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肩周炎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1)年齡因素。肩周炎好發於50 歲左右的中年人,且女性居多。
此年齡正值女性更年期,男性的「更年期」也接近於此。更年期是由於性激素下降引起的全身激素水平紊亂,並導致機體各種生理生化指標的改變,且女性的這種變化更顯著。有研究發現部分經激素替代治療而痊癒的肩周炎病例。另外研究還證明,肩周炎與蛋白多糖成分改變有關。蛋白多糖的變化可繼發引起骨贅生長和關節周圍的無菌性炎症,造成韌帶、肌腱變性、粘連、鈣化而產生疼痛和功能障礙。而蛋白多糖的組成成分改變和代謝變化在50 歲左右最明顯。
中醫學認為五十肩源於此因。
(2)風寒濕侵襲。由於肩部的特殊位置,睡眠時很難做到始終保暖良好。從而反復感受「風寒」之邪,引起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障礙和組織代謝異常,致使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症和組織粘連,最終導致肩部出現疼痛和功能障礙。所以中醫學又將肩周炎稱之為凍結肩。
(3)解剖學因素。肩關節結構復雜且功能靈活,在活動中非常容易損傷。特別是存在於肩前部的喙肱間隙,當肱骨內旋時喙肱間隙縮小,間隙內軟組織受壓,如持續時間過久,即可出現缺血性改變,引起周圍組織無菌性炎性,導致疼痛和繼發的保護性肌痙攣,並引起惡性循環,最終使局部軟組織變性、壞死。以上病因在睡眠側卧時最易發生。另外,岡上肌幾乎呈90°附著於肱骨大結節近端,在上臂外展和上舉動作時產生巨大的摩擦力,久之則可引起慢性損傷,繼發炎症反應。
(4)肩部活動減少。隨著年齡增大,肩關節活動逐漸減少,造成局部代謝障礙,使關節囊、肩袖肌腱、肱二頭肌肌腱及喙肱韌帶發生退變,組織液滲出及細胞浸潤,最終造成組織細胞變性引發肩周炎。
(5)肩部急慢性損傷。排球和體操運動員、廚師、教師、司機和計算機操作人員,這些人員由於反復進行或長時間維持上臂的外展、上舉和內旋等動作而發生肩部組織的勞損,肩周炎的發病率較多。
另外當肩關節發生急性損傷後,如早期治療不當也可誘發肩周炎。
尤其是上肢骨折內固定後肩關節的長期缺乏運動導致肩關節粘連的不在少數。
(6)其他。另外頸椎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肺炎、膽囊炎、上臂創傷、偏癱、長期靜脈輸液和肩周圍手術等可引起肩關節活動減少,造成關節囊攣縮與粘連而形成關節僵硬,也會誘發肩周炎。由於早期肩周炎患者害怕疼痛而不敢活動,更加劇組織的病理改變,使肩周炎向更深層次發展。
總之,以上因素在肩關節粘連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但鑒於肩關節粘連病因及病理的復雜性,目前尚無定論哪種因素佔主導地位。
例如有學者研究發現,肩周炎患者血液中組織相容性抗原和反應蛋白增高。還有學者發現,肩周炎患者免疫指標都有升高的現象,提示機體的整體免疫狀態與肩周炎的發生和復發有關。近年來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肩周炎的發病率顯著性增高,且發病年齡較小病程較長,並且多為雙側發病。另有學者發現凍結肩患者血清中測出三醯甘油和膽固醇水平顯著高於對照組。部分學者則認為頸椎病壓迫神經根,使頸肩部肌肉發生痙攣性肌肉收縮,導致肩胛骨移位,使肩關節功能發生紊亂。通過放鬆相關肌肉,使部分肩周炎治癒。
2、為什麼會突然得肩周炎
這不是突然的,造成肩周炎主要的原因是軟組織退行病變,使機體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同時長期的不良生活姿勢會產生慢性勞損。
另外,其他疾病累及肩部會使肩部肌肉持續性痙攣、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轉變為肩周炎。
3、肩周炎裡面的硬塊是什麼?求高手!
病情分析:
你好,如果你有肩周炎而且出現疼痛及活動障礙等症狀,那就需要及時的治療了。不過肩周炎和你的手臂的硬塊是沒有什麼關系的。
意見建議:
建議你試一試中葯膏葯---醫聖神貼來貼貼 的方法來治療,配合著肩部的中葯熏洗治療,這樣就能很好的緩解你的肩周炎症狀,而且也能對你的手臂硬塊症狀緩解有好處。平時的時候注意肩部保暖,祝你早日恢復健康!
