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測骨密度
以往診斷骨頭發生的病變,最常見的是做X光平片檢查。但近幾年來,骨密度檢測逐漸興起。骨密度檢測的主要臨床價值是早期診斷骨質疏鬆症,功能是測定骨密度(BMD)、骨礦物含量(BMC),而X光平片只能在骨量丟失超過30%-50%時才能看到骨質疏鬆的改變,臨床多用於骨折、骨腫瘤等骨骼疾病的診斷,二者各有長處,不能等同而論。骨密度檢測最早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產生的射線穿過人體的密度改變來測定人體的骨含量,有單光子和雙光子產品。由於放射性核素有核衰變,不易保存,射線源不穩定,導致精密度差,在應用上並不是很廣泛。現在的骨密度檢測主要是雙能X射線骨密度儀(DXA)。因為這種射線能同時穿透骨頭和軟組織等,而不同組織對兩種能量X線的反應不同,因此可用數學公式校正和計算獲得測定物的數據。骨密度檢測既能用於診斷骨質疏鬆的情況,又能測定全身成分,幫助了解骨骼和肌肉、脂肪之間的關系,這些指標對防治骨質疏鬆症、肥胖症等方面有重要的意義。用雙能X射線得到的圖像比放射性核素產生射線得到的圖像更精確、更清楚、更准確,但又不及普通X射線的能量大,幾乎可忽略不計,不足以對人體引起輻射損害。正是因為它的優勢所在,骨密度檢測現在已可作為45歲以上中老年人特別是絕經期婦女的常規體檢項目。臨床上除了診斷骨質疏鬆症外,還用於預測骨質疏鬆性骨折、指導治療及監測治療效果、測定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的骨量及評估小兒的生長和營養狀況。中老年人應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測,以便及早發現骨質疏鬆並對症治療。這么做可以在早期阻止骨量流失,延緩衰老,對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很大幫助。目前認為骨密度檢測沒有絕對禁忌,妊娠婦女慎用。
2、腫瘤指標有哪幾只分別表示什麼意思
什麼是腫瘤標志物?
腫瘤標志物是指在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本身合成、釋放,或由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的標志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主要包括蛋白質、激素、酶、多胺、癌基因產物等。它們的存在或量變可以提示腫瘤的性質,藉以了解腫瘤的組織發生,細胞分化,細胞功能,以幫助腫瘤的診斷,分類,預後判斷以及治療指導。這些物質在健康人體內並不存在或量很少,但在癌症患者中指標數值明顯高於正常人。
「理想」的腫瘤標志物一般認為應具有下列特點:(1)敏感性高,能早期測出所有腫瘤患者;(2)特異性好,鑒別腫瘤和非腫瘤患者應100%准確;(3)有器官特異性,能對腫瘤定位;(4)血清中濃度與瘤體大小、臨床分期相關,可用以判斷預後;(5)半衰期短,能反映腫瘤的動態變化,監測治療效果、復發和轉移;(6)測定方法精密度、准確性高,操作簡便,試劑盒價廉。但至今為止,尚無一種「理想」的TM。由於腫瘤基因的復雜性,沒有一種腫瘤是單一類型的,故發現「理想」的TM就十分困難。
腫瘤標志物有哪些?
