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島,是不是骨癌?能治好嗎?
骨島也稱骨斑(bonespot)、骨生骨瘤(enostosis),為松質骨內知的骨性結節,由骨發育異常所致,呈鳥巢狀。本病大多數為查道體時偶然發現,臨床有症狀者少見,發病率大約在百萬分之一,且任何骨專骼均可發生。
一般情況下不會對身體有任何影響屬,也不需要治療,不必擔心!
2、頭上長了一個骨瘤怎麼辦啊?不算大!
關於骨瘤方面的知識提供如下:
骨瘤 廣義而言,任何骨的過多生長,不論其是否腫瘤性質,均可稱為骨瘤。但真正骨瘤應僅指膜內化骨骨骼的腫瘤,不包括因炎症、外傷等引起的過度增生、血腫機化、鈣化或骨化性纖維瘤等。
骨瘤較常見,僅次於骨軟骨瘤發病。發生於骨膜內層骨母細胞。屬良性腫瘤,由成骨性纖維組織、成骨細胞及所產生的新生骨組成,隨生長發育成長。
一、臨床表現
發病率僅次於骨軟骨瘤,多在兒童發病,男性較多。生長慢,症狀較輕。無惡變趨向。
多發生在顱骨,顏面骨及下頜骨偶有發生,分緻密骨瘤及松質骨瘤兩類。
緻密骨瘤發生在顱面骨表面者,局部隆起,發生在顱內板者,腫瘤如突入,可引起顱內壓高,引起暈眩、頭痛、甚至癲癇。
骨松質瘤則常發生於長骨端骨幹與骨骺交界處的軟骨部,隨管狀骨長度的增長,骨瘤亦有變化,呈不同形狀。
一般全身骨骼發育成熟後,即停止生長。但在發育過程中,如骨瘤引起骨骼受壓迫,仍可引致畸形生長。
骨瘤偶可發生在軟組織中,但多認為這是一種錯構瘤,而非真性骨瘤。
二、影像學診斷
緻密骨瘤顯示隆起,外比光滑,顱骨骨瘤基底寬廣,呈波狀。位內板者則內板增厚。骨密度均勻增加,骨質破壞與骨化程度常不一致。
骨疣常帶蒂,軟骨部可鈣化,呈菜花狀。
三、 病理改變
骨瘤質硬,有骨膜覆蓋,基底與骨組織相連,可有寬廣基底或帶蒂。切面為骨組織。
根據骨密度不同,分為象牙骨型(即緻密骨型)及海綿骨型(即松質骨型),前者多見。鏡下顯示結構間單,可含有骨板和少許哈氏管,松質骨型者可有骨髓組織。
四、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 發生於鼻副竇的骨瘤 多見於額及篩竇,常呈分葉狀,可有蒂,邊緣整齊,密度均勻一致,長大可占滿鼻竇腔,甚至頂起竇壁,引起額面畸形。一般診斷不困難。
(二) 發生於顱骨者 應與腦膜瘤、額骨內板增生症和纖維異樣增殖症鑒別。
1. 腦膜瘤 生長快,呈不整形新骨增生,可出現骨樣改變。瘤基底寬,並可有顱板溶骨改變。腫瘤血供增多,致附近血管溝影增寬增多。眼眶篩部骨瘤有時與嗅溝的腦膜瘤不易區分。
2. 額骨內板增生症 呈波浪性骨增生,患者常有頭痛、肥胖、性慾減退。多見於停經後的女性,有時伴發糖尿病或尿崩。
3. 顱骨纖維異樣增殖症 病變廣泛,基底寬,多處發病,累及板障和顱板,全身其它骨骼亦可發病,且有單側趨向。
(三) 發生於肢體者 應與骨軟骨瘤、骨肉瘤區分。
1. 外生骨疣 如全身骨質則為骨瘤,有謂 實為骨軟骨瘤,內含軟骨成份鈣化。二者不易區分,有賴於病檢。
2. 內生肌疣(Enoslosis)亦稱骨斑(Bone Spot)或骨島(Bone Islaand),為松質骨內骨發育異常,骨內呈巢狀,可有骨小梁。不屬腫瘤。
3. 骨肉瘤 生長迅速,具惡性骨腫瘤特點,有無好發年齡與部位,易區分。
五、治療
骨瘤的發展緩慢,無症狀者可大不被發現,一般無需治療。但如生長快,已引起發良畸形或壓迫症狀,或成年後仍繼續生長者,均可手術切除。
3、先天性骨瘤能醫好嗎?
