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腫瘤 > 惡性骨腫瘤怎麼形成的

惡性骨腫瘤怎麼形成的

發布時間:2020-11-13 11:46:01

1、骨瘤是怎樣形成的

建議:骨瘤是骨組織局限性腫大而形成的腫瘤。腫瘤較大局部腫脹者可用中葯進行治療;沒有症狀、不再生長的骨瘤,可以不作治療;對有症狀者可在基底部作廣泛切除,手術效果良好。建議遵醫囑,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如果方便的話可帶上所有的就診資料來我們醫院骨科就診。祝你早日康復!

2、腫瘤是如何形成的

腫瘤是常見病,多發病,其中惡性腫瘤是目前危害人類健康最嚴重的一類疾病.不僅人類患腫瘤,動、植物也有腫瘤。
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對其生長的調控,導致單克隆性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這種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腫塊,因而得名。
腫瘤性增生與非腫瘤性增生具有本質的區別。非腫瘤性增生為機體生存所需,所增生的組織能夠分化成熟,並且能夠恢復原來正常組織的結構和功能,且這種增生是具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原因去除後就不再繼續。正常細胞轉化為腫瘤細胞就具有異常的形態、代謝、功能,並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腫瘤生長旺盛,並具有相對自主性。即使後來致瘤因素不存在時仍能持續生長。

