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腫瘤 > 骶骨腫瘤是不是骶管囊腫

骶骨腫瘤是不是骶管囊腫

發布時間:2020-11-21 20:07:00

1、骶骨囊腫需要手術嗎?

骶管囊腫一般認為是骶管內神經跟部位的蛛網膜囊腫,由於腦脊液搏動的活塞作用,導致囊腫腔內壓力較高壓迫神經跟而產生症狀,其症狀一般表現為腰骶部疼痛,下肢疼痛,甚至出現跛行,大小便障礙少見。無症狀的骶管囊腫無需手術,有症狀時需辨別症狀是否與囊腫有關。以下方法可以幫助辨別:憋氣增加腹壓如疼痛加重,或活動增加是疼痛加重預示囊腫可能與症狀相關,可以考慮手術。手術的主要風險是腦脊液漏感染,或症狀復發,操作不慎也可能出現神經跟的損傷。

2、骶管囊腫會引發其他什麼症狀

骶管囊腫屬於硬脊膜囊腫,起源於脊髓被膜,故用「椎管內脊膜囊腫」來總稱這類疾病。骶管囊腫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沒有確切的統計,自從核磁共振檢查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以來,骶管囊腫的發現率愈來愈高,引起患者極大的顧慮。其實,了解骶管囊腫的發生原因及治療方式,可大大減少這種顧慮。
骶管囊腫屬於硬脊膜囊腫,起源於脊髓被膜,故用「椎管內脊膜囊腫」來總稱這類疾病。椎管內脊膜囊腫多數被認為是先天性的,也有部分是後天獲得的,各型的成因有所不同。不論何種原因,囊腫的形成總是由於其初期與蛛網膜下腔相通,腦脊液隨著動脈搏動進入,最終由於流出不暢或因液體靜水壓而逐漸擴大。
疾病症狀
不含有脊神經根纖維的硬膜外脊膜囊腫患者多數無症狀;25%的含有脊神經根纖維的硬膜外脊膜囊腫患者有症狀。骶管內有支配鞍區、大腿背側、會陰區的感覺及運動神經,還有支配大小便的副交感神經纖維,囊腫靠近頭端會壓迫坐骨神經。故骶管囊腫臨床表現以慢性下腰部、骶尾部、會陰部疼痛不適為主;還可伴有大腿背側疼痛、坐骨神經痛、甚至神經源性跛行。
並發症
如上所述,骶管囊腫屬脊膜囊腫,而非腫瘤,無惡變可能。囊腫內腦脊液壓力增高,壓迫周圍骶神經、骨質,嚴重者可引起骨質破壞。如果囊腫持續性壓迫周圍神經纖維,嚴重患者會出現感覺、運動功能障礙、甚至大小便功能異常。罕見囊腫破裂引起化學性炎症者。

3、我查出骶管囊腫一年多,無明顯症狀,就是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情況分析,對於骶管囊腫,如果出現症狀,最好手術治療。

4、骶管囊腫無症狀可否不管它【骶管囊腫】

骶管抄囊腫很常見,無症狀不用去襲理會。你是偶然發現,所以就當他沒有這回事,生活、學習、運動依舊。

(廣東省人民醫院周東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5、骶管囊腫如何鑒別診斷?

鑒別診斷
腰椎間盤突出症
椎管內脊膜囊腫病程緩慢,臨百床症狀輕且不典型,臨床表現及體征與腰椎間盤突出有相似之處。骶管囊腫的特點:囊腫為良性病變,生長緩慢,病程較長,症狀度可有中間緩解期;症狀特點是腰骶部疼痛、會陰部感覺減退、慢性過程;囊腫為版膨脹性病變,脊柱X線平片可見病變區椎管腔擴大,椎弓根變薄,椎弓根間距加寬;MRI可以明確進行鑒別。
骶管內腫瘤
腫瘤多為實性腫瘤,MRI增強掃描可見腫瘤強化;Tarlov囊腫位於骶部硬脊膜外,呈大小不等多發囊權性腫物,MRI增強掃描囊腫無強化。

6、誰對骶管囊腫在行的,骶管囊腫到哪種程度需要做手術?手術風險?謝謝!

