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起心律不齊是因為頸椎病嗎?
心律不齊是經常發生的疾病,很多人都會出現心律不齊症狀。但是,人們對於心律不齊並不是很了解,這對於疾病的治療康復是不利的。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希望能夠帶給您幫助!勁椎病會引起心律不齊。在臨床上,由頸椎病引發的心絞痛、心律不齊和高血壓等類似心血管疾病的一系列症狀,分別被稱為頸性心絞痛、頸性心律不齊和頸性高血壓,統稱為頸心綜合征,屬於頸原性疾病范疇。此類疾患在臨床上雖屢見不鮮,但人們對此缺乏認識。尤其當患者的頸部症狀不明顯,而心血管症狀較重時,往往更容易被誤診、誤治。頸心綜合征發生的確切原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多數學者認為是頸椎及椎旁軟組織損傷或頸椎骨刺、骨贅,頸間盤突出或頸椎失穩等退行性變導致頸椎發生了無菌性炎症,進而壓迫刺激頸神經根或交感神經鏈而引發了上述的一系列症狀。頸部的交感神經干位於頸椎橫突前方,一般有3-4對神經節,即頸上、頸中、中間和頸下神經節。其節後纖維分別形成心上、心中和心下神經且分布於心臟。當頸椎病變使位於橫突前方的頸交感神經受到刺激興奮時,可使冠狀動脈急劇收縮,出現冠狀動脈供血不足,進而導致病人出現心前區疼痛、胸悶、氣短、心悸或血壓升高等類似冠心病的症狀;若上中段頸椎發生病變,則會使頸上、頸中交感神經節受到刺激而興奮,通過頸上心支和頸中心支引起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若下段頸椎發生病變,則會使頸下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患者也可出現胸悶、心悸等類似冠心病的症狀。看了這些小常識的介紹後,是不是收獲頗多呢?只要多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很多的小知識,結合運用,再次遇到便不會再手忙腳亂咯!
2、心律不齊如何引發的,會出現什麼後果?
很多人存在心律不齊,只要不嚴重就沒問題。 心率不齊是指:心率不在正常范圍內的跳專動。心率在 160~220次/分,屬常稱為陣發性心動過速。心率低於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稱為竇性心動過緩。心率低於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稱為竇性心動過緩。心率低於40次/分,應考慮有房室傳導阻滯。心率過快超過160次/分,或低於40次/分,大多見於心臟病病人,病人常有心悸、胸悶、心前區不適等症狀。 治療原則: 1.竇性心動過緩如心率不低於每分種50次,無症狀者,無需治療。 2.如心率低於每分鍾40次,且出現症狀者可用提高心率葯物(如阿托品、麻黃素或異丙腎上腺素)。 3.顯著竇性心動過緩伴竇性停搏且出現暈厥者可考慮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 4.原發病治療。 5.對症、支持治療。
3、心律不齊的症狀有哪些
史書記載:「孔明三氣周瑜而致瑜死。」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我們平時也會因為對方處理某事不當而脫口而出:「你可氣死我了!」人被氣死,究竟有跡可尋嗎?
