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腫瘤 > 射頻消融骨腫瘤

射頻消融骨腫瘤

發布時間:2020-09-30 00:00:44

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0中心醫院的研究中心

科室簡介
全軍肛腸外科研究中心是全軍唯一一家肛腸專科中心,開展床位150張。中心是第二軍醫大學、新鄉醫學院博士、碩士培養基地,現有碩士以上研究生學歷的占科室醫生的90%以上。自1987年建科以來,中心開展大腸癌手術1萬余例,病人來自除台灣以外的所有省市,尤其對中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和會陰部人工肛門重建術有獨到之處,此技術在國內外處領先地位;在胃癌、乳腺疾病、肝癌、膽道系統疾病、甲狀腺疾病、腹膜後腫瘤等的診斷和外科手術治療以及利用微創技術治療肝、膽、胃腸疾病有豐富的經驗;1987年率先在河南省開展便秘診斷方法學和手術方法學研究,並有重大突破,手術後療效達90%,在內國處於領先地位;利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氏病,效果滿意,另外在肛門疾病的診治如肛瘺、痔瘡有獨到之處,效果可靠,價格合理。
醫學成果
獲軍內外高層次醫學成果獎3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全軍醫學科技大會二等獎1項、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三等獎22項,在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0餘篇,出版專著4部。中標國家自然科學基本項目3項、國家科委資助項目1項、全軍計劃指令性課題2項、全軍重大及面上課題7項。 「全軍軍事訓練醫學研究所」於2001年1月22日經總後勤部衛生部批准,由原「全軍訓練傷防治研究中心」(1989年5月29日批准組建)晉升成立。(批准文號:[2001]衛醫字第9號)。系總後衛生部批準的我軍唯一專門從事軍事訓練醫學的研究機構;與其它全軍臨床醫學專科中心(所)在工作職能及運行模式上有所不同,其集預防、醫療、保健、科研、教學為一體,以預防為主攻方向,以部隊訓練場為主戰場開展工作。我所是第四軍醫大學,新鄉醫學院的臨床教學基地,1995年被總後勤部批准為研究生聯合培養點,我所年接收軍地進修學員59人次,其中軍人年均25人次。研究所所長黃昌林教授為第四軍醫大學和新鄉醫學院博、碩士研究生導師;張莉為第四軍醫大學和新鄉醫學院碩士生導師;左新成為第二軍醫大學和新鄉醫學院碩士生導師。研究所已培養博、碩士研究生12名,現在讀博士生2名、碩士研究生9名。「十五期間」我全軍軍事訓練醫學研究所創建了我國軍事訓練醫學理論體系。首先是創立了「軍事訓練醫學」新學科,1999年出版了我國第一部專著《軍事訓練醫學》,並隨之開展了研究生及全軍一類繼續教育項目教育,同年還出版發行知識小叢書,以加強部隊的普及教育,建立了學科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二是進行了軍用標准《軍事訓練傷診斷標准及防治原則》的編制及應用研究,該《標准》於2001年發布全軍執行,確立了體系的基本專業技術規定;三是首先提出軍事訓練醫學心理學的概念,強調心理學干預的作用,並重點進行了新兵軍事訓練心理適應不良症的發生機制、特徵及其防治研究,提出軀體化、焦慮、恐怖等心理因子是導致軍訓傷的重要因素;四是2002年在全軍設立了10餘個訓練傷監測(控)點,建立了全軍性的監控系統,這將有利於防治工作的監控,更利於現有預防資源的利用,並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五是加快基礎研究步伐,形成學科可持續發展趨勢,重點進行了運動系統組織功能結構塑形改建及提高抗損傷能力的研究,提出了「強化循環訓練法」、「創傷在運動中癒合,功能在訓練中重建。」等理念;六是1999年正式成立了「全軍軍事訓練醫學專業組」,推動了本體系的學術交流和理論深化。據統計:軍訓傷的年發生率由1993年前的30%~45%,降低至近2年的10%左右。
臨床開展床位122張,下設四個病區。博士5名,碩士24名,學士8名,博碩士占軍隊主系列人數的70.7%。
骨科在保持國內創傷骨科優勢的基礎上,經關節鏡治療骨關節疾病,經頸前路椎間盤切除、植骨融合、鋼板內固定術,胸、腰椎後路經椎弓根骨折復位內固定術,骨腫瘤保肢術,應用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具有河南省領先優勢;治療末端病,肌止點移位動力增強肩關節穩定性治療習慣性肩關節脫位,經腓骨下段截骨入路治療距骨骨折脫位等在國內作為自主創新手術,具有明顯優勢。
燒傷整形科在重度燒傷病人的救治、耳、鼻、乳房、和陰道(莖)再造等方面在本地區具有明顯優勢,同時積極開展醫學整形美容等業務。
康復理療科自2001年成立以來,不斷開展新業務,其中應用CYBEX-6000等速測試和訓練系統進行骨關節康復訓練取具有明顯優勢。
醫學成果:
