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惡性骨腫瘤手術治療方法有幾種?
惡性骨腫瘤也有人稱為「骨癌」,一般而言,惡性骨腫瘤又可分為原發性骨腫瘤,繼惡性骨腫瘤發性骨腫瘤與轉移性骨腫瘤三種。原發性骨腫瘤指由局部組織長出的惡性瘤,原發惡性骨腫瘤以骨肉瘤、軟骨肉瘤、纖維肉瘤為多見;惡性骨腫瘤的手術治療是綜合治療方法中用得最多也最重要的方法。手術要力求徹底,以免復發,但應盡量保留肢體功能。對於惡性腫瘤應以搶救生命為主,只有在不降低生存率的前提下,才可考慮保留肢體的問題。目前可選用的保肢方法有:人工假體置換術:原發性腫瘤患者大多較為年輕,活動量大,負荷大,功能要求高;切除的骨組織較多,缺損大,對假體的設計、材料性能及固定技術要求更高;腫瘤外科手術的原則要求進行廣泛的軟組織切除,這必然改變了關節與假體的受力與平衡機制,使假體的穩定性降低;由於腫瘤患者的個體化,腫瘤假體的製作亦需要個體化。帶血管蒂自體骨移植術:適用於股骨下段、脛骨上段、橈骨遠端的惡性腫瘤,腫瘤廣泛切除後宜作膝關節融合及肩、腕關節成形者。異體骨及半關節移植術:優點是來源廣泛,使用便利;能恢復骨的連續性和體積,重建關節結構,提供軟組織的附著部位;骨重建完成後即可終生受用。缺點是可有排斥反應,要長時間避免負重,功能恢復遲;主要並發症為深部感染、骨吸收、骨不癒合、骨折、關節面塌陷、內固定松動斷裂、晚期關節退變塌陷、關節不穩等。人工關節-異體骨復合植入術:異體骨移植以大段骨幹移植的效果最好,而異體半關節移植有較多排斥反應,且並發症較前者多,為了避免異體半關節移植的缺點,保留大段骨幹移植的優點,可採用異體骨和人工假體復合移植術。適用於股骨上下端惡性腫瘤廣泛性瘤段截除後,作髖、膝關節功能的重建。瘤骨骨殼滅活再植術:優點是手術簡便,費用低廉。微波原位滅活能保持骨乾的連續性及原來的形狀,減少對骨組織活性和生物力學性能的影響,有利於骨的重建。滅活的瘤細胞可作抗原,刺激免疫系統,增強免疫功能。缺點是可有骨折、鋼板螺釘折斷、骨不癒合等並發症,關節活動差。適用於骨破壞不嚴重、骨強度損害不明顯的四肢、骨盆或肩部交界性及惡性腫瘤患者。關節融合術:優點是穩定性好,花費少,能持久性保留肢體。缺點是不能活動,功能欠佳,給生活帶來不便。適用於成人股骨、脛骨、肱骨、尺骨、橈骨上下端的惡性骨腫瘤,廣泛性瘤段截除後行髖、膝、肩、肘或腕關節融合術。
2、惡性骨瘤
骨腫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良性骨腫瘤相對較常見,惡性骨腫瘤則較少。但一旦患有惡性骨腫瘤,必須及時進行治療,下面為您介紹一下惡心骨腫瘤的症狀,希望能對患者們有幫助。 骨腫瘤又可分為原發性——良性或惡性骨腫瘤起源於骨本身,或是轉移性——腫瘤起源於機體的某個部位(如源於乳腺或前列腺),然後轉移到骨。大多數兒童惡性骨腫瘤是原發性的,而大多數成人惡性骨腫瘤是轉移性的。 專家認為以下幾點很重要! 1、疼痛:在輕微的外傷或無外傷的情況下,骨關節處出現明顯的疼痛,尤其以夜間為甚,有進行性加重的趨勢,止痛葯無效,在排除急慢性炎症的情況下,應懷疑有早期腫瘤存在的可能。 疼痛是生長迅速的腫瘤的最顯著症狀,疼痛並不一定說明腫瘤是惡性,有些良性腫瘤,如骨樣骨瘤,可因反應骨的生長而引起疼痛。疼痛突然劇烈發作,很可能是發生了病理性骨折。 2、功能障礙和壓迫症狀:若腫瘤近關節,活動功能將受限制,活動時將疼痛,並有腫脹和壓痛。發生在脊柱的腫瘤無論良惡性均可壓迫脊髓而癱瘓。 3、腫塊:一般在骨、骨關節局部出現腫塊,生長緩慢的腫瘤或腫瘤樣病損很少有明顯腫脹,一直到功能發生障礙或發生病理性骨折時才被發現。 良性腫瘤常表現為堅實腫塊而無壓痛,而生長迅速的惡性腫瘤生長速度較快為彌散性腫脹,而且腫塊與鄰近組織有粘連,活動度差,質地較硬,邊界不甚清楚(與良性骨腫瘤恰恰相反),腫瘤表面不平整且有壓痛。
滿意請採納。
3、良性與惡性骨腫瘤有什麼不同?
