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巨細胞瘤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骨巨細胞瘤患者多位年輕人,一半以上的病人發病前有過損傷歷史。骨巨細胞瘤的早期症狀為疼痛、腫脹。本文主要介紹了骨巨細胞瘤的早期症狀表現。骨巨細胞瘤的臨床表現無特異性,當病變破壞骨皮質並刺激骨膜時或當骨的強度下降即將出現病理骨折時,可以產生臨床症狀。同大多數骨腫瘤一樣,往往因局部的腫脹和疼痛而發現。骨巨細胞瘤症狀臨床症狀的程度不一,一般與就診時腫瘤的大小無關。有的患者因病理骨折而就診,就診時已有大范圍的骨破壞。(1)疼痛:早期多見,一般不劇烈。產生的原因是由於腫瘤生長,髓內壓力增高所致。發生於脊椎者,腫瘤可壓迫神經或脊髓,產生相應的神經放射痛或截癱。少數病人可因病理性骨折而就醫。(2)局部腫脹、腫塊:出現遲於疼痛症狀,腫脹一般較輕,由於骨殼膨脹性改變及反應性水腫所致。如病變穿透骨皮質,形成軟組織內腫物,則腫脹明顯。腫脹逐漸地緩慢增大,有時迅速增大,多屬腫瘤內出血所致。(3)關節功能障礙:長骨骨端腫瘤的局部浸潤反應可造成關節功能障礙。腫瘤很少穿破關節軟骨,但可造成關節面的塌陷或薄弱,有時腫瘤體積較大,范圍超過關節,但X線片所見其關節軟骨面尚完整,這也是該腫瘤的特點之一。骨巨細胞瘤體征(1)局部皮溫升高,靜脈顯露:表示病灶局部充血及反應區,特別是骨皮質破壞,形成軟組織內腫塊時,皮溫增高明顯,也與該腫瘤血液豐富有關。(2)骨殼完整且較厚時,觸及硬韌的腫物,薄的骨殼可有彈性。骨殼破壞或無骨殼者,呈囊性腫物。有時腫瘤呈現搏動,表示腫瘤充血明顯。(3)發生於脊柱的骨巨細胞瘤,可引起椎體壓縮性骨折、脊髓損傷及截癱。位於骶骨者可引起骶區疼痛、馬鞍區麻木及大小便障礙,肛門指診可捫及骶前腫物。在x線照片上,典型骨巨細胞瘤呈肥皂泡沫樣的囊腫樣陰影,早期位於長骨骨端的一側,逐漸向中心擴張,最後整個骨端和部分干骺端發生破壞,並向周圍擴張,但腫瘤極少穿透關節軟骨面。腫瘤周圍骨壁清晰整齊,與骨幹連接處可能有少量的骨質微密。在囊腫樣透明陰影內,無鈣化點或新生骨質。偶爾發生自愈或半自愈現象,大多由於病理性骨折和腫瘤內部大量出血所致。在臨床實踐中,典型肥皂泡沫x線徵象較為少見。多數病例呈周圍骨壁擴張,界限清晰,但無骨間隔的囊腫樣徵象,病理骨折後溶骨性變化的發展尤為顯著,須與中心型骨纖維肉瘤鑒別。在極大多數病例中可根據病歷、臨床和x線徵象作出診斷。但組織切片檢查在骨巨細胞瘤的診斷中十分重要,它對處理的決定和預後的測知起指導作用。因此,病理檢查應盡量做到徹底、廣泛、仔細。只憑一小塊組織檢查的結果來推斷整個腫瘤的性質,很難達到正確的分級。手術可以根據冰凍切片或活組織檢查,結合臨床和x 線徵象進行。術後對切除或刮除的標本應再作更全面的檢查,肯定分級後更好地進行觀察或進一步治療。病變在膝關節周圍,腫脹、疼痛。X線表現為骨端局限性均勻一致的溶骨性破壞,呈肥皂泡沫狀。鏡下為基質細胞和多核巨細胞。
2、骨巨細胞瘤和骨癌症有區別嗎?可以治嗎?
