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醫附院眼科碩士生導師都有誰
科主任趙桂秋教授:博士畢業,現為碩士研究生導師,省眼科學會青年學組組長,精於各種角膜病、白內障的診斷、治療,尤其擅長白內障超聲乳化、角膜移植手術。
副主任張文一副教授:博士畢業,現為碩士研究生導師,精於各種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尤其擅長復雜性眼外傷的治療。
副主任王大博副教授:博士畢業,現為碩士研究生導師,對各種青光眼的診斷與治療有很深的造詣。
博士生導師牛膺筠教授:現任眼科名譽主任,省眼底病專業組組長,擅長各種疑難眼底病、眼腫瘤的診斷、治療,在眼科病理方面有很深的造詣。
博士生導師王傳富教授:現任省角膜病專業組組長,長期從事角膜病、白內障專業工作,有著豐富的診斷、治療經驗。
博士生導師王竫華教授:現任全國青光眼學組委員、省青光眼學組組長,主要從事青光眼專業工作,臨床經驗豐富。
2、青醫附院 腫瘤科在什麼地方
青醫附院東區和本部都有腫瘤科,東區腫瘤科更大、更專業,建議去東區,在海爾路59號。
3、如何算一個合格的博士生
我每年都會帶1-2個博士生。但是,碩士生帶得很少。前後已經有十多年了。從我自己博士生階段學習到畢業及後來帶學生的體會。博士生的培養應該是一種獨立開展科研能力的培養,因此,一名合格的博士生,既不是發表多少篇論文,也不是出多少成果,而是應該具有獨立完成科研任務的能力。這是因為博士畢業,大都會進入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都是做學術性的工作。什麼是獨立開展科研能力?就是,從選題開始,到完成實驗設計,再開展實驗,最後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整理,完成論文撰寫和發表。如果每個博士生都能夠經過這樣嚴格的訓練,相信他們進入到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就能夠獨立承擔科研任務,譬如撰寫基金申請書,獨立承擔委託科研項目等。問題是現在無論學生自己,還是導師,甚至教育學位管理部門都不是很清楚,什麼樣的博士生才是合格的博士生。而像現在這樣工廠產品式的培養,顯然是有問題的。更何況,現在老師招學生,「重使用,輕培養」的傾向很明顯。許多老師找學生,就是幫助完成科研課題。博士生培養階段中,首先需要經歷的階段就是選題確定。在了解本領域的國內外前沿動態,了解尚未解決的那些科學問題,同時也有可能通過2-3年能夠解決的科學問題作為論文主要研究方向。這是博士生培養最關鍵的階段。這個階段確定合適的選題,一般的博士生都做不到,需要導師給予適當的幫助。我曾經有一段時間讓自己選題目,但是,幾年下來,發現問題不少。這里需要老師幫助掌握這個「度」,選題既不能太難,這樣有可能完成不了;也不能太容易,炒炒別人的冷飯。但是,這個過程說說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即使許多導師也不一定能夠把握得很好。原因是對國內外前沿的了解,以及判斷有可能獲得突破的方面,這不僅僅是看文獻所能解決,還需要有一定的經驗、思考和判斷(或者說猜測)。因此,許多學生需要做開題報告,就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選題是否合適,能不能完成,和能夠達到什麼程度作出評估。但是,最好邀請那些真正懂行的專家、老師來幫助把關。現在的選題有點走過場,報告的學生糊里糊塗,幫助把關的老師也糊里糊塗。實驗過程中,最好從調查、采樣到實驗室分析,學生自己應該都會,這種基本的技能訓練是非常需要的。不能說等到博士生畢業,有的調查或者采樣或者分析還不會,需要依賴於他人協助完成。特別是現在許多學生是從其他學科領域轉到本領域來,就更需要這樣一下基本的技能訓練。我從來都是主張學生自己完成這一系列的工作。實驗過程中會出現某些意想不到的結果,就需要坐下來和老師一起商量。什麼原因?是實驗方法的問題,是誤差問題,還是整個選題的科學問題出了問題。導師要善於把握許多學生沒有發現的問題,甚至是有一下亮點和苗頭東西。常常有些突破性的東西,淹沒在這些看似平常,又有點異常的數據和現象中。這很容易看出導師的根基或者水平如何。當然,對某種現象或結果進行分析和推導,仍然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特別是國外的文獻。而且要「會」讀文獻,不是漫無目的的閱讀,而是帶著疑問去找文獻,讀文獻,來幫助佐證你的假設或者幫助推翻你的假設。當一個學生能夠順利經過上面的訓練,他要完成一篇或數篇SCI論文也不是難事了。選題部分就是一篇很好的Introction,結果分析就是一段很好的Discussion。再加上中間的Data and Method,和Result,就是一篇SCI論文。美國有的地方是不需要學生發表多少論文什麼的,但是有的歐洲國家卻有這樣的要求。
4、哪個骨科博導不嫌棄我 我就考誰
李建民,男,-10-06,博士,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骨科主任,年獲博士導師資格。現兼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腫瘤學組委員等。
5、青大附院的病理科待遇好不好
1、病理科的待遇在醫院裡面總的來說是中等偏下的;
2、腫瘤醫院的病理科待遇普遍比較好,因為他們權威;
3、青大附院的病理科比青島其他醫院要好很多,因為在青島他們也是比較權威的,但是和其他很多科室比要差一些
6、誰認識青醫附院腫瘤科的專家???