獲得軍內外高層次醫學成果獎45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三等獎38項,在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0餘篇,出版專著4部。全軍計劃指令性課題2項、全軍重大及面上課題6項。 150醫院全軍腫瘤診療中心是集腫瘤放療、化療、熱療、免疫治療、介入治療、射頻消融治療、血液病治療以及中醫葯治療等多種治療方法融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臨床腫瘤內科。
人才隊伍
中心現有專業技術人員50人,平均年齡30歲,其中放療專業12人,化療專業9人,血液專業4人,中醫葯專業3人,護理專業22人,本科以上學歷佔20%,其中博士生1人,碩士生5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7人。中級專業技術職務10人。
科室與設備技術
中心設有3個臨床科室和3個研究室:放療科、化療科、血液病科,放射治療研究室,化療熱療研究室、血液中醫研究室。中心展開醫療病床120張,年收治病人約1500人次。經過十餘年的努力,專科中心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在本地區乃至全軍均有明顯的專科優勢,其中γ刀治療病人4300例,χ刀治療3900例,中子刀治療病人78 例,熱療治療病人3400例,均為全軍之首,在全國亦有一定的影響和信譽。
科研
十幾年來,腫瘤中心已吸引了多名高學歷專科技術人員來科工作,並聘請了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為診療中心顧問,在腫瘤綜合治療和設備應用方面,已有突出的療效和自己的特色,目前已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四等獎8項,在國家級刊物發表專業學術論文數十篇。腫瘤中心人才結構合理,治療設備齊全,專業技術全面,臨床優勢明顯,已為全國各地腫瘤患者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和精湛的技術。中心現有固定資產1.2億元人民幣,具有向更深層次發展的條件和潛力。 基本情況
濟南軍區第150醫院信息化建設起步於1986年,1990年組建信息科,1997年為全軍首批「軍衛一號工程」(高級網路版)試運行單位之一。1998年被濟南軍區衛生部確立為軍區信息管理研究中心,1999年被總後確立為全軍醫院統計與信息利用研究基地。基地現有專業技術幹部15人,均為本科學歷以上,其中,研究生4人,高級職稱4人,平均年齡31歲。基地成立以來,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四等獎4項,發表論文百餘篇。2000被總後衛生部評為全軍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2001年被濟南軍區評為先進單位,榮立集體三等功2次。
基地緊貼醫院工作實際,勤於探索,勇於創新。提出了新時期醫院統計信息職能部門應向「三個面向、一個支點」的服務模式轉變(三個面向:面向管理者的信息服務、面向業務技術人員的信息息服務和面向病人的信息服務。一個支點: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等為支點),以次拓展醫院統計信息服務頻道,建立科學高效的醫院信息服務與利用體制。先後研發了面向管理者的《醫院綜合統計信息服務系統》、《醫院統計信息簡報》;面向臨床的《醫師績效統計評價系統》、《整體護理統計信息系統》以及面向業務人員的《知識信息推送服務系統》等,其研究成果在軍地多家醫院推廣使用。同時,先後對數十家軍地醫院信息化建設進行技術支持,地域遍布新疆、甘肅、西藏、四川、陝西、雲南、河南、山東等十個多省市、自治區,為構建軍隊醫院信息化建設和諧平台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我院黨委高度重視醫院信息化工作,1998年成立了醫院信息管理委員會,院長任主任委員,業務副院長、醫務處主任、信息中心主任任副主任委員,信息科、財務科、葯劑科、器械科、統購科主任等為委員。2001年初,為了進一步落實分部黨委《關於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意見》,醫院黨委結合醫院信息化建設實際,下發了《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多次聽取了信息中心的工作匯報,對任務目標、人員分工、經費預算等情況進行詳細討論和部署,提出了「貼近臨床,延伸內涵,規范硬體」的信息化建設新目標,以合理的經費、較快的速度、高質量的水準,建設有150特色的醫院信息化醫院。
