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癌出現左上鎖骨淋巴轉移,化療6天 放療了30次了,淋巴上的已經消失,接著還要化療嗎?還是中醫治療?
你好,轉移的癌細胞已經消失,還要繼續原發病灶的,食道處腫瘤還需要繼續治療
病人多大年紀了?目前症狀有哪些?
你提供些詳細的資料,我幫你分析下
希望能幫到你
2、請問我爸現在是食管癌晚期,放療30次,現在停了又20天,在放療前是鎖骨兩側和腹膜後淋巴轉移, 當時鎖骨後
現在情況怎麼樣,吃東西估計困難些,病變的大小、形態和部位說清楚一些,目前只能用放化療配合中葯來治療,減輕病人的痛苦。
3、乳腺癌晚期,經過了根治手術但鎖骨上還有兩顆,醫生建議八次化療再放療,先已做六次化療能否不做呢?
你好,我不是醫生,但是我媽媽也是個乳腺癌患者,現在正在化療,醫生也是說要做8個療程的,不知道你媽媽用的是什麼方案呢,我媽媽用的是AC-T的方案,我從網上查的這種方案是要8個療程的,我建議化療還是應該按療程做完吧,如果半途而廢的話,容易讓腫瘤趴下在站起來,對以後很不好的,如果身體允許的話,還是做完吧,我也會努力讓我媽媽堅持做完的。
還有,當時我媽媽同病房的一個阿姨也是淋巴有轉移了,現在脖子上又有了3顆,她是要化療完以後再放療,好像也不再手術了。我水平有限不知道能不能幫的上你,為了我們的媽媽,要積極採取科學正確及時的治療,祝阿姨早日康復
4、我父親61歲了,食管癌晚期轉移右鎖骨淋巴,已放療30次,現疼痛難忍,請問有何法減輕病疼?
現在是鎖骨上淋巴結壓迫引起的臂叢神經損傷,請疼痛科或者麻醉科做個神經阻滯,可能緩解一陣,但是大部分是沒辦法治療的。
5、化療真的需要6次嗎?
乳癌是女性乳房內最常見的腫瘤,絕大多數系源於乳腺的上皮組織(乳癌),少數可源自乳房的各種非上皮組織(各種肉瘤)。乳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在世界上有較為明顯的地域性差異,以西方國家發病率為高(尤其在美國,已佔婦女惡性腫瘤發病率的首位),而東南亞國家的發病率較低;在我國,據統計報導,發病率僅次於宮頸癌,人群發病為23/10萬;佔全身各種惡性腫瘤的7~10%。
病因
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多數學者認為,絕經前和絕經後雌激素是刺激發生乳腺癌的明顯因素;臨床資料統計,乳癌的發病年齡多在40~60歲,其中又以45~49歲(更年期)和60~64歲最多見。對雌激素的進一步研究表明,雌酮和雌二醇具有致癌作用,且以前者作用最強,雌三醇無致癌性。有些學者認為,未婚、未育或未哺乳的婦女乳癌發病率較高,但另有統計結果則否定了上述觀點,故有關這方面的問題尚存在很大爭議。據報導,高脂飲食和肥胖的婦女,乳癌患病率較高。此外,遺傳以及某些乳房良性疾病,如乳房囊性增生病、纖維腺瘤、乳管內乳頭狀瘤等亦與乳癌的發生有一定關系。
病理類型
乳癌的病理分類方法較多,從臨床實際出發,比較簡明,實用的方法是按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分為分化低的和分化高的兩大類。
1.分化低的乳癌:特點是細胞分化程度低,惡性程度高。
(1)硬癌:此型最多見,約占總數的2/3。切片見癌細胞較少,體積也較小,呈條索狀和片狀排列;其間纖維組織較多。臨床特點是腫塊較小,質地堅硬;惡性程度高,早期即有轉移。
(2)髓樣癌:此型較少見。切片見癌細胞較多,體積也較大,排列緊密,索、片狀分布;細胞間纖維間質甚少。臨床特點是腫塊較大,質地較軟,易發生潰瘍;惡性程度高,早期常有轉移。
(3)彌漫性癌(亦稱炎性癌):很少見。切片見癌細胞呈彌漫性增長,皮膚內的淋巴管和毛細血管內充滿大量的癌細胞並可形成癌細胞栓子;細胞間纖維間質極少,有明顯的水腫及大量的淋巴細胞浸潤等。此型乳癌的臨床表現較為特殊,主要特點為皮膚呈明顯水腫,色多暗紅,腫瘤發展迅速而常累及整個乳房,沒有明顯的局限性腫塊可捫及;有時可表現為患乳皮膚乾燥,彌漫性鱗屑,增厚如鎧甲,故也有稱鎧甲癌者。此型癌多見於青年婦女,惡性程度極高,轉移早而且廣,往往初診時就發現有遠處轉移,預後極差,多在短期內死亡。
