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腫瘤病人為什麼夜間疼痛加劇
其主要原因有:
1、人體在夜間時的免疫力、抵抗力等處於低下,症狀就會加重;
2、人在白天時,精力有所分散,症狀也會分散;
3、夜間癌細胞相對活躍,症狀也會加重。
2、晚期骨腫瘤還能活多久
腫瘤一般這個概念比較大,它分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癌症這是惡性腫瘤的其中的一種,它來源於上皮組織的一個惡性腫瘤,才叫癌,才命名為癌,所以說腫瘤這個概念比較大,分良性的、惡性的,癌症這是惡性腫瘤的其中的一種類型。
3、良性骨腫瘤該如何治療?
發現早治療是我們一直的目標,通常情況良性骨腫瘤的治療方法就是常見手術切除方法之一,早期良性骨腫瘤預後比較好.下面詳細為您介紹良性骨腫瘤的治療方法. 1)腫瘤刮除填充術:目的完整的切除腫瘤,用於向骨外生長的腫瘤,或髓腔內生長的良性硬化性腫瘤。 2)腫瘤截除術:分為病損骨幹節段性的切除,位於關節端的骨腫瘤以及全段骨切除的病人,手術後大部分需移植骨(少數腫瘤比較大或已經有骨折的良性腫瘤可以應用這種手術)。 對於良性骨腫瘤的治療後的骨連續的重建手術:大部分骨腫瘤的手術都需要切除一部分骨因此必須將骨缺損進行重建,否則會留下嚴重的功能障礙。對於骨缺損比較小的腫瘤病人,自體骨移植是一種傳統而且有效的重建方法,取骨多取髂骨和腓骨的中上段,不會影響患者術後運動和生活質量。而對於骨缺損比較大的病人,可能就有必要行保肢重建手術了。這又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1)人工假體的置換:是目前的保肢重建中應用的最廣泛,效果最好的方法。 2)骨移植:是組織移植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骨組織的保存也要比皮、筋膜、肌腱、血管以及其他移植組織容易的多。這里骨移植主要指自體、同種異體骨與人工骨聯合移植。 3)瘤骨的滅活再利用:把病段的骨取出,經過特殊的滅活處理後,再植入人體,重建肢體的功能,具有較好的生物學重建和無免疫排斥反應以及操作方法簡單易行,較為安全等優點。 4)軟組織的修復:由於腫瘤病人手術中需要廣泛的切除軟組織,因此軟組織的修復在關節部位的腫瘤保肢切除手術後和功能重建過程中就顯得極為重要,甚至直接關繫到了患者今後的生活的質量。
4、住院期間,良性腫瘤病人(骨囊腫)用了惡性腫瘤病人(骨肉瘤)的餐具...
這個腫瘤一般是身體細胞基因突變產生的疾病,骨肉瘤不是病毒導致的癌症,這個真的是不傳染的,不相信我的話,你可以去醫院問問醫生。
5、關於骨腫瘤病理性骨折的問題!!
一般症狀與其他癌症患者一樣有食慾減低、體重減輕、發燒等症狀。
患部疼痛,關節與肢體有局部腫塊及腫脹。
患部之關節與肢體運動受限制。
患部皮膚潰爛。
患部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因壓迫神經血管。
發生病理性骨折或變形。
骨癌最典型的症狀就是骨痛,如果晚上比白天明顯的骨痛時,更需特別注意!
單純的化療不能緩解疼痛和治療患者,
6、骨腫瘤是軟的還是硬的
骨腫瘤的診斷有的比較容易,單憑臨床檢查即可作出初步診斷,如表淺部,位的骨瘤或骨軟骨瘤等,有的在x線片上有特點,可根據典型的x線所見得出初步印象如硬化性骨肉瘤、軟骨肉瘤等;有的則須結合臨床、x線和病理,綜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確診斷。因此,臨床、x線和病理被認為是診斷骨腫瘤的三個重要步驟,有時是缺一不可的。尤其在考慮採用截除肢體的手術之前,一般都要經過上述三方面的檢查確診,才能決定。在鑒別診斷方面本病首先應與炎症鑒別。鑒別要點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全身反應:急性炎症患者體溫常升高,白細胞計數增多,良性骨腫瘤病人體溫正常,血象正常。某些惡性骨腫瘤如未分化網狀細胞肉瘤或生長迅速的惡性腫瘤的病人也有體溫升高和白細胞計數增多的表現。急、慢性炎症和骨結核病人血沉多增快,良性骨腫瘤血沉多正常,惡性骨腫瘤病人血沉常增快。(二)發展過程:炎症在發展到一定程度或經過抗炎治療後多逐漸消退,某些良性骨腫瘤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可停止發展,惡性骨腫瘤則繼續發展破壞,自行停止或消失者極為罕見。(三)局部觸診:炎症常產生膿腫,一般質軟,波動明顯。骨腫瘤一般多較堅硬或硬韌,觸之有實體感,邊境多清楚,其墓底多與骨粘連而不能移動。但某些血管豐富或有出血的惡性腫瘤也可有波動感。(四)穿刺;膿腫穿刺多可吸出膿液,膿液培養或塗片染色有時可查出化膿菌。腫瘤穿刺則僅能吸出血液,用粗針頭穿刺有時可吸出腫瘤組織碎片。良性骨腫瘤也應與惡性骨腫瘤鑒別,因二者的預後和治療方法各不相同。鑒別要點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全身反應:良性骨腫瘤和惡性骨腫瘤除在體溫、血象、血沉方面有區別外,前者病人一般情況好,疼痛較少,後者則病人消瘦、貧血、疼痛明顯,晚期多有明顯的惡病質。(二)發展速度;良性骨腫瘤一般發展緩慢,有的發展到一定年齡即停止發展。惡性腫瘤則發展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腫塊,表面靜脈怒張。(三)有無轉移:良性骨腫瘤一般均不發生轉移,原發惡性骨腫瘤則比較容易發生內臟和他骨轉移。(四)x線所見;良性骨腫瘤的界限多比較清楚,與正常骨質之間常有明確的分界線,一般無骨膜反應,如有反應,骨膜新骨也比較規則、整齊。惡性骨瘤則邊界不清楚,與正常骨質之間分界不清,骨膜反應紊亂,甚至形成日光放射狀。
7、骨髓瘤患者血糖高會致死嗎?