良性骨腫瘤的「良」是較之惡性者來講的,它主要表現在腫瘤的發展、組織破壞、治療及預後等方面。對良性骨腫瘤有全面的認識,可以幫助人們盡早從嚴重的心理壓力中解脫,從而更積極地配合治療,盡快恢復健康。
4、侵襲性骨母細胞瘤是良還是惡性
你好,軟骨母細胞瘤為來源於幼稚軟骨細胞(軟骨母細胞)的良性腫瘤。主要位於長骨末端的骨骺,好發於長骨的二次骨化中心,多見於肱骨頭、股骨髁、脛骨平台。小部分為3 期侵襲性病變,病變向鄰近關節或軟組織浸潤,軟骨母細胞瘤惡變者罕見,多見於骨盆和化療後。三期病變復發率很高,廣泛的大塊切除復發率低,但可能有部分功能喪失。
5、骨腫瘤的常規治療方法有那些?
骨腫瘤的病因大多不明, 因而不易從病因方面採取預防措施。對於骨腫瘤的治療,良性骨腫瘤及類腫瘤疾患,以手術治療為主,惡性腫瘤應用手術加中醫葯、化療、放療、免疫等綜合治療。但某些良性骨腫瘤如骨軟骨瘤、長管狀骨的內生軟骨瘤等可以演變為惡性腫瘤。因此,對這些良性骨腫瘤應密切觀察,如有惡變徵象,應立即採取根治措施。不徹底的手術有使良性骨腫瘤轉變為惡性的可能,因此手術務求徹底,以免發生惡變。惡性骨腫瘤的預後與治療的早晚有密切關系,因此應注意發現早期病例,早診早治,以提高生存率。
實施手術時,應根據腫瘤的發生部位、性質、大小和病變程度,選擇具體的手術方式。骨腫瘤治療的常用術式有以下數種:
(一)囊內刮除植骨術:該手術適用於骨的良性腫瘤和類腫瘤疾患。刮除術應做得徹底,特別對腫瘤的周壁及其凹陷部分等容易遺留之處要認真仔細搔刮。若病灶清除後,必要時應用石碳酸,95%乙醇作囊壁塗擦,可減少復發。刮除後空腔可應用自體骨、異體骨、異種骨或人工骨植骨。
(二)腫瘤邊緣切除術:這是治療骨腫瘤的常用手法。適用於良性侵襲性骨腫瘤和潛在惡性的骨腫瘤。切除時參照腫瘤的類型、大小、部位,以及軟組織受波及范圍和程度等來確定。有些情況如腫瘤發生在腓骨近端、尺骨遠端、橈骨近端等,切除後對肢體的功能影響較小,亦可認為是局部切除。
(三)廣泛切除術:適用於腫瘤破壞范圍廣的惡性腫瘤或復發的侵襲性良性腫瘤,血管、神經無腫瘤侵犯、無病理骨折、局部皮膚無腫瘤侵犯。。腫瘤切除後需要進行功能重建,常見的方法有人工假體置換、自體骨移植、異體骨移植、瘤骨滅活再植、異體骨和人工假體復合移植、瘤段截除遠側肢體再植等。
(四)截肢術:截肢手術適應於局部已有廣泛侵潤,甚至神經、血管已被腫瘤侵犯,或有遠處轉移,無法保留肢體者,可行廣泛經骨截肢或根治性關節離斷術。選擇截肢部位需要考慮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生活習慣、環境、腫瘤的性質和侵襲范圍、軟組織條件、化療情況等,一般原則是在達到根治目的的前提下,盡可能保留殘肢長度,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6、轉移性骨腫瘤的臨床表現
患者有原發惡性腫瘤的病史,在治療期間或治療後數月至數年而發生骨轉移。轉移部位不同,出現不同的症狀及體征。部分病人無原發灶的症狀及體征,亦無這方面的病史。首發症狀就為轉移症狀,這類骨轉移多來自腎、甲狀腺和肝。不同的腫瘤有其常見的轉移部位和X線表現。轉移瘤的體征與症狀與惡性腫瘤發生骨轉移大體相似。轉移於肢體骨骼的腫瘤主要以局部腫塊最先發現,而軀幹部的轉移性骨腫瘤,以疼痛為首發症狀。
1.發病部位
最常見的轉移部位,以軀干及四肢的近心端為高發,四肢的遠心端為低發,肢端者極少見。早期多屬單發,也可為多發。發生在脊柱的轉移腫瘤,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頸椎最少。乳癌、肺癌和腎癌多轉移到胸椎;前列腺癌、子宮頸癌直腸癌多轉移到腰椎;而鼻咽癌、甲狀腺癌多趨向於頸椎轉移。此外,肺癌、肝癌、乳腺癌也容易向骨盆和股骨上端轉移。在這類病例中,經檢查多可以找到原發灶,但仍有10%~30%找不到原發灶。
2.症狀及體征