(4)粘液癌(亦稱膠樣癌):很少見。腫塊切面呈膠凍樣半透明狀;切片見癌細胞數不多,周圍伴有多量粘液,臨床特點是腫塊生長緩慢,轉移較晚。
2.分化高的乳癌:特點是腫瘤細胞分化高而惡性程度較低。
(1)腺癌:較少見,起源於腺泡或小乳管。癌細胞排列呈腺樣結構。臨床特點:腫塊常偏大,惡性程度中等,轉移較晚。
(2)導管癌(亦稱管內癌):不常見,起源於中、小乳管。切片可見很多極度增生的乳管樣組織,管腔內充滿癌細胞,中心部分癌細胞可發生壞死。腫塊切面可見灰白色半固體狀顆粒物質充滿小管腔,可擠壓出牙膏狀物,尤如粉刺內容物,故又名粉刺癌。此型癌惡性程度低,轉移晚。
(3)乳頭狀癌(亦稱乳頭狀腺癌):不常見,起源於靠近乳頭的大乳管。亦可由乳管內乳頭狀瘤惡變形成。此型癌病程較長,腫塊較大,有時有囊性變。惡性程度較低,轉移較晚。
(4)濕疹樣癌(亦稱Paget氏乳頭病):很少見,起源於乳頭內的大乳管。癌細胞呈空泡狀,在乳頭、乳暈的表皮深層浸潤發展。臨床特點是乳頭、乳暈周圍皮膚搔癢、粗糙,或皮膚增厚、輕度糜爛,伴有灰黃色痂皮等。此型癌惡性程度低,淋巴轉移很晚。
轉移途徑
1.直接浸潤:直接侵入皮膚、胸肌筋膜、胸肌等周圍組織。
2.淋巴轉移:可經乳房淋巴液的各引流途徑擴散。其中主要的途徑為:(1)癌細胞經胸大肌外側緣淋巴管侵入同側腋窩淋巴結,進而侵入鎖骨下淋巴結以至鎖骨上淋巴結;轉移至鎖骨上淋巴結的癌細胞。又可經胸導管(左)或右側淋巴導管侵入靜脈血流而向遠處轉移。(2)癌細胞向內側侵入胸骨旁淋巴結,繼而達到鎖骨上淋巴結,之後可經同樣途徑血行轉移。上述的兩個主要淋巴轉移途徑中,一般以前者居多;後一途徑的轉移雖較少,但一經發生則預後較差。據國內有關資料報導,腋窩淋巴結轉移率約為60%,胸骨旁淋巴結轉率為30~35%。另外,乳癌原發部位與轉移途徑也有一定關系。一般說來,有腋窩淋巴結轉移者,原發灶大多(80%)在乳房的外側象限;有胸骨旁淋巴結轉移者,原發 灶則大多(70%)在乳房內側象限。
3.血液轉移:乳癌細胞經血液向遠處轉移者多發生在晚期,但基於對乳癌術後病人遠期療效的調查和統計,有學者認為乳癌的血行轉移可能在早期即已發生,其以微小癌灶的形式隱藏在體內,成為日後致命的隱患。癌細胞除可經淋巴途徑進入靜脈,也可直接侵入血液循環。最常見的遠處轉移依次為肺、骨、肝。在骨轉移中,則依次為椎骨、骨盆和股骨。好發血行轉移是乳腺癌突出的生物學特徵,這是本病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所在,也是乳腺癌防治上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
臨床表現
乳癌位於外上象限的最多見(45~50%),其次是乳頭、乳暈區(15~20%)和內上象限(12~15%)。最早的表現是患乳出現單發的、無痛性並呈進行性生長的小腫塊。腫塊質地較硬,表面不光滑,邊界不清楚,活動度差。因多無自覺症狀,腫塊常是病人在無意中(如洗澡、更衣)發現的。少數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觸痛或刺激和乳頭溢液。
腫塊的生長速度較快,侵及周圍組織可引起乳房外形的改變,出現一系列體征。如癌組織累及連接腺體與皮膚的Cooper氏韌帶,使之收縮並失去彈性,可導致腫瘤表麵皮膚凹陷;鄰近乳頭的癌腫因侵及乳管使之收縮,可將乳頭牽向癌腫方向;乳頭深部的腫瘤可因侵入乳管而使乳頭內陷。癌腫較大者,可使整個乳房組織收縮,腫塊明顯凸出。癌腫繼續增長,表麵皮膚可因皮內和皮下淋巴管被癌細胞堵塞而引起局部淋巴水腫,由於皮膚在毛囊處與皮下組織連接緊密,淋巴水腫部位可見毛囊處出現很多點狀凹陷,形成所謂"桔皮樣"改變。這此都是乳腺癌的重要體征。
