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火針?那些穴位都在哪
火針就是用粗亳針或三棱針在酒精燈上燒紅刺入治療穴位這就是火針療法
2、火針治療膝關節積液效果怎麼樣
火針,《黃帝內經》又稱「燔針」,其法又名「焠刺法」,意思為將針燒至發紅後,刺入人體,這就要求進針、出針速度要快,因此准確地刺中穴位就更加重要,這要求操作者發針刺穴,不可偏差。總之火針操作要求就是「紅」、「快」、「准」三個字。那麼,火針治療
火針,《黃帝內經》又稱「燔針」,其法又名「焠刺法」,意思為將針燒至發紅後,刺入人體,這就要求進針、出針速度要快,因此准確地刺中穴位就更加重要,這要求操作者發針刺穴,不可偏差。總之火針操作要求就是「紅」、「快」、「准」三個字。那麼,?火針能溫壯陽氣,散寒除濕,祛瘀止痛。太原市類風濕病醫院侯麗萍院長認為火針治療膝關節積液的效果顯著,火針相當於是為傷口打來一扇「天窗」,這樣能將大自然的陽氣導入關節中,有利於祛濕關節的「陰霾之氣」,可改善了局部血循環,且火針提高了痛閾,另外火針造成的穴位灼傷,類似於埋線、穴位注射療法可長時間地刺激穴位,從而起到良好治療作用。
此外,火針對於治療其他常見的風濕骨病也有非常好的效果。
腰椎間盤突出症: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者效果較好,而腰不甚痛,下肢痛者,CT提示有側隱窩狹窄者療效較差。細火針取腰部阿是穴、腎俞、秩邊,足太陽膀胱經疼痛者殷門、承山;足少陽經疼痛者取風市、懸鍾。
肩周炎:肩周炎應與頸椎病所致的肩周疼痛分開,可以通過X光片檢查及臨床體征鑒別,肩周炎急性期不宜推拿,以中粗火針加局部拔罐效果較好,取穴阿是穴、肩髃、肩前、肩後、臂臑、手三里。恢復期應增強鍛煉。
3、火針的介紹
火針,是用火燒紅的針尖迅速刺入穴內,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早在版《靈樞·官針》中就記:有權「淬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傷寒論》中也論述了火針的適應證和不宜用火針醫治的病候。《千金翼方》有「處癤癰疽,針惟令極熱。」的論述。《針灸大成》中總結了明以前用火針治療的經驗,可以參考。 本法具有溫經散寒,通經活絡作用,因此在臨床可用於對虛寒癰腫等症的治療。
4、火針療法到底好在哪裡
火針是用火燒紅知的針尖迅速刺入穴內,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早在《靈樞·官針》中就記:有「淬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傷寒論》中也論述了火針的適應證和不宜用道火針醫治的病候。《千金翼方》有「處癤癰疽,針惟令極熱。」的論述。《針灸大成》中總結了明以前用火針治療的經專驗,可以參考。
本法具有溫經散屬寒,通經活絡作用,因此在臨床可用於對虛寒癰腫等症的治療。
5、火針的臨床應用
1.毫針火針治療帶狀皰疹
許氏用26號1.5寸毫針置酒精燈上燒紅,迅速刺入疹後並立即拔針,每個皰疹上點刺1針,塗上紫葯水[1]。
