絡;桑枝、烏梢蛇、當歸活血祛瘀,消腫散結。配合中葯外敷,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活血祛瘀止痛之功。
【用法】水煎服,日1劑。同時配合消炎治血散外敷:金銀花50克,連翹、防風、白芷、續斷、紅花、透骨草各20克,樟腦10克,細辛6克諸葯研末,用水拌濕裝入紗布袋,放火鍋內用中火蒸煮1小時,取出後加入食醋外敷(每次蒸熱後可加醋外用)肩關節周圍,紗布袋上再加壓熱水袋,應用時先將局部皮膚洗凈,將准備好的葯末貼在壓痛最明顯處。每天1次,7天為1療程。
【按】外用葯末先用水蒸煮,再用醋調和,目的是使中葯有效成分能夠充分浸出,並起到疏通、祛毒和有利於葯性發揮的作用。採用熱水袋加壓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毛孔開放,增進皮膚對葯液的吸收,直達病所,且減輕組織粘連,加速炎性物的消除和新陳代謝,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方四】加味芍葯甘草湯【來源】吳曉,張徐德,韓啟鎖,等。陝西中醫,2000,21(11):491。
【組成】白芍、黃芪各30克,炙甘草20克,當歸15克,川芎、羌活各10克,桂枝9克【加減】腎虛者,加山茱萸、淫羊藿各10克【功用】養血止痛,疏風通絡,調和營衛。
【主治】肩周炎。
【方解】芍葯為君,入肝經,補肝血,斂肝陰,合甘草治療陰血不足、筋脈失養、四肢攣急作痛;羌活辛甘溫,具有補血活血、散寒止痛之功,可除血虛血寒諸痛;羌活辛散祛風,味苦燥濕,善治肩背肢節濕痛;桂枝合芍葯以調和營衛、通陽解肌、宣痹止痛。
【用法】每天1劑,加水300毫升,水煎25分鍾,取液;葯渣加水200毫升,水煎30分鍾,去渣留液,合並2次葯液,分早晚服。10劑為1療程,治療2個療程。
【按】現代葯理研究表明,甘草有抑制末梢神經興奮,配伍白芍對中樞性和脊髓性的疼痛均具有抑製作用。
【方五】肩凝方【來源】楊火蓮。新中醫,2000,32(增刊):325。
【組成】羌活10克,桑枝、葛根、生薏苡仁、千年健、豨薟草、雞血藤、寬筋藤各30克,延胡索、白芍、白花蛇(先煎)、威靈仙各15克【加減】風濕熱型者,用肩凝方基本方;風寒型者,去薏苡仁,加桂枝、細辛、制川烏;氣虛痰阻型者,去薏苡仁加黃芪30克,白術、地龍各15克,黨參25克;血虛型者,去羌活、延胡索、薏苡仁,加黃精、當歸、川芎、熟地黃;寒熱夾雜型者,加制川烏(先煎)、桂枝、姜黃。偏陰虛型,去羌活、薏苡仁,加玉竹、秦艽、鱉甲(先煎);瘀阻脈絡型者,加桃仁、三七(先煎)、制乳香、制沒葯、地鱉蟲。
【功用】溫經通絡,活血化瘀。
【主治】肩周炎。
【方解】方中羌活祛風散寒,勝濕止痛,尤以上半身關節疼痛更為有效,白花蛇、桑枝、豨薟草、葛根、千年健、寬筋藤、威靈仙等均有祛風通絡止痛作用,白芍、雞血藤養血活血,且延胡索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薏苡仁能緩解肌肉緊張疼痛。全方共奏祛風通絡止痛之效。據臨床葯理報道:羌活、延胡索、薏苡仁、威靈仙、豨薟草、千年健、白芍、白花蛇等均有緩解疼痛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兩次溫服。
【方六】加味桂枝芍葯知母湯【來源】楊潤蘭。新中醫,1998,30(7):42。
【組成】桂枝、麻黃、熟附子各8克,白芍20克,白術、知母、地龍各15克,防風、羌活、姜黃各10克,白花蛇1條(約30克),蜈蚣2條,全蠍6克,葛根30克【加減】病程較長,痛有定處,舌質瘀黯者,加蘇木10克,炮穿山甲15克;血虛者,加當歸、川芎各10克,氣虛者,加黨參、黃芪各20克,陰虛者,加山茱萸10克,熟地黃15克;陽虛者,加肉桂6克,乾薑10克;前伸受限明顯者,加白芷10克;後伸受限者加柴胡10克。
【功用】活血化瘀,溫經通絡。
【主治】肩周炎。
【方解】方中桂枝、生薑、麻黃、防風溫通經脈,驅散寒濕;白術、熟附子益氣通陽,逐濕;白芍、知母、甘草養陰清熱,緩急止痛又可制陽葯之溫燥;痹痛日久入絡,痰瘀深伏,故酌加白花蛇、全蠍、蜈蚣、地龍等蟲類葯,以其性善走竄,搜剔以祛伏痰,逐瘀滯,蠲痹痛。
【用法】每天1劑,水煎溫服,復渣葯液適溫外洗患部。同時囑適當配合功能鍛煉。