4、左肩關節結節壯是什麼病核磁共振檢查左肩結節狀
你的這種情況可能是肩周炎,是肩膀周圍的軟組織無菌性粘連,引起屈伸障礙,同時引起疼痛,可以考慮做局部封閉
5、肩周炎怎麼辦?
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一)治療
肩周炎具有自限性。大多數患者能自愈,預後良好。治療前最好找出發病原因,並進行對應處理。一般去除病因後,患肩疼痛症狀及肌肉痙攣會減輕,關節活動及功能也會恢復。治療原則是止痛、功能鍛煉,促進關節功能恢復。
1、保守治療
(1)疼痛期:患者應絕對休息;口服非類固醇類抗炎葯物減輕疼痛;持續熱敷患側肩部;行仰卧位;積極循序漸進的肩部活動。活動應以不引起肩部疼痛為佳。關節內注射皮質激素亦可達到相似良好效果,可在超聲或X線攝片輔助下行注射,提高注射精確性;手法推拿和按摩是有效緩解患者症狀的常用方法,可在止痛葯物輔助下輕柔地進行肩關節活動,但切忌過度用力地推拿按摩;亦有行頸叢交感神經節阻滯術以減輕肩部疼痛。此外,低劑量放射治療對肩部疼痛病程較長的患者,可以明顯緩解疼痛,提高肩關節活動度,並且無明顯不良反應。還可通過超聲作用經皮給葯,將葯物如非甾體消炎葯等輸送到肩部組織,以便葯物更好地起作用。
(2)僵硬期:患者應加強肩部活動鍛煉。患肢自然下垂時,在活動不引起肩部疼痛范圍內行鍾擺式活動,每小時做10~12次。一段時間後可改做「爬」牆運動。
(3)恢復期:仍要堅持加強肩關節的活動鍛煉以恢復肩關節功能。可考慮麻醉下行手法推拿按摩。在考慮任何有創治療前,應行至少6個月的規范保守治療。
2、手術療法
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疼痛或肩關節活動明顯障礙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1)關節囊切開松解術:多適用於創傷後發生肩周炎而手法按摩松解效果欠佳者及伴有嚴重疾病的肩周炎患者,效果較佳,但由於關節鏡技術的發展該法現已少用。
(2)水擴張術:是往關節腔內注入大量生理鹽水以提高肩關節活動范圍來擴張攣縮的關節囊,效果良好。
(3)關節鏡下肩關節松解術:適用於有頑固性疼痛的肩周炎患者,可安全、有效地減輕疼痛並提高患側肩關節活動度。
(4)其他:肩周炎疼痛、肩部肌肉痙攣持續存在,肩關節囊內外出現粘連及肩關節活動受限經上述處理後仍無法緩解者,可考慮行肱二頭肌長頭腱從盂上結節處切斷並將其移植至喙突,該方法可明顯減輕局部疼痛並提高肩關節活動功能。
(二)預後
本病有自愈傾向,自然病程達6個月至3年,合理的治療可使肩關節功能提早得到康復。
6、肩周炎 怎麼治療
7、求肩周炎的結節的消除方法
應用非甾體及舒筋活血的葯物治療,局部微波治療,注意休息,適當按摩,應該是可以緩解症狀的。
8、肩周炎是怎麼引起的,怎麼治療好?
朋友們,大家對「五十肩」這個詞並不陌生,所謂的「五十肩」指的就是肩周炎,很多人都有或曾經歷過它的困擾。
肩部僵硬,根本就舉不起來,如果用力舉,肩部就非常的疼痛,感覺肩關節嚴重運動受限。
什麼是肩周炎?