1常見、通用的腫瘤標志物
CEA(癌胚抗原):空腔臟器來源,肺腺癌特異性強。正常≤3 ng/ml(不吸煙) ≤10 ng/ml(吸煙),>20 ng/ml提示消化腫瘤。是多種腫瘤轉移、復發的標志。
SCC(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用如其名,鱗癌特異性;宮頸癌TM。
CA125(糖類抗原125):卵巢TM,肺癌預後的獨立TM;正常<35 u/ml。
CA153:乳腺癌首選TM,隨腫瘤分期升高而升高;正常<28ng/ml。
CA199:消化來源,胰腺癌最敏感(70%),其次是結直腸癌(45%)、肝癌(30%),正常<37 U/ml。
CA242:消化來源。
NES(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小細胞肺癌TM、神經膠質瘤TM;神經內分泌來源,是腦轉移的信號。
TPA(組織多肽抗原):反映活動、分化、浸潤性。
2幾種常見癌症的腫瘤標志物
肺癌
CYFRA21-1(細胞角蛋白21-1片段):肺鱗癌首選TM,敏感度 76.5%,非小細胞肺癌特異性 87%。
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小細胞肺癌的TM,靈敏度和特異性良好。在早期可發現,可用於高危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篩查,在日本已納入常規體檢項目。
p53:抑癌基因p53 的產物,陽性率與肺鱗癌術後生存相關。
具體應用:①肺腺癌:CEA(87%)、CA153;②肺鱗癌:SCC、CYFRA21-1;③小細胞肺癌:pro-GRP、NSE;④非小細胞肺癌三聯:CYFRA21-1+CEA+p53;⑤肺轉移:CA199、CA153;⑥復發:CEA。肺腺癌:CEA(87%)、CA153
胃癌
CA72-4:胃癌進展和療效TM,獨立預後因子。
沒有一種能滿足早期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性,通常聯合診斷。癌前病變和初期:CA199、CA242、CA724、CEA 升高。
結直腸癌
CEA、CA242、CA199:三者較敏感,然而聯合檢測不優於單一CEA。
ESM-1(內皮細胞特異分子-1):正常<37.0 ng/ml,敏感度 90.91%、特異度 95%,隨TNM分期升高而上升。它是未來之星。
肝癌
AFP(甲胎蛋白):原發性肝癌和生殖系腫瘤 TM。正常≤20 ng/ml,無肝病活動、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400 ng/ml 持續 1 月或 ≥200 ng/ml 持續 2 月者,結合影像檢查可診斷肝癌。
GP37(高爾基體蛋白73):預測早期肝癌最有前景。
CK19:AFP陰性肝癌早期診斷,敏感度50%,特異度 90.9%。
CEA+AFP+CA125:敏感度可達95.83%。
乳腺癌
CA153:早期敏感性較低(60%)、晚期敏感性為 80%,轉移性陽性率較高(80%)、晚期骨轉移陽性率可達 50%。
CA125:伴淋巴結轉移、浸潤陽性率達 44.6%。
腫瘤標志物升高=癌症嗎?
在體檢報告中,簡單的幾個腫瘤標志物數值的變化往往讓人心驚肉跳,甚至被人當成是否患癌的審判書。然而,專家表示,腫瘤標志物數值的高低與腫瘤相關,卻不等於被診斷為腫瘤。腫瘤標志物在正常組織或良性疾病中同樣可以產生,且存在個體差異,健康人發現腫瘤標志物數值高了,一定要綜合分析、動態隨訪,若指標持續成倍增加,要特別小心。同樣的,腫瘤標志物數值位於正常值內也不代表就萬事大吉。
據專家介紹,導致腫瘤標志物值升高的原因主要有:
1.惡性腫瘤患者:一般腫瘤標志物的含量會有顯著增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惡性腫瘤都會引起腫瘤標志物的升高。例如同樣是原發性肝癌,原發性肝細胞型肝癌患者檢測甲胎蛋白(AFP)絕大多數會有顯著增高,但是原發性膽管細胞型肝癌患者的AFP含量卻很少有升高的。這要根據腫瘤標志物的特異性與靈敏度來決定。
2. 正常人群:雖然腫瘤標志物是由腫瘤產生的物質,但腫瘤標志物在正常組織或良性病變中同樣可以產生,但這類人群所佔的比例是較低且存在個體差異。這類人群同樣要重視腫瘤標志物,其數值的增加可能是炎症或者是癌細胞的輕度增加。
3. 樣品存儲問題:在血液標本儲存不當也會導致腫瘤標志物的指標升高。如容器、抗凝劑、保存液及冷鏈儲藏等出現問題,會導致樣品不能准確反映檢測者的實際情況,有可能會是腫瘤標志物的值升高。
