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腫瘤 > 直腸癌術後8年引起坐骨腫瘤

直腸癌術後8年引起坐骨腫瘤

發布時間:2020-09-05 00:12:50

1、直腸癌手術後的症狀與相應解決辦法

直腸癌概述

直腸癌是指從齒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直腸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腸指診及乙狀結腸鏡診斷。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關系復雜,手術不易徹底,術後復發率高。中下段直腸癌與肛管括約肌接近,手術時很難保留肛門及其功能是手術的一個難題,也是手術方法上爭論最多的一種疾病。我國直腸癌發病年齡中位數在45歲左右。青年人發病率有升高的趨勢。

【診斷】

一般在臨床上應對大便出血的病人予以高度警惕,不要輕率地診斷為「痢疾」、「內痔」等,必須進一步檢查以排除癌腫的可能性。對直腸癌的早期診斷,必須重視直腸指檢、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等檢查方法的應用。

(一)直腸指檢 約90%的直腸癌,尤其是直腸下段癌、僅靠指檢即可發現。但目前仍有一些醫師對可疑直腸癌患者不作這一常規檢查,以致延誤診斷和治療。實際上這種診斷方法簡單可行,經過直腸指檢還可判斷捫及腫塊的大小和浸潤程度,是否固定,有無腸壁外、盆腔內種植性腫塊等。

(二)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檢查 直腸指檢後應再作直腸鏡檢查,在直視下協助診斷,觀察腫塊的形態、上下緣以及距肛門緣的距離,並採取腫塊組織作病理切片檢查,以確定腫塊性質及其分化程度。位於直腸中、上段癌腫,手指無法觸到,採用乙狀結腸鏡檢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三)鋇劑灌腸、纖維結腸鏡檢 對直腸癌的診斷幫助不大,故不列為常規檢查,僅為排除結腸直腸多發性腫瘤時應用。

【治療措施】

直腸癌的治療目前仍以外科手術為主,化療為輔,放射治療有一定的作用。

(一)手術治療 分根治性和姑息性兩種。

1.根治性手術 手術方式根據癌腫在直腸的位置而定。直腸壁內有粘膜下淋巴叢和肌間淋巴叢兩個系統,癌細胞在腸壁內淋巴系統的轉移不多見。一旦癌細胞穿透腸壁,就向腸壁外淋巴系統擴散。一般首先累及癌腫同一水平或稍高處的腸旁淋巴結,然後向上逐漸累及與痔上動脈伴行的中間淋巴結群,終至腸系膜下動脈旁淋巴結群(圖1)。上述向上方的淋巴轉移是直腸癌最常見的轉移方式。如癌腫位於直腸下段,癌細胞也可以橫向沿肛提肌和盆壁筋膜面的淋巴管侵及閉孔淋巴結,或沿痔中動脈流至髂內淋巴結。有時癌細胞也可以向下穿過肛提肌,沿痔下動脈引流至坐骨直腸窩內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由於直腸上段癌的淋巴轉移方向幾乎均向上,手術切除癌腫鄰近和在此平面以上的淋巴組織,即可達到根治目的,手術有保留肛括約肌的可能。直腸下段癌的淋巴轉移雖主要也是向上,但同時尚有橫向轉移至髂內淋巴結和閉孔淋巴結的可能,根治性手術需包括直腸肛管周圍組織和肛提肌,故無法保留肛括約肌。具體手術方式見下:

圖1 直腸壁內外淋巴系統的引流途徑
虛線網示腸壁內淋巴系統

1.乙狀結腸動脈 2.痔上動脈 3.結腸左動脈 4.髂內淋巴結 5.閉孔淋巴結 6.肛提肌 7.腹股溝淋巴結

(1)經腹會陰聯合切除(Miles手術):適用於距肛緣不足7cm的直腸下段癌,切除范圍包括乙狀結腸及其系膜、直腸、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腸窩內組織和肛門周圍皮膚、血管在腸系膜下動脈根部或結腸左動脈分出處下方結扎切斷,清掃相應的動脈旁淋巴結。腹部作永久性結腸造口(人工肛門),會陰部傷口一期縫合或用紗布填塞。此手術切除徹底,治癒率高(圖2)。

