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瘤患者血液傳染嗎?
骨髓瘤是不會傳染的,它是患者體內細胞的癌變造成的。該病不是傳染病,不會通過血液等方式進行傳播的。傳染病只有通過微生物如病毒細菌支原體衣原體黴菌等才會傳染。所以這個骨髓瘤是不可能傳染的
2、經常接觸酒精會得白血病嗎?
經常接觸酒精不會得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幹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因為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等機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大量增殖累積,並浸潤其他非造血組織和器官,同時抑制正常造血功能。臨床可見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發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據報道,我國各地區白血病的發病率在各種腫瘤中占第六位。
如果經常接觸酒精就會得白血病,那麼就沒有人願意做護士了。
3、SOS 腫瘤醫生請進來幫幫我
由於你姥姥已72歲高齡,而且病灶部位不適合手術治療,建議及早採用中醫葯無創傷性治療。中醫葯治療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直接縮小瘤體,殺死癌細胞,清除體內毒素,舒緩症狀,解除疼痛,防止癌細胞的擴散、轉移,調節人體的各個器官的機體平衡,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等有著顯著的療效,中醫葯一般無毒副作用,療效安全,可靠。
4、骨腫瘤病人食慾下降,體重減輕,請問怎麼治療控制病
只要是控制住不要讓病人一直瘦下去就應該很不錯了,每頓飯要按時吃,至於要增加體重很困難,增強體育鍛煉很重要,千萬不要偷懶。 糖尿病人的飲食原則 現代醫學證明,正常人在飲食以後,隨著血糖升高,胰島素分泌也增多,從而使血糖下降並維持在正常范圍,因此,不會發生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胰島素不能在飲食後隨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於是血糖就超過正常范圍。此時,若再像正常人那樣飲食,不進行飲食控制,甚至過度飲食,就會使血糖升得過高,並且會對本來就分泌不足的胰島組織產生不利影響,使胰島功能更加減退,胰島素的分泌更加減少,從而使病情進一步加重。所以,對糖尿病人要合理地進行飲食控制。 飲食療法是各型糖懶洋洋現的治療基礎,是糖尿病最根本的治療方法之一。不論糖尿病屬何種類型,病情輕重或有無並發症,是否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葯治療,都應該嚴格進行和長期堅持飲食控制。對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或老年輕型病例,可以把飲食療法做為主要的治療方法,適當地配合口服降糖葯,就能達到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目的。對Ⅰ型糖尿病及重症病例,變應在胰島素等葯治療的基礎由,積極控制飲食,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並防止病情的惡化。所以,飲食療法為糖尿病的基礎療法,必須嚴格遵守。 一.飲食治療的目的 (一)減輕胰島負擔,使血糖、血脂達到或接近正常值,並防止或延緩心血管等並發症的發生與發展。 (二)維持健康,使成人能從事各種正常的活動,兒童能正常地生長發育。 (三)維持正常的體重。肥胖者減少能攝入,可以改善受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消瘦者雙可使體重增加,以增強對種傳染的抵抗力。 二.飲食療法應用要點 (一)飲食治療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療法,是一切治療方法的前題,適用於各型糖尿病病人。輕型病例以食療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須在飲食療法的基礎上,合理應用體療和葯物療法。只有飲食控製得好,口服降糖葯或胰島胰才能發揮好療效。否則,一味依賴所謂新葯良葯而忽略食療,臨床很難取得好的效果。 (二)飲食療法應根據病情隨時調整、靈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適當放寬,保證總熱量。肥胖病人必須嚴格控制飲食,以低熱量脂肪飲食為主,減輕體重。對於用胰島素治療者,應注意酌情在上午9~一0點,下午三~四點或睡前加餐,防止發生低血糖。體力勞動或活動多時也應注意適當增加主食或加餐。 (三)飲食療法應科學合理,不可太過與不及。即不能主觀隨意,也不能限制過嚴,一點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現酮症。應根據自己的病情、體重、身高,嚴格地進行計算,在控制總熱量的前提下科學地、合理地安排好飲食,達到既滿足人體最低需要,又能控制總熱量的目的。 (四)科學地安排好主食與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輕視副食。雖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來源,應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質、脂肪進入體內照樣有一部分也可變成血糖,成為血糖的來源。蛋白持和脂肪在代謝中分別有5吧%和一0%變成葡萄糖。這類副食過多,也可使體重增加,對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應合理搭配,否則照樣不能取得預期效果。 (5)選擇好適宜糖尿病病人的食物,對糖尿病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 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於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紅糖、冰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甜飲料、果醬、冰淇淋、甜餅干、蛋糕、甜麵包及糖制糕點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豬油、黃油、奶油、肥肉,對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更應特別注意,應該不用或少用,防止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發生。 Ⅲ。不宜飲酒。因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營養素只供熱能,每克酒精產熱約漆千卡(二9四焦),長期飲用對肝臟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數服磺脲類降糖葯的病人,飲酒後易出現心慌、氣短、面頰紅燥等反應。注意,胰島素的患者空腹飲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為了病人的安全還是不飲酒為佳。 ② 適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緩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製品:這類食品除富含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之外,在豆油中還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膽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雜糖:如莜麥面、蕎麥面、熱麥片、玉米面含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B和食用纖維。實驗證明,它們有延緩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二:二:一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饅頭、烙餅、面條,長期停用,既有利於降糖降脂,又能減少飢餓感。 (陸)糖尿現人應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並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澱粉。食後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導致血糖升高,對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但是由於水果中含有較多的果膠,果膠有延緩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在病情穩定時可以少吃一些水果。 吃水果時,要以含糖量低為選擇原則。同時,還要根據其含糖量,計算其熱能。換算成主食,減少或扣除主食的量,以保持總熱量不變。不宜每餐都吃水果,一般認為在兩餐之間(血糖下降時)少量服用較為合適。有考營養成分表,根據病情酌情選用。 (漆)糖尿病病人還應限制飲食中膽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時,易使血清膽固醇升高,造成糖尿病血管並發症,不病性冠心病等。所以糖尿病病人飲食中要限制膽固醇的進量,一般主張膽固醇的限量為每日低於三00毫克。故臨床應不用或少用肥肉和動物內臟,如心、肝、腎、腦等,因這類食物都富含較高的膽固醇。而就多吃瘦肉和魚蝦等,此屬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嚴格控制飲食是治療糖尿病的先決條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環。醫生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患者往往因為飲食控制不好而葯物不能發揮應有的療效。飲食控制原則如下: 一.打破「多吃降糖葯可以多吃飯」的錯誤觀念。 二.少吃多餐。既保證了熱量和營養的供給,又可避免餐後血糖高峰。 三.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規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勻地吃(碳水化合物是指糧食、蔬菜、奶、水果、豆製品、硬果類食物中的糖分)。 四.吃甜點心和咸點心沒有區別,均會引起血糖升高。 5.吃「糖尿病食品」的量與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纖維的糧食做的,如:蕎麥、燕麥。盡管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時間較長,但最終還是會變成葡萄糖。 陸.所謂「無糖食品」實質上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是用甜味劑代替蔗糖,仍然不能隨便吃。 漆.以澱粉為主要成分的蔬菜應算在主食的量中。這些蔬菜為土豆、白薯、藕、山葯、菱角、芋頭、百合、荸薺、慈姑等。 吧.除黃豆以外的豆類,如紅小豆、綠豆、蠶豆、芸豆、豌豆,它們的主要成分也是澱粉,所以也要算作主食的量。 9.吃副食也要適量。 一0.不能用花生米、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硬果類食物充飢。 一一.多吃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一二.少吃鹽。 一三.少吃含膽固醇的食物。 一四.關於吃水果的問題。血糖控制較好的病人,可以吃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蘋果、梨子、橘子、橙子、草莓等,但量不宜多。吃水果的時間應在兩餐之間血糖低的時候。如果後吃水果就等於加餐了,血糖會馬上高起來。另外,西瓜吃了以後,糖吸收很快,故盡量不吃。香蕉中澱粉含量很高,應算主食的量。 一5.甜味劑不會轉化為葡萄糖,不會影響血糖的變化,不能作為低血糖症的自救食品。 一陸.糖尿病人千萬不要限制喝水 中葯:枸杞,熟地黃,山葯,菟絲子,烏梅等。它們不僅是治療糖尿病處方的常用葯,而且也是常用食品。如山葯粥,熟地粥,枸杞粥,同時還可以製作飲料,都是可以輔助治療糖尿病的膳食 傳統醫學認為,糖尿病是因多食甘甜瓜果所致,糖尿病病人不能吃水果。但是,現代醫學在初步闡明了糖尿病的發病原因並採取各種方法控製糖尿病後認為,患者在血糖得到基本控制的情況下是允許吃水果。如果病情控制較好,可以食用含糖量在一二%以下的水果,但一天的食用量以控制在一00克以內為宜。對因嚴重感染而無食慾的病人,還可以選擇適當的水果來代替部份主食,例如桔子、蘋果等。但進食水果的同時,均宜酌減主食的量。病情不穩定、血糖還未控制的患者,則應禁食瓜果。 新鮮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都是維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物質,對維持正常生理功能,調節體液滲透壓和酸鹼度起重作用,又是機體許多酶及生物活性的組成部份。有人認為其中鎂元素可改善胰島素低抗的二型糖尿病人對胰島素的反應性。適量進食水果有益於糖尿病的治療。 含糖量不算高而含有果膠的櫻桃、楊梅、菠蘿、桃子等,在食後能在腸道內被細菌分解為膠凍狀物質,可吸收腸中水分,延緩食物在腸道排空時間,減緩葡萄糖在腸道中的吸收速度,從而使患者餐後血糖水平下降。 含糖低的瓜果中黃瓜、南瓜、西紅柿含糖為二%,西瓜、香瓜含糖四%-5%,葡萄、櫻桃、梨、檸檬、橙子、桃子、李子、石榴、桔子、枇杷、柚子、楊梅、蘋果、菠蘿等含糖在一二%以內;含糖較高的有香蕉、桂圓、荔枝、柿子含糖一四%-一陸%,甘蔗含糖二0-三0%,蜜棗、葡萄乾含糖則高達漆0%-吧0%。糖尿病人應盡量選食含糖低的瓜果,對於糖量中等的瓜果不可多吃,應予節制,而對於含糖量高的柿餅、甘蔗、蜜棗、葡萄乾則宜禁食。果汁及水果罐頭含糖量高,不吃為好。進食水果時間以餐後或兩餐之間較為適宜。 每百克食品量在一0克以下的有青梅、西瓜、甜瓜、椰子乳、橙、檸檬、葡萄、桃、李、杏、枇 杷、菠蘿、草莓、甘蔗、椰子、櫻桃、橄欖等,糖尿病人 可以選用。含糖量在一一-二0克的水果有香 蕉、石榴、柚、橘、蘋果、梨、荔枝、芒果 等,就得小心選用;超過二0克的有棗、紅果,特別是干棗、蜜棗、柿餅、葡萄乾、杏干、桂圓等,其含糖量甚高,則禁忌食用。 不少蔬菜可作為水果食用,如西紅柿、黃瓜、菜瓜等。每百克食品糖含量在5克以下,又富含維生素,完全可以代替水果,適合糖尿病人食用,可予推廣。 此外還要配合食量,不要一成不變。西瓜含糖四%,梨含糖一二%,香蕉為二0%。西瓜含糖雖少,但吃上500克,就相當於香蕉一00克、梨一漆0 克了,所以食量也不可過多。水果的吃法也要講究,不要在進餐後就馬上吃,可在兩餐之間或睡前進食。最好還是試探著吃,即在吃後二小時測尿糖。若尿糖增加則需減量;如水果減量後尿糖仍高時,應適當減少主食量。 水果的含糖量(每百克水果中含糖克數) 含糖量在二%左右的水果蔬菜有:黃瓜一.5%、石榴一.陸吧%、西紅柿二.一%等。 含糖量四%-吧%的水果有:西瓜四.二%、草莓5.9%、甜瓜(香瓜)陸.二%、櫻桃漆.9%等。 含糖量吧%-一三%的水果有:檸檬吧.5、%鮮葡萄吧.二%、李子吧.吧%、梨9.0、%菠蘿9.三、%桃子一0.漆%、鮮柿子一0.吧%、杏兒一一.三%、橙子一二.二%、蘋果一二.三%、甘蔗一二.四%、桔子一二.吧%等。 含糖量在二0%左右的水果有:香蕉一9.5%、鮮山楂二二.一%、海棠二二.四%、鮮棗二三.二%等。 一.選擇含糖量少但含膳食纖維的水果,如草莓、櫻桃、西瓜等。 二.選擇富含果膠的水果,如菠蘿、楊梅、櫻桃等。 三.盡量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以免引起血糖升高,加重胰島細胞負擔。 四.選吃新鮮水果,不吃含糖分高的水果罐頭。 5.盡量少喝或不喝果汁,因為果汁中膳食纖維少 蔬菜水果含糖量大排行分類 水果、蔬菜含糖量列表如下: 一%:南瓜 紫菜 生菜 二%:小白菜、小油菜、波菜、芹菜、青韭、蒜黃、窩筍、黃瓜西紅柿、西葫蘆、冬瓜、菜瓜 茴香、卷白菜。 三%:大白菜、黃韭、鮮雪裡紅、茄子、小紅蘿卜、角瓜、瓠子、鮮蘑菇、豌豆苗酸菜 塌棵菜 四%:洋白菜、韭菜、綠豆芽、豆角、西瓜、甜瓜、菜花 扁豆莢 茭白春筍 油菜 空心菜 臭豆腐。 5%:絲瓜、小蔥、金花菜、青椒、青蒜、青梅 醬豆腐 韭菜花。 陸%:白蘿卜、青水蘿卜、心青、大蔥、韭菜苔、冬筍、草梅 桃 枇杷豆腐乾 黃豆芽 漆%:香椿、香菜、毛豆、黃桃子、黃胡蘿卜。 吧%:生薑、洋蔥頭、紅胡蘿卜 櫻桃 檸檬 9%:橙子、波蘿、李子、蓮蓬 榨菜 蒜苗 一0%:葡萄、杏 一一%:柿子、沙果 一二%:梨子、桔子 豌豆 橄欖 一三%:柚子、蘋果 一四%:荔枝 山葯 一5%:蘋果 一陸%:土豆 一漆%:石榴 二0%:香蕉、藕 二二%:紅果 吧5%:粉
5、骨癌一般容易發病在身體的哪些部位呢?哪些原因導致的?
