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腫瘤 > 扁骨腫瘤

扁骨腫瘤

發布時間:2021-04-10 04:58:11

1、請問該病屬單純乾燥綜合症,還是並發血液腫瘤【乾燥綜合征,多發性骨髓瘤?】

您好!copy
建議復查骨髓象、通過全身扁骨平片等影像學檢查進一步確定有無溶骨性病變。
點擊這里查看我的門診時間

(侯健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上海長征醫院侯健 http://houjian.haodf.com/

2、粒細胞肉瘤是很嚴重的癌症嗎?

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晚期血小板過低引起皮下出血。皮膚出現浸潤性腫塊,稱為粒細胞肉瘤。

3、骨巨細胞瘤傳染嗎?

不傳染
骨巨細胞瘤在中國是較常見的原發性骨腫瘤之一,此瘤生長活躍,對骨質侵蝕破壞性大,如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治療,可造成嚴重殘廢而導致截肢,少數病例尚可轉移而致命。按良性和惡性程度分為三度。鄰近關節的腫瘤,生長緩慢,局部可有腫脹,疼痛及壓痛,關節活動度常受限,瘤內出血或病理骨折往往伴有嚴重疼痛。
[編輯本段]疾病名稱
骨巨細胞瘤
[編輯本段]疾病簡介
骨巨細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是起源於松質骨的溶骨性腫瘤,屬潛在惡性,有時是明顯惡性。骨巨細胞瘤多見於年輕成人。腫瘤主要由巨細胞(破骨細胞)和基質細胞構成。骨巨細胞瘤在我國是較常見的原發性骨腫瘤之一,此瘤生長活躍,對骨質侵蝕破壞性大,如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治療,可造成嚴重殘廢而導致截肢,少數病例尚可轉移而致命。按良性和惡性程度分為三度。症狀:鄰近關節的腫瘤,生長緩慢,局部可有腫脹,疼痛及壓痛,關節活動度常受限,瘤內出血或病理骨折往往伴有嚴重疼痛。檢查:X線片表現:骨骺處有局限的囊性改變,一般呈溶骨性破壞,也可有「肥皂泡」樣改變,其擴展一般為軟骨所限。不破入關節,少有骨膜反應,腫瘤范圍清楚,初發時病變在骨骺內旁側,發展後可占骨端的全部,骨皮質膨脹變薄,有的可以穿破,進入軟組織。X線片可顯示其一般特點,但仍不足以確診。
[編輯本段]疾病分類
骨腫瘤科,腫瘤內科
[編輯本段]疾病描述
巨細胞瘤很可能起源於骨髓結締組織間充質細胞,以基質細胞核和多核巨細胞為主要結構,是一種潛在惡性或介於良好惡之間溶骨性腫瘤。好發年齡20—40歲,性別差異不大,好發部位為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
[編輯本段]症狀體征
主要的症狀為疼痛和腫脹,與病情的發展相關,局部包塊壓之有乒乓球樣感覺,病變的關節活動受限。
[編輯本段]疾病病因
病因不明。
[編輯本段]骨巨細胞瘤-流行病學