為了落實分部指示和監督工作質量,醫院信息管理委員會定期對信息中心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實行了階段匯報與實地抽查相結合,工作站信息反饋與管理專家評價相結合,經費合理核算與實際運作效果相結合,確保信息化建設落到實處。 在醫院信息化建設進程中,我們根據不同階段轉變不同的服務理念,在堅持「三個面向,一個支點」的服務理念(即「面向管理者的統計信息服務、面向業務技術人員的知識信息服務和面向社會及病人的尋醫問診信息服務;一個支點:既以現代電子技術為支點)過程中,又提出了面向未來高科技局部戰爭而准備的衛勤保障信息服務,選題立項,由此加大信息化建設的內涵,拓展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層面。
與此同時,為了適應國家倡導建設數字化學習型醫院的新模式,我們快速轉變信息基地各專業單元技術層面差異為優勢技術整合,形成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統計、病案、圖書、情報、遠程醫療為服務窗口,使技術優勢更加集中過硬,服務層面更加細化具體,保證了信息基地技術的穩步發展。 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是人才隊伍的建設,為了可持續發展,信息基地每年都要制訂學科技術目標和人才培養計劃。一是鼓勵技術骨幹成才立業,為他們考研、進修創造好的學習機會。目前1位同志在外攻讀研究生,1名同志在讀研究生,以此,信息中心經過研究生培訓達4人;二是加強與國內IT界精英強強聯合,合理設計、開發和借鑒實用性強的醫院信息系統;第三,分批外出學習,開闊視野。年初,信息中心制訂的外出學習計劃得到院黨委的高度重視和支持。經過廣泛調研,選擇了信息化建設有特色有看頭的醫院為學習對象,以達到吸取之長,促進自身發展。四是堅持每周五的業務學習制度,由科室骨幹輪流上課,包括數據倉庫技術、Pb編程技術、統計學知識以及信息資源合理利用等,並把外語、計算機、文獻檢索學習作為科室全年基礎學習計劃。 目前,軍隊醫院信息化建設已經經過了全面實施的初中級階段,各家醫院「軍字一號」運行通暢。為此,我們深刻認識到,不能停留在「首批運行網路版」的功勞薄上吃老本,要充分發揮我們的技術優勢,使全軍醫院信息管理研究基地的牌子名副其實。為此,我們深入臨床調研、參與決策管理,以此了解醫院管理者需要什麼?臨床一線需要什麼?醫院信息化建設如何走向等等。通過深入了解,需求分析,明確了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方向:一是不能花冤枉錢擺花架子;二是不能脫離臨床不切實際;三是必須有整體目標技術內涵。為此,信息基地成立了技術課題小組,大膽改革創新,加大探索醫院信息化建設新路子,創建醫院信息化工作新格局。
1、率先在全軍開展PASS合理用葯系統的試點任務,使臨床醫葯人員在用葯過程中及時有效地掌握和利用醫葯知識,預防葯物不良事件的發生,實現了醫囑監測和葯物信息的查詢。
2.依託醫院網路信息資源,建立統計信息服務保障體系的數據倉庫,通過對原數據抽取、轉換、裝載,運用聯機分析處理技術、數據挖掘技術來實現決策支持系統的系列應用,實現對各級各類業務人員工作、業績的量化管理,達到激勵先進、鞭策後進的目的。
3、進一步完善全成本核算系統,開發了《住院病人欠費及欠費收回查詢程序》、《外投收入明細查詢窗口》、《價表與醫保項目代碼對照設置窗口》,《醫生接診入院查詢窗口》等程序;修改了《軍隊醫院會計核算系統》對軍衛一號數據採集的介面程序,完善了軍衛一號對成本和收入的採集,實現了醫院兩級計算機全成本核算。
4、 實現了醫院物資的全程信息化管理,物品流動網上監控。目前,我們結合醫院需要和調研,和西安交通大學合作開發新的物資管理平台,以此深化我們的物資管理水平。
5、在全區實施了新版電子病歷系統,以此完成監控時限、數據欄項目、病歷樹形結構、檢驗項目、ICD9編碼和自定義庫項目的設置,以及對醫療監控數據統計,首頁及病歷評分。
6、開發電子醫務系統,實現醫院機關管理、辦公自動化,加速醫院管理現代化。並實行對機關各類人員的量化評價,達到末位淘汰的目的。
7、採用衛星通信技術應用於遠程教學、遠程會診和咨詢。首批成為全軍雙向遠程衛星網站之一,與國內100餘家醫院建立聯系,會診例數目前名列全軍第二,建立了遠程教學光碟資料庫。
8、 建立了網上圖書館,提供了《中國醫院知識倉庫》、《外文整合全文系統》、Medline、CBMdisc等多種資料庫,實現網上視頻點播、書刊閱覽、文獻檢索等,實現廣泛的信息資源共享。
此外,近年來圍繞醫院深層次管理,相應研發了一系列軟體:
1、《醫院綜合統計信息服務系統》在全軍推廣使用,為軍隊醫院信息資源利用提供了一個很好平台,為全軍統計數據上報起到了規范作用。
2、《整體護理管理系統》,為護理管理者提供了監督、檢查機制的數據來源,使護理文書走向科學化和規范化。
3、《科技信息推送服務系統》,以此減輕了用戶的認知壓力,縮短查找文獻的時間,凈化網上知識信息環境,使知識信息隨手可得。
4、《病人選醫生系統》,對醫生以工作組為單位進行工作量考核和管理。
5、《網路信息簡報》,使管理者能及時、全面、准確地了解到醫院整個醫療活動及不同時期的指標對比。
6、《網上病歷質量反饋系統》,以此提高病歷的內涵質量和書寫水平。
7、《臨床醫師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為醫院管理者提供科學、客觀的全面評價考核臨床醫生的數據。
8.《醫院ASP信息資源平台》藉助醫院信息系統平台,使醫院辦公管理走向自動化、有序化和正規化。

