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良性腦瘤的症狀、分類、治療等問題
一、什麼是良性腦瘤
腦瘤是良性腦瘤和惡性腦瘤的總稱。
所謂良性腦瘤是指生長在顱內某一部位(多在腦神經組織外),組織分化良好,生長緩慢,多能根治的腫瘤。如腦膜瘤、垂體腺瘤、胚胎殘余性腫瘤及血管腫瘤等。而惡性腦瘤則相反(大都生長在腦神經組織內),細胞分化不良,生長迅速,難以根治。如腦內膠質細胞瘤、轉移瘤及侵入瘤等多為惡性。有些良性腦瘤,由於位置較深,其周圍有許多重要結構,發現時體積已很大,手術不能全部切除,預後不良。而某些所謂的惡性腦瘤,由於生長在不很重要的腦組織中,幾乎能全部切除,手術後也能生存較長時間,甚至能治癒。有極個別的腦瘤,開始為良性,以後逐漸轉變成惡性。因此,不論患了何種性質的腦瘤,都不應該掉以輕心,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二、良性腦瘤病因病理
醫學對腦膠質瘤的病因尚不甚明了,目前多數學者認為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歸納起來有:
①腦胚胎組織發育異常;
②遺傳因素,近年來認為膠質瘤有遺傳傾向;
③化學因素,近年來認為致癌物甲基膽蔥及甲基業硝脲或乙基亞硝脲口服或靜注都可致腦膠質瘤;些病毒病因,國外一些學者用某些病毒能在多種動物身上誘發小本瘤,但在人身上未能證實。
中醫認為有以下幾種病因病理。
①寒氣客於經脈致氣血郁結,腫大成積。
②脾腎陽虛,清陽不升,痰濕內生,痰阻經絡,致痰迷心竅。
③肝血虧虛,腎精不足,或先天不足,致肝腎陰虛,肝風內動,眼吊復視,抽搐震顫。
④邪毒內侵,肝鬱化火,肝火-L炎,氣血上逆,成為濕熱淤毒,故顱內腫瘤的內因有脾腎陽虛或肝腎陰虛;外因為寒氣、邪毒入侵及形成痰濕、淤毒等格於奇恆之府,則陰濁積於腦而發為腫瘤。
腦瘤病理
顱內腫瘤是一個包括幾十種腦部腫瘤的總稱,最多見的為膠質瘤,約佔1/3~1/2以上;其組織來源為外胚層發生的腫瘤,半數以上屬惡性。膠質瘤根據病理和臨床可分為:星形細胞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室管膜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少枝膠質瘤和少枝膠質母細胞瘤。其次為腦膜瘤、神經鞘瘤(90%為聽神經瘤)、垂體腺瘤和顱咽管瘤(為最常見的顱內先天性腫瘤)等,除膠質瘤外,絕大多數為顱內良性腫瘤。
兼顧病理特徵,並與臨床相結合,可將腦瘤分為:
①膠質細胞瘤,佔45%,居腦瘤之首;
②腦膜瘤,佔15%左右;
③垂體腺瘤,約為15~20%,多位於垂體前葉;
④神經鞘瘤,占顱內腫瘤10%左右;
⑤先天性腫瘤,佔12%左右;
⑥其他少見瘤如脂肪瘤、淋巴瘤、黑色素瘤;
⑦顱內轉移瘤,占腦瘤的12%左右。
三、良性腦瘤症狀
1.頭痛是腦瘤最早和最多見的症狀,見於82%~90%的病人,程度各人不同。初為間歇性,以早晨清醒時及晚間較多且較重。多以額部或兩顳部的搏動性鈍痛或脹痛和變為持續性。咳嗽、用力、噴嚏、俯身、低頭時可使頭痛加劇。小兒因顱骨未閉,顱壓增高時顱縫分開,故可沒有頭痛,只訴頭昏。頭痛往往以一般止痛劑治療無效,而以脫水劑治療則效果明顯。
2.嘔吐為主要症狀之一,約發生於2/3的病人。常見於劇烈頭痛時,多伴有惡心,嘔吐常呈噴射性。嚴重者不能進食,食後即吐。
3.視乳頭水腫是顱內壓增高最重要的客觀體征。幕下及中線腫瘤病人出現較早,幕上的良性腫瘤出現較晚,有的甚至不出現。視乳頭水腫早期並不影響視力,視野檢查可見生理盲點擴大。當視乳頭水腫持續數周或數月之後,視盤逐漸變得蒼白,視力開始減退,視野呈向心性縮小,這是視神經萎縮的表現。一旦出現陣發性黑朦,視力將迅速下降,甚至很快失明,這時即使手術解除了顱內高壓,視力往往也不能改善。