生氣的時候最容易發生突發性心臟衰竭造成猝死。
人生在世,肯定會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有些人或事甚至會讓你暴跳如雷,大動肝火。可是,科學家提醒說,那些容易生氣的人需要注意了,因為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生氣所引發心律不齊的心電圖比一般心律不齊心電圖來得更加混亂,也更加不穩定,所以是最致命的。如果希望自己擁有一顆「奔騰的心」,請努力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一線索可以證明突發性心臟衰竭所造成的猝死容易發生在人們有強烈情緒反應的時候。美國的研究人員在日前召開的美國心律學會第26屆年度科學大會上公開了這一研究成果,給那些容易生氣的人的健康敲響了警鍾。
耶魯大學醫學院內科醫學系教授馬修·斯托波爾與他的同事調查了24位裝有植入性去顫器的病人,在病人未受刺激導致心律不齊前,每天記錄病人的情緒變化,並使用這些資料,同時比較生氣和非生氣所引發心律不齊的心電圖。植入性去顫器不僅可以探查心律的異常,還可以輸送救命的電震,使心臟的跳動恢復正常的節律。
研究人員將憤怒分成5個級別,在收到電震後,參加試驗的病人列出他們感覺到的憤怒級別。研究人員接著從植入性去顫器里收集信息,分析他們的心臟的狀態。結果發現,在記錄的所有56次電震中,研究人員發現所有病人的憤怒都在2級以上。所有生氣引發心律不齊的病人均起始於早期心室收縮,正是這種形式的心臟收縮會提高造成突發性心臟衰竭的幾率。像憤怒這樣的強烈情緒可能會使心律中斷,危及生命。
生氣等不良情緒相當於生命「斷路器」,會壓塌整個生命系統。
當然,像地震、導彈攻擊、輸掉重要的足球比賽等事件造成的情緒上的悲憤,也會使人心臟病發作,但這項研究所強調的是,像生氣這種強烈的情緒反應,會破壞人體內心臟跳動的節律。
斯托波爾表示:「我們的研究顯示,憤怒與更加危險的心律不齊確實有聯系,在自然災難和戰爭期間,猝死率會突然增加,這可能是一個重要原因。」美國心律學會主席史蒂芬·哈米爾認為:「這項研究對圍繞在這些由憤怒造成的心律失調之謎進行了很有價值的揭示。更好地了解這些由情緒觸發的心電特徵可能幫助預防並治療心博驟停。」
心律異常可發生在各個年齡段,但並不是所有的心律不齊的症狀和影響都是一樣的。有一些病人,他們出現不規則的跳動是發生心臟病的預兆,可能會有心博驟停的危險。斯托波爾說,雖然這種反應機制尚未研究透徹,但是這和生氣以及承受巨大壓力時人體所產生的與壓力有關的荷爾蒙腎上腺素具有很大的關連。他表示:「我們現在尚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腎上腺素就是引發心律不齊的原因,這只是我們的猜測,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心臟病專家亨特·查姆彭認同斯托波爾的觀點,他說:「雖然現在他們沒有找到相關證據,但我認為腎上腺素可能就是幕後黑手。我的一項研究結果進一步支持了這個觀點:情緒與身體是有聯系的。承受一定壓力的人會更有動力,給予我們奮斗下去的勇氣和力量,這是好事。然而,當你承受著巨大壓力,或非常生氣時,那麼壓力和不良情緒又變成了一個『斷路器』,壓塌整個生命系統,導致心臟出現災難性的後果。」
快樂的生活會讓血液中某些健康化合物的含量升高。
查姆彭認為,生氣可能真的會要了你的命。這些最新研究成果將使科學家邁向正確的研究方向,增加他們對腎上腺素對心臟影響的認識。他相信,研究人員可能會證明,培養自己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輔以控制腎上腺素產生的葯物,可以幫助挽救那些容易發生心律不齊的病人的生命。
最近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臨床心理學家安德魯·斯蒂普托和簡·沃德爾等人也發現,每天都快樂的生活,血液中會有較健康的化合物。這顯示快不快樂和患不患病是相關的。他們研究了216個倫敦的中年男女,結果發現,基本上愈快樂的人擁有愈少可體松。高含量的可體松和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有關。