骨瘤 廣義而言,任何骨的過多生長,不論其是否腫瘤性質,均可稱為骨瘤。但真正骨瘤應僅指膜內化骨骨骼的腫瘤,不包括因炎症、外傷等引起的過度增生、血腫機化、鈣化或骨化性纖維瘤等。
骨瘤較常見,僅次於骨軟骨瘤發病。發生於骨膜內層骨母細胞。屬良性腫瘤,由成骨性纖維組織、成骨細胞及所產生的新生骨組成,隨生長發育成長。
一、 臨床表現
發病率僅次於骨軟骨瘤,多在兒童發病,男性較多。生長慢,症狀較輕。無惡變趨向。
多發生在顱骨,顏面骨及下頜骨偶有發生,分緻密骨瘤及松質骨瘤兩類。
緻密骨瘤發生在顱面骨表面者,局部隆起,發生在顱內板者,腫瘤如突入,可引起顱內壓近,引起暈眩、頭痛、甚至癲癇(圖2-1)
骨松質瘤則常發生於長骨端骨幹與骨骺交界處的軟骨部,隨管狀骨長度的增長,骨瘤亦有變化,呈不同形狀(圖2-2)
一般全身骨骼發育成熟後,即停止生長。但在發育過程中,如骨瘤引起骨骼受壓迫,仍可引致畸形生長(圖2-3)。
骨瘤偶可發生在軟組織中,但多認為這是一種錯構瘤,而非真性骨瘤。
二、影像學診斷
緻密骨瘤顯示隆起,外比光滑,顱骨骨瘤基底寬廣,呈波狀。位內板者則內板增厚。骨密度均勻增加,骨質破壞與骨化程度常不一致。
骨疣常帶蒂,軟骨部可鈣化,呈菜花狀。(圖2-4)
三、 病理改變
骨瘤質硬,有骨膜覆蓋,基底與骨組織相連,可有寬廣基底或帶蒂。切面為骨組織。
根據骨密度不同,分為象牙骨型(即緻密骨型)及海綿骨型(即松質骨型),前者多見。鏡下顯示結構間單,可含有骨板和少許哈氏管,松質骨型者可有骨髓組織。
四、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 發生於鼻副竇的骨瘤 多見於額及篩竇,常呈分葉狀,可有蒂,邊緣整齊,密度均勻一致,長大可占滿鼻竇腔,甚至頂起竇壁,引起額面畸形。一般診斷不困難。
(二) 發生於顱骨者 應與腦膜瘤、額骨內板增生症和纖維異樣增殖症鑒別。
1. 腦膜瘤 生長快,呈不整形新骨增生,可出現骨樣改變。瘤基底寬,並可有顱板溶骨改變。腫瘤血供增多,致附近血管溝影增寬增多。眼眶篩部骨瘤有時與嗅溝的腦膜瘤不易區分。
2. 額骨內板增生症 呈波浪性骨增生,患者常有頭痛、肥胖、性慾減退。多見於停經後的女性,有時伴發糖尿病或尿崩。
3. 顱骨纖維異樣增殖症 病變廣泛,基底寬,多處發病,累及板障和顱板,全身其它骨骼亦可發病,且有單側趨向。
(三) 發生於肢體者 應與骨軟骨瘤、骨肉瘤區分。
1. 外生骨疣 如全身骨質則為骨瘤,有謂 實為骨軟骨瘤,內含軟骨成份鈣化。二者不易區分,有賴於病檢。
2. 內生肌疣(Enoslosis)亦稱骨斑(Bone Spot)或骨島(Bone Islaand),為松質骨內骨發育異常,骨內呈巢狀,可有骨小梁。不屬腫瘤。
3. 骨肉瘤 生長迅速,具惡性骨腫瘤特點,有無好發年齡與部位,易區分。
五、治療
骨瘤的發展緩慢,無症狀者可大不被發現,一般無需治療。但如生長快,已引起發良畸形或壓迫症狀,或成年後仍繼續生長者,均可手術切除。