圖2 直腸癌經腹會陰聯合切除術
虛線示切除范圍

1.主動脈周圍淋巴結 2.乙狀結腸系膜淋巴結 3.肛提肌上淋巴結 4.坐骨肛管間隙淋巴結

(2)經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術,也稱直腸癌前側切除術(Dixon手術),適用距肛緣12cm以上的直腸上段癌,在腹腔內切除乙狀結腸和直腸大部,游離腹膜反折部下方的直腸,在腹膜外吻合乙狀結腸和直腸切端。此手術的損傷性小,且能保留原有肛門,較為理想。若癌腫體積較大,並已浸潤周圍組織,則不宜採用。

(3)保留肛括約肌的直腸癌切除術:適用於距肛緣7~11cm的早期直腸癌。如癌腫較大,分化程度差,或向上的主要淋巴管已被癌細胞梗塞而有橫向淋巴管轉移時,這一手術方式切除不徹底,仍以經腹會陰聯合切除為好。現用的保留肛括約肌直腸癌切除術有借吻合器進行吻合,經腹低位切除-經肛門外翻吻合,經腹游離-經肛門拖出切除吻合,以及經腹經骶切除等方式,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

2.姑息性手術 如癌腫局部浸潤嚴重或轉移廣泛而無法根治時,為了解除梗阻和減少病人痛苦,可行姑息性切除,將有癌腫的腸段作有限的切除,縫閉直腸遠切端,並取乙狀結腸作造口(Hartmann手術)。如不可能,則僅作乙狀結腸造口術,尤在已伴有腸梗阻的患者。

(二)化學治療 同結腸癌。

(三)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在直腸癌治療中的地位已日益受到重視,有與手術相結合的綜合治療和單純放射治療兩種。

1.手術與放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 ①術前放療可控制原發病灶,控制淋巴結轉移,提高切除率和減少局部復發,適用於Ⅲ期(Dukes C級)直腸癌。採用盆腔前、後二野對穿照射,放射劑量可達40~45Gy(4000~4500rad),放療後3周手術;②術後放療適用於病理檢查證實有淋巴結轉移,癌腫已明顯浸潤至腸壁外,盆腔內殘留無法切除的病灶。一般在術後1~2月待會陰傷口已痊癒後開始,採用盆腔前、後二野照射,有時也加用會陰野照射,放射劑量可達45~50Gy(4500~5000rad)。

(四)腫瘤局部冷凍、激光和燒灼治療 晚期直腸癌病人伴有不全腸梗阻徵象,可試用腫瘤局部冷凍或燒灼(包括電烙燒灼和化學燒灼)治療,使腫瘤組織縮小或脫落,暫時緩解梗阻症狀。近年來開展激光治療,應用Nd-YAG激光,功率65W,分點照射局部腫瘤組織,遇有出血、改用功率40W在出血點四周聚集照射止血,每隔2~3周重復照射,個別病例的腫瘤可見縮小,暫時緩解症狀,可作為一種姑息治療方法。

(五)轉移和復發病人的治療

1.局部復發的治療 如果局部復發病灶范圍局限,且無其他部位的復發、轉移時,可予手術探查,爭取切除。如復發灶局限於會陰切口中央,兩側尚未延及坐骨結節者,有廣泛切除的可能。如會陰部結節或腫塊系盆腔復發灶伸向會陰部的下極,不宜手術,因無法完全切除病灶,反而切開腫瘤組織,遺留久不癒合的創口。

