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梔子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性味與功效】: 味苦,性寒。功效:清熱解毒、涼血。
【傳統應用】: 主治熱病發熱,心煩不眼,黃疸,熱淋,目赤,咽痛,吐血,衄血,尿血,血痢,瘡瘍腫毒。生梔子外用治扭傷腫痛。
本葯常用於以下傳統方劑:①梔子豉湯(《傷寒論》):梔子、豆豉,治療傷寒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②梔子大黃湯(《金匱要略》):梔子、大黃、枳實、豆豉,治療酒疸,心中懊;③梔子柏皮湯(《傷寒論》):梔子、黃柏、甘草,治療傷寒身黃發熱;④梔子仁湯(《證治准繩》):梔子、黃芩、石膏、知母、大青、升麻、柴胡、杏仁、赤芍、甘草,治療壯熱煩躁譫語。
【主要成分】: 梔子主要含黃酮類梔子素。
1・黃酮類梔子含梔子素、黃色素梔子苷、異梔子苷、梔子酮苷,以及藏紅花素、藏紅花酸。
2.環烯醚萜苷有梔子苷、去羥梔子苷、山梔苷。
3.其他梔--7-尚含熊果酸、胡蘿卜素、膽鹼、β-谷甾醇、山梨醇、D-甘露醇、果膠、鞣酸等。
http://www.cnbmys.com/zydq/201511/8282.html
2、梔子的用法與功效?
梔子的功效,主要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肝明目,消腫止痛。主要治療熱病心煩,濕熱黃疸,小便澀痛,血熱吐血,目赤腫痛或毒瘡瘍,外治扭傷跌打。梔子有保護肝臟的作用,由於能瀉肝火,可以治療肝火旺盛、肝陽上亢引起的高血壓。
梔子一般情況下,用量在10克左右,由於性味非常的寒涼,所以一般用量不宜過大。如果配合茯苓、甘草、麥芽等中草葯成分,即解酒又養胃。
3、梔子的葯理作用
【梔子的功效與作用】:清熱,瀉火,涼血。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脾虛便溏者忌服。
4、梔子治理的實火虛火
梔子是清7瀉肝膽實火的
5、梔子湯怎麼做
蓮子梔子冰糖飲:蓮子30g 梔子15g(布包)加冰糖20g 加水熬25分鍾,吃蓮子,喝湯。每天一劑,服3天 。治心火旺
梔子湯-方出《外台》卷二十二引
【葯物組成】大青4兩,山梔子1兩,黃柏1兩,白蜜半升。
【處方來源】方出《外台》卷二十二引《古今錄驗》,名見《普濟方》卷二九九。
【方劑主治】口瘡,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入。
【制備方法】上切。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煎取1升,去滓,下蜜更煎1-2沸,含之。取愈止。
原 料:銀耳泡發、撒成小塊備用。
蓮子一小把、冰糖適量、枸杞一小撮。
梔子花三朵去花蕊洗凈用鹽水浸泡。
特 色:煮好後的湯水喝起來有銀耳蓮子的香甜,又有梔子花的清香。
操 作: 1、銀耳加清水煮開,加蓮米,轉小火,煲30分鍾左右。
2、加冰糖。煮至糖化,湯汁濃稠。
3、加入枸杞。撒入切成細絲的梔子花。再煮約2分鍾即可。
6、中葯 梔子 怎樣治療扭傷
桅子外敷治療扭傷是民間驗方,我們曾試治四肢扭傷,感到有消腫,止痛快,簡便易行,可供參考試用。 治療方法:1.將桅子搗為粗末,用量以能包敷整個創傷面積、敷葯厚度約一分為度,用時加白面少許以白酒或黃酒調成糊狀備用。2.敷葯時應包敷全部創面,外用油紙覆蓋,再行包紮
7、梔子是治什麼的
清熱,瀉火,涼血。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①《本經》:"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皰皶鼻,白癩,赤癩,瘡瘍。"
②《本草經集注》:"解躑躅毒。"
③《別錄》:"療目熱亦痛,胸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胃中熱氣。"
④《葯性論》:"殺蟅蟲毒,去熱毒風,利五淋,主中惡,通小便,解五種黃病,明目,治時疾除熱及消渴口乾,目赤腫痛。"
⑤《食療本草》:"主瘖啞,紫癜風,黃疸積熱心躁。"
⑥《醫學啟源》:"療心經客熱,除煩躁,去上焦虛熱,治風。"
⑦《葯類法象》:"治心煩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顛倒欲絕,血滯而小便不利。"
⑧朱震亨:"瀉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熱厥心痛,解熱郁,行結氣。"
⑧《綱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損傷瘀血,及傷寒勞復,熱厥頭痛,疝氣,湯火傷。"
⑩《本草備要》:"生用瀉火,炒黑止血,薑汁炒治煩嘔,內熱用仁,表熱用皮。"
⑾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清熱解毒,涼血瀉火。治黃疸型肝炎,蠶豆黃,感冒高熱,菌痢,腎炎水腫,鼻衄,口舌生瘡,乳腺炎,瘡瘍腫毒。"
8、梔子果實泡水喝的功效
功效:
梔子性味苦寒,歸心、肺、三焦經。內服可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外用消腫止痛。故此款茶具有瀉火除煩,涼血解毒的作用,適用於心、肝火較旺的心煩急躁,咽腫目赤,口舌生瘡等。
梔子花開敗後結出的果實叫做「梔子」,是一味葯食同源的葯材,梔子所含的藏紅花素和藏紅花酸是一種罕見的水溶性類胡蘿卜素可作為食品添加劑。廣州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葯學部中葯師易美容介紹,梔子還是盛夏解暑的佳品。
(8)梔子外治肩周炎擴展資料
相關知識
1、梔子以個小、皮薄、完整、仁飽滿,內外色紅色者為佳。習慣認為浙江產者最佳。生用、炒焦或炒炭用。生用走氣分而瀉火,炒黑則入血分而止血。
2、梔子果皮偏於達表而去肌膚之熱;梔子仁偏於走里而清內熱。
3、梔子的採收加工: 9~11月果實成熟呈紅黃色時採收,除去果梗和雜質,蒸至上氣或置沸水中略燙,取出,乾燥。