4、拍片診斷:股骨粗隆間斑片狀高密度影
股骨粗隆間斑片狀高密度影提示有骨密度增高,可能是有骨壞死,但是由於發病部位不是在股骨頭部,所以不能認為就是股骨頭壞死,可以進一步確診。至於預防,肯定是少走路,少負重。
5、骨瘤會影響人體什麼
骨瘤 廣義而言,任何骨的過多生長,不論其是否腫瘤性質,均可稱為骨瘤。但真正骨瘤應僅指膜內化骨骨骼的腫瘤,不包括因炎症、外傷等引起的過度增生、血腫機化、鈣化或骨化性纖維瘤等。 骨瘤較常見,僅次於骨軟骨瘤發病。發生於骨膜內層骨母細胞。屬良性腫瘤,由成骨性纖維組織、成骨細胞及所產生的新生骨組成,隨生長發育成長。 一、 臨床表現 發病率僅次於骨軟骨瘤,多在兒童發病,男性較多。生長慢,症狀較輕。無惡變趨向。 多發生在顱骨,顏面骨及下頜骨偶有發生,分緻密骨瘤及松質骨瘤兩類。 緻密骨瘤發生在顱面骨表面者,局部隆起,發生在顱內板者,腫瘤如突入,可引起顱內壓近,引起暈眩、頭痛、甚至癲癇(圖2-1) 骨松質瘤則常發生於長骨端骨幹與骨骺交界處的軟骨部,隨管狀骨長度的增長,骨瘤亦有變化,呈不同形狀(圖2-2) 一般全身骨骼發育成熟後,即停止生長。但在發育過程中,如骨瘤引起骨骼受壓迫,仍可引致畸形生長(圖2-3)。 骨瘤偶可發生在軟組織中,但多認為這是一種錯構瘤,而非真性骨瘤。 二、影像學診斷 緻密骨瘤顯示隆起,外比光滑,顱骨骨瘤基底寬廣,呈波狀。位內板者則內板增厚。骨密度均勻增加,骨質破壞與骨化程度常不一致。 骨疣常帶蒂,軟骨部可鈣化,呈菜花狀。(圖2-4) 三、 病理改變 骨瘤質硬,有骨膜覆蓋,基底與骨組織相連,可有寬廣基底或帶蒂。切面為骨組織。 根據骨密度不同,分為象牙骨型(即緻密骨型)及海綿骨型(即松質骨型),前者多見。鏡下顯示結構間單,可含有骨板和少許哈氏管,松質骨型者可有骨髓組織。 四、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 發生於鼻副竇的骨瘤 多見於額及篩竇,常呈分葉狀,可有蒂,邊緣整齊,密度均勻一致,長大可占滿鼻竇腔,甚至頂起竇壁,引起額面畸形。一般診斷不困難。 (二) 發生於顱骨者 應與腦膜瘤、額骨內板增生症和纖維異樣增殖症鑒別。 1. 腦膜瘤 生長快,呈不整形新骨增生,可出現骨樣改變。瘤基底寬,並可有顱板溶骨改變。腫瘤血供增多,致附近血管溝影增寬增多。眼眶篩部骨瘤有時與嗅溝的腦膜瘤不易區分。 2. 額骨內板增生症 呈波浪性骨增生,患者常有頭痛、肥胖、性慾減退。多見於停經後的女性,有時伴發糖尿病或尿崩。 3. 顱骨纖維異樣增殖症 病變廣泛,基底寬,多處發病,累及板障和顱板,全身其它骨骼亦可發病,且有單側趨向。 (三) 發生於肢體者 應與骨軟骨瘤、骨肉瘤區分。 1. 外生骨疣 如全身骨質則為骨瘤,有謂 實為骨軟骨瘤,內含軟骨成份鈣化。二者不易區分,有賴於病檢。 2. 