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鼻內鏡手術都是微創手術嗎
1微創的概念有文字記錄的醫學史上,最初的微創概念可以追溯到偉大的哲學家和醫學家希波克拉底,他在兩千多年前就認識到並告訴我們「醫學干預首先必須盡可能地無損傷,否則治療效果可以比疾病的自然病程更壞」。Wickhann於1983年提出了「微創外科」(MIS)的概念。20世紀隨著麻醉術的發明、無菌術、抗生素的應用和人們對人體生理學的認識,外科學達到新的發展高度,但是人們隨之認識到外科手術是一雙刃劍,在去除病灶的同時,亦必然對身體有負面效應。20世紀後期,基於微電子學、光學、現代科學技術和工藝的發展,微創更加深入人心。現在微創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如內鏡術、腹腔鏡術、鎖孔(key roll)技術、激光技術等等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管是採用何種方法,廣義的微創外科的含義應是縮小外科所帶來的局部和全身的傷害性效應。2關於微創的幾個觀點微創外科是針對傳統手術的一個相對性概念。醫學治療的基本發展趨向是盡可能地微創,以最小的醫源性損傷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對微創外科手術來說,僅僅操作輕柔是不夠的。 必須強調的是,對某一病變,不恰當地用採用小的無醫源性損傷的入路,但是由於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該手術不能認為是微創。 任何大的手術入路雖然能有效地切除病變,但在手術過程中未考慮到將各層組織的損傷減到最小也不能叫微創。裘法祖認為,凡是能減少組織的手術損傷、有利於機體功能恢復的治療措施都應屬於微創外科。在治癒疾病的同時尚能保留外表完整、美觀的軀體,恢復人體的生理功能,這顯然符合病人的最高利益,也滿足了外科醫生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追求境界。3我們達到微創目的的手段現代影像診斷技術、手術及手術相關技術的發展,能幫助我們實現這一目標。CT、MR和超選擇性血管造影技術等這些先進的診斷方法的發展、普及,顯微外科技術、內窺鏡外科技術的不斷完善,影像導航技術或稱計算機輔助手術的應用等為微創手術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4微創技術在鼻科的應用鼻位於人的頭部,解剖結構及與周圍毗鄰關系復雜,並多位於顱面骨內,位置深在,手術進路相對困難,隨著各項醫學相關技術的發展,微創技術在鼻科得到廣泛的應用。其中鼻內鏡技術應用是鼻科劃時代的變革,也使鼻外科走在微創外科的前列,另外激光、微波、射頻的技術也是鼻科微創技術的重要組成。Kennedy所提「功能性內窺鏡鼻竇外科(FESS)」特指鼻內鏡下所進行的以解除竇口鼻道復合體阻塞為目標的手術操作,這個概念在鼻內鏡外科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但逐漸被鼻內鏡微創外科取代。 現代鼻內鏡外科的內涵應該是:在鼻內窺鏡直視下,以盡可能保留鼻腔、鼻竇的結構和功能為前提,以清除病變、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竇通氣引流功能為目的鼻外科技術。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①電視監視下的鼻內窺鏡手術;②清除鼻腔和鼻竇病變;③正確的粘膜取捨與結構重建;④術後隨訪和綜合治療。以上內涵符合微創外科的觀念,值得強調的是使用鼻內鏡做手術並不意味著就是微創手術。微創理念應該貫穿於鼻內鏡操作的每一個程序包括檢查、麻醉、手術、填塞、取填塞物、換葯、沖洗等;除了影響鼻腔、鼻竇通氣引流的病變應徹底清除外,炎性病變盡可能保留,通過綜合治療促進其恢復;病變的去除和鼻竇的開放盡量採用銳性器械如竇刀、粘膜鉗和切割鑽,避免撕扯,以免誤傷正常粘膜,竇口的開放要適度,並非越大越好。另外,鼻內鏡手術的微創觀念並不意味著不能增加輔助切口或輔助入路,在一些鼻腔鼻竇的復雜病變,如鼻腔鼻竇腫瘤等增加鼻外切口及其他輔助入路已保證完整切除病變也是符合微創觀念的。一些新的設備或手段如電動吸切器、激光、微波、射頻的應用也是鼻內鏡微創技術的重要組成,應加以廣泛應用。我在臨床上經常遇到一些病人,自述在當地醫院做了鼻內鏡微創手術,但是術後出現鼻腔乾燥、通氣過度、頭痛、仍然流膿涕等,檢查發現可以說「一塌糊塗」,中鼻甲缺失、中鼻道廣泛瘢痕、上頜竇開口過大。這說明雖然是鼻內鏡手術,但是,術中不注意鼻腔重要結構及粘膜的保護,從而損害了鼻腔生理功能,造成不可逆的後果。因此,選擇鼻內鏡手術要慎重,第一術前要行充分的圍手術期治療;第二要選擇正規醫院經過鼻內鏡手術培訓的醫生做;第三要堅持隨訪、復診、治療。
2、良性鼻腫瘤可以治癒?是否還要分部位?