骨巨細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是一種具有局部侵襲性及復發傾向的原發性骨腫瘤,屬惡性腫瘤,也就是骨癌的一種。它由梭形和卵圓形的基質細胞(stromal cell)及大量散布在其間的多核巨細胞組成,腫瘤間質富於血管。由於本瘤內有大量多核巨細胞,因而稱為巨細胞瘤;又因過去認為這些多核巨細胞是破骨細胞,故也稱為破骨細胞瘤
(osteoclastoma)。本瘤的組織來源未明,以上各名稱純系形態學的描述性命名。在我國骨巨細胞瘤的發病率較高,僅次於骨軟骨瘤和骨肉瘤,居第三位。本瘤好發年齡為20~40歲的青壯年,性別無明顯差異。病理改變可分為三級:Ⅰ級為良性;Ⅱ級有惡變傾向;Ⅲ級為惡性。但Ⅰ級者也可以早期肺轉移。
治療原則:
1.骨巨細胞瘤需手術治療,化療無效,放射治療對骨巨細胞瘤只有抑製作用,僅用於不能手術或手術的輔助治療。
2.對次要之骨骼,如腓骨小頭、尺骨遠端肋骨,可作腫瘤全切除。對橈骨遠端切除後可行腓骨小頭移植重建腕關節。
3.對范圍較小之Ⅰ、Ⅱ級腫瘤行徹底刮除病變組織,後選用50%氯化鋅、甲醛、酒精、石炭酸、液氮冷凍或鐳射燒灼等辦法殺滅殘留的腫瘤細胞,然後植入自體骨、異體骨、骨水泥或人工骨材料。
4.對范圍較大或刮除術後復發之Ⅰ、Ⅱ級腫瘤可行節段切除術,人工關節或異體關節移植術。
5.Ⅲ級骨巨細胞瘤應行截肢術或節段截除術。
用葯原則:
1.本病無特效葯物治療。
2.本病主要行手術治療,術後要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必要時要用新特葯物。
輔助檢查:
1.對骨巨細胞瘤之診斷根據臨床、X線攝片和病理檢查三結合定級。
2.住院病人,以檢查框限「A」及「B」為主。如懷疑遠處轉移之可能,可酌情選用檢查框限「C」。
療效評價:
1.治癒:骨巨細胞瘤經手術治療後不復發。
2.好轉:腫瘤經手術治療,傷口癒合。
3.未愈:腫瘤雖經手術,但殘存腫瘤,近期內又復發。
專家提示:
骨巨細胞瘤是我國常見的原發骨腫瘤之一,化療無效,放療只有起抑制腫瘤生長之作用但有促使惡性變的發生,僅用於無法手術部位(如脊椎、骨盆)的腫瘤,一般均需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取決於腫瘤分級和腫瘤部位。
3、骨巨細胞瘤
骨巨細胞瘤在我國是較常見的原發性骨腫瘤之一,此瘤生長活躍,對骨質侵蝕破壞性大,如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治療,可造成嚴重殘廢而導致截肢,少數病例尚可轉移而致命.瘤組織循環豐富,質軟而脆性大,似肉芽組織,易出血,有纖維機化區及出血區.細胞組成為圓細胞及梭形細胞(即間質細胞),間有較大空隙,隙內有出血徵象,並有許多巨大型多核細胞(核數10~200個),骨皮質變薄,有時穿過皮質擴大至軟組織,切片檢查應包括腫瘤各部分.目前,多傾向於把間質細胞作為該腫瘤的主質細胞. 僅常有隱痛或刺痛,間歇發作,局部可有腫脹.由於進展隱匿,有的腫瘤已發展至相當大小才來就診,病變多發於長骨兩端,故而附近關節活動可以受限. 本病80%發生在20歲以後,很少發生在骺板關閉以前,僅有3.5%在15歲以下,50歲以上也很少見.最多見在20~40歲.良性巨細胞瘤,女比男多,約3∶1;而惡性者,男比女多,也約為3∶1. 75%的腫瘤位於長管狀骨的兩端,50%在膝關節附近,即股骨遠端、脛腓骨近端.橈骨遠端和肱骨近端也為常發部位.少數見於骨盆和脊椎骨.偶有報告呈多發性. X線表現由於本病的特徵性X線表現有助於早期診斷,其特徵是骨組織出現局灶性溶骨性破壞.在長管狀骨的骨骺區,可見一較大而偏心的射線透光區;病灶的邊緣清晰,其中有纖細或粗糙的骨小梁穿過所見骨小梁並非新骨形成,而代表破壞骨骺的腔壁.腫瘤可伸展至關節的軟骨,甚至能引起關節內骨折,在患部一側骨皮質的擴大和變薄明顯,在骨皮質外一般沒有骨膜新生骨形成,有時呈多囊性或肥皂泡沫樣改變.某些巨大、膨脹性腫瘤可涉及干骺端,也可占據骨骺全部,有一層薄而硬化的邊界,由擴大的皮質內層皺縮或少量周圍性反應性新骨生成引起.也偶見形成典型的骨膜反應如Codman3角.由於腫瘤的生長,骨膜呈脫皮狀.如該腫瘤患處骨皮質破裂,骨膜新生骨增多都提示有惡性變的可能. 建議你到當地醫院骨外就診,針對病情做下一步的治療.
