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拔竹罐必須配合葯拓嗎
一』概述
竹罐療法是祖國傳統康復醫療手段---拔管療法中的一種,在隋唐的醫籍「外台秘葯。卷四十」中就有關於用竹罐吸拔的詳細描述,此法沿用至今上千年,屬中醫外治法之一。是以專門選制的1~2年生堅固的細毛竹(斑竹)節,在剝去其外表皮(篾青)後半機械加工製成一端有節密閉密閉,一端開口的不同規格的竹罐(竹管)。通過煎煮後,罐內遺留膨脹的熱氣,氣體在冷卻過程中產生負壓,大氣壓使罐口吸附於人體不同部位(經穴),產生溫經散寒、活血通絡、驅邪止痛、去瘀排毒等作用,常用於感受風寒濕邪、外傷勞損等原因引起的肢體不同部位的痹症,及感冒咳喘、胃腹疼痛、吐瀉等、因其具有罐口較小,可沿經穴靈活使用等特點,尤其適於遠端小關節附近的病變。在治療中配合中葯使用,可進一步增強療效。 遼寧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康復科宋哲
操作:
依不同病情、不同病位選一定數量的竹罐(經二次加工後,要求罐壁薄厚均勻適當、罐口平滑園鈍)10個左右。放入沸騰的開水中(治前先將裝有散寒活血、通路止痛功用中草葯的紗布袋投水中煎煮至一定濃度後,再放竹罐煎煮、常規使用,療效更佳)1分鍾左右,鍋內熱氣彌漫,開蓋,一手以長鉗將竹罐顛倒(罐口朝下空去熱水)取出,立即倒扣在墊有數層毛巾的另一手上,手抓毛巾握緊罐口(勿漏氣)拭去罐表熱水,快速、有效地甩去罐內殘余熱水,立即扣壓在機體相應部位,稍候鬆手。
三『 劑量與療程:
每次用罐10個左右,規格不一,留罐時間以病變程度、病人體質及患處皮膚耐受程度而定,一般在10分鍾左右,一日或隔日一次,10次左右為一療程。
適應症:
外感風寒濕邪、外傷勞損等原因所致的肢體不同部位的痹症,頸椎病,腰背痛,肩周炎等,感冒咳嗽,哮喘、肺炎、胃腹疼痛、吐瀉返酸、便秘、癤癰不同階段(未成膿時可將郁滯毒氣吸出,令氣血通暢瘀腫消散,已成膿時也可托毒排膿減輕症狀)、毒蟲咬傷等。
4 注意事項:
4.1 急性傳染病(尤其急性傳染性皮膚病),廣泛性皮膚病,高熱抽搐,極度衰竭,出血傾向疾病,活動性肺結核,急腹症,嚴重心臟病人。治療部位皮膚過敏、潰瘍、全身浮腫、燙傷、凍傷、腫瘤,女性經期、孕期腹部及腰骶部禁用。
治療部皮下有大血管,,骨骼凸凹不平,較大的瘢痕上、乳頭,毛發較多處,皮下肌肉脂肪明顯量少,皮膚細或乾燥彈性差,某些年老體虛,久病虛弱,部分心腦血管病人,糖尿病病人,小兒、機體耐受性差,有「暈針」病史者慎用。對此類病人操作前宜選舒適放鬆體位(多為卧位),做好解釋工作,可適當延長罐體在空中停留時間(毛巾始終嚴捂罐口),減少留罐時間,以降低罐口對機體皮膚的刺激強度(初次接受治療者尤須注意),治療期間注意觀察,有異常立即起罐。
4.3 拔管前要選好體位、部位、大小適當的罐體。初次接受該治療或體弱者,宜取卧位.