鼻及鼻竇良性腫瘤好發於鼻腔內,其次是鼻竇,外鼻少見,常見的有骨瘤、內翻性乳頭狀瘤、軟骨瘤、神經鞘膜瘤、血管瘤和腦膜瘤。
骨瘤多見於青年男性,額竇最多,其次是篩竇。病因不明。可能原因包括骨膜的「胚性殘余」、外傷和慢性炎症。小的骨瘤多無症狀,常在X線拍片檢查中發現,大的額竇骨瘤可引起鼻面部畸形,疼痛、感覺異常,也可侵入鼻腔或眼眶,甚至顱內。鼻竇X線片或CT掃描可見圓形或卵圓形骨密度影。較大骨瘤且有壓迫症狀,或已向顱內侵犯者需手術切除。
軟骨瘤:很少見,好發於額竇,病因不明,可能與外傷、發育缺陷、慢性炎症及佝僂病有關。症狀常表現為單側進行性鼻賽、流涕,嗅覺減退、頭暈、頭痛等;腫瘤較大,廣泛侵入周圍結構,可發生面部變形、眼球移位、復視等,鼻鏡檢查腫瘤體表面光滑,球形,廣基,觸之易出血。腫瘤生長緩慢,但可使周圍軟組織和骨壁壓迫性吸收破壞,侵犯臨近器官。手術治療應盡早,切除范圍應徹底,術後易復發,對放射治療不敏感。
神經鞘膜瘤:好發於鼻中隔、上頜竇、篩竇。粉紅色,表面光滑,較硬,無包膜,分葉,病史長,不同生長部位症狀不同。對放射治療不敏感,需手術治療。術後易復發。
血管瘤:鼻及鼻竇好發,多見於青壯年,病理分為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前者站80%,鼻中隔多發,後者較少,主要見於下鼻甲和上頜竇。病因與胚胎性組織殘留、外傷、內分泌紊亂等有關。表現為反復鼻出血。不主張診斷性穿刺。手術切除為主。
內翻性乳頭狀瘤:50~60歲男性多見,單側持續性鼻賽,進行性加重,可伴血涕或反復鼻出血,常同時伴鼻息肉、鼻竇炎,部分病例有多次鼻息肉手術史。外觀粉紅色,息肉樣或分葉狀,觸之易出血。腫瘤有明顯局部侵襲性特點,易復發,約7%發生惡變。確診後需手術徹底切除腫瘤,手術方式有鼻內鏡手術、鼻側切開或上唇下進路。首選鼻內鏡手術。術後應定期隨訪。
腦膜瘤:原發於鼻部的腦膜瘤少見。青少年起病,病史長。臨床多數病例為發生於顱內的腫瘤,向下擴展入鼻腔、鼻竇。手術多採用顱面聯合進路。
3、鼻骨瘤怎麼做手術
骨瘤多發於膜內成骨的骨骼,最多見於顱面骨,稱骨旁骨瘤;偶爾也見軟組織,則稱骨外骨瘤.膜內成骨的骨瘤可隨骨骼發育成熟而停止生長,並且無惡變,其預後一般良好.
指導意見:
若患者無臨床症狀,可不予處理,但需臨床定期隨訪觀察;若患者有臨床壓迫症狀,則需行手術治療,手術的目的是切除腫瘤組織和穩定脊柱,即腫瘤刮除和植骨融合術.建議最好去正規醫院接受治療.
4、我兩個眼中間鼻樑上長了個小粉瘤,能做手術嗎?如果做手術,會不會破相啊,怕死了
指導意見:
粉瘤也稱為皮脂腺瘤,屬於常見的良性腫瘤,腫瘤裡面常常是豆渣狀物質,生長速度是比較緩慢的。手術一般是不會復發的,主要是手術的時候應該清除囊壁。
5、從鼻子做的微創手術去除腦瘤就是垂體瘤么
你說是鼻蝶竇垂體瘤切除術,為微創手術,由於手術創傷小,術後不流疤痕,因此稱為經鼻蝶微創手術,目前廣泛運用於臨床,受患者好評。
經蝶入路手術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經鼻中隔入路,分離鼻中隔粘膜,通過破壞部分骨性鼻中隔進入蝶竇到達鞍區,這種方法會導致鼻中隔骨性結構有一定程度的缺損。
另外一種方法是經鼻腔入路,直接將窺器放入蝶竇前壁的前方,將鼻中隔粘膜和骨性結構向一側推移,顯露蝶竇的前壁。鼻中隔粘膜和骨性結構保留,無明顯缺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