乳癌發展至晚期,表麵皮膚受侵犯,可出現皮膚硬結,甚者皮膚破潰形成潰瘍,此種惡性潰湯易出血,伴有惡臭,經久不愈,邊緣外翻似菜花狀。癌腫向深層侵犯,可侵入胸筋膜、胸肌,致使腫塊固定於胸壁而不易推動。
乳癌的淋巴轉移多表現為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初為散在、無痛、質硬,數目較少,可被推動;以後腫大的淋巴結數目增多,互相粘連成團,與皮膚或腋窩深部組織粘連而固定。如腋窩主要淋巴管被癌細胞栓塞,可出現患側上肢淋巴水腫。胸骨旁淋巴結位置較深,通常要在手術中探查時才能確定有無轉移。晚期,鎖骨上淋巴結亦腫大、變硬。少數病人可出現對側腋窩淋巴結轉移。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形式的乳癌,其發展規律和臨床表現與一般乳癌有所不同,如炎性乳癌和乳頭濕疹樣癌。
炎性乳癌:一般發生在青年婦女,並不多見,尤其是在妊娠期或哺乳期。此型癌發展迅速,病程凶險,可在短期內迅速侵及整個乳房,患乳淋巴管內充滿癌細胞栓子。臨床特徵是患乳明顯增大,皮膚充血、發紅、發熱猶如急性炎症。觸診捫及整個乳房腫大發硬,無明顯局限性腫塊。癌細胞轉移早且廣,對側乳房亦常被侵及。預後極差,病人常在發病後數月內死亡。
乳頭濕疹樣癌:少見。惡性程度低,發展緩慢。原發病灶在乳頭區的大乳管內,逐步移行至乳頭皮膚。初期症狀是乳頭刺癢、灼痛;呈變性濕疹樣改變,乳頭和乳暈皮膚發紅、糜爛、潮濕,有時覆有黃褐色的鱗屑樣痂皮;揭掉痂皮又出現糜爛面。病變皮膚發硬,邊界尚清。隨病變發展,可出現乳頭凹陷、破損。淋巴結轉移出現很晚。
診斷與鑒別診斷
乳癌在乳房腫塊中所佔比例很大,加之不少良性腫塊也有惡變的可能,故對女性乳房腫塊應倍加警惕,仔細檢查, 以防漏診或誤診。在檢診病情的過程中,應注意把握:(1)有重要意義的病史述及;(2)腫塊的性質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3)有特定意義的局部或全身體征;(4)區域淋巴結的情況等。對於性質待定而高度可疑癌腫的乳房腫塊,活組織檢查具有重要的鑒別診斷意義。
乳癌的臨床分期,旨在表達乳癌發展的不同程度和階段;以便有依據地選擇治療措施和概略地估計預後。 TNM國際分期法:以 T(原發癌瘤)、N(局部淋巴結)、M(遠處轉移)三個字母的右下角可再附加0、1、2、3、4等數字以表示其變化的程度和某一癌瘤的目前臨床情況。1988年修定的方案已納入我國衛生部編訂的乳癌診治規范,內容如下:
T0:乳腺內無或未觸及癌瘤。
Tis:原位癌(非浸潤性癌及未查到腫塊的乳頭濕疹樣癌)
T1:癌瘤直徑≤2cm,無乳頭內陷,無皮膚粘連、無胸大肌和胸壁粘連。
T2:癌瘤直徑>2cm ≤5cm,可有輕度的皮膚粘連和乳頭內陷,但無胸大肌和胸壁粘連。
T3:癌瘤直徑>5cm,皮膚明顯粘連。
T4:癌瘤大小不計,已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膚。
N0:同側腋窩未觸及腫大淋巴結。
N1:同側腋窩觸及淋巴結,直徑≤2cm。
N2:同側腋窩淋巴結直徑>2cm,融合成塊或淋巴結與周圍組織粘連。
N3: 同側鎖骨下或鎖骨上有可能觸及的淋巴結;上肢水腫。
M0:無遠處轉移。
M1:有遠處轉移。
分期:
Ⅰ期:癌腫<2cm,無腋淋巴轉移。
Ⅱ期 :癌腫<5cm,已有腋淋巴轉移。
Ⅲ期:凡癌組織有鎖骨上、下淋巴結轉移或患側上肢有水腫者。
Ⅳ期:凡癌組織發生遠距離轉移者。
治療
乳腺癌的治療方法和措施較多,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等。目前大都採用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
