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趕走肩膀疼痛感,讓肩膀輕松,按摩哪些穴位管用?
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可以說是非常大了,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不管是上班族還是學生都背負著沉重的壓力。這也導致人們的身體很容易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比如說經常使用電腦的上班族就很容易出現頸椎問題,而寫作業的學生雖然不會這么嚴重,但也會有肩膀疼痛這樣的小問題。
為了讓工作和學習更加有效率,我們必須要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按壓這幾個穴位可以有效減緩症狀。
一、天宗穴
天宗穴在中醫里是屬於手太陽小腸經之腧穴,這個穴位具有通絡、理氣通乳的作用。在臨床上主要用於肩胛痛、乳癰、乳腺增生、咳喘等疾病。從古代的典籍上來看,如果你的肩膀覺得非常痛的話,只要按壓一下這個穴位,就會立刻有很大改善。
二、天柱穴
說的專業一點,這個穴位位於後發際正中旁開1.3寸處,也就是頸脖子處有一塊突起的肌肉,也就是斜方肌的外側凹處,後發際正中旁邊大概2厘米左右,就可以找到這個穴位。這個穴位可以有效緩解肩膀疼痛,緩解僵硬,甚至還有治療抑鬱症的效果。
三、風池穴
在這么多的穴位裡面,這個穴位是我為數不多很熟悉的穴位,因為我們小時候為了緩解疲勞,課間做的眼保健操裡面就有一節是按壓風池穴,所以這個穴位的作用也就不用多說了。
只要找准位置,空閑時間自己按壓一下,肩膀疼痛就會得到改善。
2、手臂上的小腸經穴位在那個位置啊?
手太陽小腸經手太陽小腸經
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小腸經。起於小指外側端(少澤穴),沿手背、上肢外側後緣,過肘部,到肩關節後面,繞肩胛部,交肩上(大椎穴)前行入缺盆,絡心,沿食道,穿過膈肌,到達胃部,下行,屬小腸。本經脈一分支是從缺盆出來, 沿頸部上行到面頰,至目外眥後,退行進入耳中(聽宮穴)。另一分支是從面頰部分出,向上行於眼下,至目內眥(睛明穴)交於足太陽膀胱經。
該經脈腧穴有少澤 、前谷、後溪、腕骨、陽谷、養老、支正、小海、肩貞、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顴髎、聽宮,共19穴,左右合38穴。
內容:
十二經脈之一。該經循行路線起自手小指尺側端,沿手掌尺側緣上行,出尺骨莖突,沿前臂後邊尺側直上,從尺骨鷹嘴和肱骨內上髁之間向上,沿上臂後內側出行到肩關節後,繞肩胛,在大椎穴處(後頸部椎骨隆起處)與督脈相會。
又向前進入鎖骨上窩,深入體腔,聯絡心臟,沿食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屬小腸。其分支從鎖骨上窩沿頸上面頰到外眼角,又折回進入耳中。另一支脈從面頰部分出,經眶下,達鼻根部的內眼角,然後斜行到顴部。脈氣由此與足太陽膀胱經相接。本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咽痛,下頜腫,耳聾,目黃和肩部、上肢後邊內側本經脈過處疼痛等。
3、按摩哪些穴位對小腸好
關元,足三里,腎俞,命門,上巨虛,下巨虛,都可以,還可以請專業的按摩師治療都很好。
4、治肩周炎穴位
?
5、按摩什麼穴位使胃腸蠕動快?