在繁忙的糖尿病診所中,糖尿病醫師常常將腎病和糖尿病等同於「糖尿病腎病」。在某些特定臨床線索下,糖尿病醫師應該想到非糖尿病腎臟疾病的可能,因這在患者的治療中有重要的意義。在此,我們報道了一例糖尿病合並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表現為「糖尿病腎病」。
患者老年女性,65 歲,因「持續乏力原因待查「入院。既往有 2 型糖尿病病史 10 年,血糖控制欠佳。近期於外院檢查提示腎功能受損,尿素氮 53mg/dl(10-50), 血清肌酐 2.3mg/dl(0.4-1.3)。腎臟彩超未見明顯異常。尿液分析提示微量白蛋白尿。考慮到患者糖尿病病程長,結合腎功能參數升高,診斷為」糖尿病腎病「,給予保腎對症治療,患者臨床症狀無改善,隨後自動出院。
詳細詢問病史顯示患者有間歇性發熱病史,並且入院前後一個月期間體重顯著下降。體格檢查發現患者結膜蒼白,伴有惡病質。裂隙燈下眼底檢查沒有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證據。
血液檢查提示正常細胞性貧血,血紅蛋白 8.9g/dl。糖化血紅蛋白 9.6%。血培養和尿培養均為陰性。患者伴有輕度高鈣血症,紅細胞沉降率(ESR)升高,為 102mm/h。結合患者有貧血,ESR 升高,輕度高鈣血症,並且無明顯蛋白尿和視網膜病變,其「糖尿病腎病」診斷應重新考慮。
外周血塗片未見異常。尿本周蛋白陰性。進一步行骨髓檢查提示漿細胞占 15%,符合「多發性骨髓瘤」診斷(圖 1)。優化患者血糖控制,並推薦其到血液腫瘤科進一步治療。
討論
據統計,8-18% 惡性腫瘤患者患有糖尿病,而且,大約 10%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診斷時患有 2 型糖尿病。隨著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惡性腫瘤診斷時伴有糖尿病的幾率也在增加。在此,我們報道一例患者,表面上看似「糖尿病腎病」,但其隱藏診斷多發性骨髓瘤才是腎功能損傷的主要原因,而延遲診斷可能對這例患者有深遠的影響。
糖尿病患者合並非糖尿病性腎臟疾病可能被遠遠低估,臨床醫師常傾向於將糖尿病患者出現的任何腎臟疾病都歸咎為糖尿病腎病,而不做進一步的檢查分析。
某些特定的臨床線索可能提示患者合並非糖尿病性腎臟疾病,特別是腎臟病急性起病,出現細胞管型,無視網膜病變,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症狀,而且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治療後,腎小球濾過率短時間內顯著下降時,更應想到非糖尿病性腎臟疾病的可能。
上述的各條線索也有他們的局限性,例如糖尿病腎病中也可能出現細胞管型,而且,相當大比例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可能沒有視網膜病變。在我們的這個病例中,患者出現體重下降,伴隨全身症狀,而且無明顯蛋白尿或視網膜病變,使我們考慮到可能是非糖尿病原因導致其腎功能受損。
大約 22%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發生腎衰竭。與腎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這些患者病情更重,而且對化療反應較差。同時,腎功能受損也是病程長、糖尿病控制差患者的常見並發症。骨髓瘤與糖尿病相結合導致腎功能損傷可能在兩種疾病的治療中都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在骨髓瘤合並糖尿病患者中使用造影劑及非甾體類抗炎葯有可能導致腎衰竭,因此,臨床醫師對這兩類葯物在此類患者中使用必須非常謹慎。此外,應避免使用脫水劑,積極治療高血糖,並優化血糖控制,以減緩腎病進展。
同時,骨髓瘤和糖尿病結合對外周神經病變和血糖控制也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眾所周知,糖尿病可導致外周神經病變,而新診斷骨髓瘤患者中周圍神經病變患病率可能高達 15%。這可能是由於骨髓瘤治療葯物引起,例如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和長春新鹼,所有這些葯物都可加重患者周圍神經病變。
最後,類固醇葯物作為骨髓瘤治療的一部分,可使血糖控制惡化。沙利度胺也可通過增加胰島素抵抗,減少糖原合成,使血糖控制惡化。
總而言之,臨床醫師在適當的臨床背影下,應該高度警惕非糖尿病性腎臟疾病。糖尿病與多發性骨髓瘤結合給臨床醫師帶來極大的挑戰,這兩種疾病可出現相似的並發症,特別是腎病和神經病變,導致混淆診斷。
8、骨髓瘤晚期死前症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