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區分肩袖損傷和肩周炎?
一方面:肩袖損傷通常有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病史,肩關節疼痛白天在活動時疼痛不太明顯,到了夜晚睡覺時,往往會被痛醒,一般都需要治療,無法自愈;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組織慢性無菌性炎症反應,導致關節囊發生粘連,因此適當的功能鍛煉,早期康復尤其重要,通常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里疼痛會逐步緩解自愈。
另一方面:肩袖損傷肩關節主動外展上舉和後伸(胳膊從下方摸後背)疼痛受限、活動無力,但是肩關節朝前上舉多正常,而且在別人幫助下外展和後伸活動范圍可以部分恢復;
肩周炎肩關節在各個方向上的主動和被動活動都受限,猶如肩關節被「凍結凝固「了一般,所以肩周炎又被稱為「凍結肩」,「凝肩」。
2、好多人肩膀痛就認為是肩周炎,還可能是肩袖損傷,二者之間有哪些區別?
好多人肩膀痛就認為是肩周炎,還可能是肩袖損傷,二者之間二者之間的區別是肩袖損傷的主要表現是肩關節的疼痛和乏力,肩周炎是肩膀疼痛和活動度的受限。肩膀疼痛的原因很多,肩周炎實際上是很復雜的名詞。它包括了很多的毛病。
實際上肩膀疼痛包括了凍結肩,還包括肩關節粘連、肩袖損傷、肩峰下撞擊綜合症、肩關節脫位,肩關節不穩、盂唇損傷等等很多的毛病。我們身邊很多人沒到醫院去看病,只是自我感覺或道聽途說就認為這些症狀都是肩周炎。這是一個錯誤的誤區。肩袖損傷的主要表現是肩關節的疼痛和乏力。肩周炎(我們現在通常稱之為凍結肩)主要表現是肩膀疼痛和活動度的受限。
但是有時候肩袖損傷的病人他也會有活動度的受限。但是這個活動受限主要是他的主動活動受限。如果我們被動的給他查身體,可能他的手還能夠抬起來,能夠動的。而肩周炎被動活動度也是明顯受限的,就是你幫他扳也是扳不開的。肩周炎、肩袖損傷在臨床上檢查如果症狀典型,一般可以鑒別出來。如果不好判斷,那就可以做肩關節MR檢查及MR關節造影來幫助患者鑒別。
MR可以清晰觀察肩袖損傷與否及損傷程度。如果排除掉肩袖損傷,就可以支持肩周炎的診斷,同時如果發現有關節積液明顯減少,腋隱窩區及喙肱韌帶處關節囊水腫卻增厚了,症狀上則進一步支持肩周炎的診斷。所以,肩膀疼一定要及早就醫及早確診及早治療。
3、肩周炎和臂叢神經損傷的鑒別診斷
問題分析: 你好,你所說的臂叢神經損傷和背叢神經應該是指的同一種情況,因為醫學沒有背叢神經一說,臂應該同背,兩種情況是一樣的,常見於外傷所致比如牽拉(如新生兒產程損傷,外力損傷),骨折。
意見建議:建議到醫院骨科進行明確診治,早期多給予營養神經觀察治療,如果伴有臂叢神經離段應該即使給予手術治療,減少並發症。
4、臂叢神經損傷和肩周炎怎麼區分
?
5、肩周炎和肩軸拉傷有什麼區別?分別需要用什麼辦法去去應對?有沒有自愈的方法?