四、良性腦瘤診斷檢查
1.早期可無明顯症狀。隨著腫瘤生長,逐漸出現頭痛、嘔吐、視覺障礙等。症狀進行性加重。有的可見頭暈、復視、精神症狀、癲癇發作、頸項強直,以及腦疝時出現呼吸,脈搏變慢,血壓增高等變化。因腫癌部位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症狀、體征等。
2.X線平片檢查可見顱內壓增高及定位的證據。
3.超聲波探測 中線波向健側移位,可見佔位病變位置的大小,有的可見腫瘤病理波形。
4.同位素腦掃描可見同位素濃集現象。
5.腦血管或腦室造影 可作定位及定性診斷。
6.CT或MRI檢查可顯示腫瘤輪廓和周圍水腫帶、腦室擴大或移位情況。
7.腦電圖檢查 出現局限性慢波或彌散性節律異常。
腦瘤鑒別診斷 腦瘤應與癲癇、腦膿腫、腦血管疾病、腦蛛網膜炎、視神經乳頭炎、內耳眩暈病等相鑒別。細心診察,多數不難區別。
五、良性腦瘤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的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切除腫瘤。早期腫瘤較小又位於適當部位者,可爭取全部切除。 手術治療的目的在於明確診斷、改善症狀、減輕腫瘤負荷、清除壞死及缺氧組織,為其他治療創造條件。
2.辨證分型治療
腦瘤可分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患者,腫瘤尚小,正氣尚盛,瘀毒不深,多採用以攻為主,或大攻小補,或先攻後調;中期,腦瘤發展到一定程度,正氣亦傷,但正邪相爭處於勢均力敵階段,宜攻補並重;晚期,腫瘤已增至嚴重階段,正虛邪盛,患者不任攻伐,當扶正為主,少佐祛邪抗瘤葯。
六.腦瘤預防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苯並芘、亞硝胺等致癌物質進入體內。講究個人衛生,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防止病毒感染。避免腦部外傷,發生腦外傷時應及時治癒。已患顱內腫瘤的人不宜再生育。日常生活中,應多食用些黃綠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蘿卜、南瓜、西紅柿、萵苣、油白菜、菠菜、大棗、香蕉、蘋果、芒果等。
2、頭皮包塊如何診斷?
一般把頭皮局部隆起稱為頭皮包塊。頭皮包塊比較復雜:皮膚病;頭皮血腫 ;頭皮感染;頭皮淋巴結腫大;頭皮良性病變;頭皮腫瘤;頭皮血管病 顱骨組織病變;甚至腦膜瘤 血液淋巴瘤 等都可以表現為頭皮包塊 。皮膚病多見的是疣 多為良性,其他有痣 有血管性和非血管性頭皮血腫 多有明顯外傷史,無外傷史的血腫要考慮血液疾病引起者。頭皮感染 多見的是膿腫 癰 甚至真菌感染等 其他疾病 引起的淋巴結腫大也是常見原因。感染性疾病大多數有包塊的壓痛和周圍的腫脹,甚至全身發熱。頭皮的良性病變多是 脂肪瘤和纖維脂肪瘤 皮脂腺囊腫。頭皮腫瘤 常見的是頭皮鱗癌 呈菜花樣生長,有潰爛時候因合並感染而出現惡臭。頭皮血管畸形 血管性疣也可以表現為頭皮包塊。這類包塊表面紅色或紫色,有的觸之有波動感。顱骨腫瘤 發生在其他部位的骨腫瘤都可以在顱骨上,常見的是良性骨瘤 包塊均勻生長 密度均勻,x線或ct可以隨訪確定。個別凸面腦膜瘤可以以頭皮包塊為首先症狀就診。顱骨的血管病變也可以出現頭皮包塊。顱內靜脈竇發育異常也有表現為頭皮包塊者。全身各種腫瘤轉移都可以出現頭皮包塊。單發以頭皮包塊為首要症狀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也有報道。頭皮包塊觸之不可過於用力;頭皮包塊手術前至少要行切線位置x線,檢查和顱骨的關系;頭皮包塊手術後必須做病理檢查。小兒顱縫附近的腫塊,有腦膜腦膨出的可能
3、良惡性骨腫瘤鑒別診斷?
?