多按一按,足底靠近大拇指的那個地方,具體的穴位是那個我也不知道,但是那裡有穴位可以讓腸胃加快蠕動也可以通便
6、各穴位的作用以及按摩手法
1、偏頭痛: 來無影去無蹤的偏頭痛,多與三焦經有關。三焦經肘部的清冷淵、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關穴,都是偏頭痛的特效穴。 三焦經是人體的「出氣筒」,在三焦經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調整內分泌失調,對調節長期情志病極為有效,對各種頭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綜合症都有特效。 2、前額和眉棱骨痛: 一般屬於胃經的病症。從二三腳趾間的陷谷穴向內庭穴方向按摩幾分鍾即可緩解。另外,按摩脾經的公孫穴(絡穴治表裡病症),或者膀胱經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緩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 若疼痛發生在頭兩側,即耳朵上部,就在膽經按摩,例如膽經的風池穴、陽陵泉穴等均可。 4、太陽穴痛: 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陽穴,如果不能緩解,則可以按摩膽經的風池穴、陽陵泉。或者按摩胃經的頭維穴、陷谷穴,它同時對 眉棱骨痛 和 頭痛如裹 都有效。 5、頭痛如裹: 可以先按摩脾經的陰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經的頭維穴也可緩解。 6 、頭頂痛: 屬厥陰經病,先從肝經論治,或針刺百會穴。 7、後頭痛:屬太陽經病。 可以按摩小腸經的後溪穴,治後頭痛、頸椎病、落枕和情志病。 另外,膀胱經的京骨穴也可。 8、頭頸僵痛: 可試試肺經的列缺穴,「頭項尋列缺」。 9、腎虛頭痛: 腎陰虛和陽虛都有可能誘發頭痛。 腎陰虛頭痛,主要表現為 頭腦空痛,頭暈耳鳴,腰膝無力,舌紅脈細; 腎陽虛頭痛,主要表現為 頭痛畏寒,四肢不溫,面色白,舌淡,脈沉細。無論陽虛還是陰虛,都可以通過經常按摩腎經的穴位復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10、一側頭痛: 中醫理論中有所謂的「左肝右肺」之說,並由此會誘發一側的頭痛。經常出現 左邊的偏頭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關, 這種現象在經期剛過的女性身上比較常見。有人提供了腎經的築賓穴(同時也是奇經八脈中陰維脈的郄穴,臨床多用於及時緩解所出現的血症,血虛當然也屬於血症的一種),可以有效緩解左側頭痛的狀況。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過按摩肝經的曲泉穴(合水穴)來調理。如果經常出現的 是右邊的偏頭痛,一般跟肺氣不降有關 。可以通過按摩肺經的尺澤穴和腎經的復溜穴來調理。 手法原則上順經為補,逆經為瀉。輕為補,重為瀉。
7、八脈交匯穴 都有哪些 穴位 ?
八脈交匯穴
經穴分類名。見《針經指南》。又稱流注八穴、交經八穴等。是十二經版脈與奇經八脈脈氣相通的權八個穴位。脾經的公孫(通沖脈)、心包經的內關(通陰維脈)、小腸經的後溪(通督脈)、膀胱經的申脈(通陽蹻脈)、膽經的足臨泣(通帶脈)、三焦經的外關(通陽維脈)、肺經的列缺(通任脈)、腎經的照海(通陰蹻脈)。這些穴位臨床上常配合應用,如公孫配內關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後溪配申脈治目內眥、頸項、耳、肩膊、小腸、膀胱部疾患,臨泣配外關治目外眥、耳後、頰、頸、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如配合天干、地支、八卦等應用,則成靈龜八法。
8、治面無光澤有哪些穴位按摩法?
按摩治面無光澤:1.在足少陰腎經由下而上做輕刺激10次。
2.在足陽明胃經由上而下內做經線刺激5次。
3.由腕部向指容尖沿大腸經、三焦經、小腸經做經線刺激5次。
4.在腕部內側,由下而上用手掌螺旋狀摩擦5次。
5.由兩肩胛骨之間起至腰部,沿督脈由上而下刺激5次。
6.治療面無光澤方:常敷面脂葯物組成:細辛、萎蕤、黃芪、白附子、薯蕷、辛夷、川芎、白芷各1分,栝萎、木蘭皮各2分,煉成豬脂2升。使用方法:上切,以綿衷、用少酒漬一宿,內脂膏煎之,七上七下,別出一片白企煎,色黃葯成,去渣攪凝。以之敷面,任用之。美容作用:治療面無光澤,面黑及面皺。
9、肩膀僵硬按摩哪個穴位
肩井、天宗、肩中俞、肩外俞、肩貞!最好把小腸經和三焦經疏通,就會好很多!!
10、心、小腸的穴位如何按摩?