腫瘤的特異性
腫瘤組織無論在細胞形態和組織結構上,都與其發源的正常組織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這種差異稱為異型性。異型性是腫瘤異常分化在形態上的表現。異型性小,說明分化程度高,異型性大,說明分化程度低。區別這種異型性的大小是診斷腫瘤,確定其良、惡性的主要組織學依據。良性腫瘤細胞的異型性不明顯,一般與其來源組織相似。惡性腫瘤常具有明顯的異型性。
由未分化細胞構成的惡性腫瘤也稱為間變性腫瘤,間變是指惡性腫瘤細胞缺乏分化,異型性顯著。間變性腫瘤具有明顯的多形性,瘤細胞彼此在大小和形狀上有很大的變異,因此往往不能確定其組織來源。間變性腫瘤一般具有高度惡性。
1、腫瘤細胞的異型性
良性腫瘤瘤細胞的異型性小,一般與其來源的正常細胞相似。惡性腫瘤瘤細胞常具有高度的異型性,表現為以下特點:
(1)腫瘤細胞的多形性,即腫瘤細胞形態和大小不一致。惡性腫瘤細胞一般比正常細胞較大,有時可見瘤巨細胞。但少數分化很差的腫瘤其腫瘤細胞較小,圓形,大小也比較一致。
(2)瘤細胞核的多形性
瘤細胞核比正常細胞核增大,核大小、形狀和染色不一。並可出現雙核、巨核、多核、奇異核、核著色深(由於核內DNA增多)。染色質呈粗顆粒狀,分布不均勻,常堆積於核膜下,使核膜顯得肥厚。核分裂像增多,特別是出現不對稱性、多極性及頓挫性等病理性核分裂時,對惡性腫瘤具有診斷意義。惡性腫瘤細胞的核異常改變多與染色體呈多倍體或非整數倍體有關。
(3)瘤細胞胞漿的改變:由於胞漿內核蛋白體增多而多呈嗜鹼性。瘤細胞產生異常分泌物或代謝產物(如激素、粘液、 蛋白、色素等),因此具有不同特點。
(4)腫瘤細胞超微結構的異型性:一般來說,良性腫瘤的超微結構與其起源的組織基本相似。惡性腫瘤細胞根據其分化的程度表現出不同的異型性。總的來說,惡性腫瘤細胞通常絕對或相對明顯增大,核膜可有內陷或外凸,使核形不規則甚至形成奇異型核。胞漿內的細胞器常有數目減少、發育不良或形態異常。細胞連接常有減少,有利於腫瘤浸潤生長。
2.腫瘤組織結構的異型性
腫瘤的組織結構的異型性是指腫瘤組織在空間排列方式上(包括極向、器官樣結構及其與間質的關系等方面)與其來源的正常組織的差異。良性腫瘤瘤細胞的異型性不明顯,但排列與正常組織不同,診斷有賴於組織結構的異型性,如子宮平滑肌瘤。惡性腫瘤的組織結構異型性明顯,瘤細胞排列更為紊亂,失去正常的排列結構、層次或極向,如纖維肉瘤、腺癌。
三、腫瘤的生長和擴散
具有局部浸潤和遠處轉移是惡性腫瘤最重要的特點,並且是惡性腫瘤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1.腫瘤是由一個轉化細胞不斷增生繁衍形成的
一個典型的惡性腫瘤的自然生長史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一個細胞的惡性轉化→轉化細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潤→遠處轉移
在此過程中,惡性轉化細胞的內在特點(如腫瘤的生長分數)和宿主對腫瘤細胞及其產物的反應(如腫瘤血管形成)共同影響腫瘤的生長和演進。
(l)腫瘤生長的動力學。腫瘤的生長速度與以下三個因素有關:
1)腫瘤細胞倍增時間:腫瘤群體的細胞周期也分為G0、G1、S、G2和M期。多數惡性腫瘤細胞的倍增時間並不比正常細胞更快,而是與正常細胞相似或比正常細胞更慢。
2)生長分數:指腫瘤細胞群體中處於增殖階段(S期+G2期)的細胞的比例。惡性轉化初期,生長分數較高,但是隨著腫瘤的持續增長,多數腫瘤細胞處於G0期,即使是生長迅速的腫瘤生長分數也只有20%。
3)瘤細胞的生長與丟失:營養供應不足、壞死脫落、機體抗腫瘤反應等因素會使腫瘤細胞丟失,腫瘤細胞的生成與丟失共同影響著腫瘤能否進行性長大及其長大速度。
腫瘤的生長速度決定於生長分數和腫瘤細胞的生成與丟失之比,而與倍增時間關系不大。目前化療葯物幾乎均針對處於增殖期細胞。因此生長分數高的腫瘤(如高度惡性淋巴瘤)對於化療特別敏感。常見的實體瘤(如結腸癌)生長分數低,故對化療不敏感。
(2)腫瘤血管形成。誘導血管的生成能力是惡性腫瘤的生長、浸潤與轉移的前提之一。腫瘤細胞本身和浸潤到腫瘤組織內及其周圍的炎細胞(主要是巨噬細胞)能產生一類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和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這些血管生成因子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分裂和毛細血管出芽生長。新生的毛細血管既為腫瘤生長提供營養,又為腫瘤轉移提供了有利條件。
(3)腫瘤的演進和異質化。惡性腫瘤在生長過程中變得越來越有侵襲性的現象稱為腫瘤的演進,包括生長加快、浸潤周圍組織和遠處轉移等。這些生物學現象的出現與腫瘤的異質化有關。腫瘤的異質化是指一個克隆來源的腫瘤細胞在生長過程中形成在侵襲能力、生長速度、對激素的反應、對抗癌葯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亞克隆的過程。由於這些不同,腫瘤在生長過程中得以保留那些適應存活、生長、浸潤與轉移的亞克隆。
2.腫瘤的生長方式與擴散
(1)腫瘤的生長速度:各種腫瘤的生長速度有極大的差異,主要取決於腫瘤細胞的分化成熟程度。良性腫瘤生長緩慢,惡性腫瘤生長較快,良性腫瘤惡變時生長速度突然加快。
(2)腫瘤的生長方式:腫瘤可以呈膨脹性生長、外生性生長和浸潤性生長。
1)膨脹性生長:是大多數良性腫瘤所表現的生長方式,腫瘤生長緩慢,不侵襲周圍組織,往往呈結節狀,有完整的包膜,與周圍組織分界明顯,對周圍的器官、組織主要是擠壓或阻塞的作用。一般均不明顯破壞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因為其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手術容易摘除,摘除後不易復發。
2)外生性生長:發生在體表、體腔表面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表面的腫瘤,常向表面生長,形成突起的乳頭狀、息肉狀、菜花狀的腫物,良性、惡性腫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長。但惡性腫瘤在外生性生長的同時,其基底部也呈浸潤性生長,且外生性生長的惡性腫瘤由於生長迅速、血供不足,容易發生壞死脫落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邊緣隆起的惡性潰瘍。
3)浸潤性生長:為大多數惡性腫瘤的生長方式。由於腫瘤生長迅速,侵入周圍組織間隙、淋巴管、血管,如樹根之長入泥土,浸潤並破壞周圍組織,腫瘤往往沒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明顯。臨床觸診時,腫瘤固定不活動,手術切除這種腫瘤時,為防止復發,切除范圍應該比肉眼所見范圍大,因為這些部位也可能有腫瘤細胞的浸潤。
3.腫瘤的擴散
是惡性腫瘤的主要特徵。具有浸潤性生長的惡性腫瘤,不僅可以在原發部位生長、蔓延(直接蔓延),而且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轉移)。
(1)直接蔓延:瘤細胞沿組織間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經束浸潤,破壞臨近正常組織、器官,並繼續生長,稱為直接蔓延。例如晚期子宮頸癌可蔓延至直腸和膀胱,晚期乳腺癌可以穿過胸肌和胸腔甚至達肺。
(2)轉移:瘤細胞從原發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體腔,遷移到他處而繼續生長,形成與原發瘤同樣類型的腫瘤,這個過程稱為轉移。良性腫瘤不轉移,只有惡性腫瘤才轉移,常見的轉移途徑有以下幾種:
1)淋巴道轉移: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多經淋巴道轉移。
2)血道轉移:各種惡性腫瘤均可發生,尤多見於肉癌、腎癌、肝癌、甲狀腺濾泡性癌及絨毛膜癌。
3)種植性轉移:常見於腹腔器官的癌瘤。
4.惡性腫瘤的浸潤和轉移機制
(l)局部浸潤。浸潤能力強的瘤細胞亞克隆的出現和腫瘤內血管形成對腫瘤的局部浸潤都起重要作用
局部浸潤的步驟:
1)由細胞粘附分子介導的腫瘤細胞之間的粘附力減少。
2)瘤細胞與基底膜緊密附著。
3)細胞外基質降解。在癌細胞和基底膜緊密接觸4~8小時後,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如LN、FN、蛋白多糖和膠原纖維可被癌細胞分泌的蛋白溶解酶溶解,使基底膜產生局部的缺損。
4)癌細胞以阿米巴運動通過溶解的基底膜缺損處。癌細胞穿過基底膜後重復上述步驟溶解間質性的結締組織,在間質中移動。到達血管壁時,再以同樣的方式穿過血管的基底膜進入血管。
(2)血行播散。單個癌細胞進入血管後,一般絕大多數被機體的免疫細胞所消滅,但被血小板凝集成團的瘤細胞團則不易被消滅,可以通過上述途徑穿過血管內皮和基底膜,形成新的轉移灶。
轉移的發生並不是隨機的,而是具有明顯的器官傾向性。血行轉移的位置和器官分布,在某些腫瘤具有特殊的親和性,如肺癌易轉移到腎上腺和腦,甲狀腺癌、腎癌和前列腺癌易轉移到骨,乳腺癌常轉移到肝、肺、骨。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還不清楚,可能是這些器官的血管內皮上有能與進入血循環的癌細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特異性結合的配體,或由於這些器官能夠釋放吸引癌細胞的化學物質。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之間有時並無絕對的界限,某些腫瘤的組織形態介於兩者之間,稱為交界性腫瘤。如卵巢交界性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即使是惡性腫瘤其惡性程度亦各不相同。有些良性腫瘤可發生惡性變化,個別惡性腫瘤也可停止生長甚至消退。如結腸息肉狀腺瘤可惡變為腺癌,個別的惡性腫瘤如惡性黑色素瘤也可由於機體的免疫力增強等原因,可以停止生長甚至完全消退。又如見於少年兒童的神經母細胞瘤的瘤細胞有時能發育為成熟的神經細胞,有時甚至轉移灶的瘤細胞也能發育成熟,使腫瘤停止生長而自愈。但這種情況十分罕見。

