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腫瘤 > 與骨巨細胞瘤病理相似的幾種骨腫瘤

與骨巨細胞瘤病理相似的幾種骨腫瘤

發布時間:2021-06-28 09:55:56

1、骨巨細胞瘤,屁股骨頭上面起了個腫瘤,意思說不給做手術,讓吃葯治療為什麼啊?

如果診斷是骨巨細胞瘤,這是一種良性骨腫瘤,首選手術刮除,不需要做化療,葯物治療效果也不好。但這種病多發生在長骨。不知道醫生是不是因為長的位置無法手術,但如果這樣,那也應選擇放療。實在不知道葯物治療指的是哪種葯物。

2、下列那種是良性骨腫瘤?

骨癌的手術治療 來源:中國醫葯報 作者:佚名 關鍵字:手術療法 瀏覽量:547 手術治療 良性骨腫瘤或瘤樣病變以手術刮除或切除為主。手術力求徹底,以免復發或引起惡變,但應盡量保留肢體功能。對於惡性腫瘤劓應以搶救生命為主,只有在不降低生存率的前提下,才可考慮保留肢體的問題。 目前常用的手術方法有刮除術、切除術、截除術、骨瘤段肢體切除和遠端再植術、截肢術、和關節離斷術。 刮除術是將包含腫瘤的骨壁切開,將其中的腫瘤組織刮除干凈。本手術適用於掌指骨的內生軟骨瘤、骨囊腫、骨嗜伊紅肉芽腫和范圍較小的骨巨細胞瘤。腫瘤刮除後所遺留的空腔可用植骨塊充填。 切除術是將向骨外突出生長的腫瘤自其基底部切除的手術,主要適用於骨軟骨瘤。切除應包括該腫瘤的軟骨帽蓋、包圍帽蓋的纖維組織和全部基底。 截除術是將腫瘤所在的一段骨幹整段切除。適用於破壞范圍較大的巨細胞瘤和一些低度惡性的腫瘤如纖維肉瘤、軟骨肉瘤等。骨幹截除後所遺留的缺損有的不需修補如腓骨近端和尺骨遠端,大多數則需要用人造關節、異體骨或自體骨進行修補。 腫瘤段肢體切除和遠端再植術是斷肢再植術的新發展。將腫瘤所在的一段肢體包括皮膚、肌肉、神經、血管和骨胳整段切除,再將遠端肢體移植到近端去。本於術適用於上肢低度惡性的腫瘤如纖維肉瘤,軟骨肉瘤等。 截肢術或關節寓斷術是殘廢性手術,必須經過周密研究,充分討論,確屬必要才能施行。手術目的在於搶救生命,因此,一經決定,不應拖延時間,應盡早施行。對於已有內臟轉移的晚期惡性腫瘤,局部瘤體巨大、疼痛嚴重的,為了減少痛苦,也可作姑息性截肢。

3、如何鑒別骨巨細胞瘤

骨巨細胞瘤是我國較常見的原發性骨腫瘤之一,此瘤生長活躍,對骨質侵蝕破壞性大,如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治療,可造成嚴重殘廢而導致截肢,少數病例尚可轉移而致命。按良性和惡性程度分為三度。鄰近關節的腫瘤,生長緩慢,局部可有腫脹,疼痛及壓痛,關節活動度常受限,瘤內出血或病理骨折往往伴有嚴重疼痛。骨巨細胞瘤容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那麼要如何區分呢?容易與骨巨細胞瘤相混淆的疾病巨細胞修復性肉芽腫 常見10歲~20歲青少年,好發下頜骨。現在認為發生於頜骨者通常並非真性GCT而是巨細胞修復性肉芽腫。鏡下多核巨細胞體積小,中等數量,分布不均勻,常聚集於出血、壞死與含鐵血黃素沉積部位,並可見骨樣與骨組織形成,病灶經單純刮除後預後較好。動脈瘤樣骨囊腫 多發生於20歲以下的青少年。好發椎骨及扁骨,但也可發生於長骨幹。X線上與GCT相似,呈骨的偏心膨脹,骨皮質消融,與GCT鏡下不同的是多核巨細胞分布不均且多位於血管囊腫和出血灶附近,胞體較小,間質為成熟的纖維組織。單純病灶刮除四分之一會復發,大塊切除或刮除並結合骨移植效果較好。多核巨細胞性骨病變十分復雜,稍不警惕就易造成誤診,對於患者是兒童,病變在除骶骨外的椎骨、頜骨和手足骨,病灶多發,通常不是GCT。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骨折時可因壞死、出血及多核巨細胞反應而誤診為GCT合並病理性骨折,應加以鑒別。通過以上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定幫助,如有身體不適,一定要及時的去正規醫院檢查治療,以免耽誤病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4、骨巨細胞瘤,你有多少了解?謝謝!