1.手術治療:根治性切除乳腺癌的手術療法已有百年歷史,目前仍是乳癌治療的主要手段,而且對早期尚無腋窩淋巴結轉移的乳癌療效最為滿意,據統計,五年生存率可達到80%左右。關於乳腺癌的手術范圍近年來有許多改進,由於擴大手術范圍並不能提高療效,目前傾向於盡量保留乳腺的小范圍手術,並視病情採取綜合治療,以期減少病人的創傷和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
傳統的乳癌根治術是將整個患側乳房、胸大肌、胸小肌及同側腋窩淋巴脂肪組織整塊切除;由於位置在內側象限的癌腫,胸骨旁淋巴結癌轉移機率較大,因而產生了乳癌的擴大根治術式;即在根治術的基礎上,切除患側的第2~4肋軟骨及相應的肋間肌,將胸廓內動、靜脈及胸骨旁淋巴結鏈一並清除。大量的國內外回顧性調查和分析提示:乳腺癌根治切除或擴大根治切除並不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五年或十年生存率.目前人們認為乳癌的手術預後較多的決定於癌腫的生物學特性和機體的免疫反應,尤其是局部淋巴結轉移的程度有密切關系。為此,目前外科多採用保留胸肌的改良根治術,即將患乳切除加腋窩淋巴結清掃。近年又新興起了對早期乳癌施行保留乳腺的部分乳房切除術,術後輔以局限性放療;有報導認為具有與改良根治性手術相同的效果。此術式目前國內尚未作為常規術式施行。
有關乳癌術式的選擇,以下方案可作為一般臨床參考:根據臨床分期,對於Ⅰ期和Ⅱ期尚無淋巴結腫大者,可採用改良根治切除術,術後根據有無淋巴結癌轉移,決定是否加用放射治療。對於Ⅱ期晚及Ⅲ期乳癌,可採用根治性切除術,術後根據腋窩淋巴結轉移的數目及范圍,決定是否加用放療和化療,對於Ⅲ期晚的乳癌;或因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年老體弱、合並其它疾病不能耐受根治性手術者;或局部病灶晚期破潰、出血者,可選擇患乳單純切除的姑息性手術,術後可配合放療或化療。對於Ⅳ期乳癌則不宜施行手術,可根據情況採用內分泌葯物、化學葯物治療,必要時輔以放射治療。
2.放射治療:通常用於手術後,以防止局部復發。如手術後證實已有淋巴結轉移,應於術後2~3周,在鎖骨上、胸骨旁或腋窩區等進行放射治療。對於晚期乳癌的放射治療,可使瘤體縮小,有的甚至可使不宜手術的乳癌轉移為可手術切除。對於孤立性的局部復發病灶,以及乳癌的骨骼轉移灶均有一定的姑息性療效。但對早期乳癌確無淋巴轉移的病人,不必常規進行放射治療,以免損害人體免疫功能。
3.激素治療:激素治療的效果與病人的年齡,特別是是否絕境有密切關系.激素治療的不良反應比化學治療少,療效較持久,凡不宜手術或放射治療的原發晚期乳癌,雌激素受體測定陽性者,可單獨或合並內分泌治療。激素的效用與患者的年齡,特別是否已經絕經有很大關系,故所用葯物及手段因月經情況而異。絕經前(或閉經後5年以內)患者的治療:(1)去勢療法:包括手術去勢(卵巢切除)和放射去勢(X線照射卵巢);(2)激素葯物療法:丙酸睾丸酮,100毫克肌注,每日1次,連用5次後,減為每周3次,視症狀緩解情況及全身反應。可減量使用,持續4個月左右,如用葯6周無效,可停用;三苯氧胺,20毫克口服,1次/日。對於絕經後(閉經5年以上)患者的治療,根據需要,選用以下葯物:三苯氧胺10毫克口服,2次/日;乙烯雌酚1~2毫克口服,3次/日。
4.化學葯物治療:對乳癌病人的大量長期隨訪發現,凡腋窩淋巴結有轉移者,雖經手術後放療,五年內仍有2/3的病人出現癌復發。若受侵犯的淋巴結達到或超過4個,則復發率更高;從而提示大多數病人在接受手術或放射治療時,實際上已有血運性播散存在。因此,化學葯物抗癌治療是一種必要的全身性輔助治療。常用的葯物有5-氟脲嘧啶,噻替哌。近年多採用聯合用葯,如CMF化療方案,即環磷醯胺、氨甲喋呤、5-氟脲嘧啶,一般可降低術後復發率40%左右,但要求連續應用5~6個療程,旨在癌細胞的不同增殖周期予以殺滅。接受化療者應無明顯的骨髓抑制,白細胞>40000/ mm3 紅蛋白>80g/L,血小板>50×109/L。