這個肩周炎一般發生在50歲左右的人群比較多見。有可能和平時受涼或者經常活動而導致肩關節周圍的韌帶關節囊局部損傷引起一些疼痛不舒服的症狀,尤其在活動的時候可能加重嚴重的情況下,有可能會表現為靜止的時候也有一些疼痛。當有這些症狀發生以後,首先自己要注意多休息,不能過度勞累,不要受涼,局部可以用熱毛巾或者熱水袋熱敷。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到醫院去做一些烤燈理療,針灸等物理治療。另外再口服一些葯物,比如說活血止痛膠囊,筋丹等葯物,那麼通過這些處理以後,一般情況下肩周炎這些舒服的症狀都會慢慢好轉恢復
6、如何區分肩袖損傷與肩周炎
不少中老年人經常主訴活動時肩關節疼痛或僵硬,他們有著同樣的主訴和症狀,當肩關節活動到某一角度時疼痛或無力,胳臂抬不起來,夜間睡覺經常會痛醒,不能側卧,疼痛持續一年以上,期間到過不少醫院簡徹,都當作「肩周炎」治療,但是久治不愈,曾做過手法推拿、理療、中葯、針灸、封閉等,也遵照醫囑每天堅持鍛煉,爬牆、拉吊環、棍棒操、繩操,雖然有過各種保守治療,但是仍不見好轉。每次運動後疼痛加重,情況在繼續壞下去。經過仔細的檢查後,發現原來他們都患了同一種損傷――「肩袖損傷」。――以肩關節疼痛和無力為主肩袖是肩關節內四根肌腱的統稱,它們呈袖套狀包繞肱骨頭。肩袖位於肩峰和肱骨頭之間,主要功能是幫助肩關節穩定和肩關節運動,保護肱骨頭不受三角肌牽拉上移,避免與肩峰撞擊,這是一組十分重要的結構。但肩袖也是一種非常容易受到損傷和撕裂的組織。肩袖損傷在60歲以上由於肩痛為主訴而就診的老年人病人中非常常見,患病率高達70%,遠遠高於所謂的「肩周炎」。過去,由於對這類疾病認識上的局限性和誤區,大多數病人被誤診為「肩周炎」,造成治療失誤和病人痛苦。引起肩關節疼痛的疾病很多,包括肩袖撕裂、肩峰撞擊症、喙突撞擊症、凍結肩、胸鎖關節病、SLAP損傷、肩前方不穩、腱病、鈣化性崗上肌腱炎、頸椎病、胸廓出口綜合症等,這需要專門訓練的專科醫生和十分認真的鑒別診斷能力。肩袖損傷機制分為急性撕裂傷和慢性勞損傷兩種。急性撕裂傷常見於猛提重物、摔倒時肩部支撐、外來暴力牽拉等,如公共汽車上手扶拉桿站立的乘客,突然遇急剎車時失去身體平衡等,就有可能造成肩袖撕裂傷。慢性勞損傷常見於曾經摔傷,上肢撐地或用力提拉重物後引起。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曾經拉傷過肩關節,或過度使用上肢後引起;在長期從事網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登山等需要上肢舉過頭頂的運動人群中也較多見。肩袖損傷主要表現為肩外展上舉時疼痛,損傷嚴重的患肩因為肩關節上舉無力,需要對側手幫助才能完成上抬動作,有時候可能會有程度較輕的肩關節活動受限合並存在。功能鍛煉無助於肩袖撕裂的止痛。如果誤認為「肩周炎」,讓肩袖撕裂的患者繼續進行「爬牆」等運動鍛煉,或人為地強行手法松解肩關節,可能會造成肩袖裂口繼續擴大,最後形成巨大的或不可修復的肩袖撕裂,加重傷情,這是一種致殘性很高的疾病,應引起重視。
7、肩周炎與外傷有關嗎?
肩周炎與外傷關系密切,許多肩周炎患者的發病都與外傷有關。
外傷可以是高強度的暴力所引起的,高強度的暴力超過了肩關節軟組織所能承受的外力,關節周圍的肌腱、肌肉組織的肌纖維、韌帶和關節囊發生完全或部分撕裂,出現創傷性肩周炎。另外,在創傷修復過程中,軟組織發生粘連、攣縮和慢性炎症,也可形成粘連性肩周炎。肩關節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關節,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和韌帶眾多,在活動中的協調運作至關重要,如協調不當,肩部的某些肌肉肌腱就會承受過量載荷,引起拉傷或扭傷,有時這種扭傷或拉傷的程度還會非常嚴重。這類創傷導致的肩周炎也很常見。
造成肩周炎的最常見的損傷因素是由許多小的作用力,反復多次而造成的疲勞損傷,這些反復出現的損傷程度雖然較輕,但多次發生就可以造成關節周圍肌腱、關節囊、韌帶的慢性炎症,慢性炎症的反復發作可以造成肌腱、韌帶、關節囊增厚,形成慢性肌腱炎和關節囊炎。肩周炎還與外傷後固定有密切關系,在肩部骨折、肩袖斷裂以後,經常採用固定肩關節的方法來治療,但肩關節制動固定可以引起肌肉痙攣、萎縮、關節囊、肌腱粘連攣縮而形成肩周炎。
8、好多人肩膀痛就認為是肩周炎,還可能是肩袖損傷,二者之間有哪些區別?
