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腫瘤 > 骨腫瘤的症狀及體征為

骨腫瘤的症狀及體征為

發布時間:2021-05-03 08:58:16

1、惡性腫瘤的一般表現有哪些?

癌塊的生長過程,是一個突破包圍圈和小血管增生的問題。
因為癌的血管,不是原來就有的,也不是真正的血管,其血管內皮細胞十分脆弱,所謂血管腔,不過是細胞間隙。因此血流速度,只相當於正常血管的15%——30%,這樣一來,癌細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氣交換,本身就處於無氧酵解的不利狀態;因此癌塊不會生長的很大。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癌塊一般超過3厘米就會有癌細胞,脫離腫塊另謀生路,這就叫轉移;癌塊一般超過10厘米就會自己破潰,造成大出血。我們恨癌的轉移,恨癌的破潰,其實我們應當感謝癌細胞,因為癌塊內部的血流速度十分緩慢。如果癌塊的血流速度很快,那麼倒是可怕了,就像有的良性腫塊那樣,生長成幾十公斤大,癌病人就會變成大象了。
癌症的生發,要經過癌基因、癌前病變、亞臨床期、原位癌和轉移癌等,漫長的五個階段,大約需要2—20年,因此癌症是慢性病;其包圍圈,是從厚密到薄弱;其毛細血管的數量,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最後成為一個毛細血管團。
癌症是慢性病,在確診之前,已經存在好幾年了。只是由於胃氣不足了,不能攝入大量營養,人體支持不住了,才出現了自我感覺。為什麼一旦確診,就急不可耐呢?其實,不去刺激腫塊,腫塊是不會迅速生長轉移的。西醫的細胞動力學,只是假說,沒有實用價值。這種機械地推測,癌細胞以幾何倍數遞增的公式;並不能回答,原發癌很小,而轉移癌很大的的原因;也不能解釋,癌病人帶瘤長期生存的現像;更不能說明,癌病人在營養不良的狀態下,雞嘗慣妒甙德軌泉憨滬腫塊的生長速度是十分快的,幾乎一天一個樣,令人吃驚。因此確診癌症之後,當務之急是喝加味[開胃湯]。
腫塊直徑大於三厘米,或者有轉移的病人,不應當手術切除。因為促進了轉移。這是西醫的規矩。中國大陸在20世紀80年代也是遵守的。可是現在就胡來了,不管腫塊多大,不管有無轉移,都敢於切除;企圖用術後放療化療,來控制惡化,是自欺欺人的。這是中國大陸的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也是公眾恐癌的原因。
詳看網站taiyi.cc

2、骨腫瘤的特徵是什麼?

骨腫瘤早期往往無明顯的症狀,即使有輕微的症狀也容易被忽略。隨著疾病的發展,可以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和體征,其中尤以局部的症狀和體征更為突出。具體的臨床表現因疾病的性質、部位以及發病的階段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常見有:  
(1)疼痛:這是骨腫瘤早期出現的主要症狀,一般在開始時較輕,並往往呈間歇性,隨症病情的進展,疼痛可逐漸加重增劇,且由間歇性發展為持續性。多數患者在夜間疼痛加劇以致影響睡眠。其疼痛可限於局部,也可以向遠處放射。
(2)腫脹或腫塊:一般在疼痛發生了一定的時間後才會出現,位於骨膜下或表淺的腫瘤出現較早些,可觸及骨膨脹變形。如腫瘤穿破到骨外,可產生大小不等,固定的軟組織腫塊,表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並常於短期內形成較大的腫塊。
(3)功能障礙:骨腫瘤後期,因疼痛腫脹而患部功能將受到障礙,病情發展迅速則功能障礙症狀更為明顯,可伴有相應部位肌肉萎縮。
(4)壓迫症狀:向顱腔和鼻腔內生長的腫瘤,可壓迫腦組織和鼻險,因而出現顱腦受壓和呼吸不暢的症狀;盆腔腫瘤可壓迫直腸與膀胱,產生排便及排尿困難;脊椎腫瘤可壓迫脊髓而產生癱瘓。
(5)畸形:因腫瘤影響肢體骨骼的發育及堅固性而合並畸形,以下肢為明顯,如髖內翻,膝外翻及膝內翻。
(6)病理性骨折:腫瘤部位只要有輕微外力就易引起骨折,骨折部位腫脹疼痛劇烈,脊椎病理性骨折常合並截癱。
(7)全身症狀:骨腫瘤在早期時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後期由於腫瘤的消耗、毒素的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因而可出現一系列全身症狀,如失眠煩躁,食慾不振,精神萎靡,面色常蒼白,進行性消瘦、貧血、惡病質等。

3、骨癌的早期症狀?