您好: 骨癌好發部位和來源骨腫瘤種類很多,不同的腫瘤好發部位也不盡相同。一般原發惡性骨腫瘤好發生在四肢的長骨;繼發性骨腫瘤多見於骨盆、脊柱和股骨等。在女性骨轉移中,70%來自乳腺癌,其餘30%為腎癌、甲狀腺癌及其他腫瘤。男性骨轉移癌中,前列腺癌及肺癌佔80%。 上述情況僅為臨床一般規律,不是絕對的。有些原發病灶微小,不易發現,應通過X光、CT、MRI、ECT和生化檢查等,具體分析診斷。 由於目前還沒有一種方法能讓我們輕松面對癌症,所以對付它的最好方法就是預防,例如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煙、防止太陽輻射、限制酒精攝入、採用高纖維低脂肪飲食、鍛煉身體等,這些都可以降低惡性腫瘤發生的危險。科學家也正在試驗一種新方法,叫化學預防,就是給健康的高危人群使用維生素及葯物,目的是防止腫瘤發生。由於某些良性骨腫瘤如骨軟骨瘤、長管狀骨的內生軟骨瘤等,可以演變為惡性腫瘤,因此,對良性骨腫瘤應密切觀察,如有惡變徵象,應立即採取根治措施。
6、骨髓瘤有那些較好的治療方案?
?
7、骨巨細胞瘤和骨癌症有區別嗎?可以治嗎?
骨巨細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是一種具有局部侵襲性及復發傾向的原發性骨腫瘤,屬惡性腫瘤,也就是骨癌的一種。它由梭形和卵圓形的基質細胞(stromal cell)及大量散布在其間的多核巨細胞組成,腫瘤間質富於血管。由於本瘤內有大量多核巨細胞,因而稱為巨細胞瘤;又因過去認為這些多核巨細胞是破骨細胞,故也稱為破骨細胞瘤
(osteoclastoma)。本瘤的組織來源未明,以上各名稱純系形態學的描述性命名。在我國骨巨細胞瘤的發病率較高,僅次於骨軟骨瘤和骨肉瘤,居第三位。本瘤好發年齡為20~40歲的青壯年,性別無明顯差異。病理改變可分為三級:Ⅰ級為良性;Ⅱ級有惡變傾向;Ⅲ級為惡性。但Ⅰ級者也可以早期肺轉移。
治療原則:
1.骨巨細胞瘤需手術治療,化療無效,放射治療對骨巨細胞瘤只有抑製作用,僅用於不能手術或手術的輔助治療。
2.對次要之骨骼,如腓骨小頭、尺骨遠端肋骨,可作腫瘤全切除。對橈骨遠端切除後可行腓骨小頭移植重建腕關節。
3.對范圍較小之Ⅰ、Ⅱ級腫瘤行徹底刮除病變組織,後選用50%氯化鋅、甲醛、酒精、石炭酸、液氮冷凍或鐳射燒灼等辦法殺滅殘留的腫瘤細胞,然後植入自體骨、異體骨、骨水泥或人工骨材料。
4.對范圍較大或刮除術後復發之Ⅰ、Ⅱ級腫瘤可行節段切除術,人工關節或異體關節移植術。
5.Ⅲ級骨巨細胞瘤應行截肢術或節段截除術。
用葯原則:
1.本病無特效葯物治療。
2.本病主要行手術治療,術後要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必要時要用新特葯物。
輔助檢查:
1.對骨巨細胞瘤之診斷根據臨床、X線攝片和病理檢查三結合定級。
2.住院病人,以檢查框限「A」及「B」為主。如懷疑遠處轉移之可能,可酌情選用檢查框限「C」。
療效評價:
1.治癒:骨巨細胞瘤經手術治療後不復發。
2.好轉:腫瘤經手術治療,傷口癒合。
3.未愈:腫瘤雖經手術,但殘存腫瘤,近期內又復發。
專家提示:
骨巨細胞瘤是我國常見的原發骨腫瘤之一,化療無效,放療只有起抑制腫瘤生長之作用但有促使惡性變的發生,僅用於無法手術部位(如脊椎、骨盆)的腫瘤,一般均需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取決於腫瘤分級和腫瘤部位。
8、惡性腫瘤患者能喝酒么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斷周圍的人是否對酒精有依賴呢?(醫學版14條)
我們就飲酒模式總結了一些常見的表現: 1.視飲酒為生活中最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事,在心中占據中心地位,念念不忘。 2.飲酒量較初期飲酒時逐漸增加。
3.飲酒速度增快。 4.經常獨自一個人或者是背著家人偷偷飲酒。 5.以酒當葯,用來解除情緒困擾。 6.有藏酒行為. 7.酒後常常有遺忘表現。
8.無計劃飲酒,常常出現酒後誤事的現象。 9.晨起飲酒,俗稱「睜眼酒」,部分人甚至會在夜間醒來後飲酒。 10.睡前飲酒。
11.喜歡空腹飲酒,飲酒時不吃主食且很少吃菜。 12.在情況允許的時候選擇酒的品牌。 13.因為飲酒與家人爭吵,影響家庭和睦,或因飲酒影響工作。
14.曾經戒過酒,但時間不長又舊病復發,不能控制。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的飲酒行為出現上述表現中的3條以上,即高度懷疑酒依賴。
經常看到一些患有酒精依賴的人因為飲酒給自身的健康、家庭的和睦以及工作帶來很多不良影響,甚至是在酒後出現一些違法的行為。盡管他們對造成這些後果內疚、後悔,但仍不能徹底停止飲酒,反復戒酒,反復復飲。是他們沒有出息還是沒有毅力呢?都不是,這是因為酒精依賴是一種疾病,而且還是一種不斷惡化的疾病,這種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一樣,是無法徹底根除的。但卻可以被遏制住。復飲的原因與機體對酒精敏感有關,加上在心理上難以擺脫的強制性飲酒慾望,不管復飲會帶來怎樣的不良後果,單靠自身的毅力是無法將其克服的。