4、骨原性肉瘤的基本特徵
是一種惡性腫瘤,本病極少見,治療時預後效果也不理想。本篇文章主要從各方面描述相關知識,從其概念、臨床特徵、特點、影像學特徵、診斷來了解。
骨源性肉瘤起源於顱骨的骨源性肉瘤不超過9%,下頜骨是最好發的部位,是一種原發於骨的腫瘤,其惡性腫瘤細胞產生類骨質。
部位
有兩例鞍區原發性骨肉瘤。在蝶骨的3例骨肉瘤有1例是原發性骨肉瘤,1例是鞍上骨肉瘤發生於垂體瘤放療後10年,另一例是在顱咽管放療15年後骨肉瘤。
臨床特徵
一例45歲女性和一例24歲男性患者患有鞍區原發性骨源性肉瘤,表現為頭痛和復視。
影像學特點
影像學上
,骨源性肉瘤界限不清,有骨質溶解和骨質形成或混有骨質溶解硬化,在一例鞍區原發性骨肉瘤,CT顯示在鞍結節均勻一致增強的腫塊,鞍竇前部有破壞。腫塊顯示有螺環狀或放射狀的新生骨形成。
大體特點
結節呈灰白色,有硬的骨性的或軟骨性物,部分為軟的纖維成分。可見小的囊性變和出血灶。
顯微鏡下特點
每個病例其組織學表現變化特別大,即使同一標本的不同部位變化也很大。異型性間質產生骨質和軟骨,根據各種成分的比例不同,骨肉瘤分為3種主要類型:造骨細胞型、軟骨母細胞型和纖維母細胞型。
鑒別診斷
骨源性肉瘤主要須同骨肉瘤鑒別的是軟骨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以及罕見的骨化型肌炎和骨巨細胞瘤(GCTB),這些腫瘤都有各自典型的組織學特點。
臨床預後
原發性顱骨骨肉瘤罕見,預後不好,通常的治療方法是手術輔以化療和放療,但很容易復發,故建議結合中醫中葯保守治療控制病情的繼續發展以及降低術後的復發率。
5、腦膜瘤症狀表現有什麼
腦瘤的早期症狀:顱內壓增高:症狀包括「三主征」,即頭痛、嘔吐及視盤水腫。局灶性症狀:表現為肢體的乏力、癱瘓及麻木,抽搐或癲癇發作,視力障礙、視野缺損,嗅覺障礙,神經性耳聾,語言障礙,平衡失調,智能衰退,精神症狀及內分泌失調、發育異常等。
意見建議:顱內手術很復雜,如做的不好,容易導致癌細胞擴散和轉移。因此不建議手術;也不建議放化療,年老體弱免疫低下患者怕吃不消,反而會加重病情。建議先採用聯合治療的方法以消滅癌組織提高免疫抗癌力為最,這個力量要是上去了,病情可進入良性循環。再輔以中醫治療,我國中醫源源流長,博大精深,可治本;另外心態很重要,不要害怕和著急,否則只會加重病情。如能做到,可以顯著的延長患者的壽命,早期的治療明顯有效,可以恢復正常人的生活;意志堅強的話,中晚期轉移患者能夠提高5-20年等不同的壽命,甚至更長。關鍵不用手術,不用放化療,所以費用不高。
6、顱骨骨瘤的鑒別診斷
1
7、腦膜瘤的症狀有哪些?
腦膜瘤多發生於中年女性。原發於眶內的腦膜瘤發生年齡似較顱內者年輕。發病年齡越小,腫瘤發展越快,多發性腫瘤機會越多,手術後復發率也較高。
原發於眶內的腦膜瘤,因發生部位不同,臨床表現有一定差異。即使發生於視神經鞘的腫瘤,原發於管內或眶內症狀也不相同。發生於視神經鞘的腫瘤,往往有兩種增長形式。一種形式是瘤細胞增生,並侵犯鞘間隙、軟腦膜和硬腦膜,但硬腦膜不被穿破,表面保持完整,腫瘤向眼球和顱內兩個方向發展,外形呈管狀增粗。另一種形式是腫瘤早期穿破硬腦膜,即沿視神經縱軸發展,圍繞視神經或向一側增長,外形呈梭形或塊狀。腫瘤不斷增大,受到眶壁限制,則形成與眶腔一致的錐形腫塊。發生於骨膜的腫瘤,沿骨膜增長,早期不影響視神經,症狀和體征同於周圍間隙腫瘤。
眶內腦膜瘤最常見和較早出現的體征是眼球突出,95%以上的病例有此體征,特別是早期穿破腦膜向視神經一側或圍繞視神經增長以及原發於視神經鞘之外的腫瘤,眼球突出最早引起患者注意。眼球突出的方向一般沿眼軸向前發展,原發於蝶骨大翼骨膜的腫瘤,往往使眼球向內、向下移位。眼球突出的程度因人而異,區別可以很大。腫瘤起源於視神經管內視神經鞘,或沿鞘發展,眼球突出度較低,甚至顱內已有蔓延,兩眼突出度僅差2~3mm。腫瘤發生於眶內,呈塊狀增長的,眼球突出明顯,雙側差值可達20mm以上,嚴重者眼球脫出於瞼裂之外。