骨巨細胞瘤常稱良性骨巨細胞瘤或破骨細胞瘤。它是比較多見的原發骨組織腫瘤之一。其主要組織成分為類似破骨細胞的巨細胞和比較瘦小的梭形或圓形的基質細胞。近十數年來對它的認識更深入了一步。它是一種局部破壞性較大、生長活躍的腫瘤,經過搔刮治療以後,有相當數量的病例可能復發,甚而惡變,並發生遠處轉移。部分病例因局部感染、外傷或經久不治而發生惡變,另有一小部分病例,其組織形態一開始就有趨向惡性的徵象,或基本上是一種含有多量巨細胞的惡性巨細胞瘤。因此,把它們一律稱為良性骨巨細胞瘤不符實際,而且給大以不應有的假安全感。
【病理】 骨巨細胞瘤好發於長管狀骨的骨端,其好發部位順次為股骨下端、橈骨下端、股骨上端和脛骨上端。但任何由軟骨化骨所形成的骨胳均有發生骨巨細胞瘤的可能,故骨盆、脊椎、肱骨、跖骨、跟骨、距骨以及上下頜骨所產生的骨巨細胞瘤,亦不在少數。
骨巨細胞窘由軟而脆且易出血的肉芽樣組織所構成,無纖維包囊。由於瘤組織易出血和壞死,故可出現多種多樣的病變。因血紅蛋白的變化,可使腫,自呈紅棕色或綠色。血腫的纖維化可使腫瘤呈灰白色。瘤組織壞死,可使腫瘤呈黃色或形成假囊腫,囊內可能含有膠狀或棕色液體。骨質因腫瘤擴張壓迫而萎縮。當骨膜下的皮質骨萎縮消失後,骨膜即產生新生骨,在腫瘤進展中新骨消失和再生繼續反復,以致在x線照片上皮質骨似乎有被腫瘤由內向外擴張而變薄的錯覺。在顯微鏡下可見骨巨細胞瘤的主要組織為多核巨細胞和梭形或圓形基質細胞。此種多核巨細胞為巨細胞中最大者,含胞核數目最多,可多達200個,普通在50個左右, 均集中於細胞中心部位。胞核形狀與基質細胞的胞核同,故多數學者認為此種巨細胞系由基質細胞融合而成。基質細胞的形狀、分布和排列,對骨巨細胞瘤的性質有極重要的意義。一個比較良性的典型骨巨細胞瘤(又稱一級骨巨細胞瘤),所含的巨組胞體積大,數目多, 分布均勻;胞核數目一般在50個以上,形狀、染色均與基質細胞核相同;基質細胞以梭形為多,圓形次之,胞漿少,胞膜不清,大小一致,染色淺,分布比較疏鬆,不成束條或漩渦狀。有惡性傾向的骨巨細胞瘤(又稱二級骨巨細胞瘤),其基質細胞分布緊密,成束條或漩渦狀,胞核大,形狀不一,染色深,巨細胞數目較少,體積減小,分布不勻,胞核少,體形增大,染色加深。具有十足惡性的骨巨細胞瘤(又稱三級骨巨細胞瘤),基質細胞排列緊密紊亂,胞漿多,形狀不一,胞核增大增多,染色深,核分裂多,,巨細胞體積小,數目少,分布不勻,胞核增大,數目稀少,染色深。
[臨床表現] 骨巨細胞瘤的好發部位已在病理中述及。患者多為20一40歲的青壯年,占總數的80%以上。男女發病宰相等。50%以上的病例在發病前有損傷歷史。腫瘤生長活躍,平均病期為10個月左右。最早期的主訴為疼痛,其次為腫脹。疼痛不劇烈,無礙睡眠。約有16%的病例系因發生病理性骨折才去醫院診治。
在x線照片上,典型骨巨細胞瘤呈肥皂泡沫樣的囊腫樣陰影,早期位於長骨骨端的一側,逐漸向中心擴張,最後整個骨端和部分干骺端發生破壞,並向周圍擴張,但腫瘤極少穿透關節軟骨面。腫瘤周圍骨壁清晰整齊,與骨幹連接處可能有少量的骨質微密。在囊腫樣透明陰影內,無鈣化點或新生骨質。偶爾發生自愈或半自愈現象,大多由於病理性骨折和腫瘤內部大量出血所致。在臨床實踐中,典型肥皂泡沫x線徵象較為少見。多數病例呈周圍骨壁擴張,界限清晰,但無骨間隔的囊腫樣徵象,病理骨折後溶骨性變化的發展尤為顯著,須與中心型骨纖維肉瘤鑒別。
在極大多數病例中可根據病歷、臨床和x線徵象作出診斷。但組織切片檢查在骨巨細胞瘤的診斷中十分重要,它對處理的決定和預後的測知起指導作用。因此,病理檢查應盡量做到徹底、廣泛、仔細。只憑一小塊組織檢查的結果來推斷整個腫瘤的性質,很難達到正確的分級。手術可以根據冰凍切片或活組織檢查,結合臨床和x線徵象進行。術後對切除或刮除的標本應再作更全面的檢查,肯定分級後更好地進行觀察或進一步治療。
[治療] 早期病例如局部破壞並不嚴重,腫瘤附近的關節面保持完整,一般應採用徹底刮除和小塊植骨填充術。植骨前鑿掉腔內骨嵴,並用1%福爾馬林塗沫腔壁,藉此減少復發。最好切除一側腔壁,使周圍肌肉的血運便於進入植骨區。晚期病例如骨質破壞嚴重,:關節面凹陷不平,或經過搔刮腫瘤復發的病例,最宜採用局部切除、大塊植骨和關節融合術,或人造關節置換。如腫瘤位於較次要的骨端(如尺骨遠端、腓骨上端等),可以採用局部切除,根據切除范圍的大小, 再決定是否應同時需要大塊植骨。如經活組織(或經刮除治療所得的腫瘤組織)檢查證明有惡性傾向者,則應一律採取局部切除手術。對於有明顯惡性變化的巨細胞瘤(或稱惡性巨細胞瘤)則應行截肢或關節離斷術。