就像其他疾病一樣,會出現一些特徵性的臨床表現。一旦對酒精形成依賴後,在突然停止飲酒或驟然減少飲酒量時會出現很多軀體不適症狀,稱之為戒酒綜合征。為方便起見,有人將戒酒綜合征按照出現的時間和嚴重程度分為3個階段:一期戒酒綜合征:一般於飲酒後6~12小時出現,表現為雙手震顫,重者可累計雙側整個上肢,甚至是軀干,病情嚴重者還可出現伸舌震顫,除此外還常見厭食、失眠、煩躁等症狀。二期戒酒綜合征:出現時間為斷酒後24~72小時,除上述症狀外,常出現幻聽,內容常為辱罵性或迫害性的,可繼發沖動行為,興奮相對較輕。三期戒酒綜合征:震顫譫妄,常發生於末次飲酒72小時之後,此時病人意識不清,震顫明顯並伴有行走不穩,可出現各種生動的幻覺,如看到各種小動物,病人表現緊張、焦慮、恐懼。病人的記憶力明顯受損,部分病人可出現癲癇樣抽搐。即使在發達國家,一旦發生震顫譫妄,經治療者總的死亡率仍可達10%~15%,未經治療者則更高。所以說長期飲酒者不能突然停止飲酒。如果高度懷疑對酒精依賴,應該盡早到專科醫院治療。
形成酒精依賴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飲酒行為,也不能控制飲酒量,那麼在戒酒一段時間後能否正常的飲酒呢?就目前所知,從來沒有一個人,僅是數月或數年滴酒不沾,就能夠「正常」喝酒或只在社交場合喝酒。一個人一旦從豪飲發展為失去控制且不顧一切地狂飲,再想走回頭路就不可能了。沒有一個酒精依賴患者是故意為製造麻煩才喝酒的,但不可控制地飲酒必然會帶來麻煩。
很多對酒精依賴的人自認在戒酒一段時期以後,喝幾罐啤酒或幾杯淡葡萄酒沒有問題了。一兩瓶啤酒下肚就會喝醉的人不多。所以也就錯誤地認為自己可以控制每天只喝兩、三瓶啤酒就不再喝了。他們偶爾也確實能夠在幾天或幾個星期內照此辦理。於是就會得出結論:即使喝酒也會「游刃有餘」。但是,他們每次喝的啤酒或葡萄酒會越來越多,要不了多久,就會狂飲如初。
另外一種錯誤的觀念就是以低度的酒來替代高度酒。對於酒精依賴者來說,酒精就是酒精,不管含有酒精的是馬爹尼酒、威士忌加蘇打水、香檳,還是一小杯啤酒,對於他們而言,不管喝一杯什麼樣的酒,都會導致飲酒過度,導致復飲。
所以,對於酒精依賴者而言,在戒酒一段時間後,試圖控制飲「自己的酒量」或只飲用較低濃度的酒,都是危險的。但為了保證徹底戒酒,只能是滴酒不沾。如何能夠做到呢?除了在醫生的指導下完成脫酒治療外,還要接受長期的康復治療,包括對相關心理或精神疾病的治療、防復飲葯物的治療、心理治療以及加入一些自助的康復組織。只要有戒酒的願望和不懈的努力,就會成功。
記住最後一次喝醉的經驗
一如字面上所示,我們指的是「喝醉」酒而非「喝酒」。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長久以來「喝一杯酒」意味著三五好友把盞言笑的歡樂時光。基於我們每個人不同的年齡以及第一次喝酒時周圍的環境,我們都有過各種回憶和期待(有時是焦慮) 使我們可能回想起一杯沁涼的啤酒、一杯雞尾酒、杜松子酒加奎寧水、威士忌加啤酒、一口紅酒或諸如此類的事物等等。
周而復始,在多數人早期喝酒的過程中,對於酒精的期待總是能夠符合實際需要喝下的酒量。
如果剛好每次都能恰如其分,我們自然認為「喝杯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經驗,不僅滿足自己的需求,也不會逾越宗教習俗的規范。同時滿足渴望、迎合社交場合的禮儀,並有助於我們放鬆心情、振奮精神,達到我們各種不同的追求目標。例如以一位55歲的芬蘭人而言,當有人找他喝一杯時,不禁立即使他聯想到年輕時,在寒冷的天氣下喝下一兩杯白蘭地或伏特加烈酒後,所帶來的陣陣暖意。
若是一名年輕的女性,她腦海里可能立即浮現,華麗水晶杯裝著香檳、衣香鬢影、耳鬢廝磨、情意綿綿羅曼蒂克的氣氛,或是搖滾音樂會中蓄鬍、長發牛仔裝裝扮的年輕人,從滿袋瓶裝酒中取出一瓶豪飲,閃光燈不停閃爍,四處煙霧迷漫,每個人都尖聲狂叫,令人興奮不已的景象。有一位A.A.會員說:「喝一杯」幾乎等於是吃比薩、喝啤酒的代名詞。
還有一位78歲的寡婦說,她時常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在療養院時,很喜歡在就寢時來杯雪利酒的習慣。雖說我們腦海中這種對於喝酒的印象極為自然,然而就我們現在的情況而言,卻是一種誤導,這也是我們有些人開始喝酒的方式。
如果我們喝酒的過程僅僅是這樣,那麼我們後來就不太可能會惡化成為嗜酒的問題。然而如果我們毫無畏懼的檢視從前喝酒的過程,就可以看出在我們最後幾年或幾個月的嗜酒期間,不論我們再如何努力的嘗試,未曾再出現如此完美、神奇的時光。
取而代之的是我們一再的發現自己的實際的酒量遠大於此,最後總是導致某種程度的麻煩。也許我們對自己飲酒過度單單只有私下感到些許內疚。
但有時卻會演變為劇烈的爭吵,影響本身工作,甚至導致嚴重的疾病、意外,或法律和財務問題。所以,當一個「喝一杯」的建議出現時,現在我們嘗試著回想從開始喝酒到最後一次可憐的醉酒和宿醉的整個過程。
一般朋友對我們提議喝一杯酒的邀約,一般而言純粹指的是社交應酬、一兩杯淺嘗即止的方式。
但是如果我們認真仔細的回想上次喝醉所給我們帶來的痛苦的全部細節,我們就不會再被長久以來盤據在我們心頭對「喝一杯酒」的印象所蒙蔽。
如今我們可以坦白地承認,就我們生理上的真實反應而言,我們相當確定一杯黃湯下肚,意味著我們遲早又會再喝醉酒,而帶來一連串的麻煩。
喝酒對我們來說已不再意味著音樂、歡樂,而是病痛和悔恨的記憶。有位A.A.會員曾經如此表示:「我知道現在如果去酒吧喝一杯酒,將絕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只是用一點時間、花一些金錢而已。
這一杯酒將會耗盡我的銀行賬戶、我的家庭、我的房屋、汽車、工作、我的理智,甚至於我的人生。這實在是太大的代價太高的風險。」
他記住了他最後一次喝醉的情況,而不是第一次喝酒的經驗。
9、有誰知道股骨(骨皮質)酒精滅活後的彈性模量、泊松比是多少?這種醫學方面材料的彈性模量在哪裡查啊?