4、如何從形態上區分骨肉瘤和骨巨細胞瘤?
固定後的大體標本,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骨組織有無完整性, 骨肉瘤多有骨破壞,且浸潤骨膜,所以會有骨的不連續性。骨巨細胞瘤屬於干骺端骨皮質的損害,通常不累及骨皮質,所以具有連續性。
2 骨內腫瘤組織的顏色 前者固定後多為白色或紅白的斑斕狀顏色,後者固定後有黃色的區域,這是因為泡沫細胞的原因。
3 壞死特點: 前者切面中通常為絮狀的纖維中有壞死, 後者通常為片狀壞死,有時呈砂礫樣。
4 干骺端形態 : 前者主要為 實性,腫瘤如長出骨皮質,會有codman三角形成 後者主要為泡狀損害
5、骨巨細胞瘤是癌症嗎?
骨巨細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是一種具有局部侵襲性及復發傾向的原發性骨腫瘤,屬惡性腫瘤,也就是骨癌的一種。它由梭形和卵圓形的基質細胞(stromal cell)及大量散布在其間的多核巨細胞組成,腫瘤間質富於血管。由於本瘤內有大量多核巨細胞,因而稱為巨細胞瘤;又因過去認為這些多核巨細胞是破骨細胞,故也稱為破骨細胞瘤
(osteoclastoma)。本瘤的組織來源未明,以上各名稱純系形態學的描述性命名。在我國骨巨細胞瘤的發病率較高,僅次於骨軟骨瘤和骨肉瘤,居第三位。本瘤好發年齡為20~40歲的青壯年,性別無明顯差異。病理改變可分為三級:Ⅰ級為良性;Ⅱ級有惡變傾向;Ⅲ級為惡性。但Ⅰ級者也可以早期肺轉移。
治療原則:
1.骨巨細胞瘤需手術治療,化療無效,放射治療對骨巨細胞瘤只有抑製作用,僅用於不能手術或手術的輔助治療。
2.對次要之骨骼,如腓骨小頭、尺骨遠端肋骨,可作腫瘤全切除。對橈骨遠端切除後可行腓骨小頭移植重建腕關節。
3.對范圍較小之Ⅰ、Ⅱ級腫瘤行徹底刮除病變組織,後選用50%氯化鋅、甲醛、酒精、石炭酸、液氮冷凍或鐳射燒灼等辦法殺滅殘留的腫瘤細胞,然後植入自體骨、異體骨、骨水泥或人工骨材料。
4.對范圍較大或刮除術後復發之Ⅰ、Ⅱ級腫瘤可行節段切除術,人工關節或異體關節移植術。
5.Ⅲ級骨巨細胞瘤應行截肢術或節段截除術。
用葯原則:
1.本病無特效葯物治療。
2.本病主要行手術治療,術後要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必要時要用新特葯物。
輔助檢查:
1.對骨巨細胞瘤之診斷根據臨床、X線攝片和病理檢查三結合定級。
2.住院病人,以檢查框限「A」及「B」為主。如懷疑遠處轉移之可能,可酌情選用檢查框限「C」。
療效評價:
1.治癒:骨巨細胞瘤經手術治療後不復發。
2.好轉:腫瘤經手術治療,傷口癒合。
3.未愈:腫瘤雖經手術,但殘存腫瘤,近期內又復發。
專家提示:
骨巨細胞瘤是我國常見的原發骨腫瘤之一,化療無效,放療只有起抑制腫瘤生長之作用但有促使惡性變的發生,僅用於無法手術部位(如脊椎、骨盆)的腫瘤,一般均需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取決於腫瘤分級和腫瘤部位。
6、骨巨細胞瘤是惡性腫瘤嗎?