對男人而言,快樂還會降低心跳。低心跳則表示心血管功能良好。而且,常處於快樂的人,在完成緊張的工作後,血液中纖維蛋白原含量也較少。纖維蛋白原會讓血液變濃稠而提高造成血栓的機會。這項研究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情緒與心臟的關系。
為什麼有些常生氣的人也能健康長壽?科學家指出關鍵是學會如何消氣。
可是,研究人員也指出,雖然生氣有損於健康,甚至對健康是致命的,但是現實生活中可以看到這樣一種令人費解的現象:不少常生氣的人,身體都很健壯,其中不乏享有高壽者,而一些很少生氣的人,卻疾病纏身。這一現象與斯托波爾的研究其實並不矛盾。
不良情緒對健康的影響,不僅取決於它的強弱,而且,更為重要的在於它持續時間的長短,以及如何看待人生得失的態度。一點不生氣是不可能的,可以說,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兒,生氣難免,只不過有些人生氣時情緒波動不顯著或過程十分短暫,別人不易察覺罷了。
生氣和消氣是人類情緒正常的代謝,每個人都是通過不斷地生氣和不斷地消氣來維持心理平衡的。有涵養的人,不是不生氣,而是會自我排遣,迅速消氣。那些常生氣又不傷身的人,就正是會消氣的人。如果不會消氣,氣不能及時地發散出去或消散得過慢,將氣憋在心裡生悶氣,對健康勢必造成損害。
不僅要少生氣,也要學會消氣,消氣越早越快越好。
所以,研究人員首先告誡人們少生氣,同時勸導大家要學會消氣,學會掌握這種自我心理調節的本領。研究人員建議,生氣時,首先問問自己「此氣該不該生」。其實,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氣,大多是不該生的氣。比如,在公共汽車上挨了踩,飯店用餐時服務員失手弄臟了你的衣服等等,這些事都是他人無意或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冒犯」你的,還有一些微不足道、雞毛蒜皮般的瑣事、流言、傳言、小道消息,都是不該生的氣。
當然,如果你做不到不生氣,那就想辦法盡快消氣,消氣越早越快越好。然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因為人在生氣時,氣往上升,心胸變得狹隘,好鑽牛角尖兒。這是消氣的主要障礙。為克服這一障礙,可積極主動採取下列方法:
1.躲避法,立即離開生氣的現場和激惹你生氣的人,找個清靜的地方去看書或做別的事。
2.宣洩法,找知心朋友或其他自己信賴的人,向他(她)訴述自己內心的不平,求得他(她)的安慰、疏導與調節,這就會加速消氣的進程。
3.轉移法,到室外散步,到附近的公園遛遛,或打開錄音機,聽幾首自己喜愛的歌曲或音樂,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心裡的氣自然會漸漸地消除。
4.升華法,乾脆立即從事自己心愛的技藝,唱一陣卡拉OK,揮灑一幅書畫,拉一曲琴。
4、引起心律不齊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1、心抄臟病發作以及襲能夠破壞心電系統的潛在條件都會導致心律不齊。這些潛在的條件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不足、風濕性心臟病等。原因2、當控制心臟搏動的電信號遇到延遲或者阻滯的時候,就會發生心律不齊。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可能是產生心臟電信號的特殊神經細胞不能正常工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心臟電信號在心臟中不能正常傳遞。心臟的其它部位開始產生電信號、或者將來自特殊神經細胞的電信號異常傳播,都會干擾心臟的正常搏動,從而造成心律不齊。原因3、引起心律不齊的原因還有壓力、抽煙、酗酒、活動過量、吸食毒品(比如可卡因或安非他命類毒品)、服用某些非處方YAO物、咖啡因或尼古丁攝入過量等。原因4、不良情緒可以引起心律不齊。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生氣所引發的心律不齊的心電圖比一般心律不齊來得更加混亂,也更加不穩定,所以是最致命的。研究結果發現,在記錄的所有56次電震中,所有病人的憤怒都在2級以上。所有生氣引發心律不齊的病人均起始於早期心室收縮,正是這種形式的心臟收縮會提高造成突發性心臟衰竭的概率。
5、心律不齊和心律失常一樣嗎?