同種異體骨的發展背景、臨床應用及效驗 1880年Macewen【1】做了人的總稱歷史上首例同種異體骨移植術。1908年,Lexer【2】最早實施了膝關節腫瘤切除後的同種異體骨移植術,並在1925年報告了隨訪結果,肢體保留樂成率達50%。此後,1915年Albee出版了《骨移植外科》,同種異體骨移植才逐漸被全世界的外科醫生研究和應用。1942年Inclan發表「庫存骨在骨科的應用」,提出骨庫的觀點,跟著骨庫的建立,異體骨移植的研究和應用才逐漸活躍。【89】
自60年代以來,大塊異體骨移植療治骨缺損相繼應用於臨床,一些病例經過持久隨訪不雅察,療效滿意。Langlais等【6】持久追蹤13例因惡性腫瘤被切除半側骨盆行大塊異體骨移植重建骨盆的病人(分別存活七、8、10和14年),認為用大塊異體骨移植和關節成形術重建骨盆是可行的,但要求病人一般情況好,抗癌療治有效,特別適合原發性腫瘤病人。黃長明等【3】回首性不雅察了應用大段異體骨修復79例骨腫瘤患者瘤段切除後缺損的療治情況。67例患者得到隨訪,時間五個月~7年,平均2.8年,結果異體骨癒合62例,不癒合5例。主要並發症:再次發作8例,感染8例,骨不連5例,骨折4例,固定失敗4例,關節面吸收塌陷7例。功能按Mankin標准評定:優25例,良23例,中11例,差8例。他們認為牢固的髓固定有利於異體骨癒合。Clatworthy等【5】前瞻性研究了50例採用大段異體骨移植進行膝關節修復的病人,發現有著令人鼓動的中期存活率。姚長海等【7】追蹤了自1983年10月~2003年3月120例經同種異體骨療治的骨腫瘤患者,結果只有2例浮現了較輕的排異反應,其餘均一期癒合。【80】
目前的同種異體骨移植已進而向著困難程度大度、精細化的方向發展。KanMin等【8】報道了一例用同種異體脛骨移植修復因巨型原發性神經器官纖維肉瘤而導致骶骨全切的病例,目前患者已能自行走動。Mark等【12】對在1995年1月~1998年12月間接受冰凍同種異體股骨頭修復足踝部關節缺損的75名患者進行隨訪,結果發現有92%的患者在術後平均4個月浮現了骨癒合,在術後平均3.5年的時間里沒有浮現移植骨的吸收或被自體骨替代,僅9名患者浮現了淺部傷口並發症(感染和裂開),2名浮現了深部感染,從而得出了異體骨移植適合足踝部重建的結論。【80】
而且,多種材料與同種異體骨的復合物研究與應用已成為新的熱點,並且預示著同種異體骨移植新的發展方向。只管理論與大量的實驗事實均認同,對於骨缺損的有生命的物質重建而言,同種異體骨與異種骨相比,有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85】,但是如何同其它材料相互取長補短,是目前科研職員不停嘗試的內容。Giavaresi等【11】報道了50%透明質酸與二價銅離子的注入可促進同種異體移植骨的成活。用一大塊與血管化的腓骨聯合的異體移植骨解剖學重建髖關節的手術已樂成應用於一名字童【17】。王臻等【9】報道了人工關節假體復合大段異體骨移植適合惡性腫瘤肢體挽救術和保肢手術後的兩次返修術,具備人工關節和大段異體骨移植雙重長處,手術設計應注更有生命的物質力學原理和大段異體骨癒合特點。Anraet【10】認為在近端股骨重建中,人工關節假體與異體骨復合移植較純真人工關節假體置換功能恢復要好,假體松動要少得多,他們認為此復合移植方式是近端股骨重建的最佳選擇方式。周建生等【4】報道了20例兒童大塊骨缺損採用吻合血管的冷凍異體骨移植進行修復,年齡3~13歲,平均7.9歲。骨缺損長度6.0~12.0cm,供骨取自患兒父母或同孢子女,術後4周應用免疫抑制劑,隨訪2~5年,平均4三個月。結果術後三個月異體骨與宿主骨全部骨性癒合,4~6個月患肢功能恢復正常,無不良反應。Chang【84】等用自體腓骨瓣與異體骨聯合移植的方法修復因骨肉瘤造成的股骨缺損,以期避免常規單憑異體骨移植修復所造成的骨不連、骨折及感染等並發症。應用移植骨-假體復合物的關節成型術也被用來解決骨關節移植物的蛻變問題【20】。【80】
同種異體骨移植癒合的機理
1908年Axhausen提出了爬行替代理論並沿用直到現在,認為移植骨塊能為新骨形成提供成骨環境和支架作用,使長入新生骨組織沿其表面生長,與此同時移植骨塊逐漸降解並被新骨完全替代。移植骨愈緻密,它被替代的速率也愈慢。移植骨在宿主部位所起的成骨有生命的物質學效應,主要表現為骨傳導作用和骨誘導作用,與宿主局部的血供,細胞增殖反應,周圍軟組織情況,術後的抗應力掩護措施和術後感染、排斥反應是不是發生有密切瓜葛。在大段骨移植癒合中骨傳導較骨誘導具備更重要作用【21】。【80】
骨傳導作用
骨傳導作用是指來自植床(recepientbed)周邊宿主骨表面和骨髓中的定向成骨前體細胞(determined osteogenic precursor cell,DOPC)通過增殖伸延伸入植達到極點及其腔隙的表面,產生成骨細胞形成新骨,這種成骨方式是直接的,稱為骨傳導(osteoconction)。目前,骨形態發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屬於一種多肽類糖蛋白,骨組織中含量甚微,皮質骨中含量大於松質骨含量)對骨傳導的促進作用的研究也在深切的進行中【22,86,87】。【80】
骨誘導作用