病情分析:建議您還是去正規醫院檢查或咨詢一下,先去照個X光。身體健康問題是不能忽視的,那裡畢竟是專業的醫療機構,難道還不比這里的有權威嗎?再說,如果檢查結果沒什麼事您不是也更放心了?您說不是嗎?
願你天天開心!!!
意見建議:

4、骨肉瘤的症狀有哪些?

疼痛為早期症狀,可發生在腫瘤出現以前,起初為間斷性疼痛,漸轉為持續性劇烈疼痛,尤以夜間為甚。惡性大的腫瘤疼痛發生較早且較劇烈,常有局部創傷史。骨端近關節處腫瘤大,硬度不一,有壓痛,局部溫度高,靜脈擴張,有時可摸出搏動,可有病理骨折。全身健康逐漸下降至衰竭,多數病人在一年內有肺部轉移。
臨床上常發生於青少年,下頜骨少上頜骨多見,並有損傷史。早期症狀是患部發生間歇性麻木和疼痛,進而轉變為持續性劇烈疼痛伴有反射性疼痛;腫瘤迅速生長,破壞牙槽突及頜骨,發生牙松動、移位,面部畸形,還可發生病理性骨折。在X線片上顯示為不規則破壞,由內向外擴展者為溶骨型;骨皮質破壞,代以增生的骨質,成日光放射排列者為成骨型。臨床上也可見兼有上述兩型表現的混合型。晚期患者血清鈣、鹼性磷酸酶可升高,腫瘤易沿血道轉移至肺。
患者病程長短不一,從出現症狀到就診短則數天,長達數年,平均3~4個月。好發部位在膝關節周圍。最早出現的臨床症狀是疼痛,多為隱痛,持續性,在活動後疼痛加重。夜間痛較明顯。患部出現包塊,包塊增長速度常以月計,當腫塊明顯增大時可出現鄰近關節的反應性積液,關節活動受限。早期疼痛常於輕傷後突然發生,腫脹開始輕微,以後逐漸加重,呈偏心性梭形腫脹。腫塊硬度不一,因腫瘤質地而異,溶骨性病損者較成骨者為軟。患處皮膚發亮,表面靜脈擴張,皮溫升高。如腫瘤體積較大並鄰近關節,可影響關節功能。部分患者就診時已有其他部位轉移。
腫瘤體積的大小可根據腫瘤部位的深淺,以及腫瘤侵及軟組織大小而不一。腫塊局部伴有壓痛,其硬度根據腫瘤組織內所含的骨組織多少而不同。瘤體較大時則可出現皮膚表面血管怒張現象。
最典型的發病部位是四肢的管狀骨(佔80%),特別是股骨(40%)、脛骨(16%)和肱骨(15%)。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是最常見的部位。50%~75%的骨肉瘤發生於膝關節附近。在腓骨、髖骨、下頜骨、上頜骨和脊柱骨的骨肉瘤相對少見。顱骨、肋骨、肩胛骨、鎖骨、胸骨、尺骨、橈骨和手足部的小骨骨肉瘤罕見。在長管狀骨中,骨肉瘤主要發生於干骺區。發生於骨乾的骨肉瘤約佔2%~11%。骨肉瘤可以蔓延至骺端,尤其當骺板閉合以後,但發生於骨端的骨肉瘤卻非常罕見。骨骺骨肉瘤(epiphysealosteosarcoma)主要見於股骨髁。
病人自出現症狀至來院就診時間多在2~4個月內。骨肉瘤細胞分化較好者,來院就診時間較晚,可在出現症狀半年左右。就診時病人全身情況良好,疾病發展到後期可出現發熱、體重減輕、貧血等中毒現象。出現肺轉移的病人最初肺
部可以無症狀,晚期出現咯血、氣憋及呼吸困難。
骨肉瘤的亞型:
1.毛細血管擴張型骨肉瘤較少,僅佔5%,是惡性度較高的成骨肉瘤。病史短,腫瘤生長迅速,X線片為溶骨性破壞。大體標本腫瘤呈梭形腫脹,皮質變薄,為紅褐色血竇,竇壁有腫瘤組織。鏡下:在充滿血液的腔隙里存在惡性腫瘤細胞及腫瘤性骨樣組織,X線片和低倍鏡觀察相似於動脈瘤樣骨囊腫。