經統計,骨巨細胞瘤的發病率約佔全部原發骨腫瘤的16 %。腫瘤通常發生在骨已發育成熟的病人中,骨巨細胞瘤II-III級好發年齡為20~40 歲,極少病人在骨骺未閉合前發病。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 約佔56.14 %。在年齡低於20 歲年齡組中,女性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 可佔到72 %。骨巨細胞瘤在成人中主要累及骨端,而如果發生在骨骺閉合前的兒童中, 則主要累及干骺端。 症狀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疼痛,可伴有腫脹、活動受限,病程從數周至數月不等,無特異性表現,不易從症狀方面與其他骨腫瘤區別。骨巨細胞瘤多為單發病變,常見部位是長骨的骨端,最常見的部位是股骨遠瑞、脛骨近端、橈骨遠端,也可見於骶骨、脛骨遠端、肱骨近端,股骨近端和腓骨近端。偶見於手及足部的小骨、胸腰段的椎體和肋骨。
[編輯本段]骨巨細胞瘤-影像學
X線平片 對於骨巨細胞瘤的影像學檢查, X 線平片是最具診斷價值的放射學檢查手段。骨巨細胞瘤在X 線片上表現為骨端的溶骨性破壞,可侵及干骺端,向關節側延伸侵及部分或全部鄰近關節軟骨下的骨皮骨巨細胞瘤質。腫瘤大小與發生病變骨的大小有關。腫瘤延患肢骨長軸侵及的范圍往往小於延橫軸侵及的范圍,在骨幹側可見篩孔樣改變,而在骨端的周圍可見明顯的骨皮質膨脹、變薄。病變內部為不同程度的溶骨改變,皮質外多沒有骨膜反應;當出現病理骨折時則可見骨膜反應。通常可見到骨膜下新生骨有中斷,骨膜保持完整,病變的松質骨邊緣部分可有明顯的界限。骨巨細胞瘤沒有腫瘤基質的礦物化,關節滲出少見,但經常伴有病理性骨折發生。長骨以外部位的骨巨細胞瘤在X 線片上無特徵性表現,與其他溶骨病變沒有區別。 CT 在確定腫瘤范圍方面優於X 線平片。其可精確確定腫瘤在皮質內的范圍, 腫瘤與其他結構的關系,皮質是否完整和確定腫瘤的侵襲范圍。在CT片中,皮質表面及滑膜的反應性改變和水腫酷似腫瘤的一部分。另外,非強化下CT 也不能區分腫瘤與肌肉, 因為兩者之間的衰減系數相同。CT只能通過重建的方式才可顯示軟骨下骨的破壞程度。腫瘤內能見到液-液平面,這是骨巨細胞瘤合並動脈瘤樣骨囊腫所致。 磁共振 對於骨巨細胞瘤來說, 磁共振(MRI) 是最好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具有高質量的對比度和解析度,並可多平面成像。無論是水平軸位、冠狀軸位還是矢狀軸位,和大多數骨腫瘤一樣,骨巨細胞瘤顯示出長的縱向弛豫時間和長的橫向弛豫時間。腫瘤在縱向弛豫時間表現為低強度信號,在橫向弛豫時間表現為高強度信號。因此看髓內病變最好用縱向弛豫時間 加權像,在觀察皮質外病變時最好用橫向弛豫時間加權像。CT 不能確定皮質外腫瘤的范圍,MRI 也不能,因為腫瘤與相鄰肌肉的衰減系數相同。用CT 確定微小的皮質破壞更好一些, 因為MRI 對於空間存在的解析度很差。 骨掃描 也用於骨巨細胞瘤的診斷, 在骨巨細胞瘤累及的部位,放射性核素99mTc 的攝取量增加。放射性核素攝取升高的情況可能是彌散的,血液集中在邊緣部分,而中央部分的濃聚較低。放射性核素攝取可以超過腫瘤的邊界,因此無法用來正確判斷其在髓腔內的侵及范圍。位於軟組織的腫瘤對放射性核素的攝取很低,亦無法用來確定腫瘤的骨外范圍。放射物攝取增加可以發生在與腫瘤相鄰的關節,未被腫瘤侵及的關節同樣可以發生放射性濃 聚。骨掃描既不能確診骨巨細胞瘤, 也不能確定腫瘤的侵及范圍,所以用途是有限的。骨掃描可以除外或幫助確診多發病變。