腫瘤的病因學和發病學
腫瘤在本質上是基因病。各種環境的和遺傳的致癌因素以協同或序貫的方式引起DNA損害,從而激活原癌基因和(或)滅活腫瘤抑制基因,加上凋亡調節基因和(或)DNA修復基因的改變,繼而引起表達水平的異常,使靶細胞發生轉化。被轉化的細胞先多呈克隆性的增生,經過一個漫長的多階段的演進過程,其中一個克隆相對無限制的擴增,通過附加突變,選擇性地形成具有不同特點的亞克隆(異質化),從而獲得浸潤和轉移的能力(惡性轉化),形成惡性腫瘤。
1.腫瘤發生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l)癌基因
1)原癌基因、癌基因及其產物
癌基因是具有潛在的轉化細胞的能力的基因。由於細胞癌基因在正常細胞中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稱為原癌基因。原癌基因可被多種因素激活。
原癌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大都是對正常細胞生長十分重要的細胞生長因子和生長因子受體,如血小板生長因子(PGF),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FGF),表皮細胞生長因子(EGF),重要的信號轉導蛋白質(如酪氨酸激酶),核調節蛋白質(如轉錄激活蛋白)和細胞周期調節蛋白(如周期素、周期素依賴激酶)等。
2)原癌基因的激活
原癌基因的激活有兩種方式:①發生結構改變(突變),產生具有異常功能的癌蛋白。②b.基因表達調節的改變(過度表達),產生過量的結構正常的生長促進蛋白。
基因水平的改變繼而導致細胞生長刺激信號的過度或持續出現,使細胞發生轉化。
引起原癌基因突變的DNA結構改變有:點突變、染色體易位、基因擴增。突變的原癌基因編碼的蛋白質與原癌基因的正常產物有結構上的不同,並失去正常產物的調節作用。通過以下方式影響其靶細胞:①生長因子增加;②生長因子受體增加;③產生突變的信號轉導蛋白;④產生與DNA結合的轉錄因子。
(2)腫瘤抑制基因
腫瘤抑制基因的產物能抑制細胞的生長,其功能的喪失可能促進細胞的腫瘤性轉化。腫瘤抑制基因的失活多是通過等位基因的兩次突變或缺失的方式實現的。
常見的腫瘤抑制基因有Rb基因,P53基因,神經纖維瘤病—1基因(NF-l),結腸腺瘤性息肉基因(DCC)和Wilms瘤基因(WT-1)等。Rb基因的純合性缺失見於所有的視網膜母細胞瘤及部分骨肉瘤、乳腺癌和小細胞肺癌等腫瘤,Rb基因定位於染色體13ql4,Rb基因的兩個等位基因必須都發生突變或缺失才能產生腫瘤,因此Rb基因是隱性癌基因。
P53基因異常缺失包括純合性缺失和點突變,超過50%的腫瘤有P53基因的突變。尤其是結腸癌、肺癌、乳腺癌、胰腺癌中突變更為多見。
(3)凋亡調節基因和DNA修復調節基因
調節細胞進入程序性細胞死亡的基因及其產物在腫瘤的發生上起重要作用,如bcl-2可以抑制凋亡,bax蛋白可以促進凋亡,DNA錯配修復基因的缺失使DNA損害不能及時被修復,積累起來造成原癌基因和腫瘤抑制基因的突變,形成腫瘤,如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綜合征。
(4)端粒和腫瘤
端粒隨著細胞的復制而縮短,沒有端粒酶的修復,體細胞只能復制50次。腫瘤細胞存在某種不會縮短的機制,幾乎能夠無限制的復制。實驗表明,絕大多數的惡性腫瘤細胞都含有一定程度的端粒酶活性。
(5)多步癌變的分子基礎
惡性腫瘤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多因素形成的分階段的過程,要使細胞完全惡性轉化,需要多個基因的轉變,包括幾個癌基因的突變和兩個或更多腫瘤抑制基因的失活,以及凋亡調節和DNA修復基因的改變。
2.環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機制
(1)化學致癌因素
1)間接作用的化學致癌物:多環芳烴,芳香胺類與氨基偶氮染料,亞硝胺類,真菌毒素。
2)直接作用的化學致癌物:這些致癌物不經體內活化就可致癌,如烷化劑與醯化劑。