2.小圓細胞骨肉瘤少見,惡性度高,預後差。X線片為溶骨性破壞,肉眼所見灰白魚肉樣,鏡下由大量密集的小圓細胞組成,細胞呈圓形、卵圓形、短梭形,包膜界限不清,胞質量少,核大小不等,核仁不清楚,細胞間有結締組織分隔。細胞間可見腫瘤性骨樣組織。
3.纖維組織細胞型骨肉瘤發病年齡通常在第3個年齡組之後。X線片為溶骨性破壞累及長骨骨端,有時有棉團狀或雲霧狀的陰影。很少有典型的骨膜反應。鏡下視野有特徵性的多形性梭形細胞及多核巨細胞,許多多核巨細胞有怪形核,有時有炎症背景,特徵性的車輻狀或螺旋狀排列,有時細胞可以有少數突起,像所有的成骨肉瘤一樣,多形細胞彌漫排列,鏡下還可見典型的腫瘤樣骨及骨樣組織形成。
4.髓內高分化骨肉瘤極少見,是惡性度低的骨肉瘤,發病年齡較大,症狀輕,X線相似纖維異樣增殖症,但邊界不清,侵犯或穿透皮質。大體標本為灰白色橡皮樣,鏡下為大量增生的纖維細胞,這些細胞核染色深,形態不一,細胞間可見數量不等的腫瘤性骨樣組織及骨。
5.多中心型骨肉瘤現代學者認為骨肉瘤是全身性疾病,多數為單發的病灶和現代檢測方法不能查出的微小病灶組成。多發型者少見,多個腫瘤病灶同時出現,而成年病人先為單發病灶,而後逐漸多發。均好發於長骨,X線表現為成骨型,AKP很高,預後較差,多無內臟轉移。
6.皮質內骨肉瘤極少見,病變常發生於脛骨乾的骨皮質內,X線在皮質內有透光區,周圍有硬化,相似骨樣骨瘤。鏡下同於一般的成骨肉瘤。可復發及轉移。
7.骨旁骨肉瘤常見,好發於30~40歲病人的股骨後側。典型的X線表現為相當緻密的陰影,位於正常骨皮質的表面,向周圍軟組織侵犯。X線片或CT可見腫瘤與皮質之間有放射透光縫隙。腫瘤表面呈完整的分葉狀,邊緣不規則。肉眼可見腫瘤為高度硬化的腫塊。鏡下:腫瘤為大量增生的梭形細胞,有輕度異形性,核分裂少見,其中可見中等量膠原纖維。這些梭形細胞間可見腫瘤性骨及骨樣組織生成。有時尚可見分化好的骨內病灶。預後較好。
8.去分化骨旁骨肉瘤罕見,可以從低度惡性骨旁骨肉瘤發展而成或由先前切除不徹底的低度惡性骨旁骨肉瘤復發而成高度惡性腫瘤。X線相似於傳統型骨肉瘤。鏡下可見分化較好的梭形細胞成分,平行而不規則的骨小梁排列,相鄰部位可見高度間變纖維肉瘤成分並可見腫瘤性骨及骨樣組織生成。預後相似於傳統型骨肉瘤。
9.骨膜骨肉瘤很少見,好發於青年人的長骨乾的表面,向外生長形成透光性軟組織腫塊,邊緣不清。中間可見放射狀骨針垂直於長骨幹。肉眼腫瘤分葉狀,有明顯的軟骨,其中有鈣化和骨化。鏡下為分葉狀惡性軟骨組織可見纖細的花邊狀的骨樣組織生成,病變晚期可侵犯髓腔。預後較好。
10.高度惡性表面骨肉瘤較少見,常發生在股骨乾的表面,骨皮質表面與髓腔不相通。X線像骨膜骨肉瘤。肉眼所見腫瘤體積較大,常見出血壞死。鏡下為高度間變的腫瘤,細胞形成腫瘤性骨及骨樣組織。預後與傳統型骨肉瘤相同。
根據病史、外傷史(誘因)、全身表現、局部體征、X線檢查能夠成立診斷。
臨床上對青少年有近膝關節的骨端疼痛,腫脹等應認真檢查,根據病史、體征及X線片、放射性核素骨掃描、CT、MRI及實驗室檢查,大多可以診斷,必要時作活體組織檢查。應注意與下述病變鑒別:骨化肌炎、掌骨和跖骨結核性骨炎(此處骨肉瘤極少發生),慢性骨髓炎、骨囊腫與巨細胞瘤等。