[編輯本段]病理生理
骨巨細胞瘤按分化程度可分為三級:1級,基質細胞頗稀疏,核分裂少,多核巨細胞甚多。骨巨細胞瘤2級基質細胞多而密集,核分裂較多。3級,以基質細胞為主,核異形性明顯,分裂極多,多核細胞很少,因此1級偏良性,2級為侵襲性,3級為惡性。雖然腫瘤的生物學行為,良惡性並不完全與病理分級一致,但分級對腫瘤屬性和程度的確定及治療方案的制定有較大程度的參考價值。
[編輯本段]診斷檢查
X線主要表現為骨端變心位溶骨性破壞而無滑膜反應,病灶骨皮質膨脹變薄,呈肥皂泡樣改變。
[編輯本段]輔助檢查
X線片表現:骨骺處有局限的囊性改變,一般呈溶骨性破壞,也可有「肥皂泡」樣改變,其擴展一般為軟骨所限。不破入關節,少有骨膜反應,腫瘤范圍清楚,初發時病變在骨骺內旁側,發展後可占骨端的全部,骨皮質膨脹變薄,有的可以穿破,進入軟組織。X線片可顯示其一般特點,但仍不足以確診。
[編輯本段]治療方案
以手術治療為主,採用切刮術加滅活處理,植入自體或異體松質骨或骨水泥,但易復發,對於復發者,應作切除或節段截除術或假體植入術。屬G1-2T1-2M0者,採用廣泛或根治切除,化療無效,對發生於手術困難部位如脊椎者,可採用放療,但放療後易肉瘤變,應高度重視。
[編輯本段]治療措施
(1)局部切除 如病變部分切除後對功能影響不大,最好完全切除,如腓骨上端、尺骨下端、橈骨上端、手骨、足骨等。骨巨細胞瘤 (2)徹底刮除,50%氯化鋅燒灼加植骨術。對鄰近大關節的良性骨巨細胞瘤,如採用單純刮除植骨法,復發率可高達40~70%,所以不少學者採取破壞性的大手術,如連同關節面一起作瘤段切除,然後以屍體骨關節或人工假體置換,此法合並症多,如骨不連接,關節僵直,假體松動、感染等,可造成嚴重病廢,甚至導致截肢。其實,所謂復發,乃手術刮除不徹底所致,為了減少復發,我們設計了如下方法:適當暴露腫瘤部位,直視下徹底刮除腫瘤組織,然後以50%氯化鋅周道地燒灼骨壁,以殺滅殘存瘤細胞,經用生理鹽水徹底沖洗干凈後,再用自體松質骨植骨(必要時植部分同種異體骨)。實驗證明,50%氯化鋅有較強的穿透能力,可殺滅5毫米深處的瘤細胞,且對植骨癒合無不良影響,刮除後的骨殼仍有良好的血液供應,保證了植骨的癒合。另外,關節四周的正常軟組織附著不受任何影響,術後的關節功能得以保證。自1964年來,用此法處理130例骨巨細胞瘤,復發率下降至10%,個別復發病例經用同法處理,仍得到治癒。 (3)切除或截肢 如為惡性,范圍較大,有軟組織浸潤或術後復發,應根據具體情況考慮局部切除或截肢,有的切除腫瘤後失去關節作用,如股骨頸,可考慮切除後應用人工關節或關節融合術。 (4)放射治療 在手術不易達到,或切除後對功能影響過大者,如椎體骨巨細胞瘤,可考慮放射治療,劑量要足夠。有一定療效,少數病人照射後可發生惡變。經手術或放射治療的病人,要長期隨診,注意有無局部復發,惡性改變及肺部轉移。
[編輯本段]骨巨細胞瘤-病變
骨巨細胞瘤(GCT)與之易混淆的骨瘤樣病變的鑒別診斷。方法:3例骨瘤樣病變進行病理特點和臨床特徵進行對比。結果:對於患者是兒童,病變在除骶骨外的椎骨、頜骨和手足骨,病灶多發,通常不是骨巨細胞瘤。結論:GCT與骨瘤樣病變鑒別時一定要結合年齡、病史、部位和臨床特點進行診斷與鑒別診斷對臨床和預後是重要的。骨巨細胞瘤 骨巨細胞瘤(giant