很多老百姓肩膀疼痛時都說得了肩周炎,該怎麼處理。一聽到肩周炎這個名詞,其實就大概了解了病人的訴求,多半是因為疼痛四處看病,很多不是專業的醫生,甚至骨科醫生都會把肩膀疼痛籠統稱為肩周炎。其實肩周炎在肩關節這個專業領域其實是過時名詞,也叫做垃圾簍式的診斷,即不知道是什麼病,只要肩膀疼都把它丟到垃圾簍里,都把它叫肩周炎,所以這個病在專業領域已經不用了。有個病與這個病非常接近,專業領域叫凍結肩,凍結肩也是非常有特點的疾病,它和肩袖損傷有明顯的不同。肩袖損傷多數是年齡較大的60歲以上的患者、有輕微的外傷史,或者抱小孩坐公交車時拉把手、輕微的拎些重東西拉到了。疼痛是個漸進性發展的、伴有明顯的乏力,這是肩袖損傷的特點。肩周炎或凍結肩是非常有特點的疾病,通常50歲左右發病,又叫五十肩,它是漸進性的肩關節活動受限,這種活動受限是主、被動活動同時受限,比如抬不起來,醫生幫忙也抬不起來,這就是主、被動活動同時受限。另外這種活動出現尤其表現在外旋受限,比如肩膀打不開,這個叫外旋動作,明顯的打不開尤以外旋受限為主,這個病是非常有特點。比如開始起病時是疼痛為主,慢慢的活動開始受限,到起病3-4個月時這種症狀非常重、夜間痛非常明顯、活動受限也非常明顯,熬過4個月以後疼痛開始減輕,5-6個月的時候肩關節活動受限最為明顯,但是這時疼痛已經沒那麼嚴重,熬過6個月以後這種活動受限開始逐漸改善,一直到1年大多數患者都會解凍。凍結肩有個凍結期,還有解凍期,慢慢的活動度恢復,疼痛症狀也改善了,是個非常有特點的發病過程,但是很多患者到1年以後還殘留明顯的症狀。
9、如何判斷自己得的是肩周炎,還是肩袖損傷
肩周炎看症狀,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俗稱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如果症狀符合,就一般是肩周炎的情況了
肩周炎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所以還是得引起重視,出現肩周炎,可外涌苗。父。肩周。貼。膏,敢覺不行可以褪,注意堅池,一般一二個越時間是可以灰復的,還有平時多運動:
1、肩部運動基本都是拉緊與鬆弛的運動。直立站好,兩手自然下垂。頭部不動,慢慢把左肩向上拉起,試著讓它碰觸到左耳。之後將左肩驟然放下。右肩動作亦同。然後將雙肩同時盡量向上舉起。停幾秒鍾後再將雙肩緩緩放下休息。2、雙手與肩同高,擴胸,雙手盡量向後張,使肩胛骨相連接在一起。3、站直,將手臂自兩側向上張開至肩平,手臂向前移動,小臂合攏,雙手掌微微接觸。4、將手掌慢慢關收於胸前,擴張胸部和手肘關節,手肘僅持與肩成水平雙手向前伸直,雙肩向前拉伸,擴展背部。5、手臂向後移,盡量把胸部擴展。6、雙手手肘彎曲,手指置於肩上。開始將手臂向前旋轉,相交於胸前,擴張背部。再將手肘向上升舉向背後旋轉,使肩胛骨相接觸,擴展胸部。再繼續將手肘向下旋轉。如此旋轉數次,再以相反方向旋轉,次數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