骨誘導作用是指來自植床周邊宿主軟骨組織中的可誘導成骨前體細胞(incible osteogenic precursor cell,IOPC,是沒有定向成骨能力的間充質細胞),在誘導因子的作用下可被誘導定向產生骨原細胞,經成骨細胞形成新骨。這種成骨方式是間接的,稱為骨誘導(osteoinction)。誘導因子及作用:Urist等通過免疫熒光法預示BMP集中分布在骨細胞陷窩壁上。BMP具備誘導間充質細胞分化成為成骨細胞並形成新骨的作用,這種功能在骨骼部位及非骨骼部位都能誘導生骨。大量研究表明,骨基質膠原的存在可使BMP誘導活性顯著增加【23】。此外,骨細胞及骨基質中也有多種生長因子,如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鹼性成纖維生長因子(FGF)等,這些因子經體外骨細胞造就不雅察,均有復制細胞、合成DNA和骨基質及刺激細胞增殖與分化作用。此中有些起直接刺激,有些起中間介導和調治作用。外源的生長因子目前還沒有用於臨床,因為擔心其是不是會因引起組織的過度增殖而帶來不利的後果。實驗證明,肌母細胞和骨外非特定功能的軟骨組織原始細胞、骨髓的基質細胞經BMP和脫鈣誘導後,均能趨化性分化為成骨細胞。Malinin【24】等在狒狒股骨遠端異體半關節移植持久隨訪中不雅察到,異體骨段癒合時骨段周圍有大量間充質細胞侵入,伴隨新骨形成並有毛細血管長入。Enneking【25】等研究7三個大段庫存異體骨移植標本後發現:皮質骨癒合慢,大約需要12個月,是通過宿主骨起源的外部骨痂來橋接宿主骨與移植骨及填充其之間的縫隙;壞死的移植骨修復包括外部修復和內部修復,外部修復1年修復表層的40%,2年修復80%,內部修復過程非常緩慢,5年修復僅只15%~20%,而後的深度修復險些不發生;在骨關節標本中預示關節軟骨中沒有活的軟骨細胞,然而這些無活細胞關節軟骨結構可保持2~3年,偶爾可保持5年,厥後關節軟骨的退化與軟骨下的再血管化與其裂成碎片是一致的,關節面被纖維血管化組織所形成的關節翳覆蓋。他們還發現越不定的關節,其關節軟骨退化發生的時間越早且快。他們認為大段異體骨移植修復在開始的幾年中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而且受到其它有生命的物質活動影響,譬如:骨折的修復,自體骨作為填充物和腫瘤再次發作等。【80】
同種異體骨移植的免疫排斥反應
骨組織的抗原
骨骼中的礦事物不具備抗原性,膠原和非膠原蛋白僅是弱抗原,異體骨移植的抗原刺激主要來自其細胞膜表面組織相容性抗原(MHC)。MHC抗原屬脂蛋白類,與遺傳暗碼有關,受種源基因控制。MHC抗原分兩大類:Ⅰ類抗原在人的總稱為HLA-A、B、C,廣泛分布於有核細胞膜表面;II類抗原在人的總稱為HLA-D的DP、DIPDO、DQ、DR,主要存在於B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及被拿獲的T淋巴細胞。新穎異體骨移植的主要抗原刺激來自骨髓,骨髓含有多種細胞成份,它們多有II類抗原的抒發,可能起抗原呈遞細胞(APC)的作用。此外成骨細胞亦有II類抗原抒發,在有γ-干擾素存在的情況下II類抗原抒發增強,成骨細胞亦可起到APC的作用。Lance發現正常軟骨細胞僅有I類抗原抒發,僅在炎症或γ-干擾素的作用下,軟骨細胞抒發II類抗原。異體軟骨移植的抗原刺激主要來自基質,而不是細胞。【80】
同種異體骨移植免疫排斥機理
Horowitz和Friedaender提出假說,認為異體骨移植免疫排斥反應分為2期。第1期由移植骨抗原刺激宿主產生特異的細胞毒淋巴細胞和抗體,直接作用於靶細胞;第2期表現為拿獲的免疫細胞產生細胞因子,這些細胞因子拿獲破骨細胞,造成移植骨的吸收【26】。這兩期的反應在新穎的異體骨移植中都可以見到,而庫存異體骨移植主要表現為第2期反應。異體骨移植拿獲宿主免疫系統還產生其它許多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1(IL-1),巨噬細胞克隆刺激因子(M-CSF),腫瘤壞死因子(TNF)等,它們除參與免疫反應的非特異調治外,還能影響成骨與破骨的自身平衡。屠重棋【27】等報道大段冷凍異體骨移植後宿主全身免疫機能改變不較著,其反應是以局部炎症為主的細胞免疫過程。【80】
同種異體骨移植免疫與骨誘導的相互影響
骨基質中含有多種生長因子和淋巴因子,它們對維持骨的成骨與破骨自身穩定起著重要作用。此中骨基質中的BMP和TGFβ生長因子除了與骨誘導成骨有關外,也是免疫調治因子。Oreffo等證實骨誘導因子和TGFβ另有抑制破骨細胞功能作用;另一方面,Nilsson發現免疫反應亦可抑制BMP的誘導成骨作用【28】。孫磊等【29】的實驗表明,異體骨移植引發的免疫排斥反應與移植骨的骨誘導活性呈負相乾性,免疫反應與骨誘導之間存在著互為負反饋調治的相互作用。【80】
同種異體骨移植免疫排斥反應的表現
新穎的異體骨移植可引起類似肝、腎等實質性器官移植的急性排斥反應,冷凍的庫存異體骨移植則引起慢性排斥反應且較持久。免疫排斥反應的主要表現為異體骨周圍炎症細胞浸潤,再生血管變性閉塞,造成骨誘導和骨傳導作用下降及廣泛的骨吸收,引起骨延遲癒合、不癒合、骨質疏鬆、骨折等。【80】
臨床上減緩同種異體骨移植免疫排斥反應的途徑
為了克服同種異體骨的免疫原性,目前主要通過以下三方面達到目的:①消除同種異體骨的抗原性。Burchardt認為移植骨的抗原性是影響同種異體骨與宿主癒合的重要因素。Heiple的實驗表明同種異體骨與宿主癒合的優劣順序為:凍干骨>冷凍骨>脫鈣骨>冷凍 映射骨>新穎骨>脫蛋白骨。因此,可採用深低溫冷凍法和冰凍乾燥法進一步減弱同種異體骨的抗原性。孫磊、馬東洋等在對新穎異體骨、脫鈣骨基質(DBM)、自消化抗原去除骨(AAA)、骨基質感光材料(BMG)的免疫學研究中發現新穎異體骨反應最強烈,AAA骨的免疫反應最弱,BMG和DBM雖然免疫反應已較著減弱,但在同種異體的移植和同系的移植之間仍然有顯著的差異。這種結果可能是因為異體骨經過連續的化學劑處理,除掉了骨基質內的脂肪、酸溶性蛋白、大分子糖蛋白和磷蛋白後,降低了異體骨的抗原性。②MHC組織配型。Stevenson等【30】的動物實驗研究表明成骨表面積在相容供體較著大於不相容供體,但人的總稱同種異體骨移植組織配型的效驗與動物實驗的結果是不是不異受到關注。Muscolo等【31】報告整體上HLA配型與同種異體骨移植的癒合無明確的相乾性。