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惡性腫瘤,是如何轉移的?
腫瘤細胞具有一定的傾向性,乳腺癌易發生骨轉移、肺轉移,結腸癌易轉移至肝臟,前列腺癌常發生骨轉移。可能與腫瘤細胞異質性以及靶器官微環境是否適宜該種腫瘤細胞生長有關。最後的階段就是這些癌細胞的新大陸移民,在其他組織當中繁衍茁壯形成轉移的惡性腫瘤。 癌細胞之所以能進行轉移,可能是因為喚醒身體中沉睡已久,負責胚胎早期型態發育的基因。
發生程序性死亡或者被免疫細胞所清除。當各種致癌物作用於人體細胞會導致細胞復制發生錯誤。這期間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參與,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本身是協調配合,並堅強的存活下來落地生根,這時癌細胞就可以正式宣布轉移了。雖然這個過程具有很大的隨機性,但癌細胞越多,身體素質越差,體內的抑制癌細胞的越弱,轉移的幾率就越高。
不同腫瘤細胞轉移能力不同,即使是同一種腫瘤細胞也存在具有不同轉移潛能的亞群,同時還存在轉移的器官特異性。腫瘤轉移的發生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涉及很多方面因素,伸展大了就會突破上皮黏膜當中的一個層,叫做基底層,基底層之下就是真皮了。真皮部分有豐富的血管,腫瘤器官周圍有淋巴液。淋巴液會將這些癌細胞轉移到其他部位。
反過來刺激自己的生長,久而久之,就把基底膜給蝕破了。所以,癌症要轉移。並且一旦出現腫瘤細胞進入淋巴結或血管,腫瘤細胞就很容易沿著這些途徑跑到其他地方去。在這個過程中,也因為分型不同,好發的轉移部位也有區別,比如:同樣是乳腺癌,Luminal型易發生骨轉移和胸膜轉移,LuminaAl型一般不會發生肺轉移;而Her-2過表達型則容易發生肺轉移和腦轉移,
2、朋友確診為惡性骨腫瘤,要進行化療,想問下化療有周期要求嗎?
?
3、骨肉瘤存活時間有多久有沒有誰知道?
影響骨肉瘤預後的主要因素有腫瘤部位、是否存在轉移及轉移部位、對化療的反應等。
發生於脊柱、骨盆等中軸骨部位的骨肉瘤患者預後明顯差於發生於肢體的骨肉瘤患者,發生肺轉移或其他部位轉移的患者預後差。對化療反應差的患者預後不佳。
隨著採用化療手段,包括多種葯物新輔助及輔助化療,60%左右的患者可獲得長期生存,發生於肢體的骨肉瘤90%的患者可以進行保肢治療。
4、肺癌晚期骨轉移了,能活多久?已經治了很久了,是不是沒希望了?
具體能活多久這是不好回答的,肺癌骨轉移治癒的可能性很小。
肺癌骨轉移的治療:
①
全身性抗腫瘤治療(化療、生物靶向治療等):全身化學治療在治療肺部原發病灶的同時亦能起到控制骨轉移的發展、緩解疼痛的作用,因此不僅可以止痛,而且可以殺滅癌細胞,控制其生長。尤其是以大劑量順鉑為主的聯合化學治療方案效果較為顯著。分子靶向治療葯物如愛必妥,易瑞莎,特羅凱目前臨床也已經廣泛運用。
② 手術治療:局部轉移灶切除,骨水泥固定修復等。
③
放射治療(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內照射治療):放射治療可分為60鈷照射、深部x線機及直線加速器等幾種方法。對於孤立性骨轉移灶,在肺部病灶經化學治療控制、穩定後,可給予大劑量、短療程的放射治療,起到緩解疼痛並殺滅癌細胞、控制病灶發展的作用。約50%的病人在放射治療後,疼痛可完全緩解,約75%的病人疼痛可顯著減輕。對於全身多發性骨轉移的病人不宜進行放射治療,這時可採取放射性核素治療。目前最多用鍶89,放射性核素能夠減少骨轉移引起的骨質破壞、溶解,並可消除或減輕由於骨轉移所致的劇烈疼痛,同時抑制骨轉移灶的發展。但因它也可造成骨髓抑制反應,原則上不和化學治療同用,並須定期觀察白細胞變化。
④ 鎮痛治療:麻醉性止痛葯如鹽酸嗎啡、硫酸嗎啡、二氫埃托菲片以及多瑞吉貼等等可明顯緩解骨轉移所致的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⑤
雙膦酸鹽治療:如骨磷(氯甲雙磷酸二鈉)、博寧和阿可達(帕米膦酸二鈉)、擇泰(唑來膦酸)等磷酸性葯物,尚有密鈣息等。這些葯物可以對抗轉移性骨腫瘤的溶骨作用,降低發生病理性骨折的危險性。
5、惡性骨腫瘤的范圍是?