化療期間應經常檢查肝功能和白細胞計數;如白細胞計數降至3000/mm3以下,應延長間隔時間,必要時甚至停葯。
回答者:ch_szx - 舉人 四級 7-29 14:30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謝謝你的回答!!!謝謝.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好
100% (1) 不好
0% (0)
其他回答共 1 條
乳腺癌是指發生於乳腺小葉和導管上皮的惡性腫瘤。乳腺癌的擴散途徑有:
①乳腺內擴散,呈單源性及多源性兩種。
②乳腺外擴散,最常見是侵犯皮膚、筋膜、胸大肌等鄰近組織。中晚期乳腺癌除發生區域淋巴結轉移外,癌細胞還可侵血道,隨血液循環至全身各器官,常見轉移到肺、骨、胸膜、腎上腺、腎及腦等臟器。
乳房癌
乳房癌是婦女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在我國占各種惡性腫瘤的7~1O%,僅次於子宮頸癌。發病年齡以40~60歲居多數。男性乳房癌的發病率極低。
早期乳房癌病人無任何不適,僅在乳房內有一個比較小的腫塊,不痛、不疼,乳頭也無變化,大多是在醫生作體格檢查時發現,少數是由病人無意中自行摸到後再請醫生確診。因此,為了早期發現乳房癌,特別是中年婦女應經常自己檢查乳房內有無腫塊存在。正確的檢查方法是將手指伸直並攏進行捫摸,而不是手指抓提乳房,以免將正常的乳腺組織誤認為是腫塊,如發現乳房內有可疑的腫塊,必須請醫生檢查,並作必要的化驗,包括鉬靶X線攝片、活體組織切片檢查,以明確診斷。
由於早期乳房癌的腫塊較小,如不提高警惕,容易被病人忽略,腫塊就逐漸增大,侵入周圍皮膚或肌肉,與之粘連固定;乳頭內縮、抬高,有時有血性液體溢出,這是癌腫浸入大的乳腺導管所致;皮膚是橘皮樣變,腋窩淋巴結腫大,質堅硬。晚期乳房癌腫塊直徑超過5厘米,甚至潰爛,不僅腋窩淋巴結腫大,鎖骨上淋巴結、胸骨旁淋巴結 和對側液窩淋巴結也可腫大。癌細胞也可通過血液轉移到肺、骨或肝臟。乳房癌在妊娠期發展特別迅 速,癌腫呈現炎症性,乳房紅腫充血、發熱、猶如急性乳腺炎,容易誤診,也說明乳房癌的發病與性激素的變化有關。至於乳房癌發病與生育和哺乳究竟有何關系,目前意見尚不一致。乳房癌在乳房腫塊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乳房良性腫塊也有惡變可能,因此,對婦女乳房腫塊應提高警惕,仔細檢查,以防誤診、漏診。乳房癌應與乳房小葉增生病和纖維腺瘤相鑒別。
治療乳房癌的方法甚多,包括手術、放射、激素、抗癌化療和中草葯等,但目前療效最滿意最可靠的方法仍是早期手術,其他方法只能作為輔助措施或乳房癌晚期不能手術時採用。手術時可先將腫塊局部切除,立即作冰凍切片檢查,證實是乳房癌後,才進行根治手術。
乳腺腫瘤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乳腺腫瘤的發病原因目前不明,現將一些影響發病的因素敘述如下:
(1)年齡:乳腺腫瘤多發於40~60歲,佔全部患者的75%左右,20歲以前患者罕見。
(2)卵巢功能:乳腺受卵巢激素的調節。雌激素是乳腺發育的基本刺激素,亦是乳腺腫瘤發病的先決條件之一。有人認為,雌酮和雌二醇的異常增加與雌三醇的缺乏是乳腺腫瘤的發病原因之一,已得到臨床檢查的支持與動物實驗的證明。而且男性乳腺腫瘤患者少見,約為女性患者的1%,此亦說明可能與男性無卵巢激素有關。
(3)結婚、生育及哺乳:臨床上發現獨身婦女患乳腺腫瘤較已婚婦女為多,婚後從未生育者其乳腺腫瘤發生率較已生育者亦高,而生育後從未哺乳者或哺乳不正常者(哺乳期過短或過長)的發生率比正常哺乳者高。乳腺在一生中都處於內分泌激素影響下,所以結婚、生育及哺乳與乳腺腫瘤的發生有一定關系。
(4)遺傳因素:臨床上發現有的乳腺癌患者有家族史,有母女及姐妹同時或先後患乳腺腫瘤的情況,但這一觀點目前有不同的看法。
如何進行乳腺檢查?