2、靶向治療的治療方式

1. 氬氦超導手術治療系統(cryocareTM targeted cryoablation therapy,又稱氬氦刀)
氬氦刀是一種適應證甚廣的消融治療技術,自1998年以來,美國已有100多家醫院,中國有80餘家單位裝備了氬氦刀設備,它可對多種腫瘤施行精確冷凍切除,並且在肝癌、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腎腫瘤、乳腺癌等治療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手術中冷凍適用於幾乎所有實質性腫瘤,與射頻等其他消融方法不同,氬氦刀冷凍既能治療小腫瘤,也能治療體積較大的(直徑大於5cm)、數目較多的腫瘤;由於血管內血流的釋熱作用,冷凍不易引起大血管損傷,以至於也可以治療大血管附近的,不能手術切除的腫瘤。據2007年11月第14屆世界冷凍治療大會統計,中國使用美國CryocareTM氬氦刀冷凍治療的腫瘤例數已達11000例,其中完成500例以上的單位有10餘家,部分醫院已經達4000例,病種30餘種,中國是全世界治療肝癌和肺癌最多的國家。
由於各種靶向消融技術的特點不同,對於具體病例的治療技術選擇可能會有所不同。國內張克勤博士[4]比較了氬氦刀冷凍消融和射頻(RFA)、微波(MCT)熱凝固治療兔VX2肝癌的對比研究,三種微創治療在消融兔VX2肝癌中,無論是在消融靶區面積和橫徑方面、消融靶區腫瘤完全消融率方面,還是在消融靶區腫瘤細胞殘留率方面和消融靶區中腫瘤細胞完全壞死率方面,氬氦刀冷凍均優於RFA和MCT,而RFA和MCT效果相當。另外,RFA和MCT的「煮沸效應」造成的腫瘤種植播散是臨床無法克服的問題,所有這些方面提示氬氦刀冷凍在治療兔VX2肝癌中的臨床療效可能優於RFA和MCT。
臨床治療證實,氬氦刀局部消融與放療、化療、生物治療、介入治療等綜合治療相結合,療效優於單一治療,1~2年生存率顯著提高,其遠期療效依賴於綜合治療措施的選擇。當腫塊≥4cm,特別是大於6cm時治療效果差,瘤體易復發,甚至增大。因此,治療前後聯合其他治療方法的綜合治療措施的應用尤為重要,例如對於肺癌的治療:氬氦刀聯合介入化療,聯合放療,聯合中醫葯治療,與單純放療、化療、介入栓塞比較,1年、2年存活率均有顯著提高,取得了比較令人滿意的臨床療效,以上結果表明氬氦刀將成為臨床治療肺癌必備的技術。對於靠近縱隔部位的腫瘤,局部氬氦刀完全消融有一定困難,氬氦刀治療後也可以聯合其他局部治療方法,與放療結合可以極大地減低放射劑量,聯合葯物植入和放射粒子植入可以提高療效和減少植入粒子的劑量,與其他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技術有效的結合,可改變目前綜合治療的理念,提高遠期治療效果。目前國內氬氦刀的治療方興未艾,但缺乏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結果來觀察其對治療肺癌的長期療效。
氬氦靶向治療技術協作組開展了較多的工作,如編寫了全球第一個規范化治療書籍,包括動物和人體實體瘤病灶消融靶區大小,冷凍後的影像學改變。建議其他靶向消融技術可以效仿。
2.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
MWA和RFA技術均起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1996年LeVeen傘狀多電極得到美國FDA認證,極大地擴大了RFA的應用范圍,與其他熱消融技術比較,RFA是迄今世界范圍內使用較多的技術,可以檢索到的綜述文獻超過500篇。MWA主要在日本和我國開展,而RFA的報道絕大多數來源於歐美國家,可以認為MWA和RFA技術的治療效果基本上是相同的。射頻電極從最初的單極發展到了多極,以及冷循環射頻治療系統,缺點是一次性毀損灶的范圍有限,最大毀損體積直徑3.5cm,對直徑>3cm以上的癌腫易殘留病灶。美國RITA公司已經開發出針對不同大小腫瘤的系列射頻針,直徑3cm以下的腫瘤可以選擇第一代傘狀多極針或單極針;直徑3cm至5cm的腫瘤應選擇二代錨狀多極針;直徑5cm至7cm以上的腫瘤應選擇最新的第三代集束電極針,並使用了特殊注射泵,使熱傳導更快更均勻,治療時間大幅縮短,治療大腫瘤效果更確切,病人更輕松。
一些學者提出了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如何使射頻治療和化療及局部放療相結合以提高療效的問題。對於晚期非小細胞性肺癌,尤其是周圍性肺癌,先利用射頻消融治療,大面積滅活腫塊內癌細胞,減少腫瘤負荷,再用化療治療殘余的轉移癌細胞。對有肺門、縱隔淋巴結或其他轉移病灶的患者,可結合化療進行放療及其他治療。這樣,腫瘤在得到局部控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及生存時間。隨著RFA技術的不斷完善,RFA同介入化療,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外照射等有機結合,將極大的提高腫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3. 間質內激光治療(interstitial laser therapy,ILT)和光動力
激光消融治療(ILT)是以光學或接近紅外線波長的高能量光束在組織內散射而轉變成熱,時間通常長於RFA,可以超過1h。國內外生產的激光管消融范圍較小,處於臨床探索中,並未進入臨床使用。試驗研究復合探針,試圖擴大消融范圍。
4.高強度聚焦超聲(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ablation,HIFU)