內生肌疣(Enoslosis)亦稱骨斑(Bone Spot)或骨島(Bone Islaand),為松質骨內骨發育異常,骨內呈巢狀,可有骨小梁。不屬腫瘤。 3. 骨肉瘤 生長迅速,具惡性骨腫瘤特點,有無好發年齡與部位,易區分。 五、治療 骨瘤的發展緩慢,無症狀者可大不被發現,一般無需治療。但如生長快,已引起發良畸形或壓迫症狀,或成年後仍繼續生長者,均可手術切除。 骨瘤 病名。腫瘤之發於骨者。見《洞天奧旨》卷十一。多因腎氣不足,寒濕挾痰侵襲骨骼,造成氣血凝聚於骨所致。好發於長管骨的干骺端。良性骨瘤症狀多不明顯,發展緩慢。惡性骨瘤則表現為病初隱痛,繼則疼痛難忍,入夜尤甚,腫塊生長迅速,推之不移,堅硬如石,與骨相連,皮色紫竭,表面可有靜脈怒張,並常伴有低熱、消瘦、神疲、食慾不振等症。治宜補中益氣,散腫破堅為主,內服腎氣丸,外用陽和解凝膏。對惡性者應及時實施切除治療。 [編輯本段]骨腫瘤的診斷 骨腫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但其間有時沒有截然的界限,甚至同一腫瘤中可同時存在良性和惡性的組織學特徵。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顯微鏡下的病理所見必須結合臨床情況和X線表現,全面加以分析,三者缺一不可。 由於惡性骨腫瘤病程緩慢,發病時往往不易引起患者注意,許多惡性骨腫瘤患者就診較晚,失去了早期治療的機會,預後較差。對於惡性骨腫瘤,和其它腫瘤一樣,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即「三早」)是治療成功的關鍵。早期發現惡性骨腫瘤,需要患者和了解骨腫瘤的典型症狀,以便發現早期線索,及時就診。 骨關節疼痛,腫塊,運動障礙是骨腫瘤尤其是惡性骨腫瘤的主要症狀。但許多骨腫瘤早期並沒有典型的臨床症狀,因而早期發現有一定的困難。為了做到早期發現骨腫瘤應特別注意以下情況: 1、惡性骨腫瘤的發生與骨骼生長旺盛有關,大多數發生在10~30歲年齡,10~20歲為發病高峰期。青少年患者自感肢體的疼痛與腫脹(或腫塊)的部位一致,具有固定性、持續性的特點,夜間尤甚,而且日漸加重,要引起高度警惕。當感到肢體的疼痛、腫脹不是由於創傷、炎症、風寒所引起時,決不能掉以輕心要趕緊去做進一步的檢查。 2、青少年出現發熱、肢痛、腫脹、白細胞增多等急性骨髓炎時,要排除尤文氏肉瘤和骨肉瘤的可能。 3、骨骼上原有的良性腫塊突然增大而且伴有疼痛時,說明可能有惡變趨勢。多發性內生軟骨瘤,多發性骨軟骨瘤和長管狀的單發性骨軟骨瘤都容易惡變為軟骨肉瘤,有上述病變時,要定期復查以防惡變。 4、老年人出現不明原因的肢痛、腰背痛,且有進行性加重的趨向時,要警惕有轉移性骨腫瘤的可能。 5、凡四肢軟組織中出現腫脹、局部腫塊、疼痛,並在腱膜、筋膜及關節鄰近處有壓痛時,首先應考慮滑膜肉瘤的可能,不要輕易以關節炎、囊腫、纖維瘤等良性病變來解釋。 