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肩周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肩周炎是以長期肩痛,肩關節活動障礙為顯著特徵,常發於年齡為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較多。本病是由於肩關節關節囊、關節周圍軟組織發生的范圍較廣的慢性無菌性炎症反應,引起軟組織廣泛性的粘連,限制了肩關節的活動所致。中醫學認為本病多由年老體衰,筋脈失養,或風寒濕邪侵襲,經脈拘急所成,屬於「痹證」范疇。
【臨床表現】
肩周炎以肩痛、肩關節活動受限為其症狀特徵。疼痛可呈鈍痛或刀割樣痛,夜間加重,甚至痛醒,可放射至頸、背部,或前臂手部。活動受限以外展、外旋、後伸最為明顯,表現為不能穿衣、梳頭等。本病的發展可分為:急性期、粘連期、緩解期。
急性期:以疼痛為主,關節活動受限,但尚有相當范圍的活動度。病程約1個月,重者可延續2~3個月。
粘連期:關節活動度嚴重受限,活動范圍很小,外展或前屈活動時,可表現出聳肩現象。肩痛較急性期明顯減輕,病程約2~3個月。
緩解期:經治療及功能鍛煉,粘連及肌肉的痙攣、韌帶的攣縮逐漸解除,疼痛消失,肩關節功能恢復正常。
2、肩關節周圍炎患者有哪些臨床表現?
肩關節周圍炎又稱肩周炎。它是肌肉、肌腱及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炎症
3、肩周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肩周」表現為肩痛及運動障礙綜合征。廣義的肩周炎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岡上肌腱炎、肩袖破裂、肱二頭肌長頭肌腱鞘炎、喙突炎、凍結肩、肩鎖關節病變等。狹義的「肩周炎」習慣稱「凍結肩」或「五十肩」。
一、病因病機中醫認為,人過中年陽氣虛弱,正氣漸損,肝腎不足,氣血虛弱,營衛失調,以致筋脈肌肉失去濡養,遇有風濕寒邪外侵,易使氣血凝滯,陽氣不布,脈絡不通故發本病。
(1)正氣內虧:「七七腎氣衰」,人到50歲左右,肝腎精氣開始衰退,或勞逸過度,或病後體弱,致氣血不足,筋脈得不到充分滋養,日久筋脈拘急,營衛失調。
(2)邪氣外侵:居住潮濕,中風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內侵,寒濕留滯於筋脈,血受寒則凝,脈絡拘急則痛;寒濕之邪侵淫於筋肉關節,以致關節屈伸不利。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
(1)肩部疼痛:起初時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頓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多數患者常訴說後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側側卧,此種情況因血虛而致者更為明顯;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尤以肱二頭肌腱長頭腱溝為甚,少數呈肩周軟組織廣泛性壓痛,無壓痛點者少見。
(5)肌肉痙攣與萎縮: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後彎不利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
(6)X線及實驗室檢查:常規攝片,大多正常,後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鬆,但無骨質破壞,可在肩峰下見到鈣化陰影。實驗室檢查多正常。
2.診斷
(1)40~50歲以上中老年,常有風濕寒邪侵襲史或外傷史。
(2)肩部疼痛及活動痛,夜間加重,可放射到手,但無感覺異常。
(3)肩關節活動尤以上舉、外展、內、外旋受限。
(4)肩周壓痛,特別是肱二頭肌長頭腱溝。
(5)肩周肌肉痙攣或肌萎縮。
(6)X線及實驗室檢查一般無異常發現。
三、辨證施治
1.風寒侵襲型
【辨證】肩部疼痛較輕,病程較短,疼痛局限於肩部,多為鈍疼或隱痛,或有麻木感,不影響上肢活動,局部發涼,得暖或撫摩則痛減。舌苔白,脈浮或緊,多為肩周炎早期。
【施治】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方葯】蠲痹湯加減:海風藤15g,羌活、獨活、桂枝、秦艽、桑枝、當歸、川芎、木香、乳香各10g,甘草6g。
