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腫瘤 > 骨腫瘤拍核磁

骨腫瘤拍核磁

發布時間:2020-10-11 20:40:59

1、我是剛做磁共振檢查【轉移瘤骨質破壞】

您的病情無法簡單判斷。是否有惡性腫瘤病史?年齡以及性別?單從MRI片子上看,也不能明確是轉移性骨腫瘤。若有條件,建議行SPECT骨顯像。

(吳翼偉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蘇州第一人民醫院吳翼偉 http://wyw1839.haodf.com/

2、CT、磁共振和X光分別是檢查什麼的?

去醫院檢查,到底該選擇X光、CT、B超還是核磁共振呢?哪種對身體輻射傷害更小?價格更優?檢查效果更佳呢?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常見的疾病檢查手段。

X光片

主要是通過X射線穿透身體,在底片上形成黑白不一的二維平面影像,具有方便快捷、價格便宜的優點,但具有一定的輻射性,且穿透力有限,容易受衣物、金屬飾物影響,通常用於胸部、骨骼四肢初步檢查。

CT檢查

利用人體數字化成像的原理,能直接放映出三維形態,診斷更清晰准確,常用於頭部胸部和脊柱檢查。相比X光價格略高,輻射也更大。

B超

利用超聲波回聲發射的原因成像,具有無輻射、無痛苦、、實時成像穿透力較弱等特點。通過B超可以實現多方位觀察對醫生的檢查水平較高,不同醫生診斷可能會有差別。

核磁共振

主要是利用電磁波信號成像的原理,利用震動差異區分正常組織和患病組織,相比其它幾種檢查方式價格更為昂貴,但具有較高的軟組織分辨能力,且沒有輻射。

根據檢查部位,選擇合適的檢查方式

腦和脊髓:檢查急性中風、脊柱外傷,最常見的為CT及核磁共振,通常現做CT,然後根據分析結果再確定要不要做進一步的核磁共振。

脊柱:檢查頸椎腰椎及胸椎受傷情況,一般推薦核磁共振,如果經濟受限可以退而求其次選擇CT。

胸部:先拍X光、如果要進一步的分析選擇CT,肺部檢查一般不選核磁共振。

心臟:檢查心臟功能用B超,冠心病主要拍冠脈造影或CT,此外核磁共振也可用於心臟檢查。

食管、胃部:最常用X光,在進行消化道檢查前先囤服鋇劑再拍片造影檢查,確診通常採用胃鏡。

腹部盆腔:B超最為常用。除腸道外,B超都可以排查大部分疾病,CT、核磁共振也有時會用到。

骨骼四肢:檢查四肢骨骼通常採用X光,如診斷不明確可以進一步拍CT,關節軟組織及骨腫瘤檢查可以用核磁共振。

以上,CT、X光、B超、核磁共振在實際檢查中互為補充,並駕齊驅,互為補充,具體可以根據醫生建議及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3、背部和四肢關節骨痛,懷疑是骨腫瘤,請問檢查是做ECT好還是核磁共振好?急!謝謝!

做PET-CT好,較小的轉移可以發現.

4、核磁共振發現胸椎有三個椎體異常信號為什麼需要做骨掃描

核磁共振發現胸椎有三個椎體異常信號,進行骨掃描的目地是排除骨腫瘤。

5、做了良性骨腫瘤一年多了今天去拍片子手術時刮除的骨頭到現在才長一點出來

你好,你是做的什麼位置的骨腫瘤?目前有沒有不適症狀?

6、拍X光片、CT和磁共振(MRI)檢查有什麼區別?如何選擇?