盆腔內復發病灶採用放射治療,每療程20Gy(2000rd),可暫緩解疼痛症狀。

2.肝轉移的治療 近年來不少研究證實直腸癌轉移灶的手術切除效果不是原來想像的那樣悲觀。若能在切除原發病灶的同時切除肝轉移灶,則可提高生存率。凡屬單個轉移灶,可行肝段或楔形切除。如為多個肝轉移灶而不能手術切除者,先用去動脈化措施,即結扎肝動脈,使肝瘤壞死,再通過結扎肝動脈的遠端插入導管,從中注入氟尿嘧啶和絲裂黴素;也可採用肝動脈栓塞術,使腫瘤體積明顯縮小。但上述治療禁用於伴有明顯黃疸、嚴重肝功能異常、門靜脈梗塞以及年齡超過65歲的患者。放射治療可改善部分病人的症狀。近年來有用射頻高溫來治療肝轉移灶的報道,口服甲硝噠唑更可增加抑癌效應,療效尚在總結中。

【臨床表現】

早期直腸癌的臨床特徵主要為便血和排便習慣改變,在癌腫局限於直腸粘膜時便血作為唯一的早期症狀佔85%,可惜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視。當時作肛指檢查,多可觸及腫塊,中、晚期直腸癌患者除一般常見的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貧血等全身症狀外,尚有排便次數增多,排便不盡、便意頻繁、里急後重等癌腫局部刺激症狀。癌腫增大可致腸腔狹窄,出現腸梗阻徵象。癌腫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可致排尿困難、尿頻、尿痛等症狀;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轉移至肝臟時,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惡液質等表現。

【預後】

根據上海市腫瘤研究所對1972~1979年上海市區99552例惡性腫瘤的生存率分析,6905例大腸癌(其中包括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為27.8%,明顯比胃、肺、肝、食管和胰腺惡性腫瘤的5年生存率為高。上海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隨訪1385例手術切除的大腸癌,其中1061例直腸癌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別為47.20%和40.28%,均較324例結腸癌的54.63%和53.90%稍低;118例姑息性切除的直腸癌病人的中位生存期為15個月(3~50個月);202例未能切除的直腸癌病人的中位生存期為8個月(1~96個月)。同樣,直腸癌的預後與患者的性別和年齡無關,但與其病程、癌腫浸潤范圍、分化程度和有無轉移則密切相關。
參考資料:http://.baidu.com/question/6290082.html?si=3

2、直腸癌晚期手術後出現坐骨神經疼是轉移了嗎?

任何癌症病理;氣虛血弱;氣血運行失常;氣滯血瘀;久則聚痰釀毒;凝結時長而成;癌症是一種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是一個全身為虛,局部為實的疾病;第一:手術:惡性腫瘤(癌症)病人,在手術時會大量的出血,被手術刺激的癌細胞可達到最高的活躍程度,手術時大量的癌細胞進入血液,血液又是循環人體全身的,而進入血液的癌細胞就會侵入人體的各個部位,等於在全身播種癌細胞。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如果癌症患者做過手術,一旦復發就不容易治療了,這就是癌症患者手術後,癌細胞大轉移的直接原因。
第二、化療:,化療葯是一種化學葯物,毒性相當大,酸性程度相當強,只要人體皮膚沾上一點,馬上就會出現腐爛,,:醫院給患惡性腫瘤的病人,做了幾個療程的化療,把惡性腫瘤上的纖維及肌肉都腐蝕及融化掉,所以CT報告顯示,腫瘤已經全部消失,這時醫生告訴患者,經過化療腫瘤已經全部消失,過幾天多配點消炎葯就可以出院回家了,病人聽了當然非常開心,但是好景不長,過不了幾個月,病情又復發了,癌病人又感到不舒服,去醫院檢查,結果CT報告顯示,腫瘤比沒有化療前還要大,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因為腫瘤血管沒有被腐蝕和融化,腫瘤血管還是活的,經過化學葯物的摧毀,腫瘤血管只是損傷、損傷的腫瘤血管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腫瘤血管又復活了,而且還會以前生長更快,這就是腫瘤經過手術、化療以後還會復發的主要原因。所以很多癌症復發或轉移的問題就出在這根基上。
第三、放療:也就是採用激光類的功能儀器,把惡性腫瘤燒死,在燒死惡性腫瘤的同時,也把惡性腫瘤的細胞激活了,首先燒到的是包著腫瘤細胞的外包皮,同時受到刺激的惡性腫瘤細胞產生了激烈的運動,一旦被燒的腫瘤外包皮開始受損或破裂,那麼惡性腫瘤細胞就象炸了窩的馬蜂一樣,到處狂飛,這也就是產生惡性腫瘤(癌症)大轉移的直接原因,癌症治療之本:理氣散結、消淤、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祛風散寒、行氣止痛、活血、補血、通絡、養氣血、
提高機體免疫力;防止;控制治癌症細胞的生長;
健康是財富;健康是幸福;願天下好人一生平安