骶管囊腫是指發生於骶管內的囊性病變,命名及分類較混亂,如骶骨脊膜囊腫、TARLOV囊腫(神經根周圍囊腫)、骶管內蛛網膜囊腫、骶管內硬膜外囊腫、骶管滑膜囊腫等。多數學者認為它是先天性的硬膜憩室或蛛網膜疝,是硬膜的一種先天性缺陷。根據囊腫內是否有神經纖維或細胞,可將骶管囊腫分為單純型和神經根型兩種類型。臨床症狀以骶管內神經受壓表現為主,囊腫與硬膜囊一般有交通孔。交通孔為瓣膜樣。對骶管囊腫的研究最早見於1938年TARLOV[1]在30 例屍體解剖中首次發現了骶神經根囊腫,1972年片岡治[2]將其統稱為骶神經根囊腫。第二類是蛛網膜囊腫,由蛛網膜包繞腦脊液開成袋狀結構構成。臨床上常誤診為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或腫瘤等。由於醫學影像學的發展,特別是MRI的應用,對本病的診斷率明顯提高。骶神經根囊腫的臨床發病率約1%~4.6%,該病往往累及骶2~3神經後支或背側神經節,MRI和椎管造影可以明確其部位和大小,其中70%為無症狀者,患者可出現下腰痛、坐骨神經痛或大小便功能障礙以及骶尾部會陰區麻木不適,僅有1/5的患者需要手術干預[7]。骶神經根囊腫的發病機制尚無定論,TARLOV[1]認為與創傷有關,他認為創傷後蛛網膜下隙出血,紅細胞蓄積,阻礙神經外膜靜脈迴流,引起蛛網膜下隙擴張,逐漸形成了囊腫。Paulsen [7]等人認為:囊腫通過一個活瓣(閥門)與蛛網膜下隙相通,活瓣只允許腦脊液進入,但腦脊液無法流出,這樣液體逐漸蓄積形成囊腫。BARTELS等[8]認為先天性、創傷性、退行性和炎症改變均可誘發本病。但多數學者認為本病是一種先天性或自發性硬膜憩室或蛛網膜疝,在腹壓增大或動脈搏動時,腦脊液的壓力增高,腦脊液通過蛛網膜薄弱處逐漸流入先天性缺陷的憩室而形成囊。Goyal[9]等提出了椎管內囊腫的新分類方法,將椎管內囊腫分為5類:(1)神經周圍囊腫及神經根憩室----位於後根神經節的神經鞘(Tarlov囊腫)。(2)神經根袖擴張----神經節近側的蛛網膜腔擴大。(3)硬膜內蛛網膜囊腫----硬膜內或硬膜的蛛網膜囊袋。(4)硬膜外蛛網膜囊腫----經硬膜缺損的蛛網膜疝。(5)創傷性神經根囊腫----軟脊膜撕裂後的腦脊液積聚。 Nabors[10]等將脊膜囊腫分為3類:Ⅰ型無神經根纖維的硬膜外脊膜囊腫。Ⅱ型 有神經纖維的硬膜外脊膜囊腫(即Tarlov囊腫)。Ⅲ型 即硬膜內脊膜囊腫(見下表)。 也有人建議把骶管囊腫分為二型:根據囊腫內是否有神經纖維或細胞,可將骶管囊腫分為單純型和神經根型兩種類型,單純型囊腫內和壁上不含有神經纖維或細胞,而神經根型及Tarlov囊腫有神經纖維穿行於囊腫內或壁上。3.1 臨床特點 骶神經根囊腫多表現為腰骶部鈍痛,症狀與體位的變換有關,由於囊腫多與蛛網膜下隙相通,站立時腦脊液可進入囊腫內,使囊腫擴張,囊壁上的神經纖維受到牽張和壓迫而症狀加重。卧位囊腫內腦脊液則可流出,囊腫體積縮小,其張力減低,從而減輕了對神經根的擠壓牽拉,症狀隨之減輕。一般上午輕下午重,站立或行走後症狀加重,卧床休息症狀可減輕。在久坐或站起來的過程中常有腰及下肢疼痛。隨著年齡的增長,囊腫也逐漸增大,壓迫症狀也隨之加重。常有間歇性跛行,臨床上常誤診為腰椎管狹窄症。如骶神經根受累,則表現為馬尾神經壓迫和刺激症狀,以會陰部馬鞍區感覺異常為主,有的表現為排尿功能紊亂或性功能障礙、肛門燒灼樣疼痛,有的誤診為馬尾神經瘤。臨床症狀輕重與囊腫大小和壓迫程度有關。 3.2 影像學特點 X線平片:腰骶部正位X線片多作為常規檢查,但很少有陽性發現。如果囊腫較大、病史較久者,以骶椎為中心側位片有的表現為骶骨侵蝕現象、骶椎椎管擴大、椎管前壁即椎體後緣有橄欖狀凹陷性密度減低區,有的椎管後壁即椎板變薄,嚴重者椎板有中斷現象。合並腰骶部先天性骶椎隱裂和移行者多見。 CT及MRI特點骶管囊腫因其位置的特殊性,臨床表現又與其他椎管內疾病相似而未引起人們的重視,CT掃描腰椎間盤不容易注意骶管情況而漏掃,除非骶管囊腫引起明顯骶管骨質吸收,CT的密度解析度最高,對囊腫周圍骨質結構的改變顯示最佳,評價囊腫對椎管骨壁的壓迫性骨質吸收優於MR,若結合增強掃描,亦能大致確定囊腫的性質;但是由於受骨偽影及解析度的影響,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在CT上顯示欠清晰,由於M R I對水的敏感度很高,囊性病灶的診斷中,C T不及MRI;MRI因其無創,軟組織分辨力高,多方位成像又無骨偽影,能較好顯示囊腫大小、數目、分布、內部結構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其MRI表現:(1)囊腫位於骶管內,呈卵圓形,串珠狀及不規則形,可以單發或多發,(2)囊腫境界清楚,囊壁菲薄,信號與腦脊液相似,T1W I呈均勻一致的低信號,T2WI呈均勻的高信號,增強掃描囊壁及囊液無強化。(3)囊腫主要位於骶1-3椎平面骶管內。[3] MRI脊髓造影: MRI脊髓造影具有成像迅速、無創傷性,只要通過增強腦脊液的信號,無需造影劑便可獲得高反差的圖像,經三維重建後的圖像克服了腰椎生理彎曲的影響,獲得包括腰骶部冠狀位在內的各方點陣圖像,結合常規矢狀位和軸位的圖像,能替代傳統的脊髓造影檢查,提供腰骶部硬脊膜外腔、神經根及神經根鞘的影像學表現,可為臨床准確地診斷腰骶部神經根腫瘤提供客觀的影像學依據。