【按】桂枝芍葯知母湯出自《金匱要略》,由桂枝、知母、防風、白術、生薑、白芍、麻黃、炮附子、甘草味葯組成。主治風濕痹證,郁而化火,肢節腫痛灼熱諸症。
【方七】辛芥桂枝湯【來源】陳振隆。新中醫,1998,30(4):35。
【組成】細辛、姜黃各10克,桂枝、甘草各6克,白芥子12克,白芍30克,蜈蚣3條,茯苓20克【加減】寒痛者,加制川烏、麻黃,甚者,加重細辛至20克;背痛者,加羌活、吳茱萸;氣虛者,加黨參、黃芪;血虛者,加何首烏;筋攣者,加木瓜;陰虛者,去細辛,加女貞子;濕濕者,加制半夏;氣滯者,加香附;血瘀者,加丹參、桃仁、川芎、三棱;陰虛有熱象者,去桂枝、細辛、加桑枝、地龍、葛根。
【功用】溫陽益氣。
【主治】肩周炎。
【方解】加細辛以溫陽散寒止痛;姜黃活血通絡;蜈蚣驅風通絡治痹;桂枝合羌活引諸葯至肩臂部;白芥子善除腠理膜內之痰,對治療肌膜、筋膜粘連有獨到之妙用。方中重用細辛有祛寒止痛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治療10天為1療程。
【按】凡肩關節活動范圍受限者配合推拿、按摩、拔火罐,或作自我功能鍛煉:搖肩、伸臂、旋轉肩關節、爬牆、搭肩或引體向上等運動。
【方八】葛根湯【來源】梁豐。江蘇中醫,1998,19(11):30。
【組成】葛根20克,麻黃、甘草各9克,桂枝6克,白芍30克,生薑2片、大棗3枚【功用】解肌發汗,生津舒筋,舒柔筋脈,活血定痛。
【主治】肩周炎。
【方解】方中葛根味甘辛涼,重用之有顯著的解肌舒柔筋脈作用;麻黃辛溫,具溫通發散之力,有溫通血脈、活血通絡、祛瘀定痛的作用,其氣味輕清,外可疏通肌膚經絡,內可消解積痰凝血,是活血化瘀之佳品,其雖有較強的發汗作用,然臨床應用於此症時多不發汗,亦未見明顯副作用;桂枝辛溫通陽,助麻黃以通行氣血;芍葯配甘草酸甘化陰,助葛根柔筋緩急止痛,又可制麻黃、桂枝之辛散太過;姜棗調和營衛,補益氣血。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共取葯液400毫升,分3次服,2周為1療程。同時配合外敷。取蘭香草,打成粉末,每次50克,以米醋炒熱敷患處,每天1次。
【按】蘭香草味辛,氣香,性微溫,具有祛風除濕、行氣止痛、散瘀消腫之功效。用米醋炒熱後,散寒溫通作用更強,外敷患處疼痛明顯減輕。【方九】溫經活絡湯【來源】秦泗明。陝西中醫,1996,17(9):414。
【組成】桂枝、白芍、黃芪、葛根、當歸、川芎、桑枝各20克,姜黃、制乳香、制沒葯、防風、地龍、全蠍各10克【功用】舒筋活血,搜風止痛。
【主治】肩周炎。
【方解】黃芪補氣;桂枝、桑枝溫經通絡;葛根、白芍、當歸、川芎、姜黃、制乳香、制沒葯、地龍、全蠍舒筋活血;防風祛風散寒。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服葯10天為1療程。
【方十】祛寒化濕散【來源】宮衛東。江蘇中醫,1997,18(8):24。
【組成】麻黃、樟腦、高良姜各10克,桂枝20克,紅花、細辛、白芷、制沒葯、赤芍、羌活、獨活各6克,威靈仙、薏苡仁、蒼術各12克【功用】溫經通絡,散寒除濕。
【主治】肩周炎。
【方解】本葯散為麻桂溫經湯和薏苡仁湯的合方。其中麻桂溫經湯溫經散寒解痙,薏苡仁湯化濕通絡,樟腦、高良姜祛邪止痛。重用桂枝既能溫經散寒,又能引葯上行,直達病所。本組葯物外敷,能使局部皮膚溫度上升,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速,保證了組織所需的氧和營養物供給,使機體在風寒濕刺激下產生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得到改善。樟腦、細辛則具有麻醉樣鎮痛作用,這使該方鎮痛作用更強。
【用法】上葯共研末,加蜜調勻如糊狀,以不流動為度。用時將上葯於睡前一次性外敷於患肩部,外蓋塑料薄膜,再加熱水袋熨之。每次5~10小時,連續5天更換敷葯。患肩配合功能鍛煉。

8、桑枝和桂枝能一起泡酒嗎

外敷:復川烏、草烏、威靈仙、海風藤各60克,透骨草、稀薟草、羌活、獨活、馬錢子、桂枝、桑枝制、骨碎補、牛百膝各20克。共裝入布袋,水浸半小時,蒸約40分鍾,趁熱度敷患處,每次0.5~1小時
可以的,這是祛風止痛的

與桂枝桑枝泡酒制肩周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