5、骨腫瘤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骨腫瘤多見於良性,但也有惡性,後者凶險性較大,常可威脅人們的生命,骨腫瘤在早期之時也只有局部變化,但症狀也很輕微,不為人們所重視.那麼,骨腫瘤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呢? ●疼痛 在輕微的外傷或無外傷的情況下,骨關節處出現明顯的疼痛,尤其以夜間為甚,或者疼痛劇烈,月有進行性加重,止痛葯無效,這是骨腫瘤的早期症狀,在排除急慢性炎症的情況下,應懷疑有早期腫瘤存在的可能。 ●腫塊 骨、骨關節局部出現腫塊,生長速度較快。腫塊與鄰近組織有不同程度的粘連,活動度差,質地較硬,邊界不甚清楚(與良性骨瘤恰恰相反),且有壓痛,腫瘤表面不平整,這時應當及早拍片,以明確診斷。 ●皮膚徵象 皮膚色澤有明顯變化,並伴有靜脈怒張。 以上介紹了骨腫瘤的早期症狀,這些均為惡性骨瘤的危險體征,只要具備其中的一條,就應予以高度重視,及時到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

6、骨瘤的治療

概述】

骨瘤多發於膜內成骨的骨骼,最多見於顱面骨,稱骨旁骨瘤;偶爾也見軟組織,則稱骨外骨瘤。膜內成骨的骨瘤可隨骨骼發育成熟而停止生長,並且無惡變,其預後一般良好。然而,頸椎發生骨瘤極少見。另外,多發性骨瘤如合並腸道息肉病則稱Garder綜合征,此病有遺傳性。

【病理改變】

頸椎骨瘤由分化很好的成熟骨組織組成,有明顯的骨小梁結構。依其密度不同,骨瘤分成三型,緻密型;骨瘤組織呈象牙樣改變,質地堅硬,切面近似皮質滑。松質骨型;瘤體呈海綿樣改變,可見骨髓組織。混合型;具有上述兩者的特點。若按其生長方式,可分為兩型:骨瘤生長於頸椎骨表面者稱外生骨瘤;若生長在骨髓腔內則稱為生骨瘤或「骨島」。成人骨瘤若骨小梁周圍無骨細胞增生,表明腫瘤已停止生長。

【症狀和體征】

頸椎骨瘤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由於腫瘤本身對周圍組織的壓迫所致;因此,患者臨床症狀的輕重同腫瘤的大小、生長速度以及對鄰近組織的壓迫等因素有關。小的骨瘤一般無症狀,常因其他原因拍攝頸椎X線片偶然發現。大的骨瘤,依腫瘤壓迫的組織不同,出現相應的壓迫症狀。

