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腫瘤 > 骨腫瘤概述科普視頻

骨腫瘤概述科普視頻

發布時間:2020-11-14 23:40:59

1、骨腫瘤的特徵是什麼?

骨腫瘤早期往往無明顯的症狀,即使有輕微的症狀也容易被忽略。隨著疾病的發展,可以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和體征,其中尤以局部的症狀和體征更為突出。具體的臨床表現因疾病的性質、部位以及發病的階段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常見有:  
(1)疼痛:這是骨腫瘤早期出現的主要症狀,一般在開始時較輕,並往往呈間歇性,隨症病情的進展,疼痛可逐漸加重增劇,且由間歇性發展為持續性。多數患者在夜間疼痛加劇以致影響睡眠。其疼痛可限於局部,也可以向遠處放射。
(2)腫脹或腫塊:一般在疼痛發生了一定的時間後才會出現,位於骨膜下或表淺的腫瘤出現較早些,可觸及骨膨脹變形。如腫瘤穿破到骨外,可產生大小不等,固定的軟組織腫塊,表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並常於短期內形成較大的腫塊。
(3)功能障礙:骨腫瘤後期,因疼痛腫脹而患部功能將受到障礙,病情發展迅速則功能障礙症狀更為明顯,可伴有相應部位肌肉萎縮。
(4)壓迫症狀:向顱腔和鼻腔內生長的腫瘤,可壓迫腦組織和鼻險,因而出現顱腦受壓和呼吸不暢的症狀;盆腔腫瘤可壓迫直腸與膀胱,產生排便及排尿困難;脊椎腫瘤可壓迫脊髓而產生癱瘓。
(5)畸形:因腫瘤影響肢體骨骼的發育及堅固性而合並畸形,以下肢為明顯,如髖內翻,膝外翻及膝內翻。
(6)病理性骨折:腫瘤部位只要有輕微外力就易引起骨折,骨折部位腫脹疼痛劇烈,脊椎病理性骨折常合並截癱。
(7)全身症狀:骨腫瘤在早期時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後期由於腫瘤的消耗、毒素的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因而可出現一系列全身症狀,如失眠煩躁,食慾不振,精神萎靡,面色常蒼白,進行性消瘦、貧血、惡病質等。

2、骨腫瘤化療期間可以喝佳膳悠選嗎?

骨肉瘤患者在化學治療期間需戒煙、戒酒,以免導致抵抗力的進一步下降,帶來新的危險。避免劇烈活動、過度勞累,以免發生損傷,帶來治療上的困難。飲食方面,推薦進食精細、有利於健康、有利於消化的食物,避免粗糙食物,以免損傷消化道黏膜並發出血和感染。建議患者避免到公共場所逗留,以免因自身抵抗力低下而感染其他疾病。

3、科普知識手抄報資料

灰塵是人人討厭的東西,它有礙環境?生,危害人體健康。因此,古往今來,人們總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然而你可曾想到,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假如自然界真的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境地呢?

灰塵顆粒的直徑一般在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人眼能看到的灰塵,是灰塵中的龐然大物,細小的灰塵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看得見。灰塵的主要來源是土壤和岩石。它們經過風化作用後,分裂成細小的顆粒。這些顆粒和其它有機物顆粒一起在空中飄浮。它們在吸收太陽部分光線的同時向四周反射光線,如同無數個點光源。陽光經過灰塵的反射,強度大大削弱,因而變得柔和。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

有趣的是,塵粒還有個「怪脾氣」,容易反射光波較短的紫、藍、青三色光,而「喜歡」吸收光波較長的其它色光。由於下層大氣中的灰塵含量較高,我們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才是蔚藍色的。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天空將變成白茫茫的一片。

灰塵大多具有吸濕性能。空氣中的水蒸氣,必須依附在灰塵上,才能凝結成小水滴。這樣,當空氣中的水蒸氣達到飽和時,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灰塵而形成穩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長時間地飄浮。假如空氣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濕漉漉的。更嚴重的是,天空不可能有雲霧,也不可能形成雨、雪來調節氣候,從地面上蒸發到上空的水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地面上來。假如地球上的水越來越少,最後完全乾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由於這些小水滴對陽光的折射作用,才會有晚霞朝暉、閑雲迷霧、彩虹日暈等氣象萬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氣中沒有灰塵,大自然將多 單調啊!