3、直腸癌術後八年,現在肚子疼痛是什麼原因

直腸癌術後8年出現肚子疼,先去醫院檢查查明原因積極的配合治療 保持好的心情是很重要的 定期檢查 提高免疫力了解{陳先榮戰勝病魔}。

4、直腸癌手術後各項指標正常,這樣能活多久

直腸癌預後主要和術後病理分期有關,你目前查的指標正常是個好現象。
總的來說,直腸癌在各種惡性腫瘤中,預後是比較好的。對於「能活多久」的問題,不用太過擔心,即使最好的醫生也不可能給你准確的答案。
你目前要做的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放化療和定期隨訪復查。通常醫生要求患者術後半年之內每個月復查,術後2年內,每三個月復查一次,第3-5年每半年復查一次。希望你積極治療,不要錯過任何一個活得更好的機會,加油!

5、請問直腸癌手術後定期體檢的具體內容,詳細回答追加高分

每一例結直腸癌,為早期及時發現可再治療的復發及轉移病灶,為早期發現異時性多原發結直腸癌以獲得及時治療,為處理病人術後出現的一系列消化道症狀及其它並發症,術後均應終身定期復查,隨訪。盡管結直腸癌的研究已取得了許多進展,診斷、治療水平不斷提高,但其預後確無明顯改善,5年生存率仍徘徊於60%。一般認為,經手術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術後極易發生局部復發,其復發病例的80%-90%均發生在手術後2-3年內,僅有大約2%的復發病例發生在手術後 5年以後。多數學者認為局部復發會有症狀,而臨床上出現症狀時,腫瘤多已發展至晚期,失去了再手術的機會,因此定期檢查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在復發較早階段發現,從而增加再手術的成功率。另一方面,復發病例多為單發病灶,如果及時行根治性切除,這組病例的5年生存率仍可達到35%。結直腸癌病例多發生肝轉移和肺轉移,而上述病變的早期均無任何錶現。大約有1.1%-4.7%結直腸癌病例將發生異時性多發病灶。總之,手術後定期復查隨訪對腫瘤復發的早期診斷和可能出現的結直腸異時性多發癌的檢出尤為重要,可以爭取盡早明確范圍並行治療,提高生存率。建議在結直腸癌術後的2年內,每3個月復查1次,以後每半年復查1次。對於高危患者,結腸鏡檢查可以及時檢出同時性或異時性腺瘤樣息肉。定期採集病史、物理檢查結合CEA監測是發現復發病灶的最經濟方法。CT與 CEA檢出復發病灶的敏感性均為60%。但是,CT更適於直腸及乙狀結腸癌手術後盆腔復發的監測。還應重視結直腸癌高危人群的發現、檢查與隨訪,其主要指:①有結直腸癌手術史,尤其有同時多原發結直腸癌手術史者;②有結直腸癌伴發腺瘤者;③有結直腸多發腺瘤者;④有結直腸癌、家族性腺瘤或遺傳性結腸癌等家族史者;⑤有盆腔放射治療史者;⑥生活在結直腸癌的高發區的成人;⑦長期進高脂肪低纖維素膳食者;⑧血吸蟲病患者,慢性腸炎患者;⑨曾患子宮、卵巢和乳腺癌者;⑩膽囊切除者等。

隨訪具體內容主要包括病史、體檢、CEA、肝功能等實驗室檢查、B超或CT掃描、胸部X線檢查、腸鏡或鋇灌腸檢查及腔內超聲檢查等。同時還應包括病人的進食情況、排便情況、排尿及性功能情況及工作的恢復情況等。