骨巨細胞瘤嚴格意義上講,是一種具有惡性性質的良性腫瘤,目前,骨科學界及專病理學界,對此腫瘤屬生物學性質(即:良性、惡性)仍有爭論。以往骨巨細胞瘤分三期,所謂一期良性,三期為惡性。但近年來,也發現有一期病人復發或轉移的病例。因此,目前仍無法具體判定骨巨細胞瘤良惡之分。其主要組織成分為類似破骨細胞的巨細胞和比較瘦小的梭形或圓形的基質細胞。近十數年來對它的認識更深入了一步。它是一種局部破壞性較大、生長活躍的腫瘤,經過搔刮治療以後,有相當數量的病例可能復發,甚而惡變,並發生遠處轉移。部分病例因局部感染、外傷或經久不治而發生惡變,另有一小部分病例,其組織形態一開始就有趨向惡性的徵象,或基本上是一種含有多量巨細胞的惡性巨細胞瘤。因此,把它們一律稱為良性骨巨細胞瘤不符實際,而且給大以不應有的假安全感。
7、如何鑒別骨巨細胞瘤
骨巨細胞瘤是我國較常見的原發性骨腫瘤之一,此瘤生長活躍,對骨質侵蝕破壞性大,如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治療,可造成嚴重殘廢而導致截肢,少數病例尚可轉移而致命。按良性和惡性程度分為三度。鄰近關節的腫瘤,生長緩慢,局部可有腫脹,疼痛及壓痛,關節活動度常受限,瘤內出血或病理骨折往往伴有嚴重疼痛。骨巨細胞瘤容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那麼要如何區分呢?容易與骨巨細胞瘤相混淆的疾病巨細胞修復性肉芽腫 常見10歲~20歲青少年,好發下頜骨。現在認為發生於頜骨者通常並非真性GCT而是巨細胞修復性肉芽腫。鏡下多核巨細胞體積小,中等數量,分布不均勻,常聚集於出血、壞死與含鐵血黃素沉積部位,並可見骨樣與骨組織形成,病灶經單純刮除後預後較好。動脈瘤樣骨囊腫 多發生於20歲以下的青少年。好發椎骨及扁骨,但也可發生於長骨幹。X線上與GCT相似,呈骨的偏心膨脹,骨皮質消融,與GCT鏡下不同的是多核巨細胞分布不均且多位於血管囊腫和出血灶附近,胞體較小,間質為成熟的纖維組織。單純病灶刮除四分之一會復發,大塊切除或刮除並結合骨移植效果較好。多核巨細胞性骨病變十分復雜,稍不警惕就易造成誤診,對於患者是兒童,病變在除骶骨外的椎骨、頜骨和手足骨,病灶多發,通常不是GCT。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骨折時可因壞死、出血及多核巨細胞反應而誤診為GCT合並病理性骨折,應加以鑒別。通過以上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定幫助,如有身體不適,一定要及時的去正規醫院檢查治療,以免耽誤病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
8、骨巨細胞瘤是什麼病?
常見的原發性骨腫瘤之一,來源尚不清楚,可能起始於骨髓內間葉組回織。骨巨細胞答瘤具有較強侵襲性,對骨質的溶蝕破壞作用大,極少數有反應性新骨生成及自愈傾向,可穿過骨皮質形成軟組織包塊,刮除術後復發率高,少數可出現局部惡性變或肺轉移(即所謂良性轉移)。骨巨細胞瘤為低度惡性或潛在惡性的腫瘤。
9、骨巨細胞瘤的症狀有哪些?