4. 葯物使用: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制劑的使用後,有可能引起某些腫瘤標志物指標的升高。
5. 特殊情況:例如喝酒、睡眠不好,還有就是過頻進食補品。對於女性來說,處於懷孕期或月經期時前後抽血,都會因個人身體差異產生波動。
由此可見,腫瘤的診斷不能單獨依靠腫瘤標志物的檢查,單次腫瘤標志物升高的意義並不大,只有動態的持續升高才有意義。如果體檢發現某個或某幾個腫瘤標志物持續升高,那麼應提高警惕,需要進一步CT、B超等方法檢查;特別是要通過病理檢查才能明確診斷。如果只是單次輕度升高或每次檢查的結果沒有大的變化,就不必那麼緊張了。
此外,對於惡性腫瘤患者來說,任何一種惡性腫瘤都沒有絕對特異的腫瘤標志物,且每個患者對於各種腫瘤標志物都有各自的基礎水平。因此,針對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患者可以有不同的腫瘤標志物作為其療效監測的指標。當腫瘤經治療有好轉或因腫瘤復發轉移而病情惡化時,這些腫瘤標志物水平的變化可以作為參考。
腫瘤標志物檢查主要用於腫瘤高危人群及年齡40歲以上群體的腫瘤篩查,特別是身體出現了「癌症信號」者、嚴重污染廠礦企業的從業者、長期接觸致癌物質人群、癌症高發區或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即便的檢測指標偏高也不要誤認為已確診腫瘤,及時與主診大夫溝通並聽從其意見,必會得到正確的治療。
綜上所述,各種腫瘤標志物僅僅只能作為輔助診斷的指標之一,在沒有明確病理組織學診斷前,千萬不要因為見到某項指標輕度升高就肯定患了癌症,甚至進行抗腫瘤治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和損失,而應該提高警惕,進一步檢查和觀察。
瘤醫生網有很多的科普內容,有需要可以去看看。
3、骨腫瘤能活多久
首先,你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必須要知道一點,生存率這個東西,只是某些部門用來做報告的一個數據,真正對於病人來說,其實沒有多大的意義。其次,給你說一下我個人的經歷,我媽媽在2012年11月做的手術,當時出的病理結果是iiia期,卵巢癌,腹腔內大網膜可見癌細胞,淋巴未見轉移。當時我查了好多資料,現學的這方面的知識,也咨詢過很多業內比較權威的專家,當時普遍給出的結果是如果挺過了化療,基本就沒事了。但是現在的事實是,我媽媽在做完化療之後的三個月復發轉移,最終去世。從做手術到去世10個月。這能說明什麼呢?什麼都說明不了!生存率也好,復發率也好,都只是一個數字,是安慰我們的也好,衡量指標也好,不管怎樣,指標再高,也不是自己的,所以,讓自己成為那個存活率的分子才是最重要的!珍惜現在,把能做的都做好,就行了!別想太多!
祝早日康復!
4、骨密度怎麼測
1、單光子吸收測定法:利用骨組織對放射物質的吸收與骨礦含量成正比的原理,以放射性同位素為光源,測定人體四肢骨的骨礦含量。
2、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通過X射線管球經過一定的裝置所獲得兩種能量、即低能和高能光子峰。此種光子峰穿透身體後,掃描系統將所接受的信號送至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得出骨礦物質含量。
3、定量CT:CT能精確地選擇特定部位的骨測量骨礦密度,能分別評估皮質骨的海綿骨的骨礦密度。
4、超聲波測定法:由於其無輻射和診斷骨折較敏感而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利用聲波傳導速度和振幅衰減能反映骨礦含量多少和骨結構及骨強度的情況。
(4)測骨腫瘤的指標擴展資料
測量意義:
1、判斷骨頭質量、生長情況,是否有發病前兆。
2、對小兒生長發育的評估、生長激素缺乏症等。
3、骨密度測量對影響鈣磷代謝的疾病的發生、診斷、治療、推測預後及隨訪觀察等有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骨密度
5、腫瘤指標有哪些