惡性骨腫瘤也有人稱為「骨癌」,一般而言,惡性骨腫瘤又可分為原發性骨腫瘤,繼發性骨腫瘤與轉移性骨腫瘤三種。原發性骨腫瘤指由局部組織長出的惡性瘤,原發惡性骨腫瘤以骨肉瘤、軟骨肉瘤、纖維肉瘤為多見; 繼發性骨腫瘤則由良性骨瘤轉變而來,轉移性骨腫瘤則是由其它系統的惡性腫瘤發生遠處轉移至骨骼的後果,常見的有肺癌,前列腺癌,乳癌,肝癌,甲狀腺癌,子宮頸癌,胃癌,結腸癌,腎癌鼻咽癌等等。轉移性骨腫瘤多起源於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腎癌及甲狀腺癌等。
6、關於骨肉瘤轉移的問題?
【病理】
骨肉瘤的主要組織成分為腫瘤性成骨細胞、腫瘤性骨樣組織和腫瘤骨。其成分的多寡,隨腫瘤性成骨細胞分化程度而異。分化比較成熱者,腫瘤骨多,稱為硬化性骨肉瘤,分化比較原始者,腫瘤骨少,稱為溶骨性骨肉瘤。介乎二者之間者,即有不同程度的溶骨性和硬化性骨肉瘤。
在肉眼觀察下,骨肉瘤的性質頗不一致,有堅硬如象牙者(硬化性骨肉瘤),有脆軟如肉芽易出血、瘤骨極少者(溶骨性骨肉瘤),由於生長迅速而血不足, 以致部分腫瘤壞死,形成含棕色或血性液體的囊腫者,有生長迅速而血運豐富,腫瘤組織含有極多的擴張血管和血安,以致腫瘤產生搏動和雜音,形成假性動脈瘤者。
顯微鏡檢查,腫瘤組織的成分亦復雜無常。在硬化性部分的切片中,可以發現不分層,無骨小管系統,排列雜亂、染色頗深的腫瘤骨小梁。腫瘤骨小粱間隙之中,可能有未被破壞的正常骨質存在,與腫瘤骨對比,更顯出腫瘤骨小粱不服從生理力線原則的紊亂現象。在溶骨性部分的切片中,則可以發現腫瘤骨稀少或不存在,偶爾或有散在的骨樣組織,但腫瘤性成骨細胞極多,分化原始,大小不一,胞漿多少不勻,胞膜不清,胞核大,染色深,分裂多。此外血管豐富,有成竇狀者,其管壁系由腫瘤細胞所形成。上,述兩種顯微鏡下的不同組織象, 可能存在千同一骨肉瘤中。此點說明,骨肉瘤一且發生,不論其為硬化性或溶骨性,惡性的程度不可能有絕大差別。除上述鏡下所見外,尚可發現兩種比較少見的細胞:一為腫瘤巨細胞,胞核多至3-10個,染色頗深,一為異物巨細胞,散在於腫瘤壞死部分或出血部分的周圍。其形態與骨巨細胞瘤的巨細胞同。總的說,骨肉瘤的主要成分為腫瘤性成骨細胞,骨樣組織和腫瘤骨。但也可能有一些惡性程度不等的軟骨組織小島,數量小,不能左右骨肉瘤的本質。因此,不應因軟骨組織的出現,更變骨肉瘤的名稱。
骨肉瘤轉移早而迅速,轉移瘤幾乎完全發現於肺部,通過肺部轉移至其他器官者則罕見;局部淋巴結因腫瘤壞死可有增生擴大現象,但很少有轉移瘤的存在。
【臨床表現】
患者多為10~25歲的少年或青年: 由畸形性骨炎轉變者, 年齡常超過50歲,男性多於女性,約為2:1。長管狀骨的干骺端為骨肉瘤最易發生的部位。骨骺、 骨乾和其他任何部位的骨組織,亦能發生骨肉瘤。最典型位置在管狀骨(約80%病例)。股骨遠端及脛骨、肱骨的近端是最常發病部位。最早的主訴為持續的局部鑽入樣疼痛。劇痛往往不能忍受, 尤以夜間為甚。 因此,患者睡眠不佳, 食慾不振,全身迅速消瘦,精神萎靡。疼痛發生2~3個月後, 局部或可摸到腫瘤, 但軟硬不定, 且有輕度壓痛。 腫瘤周圍肌肉萎縮甚早, 使腫瘤部分顯得更大。 以後皮膚緊張發亮,色澤改變, 呈紫銅色, 表面靜脈怒張, 有時可以摸到搏動, 或聽到血管搏動的雜音,故有稱為惡性骨動脈瘤者。患者體溫略有增高,體重減輕。