這兩抄者並不能劃等號。心律襲不齊並不是一個標準的醫學術語,其表示的是一種心臟節律不規則的狀態。而心律失常指心臟活動的起源和(或)傳導障礙導致心臟搏動的頻率和(或)節律異常。前者可以有多種因素引發,而後者可以包括前者。
6、心律不齊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心律來不齊主要由以下原因源幾個原因造成:
1、新陳代謝異常:體內電解質(例如:鉀。鈉。鈣)不平衡,內分泌失調(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
2、情緒:尤其在情緒激動時,因影響內分泌系統會產生心律不齊。
3、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疾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肌病變,及先天性心臟病等。
4、葯物:除了部分的葯物可能會引起心律不齊外,咖啡中的咖啡因,香煙中的尼古丁,及酒精,到—定的劑量時,也會造成心律不齊。
通常心律失常不會對身體產生很大的危害,只要沒有很緊急的事件造成患者的心律加速、過快就可以。平時可用γ-氨基丁酸(GABA)來改善心律不齊;
人具有能夠調節心血管以及心律的GABA系統,中樞GABA系統是必不可少的。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就與中樞GABA系統受阻有關。有關研究表明,外源性GABA本身具有抑制心律失常的活性作用,並可以抵制試驗性的心律失常行為。1-3個月有明顯效果。
在平日里患者要保持心情愉悅、平靜,心律失常慢慢保持平穩。
7、心律不齊會引發什麼疾病
病人復性別:女發病時間及制原因:最合適答案:病情分析:病人!心律不齊的危害主要有:1、心律不齊可使血液循環失常:當發生心律失常時,心房和心室收縮程序改變,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前後,引起病人心虛、胸悶、無力等症狀。2、心律不齊有些嚴重可致竇性停博、竇房阻滯和心動過緩,出現心動過速綜合症(又稱慢-快綜合症)。3、心律不齊可導致猝死:發生猝死最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動過速、室顫及傳導阻滯引起瘁死的發生率最高。意見建議:若以後再出現暈倒,查超聲心動,24小時holter,心肌酶譜等。
8、心律不齊有那些引起的··
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在體檢檢查心電圖時,常常會得到「竇性心律不齊」的診斷。多數人都知道心跳應該是規律整齊的,所以一聽說「心律不齊」,不少人便認為這是不正常的現象。雖然沒有任何症狀,但也要四處求醫,找專家,想趕快治好「病」。但醫生往往又說:「不用治。」這些人心裡又打鼓了,是不是什麼疑難雜症,治不好了。 其實,「竇性心律不齊」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竇性心律不齊」以兒童、青少年最常見,成年人也不少見。 正常人的心臟跳動是由一個稱為「竇房結」的高級司令部指揮。竇房結發出信號刺激心臟跳動,這種來自竇房結信號引起的心臟跳動,就稱為正常的「竇性心律」,頻率每分鍾約為60—100次。每分鍾心跳的次數,即心率就是由此而來。但這個頻率可能受很多因素影響,甚至呼吸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心跳節律是規律整齊的,如果心臟跳動不整齊,我們稱其為心律失常。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竇性心律不齊」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是由於來自竇房結的信號並不完全規整所致。但是,這種「心律失常」大多數屬於「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它的特點是隨呼吸的變化而變換,吸氣時心率可增加數跳,呼氣時又可減慢數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於一個呼吸周期,屏氣時心律轉為規則。這種隨呼吸變化的「竇性心律不齊」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擔心,也不用治療。 因此,被診斷為「竇性心律不齊」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減速跟呼吸之間有沒有關系。只要沒有任何其他症狀,就不需要治療,完全可以從事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現在不少醫生也注意到「竇性心律不齊」給人帶來的恐慌,於是在診斷時會寫作「竇性心律」。 此外,精神緊張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竇性心律不齊」,這種情況也不需要治療。 竇性心律不齊 竇房結發出的激動不規則,心動周期顯著快慢不均,稱為竇性心律不齊。臨床上,竇性心律不齊分以下幾種類型: (1)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 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是竇性心律不齊中最常見的一種。