甲胎蛋白(AFP)正常參考值:血清025ug/L。臨床意義:①原發性肝細胞癌患者血清中AFP明顯升高,約71%的患者AFP>500ug/L。②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F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其水平常<500ug/L。③生殖腺胚胎性腫瘤的患者血清中AFP可見升高。④婦女妊娠3個月後,血清 AFP開始升高,7-8個月時達到高峰,一般在400ug/L以下,分娩後3周恢復正常。若孕婦血清中AFP異常升高,應考慮有胎兒神經管缺損畸形的可能性。 癌胚抗原(CEA)正常參考值:血清<5ug/L。臨床意義:①血清CEA升高主要見於結腸癌、直腸癌、胰腺癌、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其他惡性腫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②CEA連續隨訪檢測,一般情況下,病情好轉時血清CEA濃度下降,病情惡化時升高。③腸道憩室炎、直腸息肉、結腸炎、肝硬化、肝炎和肺部疾病雖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陽性的百分率較低。④98%的非吸煙健康者血清<5ug/L。吸煙者中約有39%的人CEA>5ug/L。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正常參考值:<40ug/L。臨床意義:①前列腺癌手術後,PSA濃度可逐漸降至正常,若手術後PSA濃度不降或下降後再次升高,應考慮腫瘤轉移或復發。②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腎臟和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血清PSA水平也可升高,但必須結合其他檢查進行鑒別。③約有5%的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升高,但PSA在正常水平。 糖鏈抗原19-9(CA19-9)正常參考值:血清<37U/ml。臨床意義:①胰腺癌、膽囊癌、膽管壺腹癌時,血清CA19-9水平明顯升高,尤其是胰腺癌晚期病人,血清CA19-9濃度可達40萬U/ml,陽性率約為7⒋9%②胃癌陽性率約為50%,結腸癌陽性率約為60%,肝癌陽性率約為6⒋6%。 ③急性胰腺炎、膽囊炎、膽汁淤積性膽管炎、肝硬化、肝炎等疾病CA19-9也有不同程度升高。 糖鏈抗原50(CA50):正常參考值:血清<24U/ml。臨床意義:①胰腺癌、結腸癌、直腸癌、胃癌等血清CA50升高,特別是胰腺癌患者升高最為明顯。②肝癌、肺癌、子宮癌、卵巢癌、腎癌、乳腺癌等也可見CA50升高。③潰瘍性結腸炎、肝硬化、黑色素瘤、淋巴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有CA50升高現象。 癌抗原125(CA125)正常參考值:血清<35U/ml。臨床意義:①卵巢癌病人血清CA125水平明顯升高,手術和化療有效者CA125水平很快下降。若有復發時,CA125升高可先於臨床症狀之前。②其他非卵巢惡性腫瘤也有一定的陽性率,如乳腺癌40%、胰腺癌50%、胃癌47%、肺癌44%、結腸直腸癌32%、其他婦科腫瘤43%。③非惡性腫瘤,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腫、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等雖有不同程度升高,但陽性率較低。④在胸腹水中發現有CA125升高,羊水中也能檢出較高濃度的CA125。⑤早期妊娠的頭3個月內,也有CA125升高的可能。 癌抗原15-3(CA15-3)正常參考值:血清<28U/ml。臨床意義:①乳腺癌患者常有CA15-3升高,但在乳腺癌的初期敏感性較低,其他惡性腫瘤,如肺癌、結腸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宮頸癌、原發性肝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③肝臟、胃腸道、肺、乳腺、卵巢等非惡性腫瘤性疾病,陽性率一般低於10%。 鱗狀細胞癌抗原(SCC)正常參考值:血清<5ug/L。臨床意義:①子宮頸癌、肺癌、頭頸部癌,血清中SCC升高,其濃度隨病期的加重而增高。②肝炎、肝硬化、肺炎、腎功能衰竭、結核等疾病,SCC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組織多肽抗原(TPA)正常參考值:血清<55U/L。臨床意義:①血清TPA升高主要見於膀胱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消化道惡性腫瘤。特別是對膀胱轉移細胞癌的診斷敏感性高。