肩周炎,全稱為肩關節周圍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
早期肩關節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後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並逐漸加重,晝輕夜重,肩關節向各個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肩部受到牽拉時,可引起劇烈疼痛。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萎縮 。
肩周炎的表現
1、肩部疼痛
起初時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鈍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
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 。
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的一大特點,多數患者常訴說後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側側卧。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
肩關節向各個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的發展,由於長期廢用而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
肌力逐漸下降,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到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究成屈肘動作。
3、怕冷
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能吹風。
4、壓痛
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地方。
5、肌肉痙攣與萎縮
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會出現痙李,晚期可患上廢用性肌萎縮。
肩周炎的發病原因
肩部原因:
①本病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中老年人,軟組織退行性病變,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是基本因素。
②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等產生的慢性致傷力是主要的激發因素。
③上肢外傷後肩部固定過久,肩周組織繼發萎縮、粘連。
④肩部急性挫傷、牽拉傷後治療不當等。
肩外因素:
頸椎病、心、肺、膽道疾病引發的肩部牽扯痛,因原發病長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續性痙攣、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轉變為真正的肩周炎。
肩周炎發病機制
肩關節前面觀、後面觀、側面觀
完整的肩關節運動主要由四個關節完成,即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及肩胛胸壁關節。
肩周炎主要發生在盂肱關節,其由肱骨頭及肩胛骨的關節盂組成。因肱骨頭比肩胛骨的凹窩相對大很多,塑造了肩關節特殊的功能。
活動度極大,可做多方面的活動,包括前舉、後伸、側抬及內外旋轉;
相對不穩定,且容易松脫。
肌和肌腱:外層為三角肌,內層為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圓肌四個短肌及其聯合肌腱。聯合肌腱和關節囊緊密相連,附著於肱骨上端如袖套狀,稱為肩袖或旋轉肩袖。
肱二頭肌長頭腱起於關節盂上方,經肱骨結節間溝的骨纖維隧道;肱二頭肌短頭起於喙突,經肱盂關節內前方到上臂。
滑囊:
有三角肌下滑囊、肩峰下滑囊及喙突下滑囊。其炎症可與相鄰的三角肌、岡上肌腱、肱二頭肌短腱相互影響。
關節囊:
慢性損傷主要表現為增生、粗糙及關節內外黏連,從而產生疼痛和功能受限。後期黏連變得非常緊密,甚至與骨膜黏連,疼痛消失但功能障礙卻難以消失
肩肱關節的關節囊(前面觀、後面觀、額狀切面)
肩周炎的特點是當肩關節的疼痛與活動限制達到某種程度之後,就不再繼續發展,並且疼痛逐漸減輕以致消失,關節的活動功能也逐漸恢復,但也有少部分不能完全恢復。
肩周炎治療
(1)在肩周炎早期,患者的疼痛症狀較重。功能障礙是由於疼痛造成的肌肉痙攣所致,所以治療主要是以解除疼痛、預防關節功能障礙為目的,緩解疼痛可採用吊帶制動的方法,使肩關節得以充分休息;或用物理治療方法除疼痛。急性期一般不宜過早採用推拿、按摩方法。
(2)在肩周炎的凍結期,關節功能障礙是其主要問題,疼痛往往由關節運動障礙所引起。治療重點以恢復關節運動功能為目的採用的治療手段可以用理療、西式手法、推拿、按摩、醫療體育等多種措施,以達到解除粘連,擴大肩關節運動范圍,恢復正常關節活動功能的目的。紀式筋骨貼傳承人紀女士研究肩周炎理療推拿按摩治療幾十餘年,結合家族祖傳經驗,療效顯著。在這一階段,應堅持肩關節的功能鍛煉。除了被動運動之外,患者應積極主動地配合,開展主動運動的功能訓練,主動運動是整個治療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3)在肩周炎恢復期,以消除殘余症狀為主,主要以繼續加強功能鍛煉為原則,增強肌肉力量,恢復在先期已發生失用性萎縮的肩胛帶肌肉,恢復三角肌等肌肉的正常彈性和收縮功能。
家庭訓練
1)外展:拉伸肩關節囊下部。把前臂和肘部放在桌子上,前臂漸漸遠離身體滑動,輕柔外展肩關節,當滑動到最大程度或感覺到輕微疼痛時停止,保持 5 秒。
2)外旋:拉伸肩關節囊前部,站立位,屈時約 90°,手掌握住某固定物品保持不動,身體朝遠離手掌的方向旋轉,當旋轉到最大程度或感覺到輕微疼痛時,停止轉動,保持 5 秒。
3)內旋:牽伸肩關節囊後部,站立位,手掌置於腰部,肘部支在某固定物品上,身體向肘部旋轉,旋轉過程中時部位置固定,雙腳不動,當旋轉到最大程度或感覺到輕微疼痛時,停止轉動,保持 5 秒。
4)擺臂運動:彎腰至上身與地面平行,患側手臂自然下垂,健側手可輔助,首先是前後方向的擺動,待適應基本無痛後增加左右側向的擺動,最後增加環繞動作,逐漸增加被擺動角度。