HIFU國內首創,目前有生產廠家4-5個,對於探頭的設計,頻率各有不同。HIFU可用於治療很多良性和惡性腫瘤的治療,如子宮肌瘤,乳腺癌、骨和軟組織腫瘤等。國內陸續有應用HIFU治療晚期胰腺癌的臨床研究報道,顯示的療效主要是止痛和輔助放、化療後腫瘤體積的變化,這可能是超聲熱療的效果,並非真正意義上的HIFU消融治療。國內文獻表明,HLFU對於原發性和轉移性肝癌等多種實體腫瘤有滅活作用。但在HIFU治療肝癌的應用上仍存在諸多限制,如雖然部分超聲波可經肋間隙進入肝組織,但肋骨反射使超聲波到達靶區的能量大大減少;治療時間過長使HIFU治療的麻醉環節風險增加;HIFU治療導致的皮膚燒傷限制了其治療劑量的增加;HIFU治療在破壞肝癌組織的同時,增加了肝損害的機會。因此,如何提高超聲波的生物學效應、減少HIFU的治療時間,成為該治療成敗的關鍵之一。
5. 精確靶向外放射治療技術
(1) x-刀、r-刀、3D-CRT、IMRT
放射治療技術在20世紀末出現了質的飛躍,主要體現在立體定向放射外科(SRS)、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RT)、三維適形放射治療(3D-CRT) 和調強放射治療(IMRT) 技術的臨床應用,使在近一個世紀中一直處於腫瘤治療輔助地位的放療手段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和地位發生了根本轉變。我國在引進瑞典頭部r-刀和歐美x-刀以及三維適形放射治療技術的臨床應用過程中,開創了中國模式的頭、體r(x)-刀的新局面。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受到了國內外同道的高度關注。
x-刀90年代後期在我國應用較為普及,治療病例較多,但缺少大宗病例的長期臨床結果報道,2000年後隨著三維適形放療、調強放療等技術的出現,特別是我國全身r-刀的問世,使這一技術在我國的臨床應用和發展受到影響,使用的醫院和治療的病例逐漸減少,但是,不容置疑x-線立體定向放療技術作為一種獨特的劑量聚焦方式,可獲得高度集中的劑量分布,在實質器官局限小腫瘤的治療上可取得較高的局控率和較低的放射損傷。而且,賽博刀等新型x-刀技術的出現將會在腫瘤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國研發的全身r-刀存在的問題是機型多、軟硬體開發和資源整合不足,使每一種機型都未能盡善盡美,特別是在劑量評估和劑量驗證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而且,在臨床應用的規范化方面存在嚴重不足,使這一技術的全面、健康發展受到極大影響,盡管如此,全身r-刀所獨具的劑量聚焦優勢已被大量的臨床結果證明,因此,加強這一技術的臨床規范化應用,開展多中心協作和經驗積累以及進一步完善設備,對推動我國放療設備產業和放射腫瘤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影像引導放射治療(IGRT)技術
IGRT即4D放射治療,以及正在研發的生物影像誘導放射治療,等等。IGRT在發達國家發展很快,如賽博刀,Tomotherapy,等。
賽博刀(CyberKnife,射波刀)是一種新型影像引導下腫瘤精確放射治療技術,由美國Stanford大學醫學中心腦外科JohnAdler等與Accuray公司合作研發,1994年投入使用,1997年Adler教授首次介紹其臨床應用。它是一種立體定向治療機,整合了影像引導系統、高准確性機器人跟蹤瞄準系統和射線釋放照射系統,可完成任何部位病變的治療。將一個能產生6MV-X線的輕型直線電子加速器安放在一個有6個自由度的機械臂上,通過運算X線攝像機及X線影像處理系統所得的低劑量三維影像來追蹤靶區位置,執行治療計劃,以准確劑量的放射線來「切除」腫瘤。由於其臨床治療總精度可達亞毫米級別,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為精確的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SRS/SRT)技術之一。與傳統的SRS/SRT技術比較,賽博刀具有實時影像引導及無框架定位等優勢。自1999年、2001年經美國FDA批准用於顱內腫瘤、顱外腫瘤及良性腫瘤的治療至今已有8年臨床應用歷史,全世界已有超過40000個患者接受了賽博刀治療,尤其是在顱內腫瘤、脊柱腫瘤治療方面賽博刀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在體部腫瘤如肺癌、肝癌、腹腔腫瘤的治療方面仍停留在小樣本,短期隨訪的研究階段。隨著賽博刀在我國臨床應用的逐漸推廣及臨床治療病種及病例數的增多,尤其是病情復雜和重症病人治療的開展,體部實體惡性腫瘤患者行賽博刀治療前腫瘤靶區金標植入術的並發症需進一步總結,使賽博刀在我國進一步得到規范和合理的應用,使更多的腫瘤患者從中獲益。賽博刀比適形、調強、伽瑪刀等具有一定的優勢,也提供了分次大劑量放療的可能性,如何選擇最佳的分割方式及單次劑量、總劑量,如何評價有效生物劑量等成為研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現有的條件下,結合放射生物學、臨床醫學等的相關知識,優化治療策略, 進行包括放療增敏、化療、熱療甚至其他放療方式在內的綜合治療,盡可能地提高療效,則是將來的主要研究方向。
螺旋斷層放射治療(Tomotherapy) 由美國韋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發明,是影像介導的三維調強放射治療,它將直線加速器和螺旋整合起來,使治療計劃、患者擺位和治療過程融為一體,它能夠治療不同的靶區,從立體定向治療小的腫瘤到全身治療,均由單一的螺旋射線束完成,通過每次治療所得的兆伏圖像,可以觀察到腫瘤劑量分布及在治療過程中腫瘤的變化,及時調整靶體積的治療計劃。有著常規加速器放療所無法比擬的優勢,為放射治療醫師開辟了一個新的治療平台,在調強放射治療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7. 放射性粒子植入間質內照射治療