灰塵的作用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即使是一些被

人們看成是「廢物」的東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視的存在價值。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是這個么
還是下面這個

細干而成粉末的土或其它物質的粉粒;被化為微細部分的某物;細的粉末。

灰塵是人類健康的大敵,所以人們特別討厭它,因為它帶著許多細菌病毒和蟲卵到處飛揚,傳播疾病。工業粉塵、纖塵能使工人患上各種難以治癒的職業病,過多的灰塵還會造成環境污染,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誘發人類呼吸道疾病等等。

但是,灰塵的功勞也決不能抹殺。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太陽光就得不到吸收、反射、散射和折射,天空不是太亮,就是太黑。由於灰塵是吸濕性微粒,沒有它這個核心,空中的水汽無法凝結,天上的雲就難以形成,地表失去了雲層的覆蓋,就會變得乾旱貧瘠,天氣不是太熱,就是太冷。沒有灰塵,宇宙中的許多有害射線會毫無阻擋闖進地球表面,並對人類和各種生物產生致命的威脅。

雖然灰塵有許多不是,但是它的功勞也無量,它能使地球溫和地獲取太陽能量,也能使大氣中有足夠的凝結核,以增加雲、雨形成的機會;調節地表的氣溫,使之適合於生命的生存和繁衍。

4、科普小知道

1白天,鳥兒們在枝頭穿梭嗚叫,在藍天下自由飛翔,到了晚上,它們和我們人一樣也要休息、睡覺,恢復體力,不過它們睡覺的姿勢可是各不相同的。
2冰糕冒氣是因為外界空氣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見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時,一遇冷就液化成霧滴包圍在冰糕周圍,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氣」一樣。
3向日葵的莖部含有一種奇妙的植物生長素。這種生長素非常怕光。一遇光線照射,它就會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時它還刺激背廣義面的細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長的快,使向日葵產生了向旋光性彎曲。
4蟬的外殼(外骨骼)是堅硬的,不能隨著蟬的生長而擴大,當蟬生長到一定階段時,蟬的外骨骼限制了蟬的生長,蟬將原有的外骨骼脫去,就是蟬蛻。
5蜂先把采來的花朵甜汁吐到一個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裡進行調制,然後再吐出來,再吞進去,如此輪番吞吞吐吐,要進行100~240次,最後才釀成香甜的蜂蜜
6我們看到星閃閃,這不是因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現變化,而是與大氣的遮擋有關。大氣隔在我們與星星之間,當星光通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的密度和厚薄影響。大氣不是絕對的透明,它的透明度會根據密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所以我們在地面透過它來看星星,就會看到星星好像在閃動的樣子了。
7當我們感到疲累時,體內已產生了許多的二氧化碳。當二氧化碳過多時,必須再增加氧氣來平衡體內所需。因為這些殘留的二氧化碳,會影響我們身體的機能活動,這時身體便會發出保護性的反應,於是就打起呵欠來。打呵欠是一種深呼吸動作,它會讓我們比平常更多地吸進氧氣和排出二氣化碳,還做到消除疲勞的作用呢。
8蛇的身上有很多鱗片,這是它們身上最外面的一層盔甲。鱗片不但用來保護身體,還可以是它們的「腳」。蛇向前爬行時,身體會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邊的鱗片,都會翹起來,幫助蛇前進時抓住不平的路面。這些鱗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並能推動身體向前爬行,所以蛇沒有腳也可以走動呀!
9我們的頭發中有一種叫「黑色素」的物質,黑色素愈多頭發的顏色便愈黑。而黑色素少的話,頭發便會發黃或變白。人類到了老年時,身體的各種機能會逐漸衰退,色素的形成亦會愈來愈少,所以頭發也會漸漸變白啊
10當別人搔自己時,我們會倍感痕癢,而且不斷大笑;可是,當自己搔自己的時候,我們不單不會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癢。基於我們的思想上已有了准備,大腦會發出一種 「不會有危險」的訊息,神經亦隨之放鬆,所以便不會大笑起來和感到痕癢了!
11望向大海,很多時也發現海水呈現藍、綠色。可是,當你把海水撈起時,你卻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無色。原來,海水本身與我們日常所接觸到的水沒有大分別,也是透明的。我們所看到的綠色,其實是海水對光吸收能力而產生出來的現象。只有綠光能被海水吸收,從而反射出來;當海水更深時,綠光也被吸收,海水看上去便成了藍色。
12我們的皮膚表面長著汗毛,而每一個毛孔下都有一條豎毛肌,當受到神經刺激(例如:生氣、害怕、受涼等情況)後,身體的溫度會下降,而豎毛肌便會收縮而令毛發豎立起來,形成雞皮疙瘩。除了有著保溫的作用外,這個生理系統亦可使動物的體型看起來比實際更大,從而嚇退敵人