骨巨細胞瘤的好發部位已在病理中述及。患者多為20一40歲的青壯年,占總數的80%以上。男女發病宰相等。50%以上的病例在發病前有損傷歷史。腫瘤生長活躍,平均病期為10個月左右。最早期的主訴為疼痛,其次為腫脹。疼痛不劇烈,無礙睡眠。約有16%的病例系因發生病理性骨折才去醫院診治。
骨巨細胞瘤的臨床表現無特異性,當病變破壞骨皮質並刺激骨膜時或當骨的強度下降即將出現病理骨折時,可以產生臨床症狀。同大多數骨腫瘤一樣,往往因局部的腫脹和疼痛而發現。
1.症狀臨床症狀的程度不一,一般與就診時腫瘤的大小無關。有的患者因病理骨折而就診,就診時已有大范圍的骨破壞。
(1)疼痛:早期多見,一般不劇烈。產生的原因是由於腫瘤生長,髓內壓力增高所致。發生於脊椎者,腫瘤可壓迫神經或脊髓,產生相應的神經放射痛或截癱。少數病人可因病理性骨折而就醫。
(2)局部腫脹、腫塊:出現遲於疼痛症狀,腫脹一般較輕,由於骨殼膨脹性改變及反應性水腫所致。如病變穿透骨皮質,形成軟組織內腫物,則腫脹明顯。腫脹逐漸地緩慢增大,有時迅速增大,多屬腫瘤內出血所致。
(3)關節功能障礙:長骨骨端腫瘤的局部浸潤反應可造成關節功能障礙。腫瘤很少穿破關節軟骨,但可造成關節面的塌陷或薄弱,有時腫瘤體積較大,范圍超過關節,但X線片所見其關節軟骨面尚完整,這也是該腫瘤的特點之一。
2.體征
(1)局部皮溫升高,靜脈顯露:表示病灶局部充血及反應區,特別是骨皮質破壞,形成軟組織內腫塊時,皮溫增高明顯,也與該腫瘤血液豐富有關。
(2)骨殼完整且較厚時,觸及硬韌的腫物,薄的骨殼可有彈性。骨殼破壞或無骨殼者,呈囊性腫物。有時腫瘤呈現搏動,表示腫瘤充血明顯。
(3)發生於脊柱的骨巨細胞瘤,可引起椎體壓縮性骨折、脊髓損傷及截癱。位於骶骨者可引起骶區疼痛、馬鞍區麻木及大小便障礙,肛門指診可捫及骶前腫物。
在x線照片上,典型骨巨細胞瘤呈肥皂泡沫樣的囊腫樣陰影,早期位於長骨骨端的一側,逐漸向中心擴張,最後整個骨端和部分干骺端發生破壞,並向周圍擴張,但腫瘤極少穿透關節軟骨面。腫瘤周圍骨壁清晰整齊,與骨幹連接處可能有少量的骨質微密。在囊腫樣透明陰影內,無鈣化點或新生骨質。偶爾發生自愈或半自愈現象,大多由於病理性骨折和腫瘤內部大量出血所致。在臨床實踐中,典型肥皂泡沫x線徵象較為少見。多數病例呈周圍骨壁擴張,界限清晰,但無骨間隔的囊腫樣徵象,病理骨折後溶骨性變化的發展尤為顯著,須與中心型骨纖維肉瘤鑒別。
在極大多數病例中可根據病歷、臨床和x線徵象作出診斷。但組織切片檢查在骨巨細胞瘤的診斷中十分重要,它對處理的決定和預後的測知起指導作用。因此,病理檢查應盡量做到徹底、廣泛、仔細。只憑一小塊組織檢查的結果來推斷整個腫瘤的性質,很難達到正確的分級。手術可以根據冰凍切片或活組織檢查,結合臨床和x線徵象進行。術後對切除或刮除的標本應再作更全面的檢查,肯定分級後更好地進行觀察或進一步治療。
病變在膝關節周圍,腫脹、疼痛。X線表現為骨端局限性均勻一致的溶骨性破壞,呈肥皂泡沫狀。鏡下為基質細胞和多核巨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