1.體檢 3個月進行一次病史詢問及物理檢查,包括詳細詢問近期病史。對於術後恢復順利的患者,若再次有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排便習慣再次改變,盆腔疼痛或會陰部大腿內側疼痛,不明原因刺激性咳嗽、腹脹及腸道出血等,均有復發可能。全面查體,檢查腋窩、鎖骨上和頸部淋巴結,腹部主要檢查肝脾,是否有腹部包塊,肛門指診可以及時發現直腸或盆腔的復發灶。女性患者作盆腔(婦科)檢查可以除外卵巢和盆腔的復發(轉移)灶。因此,腹部觸診、盆腔檢查、鎖骨上及腹股溝區淋巴結情況僅起到輔助診斷的作用。一旦確診為復發,這些體檢結果對治療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2.CEA 是監測結直腸癌術後復發或肝轉移最有效方法之一,盡管對於CEA的特異性以及能否作為復發早期診斷的標志物仍存在異議,但是大多數學者認為,進展期病人CEA升高,術後仍不能回復至正常水平,常預示預後不良,而且CEA的升高常早於臨床出現復發的症狀 4-5個月,它不僅能監測局部復發,也能提示肝、肺等處的遠處轉移。對孤立性肝轉移灶行切除術,尚有25%的5年生存率。如不經手術保守治療,無生存超過 5年者。最理想的方法是,在第一次手術前獲得CEA的水平基線,進行根治性手術後,CEA水平應該在2個月內恢復正常。如果CEA水平未降至正常水平,預示有殘余腫瘤。一旦CEA水平恢復到正常基線,則應該每3個月檢查一次。CEA水平升高要求進一步檢查,在首次發現其升高後2周復查。根據其絕對值的升高或上升比率及曲線變化有助於判斷復發(轉移)的可能。最近有報道,根據CEA引導的二次探查手術時,95%的病例可以發現復發病灶,其中的20%-60% 可以採取根治性手術,20%-40%的病例經手術治療後獲得痊癒。但是CEA指導的二次探查手術總的挽救率僅為2%-3%。因此該方法的實際應用價值有待大宗病例的進一步研究證實。CEA在術後監測療效方面也有一定意義,如CEA值高的病人,化療後血清中CEA值有所下降,則表示腫瘤對化療葯物敏感。若血清CEA值繼續保持在高水平,則提示化療無效。血清CEA的測定應在術後2年內,每4—6周測1次,2年後每6個月測1次。

實驗室檢查還包括肝功能檢查、全血細胞計數以及血生化檢查。

3.腹腔及盆腔CT或B超檢查 結直腸癌術後應用CT檢查了解局部復發及遠處臟器(肝臟、肺等)的轉移灶,及腹、盆腔淋巴結轉移准確性較高,現已普遍接受。正常情況下CT檢查每年一次,B超檢查每6個月一次。有條件的患者應該於手術後4—6周內行CT掃描,作為以後復查的對照。術後2—3年內每隔6—8個月作一次CT檢查,或當 CEA升高時復查CT。CT發現盆腔或遠處轉移的敏感性雖然高達88%,但是病灶大於1-2cm時才能明確診斷。當然,與術後早期復查的CT片作對比可以發現更小的病灶。由於結腸、直腸癌術後水腫,血腫及纖維瘢痕可致手術床充滿無一定形狀的軟組織影,此種改變在幾個月內(2-4個月內)就會消失,遺留少量纖維索條狀陰影。為了鑒別術後改變還是復發,在術後3個月應再作一次CT掃描檢查,以此作為日後隨訪觀察的比較資料。從CT上結腸、直腸癌術後局部復發可表現為吻合口區腸壁不規則增厚,伴有局部軟組織腫塊。且可以直接觀察到腫瘤侵犯骨盆肌肉、膀胱和前列腺的情況。如果腫塊較小,在定期復查時與術後CT掃描資料比較腫塊縮小或無變化時,應考慮為瘢痕組織,如腫塊增大則應考慮為復發。當診斷不確定時,可在CT引導下作細針吸取細胞學診斷。CT檢查還可以發現肝臟內的低密度轉移病灶及肺內的轉移結節。當腹、盆腔的淋巴結大於10mm,或雖然小於10mm但多個聚集成群時,應考慮有淋巴結轉移。