4.4 竹罐要標准,,罐壁要求薄厚適當且均勻,罐口平滑園鈍。
4.5 拔管前甩凈罐內殘余熱水
4.5 盡量縮短竹罐出鍋後(毛巾捂嚴罐口)與罐口吸附皮膚前之間在空中停留的時間。
4.6 初次操作者,為確保罐不脫罐,在規范操作前提下,宜將罐口直接緊壓在相應經穴上,並原地左右適當轉動罐體,略壓一會後再鬆手。
4.7罐剛固定時,罐口下皮膚有溫熱感(溫熱是正常刺激感,燙是異常刺激感),肢體不宜馬上移動(否則,罐體易脫落),起罐時有短暫的疼痛,常見罐口下皮膚淤血、充血或無明顯變化、有水珠、甚或有泡、捫之均發涼。
5 竹罐產生負壓及其治療作用的機理
5.1 竹罐經煮沸後,立即邊控水邊取出(快速甩去殘余熱水)管內只剩混合的熱氣(水蒸氣和膨脹的熱空氣)立即扣壓在機體相應部位的皮膚上後,罐口內皮膚受熱皮下血管等充血,循環加快,血液、淋巴液等將吸收的熱能很快帶走,組織變軟,使罐口端溫度下降氣體隨之冷縮,在大氣壓下,產生使罐體能吸附皮膚的初步負壓。
5.2 隨照罐體在空氣中時間的延長,罐內熱量由罐壁散發,逐漸完全冷卻負壓也隨著不斷增加致最大強度(表現為罐口處皮膚緊縮感逐步增強)罐體充分發揮治療作用。
5.3 罐內水蒸氣也隨溫度的下降而變為液態(剛起罐後罐口下皮表有水珠)此舉也參與罐內負壓的形成。
5.4 罐內最大負壓形成時(拔管後5分鍾左右),對機體的刺激最明顯,作用最強,在此基礎上繼續留罐5分鍾左右可達最佳療效。
5.6 現代醫學認為,拔罐對人體有機械和溫熱刺激,前者,罐體在負壓狀態下產生的機械性吸力,首先使局部毛細血管充血破裂,RBC滲出解體--皮下淤血,經機體自家溶血後可產生一種類組胺物質,,隨體液周流作用於全身不同組織器官,另外吸力刺激局部皮膚感受器,經反射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過程,使異常狀態趨於平衡。後者使局部血循加快,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代謝加快,局部組織營養狀態改善,WBC吞噬力及免疫功能增強。二者的綜合作用使疾病趨於康復。
6 如何避免拔罐無灼痛無燙傷
( 罐具標准,操作規范,治療時間內及時起罐,選位適當是避免燙傷的前提。)
6.1 罐壁厚,吸熱多(溫度高),當罐口與皮膚接觸後,機體不能將超過人體溫度閾的熱量及時散除,致使罐口下皮膚有灼痛感及燙傷皮損。
6.2 操作中未甩凈殘余熱水,致使其順罐壁下流,罐口接觸皮膚後,也會出現上述損傷,均屬非治療性燙傷(起泡),須避免。。
6.3 皮膚對負壓的耐受程度因人而異,拔罐治療時間是10分鍾左右,正常情況下留罐(如留罐前皮膚有一過性灼痛等異常現象,應在治療時間內提前起罐)時間過長(超過治療時間一倍以上),起罐時突起的皮膚上會出現水泡,屬治療失誤性水泡。也應避免。
6.4 在治療時間內出現水泡,中醫認為:是體內病邪(主要是積滯的濕邪)外出的表現形式( 對此中醫有時會用少量葯性較強的皮膚粘膜刺激性中草葯,貼在不同穴位上,激起皮膚出泡,進而破泡引邪外出的發泡療法 ,治療濕邪為主的疾病,二者的原理是一樣的),對於較大的水泡應及時穿破引邪外出(注意消毒,泡癟後要保護泡表皮完整物撕去,可噴敷雲南白葯、一效散,塗紫葯水等)對較小水泡不需特殊處理,任其自然消退,二者均須注意防感染。
6.5 治前選好體位,盡量使罐口垂直或>30°留罐,拔罐初期罐內熱氣較多,當罐口於皮膚的角度較低時<30°,(尤其在水平位以下甚至罐口朝上時),罐口近端熱氣的密度不被及時消減。,罐口內皮下血液、淋巴液不能將過多的熱量及時散發掉,致使留罐初期罐口處皮膚灼痛,應起罐觀察,重拔或改換它穴,對水平位上下且灼痛不甚,很快消失者,不必馬上起罐,將該罐到移別處或本次用罐全部拔完時再起不遲或提前幾分鍾起罐,對罐口朝上或灼痛感強烈者,應馬上起罐,調整劑量重拔,否則到時間起罐時罐口內會出現燙傷——起泡)。
6.6 嚴格掌握適應症,對屬慎用者,必須隨時觀察,掌握好劑量。
7 對起罐時灌口內皮膚顏色(罐斑)的認識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病變可由經脈→絡脈→經筋→皮部反映於體表,罐口內皮色反映體內病邪種類、病變程度,是體內病邪外出的表現形式之一。外感之邪多以風寒濕邪三者雜合而至,在具體病人病變上反映主次不同,其外出的表現形式不同。