Masato Tanakaa認為:閥門機制對囊腫的形成可能起重要作用,MRI脊髓造影中如果出現充盈缺損陽性現象是一個很好的評價是否手術的指標。[14] 編輯本段治療 由於骶神經根囊腫的發病機制目前尚無定論,治療也無明確的方式,且效果不確切。目前公認的手術適應證主要為:腰骶部疼痛和或間歇性跛行,影響生活和工作,而保守治療無效者;伴下肢感覺、肌力減退者;會陰部疼痛或感覺減退,排便、性功能障礙者;囊腫巨大,椎板破壞嚴重者。而有瘢痕體質者在選擇治療方案時更應慎重,因其可能影響治療的效果。 4.1 保守治療 由於大多數骶神經根囊腫(約70%)臨床症狀較輕或無明確的神經症狀,可行保守治療,如物理治療及硬膜外葯物注射等。 4.2 手術治療 骶椎板切除並囊腫切除術:VOYADZIS等[16]對10 例骶神經根囊腫的患者施行此手術,70%的患者臨床症狀緩解。SU等[17]採用顯微外科的方法,把與囊腫外壁粘連的神經完全分離後,將囊腫全部切除。SIQUEIRA[18]採用單純椎板減壓術,將囊腫切開,囊腫內壁電凝燒灼攣縮後曠置;而對於囊腫<1.5 cm且無放射性疼痛的患者療效較差。在國內此手術應用較普遍。 囊腫顯微手術切除並硬膜成型術:Caspar等報道此手術成功率為85%。[19] 囊腫顯微切除開窗並硬膜折疊縫合術:Mummaneni等對8 例有症狀的骶神經根囊腫患者實施此手術,將骶椎板切除,囊腫切除,把交通孔周圍的組織折疊縫合。術後4 例臨床症狀完全緩解,3 例中度緩解,1 例9個月後症狀復發。總結為術中肌電圖監測可以減少神經損傷,避免術後症狀加重。多數患者術後都行腰穿置管引流,避免腦脊液漏。[20] 骶椎板切除並囊腫抽吸、肌肉補片修補術:Langdown等對3 例骶神經根囊腫患者施行此手術,全部症狀緩解。[21] CT引導下囊腫穿刺纖維蛋白膠注射治療: Patel〔22〕在總結接受吸出法治療骶管囊腫時,患者往往有腦脊液再聚集的情況出現而致相關症狀復發,採用將生物蛋白膠置入骶管囊腫,觀察結果囊腫內未再出現較多的腦脊液聚集,並擴展到CT引導下經皮穿刺注射醫用生物蛋白膠黏合劑的新療法,Patl共治療4 例,均收到滿意的療效,隨診7~11個月無復發。劉玉傑等[23]報道了38 例骶神經根囊腫的患者應用此法治療,優良率為92%,無感染、神經損傷和腦脊液漏形成,術後無復發。 FG膠注射治療骶神經根囊腫的適應證為: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經症狀,經MRI、CT或脊髓造影等影像學檢查確診為神經根囊腫,且臨床症狀較重,經系統保守治療無效者;經手術治療失敗的病例;如果骶神經根囊腫伴有輕度的椎間盤突出或椎管狹窄,臨床表現明顯,患者不同意進行手術者。 FG又稱醫用生物蛋白膠(FG),是一種用哺乳動物血液替代人血作的生產材料,由黏合蛋白、凝血酶、鈣離子等組成,其中黏合蛋白含有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ⅩⅡ等。當粘合蛋白與凝血酶混合後,纖維蛋白肽鏈A、B被凝血酶水解後,形成纖維蛋白單體,該單體疏鬆聚合形成網狀結構而將血細胞網住以發揮止血作用。疏鬆聚合的纖維蛋白原單體在被激活的第ⅩⅡ因子、鈣離子作用下,形成穩定的多聚纖維蛋白原纖維,再進一步聚合成強力的纖維蛋白絲網。以此纖維蛋白網為基質,成纖維細胞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增生,直接封閉囊腔口及組織缺損。由於FG注入囊腔內,使其囊壁與蛛網膜下隙充填後刺激纖維母細胞發生纖維化。FG吸收後使囊壁粘連。由於CSF不能進入囊腔,降低了囊腫表面神經纖維的張力和壓力,解除了神經的壓迫,從而使症狀消失。 骶神經根囊腫的發病機制尚不明了,目前診斷尚無統一的標准,且缺乏規范的治療手段,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和探討。但就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只有認真的分析病情,選擇病例,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才能造福患者。 5.骶管囊腫術後並發症: 手術並發症主要有:①術後腦脊液漏。是最常見的並發症。陶惠人等[24]報道的23例患者術後均發生腦脊液漏。術中囑患者做增加腹壓動作,觀察有無腦脊液溢出,並做仔細修補縫合;切口引流管在肌層內潛行一段距離後置於術區,術後24h後拔除引流管,引流口全層縫合一針;嚴密縫合切口肌層、皮下組織及皮膚分層;術後採取頭低臀高俯卧位,切口用沙袋壓迫,2周後下地活動等,可防治腦脊液漏。②壓瘡。因骶尾部血供相對較差,局部骨性隆突且軟組織相對較少,術中暴露時軟組織剝離較多,切口局部容易發生壓瘡。術後採用俯卧位減少骶部壓迫,嚴密觀察切口血供狀態,可有效降低其發生率。③顱內感染。因骶部切口處軟組織較薄,位置較淺,如術後發生慢性腦脊液漏或皮膚壓瘡壞死,容易誘發局部感染,嚴重者可引起顱內感染。陶惠人[24]報道的23例手術病例中發生3例顱內感染。故術後一旦出現感染徵象,應及時應用大劑量敏感抗生素治療,以防不良後果發生。