多發生於兒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較少見。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發生機理是由於在呼吸過程中,體內迷走神經與交感神經的張力發生變化,使竇房結自律性也因之發生周期性、規律性改變。吸氣時交感神經張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氣時迷走神經張力增高,心率變慢。心率快慢變化的周期恰等於一個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時心律轉為規整。其心電圖特點如下: ①P波為竇房結發出的「竇性P波」(Ⅰ、Ⅱ導聯中正向,aVR導聯中負向),其形態恆定。 ②心率的快慢隨呼吸變化而變化,吸氣時心率增快,呼氣時心率減慢,其快慢變化的周期恰等於一個呼吸周期。 ③在同一個導聯中,R-R間距或P-P間距差異達0.12秒以上。 ④P R間期大於0.12秒。 (2)非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 非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較少見,具體原因還不十分清楚,有人認為與生氣、情緒不穩定、或使用某些葯物(如洋地黃,嗎啡等)有關。其心電圖特點如下: ①P波為竇房結發出的「竇性P波」(Ⅰ、Ⅱ導聯中正向,aVR導聯中負向),其形態較恆定。 ②P波頻率變化與呼吸無關,心率有時突然增快。 ③在同一導聯中,P-P間距或R R間距差異達0.12秒以上。 ④P R間期大於0.12秒。 (3)竇房結內遊走性節律: 激動的發生點在竇房結內移動,因此,心電圖上的P波形態、大小與方向逐漸發生變化,其心電圖特點如下: ①P波是竇性P波(Ⅰ,Ⅱ導聯中正向,aVR導聯中負向) ②P波形態、大小變化不一致。 ③P R間期發生長短變化,但都已超過0.12秒。 (4)與心室收縮排血有關的竇性心律不齊: 與心室收縮排血有關的竇性心律不齊,是由於心室收縮排血異常致竇房結血液供應不均勻,從而造成竇房結的自律性發生改變。 (5)異位心律誘發的竇性心律不齊:異位激動,尤其是發自心房的異位激動,有時可使竇房結的激動提早發生,繼之竇房結受抑制,因而發生一過性異位激動所誘發的竇性心律不齊。 竇性心律慢於每分鍾60次稱為竇性心動過緩。可見於健康的成人,尤其是運動員、老年人和睡眠時。其他原因為顱內壓增高、血鉀過高、甲狀腺機能減退、低溫以及用洋地黃、β受體阻滯劑、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葯物。在器質性心臟病中,竇性心動過緩可見於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竇綜合征。 臨床表現: 1.竇性心動過緩如心率不低於每分鍾50次,一般無症狀。 2.如心率低於每分鍾40次時常可引起心絞痛、心功能不全或暈厥等症狀。 診斷依據: 心電圖顯示竇性P波,P波速率低於每分種60次,PR間期大於0.12秒。 治療原則: 1.竇性心動過緩如心率不低於每分種50次,無症狀者,無需治療。 2.如心率低於每分鍾40次,且出現症狀者可用提高心率葯物(如阿托品、麻黃素或異丙腎上腺素)。 3.顯著竇性心動過緩伴竇性停搏且出現暈厥者可考慮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 4.原發病治療。 5.對症、支持治療。 用葯原則: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誘因後,症狀可消失. 2.有明確的原發性疾病時應積極治療。 輔助檢查: 1.竇性心動過緩心率不低於每分鍾50次. 2.竇性心動過緩心率低於每分鍾40次. 療效評價: 1.治癒:心率提高到每分鍾60次以上,自覺症狀消失。 2.好轉:心率提高到每分鍾50次以上,自覺症狀好轉。 3.無效:治療前後心率無變化,症狀無緩解。 1)如果心律失常屬功能性改變,如偶發房早或偶發室早,且心肌條件好的患者,可以與正常人一樣工作和學習。 (2)如果心律失常較重,合並有器質性心臟病,則生活要規律,要制訂每天的活動計劃,按時起居,按時睡眠。 (3)有嚴重心律失常的病人,不能一次工作或學習時間過長,不能「開夜車」。(4)看電視時間應控制在1小時左右,不要看刺激性強、競爭性激烈的電視片。 (5)保持情緒穩定,凡事要想得開,不要計較小事,更不能暴怒或吵架。 (6)體育鍛煉應根據病情及醫師的意見而定。心律失常患者不主張晨跑或做健身操等激烈的運動。 (7)有心動過速的患者應節制性生活。 (8)注意飲食,定時定量,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尤其是多食粗纖維食物,如白菜、芹菜、韭菜、豆角等,以利於通便。 (9)定期到醫院復查心電圖、心臟X線片、心臟B超及必要的化驗。有條件者請醫師定期檢查身體。 (10)嚴重心律失常患者,不能從事駕駛員工作,包括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工作。 (11)不能酗酒,應戒煙。一次洗澡時間不能過長,澡水不要太熱。原則上,重症心律失常患者不能游泳。
9、心律不齊會引發什麼病症?
如果說是年輕的同志竇性心律不齊的話是不要緊的~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