如何選擇? 退休醫生桑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形形色色的儀器為臨床提供了先進的診療方法,如何選擇一種安全、准確、方便、價廉的檢查方法不但是一個「大醫仁愛」「懸壺濟世」的醫生之責,也是所有病人所祈求的,醫生要提高所檢查項目透明度,讓病人獲得知情權十分重要。 X光片、CT、核磁共振在臨床上是醫學影像檢查的幾種常用的方法,成像原理各不相同,經常碰到一些患者咨詢這三者的優劣,有的以為越貴越好,要求做CT來替代普通X光片檢查或者要求用磁共振代替CT檢查,認為磁共振比CT清楚,CT比X光檢清楚,這從醫學的觀點看有一定的片面性,這三種檢查手段各有所長,對各種所檢查的疾病各有所側重,何況核磁共振價格不菲!下面談談這些檢查的目的和適應症。 1、X光檢查是傳統的影像學檢查手段,它是應用較早、最普遍,價格也相對便宜。主要用於一些疾病的初步檢查,便於發現較明顯病變的組織和結構,是疾病初篩的首選檢查方式。對於有移位骨折、有骨質改變的骨病、關節部位骨性病變、不透光異物存留、心肺器質性疾病、消化系統梗阻等疾病有很好的診斷價值。另外,X光片還能拍攝動力位相,能發現患者在改變體位時才感覺到不適的疾病,尤其是動力位片檢查。X光檢查費用低廉,射線投照量小,適合絕大多數患者的常規檢查。機子是高壓電激發出X射線,但射線量很小,除孕婦外對身體沒什麼影響,不用擔心。2、 CT檢查目前發展得很快,CT機掃描部分主要由X線管和不同數目的控測器組成,用來收集信息。X線束對所選擇的層面進行掃描,其強度因和不同密度的組織相互作用而產生相應的吸收和衰減。探測器將收集到X線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經模/數轉換器(A/D converter)轉換成數字,輸入計算機儲存和處理,從而得到該層面各單位容積的CT值(CT number),並排列成數字矩陣(Digital matrix)。數字矩陣經數/模(D/A)轉換器在監視器上轉為圖像,即為該層的橫斷圖像,它高解析度、結構細節顯示清楚等,但其缺點就是空間解析度不高,不如X光片,且價格也較貴。但在顯示橫斷面方面明顯優於X光片,尤其是對密度高的組織顯像清晰,對於測量骨性結構之間的距離精確度高。CTA能清晰的顯示血管走向及血管病變,對腫瘤的檢查靈敏度明顯高於普通X光片。而且,多排螺旋CT能進行三維成像,有助於立體顯示組織和器官病變。但是,CT掃描限於技術員的專業水平不同及掃描層面間隔限制,不能整體的閱讀檢查部位的信息,導致有一定的漏診率。另外,CT拍攝動力位相極少運用於臨床工作中,而且CT對軟組織顯像清晰度和解析度不高。 3、磁共振(MRI)檢查現代發展的也很迅速,核磁共振現象來源於原子核的自旋角動量在外加磁場作用下的進動。根據物理學原理當外加射頻場的頻率與原子核自旋進動的頻率相同的時候,射頻場的能量才能夠有效地被原子核吸收,為能級躍遷提供助力。因此某種特定的原子核,在給定的外加磁場中,只吸收某一特定頻率射頻場提供的能量,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核磁共振信號。它主要的優勢是可以在三維空間任意平面上成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被檢部位的病變情況,但它與CT片一樣,空間解析度也不高(三者中最差),價格也貴,另外,在身上帶有磁性或金屬物質的病人無法做磁共振。磁共振與X光和CT檢查最大的不同在於沒有X線輻射,對機體的損害很小。其主要用於發現軟組織疾病,在骨科主要用於發現椎間盤病變、脊髓病變、半月板病變、炎性病變和出血性病變等。通過不同的處理技術能早期發現松質骨骨折如椎體骨折、骨盆骨折;早期發現炎性疾病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骨結核、骨腫瘤等。MRA對血管方面的疾病靈敏度高;每個部位檢查時間較長;體內有非鈦質金屬患者無法進行磁共振檢查;對骨組織的顯像精確度不如CT;動態MRI費用是動態X光片的數十倍。 綜上所述,根據不同情況(病人身體、疾病、經濟等),考慮拍X光片、做CT或者磁共振。一般對不太明白病因的患者,最好先做X光平片,看看有沒有異常;如果未發現明顯異常或者發現異常而又不太清楚,在考慮進一步檢查,腰椎的疾患,一般就是普通的骨科問題,如脊柱外科,診斷脊柱骨折、脊柱滑脫、脊柱畸形、脊柱失穩等疾病首選X光片就會解決!如果不能滿足臨床檢查需要,最好聽取專科醫生的建議採用合乎病情的檢查手段。在診斷椎間盤病變尤其是頸椎病,以及脊髓形態、脊髓畸形、脊柱腫瘤、脊柱結核等疾病檢查時首選MRI。對於脊柱骨折、椎管病變、關節突關節病變診斷中,CT檢查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總之,三者是不可相互替代,不是越貴的檢查越能發現問題,就診時最好了解一些檢查項目的知識,以便能盡早、准確的發現問題。

7、這個CT片骨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

光靠CT是不能確診的,需要取組織做成病理切片標本,加上甲胎蛋白化驗,才能確診是良性還是惡性。醫生等結果出來再根據腫物的位置才能確定治療方案。趕快去治療吧,無論良性還是惡性,早點治療才好。

8、CT,B超和核磁共振 X光分別用在什麼部位的掃描???

這個問題面太廣,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病用不同的檢查方法或者要綜合幾種檢查方法才能確診。我只能給你簡單分類大概介紹一下。
1、超聲價格便宜,適合一些部位的常規查體,無損傷,無輻射,簡單快捷。超聲在心臟血流方面有其他檢查不可比擬的優勢。
2、X線主要用於骨骼的檢查以及部分腫瘤的初級篩查,一般四肢的外傷第一步就是拍X線片。
3、CT解析度高,主要用於發現疾病後的鑒別診斷以及治療後復查。CT掃描時間短,適合絕大部分患者。
4、MRI在一些特殊部位的檢查有明顯優勢,比如中樞神經系統、肝臟、前列腺、子宮等等,圖像直觀、信息量大,對診斷疾病非常好。但是MRI在骨腫瘤的鑒別上略遜於CT。MRI檢查時間較長,一些年紀大的或者躁動的患者、體內有金屬支架或者金屬異物的患者、幽閉恐懼症的患者不適合此檢查。
下面我給你簡單列舉一些部位的首選檢查方法:
超聲:心臟、甲狀腺、腹部、盆腔(子宮及其附件)、泌尿系統、乳腺、部分血管疾病(比如動脈瘤)。
X線:外傷、雙肺、骨腫瘤、骨折。
CT:頭外傷、椎間盤、雙肺、骨骼病變(骨腫瘤或骨折)、腹部(肝臟、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冠狀動脈、鼻咽部、大血管的血管成像。
MRI: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上腹部(肝臟、胰腺)、乳腺、前列腺、子宮、膝關節(半月板及韌帶)、椎間盤、肩袖損傷、鼻咽部。
各個檢查方法有交叉的部分,成百上千中的疾病需要不同的檢查方法交替使用,具體需要醫生視情況而定,請非學醫朋友不要盲目選擇。

以上列舉只是個大概,有很多不盡詳實的地方,僅供參考^_^

與骨腫瘤拍核磁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