?
7、孫建琴在哪個學校招博士
孫建琴,女,1955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營養科主任。
1978年畢業於貴陽醫學院醫學系,1984年獲得菲律賓大學營養學碩士學位,1995年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做訪問學者。1997年至1999年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及營養學研究。1979年至1999年為貴陽醫學院營養教研室助教、講師、副教授、碩導;教研室主任、公衛系副主任。1999年至2003年引進到上海二醫大營養系工作,評聘為營養學教授、教研室副主任、碩導。2003年至今為華東醫院營養科主任、教授、碩導、博導。擔任中國營養學會理事;中國營養學會老年營養分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微量元素學會營養食品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營養學會副理事長。近五年來發表研究論文15篇,2008年獲國家教委高校科研成果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研究方向:慢性代謝性疾病的營養防治研究,老年營養與健康研究,臨床營養(疾病營養代謝與營養支持)。在研課題:上海市科委課題,上海市衛生局課題,科技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交大合作項目。
8、屠重棋的簡歷
屠重棋,男,教授,骨科副主任、骨腫瘤骨創傷科主任,博士生導師,1986年山東醫科大學畢業後在華西醫院骨科工作至今,先後去美國、澳大利亞、韓國學習。主要研究方向為:四肢骨關節惡性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及其基礎研究。尤其在惡性骨腫瘤的保肢技術、同種異體骨關節移植重建技術等方面研究較深,共行保肢手術約1500例,保肢率達90%。率先在國內開展:半盆切除、人工半骨盆+全髖骨關節置換的保肢術;惡性骨腫瘤微波/液氮原位滅活復合人工關節置換的保肢技術;惡性骨腫瘤微波/液氮原位滅活術;四肢惡性骨腫瘤瘤段切除、同種異體骨段移植復合人工關節置換的保肢技術;腫瘤人工關節(膝、肩、肘)置換術;腹主動脈球囊阻斷下骶骨腫瘤切除重建術。各種四肢畸形的矯正手術。研究方向:1、惡性骨腫瘤發病機制及保肢技術研究;2、骨折癒合機制研究;3、骨科生物材料基礎與臨床研究。
學術任職:四川省衛生廳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中華醫學會骨腫瘤專委會委員;中國肉瘤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肉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葯生物技術協會骨組織庫分會委員;四川省醫學會創傷委員會副主委及候任主委四川省醫學會骨科專委會骨腫瘤學組組長;四川省醫學會骨科專委會委員兼秘書長;四川省醫師協會骨科專委會常委;四川省醫學會骨質疏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醫學會器官移植專委會委員;成都市醫學會骨質疏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矯形外科雜志》、《中國骨腫瘤骨病雜志》、《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雜志》、《華西醫學雜志》、《中國骨與關節外科雜志》編委。
科研成果:負責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863子課題、四川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四川省重大產業技術創新課題、四川省科技攻關課題等多項課題及項目,資助金額總額達600餘萬元。近5年,主編或參編專著6部,在國內外知名雜志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SCI10餘篇。已培養研究生1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