5、骨巨細胞瘤和骨癌症有區別嗎?可以治嗎?

骨巨細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是一種具有局部侵襲性及復發傾向的原發性骨腫瘤,屬惡性腫瘤,也就是骨癌的一種。它由梭形和卵圓形的基質細胞(stromal cell)及大量散布在其間的多核巨細胞組成,腫瘤間質富於血管。由於本瘤內有大量多核巨細胞,因而稱為巨細胞瘤;又因過去認為這些多核巨細胞是破骨細胞,故也稱為破骨細胞瘤
(osteoclastoma)。本瘤的組織來源未明,以上各名稱純系形態學的描述性命名。在我國骨巨細胞瘤的發病率較高,僅次於骨軟骨瘤和骨肉瘤,居第三位。本瘤好發年齡為20~40歲的青壯年,性別無明顯差異。病理改變可分為三級:Ⅰ級為良性;Ⅱ級有惡變傾向;Ⅲ級為惡性。但Ⅰ級者也可以早期肺轉移。
治療原則:
1.骨巨細胞瘤需手術治療,化療無效,放射治療對骨巨細胞瘤只有抑製作用,僅用於不能手術或手術的輔助治療。
2.對次要之骨骼,如腓骨小頭、尺骨遠端肋骨,可作腫瘤全切除。對橈骨遠端切除後可行腓骨小頭移植重建腕關節。
3.對范圍較小之Ⅰ、Ⅱ級腫瘤行徹底刮除病變組織,後選用50%氯化鋅、甲醛、酒精、石炭酸、液氮冷凍或鐳射燒灼等辦法殺滅殘留的腫瘤細胞,然後植入自體骨、異體骨、骨水泥或人工骨材料。
4.對范圍較大或刮除術後復發之Ⅰ、Ⅱ級腫瘤可行節段切除術,人工關節或異體關節移植術。
5.Ⅲ級骨巨細胞瘤應行截肢術或節段截除術。
用葯原則:
1.本病無特效葯物治療。
2.本病主要行手術治療,術後要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必要時要用新特葯物。
輔助檢查:
1.對骨巨細胞瘤之診斷根據臨床、X線攝片和病理檢查三結合定級。
2.住院病人,以檢查框限「A」及「B」為主。如懷疑遠處轉移之可能,可酌情選用檢查框限「C」。
療效評價:
1.治癒:骨巨細胞瘤經手術治療後不復發。
2.好轉:腫瘤經手術治療,傷口癒合。
3.未愈:腫瘤雖經手術,但殘存腫瘤,近期內又復發。
專家提示:
骨巨細胞瘤是我國常見的原發骨腫瘤之一,化療無效,放療只有起抑制腫瘤生長之作用但有促使惡性變的發生,僅用於無法手術部位(如脊椎、骨盆)的腫瘤,一般均需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取決於腫瘤分級和腫瘤部位。