(1)亞硝胺類,這是一類致癌性較強,能引起動物多種癌症的化學致癌物質。在變質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較高,能引起消化系統、腎臟等多種器官的腫瘤。
(2)多環芳香烴類,這類致癌物以苯並芘為代表,將它塗抹在動物皮膚上,可引起皮膚癌,皮下注射則可誘發肉瘤。汽車廢氣、煤煙、香煙及熏制食品中;
(3)烷化劑類,如芥子氣、環磷醯胺等,可引起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
(4)氯乙烯,目前應用最廣的一種塑料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單體聚合而成。可誘發肺、皮膚及骨等處的腫瘤。通過塑料工廠工人流行病學調查已證實氯乙烯能引起肝血管肉瘤,潛伏期一般在15年以上;
(5)某些金屬,如鉻、鎳、砷等也可致癌。
化學致癌物引起人體腫瘤的作用機制很復雜。少數致癌物質進入人體後可以直接誘發腫瘤,這種物質稱為直接致癌物;而大多數化學致癌物進入人體後,需要經過體內代謝活化或生物轉化,成為具有致癌活性的最終致癌物,方可引起腫瘤發生,這種物質稱為間接致癌物。放射線引起的腫瘤有:甲狀腺腫瘤、肺癌、骨腫瘤、皮膚癌、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2)物理致癌因素
離子輻射引起各種癌症。長期的熱輻射也有一定的致癌作用,金屬元素鎳、鉻、鎘、鈹等對人類也有致癌的作用。臨床上有一些腫瘤還與創傷有關,骨肉瘤、睾丸肉瘤、腦瘤患者常有創傷史。另一類與腫瘤有關的異物是寄生蟲。
(3)病毒和細菌致癌
1)RNA致瘤病毒:通過轉導和插入突變將遺傳物質整和到宿主細胞DNA中,並使宿主細胞發生轉化,存在兩種機制致癌:①急性轉化病毒②慢性轉化病毒。
2)DNA致瘤病毒:常見的有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與人類上皮性腫瘤尤其是子宮頸和肛門生殖器區域的鱗狀細胞癌發生密切相關。Epstein

3、惡性骨腫瘤的症狀都有哪些?