5、漸凍症病致死率、致殘率高嗎?

肌萎縮側索硬化()也叫運動神經元病(MND),後一名稱英國常用,法國又叫夏科(Charcot)病,而美國也稱盧伽雷(Lou Gehrig)病。我國通常將肌萎縮側索硬化和運動神經元病混用。它是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傷之後,導致包括球部(所謂球部,就是指的是延髓支配的這部分肌肉)、四肢、軀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 [1] 

2018年5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肌萎縮側索硬化被收錄其中。 [2] 

別稱

運動神經元病、夏科病、盧伽雷病、漸凍人

英文名稱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就診科室

神經科、皮膚科

多發群體

40~50歲男性

專家解讀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肌萎縮側索硬化基因研究

肌萎縮側索硬化是以上下運動神經元進行性丟失為特徵的一種神經系統變性病。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科普中國

致力於權威的科學傳播

本詞條認證專家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李曉光丨主任醫師

北京協和醫院 神經科 撰寫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權威醫學科普傳播網路平台

疾病概況科普文章 (8)科普視頻

目錄

1 病因

2 臨床表現

3 檢查

4 診斷

5 治療

基本信息

別    稱

運動神經元病、夏科病、盧伽雷病、漸凍人

英文名稱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就診科室

神經科、皮膚科

多發群體

40~50歲男性

常見病因

不明,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

常見症狀

早期僅無力、肉跳、易疲勞,可吞咽,講話困難

病因

肌萎縮側索硬化的病因至今不明。20%的病例可能與遺傳及基因缺陷有關。另外有部分環境因素,如重金屬中毒等,都可能造成運動神經元損害。產生運動神經元損害的原因,目前主要理論有:

1.神經毒性物質累積,谷氨酸堆積在神經細胞之間,久而久之,造成神經細胞的損傷。

2.自由基使神經細胞膜受損。

3.神經生長因子缺乏,使神經細胞無法持續生長、發育。

臨床表現

早期症狀輕微,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無力、肉跳、容易疲勞等一些症狀,漸漸進展為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咽困難。最後產生呼吸衰竭。

依臨床症狀大致可分為兩型:

1.肢體起病型

症狀首先是四肢肌肉進行性萎縮、無力,最後才產生呼吸衰竭。

2.延髓起病型

先期出現吞咽、講話困難,很快進展為呼吸衰竭。

檢查

要早期診斷肌萎縮側索硬化,除了神經科臨床檢查外,還需做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檢測、血清特殊抗體檢查、腰穿腦脊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甚至肌肉活檢。

診斷

1.病史採集和神經系統檢查

診斷過程的第一個重要步驟,就是由神經科醫生進行的臨床接診。進行包括詳細的現病史,家庭史,工作和環境接觸史的採集。接診過程中,神經科醫生將尋找肌萎縮側索硬化的典型表現:

(1)檢查要評估咀嚼和吞咽的肌肉力量,包括口腔、舌及咽喉肌。

(2)下運動神經元(LMN)功能,如肌肉萎縮情況,肌肉力量或肌肉跳動(稱為肌束震顫)。

(3)上運動神經元(UMN)功能,如腱反射亢進和肌肉痙攣(肌肉緊張和僵直的程度)

(4)情緒反應失去控制,如哭或笑的情緒變化。思維的變化如喪失判斷力或失去基本的社會技能。檢查者也會評估患者言語流暢性及文字識別能力。這些症狀不常見,不容易引起重視。

(5)神經科醫生還將詢問如疼痛,感覺喪失或錐體外系問題。

2.輔助檢查

診斷過程的下一步往往是一系列的輔助檢查,如頸部MRI(磁共振成像)、頭和腰MRI,EMG(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和血液化驗。有時會做基因檢測或腰椎穿刺。

(1)磁共振成像(MRI) 是一種無痛、非侵入性的檢查,能非常詳細提供脊髓和環繞、保護脊髓的骨骼及結締組織的結構。將有助於除外對脊髓或主要神經的壓迫(如突出的椎間盤)、多發性硬化、骨腫瘤壓迫神經等異常、脊髓或腦中風。

(2)肌電圖(EMG) 是診斷過程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該檢查有時不舒服,但有必要完成。第一部分通過小型電極在特定部位發送刺激經過所檢測的神經,在另一部位接受信號。根據所需時間測定傳導速度以判斷是否有神經損傷。第二部分測試選定肌肉的電活動。通過很細的針插入到選定的肌肉,並用它來「聽」這些肌肉的電活動模式。

(3)血液、尿液和其他檢查 驗血是為了篩查其他疾病,有些疾病症狀類似肌萎縮側索硬化早期跡象。這些檢查包括甲狀腺或甲狀旁腺疾病、維生素B12缺乏、艾滋病毒感染、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某些類型的癌症。肌酸激酶(CK)是肌肉受傷或死亡釋放的酶,也常檢查。其他還包括自身免疫抗體、抗-GM1抗體檢測,尋找可能與某些癌症有關的血液標志物。根據患者工作和環境,也可能做重金屬檢測。如果家庭里其他成員患肌萎縮側索硬化應該做肌萎縮側索硬化基因檢測。有時可能需要腰穿。有些患者除無力外,有疼痛或肌酸磷酸激酶(CK)非常高的表現,可能需要肌肉活檢。

3.診斷

這些檢查完成後,有經驗的神經科大夫就可以判斷患者是否為肌萎縮側索硬化。有時確診所需要的症狀和檢查結果並非都異常(尤其是在疾病的最早階段)。在這種情況下,神經科大夫會檢查建議隨診,3個月後重復體檢和肌電圖。

治療

盡早地做出診斷和鑒別診斷,盡早地給予神經保護和支持治療,如力如太及其他葯物,堅持定期隨訪。

1.一般療法

支持療法:對症治療,適當鍛煉。如注意呼吸道、消化道的功能。若口水多,可給予少量抗阻胺葯;若痰多,可給予霧化吸入及化痰葯;如出現情緒低落,給予抗抑鬱治療等。此外,還要多翻身以防止壓瘡發生。如進食障礙,給予鼻飼或經皮胃造瘺(PEG)。

2.特殊療法

目前國際承認、且惟一通過美國食品葯物監督局(FDA)批准治療肌萎縮側索硬化的葯物為力如太(Rilutek),並且一定要盡早使用。

3.呼吸治療

開始呼吸不順時,可使用一般氧氣或使用雙正壓呼吸機(BiBAP)幫助呼吸,發生進一步呼吸衰竭時,則需氣管切開,使用人工呼吸機。

4.研究進展

目前國際上正嘗試以神經營養因子、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維生素C以及肌酸、CoQ10等與力如太聯合應用,以對肌萎縮側索硬化進行保護性治療。但上述治療還有待於臨床試驗的證實。此外,科學家們也正在進行有關本病基因治療的實驗研究。 [

與骨腫瘤概述科普視頻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