乳腺腫瘤的診斷,首先應詳細了解病史,包括既往史、月經婚育史及家族史,然後進行全身檢查,最後檢查乳腺,乳腺檢查主要是視診和觸診。
(1)視診
①患者上衣應脫盡,面對光線。
②觀察乳腺是否對稱及發育情況(如青春型、肥大型、發育不良型、老年萎縮型等),然後觀察乳房各處有否隆起及下陷等異常情況。
③乳房的皮膚是否正常,有無皮膚粘連、水腫、發紅或破潰等。
④乳頭部位、大小是否正常,有無凹陷、裂口、糜爛、潰破、溢液及其他病變。乳暈的大小、著色深淺,有無發紅、水腫、糜爛等。
⑤乳腺腫物的部位、形態、是否破潰等。腫瘤深位者不易察看,表淺者容易看到。
⑥腋窩、鎖骨上下是否膨滿,有無副乳腺。
(2)觸診
①先檢查健側,而後檢查患側。檢查時注意用手掌和手指輕輕按揉,切勿用手指抓捏。
②檢查腋窩有無腫大淋巴結,若有腫大淋巴結,表明淋巴結有轉移。
③檢查鎖骨上下窩淋巴結,若有腫大淋巴結,說明可能已有遠處淋巴結轉移。
④乳房檢查,卧位或坐位均可,自鎖骨下方開始,按順序平行輕巧觸摸,直達乳房下界。若發現腫物,應詳細記錄腫物部位、大小、形狀邊界、硬度、壓痛及活動度等。除以上情況外,還需注意乳房和乳頭的收縮現象。
⑤乳頭溢液的檢查:由乳房周圍向乳頭輕輕按壓,而後按壓乳暈和乳頭,注意有無液體流出,特別是血性液體流出。並注意是一個乳管口還是幾個乳管口。
乳腺的良性腫瘤有哪些,如何治療?
(1)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囊性增生病是指乳管或腺泡的上皮增生及增生上皮處的乳管擴張或形成囊腫。此病好發於40歲前後的婦女,但青年婦女及年邁老婦亦可患之,自發病到就診時間長短不一,最短者僅數日,最長者十餘年。此病腫物是主要症狀,可有4種不同表現:
單一腫塊:多為大囊腫所致,邊界清晰,可自由推動,常可確定為囊腫。除非囊內容物過多,張力較大,或腫塊深位而誤認為實性。囊內容物多清亮,如並發感染則內容混濁。若引起周圍組織粘連,鄰近乳頭時可使乳頭回縮。
多數腫塊:是多個囊腫所致,觸診為多發囊性結節,可累及全乳。
乳腺區段性結節:此結多呈三角形,底邊位於乳房邊緣,尖端指向乳頭。
乳頭溢液(血性或漿液性):乳腺檢查無明顯陽性發現,但按壓乳腺周圍區的某些部位(相當於一個乳腺腺葉或幾個腺葉),可引起一個乳管或幾個乳管溢液。
此病乳腺疼痛多不顯著,為鈍疼或刺疼,當乳管開始擴張時可伴疼痛。
採用中醫疏肝理氣,化痰通絡,活血化瘀及西醫激素治療,效果不佳時,可切除並作病理檢查。切除原則為病變區的切除,如病變廣泛可酌情全乳腺切除;如果手術後病理檢查發現有癌變,則補加根治術。
(2)乳腺纖維瘤:乳腺纖維瘤是青年婦女最多見的良性腫瘤,大多為無疼性腫物,多在無意中發現;初期較小,但生長較快,長達3cm時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呈圓形或卵圓形,邊界清晰,多較隆突,扁平者較少,表面不甚光滑,細觸之為小結節狀,有些呈明顯分葉狀,中度硬,多無壓痛,可自由推動。
乳腺纖維瘤手術切除效果良好。但乳腺纖維瘤可重復發生,一次手術切除後,可以使乳腺其他部位再發生。如連續不斷新生乳腺纖維瘤,則手術難以為繼,而患者也常拒絕手術治療。此時可試用雄激素治療,月經停止後1周開始口服睾丸素,至下次月經開始前結束,每日小劑量,總量不超過100mg為宜。治療期間,以不使月經周期紊亂為度。
(3)乳腺大導管乳頭狀瘤:乳腺大導管乳頭狀瘤是指自導管開口起至壺腹以下約1cm的一段乳管所發生的乳頭狀瘤。以單發為主,多發者少見。臨床上乳腺檢查可表現為乳頭溢液、疼痛、觸及腫物三種情況,乳頭溢液塗片細胞學檢查,可見紅細胞和上皮細胞,有時可見瘤細胞,但常常不能確定良性或惡性。
以乳頭溢液為唯一臨床表現的乳腺大導管乳頭狀瘤,處理原則如下:①單純一條導管溢液,可將該點局部切除,若按壓某區段導致溢液,可行區段切除。②多乳管溢液,年老者可行全乳切除,年輕者宜行區段切除。③切除標本做病理檢查,最後根據病理檢查,再決定是否補加其他治療。
乳頭狀瘤出現以下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如下:①有出血者,可行大導管摘除術。②乳暈旁有小結節者,可將該結節切除。③乳腺中部有明顯囊性腫物,尤其瘤體較大時,凡臨床診斷不明者,中年以上婦女,宜行全乳切除術,若瘤體較小者,則局部切除即可。
大導管乳頭狀瘤癌變者甚屬罕見,故不宜視為癌前病變。大導管乳頭狀瘤局部切除術後復發者很少,故對採用全乳切除治療要慎重選擇。
自我檢查發現乳腺癌的三種方法是什麼?