在十二經絡中,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中的某些穴位可以有效的按摩心臟,預防心臟病發生。
養心定神按摩
職場上班人士每日工作繁重,如果出現焦慮、郁悶、煩躁的情緒,老覺得晚上睡眠不好,白天身體沒勁時,不妨按按這些穴位:
按揉心包經
心包經是沿著人體手臂前緣的正中線走的一條經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一直走到中指。左右手臂各有一條。可以沿著心包經的穴位逐個揉按,每個穴位以痛為標准,凡是按到痛的點就要多按幾下,最好按到讓它感覺不痛了,按壓的力度不需要太重,按壓時多停留幾秒鍾。平均每個穴位按摩2~3分鍾。
如果覺得找穴位太麻煩,也可以直接拍打心包經,即沿著經絡一點一點地拍打過去。拍打心包經,對疏通氣機非常有作用。 捋捋膻中穴
膻中穴(兩乳之間)有寧心神,開胸除悶等作用。按摩時用大拇指指腹稍用力揉壓穴位,每次揉壓約五秒,休息三秒。生氣時可以往下捋一百下左右,可以達到順氣的作用。 輕叩百匯和風池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中。叩壓這個穴位能起明目醒腦的作用。只要感覺疲勞、緊張或者焦慮時可隨時輕叩。力度以感到稍微有痛感就行。 指壓合谷穴
一隻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按摩此穴對於神經性頭痛、失眠和神經衰弱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艾葉加醋泡腳按摩解焦慮
足底集結著五大臟腑的經絡,用艾葉加上醋泡腳,可以溫通氣血,解郁疏肝。焦慮抑鬱往往是肝氣不疏、氣滯血凝所致,而腳底經絡集結,艾葉的溫通和醋的活血作用,可以使氣血暢通,經絡通暢,從而達到疏肝理氣、活血解淤的功效。每次可用溫水泡20分鍾,再做做足底按摩,特別是多按按太沖穴,即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小腸按摩
手太陽小腸經:從小指外側末端開始(少澤),沿手掌尺側(前谷、後溪),上向腕部(腕骨、陽谷),出尺骨小頭部(養老),直上沿尺骨下邊(支正),出於肘內側當肱骨內上髁和尺骨鷹嘴之間(小海),向上沿上臂外後側,出肩關節部(肩貞、臑俞),繞肩胛(天宗、秉風、曲垣),交會肩上(肩外俞、肩中俞;會附分、大杼、大椎),進入缺盆(鎖骨上窩),絡於心,沿食管,通過膈肌,到胃(會上脘、中脘),屬於小腸。 它的支脈:從鎖骨上行沿頸旁(天窗、天容),上向面頰(顴髎),到外眼角(會瞳子髎),彎向後(會和髎),進入耳中(聽宮)。 它的又一支脈:從面頰部分出,上向顴骨,靠鼻旁到內眼角(會睛明),接足太陽膀胱經。 此外,小腸與足陽明胃經的下巨虛脈氣相通。
小腸經現代醫學而言,是位於胃和大腸之間,長七公尺以上的重要消化器官。胃部尚未消化完全的食物一進入小腸,小腸即分泌腸液並混合其他的消化液,將食物完全融解為細小的分子,最後由小腸壁吸收。但在中醫醫學中,其所認為的小腸機能則稍有不同。小腸連接胃,胃部的水分和固態物會進入小腸;小腸門於肚臍以上附近的一個小洞,水份會由此流入膀胱,固態渣滓則進入大腸,而必要養分由脾膜所吸收。小腸經在消化機能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小腸經的機能衰退,會使身體不調和,並出現各種不舒服的症狀。如眼睛帶黃。耳朵重聽。臉頰、喉嚨腫痛。上臂至肘部呈現麻痹、壓迫疼痛的症狀。頭重、頭痛的感覺。若小腸經有異常時,壓迫後背腰部的小腸俞穴位,會感覺到似乎有硬塊。壓迫此處真的發現有硬塊時,可以刺激小腸經上的穴道,以減輕不愉快的症狀。
無論什麼穴位,只有我們堅持按摩,不斷的向有經驗的中醫請教,就會對養生大有裨益,也一定能夠讓我們的身體特質變得更加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