骨腫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良性骨腫瘤相對較常見,惡性骨腫瘤則較少。但一旦患有惡性骨腫瘤,必須及時進行治療,下面為您介紹一下惡心骨腫瘤的症狀,希望能對患者們有幫助。 骨腫瘤又可分為原發性——良性或惡性骨腫瘤起源於骨本身,或是轉移性——腫瘤起源於機體的某個部位(如源於乳腺或前列腺),然後轉移到骨。大多數兒童惡性骨腫瘤是原發性的,而大多數成人惡性骨腫瘤是轉移性的。 專家認為以下幾點很重要! 1、疼痛:在輕微的外傷或無外傷的情況下,骨關節處出現明顯的疼痛,尤其以夜間為甚,有進行性加重的趨勢,止痛葯無效,在排除急慢性炎症的情況下,應懷疑有早期腫瘤存在的可能。 疼痛是生長迅速的腫瘤的最顯著症狀,疼痛並不一定說明腫瘤是惡性,有些良性腫瘤,如骨樣骨瘤,可因反應骨的生長而引起疼痛。疼痛突然劇烈發作,很可能是發生了病理性骨折。 2、功能障礙和壓迫症狀:若腫瘤近關節,活動功能將受限制,活動時將疼痛,並有腫脹和壓痛。發生在脊柱的腫瘤無論良惡性均可壓迫脊髓而癱瘓。 3、腫塊:一般在骨、骨關節局部出現腫塊,生長緩慢的腫瘤或腫瘤樣病損很少有明顯腫脹,一直到功能發生障礙或發生病理性骨折時才被發現。 良性腫瘤常表現為堅實腫塊而無壓痛,而生長迅速的惡性腫瘤生長速度較快為彌散性腫脹,而且腫塊與鄰近組織有粘連,活動度差,質地較硬,邊界不甚清楚(與良性骨腫瘤恰恰相反),腫瘤表面不平整且有壓痛。