6、X線檢查等表現無明顯異常而病程進展與外傷或良性病變不相符的患者,應注意加強局部觀察,定期復查或請教具有骨腫瘤專長的醫生進一步檢查。 7.對以上情況及高度懷疑有惡性骨腫瘤者,應進一步進行X線檢查、放射性同位素骨掃描、CT檢查、核磁共振檢查、穿刺或切開病理活檢以明診斷。 答案補充 一般無生命危險的,顱腦外的骨瘤更為安全些。 現在還有更先進的激光介入手術,風險性低和效果更為明顯
6、在醫學上骨島是什麼意思
骨島也稱骨斑、骨生骨瘤、內生骨瘤,為松質骨內的骨性結節,由骨發育異版常所致,呈鳥巢狀。本病大多權數為查體時偶然發現,臨床有症狀者少見,發病率大約在百萬分之一,且任何骨骼均可發生。
骨島是一種變異,實際上就是松質骨內的緻密骨組織團塊或者結節。骨島多見於股骨、髂骨或者椎體的松質骨內,在X線片上,顯示為松質骨(灰色,可見骨紋理)內的點狀緻密影(白色),內部結構顯示不清。骨島不是病。
(6)關於骨腫瘤誤認為骨島擴展資料
其他相關術語:
1、骨膜
骨膜為骨表面除關節外所被覆的堅固的結締組織包膜。在骨端和肌腱附著部位,非常緻密地附著在骨上。其它部位的骨膜厚,容易從骨上剝離。
2、骨骺
骨骺(epiphysis)是骨在發育過程中,骨兩端的軟骨中出現的骨化點。一般見於長骨兩端、扁骨緣、結節、粗隆及突起等處。骨骺大部分骨化後,只在與骨幹相鄰部位留有一層軟骨板,即骺軟骨。
7、骨島是什麼?
骨島也稱骨斑(bonespot)、骨生骨瘤(enostosis)、內生骨瘤,為松質骨內的骨性結節,由骨發育異常所致,呈鳥巢狀。本病大多數為查體時偶然發現,臨床有症狀者少見,發病率大約在百萬分之一,且任何骨骼均可發生。
骨島直徑一般為0.2~2.0cm。X線表現為髓腔內圓形或卵圓形硬化影,無骨膜反應。骨島多見於股骨、髂骨或者椎體的松質骨內,在X線片上,顯示為松質骨(灰色,可見骨紋理)內的點狀緻密影(白色),內部結構顯示不清。
(7)關於骨腫瘤誤認為骨島擴展資料
檢查方式:
1、X線檢查
內生性軟骨瘤的X線表現為干骺端的圓形或卵圓形低密度病灶,位於中心,占據整個髓腔,在骨破壞透亮區中可見到鈣化。在短管狀骨可侵及整個骨骼,呈梭形膨脹,在長骨腫瘤組織可侵入骨皮質的內緣產生溝嵴。多發性內生性軟骨瘤病灶常見於干骺端,早期表現為干骺端不規則增寬,內有斑點狀和條狀鈣化。
2、放射性核素掃描
內生性軟骨瘤做放射性核素掃描示活躍的2期放射性核素攝取量增多,惡變時,放射性核素攝取量明顯增加。
3、CT檢查
內生性軟骨瘤的CT切面可見膨脹性改變,低密度灶,中心有斑點狀鈣化灶。
4、MRI檢查
內生性軟骨瘤的MRI示在T1加權像上呈低信號,病灶呈長圓形或卵圓形的多房狀,邊界清楚,在T2加權像上為明顯的高信號,內部的鈣化為低信號。增強後可呈環形或不規則形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