臨床應用的放射性粒子主要是125I和103Pd,分別代表著低劑量率和中劑量率輻射,在放射物理和放射生物學上各有特點。植入放射性粒子的過程,要求在影像指導下完成,符合IGRT要求,放射性粒子一次性植入,達到單次劑量治療的效果。
隨著粒子植入治療計劃系統不斷提高與完善,劑量學要求逐步明確,植入治療設備不斷改進,20年來放射性粒子臨床應用不斷拓寬領域,充分說明放射性粒子在臨床應用中的作用與地位,美國,德國,日本的放療專家都承認放射性粒子最好的適應證應當是前列腺癌低危組的病例,其長期療效與根治手術或外照射相似,但副作用特別是性功能障礙的發病率較低,治療時間短,手術方法簡便更受病人歡迎。在擴大放射性粒子治療的適應證方面,放射腫瘤專家與外科專家首先用放射性粒子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我國胸外科專家已經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方面取得相當滿意的結果,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肝癌(原發性肝癌及轉移性肝癌)、胰腺癌、軟組織肉瘤、骨腫瘤、早期乳腺癌等都在臨床試驗中得到一定的經驗和療效。國內外來通過內窺鏡對空腔臟器腫瘤進行粒子植入的試驗,國內進行支架攜帶或捆綁放射性粒子植入腔道腫瘤(食管、支氣管)的試驗,都在探索中發展。
放射性粒子的設備已經規范化,其中最主要的是治療計劃系統(TPS),必須能滿足質量驗證的要求。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離治療已經迅速在國內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月銷售125I粒子20000~30000粒,治療患者4000~6000例。如此大規模使用的放射治療方式,必須要有規章制度的指引管理,這項工作應當是迫在眉睫,此外,應當認真交流放射性粒子的臨床經驗,使放射性粒子的臨床使用不僅規范化,而且不斷提高療效,降低毒副作用。
8. 血管內介入治療和局部葯物注射治療
惡性腫瘤的血管介入治療是在X線設備的監視下,將抗腫瘤葯物和(或)栓塞劑經導管注入腫瘤營養動脈,對腫瘤病變進行治療。由於導管器械、影像設備的發展,造影劑的不斷更新及種類增多,尤其是隨著微導管的應用增多,栓塞劑應用經驗積累,介入技術不斷提高,超選擇性腫瘤供血動脈內靶向插管灌注化療和栓塞治療成為臨床的常規工作。同時,該項技術創傷小,操作簡便,因而得到迅速發展,提高了這種治療方法的有效率,延長了腫瘤患者的生存期。局部葯物注射治療技術,例如小肝癌經皮酒精注射,經皮肝穿刺注射碘化油加化療葯物治療肝臟腫瘤,復發或殘留病灶行無水酒精、乙酸、熱鹽水注射都在臨床常規開展,費用低廉,效果顯著。
經導管或經皮穿刺瘤內注射基因治療成為腫瘤研究的熱點,有些研究已經進入動物實驗階段,例如,經肝動脈給予內皮抑素基因治療肝癌;腺病毒介導的抗K-ras核糖體激酶可抑制胰腺癌細胞的生長並誘導其凋亡;HSV-TK(單純皰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介導的基因治療在動物模型中已初步獲得成功;葯敏基因,凋亡調節基因如bcl-2、bax、survivin、及一些抑制腫瘤內血管生成的基因等均在廣泛研究中。重組人p53腺病毒基因葯物經皮瘤內注射已經進入臨床使用。由於基因治療腫瘤比較局限,到目前為止只有肝癌、胰腺癌、肺癌、神經膠質瘤、大腸癌、喉癌等幾種腫瘤可以採用介入導向的基因治療,介入導向的基因治療已在某些腫瘤的治療中顯示了很好的療效,減少了不良反應,給人們帶來極大的益處,可以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介入導向的基因治療將會在腫瘤治療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會有越來越多的腫瘤會被根治。
9.神經靶向修復治療
神經靶向修復療法使神經生長因子通過介入方式作用於損傷部位。激活處於休眠狀態的神經細胞,實現神經細胞的自我分化和更新,並替代已經受損和死亡的神經細胞,重建神經環路,增加腦部供氧和血液循環,促進器官的再次發育。
10,光動力療法
光動力靶向療法 是指在光敏劑參與下,在光的作用下,使有機體細胞或生物分子發生機能或形態變化,嚴重時導致細胞損傷和壞死作用,而這種作用必須有氧的參與,用光動力作用治病的方法,又稱為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靶向葯物即光敏劑(光動力治療葯物)的研究是影響光動力治療前景的關鍵所在。光敏劑是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其基本作用是傳遞能量,它能夠吸收光子而被激發,又將吸收的光能迅速傳遞給另一組分的分子,使其被激發而光敏劑本身回到基態。
靶向療法在疾病上的應用:尖銳濕疣、痤瘡、鮮紅斑痣、腫瘤等
療法優勢:
(1)創傷很小:藉助光纖、內窺鏡和其他介入技術,可將激光引導到體內深部進行治療,避免了開胸、開腹等手術造成的創傷和痛苦。
(2)毒性低微:進入組織的光敏葯物,只有達到一定濃度並受到足量光照射,才會引發光動力學反應而殺傷靶向細胞,是一種局部治療的方法。人體未受到光照射的部分,並不產生這種反應,人體其他部位的器官和組織都不受損傷,也不影響造血功能,因此光動力療法的毒副作用是很低微的。
(3)選擇性好:主要攻擊目標是光照區的病變組織,對病灶周邊的正常組織損傷輕微,這種選擇性的殺傷作用是許多其他治療手段難以實現的。
(4)適用性好:對不同細胞類型的病灶組織都有效,適用范圍廣;而不同細胞類型的病灶組織對放療、化療的敏感性可有較大的差異,應用受到限制。