轉移瘤最常出現的症狀及體征有全身消耗症狀、轉移灶局部的疼痛、壓迫症狀、病理性骨折等。以局部的疼痛及病理性骨折而來就診者為多。約40%病人有原發惡性腫瘤的病史及體征,在治療中或治療後數月或數年出現轉移症狀。多數患者無原發腫瘤病史及體征,首發症狀即為轉移的症狀,造成診斷上的困難,如肝癌、甲狀腺癌、腎上腺腫瘤及腎癌等就常無原發症狀。
(1)疼痛 是最常見的症狀,早期疼痛較輕,從間歇性變為持續性,嚴重者易引起注意,輕者被忽視。位於脊柱者可表現為腰部胸背部、肋胸部、頸疼痛。在胸椎者常伴單側或雙側的肋間神經痛。在腰椎者可以表現出腹痛。疼痛的特點常有變化,制動無效。疼痛的程度越來越重,進展迅速。位於骨盆者常伴有髖關節股內側疼痛;位於股骨上端及肱骨上端者常伴有關節功能障礙。
(2)腫塊 位於深部的骨轉移腫瘤早期不易發現。腫塊只反映出局部的疼痛。約5%因腫塊而就診。極少見靠近關節附近的腫瘤可以引起關節功能障礙。腫瘤增大在重要的神經附近時可有或多或少的壓迫症狀,產生麻木、肌肉無力或萎縮,不少病例的診斷是在病理骨折發生時,才發現了骨骼的病變。
(3)壓迫症狀 脊柱轉移腫瘤很快出現脊髓馬尾或神經根的壓迫症狀,出現根性神經痛,感覺減退,肌力減弱以至麻痹,常伴括約肌功能障礙。因癱瘓而入院者佔50%。在骨盆者可引起直腸、膀胱的壓迫症狀,出現大小便功能障礙。位於肢體者也可引起血管和神經乾的壓迫症狀。
(4)病理性骨折 常為首要症狀之一,輕微外傷或無任何誘因,即發生了骨折。在下肢出現率最高,一旦發生病理性骨折疼痛加重,腫脹明顯。在脊柱者很快即出現癱瘓。
(5)全身症狀 有原發癌症狀者,全身情況差,有貧血、消瘦、低熱、乏力、食慾減退等。無原發癌表現者,全身情況較好,部分病人很快即出現全身症狀。
7、骨腫瘤的特徵是哪些?
何謂骨癌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產生人類牽扯行動之重要組織。雖然骨頭佔了身體重要部份,每張X光片上幾乎都可見到骨頭,但很少骨癌會在無意中發現。
骨骼系統與其他器官一樣會罹患來自任何組織成份的腫瘤或來自其他器官的轉移性病變。侵犯骨骼的腫瘤,可發生於骨細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軟骨以及纖維性或滑膜成份。其他的腫瘤可來自骨骼的肌肉神經、血管與脂肪組織等。
骨瘤可分良性骨瘤、低度惡性骨瘤與高度惡性骨瘤三種。良性骨瘤是不會對人體發生致命的,惡性骨瘤它的組織有不正常癌細胞會對人體致命,並轉移到其他組織器官。良性骨瘤有時會轉變為惡性骨癌。
骨癌發生真正原因,現仍不很清楚,但可能與骨的過度生長、慢性炎症刺激、代謝的毛病及放射線等因素有關。骨癌的病理種類包括多發性骨髓瘤、骨性肉瘤、軟性肉瘤、纖維肉瘤等,最常見的惡性骨癌病兆卻是癌轉移至骨頭,尤其在脊椎骨及骨盆骨最常見。
診斷骨瘤最主要是要鑒別其為良性、低度惡性與高度惡性,這與發生的年齡、性別與發生部位有極密切的關連。所以這要靠病人、骨科醫師、放射線科醫師與病理科醫師等四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做早期最正確的診斷與最佳的治療效果。
發生原因
可能與骨骼過度生長、慢性炎症刺激、遺傳因素、特殊病毒的感染,骨內血液迴流不順暢及放射線照射等因素有關。
病人之年齡、性別與發生部位,對骨瘤之良性與惡性之鑒別診斷很有幫忙。骨癌易發生在12~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以原發性骨瘤為常見,次為50~60歲者,則以轉移性骨癌及多發性骨髓瘤轉移較多中醫腫瘤專家張明三十年治療經驗,可以對癌症患者有很好的幫助,讓抗癌有希望。
臨床症狀
一般症狀與其他癌症患者一樣有食慾減低、體重減輕、發燒等症狀。
患部疼痛,關節與肢體有局部腫塊及腫脹。
患部之關節與肢體運動受限制。
患部皮膚潰爛。
患部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因壓迫神經血管。