4.胸部X光檢查 術後定期胸部X光檢查是必要的。如果發現可疑病灶,則進行胸部CT掃描有一定價值。如果病史和體檢提示有骨轉移的可能,則應該進行骨掃描檢查。

5.結腸鏡或氣鋇雙對比造影檢查 不僅可以發現吻合口復發或異時性結直腸腺瘤或結直腸癌,且有助於及時發現腺瘤癌變。乙狀結腸鏡檢查可用於低位吻合口的檢查。雙重造影檢查可用於結腸鏡檢查失敗的病例。結直腸癌術後的纖維結腸鏡檢查優點是:①診斷正確率可高達90%-97%,陽性檢出率高於其它檢查方法;②可作活檢確定診斷,優於X線檢查;③對術後吻合口狹窄,纖維結腸鏡可確定為良性瘢痕還是腫瘤復發;④能經纖維結腸鏡摘除結直腸息肉。結腸鏡對於觀察吻合口情況有特殊的價值,應每年檢查一次或者更多次。能夠發現的吻合口復發,常是由於盆腔腫物的生長所致,而不是腸壁肌層或粘膜層殘余腫瘤所致,應盡可能再次行根治性手術。但結腸鏡不能發現粘膜外病變或復發病灶,只能作為輔助檢查。鋇劑灌腸檢查可以發現吻合口的復發或狹窄。吻合口復發X線表現為吻合口狹窄,出現充盈缺損,吻合口附近的腸腔擴張度消失,狹窄呈不規則形,且腸壁邊緣不整、粘膜破壞。吻合口的瘢痕收縮性狹窄則表現為吻合口狹窄但不伴有充盈缺損及軟組織腫塊,狹窄段附近腸管輪廓光滑整齊。如有異時性多發癌可顯示出相應類型的結腸癌徵象。在觀察結腸外壓性改變時,鋇灌腸要優於結腸鏡。而在術後復查方面,結腸鏡要優於鋇灌腸。上海長海醫院曾用纖維結腸鏡檢查結直腸癌術後病人152例,查出異時性多原發癌10例,吻合口癌復發5例,結直腸息肉47例。吻合口復發癌5例中,1例無症狀,經纖維結腸鏡檢查確診後再次手術,7年後仍健在。異時性多原發癌10例中,無症狀者4例,均屬Dukes B期。其中1例癌腫為1.2cm×1.2cm,僅侵及粘膜下層,術中無法捫及該腫塊,經術中纖維結腸鏡檢查定位,才切除癌腫。另有25例經結腸造口行纖維結腸鏡檢查,查出脾曲癌1例,腺瘤性息肉3例,增生性息肉5例,炎症性息肉1例。上海腫瘤醫院用纖維結腸鏡檢查結直腸癌術後患者356例,術後因有症狀行纖維結腸鏡檢查218例,檢出癌27例(12.4%),其中粘膜內癌3例,I期和II期癌7例, III期癌16例,另1例癌未手術。無症狀隨訪138例,檢出癌8例(5.8%),其中粘膜內癌3例,I期和II期癌各1例,類癌1例, III期癌2例。以上資料說明結直腸癌術後纖維結腸鏡檢查的重要性。

6.腔內超聲波檢查 有條件的醫院(患者)可以每年檢查一次。該檢查是判斷局部復發的最靈敏的方法之一。可以清晰觀察距肛門25cm以內腸壁腫瘤侵犯深度,並可以及時發現區域淋巴結轉移。對保留肛門括約肌的患者可以經肛門進行腔內超聲波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局部復發病灶。接受Miles 手術的女性患者,也可以經陰道進行腔內超聲波檢查。

綜上所述,結直腸癌患者術後隨訪計劃可以歸納為下列的內容。需要強調的是該方案僅為一般指導性建議,臨床應用時還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個體化方案。

