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嬰幼兒血管瘤的臨床表現
大多數血管瘤發生於皮膚或皮下組織,根據病變發展的過程分為增殖期、消退期、消退完成期。這一典型特點是其區分脈管畸形的重要依據。雖然大多數血管瘤能自行消退,但增生與消退速度並不相同。
增殖期血管瘤最初的表現常為蒼白色斑,隨後即出現毛細血管擴張,其周邊繞以暈狀發白區。嬰幼兒在出生後1年內表現出2個典型的快速增長期,第1個快速增長期在出生後4~6周,第2個在4~5個月。血管瘤在這2個時期快速增長,表現出相應的臨床症狀,如觸痛、潰爛、出血等。血管瘤的臨床表現取決於病變發生的部位、大小和病變所處的時期。較表淺的增殖期血管瘤常表現為鮮紅色的斑或結節狀病損,較深在的病變表面為青紫色或無顏色變化。
消退期通常在出生後的1年末(12~14個月),瘤體生長速度減慢。病變從增殖期到消退期的轉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進入消退期的前兆是瘤體生長速度明顯減慢,質地變軟。皮膚或皮下的血管瘤進入消退期後,瘤體色澤由鮮紅色向暗灰色轉變,瘤體逐漸消退縮小。一般認為5歲以內的自然消退率為50%~60%,7歲以內為75%,9歲以內可達90%以上。多數病例經過2~5年的消退期。
血管瘤根據發生部位的深度不同而分為3型,淺表血管瘤指位於乳頭真皮層的血管瘤,深部血管瘤指位於網狀真皮層或皮下組織的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則兩者兼有,需注意與靜脈畸形相鑒別。這種合理的簡化的分類方法,由於在臨床觀察中便於使用,所以得到普遍認可。
有研究發現,在6歲以前能消退的病變,約62%的患者在瘤體消退後可達到最佳的美學效果;但在6歲以前不能消退的病變,約80%的患者在血管瘤消退後出現面部瘢痕、皮膚過多、毛細血管擴張。消退期血管瘤的鏡下表現為血管瘤內出現大量的肥大細胞,血管內皮細胞逐漸失去增殖能力,變成扁平狀,血管減少,病變由一個以增生活躍的血管內皮細胞為主的實體瘤轉變為一個以纖維脂肪組織和管腔結構為主的病損。研究發現,血管瘤中與胎盤有關的血管抗原FcyRII、LeY、merosin和GLUT1免疫反應強陽性,而脈管畸形中則為陰性。
先天性血管瘤(congenital hemangioma)是嬰幼兒血管瘤的特殊類型,又稱為先天性非進展性血管瘤(congenital nonprogressive hemangioma),其特點是出生時即存在,並完成增長;少數在胎兒超聲檢查時發現。先天性血管瘤又包括2種亞型,即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noninvoluting congenital hemangioma,NICH)和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rapidly involuting congenital hemangioma,RICH。
2、在牙周膜中,哪一種細胞能增殖成頜骨囊腫或牙源性腫瘤
正確答案:E 解析:僅牙髓對牙本質起到形成和營養的功能 。成牙本質細胞僅見於牙髓,形成牙本質,排除A;成骨細胞和成牙骨質細胞見於牙周膜,形成牙骨質和牙槽骨,排除B、D;成釉細胞只是在牙胚發育的成釉器中可見,排除C;只有未分化間充質細胞在兩者皆可見,可以進一步分化補充其他功能細胞,故選E 。
3、血管瘤是什麼
(1)單純毛細血管瘤表現copy: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略高出皮膚,呈鮮紅色或紫紅色的斑塊狀樣腫物,壓迫後不褪色也不縮小。
(2)楊梅狀血管瘤表現:突出皮膚表面,形同草莓樣,好發於頭頸部,通常不在出生時出現,而是在出生後數周內出現,數月內增大,生長迅速,甚至可達數厘米,多在1歲以內長至最大限度,以後可自行退化,數年內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
(3)鮮紅斑痣,又名毛細血管擴張痣或葡萄酒樣痣臨床表現:一個或數個暗紅色或青紅色斑片,邊緣不整,扁平,不突出皮膚,色鮮紅或暗紅成斑片,壓迫後可褪色,一般是頭頸部多見,出生時即存在,可隨人體長大而增大;發生於枕部及額部或鼻樑部者,可自行消退,較大或廣泛的病損常終身不間斷存在。
(4)海綿狀血管瘤表現:出生時或生後不久發生,好發於頭皮和面部,可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外觀呈紫紅色,周邊淺靜脈增多,迂曲、怒張,捫之柔軟、具有彈性,擠壓時可縮小,但很快又恢復原來體積,少數表面可合並鮮紅斑痣,損傷或血管栓塞後,可出現潰瘍感染和退化。
4、經過兩次放療,右頜骨腫瘤處潰爛,出現漏洞,能否治療
頜骨受損可以採用游離腓骨行頜骨再造,但患者兩次放療
,局部組織及血管功能交叉,癒合很難癒合。如患者身體狀況允許,嘗試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