而且臨床上尚沒有對同種異體骨移植進行配型。③免疫抑制劑的施用。Goldberg和Voggenreiter等【32,33】動物實驗證明它能抑制T淋巴細胞,干擾細胞免疫,增加誘導成骨,促進移植骨癒合。目前免疫抑制劑已廣泛應用於移植骨術後的抗排斥療治,然而由於其較大的副作用,尤其是很多大段骨用於腫瘤切除後植骨,免疫抑制劑有可能促進腫瘤的再次發作和廓張,葯物的配伍、劑量及療程等具體應用還存在爭議。Markus等【34】認為,他克羅姆、霉酚酸莫飛替,潑尼松龍等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對於手移植後的骨癒合是至關重要的。而Vossen等【35】就通過實驗證實,環保黴素A/霉酚酸莫飛替/強的松三聯療法對於預防異體骨移植後的排異反應是無效的,降低了成骨的質量,並對宿主產生系統毒性,從而得出結論:如許一種免疫抑制療法對於異體骨移植其實不理想。在吻合血管的大段異體骨移植中,若供受者間無血緣瓜葛,以移植前通過組織配型選擇供體為妥,或移植手術後持久應用免疫抑制劑到骨癒合為止,這似乎已成為一種共識。然而有人特意將脛腓骨異體移植模子小鼠的環保黴素A停用8-16周後不雅察,移植骨仍舊保存並險些存活,這表明對於異體骨移植修復較大缺損而言,持久大劑量的免疫抑制療治可能沒有必要【36】。Peter等【37】也證實,只要有移植骨已存活其實不停生長的明確證據,短時間的全身免疫抑制療治似乎更為合理和易於接受。另外,還可以採用多種方法,盡量去除或殺滅在移植骨內的細胞成份,以減弱抗原性,如徹底刮除移植骨的骨髓、骨膜及反復洗滌等處理方法,以進一步減低其免疫原性。【80】
同種異體骨的獲取、制備及保存
同種異體骨的獲取
獲取死亡供體骨組織的操筆者應該首先核實同意捐獻遺體指定部位組織的書面材料。假若有兩個以上單位從同一供體獲取不同的組織或器官,主要獲取單位作為負責單位已得到同意捐贈的證明材料,其它單位獲取捐贈范圍內的組織時應該得到負責獲取單位的同意,並由負責獲取單位登記備案【38】。為保證異體骨安全施用,捐獻者健康情況必須達到如下標准:年齡以20~50歲為宜,無肝炎、結核、慢性感染、性病、腫瘤等病史,其血樣經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梅毒檢測及血液細菌造就等檢查均為陰性【39】。獲取死亡供體骨組織距離死亡的時間要求在12h內(室溫)或24h(2-10℃之內)。對取材術者和器械、房間、供體體表的消毒均應遵守外科無菌操作原則。如獲取的組織禁絕備接受二次滅菌,對無菌操作的要求應更嚴酷,稱為無菌獲取,房間潔凈度建議達到10萬級。如獲取的組織准備接受二次滅菌,對無菌操作和獲取環境的要求可以適當放寬,稱為非無菌獲取或清潔獲取【38】。
同種異體骨的制備
自70年代末,美國肌肉骨骼組織庫協會曾頒布一份「肌肉骨骼組織庫要領」,目前世界各國險些都按照這一標准選擇供體、儲存標本,有效地排除了潛在的嚴重傳染性疾病等。目前,國內外骨庫的異體骨的滅菌方法主要有化學滅菌和輻照滅菌。國際通用的滅菌安全保證水平為SAL10-6,它表示殘余菌量的最大概率是每100萬件產品中只有1件【38】。
化學滅菌
理想的滅菌溶液必須能殺滅表面和骨間隙中的所有微有生命的物質,但又不影響骨組織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並且沒有殘留的毒性事物。乙醇、有機汞化合物、甲醛曾經都被用於異體骨的滅菌,但各有錯誤謬誤。環氧乙烷(EO)是一種烷基化劑,通過使微有生命的物質中的核酸烷基化而滅活酶的活性從而達到滅菌效驗。EO的有效濃度為450~1500mg/L、濕潤程度30%~60%、溫度20~60℃,經過2~5小時的熏蒸可完全殺滅各種細菌、病毒、芽孢。EO對移植骨的有生命的物質學特性有一定的影響,Thoren等【40】研究發現大劑量的EO氣體會降低未脫鈣移植骨的骨傳導作用。Aspenberg等報道EO對脫鈣移植骨的骨誘導作用有劑量依賴瓜葛。但Tshamala等【41】的實驗發現EO氣體消毒對移植骨的骨誘導作用和骨傳導作用沒有較著影響,僅減慢移植骨的吸收速率。同時,因EO具備毒性,對受體周圍組織有一定影響,可能會導致異體骨關節移植失敗。況且其洞穿骨皮質的能力差,因而施用EO消毒移植骨逐漸減少,目前僅推薦顆粒狀骨材料的消毒。
輻照滅菌
輻照滅菌可徹底殺滅骨表面和骨間隙中的所有微有生命的物質,且映射後無毒性事物殘留。目前常用的滅菌射線是γ射線。Buckley等【42】經過平均5年的隨訪發現,用於髖臼重建的異體骨的輻照滅菌是有效的,很可能是由於降低了細菌及病毒疾病的傳播風險。且與非輻照組相比,存活率為87.8%。但輻照滅菌也有副作用,有人經實驗證實,γ射線的映射會較著減弱皮質骨對疲勞性骨折的抵禦能力【43】。然而大量的實踐已證明,15~25kGy的輻照劑量不影響骨的力學特性和骨誘導能力,無較著的臨床危害作用。因此把15~25kGy作為推薦施用劑量。Hamer等【44】的研究預示γ射線對骨的彈性沒有不論什麼影響,但在28kGy標准映射下,骨的強度下降64%。厥後又發現通過調治水分子自由基的產生可以改變γ射線對骨膠原纖維a鏈的破壞,在-78℃冷凍條件下映射能抑制水分子的運動,降低自由基的產生,從而降低骨的脆性和減少骨膠原纖維的破壞。Campbell等【45】研究了γ射線和人的總稱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的相乾性,發現89kGy才能完全滅活HIV病毒,這個劑量遠遠跨越目前推薦施用的劑量。因此,臨床取材要嚴酷按照美國肌肉骨骼組織庫協會頒布的「肌肉骨骼組織要領」,去除HIV和肝炎病毒等陽性供體,無菌制備,採用15~25kGy劑量進行輻照滅菌,防止疾病傳播。【89】Burgess等【46】最近又報道了一種對松質骨行預處理後進行超大劑量(50kGy)γ射線映射滅菌的方法,他們的結果表明,經這種方法處理後的松質骨仍然具備與經常規方法處理後者相當的抗壓強度與彈性模量,且經三種不同的哺乳動物細胞試驗證實,這種移植骨不具備細胞毒性。由此可見,如何擬定一個既安全又使映射骨符合有生命的物質力學要求的輻照劑量,仍是值當商榷的。