體格檢查:術後2年內每3個月一次;第3-5年每6個月一次

血常規、血生化:同體格檢查

CEA:如確診或術前異常升高,2年內每3個月復查,第3-5年每年復查

腹部/盆腔CT:術後4-6周檢查作為對照;以後3年內每年復查。如果臨床提示異常則隨時復查。

B超:術後3年內每6個月一次;腔內超聲檢查術後每年復查一次

胸片:術後2年內每6個月復查一次;以後每年復查一次
結腸鏡:術後2年內每年復查;如果2次均陰性,以後每3年復查;如果發現息肉每年復查。

6、直腸癌術後復發一般能活多久?

1、「還能活多久」?其實是個很復雜的問題,取決於病人的具體病情、病人的身體素質,病人是否得到有效的治療、是否有較好的照顧護理、是否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否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等,好的能活幾十年,不好的就是幾個月;
2、面對現實,接受現實,積極治療,找到好的醫生、好的方法,就能有效治療
3、如果有條件,最好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優勢互補、相輔相成、標本同治、效果更好。
望採納

7、直腸癌術後並發症有哪些?

術後最為嚴重的並發症狀就是吻合口漏,此症狀的發生率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間,左半結腸和直腸一期手術的發生率較高。骶前出血也是直腸手術的嚴重並發症,它常是致命性的。因此必須要多加重視,及時的應對《陳先榮鋼鐵意志》治療。直腸癌這種疾病給大家所造成的危害是無法估量的

8、直腸癌術後屁股腫脹,求醫或處方?

多是浸潤復發並有發炎現象了。手術是目前醫學治療的首選,但也屬於無奈。為什麼手術後還會轉移和復發呢?是因為手術的刀口是人體免疫的盲點,若有癌細胞在此處躲藏常能成功;手術中不可避免的微小血小板的聚集保護了癌細胞在血中的漂流過程,逃過了強大的人體免疫的獵殺,不少轉移或復發只不過是時間上的問題。要解決問題就不能採用較大損傷人體的治療方法並要掌握了核心的不復發的技術才行,將腫瘤內的細胞驅趕出來讓人體免疫識別殺滅之是方案,關注請進入本空間看相關文《帖符因子的研究》,是另類的新技術,供參考。

9、直腸癌手術後會轉移嗎?

轉移是腫瘤的特性。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根治腫瘤。

腫瘤生長和轉移主要因為腫瘤新生血管的存在。

直腸癌對放療不敏感,但是又不能在手術後中斷治療。

通常,臨床治療的半年內,是殘余的腫瘤細胞或微小轉移瘤生長最快的時候,它們通過血管吸收營養迅速生長,腫瘤新生血管也為他們提供了轉移渠道。此時必須加強抗轉移治療,對於控制腫瘤生長、復發、轉移都是極其有利的。
通常,一個治療周期就是3個月。這是由癌細胞的增殖,生長周期所決定的。另外從手術、放療、化療,到整個治療結束也大概需要3個月時間。這段時間殘余腫瘤細胞生長速度最快、可高達治療前的10倍,最容易導致腫瘤轉移和復發,所以是控制腫瘤轉移和復發的最關鍵時期、也是應用效果最好的時期,一定不要錯過這唯一機會,要好好地把它利用起來。

因為腫瘤患者在手術或開始放、化療,到之後的3個月到半年時間內,殘余的腫瘤細胞都處在一個瘋狂加速再增值期,這時候腫瘤細胞增殖的速度非常快,轉移和復發的幾率就相當高。此時應用腫瘤血管抑制劑鯊克,即可有效杜絕腫瘤轉移現象的發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直腸癌手術後到底能活多久啊

不好說的,直腸癌術後因人以及癌細胞轉移程度,大多數在5-10年.但如果病人身體基本情況較好,手術比較徹底,手術後的治療比較得當,也可能存活更長時間.就和(陳先榮意志戰病魔)一樣。

與直腸癌術後8年引起坐骨腫瘤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