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骨母細胞瘤?求醫學生或是醫生回答。謝謝謝!
骨母細胞瘤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腫瘤,如良性成骨細胞瘤、巨大骨樣骨瘤、良性骨母細胞瘤等,的統稱
但常有侵襲性,甚至會出現肺轉移或惡變。為了避免誤解,還是不能用良性稱之,同時把其歸入原發性有惡性傾向的腫瘤之列。
治療的周期很長,隨時有復發的可能
2、上皮樣骨母細胞瘤
考慮惡性腫瘤伴局部骨轉移,建議醫院腫瘤科就診。
3、骨母細胞型骨肉瘤
我不是專業人士,提不出什麼好方案。只是因為看到這則提問,感慨你的孝心,祝福你的母親平安度過這一坎!
4、骨母細胞瘤-----是惡性還是良性?如果是良性,會不會轉移?
骨母細胞瘤是良性的!我確定!大多數母細胞瘤是惡性的,但骨母細胞瘤,軟骨母細胞瘤都是良性的,但要趕緊採取治療措施,因為良性腫瘤都有可能向惡性腫瘤轉化。順便說一句,偶是醫學生,現在剛好在學腫瘤。
5、侵襲性骨母細胞瘤是良還是惡性
你好,軟骨母細胞瘤為來源於幼稚軟骨細胞(軟骨母細胞)的良性腫瘤。主要位於長骨末端的骨骺,好發於長骨的二次骨化中心,多見於肱骨頭、股骨髁、脛骨平台。小部分為3 期侵襲性病變,病變向鄰近關節或軟組織浸潤,軟骨母細胞瘤惡變者罕見,多見於骨盆和化療後。三期病變復發率很高,廣泛的大塊切除復發率低,但可能有部分功能喪失。
6、骨母細胞瘤的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基本正常,個別病例血沉增快,CSF變化不大。若腫瘤轉變為惡性,血清鹼性磷酸酶(AKP)將升高。
2.X線表現
腫瘤呈溶骨性膨脹改變,邊界清楚,病灶外的骨皮質變薄。根據鈣化以及血管豐富的程度,或表現為斑塊狀鈣化,或為較大的透亮區。病變若波及一側皮質,可使之破潰,以致瘤體侵入椎管或周圍軟組織。
3.CT表現
主要特點為膨脹性軟組織密度骨破壞,厚薄不一的高密度硬化緣和不同程度的鈣化和骨化。根據受累部位的不同可分為中心型、皮質型、骨膜下型和松質型。中心型,病變發生於長骨髓腔內,呈中心性囊狀破壞。皮質型,病變位於骨皮質內,偏心生長,骨皮質呈薄殼狀膨脹,周圍骨硬化明顯。骨膜下型,多見於長骨幹骺部,局部皮質壓迫性骨質吸收。松質型,病變位於脊椎或不規則骨的骨松質內,周圍無明顯骨質硬化或僅呈一線樣高密度硬化環。發生於脊柱者,病變多位於棘突、椎弓和橫突,椎體病變多由附件蔓延所致。中心膨脹性生長並漸進性成骨為主要表現,骨殼可有局限性缺損。
4.MRI表現
無鈣化骨化病灶,T1WI為中等信號,T2WI為高信號。病灶發生鈣化或骨化後,T1WI和T2WI均可出現斑點狀、索條狀、團塊狀或不規則形低信號區。隨著鈣化骨化的進展,低信號區的范圍可逐漸增大。病灶周圍硬化緣T1WI和T2WI均表現為低信號環。病灶相鄰髓腔和軟組織內范圍不一的充血水腫區。一般骨膜反應不明顯,周圍軟組織可輕度腫脹,而軟組織腫塊大多不明顯。增強掃描示血供豐富的骨樣組織明顯強化,病灶相鄰髓腔和軟組織輕度強化,而病灶內鈣化、囊變和出血區無強化。
7、骨母細胞瘤的臨床表現
1.該腫瘤不太多見,約占骨腫瘤總數的1%,男女之比為2:1,患者年齡80%小於30歲,25歲左右為發病高峰。
2.脊柱的發病率較高,其中半數發生於腰椎,其次是胸椎、頸椎和骶椎,椎骨上的病變多位於脊柱的後方,尤以椎弓根易先受累。
3.早期為局部疼痛及根性放射痛,夜間疼痛多不加劇,但對阿司匹林反應不敏感。
4.神經症狀,根據受累的脊柱平面出現相應的神經症狀。腰椎的腫瘤可產生小腿放射痛,並伴有腰部肌肉痙攣。頸椎或胸椎的腫瘤則可出現上肢和/或下肢無力與麻木,甚至運動感覺完全障礙。骶骨的腫瘤也同樣能引起神經根的壓迫症狀。
8、請麻煩介紹一下軟骨母細胞型骨肉瘤,比如惡性程度以及五年內生存率,詳細一點
一般情況下母細胞型骨肉瘤都屬於遺傳性腫瘤,有良性和惡性。如果一旦確定惡性腫瘤,很難治癒,可以選取 一些中葯治療的方法,調理身體機能,可有一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