9、得了肩周炎要怎麼治啊,麻煩各位幫我問下。
(1)柴胡、葛根、甘草、黃芩、羌活、白芷、芍葯、桔梗、石膏。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之惡寒發熱,關節疼痛,肌肉酸楚,中醫辨證為風熱在表者。 ②羌活、獨活、藁本、防風、川芎、炙甘草、蔓荊子。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之頭痛頭重,腰背重痛,惡寒微熱,中醫辨證為風濕在表者。 ③獨活、秦艽、防風、細辛、當歸、芍葯、川芎、乾地黃、杜仲、牛膝、黨參、茯苓、甘草、肉桂心、黃芪、續斷、生薑。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日久不愈,腰膝冷痛,手足拘攣,中醫辨證為風寒濕痹,屬於肝腎兩虧,氣血不足者。 ④:羌活、姜黃、當歸(酒浸)、黃芪(蜜炙)、赤芍、防風、炙甘草、生薑。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關節遊走疼痛,尤以項背、肩肘疼痛為甚,中醫辨證為風痹者。 ⑤:防己、杏仁、連翹、滑石、苡仁、半夏、蠶沙、赤小豆皮、梔子。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骨節煩疼,活動不利,寒戰熱盛濕熱痹者。 ⑥木防己、石膏、桂枝、苡仁、滑石、通草、杏仁。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關節紅腫熱痛者。 7烏頭、麻黃、黃芪、芍葯、甘草、蜂蜜。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劇痛,喜暖惡寒者。 ⑧:桂枝、芍葯、炙甘草、麻黃、白術、知母、防風、炮附子、生薑。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冷痛,按之熱感,或關節紅腫,但觸之不熱,遇寒痛甚者。 ⑨桃仁、紅花、川芎、歸尾、威靈仙。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痛有定處,腫脹難消,活動不利者。 ⑩秦艽、川芎、桃仁、紅花、甘草、羌活、沒葯、香附、五靈脂、牛膝、地龍、當歸。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痛有定處如針刺,肌膚青紫,舌紫脈澀者。 (2)1:雙花、蒲公英、生石膏、龍膽草、土茯苓、虎杖、生地、木通、赤芍、桃仁、蟬衣、炙水蛭、烏梅、甘草,嫩桑枝或鮮蘆根適量煮湯代水。適用於急性風濕熱關節紅腫疼痛,惡寒發熱,皮膚結節紅斑者。黃柏、黃精、鱉甲、秦艽、木瓜、防己、絲瓜絡、威靈仙、青蒿、忍冬藤、雞血藤、夜交藤、地龍、五味子、嫩桑枝或鮮蘆根適量煮湯代水。適用於急性風濕熱高熱已退,關節紅腫漸消,但仍有低熱,口乾,關節疼痛者。黃芪、黃精、雞血藤、丹參、青蒿、千年健、龜板膠、地龍、桂枝、白蔻、雞內金、土元、枸杞、桂圓、茉莉花、夏枯草。適用於急性風濕熱恢復期。 經驗方2:防風、桂枝、白芍、當歸、羌活、獨活、白術、苡仁、細辛、黃芪。適用於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屬風寒濕痹者。 經驗方3:桂枝、雞血藤、制川草烏、白芍、當歸、黃芪、防風、炙甘草。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 熏洗療法: 熏洗療法是將中葯煎煮後,乘熱對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葯性從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寬筋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鍾,連續使用1個月。 ②川、草烏各20g,白芷50g,羌活、獨活各50g,細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靈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鍾,5~10天為一療程。 針療法: 療法1 (1)取穴:外關、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陽陵泉、血海、風市、環跳、條口、絕骨、昆侖、腎俞、命門、至陰、阿是穴。 (2)葯物及方法:選用復方馬錢子注射液,根據患病部位,每次選穴2~3個,每次注射0.5~1ml葯液,日1次,7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4~7日。 1.初期中葯治療①中成葯可選用木瓜丸、小活絡丹、國公酒 風濕二十五味丸治療。 ②湯葯可選用經驗方:柴胡10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陳皮10克,清半夏10克,羌活10克,桔梗10克,白芥子10克,黑附片10克,秦艽10克,茯苓10克。以白酒作引,水煎服,每日2次,飯後服用。 2.後期中葯治療①中成葯治療:可選用大活絡丹、舒經活絡丸、五加皮酒治療。 ②湯葯可選用經驗方:當歸30克,丹參30克,桂枝15克,透骨草30克,羌活18克,生地黃30克,香附10克,草烏9克,忍冬藤40克,桑枝20克。水煎服用,每日2次。]]
求採納
10、石膏和梔子在清瀉臟腑及主治方面有何特點?
石膏入胃經,入肺經。
生石膏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作用
石膏味辛,也有辛散之用,可解肌,又入胃,清胃熱 所以清表裡之熱
梔子入心經,肝經,三焦經
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苦寒,入心,以瀉火除煩熱,入肝經以解毒涼血,入三焦經,清熱利濕
石膏表裡雙清。梔子主清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