2.縫衣火針治療肩周炎
夏氏用20~22號粗針或縫衣針1根,根部用棉線包裹,置酒精燈上燒紅發白後,快速准確刺入患側臑俞穴後迅速出針,用消毒紗布包敷針孔,每周1次[2]。
3.注射針火針治療嵌頓性內痔
張氏以左手輕按確定痔核中心,用7號注射針頭在燈上燒紅,粘取硫磺粉,快速刺入痔核中心點後迅即拔針,再外敷方紗,然後用花椒水坐浴[3]。
4.火針治腰痛
鄭氏分2組取穴,一組取委中、腎俞、腰眼,一組取昆侖、氣海俞、志室。兩組交替,將火針通電至針尖變紅,入穴3-5毫米,速進疾出[4]。
5.攜帶型電子火針治療外科病
接通電源,打開電子火針治療儀指示燈,手持火針針柄,指按開關待火針針頭部發熱發紅後操作。將火針對准病變中心部位迅速燒灼至基底部;治乳頭狀瘤先用鑷子將乳頭狀物往外牽拉,再將火針燒紅橫放,從根部切割,數秒鍾即可割除,徐氏用此法治療尋常疣、色素痣、乳頭狀瘤、扁平疣、角化瘤、皮脂腺瘤、雞眼等[5]。
6.鞍鋼火針治療有色痣和疣
馬氏採用鞍鋼自動化所研製的直徑為0.5,1.0,0.25毫米三種型號的火針,將針頭在燈上燒紅,迅速燒灼患部,幾秒鍾後離開,反復進行,直至完全燒損[6]。
7.火針加拔罐治療膝關節積液症
患處常規消毒用細火針在酒精燈上燒至白熾狀,迅速在關節高突處點刺,如有積液溢出,連刺5~7針;積液粘稠難出者,可用粗火針燒紅連刺,然後用閃火法拔罐,可有淡黃色積液溢出,綳帶包紮固定膝關節。積液消除後,改以關節局部取穴[7]。
8.火針治療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至橈骨頸間尋找壓痛點,消毒後,火針燒紅快速刺入2~3針,留針1~2分鍾,針後拔罐10分鍾[8]。
9.火針放血治療痛風
主穴:行間、太沖、內庭、陷谷。濕熱蘊結加丘墟、大都、太白;瘀熱阻滯加血海、膈俞;痰濁阻滯加豐隆、脾俞;肝腎陰虛加太溪、三陰交,均取患側。足部穴用粗火針,余穴用細火針。消毒後,火針燒紅速刺疾出,深0.3~1寸,每穴1~3針。足部穴以出血為度,每次出血量<100ml[9]為宜。
10.火針溫通法治療斑禿
取穴:阿是穴、腎俞、肝俞。阿是穴用三頭火針,後兩穴用單頭火針,局部消毒後將燒紅的火針對准穴位快速點刺[10]。
11.火針加外敷湧泉穴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
暴露創面,創面過大或數目過多,則先行粘膜麻醉,火針燒紅後點刺創面,點凈而不傷及正常粘膜,而後陳醋調吳茱萸成糊狀,外敷湧泉穴,麝香壯骨膏固定24小時[11]。
12.火針為主治療頑固性面神經麻痹
取面部穴:魚腰、絲竹空、攢竹、四白、陽白、下關、迎香、地倉、頰車、太陽、頭維;每次選5~6穴。體穴取合谷、足三里、太沖。用單頭火針(d=0.5mm)燒紅點刺穴位,進針1~2分,不留針;再用毫針針刺,用平補平瀉法[12]。
13.火針治療氟骨症
取穴:夾脊穴、阿是穴。氟骨症是一種地方病,選用穴數因人及症狀而確定。火針用師懷堂針具燒至白亮,速進疾出,深約1寸,針畢加拔竹罐(用中葯湯液加溫),變涼更換,每次30~60分鍾[13]。
6、中醫對肩周炎的怎麼分類?