4、為什麼會得骨肉瘤,怎樣才會的骨肉瘤

骨肉瘤為骨生肉瘤中最惡性者,發病率略低於軟骨肉瘤,占骨生肉瘤的2/5弱,發病機理不明。多數學者認為骨組織的任何部分均能產生骨肉瘤,但以骨膜深層為最易。當中瘤發生或蔓延之骨膜下時,骨膜即背腫瘤由骨面剝離而產生反應性新生骨,骨紋呈日光放射樣。腫瘤與骨幹相連接處,新生骨呈三角形。當骨膜下的腫瘤繼續發展時,新生骨小梁逐漸消失,在x線照片上呈一種紊亂無秩序的骨性陰影。 [病理] 骨肉瘤的主要組織成分為腫瘤性成骨細胞、腫瘤性骨樣組織和腫瘤骨。其成分的多寡,隨腫瘤性成骨細胞分化程度而異。分化比較成熱者,腫瘤骨多,稱為硬化性骨肉瘤,分化比較原始者,腫瘤骨少,稱為溶骨性骨肉瘤。介乎二者之間者,即有不同程度的溶骨性和硬化性骨肉瘤。 在肉眼觀察下,骨肉瘤的性質頗不一致,有堅硬如象牙者(硬化性骨肉瘤),有脆軟如肉芽易出血、瘤骨極少者(溶骨性骨肉瘤),有田生長迅速而血不足, 以致部分腫瘤壞死,形成含棕色或血性液體的囊腫者,有生長迅速而血運豐富,腫瘤組織含有極多的擴張血管和血安,以致腫瘤產生搏動和雜音,形成假性動脈瘤者。 顯微鏡檢查,腫瘤組織的成分亦復雜無常。在硬化性部分的切片中,可以發現不分層,無骨小管系統,排列雜亂、染色頗深的腫瘤骨小梁。腫瘤骨小粱間隙之中,可能有未被破壞的正常骨質存在,與腫瘤骨對比,更顯出腫瘤骨小粱不服從生理力線原則的紊亂現象。在溶骨性部分的切片中,則可以發現腫瘤骨稀少或不存在,偶爾或有散在的骨樣組織,但腫瘤性成骨細胞極多,分化原始,大小不一,胞漿多少不勻,胞膜不清,胞核大,染色深,分裂多。此外血管豐富,有成竇狀者,其管壁系由腫瘤細胞所形成。上,述兩種顯微鏡下的不同組織象, 可能存在千同一骨肉瘤中。此點說明,骨肉瘤一且發生,不論其為硬化性或溶骨性,惡性的程度不可能有絕大差別。除上述鏡下所見外,尚可發現兩種比較少見的細胞:一為腫瘤巨細胞,胞核多至3—10個,染色頗深,一為異物巨細胞,散在於腫瘤壞死部分或出血部分的周圍。其形態與骨巨細胞瘤的巨細胞同。總的說,骨肉瘤的主要成分為腫瘤性成骨細胞,骨樣組織和腫瘤骨。但也可能有一些惡性程度不等的軟骨組織小島,數量小,不能左右骨肉瘤的本質。因此,不應因軟骨組織的出現,更變骨肉瘤的名稱。 骨肉瘤轉移早而迅速,轉移瘤幾乎完全發現於肺部,通過肺部轉移至其他器官者則罕見;局部淋巴結因腫瘤壞死可有增生擴大現象,但很少有轉移瘤的存在。 [臨床表現] 患者多為10~25歲的少年或青年: 由畸形性骨炎轉變者, 年齡常超過50歲。長管狀骨的干骺端為骨肉瘤最易發生的部位。骨骺、 骨乾和其他任何部位的骨組織,亦能發生骨肉瘤。 約75%發生於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最早的主訴為持續的局部鑽入樣疼痛。劇痛往往不能忍受, 尤以夜間為甚。 因此,患者睡眠不佳,食慾不振,全身迅速消瘦,精神萎靡。疼痛發生2~3個月後, 局部或可摸到腫瘤, 但軟硬不定, 且有輕度壓痛。 腫瘤周圍肌肉萎縮甚早, 使腫瘤部分顯得更大。 以後皮膚緊張發亮,色澤改變, 呈紫銅色, 表面靜脈怒張, 有時可以摸到搏動, 或聽到血管搏動的雜音,故有稱為惡性骨動脈瘤者。 患者體溫略有增高,體重減輕。化驗檢查,早期可發現輕度貧血、白細胞計數增多和血清礆性磷酸酶增加。患者經徹底手術治療後,血清礆性磷酸酶應立即減至正常含量,如其含量仍繼續超過正常水平,即有轉移瘤存在的可疑。 肺部和局部攝x線照片為診斷骨肉瘤和判斷肉瘤預後的重要步驟。茲從下列幾方面來敘述骨肉瘤的線徵象: (一)局部軟組織腫瘤;如腫瘤發生在骨膜深層,或腫瘤已由骨質內部向周圍突破,則在x線照片上可以發現軟組織中留影銀河不規則的古話去。 (二)骨膜變化: 早期的骨膜變化為三角形骨膜新骨形成, 其次為日光放射樣的骨膜反應。晚期因腫瘤向周圍擴大,三角形新生骨也隨之發生缺損,並向骨幹中部推移。日光放射樣的新生骨小梁,因受腫瘤細胞的擠壓和破壞,形成如毛發蓬鬆的紊亂狀態。最後因腫瘤繼續增生,新生骨可完全消失,軟組織可顯有不規則的腫瘤陰影。 (三)皮質骨變化: 骨肉瘤發生於骨膜渙層或皮質骨本身時,其最早和最主要的變化為一側皮質骨的輕度破壞和疏鬆。如腫瘤系硬化性骨肉瘤,除骨質破壞和疏鬆外,另有不規則的腫瘤骨增生的陰影。因此在x線照片中可以發現組織紊亂,毫無紋理,十分緻密的腫瘤骨陰影重迭於疏鬆破壞的骨質上。 (四)松質骨變化:由髓內發生的骨肉瘤以溶骨性為多,血運豐富, 生長快。骨質破壞系由內向外,迅速廣泛,周圍均勻,故骨膜反應性新生骨不易產生。x線徵象可能為囊腫樣,故易引起病理性骨折。 (五)肺部的變化:肺部轉移瘤一般在原發腫瘤出現4—9個月內發現。肺部轉移瘤在早期不易覺察,故在肺部x線照片上未發現轉移瘤時,決不等於肺中無轉移瘤存在。一般每隔2—3個月即應重攝肺部x線照片一次,繼續觀察至2—3年後,若肺中仍無轉移瘤發現,則其發現的可能性逐漸減少。轉移瘤多數分布於肺葉邊緣,偶爾亦可發生於肺門附近,後者應與鈣化淋巴結鑒別。轉移瘤呈大小不一的棉球狀。生長緩慢者,產骨較多,密度亦高。亦有轉移瘤完全不產生瘤骨,故其密度和其他軟組織的轉移瘤無異。 骨肉瘤和骨關節結核的鑒別,比較容易。後者為慢性疾病,疼痛不劇烈。骨關節結核局部腫脹較大,大多數病例有關節面破壞現象。骨肉瘤很少侵入關節內部。骨肉瘤與其他惡性骨腫瘤的鑒別,有時比較困難,須賴組織病理檢查,方可作出最後診斷。 在一部分病例,骨肉瘤與軟骨肉瘤之間,有時與骨纖維肉瘤之間,因無病理切片不能明確地區別,但這種鑒別對於治療的決定及療法的選擇無重大意義。當有必要進行術前活組織檢查時,Rb應准備冰凍切片,術者技術必須熟練,手術應在止血帶下進行。一經診斷確定,立刻在止血帶以上施行徹底手術治療。但必須認識到止血帶並不能完全制止骨髓腔內靜脈血液的迴流。當活組織檢查的結果與臨床和x線所見不相符合時,不宜採取以病理診斷為最後依據的態度,必須適當地考慮到活組織檢查的局限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再進行切取檢查或長期等待觀察,坐視腫瘤發展,對患者是極為不利的。只有全面了解整個病例,既重視病理檢查又不忽視臨床和x線所見,才可減少誤診。 在實驗室檢查中血清礆性磷酸酶的測定對骨肉瘤的診斷和預後有一定意義。當血清礆性磷酸酶正常時,它對骨肉瘤的診斷不起否定作用,但當它經常超過6~7單位(甘油磷酸鈉法)時,結合其他徵象,對骨肉瘤的診斷卻起著一定的支持作用。腫瘤經過徹底手術切除,增高的血清礆性磷酸酶不見降低或降低後又重新升高,則應考慮轉移瘤的存在。 [治療和預後] 在還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以前,對診斷已確定而肺部尚無轉移徵象的病例,最好採用高位截肢或關節離斷術。至少應越過一個關節進行截肢或離斷。因此,脛骨腫瘤應作股骨截肢;股骨下端腫瘤應作髖關節離斷,股骨上端腫瘤應作半骨盆切除。值得注意的是,腫瘤的擴散部位往往遠超過X線所顯示的范圍。在被侵犯的同一骨幹進行鋸、鑿的操作,都有擴散腫瘤的危險,因止血並不能有效的制止髓腔腫瘤的擴散。術者必須充分了解腫瘤的性質,技術熟練,決定果斷,操作敏捷。必要時可先作一個簡單斬斷式截肢,去掉腫瘤,杜絕擴散的可能後,再仔細修整皮瓣和骨斷端。 上述的徹底手術在一小部分病例可達到根治;而在另一部分病例似乎亦有加速轉移瘤發生和縮短生命的跡象。對骨肉瘤在採用徹底手術以前(包括活組織檢查),進行一個短期的局部放射和全身化學治療可能有好處。雖然這種非手術措施對已形成的原發或轉移骨肉瘤療效不顯著(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葯物),但對由手術而擴散的游離腫瘤細胞可能有抑制或甚至毀滅性的影響。這種綜合療法對降低轉移瘤發生率能否起作用,有待繼續研究和觀察。最近有人觀察到利用局部體外循環,在徹底手術之前進行化學治療,可以提高五年生存率。中葯和免疫療法也應用於骨肉瘤的治療。
採納哦