【化驗檢查】
早期可發現輕度貧血、白細胞計數增多和血清鹼性磷酸酶增加。患者經徹底手術治療後,血清鹼性磷酸酶應立即減至正常含量,如其含量仍繼續超過正常水平,即有轉移瘤存在的可疑。血清銅、鋅及銅鋅比有助於成骨肉瘤的診斷、療效觀察、預後估計的指標。對於成骨肉瘤患者,血清銅含量增高的程度代表了腫瘤在體內的活動程度。在原發骨肉瘤且無轉移的病人,患肢做截肢術後血清銅可降至正常水平。對於成骨肉瘤患者或是伴肺轉移者可以出現血清鋅下降。骨肉瘤伴有轉移者較單純骨肉瘤患者血清鋅低。銅/鋅比在單有骨肉瘤無轉移患者中,其比值為0.94±0.47,尚在有轉移者,比值為2.28±0.48
【X線檢查】
肺部和局部攝x線照片為診斷骨肉瘤和判斷肉瘤預後的重要步驟。茲從下列幾方面來敘述骨肉瘤的線徵象:
(一)局部軟組織腫瘤;如腫瘤發生在骨膜深層,或腫瘤已由骨質內部向周圍突破,則在x線照片上可以發現軟組織中留有陰影和不規則的骨化區。
(二)骨膜變化: 早期的骨膜變化為三角形骨膜新骨形成, 其次為日光放射樣的骨膜反應。晚期因腫瘤向周圍擴大,三角形新生骨也隨之發生缺損,並向骨幹中部推移。日光放射樣的新生骨小梁,因受腫瘤細胞的擠壓和破壞,形成如毛發蓬鬆的紊亂狀態。最後因腫瘤繼續增生,新生骨可完全消失,軟組織可顯有不規則的腫瘤陰影。
(三)皮質骨變化: 骨肉瘤發生於骨膜渙層或皮質骨本身時,其最早和最主要的變化為一側皮質骨的輕度破壞和疏鬆。如腫瘤系硬化性骨肉瘤,除骨質破壞和疏鬆外,另有不規則的腫瘤骨增生的陰影。因此在x線照片中可以發現組織紊亂,毫無紋理,十分緻密的腫瘤骨陰影重迭於疏鬆破壞的骨質上。
(四)松質骨變化:由髓內發生的骨肉瘤以溶骨性為多,血運豐富, 生長快。骨質破壞系由內向外,迅速廣泛,周圍均勻,故骨膜反應性新生骨不易產生。x線徵象可能為囊腫樣,故易引起病理性骨折。
(五)肺部的變化:肺部轉移瘤一般在原發腫瘤出現4-9個月內發現。肺部轉移瘤在早期不易覺察,故在肺部x線照片上未發現轉移瘤時,決不等於肺中無轉移瘤存在。一般每隔2-3個月即應重攝肺部x線照片一次,繼續觀察至2-3年後,若肺中仍無轉移瘤發現,則其發現的可能性逐漸減少。轉移瘤多數分布於肺葉邊緣,偶爾亦可發生於肺門附近,後者應與鈣化淋巴結鑒別。轉移瘤呈大小不一的棉球狀。生長緩慢者,產骨較多,密度亦高。亦有轉移瘤完全不產生瘤骨,故其密度和其他軟組織的轉移瘤無異。
【鑒別】
骨肉瘤和骨關節結核的鑒別,比較容易。後者為慢性疾病,疼痛不劇烈。骨關節結核局部腫脹較大,大多數病例有關節面破壞現象。骨肉瘤很少侵入關節內部。骨肉瘤與其他惡性骨腫瘤的鑒別,有時比較困難,須賴組織病理檢查,方可作出最後診斷。性程度不等的軟骨組織小島,數量小,不能左右骨肉瘤的本質。因此,不應因軟骨組織的出現,更變骨肉瘤的名稱。
骨肉瘤轉移早而迅速,轉移瘤幾乎完全發現於肺部,通過肺部轉移至其他器官者則罕見;局部淋巴結因腫瘤壞死可有增生擴大現象,但很少有轉移瘤的存在。
【治療和預後】