3、王國文的個人簡介

學識水平:醫學博士,中國第一名骨腫瘤專業博士後,從師於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治療中心主任郭衛教授(中華醫學會骨腫瘤學組組長) 和骨科專家陶天遵教授(博士導師),1990年自白求恩醫科大學本科畢業分配到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工作至今。是全東北地區唯一一位參加過第十三屆世界保肢大會(05年在韓國首爾),第十四屆世界保肢大會(07年在德國漢堡),第六屆亞太地區骨腫瘤大會(06年在泰國清邁)的代表,且在德國舉行的第十四屆世界保肢大會用英語作10分鍾的大會發言(全世界華人共6位發言)。
主要業績:從事外科臨床、教學、研究工作近20年。擅長惡性骨腫瘤、軟組織腫瘤的綜合治療,即四肢的保肢手術,骨盆、骶骨重建手術、脊柱重建手術以及術前、術後化療等治療手段;對骨腫瘤骨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有較豐富的經驗。掌握顯微外科技術及多種修復重建方法。自04年6月以來,已獨立完成巨大骶骨瘤手術切除、巨大臀部軟組織惡性腫瘤的手術切除,股骨下段、脛骨上段、前臂等四肢多部位的惡性骨腫瘤的保肢手術,率先在哈醫大二院骨科開展大劑量化療,提高了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率先在黑龍江省開展應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性骨折、椎體轉移癌等新術式。能獨立完成全髖、全膝關節置換術,掌握關節鏡技術,擅長各種脊柱外科手術。為國內最早運用射頻消融技術治療骨腫瘤的專科醫生之一。有關內容曾被中央電視台報道,多次在黑龍江電視台、哈爾濱電視台作專題講座。一些高難度創新手術多次被省內多家媒體報道(九方面)。已完成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一項(項目承擔人),獲黑龍江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第一參加人)。在國家級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主編或參編《骨科手術圖譜》、《新編實用骨科學》、《脊柱與四肢體格檢查》、《骨關節疾病的臨床診斷》等多部專著及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
其它:曾在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進修學習,為國內第一名從分子水平研究軟骨肉瘤去分化機制的科技人員,現為中華醫學會天津骨科分會骨腫瘤學組副組長,中國老年學會骨質疏鬆專業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創傷專業委員會委員。