美國癌症協會推薦了一個三步驟的自我檢查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20歲以上的婦女,每月做一次,每次檢查最好在月經後進行:
(1)在淋浴或洗澡時,用指尖輕輕撫摸兩側乳房和腋下部位,注意有無異常腫塊。
(2)脫去上衣,站在鏡子前,抬起手臂檢查一下乳房輪廓、皮膚、乳頭等是否有變化。將兩臂下垂,插腰,觀察兩側乳房是否等高、對稱,乳頭、乳暈和皮膚有無反常。
(3)上身裸露,水平仰卧,一隻手臂彎曲枕著頭,另一隻手檢查對側乳房有無腫塊、硬結,有無增厚部分。檢查時手指以圓圈形式在乳房上移動,先上部再四周,最後腋窩,按順序認真觸摸。具體方法是:手指平放,用手指掌面輕輕捫摸,不要用手抓捏,否則會將抓起的腺體誤認為是腫塊。
自我檢查乳腺的步驟有哪些,預防乳腺癌的要點是什麼?
(1)自我檢查乳腺的步驟如下:
①對鏡自照;
②雙臂舉起,檢查兩乳是否對稱;
③平卧,墊一平的枕頭在左肩下,將左臂舉起;
④用右手手指平著輕輕下壓,檢查左乳內側和乳頭;
⑤檢查左乳下方,注意乳腺的邊緣;
⑥將左臂放下,沿乳腺外緣繼續向上檢查,包括腋窩的頂部;
⑦檢查雙乳外上方;
⑧檢查雙乳外下方。
(2)乳腺癌的預防要點有以下5點:
①提倡適齡結婚(23歲以後)適齡生育(24~30歲),母乳喂養一年至一年半;
②避免飲食偏於高脂肪高熱量,增加食物纖維素成分的含量;
③積極治療乳腺良性疾病,盡量早期摘除乳房良性腫瘤,如乳房纖維瘤、乳管內乳頭狀瘤等,密切觀察乳腺囊性增生病;
④建議進行「紅外線乳腺掃描儀」乳腺癌普查,該儀器診斷符合率高達95%以上;
⑤提倡自查。
早期自查乳腺癌的要點有哪些,晚期表現有哪些?
(1)早期自查要點
①30歲以上婦女每1~2個月自查一次乳房,最好在兩次月經之間乳房最少充血時進行。
②乳腺癌高發區——乳房的外上方是重點檢查區,其次是中心區。
③檢查時,只能以平伸的手指輕輕按下,反復觸摸,不能抓捏,正常的乳腺組織極易抓捏成「腫塊感」,平按的乳腺組織呈扁平而柔軟或隱現條索感,而不是包塊、腫物感。
④自查不能用力推拉,因為真正的惡性腫瘤受到推拉擠壓時易造成癌細胞的擴散。
(2)晚期乳腺癌表現
①乳腺腫塊迅速增大,腫塊活動范圍越來越限制,漸因與周圍組織相連接而固定下來,腫塊的外形不規則,周圍邊界不清楚,表面不光滑,質地比周圍的乳腺組織明顯發硬,自覺雖無疼痛感,但觸壓時有隱痛不適感。
②乳房乳頭外形改變。雙側乳房不對稱,病側外形比健側大,局部有突出隆起或凹陷、歪斜、抬高等畸變。乳頭亦變歪或略向上翹,或內陷直至消失,或乳頭糜爛直至缺損。
③「橘皮樣變」和「酒窩征」。晚期乳腺癌,局部皮膚出現水腫變硬,形似「橘皮」,是乳腺癌的典型特徵。
④乳頭溢出血性或膿血性腐敗物,乳房皮膚潰破形成潰瘍面,這種潰瘍惡臭,極易出血,外形凹陷如彈坑,或外翻似菜花。
怎樣選用驗方治療乳腺癌?