過去對經活體組織檢查診斷確診為骨肉瘤後,應盡早作根治術。腫瘤位於四肢長骨者,截肢平面原則上應超過患骨近側關節,但股骨下段發生腫瘤時,據統計,髖關節離斷術效果並不比在股骨上端做截肢術佳。位於股骨上端或髂骨的腫瘤,須做半骨盆切除術。位於肱骨上端者,須做肩肱胸壁間離斷術。如果腫瘤位置不適合手術者,才採用放療。
過去不論採用何種治療方法,骨腫瘤死亡率很高,文獻中經手術治療的5年生存率僅在5~20%左右,1972年Jaffe介紹了使用大劑量的氨甲蝶呤(MTX)和甲醯四氫葉酸鈣(CFR)治療骨肉瘤,有了很大發展。在有效化療基礎上,對成骨肉瘤治療不是單一採用截肢術或關節離斷術,而是可以在有條件的病例中選用人工關節置換,大塊骨切除,局部熱療等保留肢體的方法。
7、骨巨細胞瘤肺轉移還能活多久?
全醫網為您解答: 骨巨細胞瘤是一種具有局部侵襲性及復發傾向的原發性骨腫瘤,屬惡性腫瘤,也就是骨癌的一種。它由梭形和卵圓形的基質細胞及大量散布在其間的多核巨細胞組成,腫瘤間質富於血管。由於本瘤內有大量多核巨細胞,因而稱為巨細胞瘤;又因過去認為這些多核巨細胞是破骨細胞,故也稱為破骨細胞瘤 本瘤的組織來源未明,以上各名稱純系形態學的描述性命名。在我國骨巨細胞瘤的發病率較高,僅次於骨軟骨瘤和骨肉瘤,居第三位。本瘤好發年齡為20~40歲的青壯年,性別無明顯差異。病理改變可分為三級:Ⅰ級為良性;Ⅱ級有惡變傾向;Ⅲ級為惡性。但Ⅰ級者也可以早期肺轉移。 治療原則: 1.骨巨細胞瘤需手術治療,化療無效,放射治療對骨巨細胞瘤只有抑製作用,僅用於不能手術或手術的輔助治療。 2.對次要之骨骼,如腓骨小頭、尺骨遠端肋骨,可作腫瘤全切除。對橈骨遠端切除後可行腓骨小頭移植重建腕關節。 3.對范圍較小之Ⅰ、Ⅱ級腫瘤行徹底刮除病變組織,後選用50%氯化鋅、甲醛、酒精、石炭酸、液氮冷凍或鐳射燒灼等辦法殺滅殘留的腫瘤細胞,然後植入自體骨、異體骨、骨水泥或人工骨材料。 4.對范圍較大或刮除術後復發之Ⅰ、Ⅱ級腫瘤可行節段切除術,人工關節或異體關節移植術。 5.Ⅲ級骨巨細胞瘤應行截肢術或節段截除術。 用葯原則: 1.本病主要行手術治療,術後要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必要時要用新特葯物抑制癌細胞控制擴散。2.對於已經出現擴散和轉移性得患者必須采耐中草葯控制症狀,延長生命,如果使用中草葯能夠度過危險期就可能長壽;機遇比較稀少! 輔助檢查: 1.對骨巨細胞瘤之診斷根據臨床、X線攝片和病理檢查三結合定級。 2.住院病人,以檢查框限「A」及「B」為主。如懷疑遠處轉移之可能,可酌情選用檢查框限「C」。 療效評價: 1.治癒:骨巨細胞瘤經手術治療後不復發。 2.好轉:腫瘤經手術治療,傷口癒合。 3.未愈:腫瘤雖經手術,但殘存腫瘤,近期內又復發。 專家提示: 骨巨細胞瘤是我國常見的原發骨腫瘤之一,化療無效,放療只有起抑制腫瘤生長之作用但有促使惡性變的發生,僅用於無法手術部位(如脊椎、骨盆)的腫瘤,一般均需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取決於腫瘤分級和腫瘤部位。中草葯稱用於已經擴散得對象,也可以用於早期手術治療的輔助排毒療法!本人水平有限,希望你看了能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