4、肺癌射頻消融適用於晚期肺癌嗎【晚期肺癌伴有多處骨轉移】

肺部腫瘤可用氬氦刀治療,但因為腫瘤是全身性疾病,所以控制骨轉移如唑來膦酸等要用,還有您用的化療葯物、劑量、療程是否合理。

(天津腫瘤醫院倪虹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5、冷凍消融術的風險有多大?

心臟做冷凍消融術或者是射頻消融術,都有復發的可能性,所以根據你的症狀考慮,建議你應該去醫院進行復查,但是一定要注意要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出現恐懼的心理,出現心慌頭脹的症狀時,應該靜坐休息。

6、射頻消融治療的適應症

1:骨瘤多發於膜內成骨的骨骼,最多見於顱面骨,稱骨旁骨瘤;偶爾也見軟組織,則稱骨外骨瘤,膜內成骨的骨瘤可隨骨骼發育成熟而停止生長,並且無惡變,其預後一般良好,然而,頸椎發生骨瘤極少見。
2:任何骨的過多生長,不論其是否腫瘤性質,均可稱為骨瘤。但真正骨瘤應僅指膜內化骨骨骼的腫瘤,不包括因炎症、外傷等引起的過度增生、血腫機化、鈣化或骨化性纖維瘤等。
3:骨瘤較常見,僅次於骨軟骨瘤發病。發生於骨膜內層骨母細胞。屬良性腫瘤,由成骨性纖維組織、成骨細胞及所產生的新生骨組成,隨生長發育成長。

7、骨科的器材

一般主要有以下幾種:「C」型臂X線機兩台,等離子射頻消融機、激光、臭氧發生器等頸、腰椎間盤微創手術先進設備及各種理療儀等其它設備。
創傷骨科以四肢骨關節損傷、骨腫瘤及各種復雜骨折為臨床任務和研究方向,採用國際上先進的AO與BO理論和技術治療了大批脊柱、骨盆和四肢骨折患者,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脊柱外科已成功開展了脊柱腫瘤、頸、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手術治療,以及頸椎病及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微創手術治療。手足外科已成功開展了斷肢、斷指再植與功能重建、整形及全身各種皮瓣的移植等手術治療。
骨科軟固定功能支具的應用,使骨與關節損傷後的康復成為可能。支具又稱矯形器,是一種以減輕四肢,脊柱、骨骼肌系統的功能障礙為目地的體外支撐裝置。支具的功能為:1. 穩定與支撐;2. 固定功能;3. 保護功能;4. 助動(行)功能;5. 預防矯正畸形;6.承重功能。 檢查
(一)隨著X線機器日趨普遍,臨床醫師往往忽視了病理學檢查的重要性,其實有許多骨折與骨症,只要仔細檢查往往可以得出正確的診斷,甚至還可彌補X線檢查的不足,例如下尺橈關節半脫位,由於投照角度關系,在X線片上往往顯示不出來,而理學檢查時卻不難診斷。
(二)在檢查不要將注意力集中在病人主訴部位,亦不要顯露出很局限的小塊區域。局部的觀察往往不夠全面,應該顯露足夠的范圍才不會漏診。檢查時既要全面,又要有重點,根據需要注意體態、姿勢、皮膚、關節腫脹情況和步態。在觸診時,手法宜輕柔,不要為了診斷骨折而強求骨擦音,通常只是在搬運傷員時無意中獲得。
(三)檢查關節活動為骨科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了解關節的運動方向常用三個平面來說明,即矢狀面、冠狀面和橫面。沿著這三個面的動作分別為伸-屈,外展-內收和內旋-外旋。用各種式樣的關節測角器可精確地記錄關節活動的范圍。
(四)測定肌力和測量肢體為另一項重要內容。肌力的大小分成0~5級。測量肢體包括長度和周徑兩方面,有比擬法和皮尺測量法兩種。
(五)對有神經-血管損傷的病例還須作神經系統和血管的檢查。還有各種特殊檢查方法,則在有關內容中敘述。
微創治療
微創治療是在局麻下應用激光、射頻、臭氧等物理方式將突出的髓核溶解,降低椎間盤內壓力的先進療 法。從而解除突出的椎間盤對脊髓、神經根的壓迫,達到治療目的。

與射頻消融骨腫瘤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