【加減】寒勝者加制川烏、細辛;風勝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風。
2.寒濕凝滯型
【辨證】肩部及周圍筋肉疼痛劇烈或向遠端放射,晝輕夜甚,病程較長,因痛而不能舉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減。舌淡胖,苔自膩,脈弦滑。
【施治】散寒除濕,化瘀通絡。
【方葯】烏頭湯加減:麻黃10g,制川烏12g(先煎),白芍15g,黃芪30g,全蟲12g,羌活12g,細辛6g,甘草6g。
3.瘀血阻絡型
【辨證】外傷後或久病肩痛,痛有定處,局部疼痛劇烈,呈針刺樣,拒按,肩活動受限。或局部腫脹,皮色紫暗。舌質紫暗,脈弦澀。
【施治】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方葯】活絡效靈丹與桃紅四物湯合並加減:當歸、丹參、乳香、沒葯、雞血藤各15g,桃仁、紅花、熟地、川芎、桂枝、白芍各10g,桑枝20g。
4.氣血虧虛型
【辨證】肩部酸痛麻木,肢體軟弱無力,肌膚不澤,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攣縮,肩峰突起。舌質淡,脈細弱無力。
【施治】益氣養血,祛風通絡。
【方葯】秦桂四物湯:黃芪15g,秦艽、桂枝、當歸、白芍、生地各12g,川芎10g。
【加減】寒甚加羌活、獨活、附子;濕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縮不利加木瓜、雞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蟲。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
(1)昆明山海棠片(適用於肩周炎早期)。
(2)風濕寒痛片、痹苦乃停片(適用於肩周炎各期)。
(3)風痛安膠囊(適用於肩周炎早、中期有熱象者)。
(4)痹隆清安片(適用於肩周炎各期有熱象者)。
2.驗方
(1)丹參25g,當歸、川芎、羌活、白芍各15g,防風、姜黃、乳香、沒葯各10g,威靈仙、熟地各18g,秦艽、大棗各9g。水煎服,每日3次。偏寒甚者加桂枝12g,制附片10g(先熬);偏濕甚者加防己30g,木瓜15g;肝腎虛者加巴戟天15g,補骨脂15g;血瘀甚者加桃仁、紅花各10g;痛甚者加制川烏10g(先煎1小時);前屈後轉困難者加桑枝30g,伸筋草30g;久病者加甲珠10g,蜈蚣1條。
(2)茯苓5g,姜半夏12g,枳殼10g,風化硝6g,白術12g,白芥子12g,姜黃10g,桑枝12g,生薑8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肩周炎痰濕阻絡者)。
(3)玉竹、桑寄生各30g,鹿銜草、白術、茯苓、懷牛膝、自芍各15g,炙甘草9g。日1劑,水煎,2次分服(適用於肩周炎一臂或兩臂疼痛,不能高舉或轉動不靈不論病之新久者)。
3.外治方伸筋草30g,透骨草、海風藤各25g,蘇木、桂枝、羌活、川芎、桑寄生各15g,艾葉、防己、生薑各20g,防風、紅花各12g。煎水熏洗,日1~2次。
五、調護
(1)對疼痛劇烈,影響睡眠時,可服止痛片,局部熱敷,理療或配合中葯熏洗。
(2)肩關節活動受限、疼痛明顯,或封閉、按摩、推拿、針灸治療後,生活上要給予照顧和協助,如幫助患者穿衣,梳頭等。
(3)鼓勵協助病人做好功能鍛煉,如使受累關節被動上舉、外展及內、外旋等各種運動。
4、肩周炎的發病特點及臨床表現?
(1)肩部疼痛;
(2)肩關節活動受限;
(3)怕冷;
(4)壓痛;
(5)肌肉痙攣與萎縮等。得了肩周炎我們主要的症狀就是疼痛,就是急性期的時候以疼痛為主,那麼疼痛就是在肩關節周圍一圈都可以,那個位置都可以。因為咱們所說的肩周炎就是肩關節周期的炎症,周圍組織的炎症,那麼所有跟肩關節相關的肌肉都有可能出現這樣的炎症,那造成我們這樣的疼痛,所以疼痛在肩膀上。
5、肩周炎的臨床表現及發病特點是什麼
?
6、肩周炎有怎樣的臨床表現?
肩周炎以肩痛、肩關節活動受限為其症狀特徵。疼痛可呈鈍痛或刀割樣痛,夜間加重,甚至痛醒,可放射至頸、背部,或前臂手部。活動受限以外展、外旋、後伸最為明顯,表現為不能穿衣、梳頭等。本病的發展可分為:急性期、粘連期、緩解期。
急性期:以疼痛為主,關節活動受限,但尚有相當范圍的活動度。病程約1個月,重者可延續2~3個月。
粘連期:關節活動度嚴重受限,活動范圍很小,外展或前屈活動時,可表現出聳肩現象。肩痛較急性期明顯減輕,病程約2~3個月。
緩解期:經治療及功能鍛煉,粘連及肌肉的痙攣、韌帶的攣縮逐漸解除,疼痛消失,肩關節功能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