肩周炎是骨科疾病裡面十分常見的一種,它有很多的別名,比如「凝肩」、「五十肩」、「漏肩風」,都是從肩周炎的臨床表現上來叫的,而且中醫在很早就有有關肩周炎此類疾病的認識。
中醫認為,人過中年陽氣虛弱,正氣漸損,肝腎不足,氣血虛弱,營衛失調,以致筋脈肌肉失去濡養,遇有風濕寒邪外侵,易使氣血凝滯,陽氣不布,脈絡不通故發本病。在中醫的認識里,
肩周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兩個
1、正氣內虧:
「七七腎氣衰」,人到50歲左右,肝腎精氣開始衰退,或勞逸過度,或病後體弱,致氣血不足,筋脈得不到充分滋養,日久筋脈拘急,營衛失調。《中藏經。五痹》曰:「腎氣內消……精氣日衰,則邪氣妄入」。宋·王懷隱《太平聖惠方》曰:「夫勞倦之人,表裡多虛,血氣衰弱,腠理疏泄,風邪易侵……隨其所惑,而眾痹生焉」。
2、邪氣外侵:
居住潮濕,中風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內侵,寒濕留滯於筋脈,血受寒則凝,脈絡拘急則痛;寒濕之邪侵淫於筋肉關節,以致關節屈伸不利,如金元·張子和《儒門事親》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時陰雨之時,及三月九月,太陰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瀕水之地,勞力之人,辛苦失度,觸冒風雨,寢處潮濕、痹從外入。」又如明《普濟方》曰:「此病蓋因久坐濕地,及曾經冷處睡卧而得。」
治肩周炎疼痛方:烏骨藤,黃芪,金雞兒根、竹節伸筋,古方活血散,豬腳1隻。將上葯洗凈後與豬腳同放入砂鍋內燉湯,熟後加食鹽調味,食肉喝湯。該方可祛風行氣、溫經散寒,治療肩周炎致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者,療效頗佳。
針灸療法
每個肩周炎都不是一個處方一套穴位,而是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變化包括同一個人治療的過程中所取穴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病情的變化而變化."辨證實治""因人因地因時治宜"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個特點,只要辯證准確取穴恰當,常常一針下去疼痛立刻緩解。
第一個:陽陵泉 這個穴位針對的是患者肩部疼痛點不明確又有活動障礙的肩周炎。若是有明顯痛點可以按經絡辯證分別取用其他穴位治療效果更佳。
第二個:條口 也就是傳統的條口透承山這個穴位是老前輩們用了多少年的傳統穴位,這個穴位針對的是五十歲左右肝腎陰虛筋失所養陽明氣虛筋失溫煦都會出現肩部的不榮則通和活動障礙,因此肝腎陰虛和陽明脈虛才是肩周炎發病的真正內在病機。
第三個:魚肩穴 此穴在魚際穴下一點針對的是肺經循行線的肩周炎也就是肩前部疼痛,因其對應肩部又是經脈所過主之所及所以每用必效。
第四個:三間穴 此穴是針對辯證屬陽明經的肩周炎治療效果最佳。
第五個:後溪穴 這個穴位是針對肩後部疼甚則疼痛牽扯到肩胛者的肩周炎療效最佳。其實有這幾個穴位一般常見的肩周炎就是小菜一碟了很簡單很實用不會針灸的朋友們可以找到穴位後在穴位上用比較尖銳的物體刺激它同樣可以起到治療治癒的效果。
推拿療法
(1)舒筋活絡法:此為混備手法。肩周炎患者取端坐位,醫者以右手全攀若力,從手腕部開始,由肘、肩推撫至頸部,由上肢、肩內例至外佃、後側,依次報撫,反復施術20餘次。
(2)滾揉法:肩周炎患者仰卧或坐位.醫者用滾法或指揉法施術於思側肩前部及上肢內側,反復數次,配合患肢外展、外旋活動。再取卧位,醫者一手握住息肢肘部,另一手在肩外側或腋後部施用該揉法,並囑息者做思肢上舉、內收等活動;再讓思者仰卧,醫者用滾揉法或指揉法在思創胸外上部、肩前部滾揉,然後讓患者坐起,配合患肢後伸活動。
(3)點按穴位法:患者取坐位,醫者點按合谷、曲池、缺盆、肩船、肩貞,肩部、肩井、天宗、曲垣、阿是等穴,使局部產生酸脹感。
(4)環轉播肩法:醫者站在患者患側稍後,一手挾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關節為軸做環轉運動,幅度由小到大。然後,一手托起前劈,使息姻肘屈曲,前臀內收,思側手由健肩繞頭頂、息肩、面前反復環繞10次。同時,另一手拿捏患肩。
(5)上肢被動後扳法:醫者站在患者患側稍前方,一手握住思餾腕部,以肩頂住患者思側肩前部,根骯之手將患管由前方扳向背後,逐漸用力使之後伸,反復4—5次。
(6)背後拉臂法:醫者站在患者健佣稍後方,一手扶健側肩患者上身前屈,另—手握住患側腕部,從背後將息肢向使側牽拉力,加大活動范圍,以患者能忍耐為度。
)提抖法:醫者站在患者患側肩外佣。雙手握住患肢碗部稍上方。將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牽拉,牽拉時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醫者緩緩向斜上方串拉思肢,活動幅度逐漸增大,手法力量由小到大,注意用力不能過猛,防止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