5)爬牆運動:待肩關節外展達45°時,面對牆壁用雙手或單手緩慢向上,使上肢盡量上舉,然後再緩慢退下至原點,重復;而後,患側面向牆,使上肢盡量外展。
6)水平內收、外展運動:當肩關節上舉達90°時,然後雙十指交扣,掌心緊貼後腦勺,先向外擴展雙臂,使肘部遠離頭面部,雙臂,使上臂貼近頭面部。
7)拉環運動:如右圖,利用活動拉環進行鍛煉,雙手分別拉住兩個拉環,健側手向下用力,使患側手被動上舉。
8)毛巾運動:肩肱關節後伸達30°時,健側上肢在上,患側在下,雙手在背後拉住一條毛巾。
9、肩周炎是怎麼形成的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俗稱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達到某種程度後逐漸緩解,直至最後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症。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
1病因
1.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中老年人,軟組織退行病變,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
(2)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等所產生的慢性致傷力;
(3)上肢外傷後肩部固定過久,肩周組織繼發萎縮、粘連。
(4)肩部急性挫傷、牽拉傷後因治療不當等。
2.肩外因素
頸椎病,心、肺、膽道疾病發生的肩部牽涉痛,因原發病長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續性痙攣、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轉變為真正的肩周炎。
2臨床表現
1.肩部疼痛
起初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鈍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
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旋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怕冷
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
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肌腱溝處、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
5.肌肉痙攣與萎縮
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後伸不能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
3檢查
本病主要採用X線檢查和肩關節MRI檢查:
1.X線檢查
(1)早期的特徵性改變主要是顯示肩峰下脂肪線模糊變形乃至消失。所謂肩峰下脂肪線是指三角肌下筋膜上的一薄層脂肪組織在X線片上的線狀投影。當肩關節過度內旋位時,該脂肪組織恰好處於切線位,而顯示線狀。肩周炎早期,當肩部軟組織充血水腫時,X線片上軟組織對比度下降,肩峰下脂肪線模糊變形乃至消失。
(2)中晚期,肩部軟組織鈣化,X線片可見關節囊、滑液囊、岡上肌腱、肱二頭肌長頭腱等處有密度淡而不均的鈣化斑影。在病程晚期,X線片可見鈣化影緻密銳利,部分病例可見大結節骨質增生和骨贅形成等。此外,在肩鎖關節可見骨質疏鬆、關節端增生或形成骨贅或關節間隙變窄等。
2.肩關節MRI檢查
肩關節MRI檢查可以確定肩關節周圍結構信號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炎症,可以作為確定病變部位和鑒別診斷的有效方法。
4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床症狀多可診斷。常規攝片,大多正常,後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鬆,但無骨質破壞,可在肩峰下見到鈣化陰影。年齡較大或病程較長者,X線平片可見到肩部骨質疏鬆,或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鈣化征。
5鑒別診斷
臨床上常見的伴有肩周炎的疾病包括:頸椎病、肩關節脫位、化膿性肩關節炎、肩關節結核、肩部腫瘤,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單純性岡上肌腱損傷,肩袖撕裂,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及腱鞘炎等。這些病症均可表現為以肩部疼痛和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但是由於疾病的性質各不相同,病變的部位不盡相同,所以,有不同的伴發症可供鑒別。
6治療
目前,對肩周炎主要是保守治療。口服消炎鎮痛葯,物理治療,痛點局部封閉,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綜合療法。同時進行關節功能練習,包括主動與被動外展、旋轉、伸屈及環轉運動。當肩痛明顯減輕而關節仍然僵硬時,可在全麻下手法松解,以恢復關節活動范圍。
自我按摩的步驟及方法為:
1.用健側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側肩關節的前部及外側,時間1~2分鍾,在局部痛點處可以用拇指點按片刻。
2.用健側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關節後部的各個部位,時間1~2分鍾,按揉過程中發現有局部痛點亦可用手指點按片刻。
3.用健側拇指及其餘手指的聯合動作揉捏患側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時間1~2分鍾。
4.還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況下,用上述方法進行按摩,一邊按摩一邊進行肩關節各方向的活動。
5.最後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2分鍾,對於肩後部按摩不到的部位,可用拍打法進行治療。
自我按摩可每日進行1次,堅持1~2個月,會有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