發生病理性骨折或變形。
骨癌最典型的症狀就是骨痛,如果晚上比白天明顯的骨痛時,更需特別注意。
如何診斷
臨床症狀與病史。
常規物理與生化檢查。
放射科檢查:
對患部骨骼作一般X光片攝影、血管攝影、淋巴血管攝影等檢查,可依照片所顯像性質作惡性與良性骨瘤之鑒別診斷,其可靠性有經驗的放射科醫師可達90%,尤其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攝影,血管攝影及核子醫學骨骼同位素掃描等檢查,其正確性更快更方便。
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其方法可分三種:
【1】針刺取樣檢查,其成功率在80~90%。
【2】患部切開取樣檢查。
【3】切除或刮除病理檢查:組織病理檢查是由病理科醫師依切片組織之病理變
化作最後正確診斷。
怎樣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1】單純性切除
【2】根除與植骨
【3】截肢
放射線治療:低劑量或高劑量視病人情況而定。
冰凍手術治療:於手術中將患部組織冷卻至20℃。
化學治療:利用葯物來抑制腫瘤之生長,一般與放射線照射與外科手術治療配合
使用。但因毒性大對其他正常細胞亦有破壞之副作用,故須依病人之
情況而定治療方針。
放射線及手術合並治療:效果很好,對放射線較不敏感的骨癌可先用放射線治療
,再行根除性手術或截肢手術。
存活預後
骨癌治療結果與細胞型態、分化,與每一種腫瘤的宿主效應等因素有關。如果骨癌長在四肢骨,由於較易發現,轉移較慢及易於治療,治療效果應比長在軀干骨者好。
由於醫學的進步,病人、外科、放射科與病理科醫師等四方面之通力合作,已經使惡性骨癌經治療有五年以上存活率由15~20%提高到60~70%。
對於不能解釋之骨痛,應盡速查明可能原因,不要忽略骨癌的可能性。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截肢而失掉手或腿並非可惜的事,失去寶貴生命才是令人惋惜,何況義肢與復健的科技日益發達,義肢一樣會陪著你過快樂的人生。
骨癌的治療
對腫瘤切除或刮除並同時植骨均可使患者治癒。患干脊椎者有時需減壓加放療。術後偶有復發需行二次手術。腫瘤可有局部侵襲性,可惡變為骨肉瘤及發生肺部轉移。
盡管有了化療,在骨肉瘤治療中,截肢手術還是一個緊急治療措施。有效的化學葯物進展,將導致長期沿用治療方法的改革,特別是截肢時間、水平和放射部位、劑量問題的改變。
美國現在用選擇性截肢方法。在英國的文獻中約1/3病員一開始作截肢,而大部分病員,採用Cade法,就是截肢用於有生存機會的人,即在使用放射治療後(放射劑量為80Gy)6個月內無肺部轉移者。在過去的統計中,原發性和繼發性截肢生存率是類似的,有些人認為早期截肢,切除腫瘤,有局部復發危險,使用Cade法,可避免在短期死亡前不必要的截肢,但要作出這種判斷,往往是有困難的。
近年來關於截肢與肢體保留手術的爭論越來越多,多數認為兩者之間的2年生存率相同,故認出保留肢體的手術病人願意接受,但費用昂貴。
骨癌治療結果與細胞型態、分化與每一種腫瘤的宿主效應等因素有關。
如果骨癌長在四肢骨, 由於較易發現, 轉移較慢及易於治療, 治療效果應比長在軀干骨者好。
由於醫學的進步, 病人、外科、放射科與病理科醫師等四方面之合作, 已經使惡性骨癌 經治療有五年上存活率由15-20%提高到60-70%。
對於不可解釋之骨痛, 應盡速查明可能原因, 不要忽略骨癌的的可能性。如果能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 因截肢而失掉手或腿並非可惜的事, 失去寶貴生命才是令人惋惜, 何況義肢與復健的科技日益發達, 義肢一樣會陪你過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