我國國家標准「醫療保健產品滅菌確認和常規控制要求(GB18280-2000)」對輻照滅菌有具體的規定。骨庫應該在經過國家認可的輻照部門進行輻照滅菌,並得到輻照劑量憑證。施用多大輻照劑量可以達到SAL10-6,取決於滅菌前每件產品上活微有生命的物質的總數,稱為初始污染菌數或有生命的物質負載。根據有生命的物質負載和有關微有生命的物質的輻照敏感性(D10劑量)確定滅菌劑量。國內外推薦施用的25kGy劑量輻照是以執行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為前提,如能接續降低有生命的物質負載,施用20kGy劑量輻照也能達到SAL10-6。為了獲得輻照滅菌的直不雅憑證,應該在包裝袋上貼附輻照變色標簽。現行的標准規定,輻照滅菌不推薦施用有生命的物質指示劑或無菌試驗,即不必把菌檢作為產品放行的依據【38】。
同種異體骨的保存
對異體骨儲存方法的研究可追溯到1910年,Bauer發現異體骨能在冷卻環境中儲存3周,並能在狗身上移植樂成【47,48】。1911年Tuffer在臨床上哄騙冷卻儲存5天的異體骨移植樂成【49】。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Inclan將骨儲存在含有枸櫞酸的冷血液中,並樂成的將骨組織自體或異體移植於52例患者獲得樂成【50,51】。與此同時,美國馬里蘭國家海軍醫療中心的Bush和Wilson獨創性的發展了低溫異體骨儲存技術,他們將異體骨持久儲存於-80℃時,異體骨酶的活動才完全被抑制【52】,且其力學強度保持不變【53,54】。
骨庫的發展與現狀
1950年,執政鮮戰爭期間,外科醫生面對著大量需要修復、重建的頜面部毀傷的傷員,該中心的GeorgeHyatt始於了世界首個骨庫,他對現代骨庫的貢獻在於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用來儲存血漿的冷凍乾燥技術應用在了骨的儲存上,首次將供體的用篩子選原則應用於骨庫,以防止因移植導致疾病的傳播,並且使骨庫成為獨立的加工,儲存並發放異體骨的機構【55】。但令人遺憾的是該骨庫於1982年停止了運作。經冷凍乾燥的異體骨能室溫下保存,其有生命的物質力學活性不變,易於輸送和貯存,但冷凍乾燥過程使異體骨的力學強度部分減低【56】。
1976年美國成立了美國組織庫協會。目前歐洲、英聯邦等都有組織庫協會,專門擬定、更新骨科技術標准,以指導骨組織庫的操作在統一的標准下進行,使產品位量和安全性得到保障。由於受到因器官和冷凍保存的新穎骨移植而導致艾滋病傳播事件的影響【56】,美國食物葯品監視管理局(FDA)於1993年12月14日發布了異體組織產品和組織庫的管理條例,規范、監視組織庫的運作,並且禁止未經FDA檢查核對的組織產品進口到美國。到2001年美國食物葯品監視管理局開始對異體骨產品和骨組織庫實行注冊制度。同年,美國組織庫協會發布了7五個質量靠得住的組織庫名單。目前,美國有幾家規模很大的公司,專門從事骨組織產品的研究、加工和銷售,這要得異體骨產品的品種越發富厚、產品來歷越發利便、安全性也越發有保障。
還在二十多年前,美國的一份調查結果預示40%的骨科醫生將異體骨庫骨移植作為一種臨床常規療治手眼,30%的骨科醫生准備在異體骨產品來歷利便時應用【57】。1990年美國同種骨的年用量為35萬件,而到了1999年,就增加到了65萬件【83】。荷蘭的Leiden骨庫於1988年建立,在第一個五年運行期間,該骨庫供骨量每年以30%的速率增長【58】。比利時Sait-Luc骨庫建於1982年,每年向險些所有的歐洲國家提供異體骨產品,用於近3000例的骨關節重建手術。新加坡骨庫於2003年1月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截至到2003年6月,已從440位志願者身上取骨440塊,從63具屍體上取骨1055塊,已有854例肌肉骨骼移植手術從此骨庫取骨。並發症的發生率僅為2.2%【59】。
1950年我國的屠開元、朱通伯曾在上海中美億元建立我國第一所骨庫【60】,用硫柳汞浸泡來保存異體骨,但其後未能持續發展。我國對異體骨關節的研究和應用本來與發財國家有較大差距,但近幾年,異體骨的應用價值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很多醫院建立了本身的骨庫,並在骨移植基礎理論研究上有很多突出的成績,此中包括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北京積水潭醫院、八路軍總醫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等,並各具特色。這些骨庫和研究室健存本院骨科,與骨移植臨床緊密結合,在同種骨移植的手術療治特別是大段骨移植實踐中取患了較高的樂成率。1988年在IAEA的支持下在太原成立山西組織庫,早期主要從事輻照效應的研究,並在山西省衛生廳支持下把產品推向市場,2001年骨產品獲得國家葯品監視管理局的准產注冊。1995年8月召開了我國首屆異體骨移植與骨庫方面的專題研討會,1999年國家食物與葯品監視管理局正式將異體骨列為第三類植入材料,對異體骨產品實行注冊制度,使異體骨的加工、應用納入了正規的監控之中。【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