5、骨腫瘤的原因是什麼

你好;這種情況根據提供的情況應該是囊腫。建議手術切除就根治了。這種病一般是慢性勞損引起的。
骨腫瘤原因有哪些?回答者:eandcn一成骨性腫瘤 (一)良性 1.骨瘤 2.骨樣骨瘤和骨母細胞瘤 (二)惡性 1.成骨肉瘤 2.皮質旁成骨肉瘤 二成軟骨性腫瘤 (一)良性 (二)惡性 1.軟骨肉瘤 2.近皮質軟骨肉瘤 3.間葉性軟骨肉瘤 三骨巨細胞瘤 四骨髓腫瘤 1.尤文氏肉瘤 2.骨網織細胞肉瘤 3.骨淋巴肉瘤 4.骨髓瘤 五脈管腫瘤 六其它結締組織腫瘤 (一)良性 1.成纖維性纖維瘤 2.脂肪瘤 (二)惡性 七其它腫瘤 八未分化類腫瘤 九瘤樣病變
頭上長一個碟骨良性骨腫瘤必須做手術嗎回答者:關注健康你好,良性骨腫瘤從醫學的角度上說,除非手術的創傷很大得不償失,都有手術的必要,一般稱為限期手術,就是發現後不要拖很久就要安排手術。因為骨腫瘤會發展,也有很小的惡變的可能性,也有可能侵蝕骨質造成病理性的骨折。
你好,脊椎骨腫瘤是良性或惡性,沒做手術回答者:lixinze96你好,腫瘤分惡性和良性,只有作病理才能確診.建議手術後,採用中醫全面調養綜合治療,鞏固病情,使患者在最短時間內病情得到好轉,防止復發,達到完全康復的目的

6、頭部骨瘤是怎樣形成的

新潮食品引起的兒童疾飯後吃水果變更胖 吃五大原因讓你毛孔粗大洗手液是不是真能殺菌天冷火鍋熱吃菜別喝湯健康吃蘋果的方法?頭部骨瘤主要是顱骨骨瘤。顱骨骨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特點是生長緩慢、無痛、廣基,與周圍顱骨分界常不清楚。可以發生於顱骨的任何部位,以額骨和頂骨多見,其他顱骨及顱底骨較少見。?專家說因腫瘤生長緩慢,早期易被忽略,病程多較長,有的可自行停止生長。多數骨瘤位於顱頂部,以板型多見,呈突出於顱頂外板的圓形或圓錐狀隆起,大小自直徑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與頭皮無粘連、無壓痛,多無不適感,除引起外貌變形外,一般不引起特殊症狀。板障型多呈膨脹性生長,范圍較廣,顱骨突出較圓滑,可出現相應部位的局部疼痛,內板型多向顱內生長,臨床上少見,但當骨瘤突入鼻旁竇、眼眶等部位,如骨瘤較大時可引起相應的症狀。鼻旁竇內骨瘤常有峽蒂與竇壁相連,骨瘤增大阻塞鼻旁竇出口使其成為鼻旁竇黏液囊腫的原因之一。篩竇骨瘤突入眼眶可引起突眼及視力障礙。?就是以上的內容。骨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主。顱頂部骨瘤如體積不大又無特殊症狀或個別已停止生長的骨瘤可不作處理。對生長快、影響面容及有症狀的骨瘤應手術切除。對限於外板的骨瘤,只需鑿平或磨平即可,殘留的基底無需電灼滅活。大的、累及顱內的骨瘤則需行骨瓣切除,對載瘤骨瓣煮沸30min滅活、整形處理後回置。對累及鼻旁竇的骨瘤如已引起鼻旁竇阻塞應行手術切除,額竇骨瘤採用經額下硬膜外入路切除;篩竇骨瘤可經眶或經眶板入路切除。對骨松質的骨瘤需要全部切除,以免復發。

7、導致骨腫瘤的因素是什麼呢?