視力嚴重減退也是發生較早的症狀之一。初診患者,視力低於0.1者達50%以上。視力的喪失與腫瘤原發部位有關。發生於視神經管內的,視力減退和視野缺失往往是早期惟一的症狀,只有少數患者伴有頭痛,較長時間內不伴有眼球突出,早期常誤診為球後視神經炎。沿視神經鞘發展,外形呈管狀的腦膜瘤,因壓迫視神經纖維,發生萎縮,視力喪失也較早,而眼球突出不明顯。只有那些早期穿破視神經硬腦膜,腫瘤向一側發展,或原發於視神經鞘之外的腦膜瘤,晚期才有視力減退。管狀腦膜瘤早期視野收縮,發生於眶尖者,可出現視野內暗點。
眼底改變也是視神經鞘腦膜瘤常見的重要體征。早期發生視盤水腫,經過長期過程後,發展為繼發性視神經萎縮。視盤邊界不清,色調灰白污穢,且向前輕度隆起,視盤表面往往出現視神經睫狀靜脈。後極部向前扁平隆起及脈絡膜-視網膜皺褶。視神經萎縮後仍向前隆起,是由於長期的水腫,膠質細胞增生的結果,也可能是瘤細胞侵犯。
腦膜瘤質地較硬,發生於視神經鞘的可妨礙視神經的移動而發生眼球運動障礙。影響靜脈迴流,引起眼瞼和結膜水腫。中年女性眼瞼慢性水腫,除炎性假瘤、甲狀腺相關眼病和惡性腫瘤之外,還應考慮腦膜瘤。在病程的晚期,或發生於眶前部骨膜的腫瘤,還可捫及硬性腫物。腦膜瘤的症狀在妊娠期比較顯著,發展較快。
腫瘤的確診還需依靠輔助性診斷檢查。診斷腦膜瘤,其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檢查包括顱骨平片,CT掃描和腦血管造影。不僅可以達到定位,還可以了解腫瘤大小和定性。
1.顱骨平片:顱內腦膜瘤需要常規攝顱骨平片,約有75%病例在平片上可以顯示出顱內腫瘤的徵象,而30%~60%的病例可根據平片的徵象作出腦膜瘤的診斷。X線顱骨平片的徵象,一部分屬於顱內腫瘤,顱內壓增高的間接徵象,如蝶鞍骨質侵蝕與擴大,腦回壓跡明顯與松果體鈣化斑移位,少數情況下,顱縫分離。另一部分是腦膜瘤直接引起的徵象,包括腫瘤局部骨質增生與破壞,腫瘤血運增加引起的腦膜動脈溝變寬與增多,腫瘤鈣化,局部骨質變薄等,這幾點常是腦膜瘤可靠的診斷依據。
2.CT掃描:在腦膜瘤的診斷上,CT掃描已取代同位素腦掃描、氣腦和腦室造影、腦膜瘤多為實質性且富於血運,最適合於CT檢查,其准確性能夠達到發現1cm大小的腦膜瘤。在CT掃描圖像上,腦膜瘤有其特殊徵象,在顱內顯示出局限性圓形密度均勻一致的造影劑增強影像,可並有骨質增生,腫瘤周邊出現密度減低的腦水腫帶,相應的腦移位,以及腦脊液循環梗阻引起的腦積水徵象。
3.腦血管造影:對某些腦膜瘤,腦血管造影仍是必要的。尤其是深部腦膜瘤,它的血液供應是多渠道的,只有通過腦血管造影,才能夠了解腫瘤的供應來源,與腫瘤的血運程度和鄰近的血管分布情況,這些對制定手術計劃,研究手術入路與手術方法都有重要價值。如果能作選擇性的頸外動脈、頸內動脈及椎動脈造影,特別採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則血管改變徵象更為清晰而明確。
此外腰椎穿刺可反映顱內壓增高,腦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的情況,在診斷與鑒別診斷上仍有一定參考意義。
視神經鞘腦膜瘤的診斷特點為:①臨床四聯征,成年女性多見,單側眼球突出;②視力喪失;③特徵性視盤水腫和萎縮;④視盤表現的睫狀靜脈。CT和MRI顯示視神經不同程度的增粗,尤其是腫瘤經視神經管向顱內蔓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