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灸能治療什麼疾病
第一步:判斷自己是否適合艾灸
專家提到,艾灸適合治療的是一些寒性、虛性的疾病
,主要以慢性疾病為主。基本上可以把這些疾病分為四類:1. 關節性疾病包括老年人退行性關節炎、關節活動障礙、肩周炎、腰椎病、頸椎病等;辦公室白領因工作性質導致的腰椎病、頸椎病需要經過醫生辨證之後,才可判斷是否適合艾灸。證型屬於肝陽上亢型的關節性疾病是不適宜艾灸的。
2. 消化系統疾病
包括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胃腸功能障礙等疾病;另外就是辨證為虛寒型的拉肚子、胃脹、胃痛,也可通過艾灸治療。3. 雜病例如一些常見的婦科、男科疾病,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等。還有一些屬於虛寒型的症狀如小便清長、腰膝酸軟、下腹墜脹等也屬於艾灸的治療范圍。
4. 頑固性疾病
包括強直性脊柱炎,一些通過中醫的辨證,屬於虛寒性的診斷不明,沒有辦法解釋的功能性疾病。
專家這樣解釋到,艾灸治療疾病是從辨證論治的角度出發的,即便是同一個疾病,選取的穴位也可能有所不同,所以要嚴格根據疾病來分艾灸穴位的話,比較難。但是可以根據疾病類型選取一些通用的穴位,來達到保健和防治的作用。保健選穴:
兒童方面多見的是腹瀉、腹脹等消化系統的疾病或者是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統的疾病,所以以保健來論,艾灸選穴建議選取:大椎、肺俞、足三里、大腸俞等。
老人方面多見是一些虛寒類的疾病如關節退行性病、局部肌肉關節疼痛等。艾灸選穴建議以滋養肝腎,提升陽氣為主,建議選取:命門、百會、足三里及阿是穴。
婦科、男科保健方面建議可以選取腹部和腰骶部的一些保健穴位,女性還可以選取子宮一穴作為日常保健。
手腳冰涼的人群可以選取大椎、關元、足三里及四肢末端的一些穴位來減輕手腳冰涼的症狀。
補腎、補脾可以選擇腎俞、脾俞、命門。疾病選穴:
消化性疾病、女性的子宮下垂、頭暈可以選擇百會穴治療。
失眠:通過辨證非陰虛、熱證之後可以選擇百會、風池、三陰交及足三里治療。
頸椎病、頸部疼痛可以選擇風池、大椎、督脈和膀胱經上的一些穴位來治療。
肩部疼痛可以選擇肩髎、肩髃、手臂等穴位。
專家建議,一些容易選取的保健穴位例如足三里、百會等網友們可以自己在家中自己艾灸,但是如果是關繫到疾病的治療,還是建議到醫院由醫生經過辨證之後系統地治療,以保證療效。
2、做艾灸有什麼用?
3、怎樣艾久肩周炎
艾灸肩周病取穴
1、阿是穴:即疼痛部位抄
2、肩髎(liao):
在肩部,肩髃襲後方,當肩關節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
【取法】上百臂外展平舉,肩關節部即可出現兩個凹陷窩,後面一個凹陷窩即是度本穴。
3、肩髃(jianyu):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取法】1.將上知臂外展平舉,肩關節部即可呈現出兩個凹窩,前面一個凹窩中道即為本穴;
4、艾灸條的使用方法
艾條灸簡稱艾灸,大致可分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時離皮膚10~30mm,至皮膚溫熱發紅。
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鍾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
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准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迴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
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鍾,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鍾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遺尿,同時伴有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舌質淡、舌苔白等症狀,可以用1~2根艾條熏肚臍及周圍,熏5~10分鍾,然後再到背後熏脊柱及腎,可以補氣、補腎、祛腎寒。
如有口臭,舌質暗紫或者舌苔發黑,說明脾胃寒氣非常重並伴有經絡淤阻,可以用3~5根艾條熏小腹到肚臍周圍,每天20分鍾,隔天一次,堅持一周,口臭就會消失。
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薑紅棗桂圓羹,以養生補陰。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鍾,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
(2)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後備用。
(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鍾。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鍾。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家庭灸方法:
將艾條一端點燃,讓燃端靠近皮膚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溫熱。將艾條慢慢上提,距皮膚3~4厘米,保持不動。灸時,溫熱感會使皮膚發紅卻不灼痛,局部、遠端部位還有酸、麻等舒服感覺。
要點:每次選3~5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0分鍾,過多易疲勞,過少達不到溫熱效果。
艾灸經驗:
開始,艾條燃端距穴位不能太遠,不然溫熱感出現太慢。
艾條上提時,速度要快,避免熱感中斷;患者感覺太熱,可上、下、左、右或迴旋移動艾條,以連續地溫熱刺激穴位。
為局部皮膚感覺遲鈍者、小兒、老人施灸,可將左手中、食指張開,放在受者穴道兩旁,從而感知其局部受熱度,隨時調節。當患者有癢、發熱、痛感時,用手指揉、搓、按幫助緩解不適。
家庭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火力先小後大,灸量先少後多,程度先輕後重。2.在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
3、體質強壯者,灸量可以大;久病、體質虛弱、老人、小兒,灸量宜小。
4、出現暈灸,須立即停灸,讓患者頭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輕者休息片刻或喝點溫開水,重者掐按人中、內關、足三里。
5、精神緊張、大汗、勞累或飢餓時不宜灸,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4)肩周炎艾久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在艾灸的時候,或艾灸的整個療程,我們最忌諱喝冷水,吃涼飯,這樣做如同給艾灸撤火,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做好補充一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
3.艾灸後如果先馬上洗手,希望你用熱水,高於體溫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風濕類疾病,寒性疾病,產後風疾病,灸後30分鍾可以著涼水,但是,原則上不要急於用冷水。
4.如果你想懷孕,剛剛灸後就不要馬上同房,這時的女性體內環境還很熱,不利於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後24-48小時候再進行,不過也是因人而異。灸後調養口訣:灸後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適宜。
5.大悲,大喜,大怒,這樣情緒不穩定,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太飢.太飽都不適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更應該注意這些。
6.要注重灸料的質量,艾絨的好壞取決治療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極好的艾絨,這樣不傷經絡,不燥,比較柔和,便於點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麼一定要新姜和鮮蒜,保持新鮮。
7.施灸時間,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施灸的穴位也應該是由少至多的,熱度也是逐漸適應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沒有時間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臨睡前施灸有助於睡眠。
8.很多人問,艾灸後是否可以馬上洗澡。如果是熱水,可以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鍾後,這時經絡也基本處於灸後的修整狀態,灸後的熱度也逐漸地揮發和利用,此時在用熱水洗澡會感覺很舒服。
9.施灸的反應,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全身不適等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症狀就會消失。這個時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還可以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這樣的症狀就會消失。
10.有的人邊灸邊吃,這樣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麼性質的?屬寒還是屬溫,如果艾灸過程中,你邊吃邊艾灸,對於胃氣也是一個挑戰。有胃腸疾病的人千萬不要這么盲目施救。
11.艾灸的返病現象,在艾灸的過程中,往往有的人很快見效,而有的人遲遲不見效,這要看是什麼疾病病長多久另外人與人也不同,我們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同一個症狀,同一種表現。
有返病現象很正常,沒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現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證明病邪存留的撥爭狀態,也體現正氣在一點點積累。
參考鏈接:網路-艾灸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