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T、磁共振和X光分別是檢查什麼的?
去醫院檢查,到底該選擇X光、CT、B超還是核磁共振呢?哪種對身體輻射傷害更小?價格更優?檢查效果更佳呢?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常見的疾病檢查手段。
X光片主要是通過X射線穿透身體,在底片上形成黑白不一的二維平面影像,具有方便快捷、價格便宜的優點,但具有一定的輻射性,且穿透力有限,容易受衣物、金屬飾物影響,通常用於胸部、骨骼四肢初步檢查。
CT檢查利用人體數字化成像的原理,能直接放映出三維形態,診斷更清晰准確,常用於頭部胸部和脊柱檢查。相比X光價格略高,輻射也更大。
B超利用超聲波回聲發射的原因成像,具有無輻射、無痛苦、、實時成像穿透力較弱等特點。通過B超可以實現多方位觀察對醫生的檢查水平較高,不同醫生診斷可能會有差別。
核磁共振主要是利用電磁波信號成像的原理,利用震動差異區分正常組織和患病組織,相比其它幾種檢查方式價格更為昂貴,但具有較高的軟組織分辨能力,且沒有輻射。
根據檢查部位,選擇合適的檢查方式腦和脊髓:檢查急性中風、脊柱外傷,最常見的為CT及核磁共振,通常現做CT,然後根據分析結果再確定要不要做進一步的核磁共振。
脊柱:檢查頸椎、腰椎及胸椎受傷情況,一般推薦核磁共振,如果經濟受限可以退而求其次選擇CT。
胸部:先拍X光、如果要進一步的分析選擇CT,肺部檢查一般不選核磁共振。
心臟:檢查心臟功能用B超,冠心病主要拍冠脈造影或CT,此外核磁共振也可用於心臟檢查。
食管、胃部:最常用X光,在進行消化道檢查前先囤服鋇劑再拍片造影檢查,確診通常採用胃鏡。
腹部盆腔:B超最為常用。除腸道外,B超都可以排查大部分疾病,CT、核磁共振也有時會用到。
骨骼四肢:檢查四肢骨骼通常採用X光,如診斷不明確可以進一步拍CT,關節軟組織及骨腫瘤檢查可以用核磁共振。
以上,CT、X光、B超、核磁共振在實際檢查中互為補充,並駕齊驅,互為補充,具體可以根據醫生建議及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2、請問全身照最普通的x光片能看出是否有骨癌嗎?因為我媽全身都痛,但又不知從何檢查起?請問該怎麼檢查?
X線檢查能看出部分病變,也取決於患者病變的種類,如果懷疑骨癌或癌症骨轉移的話也可以去做核素掃描。不過現在最好是先去醫院找大夫咨詢,然後有重點的檢查一下,疼痛不一定就有實質病變存在的。
3、能否通過拍X光片檢查出骨癌?急!急!急!
?
4、dr做雙足能查出骨肉瘤嘛?
你好,如果是比較明顯的話,拍個片子,一般是能夠初步發現,如果懷疑骨肉瘤的話,可以進一步做做磁共振或者CT。
5、骨癌的診斷方法有哪些
骨癌是發生於骨骼或其附屬組織(血管、神經、骨髓)的惡性腫瘤一、X射線檢查。X射線檢查是診斷骨癌的重要手段,檢查的結果是診斷的重要依據。良性骨腫瘤的陰影比較規則,密度均勻,外圍邊界整齊,輪廓比較清楚,骨膜無反應性陰影,軟組織內也無陰影,溶骨型骨皮層的變薄和膨脹徵象,是良性骨腫瘤的一個特徵。惡性骨腫瘤陰影多不規則,密度不均勻,邊界不整齊,輪廓不清楚,骨皮層呈不規則破壞。二、病理組織檢查。病理組織檢查被認為是一種准確率較高的診斷方法。如果檢查的部位不當,可能造成錯誤的診斷,所以病理組織檢查必須結合臨床或x射線檢查。常用取材及檢查方法有針吸活檢、切開活檢、冰凍切片、石蠟切片等。三、骨髓穿刺檢查。穿刺後可見癌細胞,其數量超過5%~10%,當數量超過20%時,並見異型漿細胞,漿細胞呈小團狀。骨肉瘤、成骨性轉移瘤會形成大量新生骨,故鹼性磷酸酶數值增高。四、CT與核磁共振檢查。CT與核磁共振檢查可較早發現癌變的組織,其准確率較高。
6、照X光可以知道些什麼?
X光片可以評估肺部情況、心臟粗略大小形狀、肺動脈有無增寬、胸腔積液、骨折等情況。
X光胸透可以用於檢查診斷肺部疾病、心臟的大小、肋骨、胸膜、胸壁縱隔、支氣管等。
X光片可以檢查消化系統的穿孔,比如胃穿孔,腸道穿孔,腸道梗阻等急腹症,還可以用於輸卵管造影檢查,腎盂輸尿管造影。
X射線應用於醫學診斷,主要依據X射線的穿透作用、差別吸收、感光作用和熒光作用。
X射線診斷技術便成了世界上最早應用的非刨傷性的內臟檢查技術。
(6)x射線能查出骨腫瘤嗎擴展資料:
產生:
1、電子的韌制輻射,用高能電子轟擊金屬,電子在打進金屬的過程中急劇減速,按照電磁學,有加速的帶電粒子會輻射電磁波,如果電子能量很大,比如上萬電子伏,就可以產生x射線,這是目前實驗室和工廠,醫院等地方用的產生x射線的方法。
2、原子的內層電子躍遷也可以產生x射線,量子力學的理論,電子從高能級往低能級躍遷時候會輻射光子,如果能級的能量差比較大,就可以發出x射線波段的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