山西運城市中醫院崔扣獅醫師介紹2首驗方如下:
方1
【方葯】當歸、川貝母、生地各15g,赤芍、莪術、香附、穿山甲、王不留行各10g,川芎、川牛膝各6g,桔梗、鬱金、紅花各9g。
【適應症】乳腺癌、乳腺纖維瘤、乳腺增生。乳脹,腫塊堅硬,光滑活動,壓按疼痛,經行不暢,腹痛伴有瘀塊,神疲納差,煩躁易怒,舌邊紅有瘀點,苔白膩或微黃而厚,脈弦滑
6、患者女34歲左肩鎖骨下長有纖維腫瘤手術兩次放療一次而今依然復發
您好!建議您最好把病理組織再拿到我們醫院會診一下。另,纖維腫瘤分良惡性。若是良性纖維瘤,主要靠手術切除,但切除要徹底。若有惡變,可以考慮術後化療,但輔助化療在軟組織腫瘤中的作用尚有爭議。
北京協和醫院-腫瘤內科-趙林副主任醫師
7、我父親2010年被查出右肺癌鎖骨轉移,經十餘次化療,二十多次胸部放療後,現在頸椎,胸椎,及雙肱骨有轉移
病情分析:癌性疼痛對於每一個癌症病人來講,都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可按目前國家規定的三階段治療方案實施。
意見建議:建議按上述方法做,盡可能到病人減少痛苦。
8、媽媽50歲宮頸癌淋巴轉移,在哈爾濱腫瘤醫院放療三十多次,化療三次,左鎖骨放療二十多次。(之前在哈醫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原位癌高發年齡為30~35歲,浸潤癌為45~55歲,近年來其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中葯治療宮頸癌晚期不僅具有手術、放化療同樣的治療效果,而且還可增加機體免疫力,同時避免了手術、放化療對機體的嚴重損害。多年以來,中醫治療宮頸癌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多學科的綜合治療晚期宮頸癌已經取得長足的進步,在延長宮頸癌晚期生存期的同時,更重視生活質量的提高,對於晚期宮頸癌患者來說更適合更有效。
9、乳腺癌晚期,經過了根治手術但鎖骨上還有兩顆,醫生建議八次化療再放療,先已做六次化療能否不做呢?
你好,我不是醫生,但是我媽媽也是個乳腺癌患者,現在正在化療,醫生也是說要做8個療程的,不知道你媽媽用的是什麼方案呢,我媽媽用的是AC-T的方案,我從網上查的這種方案是要8個療程的,我建議化療還是應該按療程做完吧,如果半途而廢的話,容易讓腫瘤趴下在站起來,對以後很不好的,如果身體允許的話,還是做完吧,我也會努力讓我媽媽堅持做完的。
還有,當時我媽媽同病房的一個阿姨也是淋巴有轉移了,現在脖子上又有了3顆,她是要化療完以後再放療,好像也不再手術了。我水平有限不知道能不能幫的上你,為了我們的媽媽,要積極採取科學正確及時的治療,祝阿姨早日康復
10、乳腺癌化療後什麼情況需要放療
術後輔助化療廣泛應用,術後放射已不再作為根治術後的常規治療,而是選擇性地應用。
1 .適應症
(1) 單純乳房切除術後。
(2) 根治術後病理報告有腋中群或腋上群淋巴結轉移者。
(3) 根治術後病理證實轉移性淋巴結占檢查的淋巴結總數一半以上或有 4 個以上淋巴結轉移者。
(4) 病理證實乳內淋巴結轉移的病例 ( 照射鎖骨上區 ) 。
(5) 原發灶位於乳房中央或內側者作根治術後,尤其有腋淋巴結轉移者。
2 .放療原則
(1)Ⅰ 、 Ⅱ 期乳腺癌根治術或仿根治術後,原發灶在乳腺外象限,腋淋巴結病理檢查陰性者,術後不放療;腋淋巴結陽性時,術後照射內乳區及鎖骨上下區;原發灶在乳腺中央區或內象限,腋淋巴結病理檢查陰性時,術後僅照射內乳區,腋淋巴結陽性時,加照鎖骨上下區。
(2)Ⅲ 期乳腺癌根治術後,無論腋淋巴結陽性或陰性,一律照射內乳區及鎖骨上下區。根據腋淋巴結陽性數的多少及胸壁受累情況,可考慮加或不加胸壁照射。
(3) 乳腺癌根治術後,腋淋巴結已經清除,一般不再照射腋窩區,除非手術清除不徹底或有病灶殘留時,才考慮補加腋窩區照射。
(4) 放療宜在手術後 4 ~ 6 周內開始,有植皮者可延至 8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