6、我年底手術的,醫生說是骨巨細胞瘤,病理檢查是良性,然後給出院診斷上寫的是:右內踝骨腫瘤

俗話說傷筋動骨100天。
這手術癒合可能比骨折稍慢些。每個人的癒合時間都不同,年輕和營養好,恢復的快。你的情況可能需要1-1.5月才能走幾步。現在可以下地輕輕走幾步,要人看著。到底恢復沒有,要拍X片再看。
腫瘤沒辦法直接預防。只能隨訪,萬一復發,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7、骨巨細胞瘤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骨巨細胞瘤患者多位年輕人,一半以上的病人發病前有過損傷歷史。骨巨細胞瘤的早期症狀為疼痛、腫脹。本文主要介紹了骨巨細胞瘤的早期症狀表現。骨巨細胞瘤的臨床表現無特異性,當病變破壞骨皮質並刺激骨膜時或當骨的強度下降即將出現病理骨折時,可以產生臨床症狀。同大多數骨腫瘤一樣,往往因局部的腫脹和疼痛而發現。骨巨細胞瘤症狀臨床症狀的程度不一,一般與就診時腫瘤的大小無關。有的患者因病理骨折而就診,就診時已有大范圍的骨破壞。(1)疼痛:早期多見,一般不劇烈。產生的原因是由於腫瘤生長,髓內壓力增高所致。發生於脊椎者,腫瘤可壓迫神經或脊髓,產生相應的神經放射痛或截癱。少數病人可因病理性骨折而就醫。(2)局部腫脹、腫塊:出現遲於疼痛症狀,腫脹一般較輕,由於骨殼膨脹性改變及反應性水腫所致。如病變穿透骨皮質,形成軟組織內腫物,則腫脹明顯。腫脹逐漸地緩慢增大,有時迅速增大,多屬腫瘤內出血所致。(3)關節功能障礙:長骨骨端腫瘤的局部浸潤反應可造成關節功能障礙。腫瘤很少穿破關節軟骨,但可造成關節面的塌陷或薄弱,有時腫瘤體積較大,范圍超過關節,但X線片所見其關節軟骨面尚完整,這也是該腫瘤的特點之一。骨巨細胞瘤體征(1)局部皮溫升高,靜脈顯露:表示病灶局部充血及反應區,特別是骨皮質破壞,形成軟組織內腫塊時,皮溫增高明顯,也與該腫瘤血液豐富有關。(2)骨殼完整且較厚時,觸及硬韌的腫物,薄的骨殼可有彈性。骨殼破壞或無骨殼者,呈囊性腫物。有時腫瘤呈現搏動,表示腫瘤充血明顯。(3)發生於脊柱的骨巨細胞瘤,可引起椎體壓縮性骨折、脊髓損傷及截癱。位於骶骨者可引起骶區疼痛、馬鞍區麻木及大小便障礙,肛門指診可捫及骶前腫物。在x線照片上,典型骨巨細胞瘤呈肥皂泡沫樣的囊腫樣陰影,早期位於長骨骨端的一側,逐漸向中心擴張,最後整個骨端和部分干骺端發生破壞,並向周圍擴張,但腫瘤極少穿透關節軟骨面。腫瘤周圍骨壁清晰整齊,與骨幹連接處可能有少量的骨質微密。在囊腫樣透明陰影內,無鈣化點或新生骨質。偶爾發生自愈或半自愈現象,大多由於病理性骨折和腫瘤內部大量出血所致。在臨床實踐中,典型肥皂泡沫x線徵象較為少見。多數病例呈周圍骨壁擴張,界限清晰,但無骨間隔的囊腫樣徵象,病理骨折後溶骨性變化的發展尤為顯著,須與中心型骨纖維肉瘤鑒別。在極大多數病例中可根據病歷、臨床和x線徵象作出診斷。但組織切片檢查在骨巨細胞瘤的診斷中十分重要,它對處理的決定和預後的測知起指導作用。因此,病理檢查應盡量做到徹底、廣泛、仔細。只憑一小塊組織檢查的結果來推斷整個腫瘤的性質,很難達到正確的分級。手術可以根據冰凍切片或活組織檢查,結合臨床和x 線徵象進行。術後對切除或刮除的標本應再作更全面的檢查,肯定分級後更好地進行觀察或進一步治療。病變在膝關節周圍,腫脹、疼痛。X線表現為骨端局限性均勻一致的溶骨性破壞,呈肥皂泡沫狀。鏡下為基質細胞和多核巨細胞。

8、如何從形態上區分骨肉瘤和骨巨細胞瘤?

固定後的大體標本,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骨組織有無完整性, 骨肉瘤多有骨破壞,且浸潤骨膜,所以會有骨的不連續性。骨巨細胞瘤屬於干骺端骨皮質的損害,通常不累及骨皮質,所以具有連續性。
2 骨內腫瘤組織的顏色 前者固定後多為白色或紅白的斑斕狀顏色,後者固定後有黃色的區域,這是因為泡沫細胞的原因。
3 壞死特點: 前者切面中通常為絮狀的纖維中有壞死, 後者通常為片狀壞死,有時呈砂礫樣。

4 干骺端形態 : 前者主要為 實性,腫瘤如長出骨皮質,會有codman三角形成 後者主要為泡狀損害

與與骨巨細胞瘤病理相似的幾種骨腫瘤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