【輔助檢查】

X線片表現:腫瘤若發生於椎體內則呈現均勻緻密增白陰影,也是椎體骨瘤的特點。

【治療措施】

若患者無臨床症狀,可不予處理,但需臨床定期隨訪觀察;若患者有臨床壓迫症狀,則需行手術治療,手術的目的是切除腫瘤組織和穩定脊柱,即腫瘤刮除和植骨融合術。

7、乳腺癌轉骨癌有什麼症狀

骨組織是惡性腫瘤遠處轉移的最常見部位之一,腫瘤細胞轉移至骨從而形成骨轉移。乳腺癌病人中骨轉移尤為常見,發生率為65%-75%,其中首發症狀為骨轉移者佔27%-50%。惡性腫瘤發生骨轉移後,會引起疼痛以及病理性骨折、脊髓壓迫、高鈣血症、骨手術、放療(減輕骨痛)等一系列乳腺癌骨轉移的症狀,嚴重影響了病人生活質量。
早期乳腺癌骨轉移的症狀不明顯,往往沒有任何症狀或體征,有時表現為輕微的疼痛。當腫瘤細胞廣泛轉移破壞骨組織、侵犯骨膜或形成病理性骨折時可產生劇烈疼痛。所以進展期乳腺癌骨轉移的症狀特徵性之一就是疼痛。長骨轉移可形成病理性骨折;脊椎轉移時腫瘤可突入髓腔或形成病理性壓縮性骨折,最終壓迫脊髓造成截癱。
乳腺癌骨轉移常見部位為:胸椎、腰椎、骨盆、肋骨、股骨等。多數為溶骨性病變,少數是成骨性改變。
骨的放射性核素掃描(ECT)是骨轉移初篩的診斷方法, 較X線平片對骨轉移癌的早期發現更為敏感,平均可提前3個月發現有骨轉移的徵象。對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定期檢查,可以在尚無臨床症狀時就發現骨代謝的異常。但是,ECT的特異性較差,與其他的骨良性病變難以區分,應結合病史、臨床症狀以及其他影像學檢查做出診斷,不可僅憑一張ECT報告就輕異地給病人戴上 「骨轉移」的帽子。
磁共振成像(MRI)掃描、CT掃描或X線平片是骨轉移的影像學確診檢查方法。對於ECT掃描異常的病人,應該針對可疑骨轉移灶部位進行MRI、CT或X 線拍片檢查,以確診骨轉移。

8、男22歲 骨腫瘤的症狀 轉移性骨腫瘤與繼發性骨腫瘤有沒有區別

骨腫瘤早期往往無明顯的症狀,即使有輕微的症狀也容易被忽略。隨著疾病的發展,可以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和體征,其中尤以局部的症狀和體征更為突出。具體的臨床表現因疾病的性質、部位以及發病的階段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常見有: (1)疼痛:這是骨腫瘤早期出現的主要症狀,一般在開始時較輕,並往往呈間歇性,隨症病情的進展,疼痛可逐漸加重增劇,且由間歇性發展為持續性。多數患者在夜間疼痛加劇以致影響睡眠。其疼痛可限於局部,也可以向遠處放射。 (2)腫脹或腫塊:一般在疼痛發生了一定的時間後才會出現,位於骨膜下或表淺的腫瘤出現較早些,可觸及骨膨脹變形。如腫瘤穿破到骨外,可產生大小不等,固定的軟組織腫塊,表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並常於短期內形成較大的腫塊。 (3)功能障礙:骨腫瘤後期,因疼痛腫脹而患部功能將受到障礙,病情發展迅速則功能障礙症狀更為明顯,可伴有相應部位肌肉萎縮。 (4)壓迫症狀:向顱腔和鼻腔內生長的腫瘤,可壓迫腦組織和鼻險,因而出現顱腦受壓和呼吸不暢的症狀;盆腔腫瘤可壓迫直腸與膀胱,產生排便及排尿困難;脊椎腫瘤可壓迫脊髓而產生癱瘓。 (5)畸形:因腫瘤影響肢體骨骼的發育及堅固性而合並畸形,以下肢為明顯,如髖內翻,膝外翻及膝內翻。 (6)病理性骨折:腫瘤部位只要有輕微外力就易引起骨折,骨折部位腫脹疼痛劇烈,脊椎病理性骨折常合並截癱。 (7)全身症狀:骨腫瘤在早期時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後期由於腫瘤的消耗、毒素的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因而可出現一系列全身症狀,如失眠煩躁,食慾不振,精神萎靡,面色常蒼白,進行性消瘦、貧血、惡病質等。 查看原帖>>

與骨腫瘤的症狀及體征為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