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肩周炎用中葯怎麼治
中醫學中,本病稱「漏肩風」、「肩凝」等,屬痹症范疇。多因年老體虛,風寒濕邪乘虛而入,致經脈痹阻;或跌仆損傷,瘀血留內,氣血不行,經筋作用失常而道致本病。 肩周炎的常用中醫名方 1。生山楂甘草湯 生山楂50克,桑椹50克,桑枝25克,烏梅25克,白芍20克,伸筋草20克,醋制元胡20克,姜黃15克,桂枝15克,威靈仙15克,醋制香附15克,甘草10克。水煎溫服,3日2劑,1個月為1個療程。服葯期間除配合練功外停用其他葯物或療法。舒筋通絡,祛淤行痹止痛,滑利關節。主治肩周炎。 2。白芍湯 白芍、沙地龍各400克,制馬錢子、紅花、桃仁、威靈仙各350克,乳香、沒葯、骨碎補、五加皮、防己、葛根、生甘草各150克。將上葯共研為極細末,裝入膠囊,每粒含生葯0。2克,成人每次口服3粒,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半個月為1個療程,休息3天,再行下1個療程。主治肩周炎。 3。黃芪當歸湯 黃芪60克,當歸2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炙甘草16克,大棗10克,威靈仙120克,穿山甲6克,防風12克,蜈蚣2條,生薑10 克,羌活12克。每日1劑,水煎服。補胃氣,通經絡,散寒濕。主治肩關節周圍炎。冷痛者,加制川草、烏草各10克;兼痰濕者,加法半夏12克,膽南星10 克;病久三角肌萎縮者,加制馬錢子0。3克。局部可以配合以針灸治療。
2、當歸赤芍白芍湯有哪些功用?
【來源】《古今效驗偏方集解》。
【組成】當歸、赤芍、白芍、炒白術、茯苓、蓽茇各9克,陳皮、木香各6克,砂仁3克,生薑3片。
【功用】溫經散寒,和胃止痛。
【主治】經期腹痛。
【方解】蓽茇溫中散寒,下氣止痛,配伍白術、陳皮、砂仁、生薑、木香等葯,更能加強其解除因寒造成的氣分郁滯的功效。通過消散血脈氣分之寒,而達到調和氣血,通暢血脈,調理沖任的目的。當歸、二芍等葯合用,加強諸葯溫通血脈寒滯之功。
【用法】水煎服。
【注意事項】忌食生冷,避免精神刺激。
3、肩周炎吃中葯能治好嗎
肩周炎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為主要表現,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達到某種程度後逐漸緩解,直至最後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
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表現的。
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
4、當歸芍葯湯的配方法六
葯物組成
當歸、白芍、熟地、川芎、柴胡、升麻、防風。
處方來源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
方劑主治
產後內虛氣乏而下痢者。
5、肩周炎如何治療
6、肩周炎如何徹底治癒
肩部疼痛,可為陣發性或持續性,急性期時疼痛劇烈,夜間加重,活動與休息均可出現,嚴重者有觸痛,疼痛時汗出難耐,不得安睡,部分病人疼痛可向前臂或頸部放射。肩關節活動受限,尤以外展、外旋、後伸障礙顯著,病情嚴重者不能刷牙、洗臉、梳頭、脫衣、插衣兜等,甚至局部肌肉萎縮等。肩周炎的發病首先發生一側肩部疼痛、酸痛或跳痛,夜間痛甚,初起因畏痛而不敢活動,久則產生粘連和攣縮,活動受限,尤以外展、上舉、背伸時明顯,甚者肩關節失去活動能力。
②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等所產生的慢性致傷力是主要的激發因
③上肢外傷後肩部固定過久,肩周組織繼發萎縮、粘連。
④肩部急性挫傷、牽拉傷後因治療不當等。
肩外因素
頸椎病,心、肺、膽道疾病發生的肩部牽涉痛,因原發病長期不愈使肩部肌持續性痙攣、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轉變為真正的肩周炎。
7、中醫經驗方怎樣治療肩周炎?
治療肩周炎的中醫名家方葯極多,各有所長,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減輕或消除肩周炎的疼痛症狀,增強或恢復肩關節的運動功能。
在此我們僅介紹其中幾種治療肩周炎頗為有效的中醫經驗方葯。
(1)伸筋丹
葯方組成為:地龍(炒)500g,馬錢子(制)、紅花各350g,漢防己、乳香(醋炒)、沒葯(醋炒)、骨碎補(制)、五加皮各150g。馬錢子用砂燙至外表呈棕黃色並鼓起祛毛屑,骨碎補用砂燙祛毛。將上述葯物粉碎成末混勻,裝入膠囊,每丸含0.15g,用時,每日3 次,每次5 丸,15 日為1 個療程,停葯5 日,再服15 日。該葯有較好的解痙鎮痛作用。葯理分析結果表明其鎮痛作用不屬於中樞性鎮痛,而是通過局部的消炎、消腫以達到消除疼痛症狀的目的。
此外,該方對其他骨傷科疾病的疼痛也有較好療效。
(2)黃芪桂枝五物湯
葯方組成為:黃芪15g,桂枝10g,白芍12g,生薑3 片,大棗4 枚,細辛3g,制川烏、制草烏各5g,止痙散粉1.5g。用時,除止痙散粉隨飲片煎湯送服外,其餘諸葯加水煎,分2 次服。由於中老年人肝腎漸衰,筋骨、筋膜等組織逐漸退行性改變,在風、寒、濕、邪侵襲的誘因下,造成肩關節局部的肌肉、筋膜、軟骨等組織發生緊張、僵硬、變性、增生或萎縮等病理改變,因此,採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通過方中的桂枝,可辛溫助心陽,通經絡,改善肩關節周圍筋骨、經絡等的血運,驅除肌表之邪,以緩解疼痛。芍葯苦平,生薑味辛,以佐桂枝,合芍葯以苦化陽,調和陰陽,溫養血脈,合大棗養胃氣而發汗,以去肌肉、筋骨之邪,黃芪調治營衛氣血不足,細辛祛除里寒之邪,制川烏、制草烏溫經止痛、治風痹等肢體麻木,止痙散粉解痙攣而且通絡,上述諸葯加減應用,對治療肩周炎有較好效果。
此外,該方對頸椎病、腰腿痛也有較好療效。
(3)肩周炎驗方
葯方組成為:冬桑枝、海桐皮、芍葯、炒米仁、潞黨參各15g,地鱉蟲、姜黃、當歸、羌活各10g,桂枝5g,細辛3g,生甘草6g。
將上述葯物加水淹沒葯物3cm,浸泡15 分鍾,先用武火燒開後再用文火煎20 分鍾,取汁分早晚兩次飯後溫服,若服葯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可連服1 個月。通絡除痹祛風化濕。
(4)取追骨風30g,酒60g。追骨風入酒內浸泡5 日。分數次內服。
(5)用老生薑1000g,蔥子500g,甜酒250g。將二味葯搗爛後,炒熱,敷痛處。
(6)取生薑500g,大蔥根50g,花椒250g,小茴香100g,白酒150g。先把生薑和蔥根切碎,搗成泥漿,小茴香和花椒搗成面,然後將四味混在一起攪勻,置於鐵鍋中用文火炒熱,加白酒攪和,再裝入紗布袋中,敷於患處。溫度以能耐受為度,上蓋毛巾,再蓋上棉被,使之發汗。第二天葯袋用鍋炒熱繼續用,不必換葯,此葯袋可加酒。每晚1 次,堅持治療,定有療效。連服1 個月見效,一般需服81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