7.1 當病體內風寒邪為主,多發病急,患部疼痛為主且較甚,(經脈瘀滯明顯),起罐時罐口內皮膚顏色(罐斑)以紫黑色、紫紅色、皮內暗紫色、紫色斑塊花紋為多,是人們普遍認為機體有病的表現,拔管刺激強度過大、時間過長,尤其拔火罐時,罐斑常表現出紫黑色,難免伴有水泡等皮損發生。
7.2 當濕邪為主時,見局部浮腫、積液,機體呈濕邪證像,在正常治療時間內,「罐斑」常表現為大小不等的水泡,是濕邪外出的表現形式之一。
7.3 當病程較長,不是以疼痛為主時,罐斑並不明顯,但臨床觀察證明,經拔管後的療效是肯定的,反證並非只有」出現紫色罐斑才有病」的觀點是片面的。
7.4 另外,即使紫色罐斑,也多見於首次接觸本療法,或長時間未接受拔管治療,再次應用本療法的初始幾次者,繼續治療罐斑色度不會一成不變的,所以罐斑的顏色不能作為判斷是否有病的唯一標准。
7.5 現代醫學認為,由於每人體質各異,毛細血管的脆性大小不同,在同樣的外力作用下,前者宜破裂出血,出現明顯的罐斑,反之不明顯,但拔罐所產生機械和溫熱刺激,經神經、體液放射帶來的治療效應是一樣的。
8 對起罐時灌口皮膚疼痛的認識
8.1 留罐後,罐內負壓逐漸升高,到最大負壓形成時,灌口下皮膚內痛覺神經末梢纖維感受器所受牽拉最明顯,表現為灌口周緣皮膚由弱到最強的緊縮樣抽痛(體瘦小、皮下肌肉脂肪少、骨凸部位尤其明顯)。,
一段時間後(約5分鍾),對上述刺激刺,機體大腦中樞逐漸產生適應性,疼痛逐漸減輕或消失。
8.2 起罐時,罐內負壓突然復常,灌口緣上皮膚所受牽張力突然消失,也相當於被牽張的痛覺神經末梢感受器,又受到一次較明顯的刺激,加上皮內其他組織突然回壓,而表現出皮膚一過性較明顯疼痛。
9 如何用竹罐走罐
根據竹罐(水罐)拔罐負壓由小到大,逐步形成的特點,在罐口與皮膚(負壓狀態下)嚴密接觸的前提下,將罐體沿上下或左右、直線或弧線、同經或隔經往返移動(多藉助潤滑劑)最後留置罐體在不同穴位上,起到一個罐體一次性動態治療(刺激)多個經穴的目的,在原有療效基礎上,使機體因病紊亂的功能,進一步達到新的平衡,增強了療效,且竹罐罐體大小不同,可沿經往返於機體能拔罐的不同部位,擴大了治療范圍。
2、怎樣才能緩解肩周炎?
3、拔火罐能治肩周炎嗎
可以治療肩周炎的。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俗稱五十肩。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逐漸加重,夜間為甚,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達到某種程度後逐漸緩解,直至最後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症。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為主要臨床表現。拔火罐具有舒筋活絡等功效,是可以治療肩周炎的。
4、拔竹罐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壞處?
拔竹罐的好處就是能為治療很多疾病,遠離疼痛。拔竹罐的壞處就是會留下印跡影響美觀以及引發其他不明症狀。因此一定要了解拔竹罐的注意事項,聽從醫生的治療方法,那麼才能真正體會到拔竹罐給帶來的好處,讓擺脫疾病的困擾。
通過拔竹罐可以將身體里的濕氣、寒氣,通過皮膚組織滲透出來,因此那些患有風濕的朋友可以試試。拔竹罐可以通過外接的吸力,刺激身體表面的穴位,進而通過筋骨經絡,使得人體內部器官得到相應的調理,讓人氣血暢通。
(4)拔竹罐能緩解肩周炎嗎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拔管前要選好體位、部位、大小適當的罐體。初次接受該治療或體弱者,宜取卧位。
2、竹罐要標准,罐壁要求薄厚適當且均勻,罐口平滑園鈍。
3、拔管前甩凈罐內殘余熱水
4、盡量縮短竹罐出鍋後(毛巾捂嚴罐口)與罐口吸附皮膚前之間在空中停留的時間。
5、初次操作者為確保罐不脫罐,在規范操作前提下,宜將罐口直接緊壓在相應經穴上,並原地左右適當轉動罐體,略壓一會後再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