4、為何多發性骨髓瘤易侵犯扁骨

?

5、非骨化性纖維瘤?

非骨化性纖維瘤(non-ossifyingfibroma,NOF)是一種少見的纖維組織腫瘤。這種腫瘤過去曾被認為是瘤樣病損,即干骺端纖維性骨皮質缺損。1942年Jaffe和Lichtenstein認為它是一種真性腫瘤,三年後Hatcher認為它是干骺端纖維缺損,並認為是一種瘤樣病變。1958年Jaffe正式命名為非骨化性纖維瘤。目前多認為是良性纖維組織細胞性腫瘤。

肉眼觀察,腫瘤邊界清晰、偏位性,質堅實或有韌性,切面呈黃色或暗棕色。由含有類脂質的黃色和褐黃色的纖維結締組織構成。腫瘤組織中混有棕黃色區域,局部骨皮質變薄、腫脹,與正常骨有明顯界限,周圍有硬化骨質或纖維骨質包繞。鄰近骨皮質完整,除非發生病理性骨折。如果腫瘤由多個病灶組成,可成分葉狀。一般無骨膜反應。顯微鏡下,組織學特徵為梭形的纖維母細胞性增生,呈漩渦狀或席紋狀排列,有少量膠原纖維和纖維母細胞。網狀纖維一般很豐富。間質內有時有出血及含鐵血黃素沉積,後者可見於梭形細胞和多核巨細胞內。灶形分布的成團泡沫細胞非常突出,吞噬脂質和含鐵血黃素的組織細胞就是由纖維母細胞轉變的泡沫細胞。1/3病例可見泡沫細胞。但有些病例纖維組織和細胞多見,而泡沫細胞少見。快要退化的非骨化性纖維瘤膠原束增厚,似成纖維瘤。第三種成分是多核巨細胞,一般有3~10個核,少數細胞大而核更多,分散於組織中,稀疏分布,形體小,與巨細胞瘤的巨細胞不同,在組織間還可見到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瘤內無成骨活動,可與纖維異常增殖症區別。邊緣由腫瘤膨脹性擴展可產生反應性骨質硬化。組織學圖象與良性纖維組織細胞瘤一致。這些特徵表明,本瘤為纖維組織細胞性來源的腫瘤。

發病率不高。本瘤占腫瘤總數的0.81%,占良性腫瘤的1.45%。男女之比為1.38:1。年齡多在11~20歲(29.6%)。多見於下肢,股骨和脛骨,其次為肱骨和頜骨。上肢和短扁骨比較少。多位於干骺端,但不侵及骨骺線,或者近於骨幹側。

一般很少出現症狀,有時在病理性骨折後才發現。主要症狀為局部輕微疼痛和壓痛,其次以病理骨折首診者約佔20%,第三種情況是因為檢查其他病患而在X片上意外發現。少數因局部骨質膨脹變形而發現。化驗檢查無異常。

X線特徵相當典型,容易作出診斷。病變位於長骨幹骺端骨乾的內側,距骺板3~4cm處,未累及後者。病灶1~5cm大小不等,有的可達10cm。病變為圓形或橢圓形、偏心性生長,與骨長軸一致,但有向整個骨侵及傾向。病損內部常呈分葉狀,骨皮質變薄,而髓側邊緣硬化,界限清晰。位於皮質骨附近者,從一側突出骨外,表面骨質輕度擴張,骨質變薄。位於股骨等粗大骨內者可偏心性生長,位於腓骨等細小骨者可充滿髓腔,表面骨質輕微變薄。腫瘤基底與髓腔邊界處骨質輕微硬化,常呈肥皂泡沫狀,可合並病理骨折。

按分級(G0T1M0),治療採取局部刮除和邊緣切除術。病灶較小者單純刮除,如果刮除術估計癒合慢者可同時行植骨術。病灶大者後刮除有可能復發者可行高溫滅活保肢或截除術,一般預後較好。

6、軟骨瘤是怎樣形成的

你好,骨軟骨瘤的確切發病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認為它是一種真性腫瘤,也有人認為它是發育性骨骼生長欠缺.它是良性骨腫瘤

最常見的類型之一
兩種形
態,一種是從骨面向外生長,稱為外生軟骨瘤;另一種是向骨內生長,稱為內生軟骨瘤.多發性軟骨瘤稱
為Ollier病,伴有多發性血管瘤者,稱為Maffucci綜合征.
軟骨瘤的臨床特點主要表現為:
(1)好發的部位為手,足
管狀骨,也可以發生扁骨,如肩胛骨或髂骨;
(2)患處腫脹,輕微的創傷就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3)X線檢查可見:單發性內生軟骨瘤為橢圓形的透明暗區,邊緣整齊,骨膨脹變薄,瘤內散在砂礫樣鈣化斑點,多發性內生軟骨瘤可引起骨骼畸形;
(4)病理檢查在大體標本上,可見硬而有光澤的淺藍色
的組織,鏡下可見分葉狀的透明軟骨,軟骨細胞均勻,成堆,核大小均勻,染色不深;
(5)偶爾軟骨瘤可以發展成為軟骨肉瘤,多發生在較大的骨垢.

與扁骨腫瘤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