骨腫瘤發病率占所有腫瘤的2%—3%.良性較惡性為多,骨腫瘤嚴重危害我們的生活,危害我們的下一代,骨腫瘤是怎麼得的呢?也就是說,一般有下面幾種學說: (一)素質學說:強調刺激在素質條件下發生腫瘤,如胚胎組織異位、殘存,經某種刺激而瘤化,如脊索瘤。 (二)基因(遺傳)學說:正常細胞基因發生突變可致腫瘤。瘤細胞不斷增殖並將其生物特性遺傳,如遺傳性多發性外生骨疣。 (三)慢性刺激學說: 1.化學物質:化學物質慢性刺激可致癌早已為人們所重視。動物試驗證明某些化學物質(如甲基膽蒽)可誘發骨肉瘤。這是導致骨腫瘤的因素之一。 2.物理因素:一切電離輻射,如x線、鐳、氫、鍶、放射性同位素等,經體內或體外放射,均可致腫瘤。放療過量可致骨肉瘤,稱放射後骨肉瘤。 (四)病毒學說:曾發現骨肉瘤病人血清中對骨肉瘤的特異性抗體。與骨肉瘤接觸密切的健康人血清中也找到骨肉瘤的抗體.據此,許多學者認為病毒與人體內瘤有關。 (五)惡變,軟骨瘤、骨軟骨瘤、成骨細胞瘤等良性骨腫瘤及瘤樣病變均可惡變為肉瘤,可能與其生物學特性、病期、手術、感染或病理件骨折有關。 導致骨腫瘤的因素非常復雜。現在對骨腫瘤,尤其惡性骨腫瘤的病因學研究已經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並且取得了很多進展,有些成果已經應用於臨床。

8、惡性骨瘤

骨腫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良性骨腫瘤相對較常見,惡性骨腫瘤則較少。但一旦患有惡性骨腫瘤,必須及時進行治療,下面為您介紹一下惡心骨腫瘤的症狀,希望能對患者們有幫助。 骨腫瘤又可分為原發性——良性或惡性骨腫瘤起源於骨本身,或是轉移性——腫瘤起源於機體的某個部位(如源於乳腺或前列腺),然後轉移到骨。大多數兒童惡性骨腫瘤是原發性的,而大多數成人惡性骨腫瘤是轉移性的。 專家認為以下幾點很重要! 1、疼痛:在輕微的外傷或無外傷的情況下,骨關節處出現明顯的疼痛,尤其以夜間為甚,有進行性加重的趨勢,止痛葯無效,在排除急慢性炎症的情況下,應懷疑有早期腫瘤存在的可能。 疼痛是生長迅速的腫瘤的最顯著症狀,疼痛並不一定說明腫瘤是惡性,有些良性腫瘤,如骨樣骨瘤,可因反應骨的生長而引起疼痛。疼痛突然劇烈發作,很可能是發生了病理性骨折。 2、功能障礙和壓迫症狀:若腫瘤近關節,活動功能將受限制,活動時將疼痛,並有腫脹和壓痛。發生在脊柱的腫瘤無論良惡性均可壓迫脊髓而癱瘓。 3、腫塊:一般在骨、骨關節局部出現腫塊,生長緩慢的腫瘤或腫瘤樣病損很少有明顯腫脹,一直到功能發生障礙或發生病理性骨折時才被發現。 良性腫瘤常表現為堅實腫塊而無壓痛,而生長迅速的惡性腫瘤生長速度較快為彌散性腫脹,而且腫塊與鄰近組織有粘連,活動度差,質地較硬,邊界不甚清楚(與良性骨腫瘤恰恰相反),腫瘤表面不平整且有壓痛。
滿意請採納。

9、骨癌是怎麼得的

 可能與骨骼過度生長、慢性炎症刺激、遺傳因素、特殊病毒的感染,骨內血液迴流不順暢及放射線照射等因素有關。

病人之年齡、性別與發生部位,對骨瘤之良性與惡性之鑒別診斷很有幫忙。骨癌易發生在12~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以原發性骨瘤為常見,次為50~60歲者,則以轉移性骨癌及多發性骨髓瘤轉移較多。

與惡性骨腫瘤怎麼形成的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