7、骶管囊腫什麼意思?

這是一種椎管佔位,一般壓迫脊髓神經需要手術切除。骶管囊腫屬脊膜囊腫的一種類型,大體分為兩種:NaborsIB型不含有脊神經根纖維的硬膜外脊膜囊腫(NaborsIB型),為先天性硬膜憩室或先天性硬膜缺陷所致蛛網膜疝出,多位於骶管S1-3水平,常見於成年人,男女之間無明顯差異。NaborsII型含有脊神經根纖維的硬膜外脊膜囊腫,又稱之為Tarlov神經束膜囊腫或脊神經根憩室(NaborsII型),為脊髓神經根袖遠端的異常擴張形成囊腫,一般位於S2-3水平脊神經節或其遠端,多見於成年人。;

8、骶管囊腫嗎?

我也是這個病,做過手術了,到現在沒好,不建議你做手術,做了就後悔啊,復發率高,創傷大,保守治療吧。我覺得後面專家說的有理

9、我是骶管囊腫,前年就查出來了,當時醫生說不建議做手術,說我的是良性的,讓我定期檢查就可以了

單純骶管囊腫無需特殊處理,如果合並脊髓栓系一系列症狀則需手術治療。你已經是承認了,應該不會有問題。你的腰部酸痛應該和這個囊腫沒多大關系,只需定期復查就行了,不必要和這個囊腫聯系起來自己嚇自己。

與骶骨腫瘤是不是骶管囊腫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