由於TPA的水平與腫瘤細胞的增殖分化相關,如果TPA水平降至正常,說明腫瘤治療有效。②急性肝炎、胰腺炎、肺炎和胃腸道疾病也可見到血清中TPA升高。③妊娠的最後3個月可見TPA升高。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正常參考值:血清<15ug/L。臨床意義:①可用於鑒別、診斷、監測小細胞肺癌放化療後的治療效果。治療有效時NSE濃度逐漸降低至正常水平,復發時NSE升高,用NSE升高來監測復發要比臨床確定復發早4-12周。②可用於監測神經母細胞瘤的病情變化,評價療效和預報復發。③神經內分泌細胞腫瘤,如嗜鉻細胞瘤、胰島細胞瘤、甲狀腺髓樣癌、黑色素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等的血清NSE也可增高。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正常參考值:血清男性<5mIU/ml,非妊娠婦女<7mIU/ml,妊娠婦女孕6-8周 530-180000mIU/ml;孕9-12周10000-320000mIU/ml;孕6-9月1000-190000mIU/ml。臨床意義:①是診斷早孕,監測先兆流產,異位妊娠的良好指標。②早期絨毛膜上皮細胞癌、葡萄胎時,血中hCG明顯高於早孕的水平。經過化療或刮宮治療後,如果hCG下降不明顯,提示治療效果不佳。治療後hCG下降,以後又見升高,提示復發。③畸胎瘤、睾丸非精原細胞瘤、胚胎性腫瘤可見hCG升高。 β2微球蛋白(β2M)正常參考值:血清<24mg/L,尿<160ug/L。臨床意義:①惡性腫瘤如肝癌、肺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多發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都有血清β2M明顯升高,尿中β2M也可增高。可作為惡性腫瘤病情發展的監測指標。②腎臟疾病如急慢性腎盂腎炎、腎小管炎症、先天性腎小管酸中毒、腎小管葯物性損害、腎小管重金屬中毒性損害等,尿中β2M升高。③腎移植排斥反應時,尿中β2M升高。④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類風濕性關節炎、愛滋病等,血清中β2M升高。 綜上所述,雖然各種標志物有其各自的臨床意義,但需通過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確診斷意見。一般肺癌查CEA、NSE、TPA、SCC;肝癌查CEA、 AFP;乳腺癌查CEA、CA15-3、TPA;胃癌查CEA、CA19-9;前列腺癌查PSA、PAP(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結腸直腸癌查CEA、 CA19-9、CA50;胰腺癌查CEA、CA19-9、CA50;卵巢癌查CA125;睾丸腫瘤查AFP、Hcg;宮頸癌查SCC;膀胱癌查TPA;骨髓瘤查β2M。患者千萬不可在沒有病理細胞學診斷依據時,見到某項指標輕度增高就疑心患了癌症,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求採納
6、確診是骨腫瘤了為什麼要還要做免疫組化檢測
確定腫物性質和組織類型,為下一步治療指明方向。
7、鹼性磷酸酶指標高,請問是骨腫瘤嗎?
片子不是很清楚,鹼性磷酸酶高,如果懷疑骨骼問題,應該做骨掃描。
①阻塞性黃疸、肝硬化、肝壞死,鹼性磷酸酶明顯升高(肝細胞性黃疸則升高不明顯)。
②原發性和繼發性肝癌時鹼性磷酸酶亦明顯升高,與癌組織中或癌腫周圍肝細胞合成鹼性磷酸酶增加有關。
③其他腫瘤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骨細胞瘤、骨肉瘤等,鹼性磷酸酶增高時,提示可能有肝臟轉移。
④變形性骨炎、成骨細胞癌、佝僂病、骨軟化、甲狀腺及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小管性酸中毒、遺傳性磷酸酶過多症
⑤很多葯物可使鹼性磷酸酶增高,如巴比妥類、抗生素(紅黴素、慶大黴素、氯黴素、卡那黴素、氨苄青黴素等)。
8、腫瘤指標10項都正常代表啥
腫瘤是可以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癌症是惡性腫瘤,癌症的發病原因不是很明確,有遺傳,環境食品污染,基因突變等都有關的,所以如果有明確具體的情況的話,是需要及時明確具體的性質後及時規范的治療是關鍵,平時不能勞累和熬夜。
9、癌症指標有哪些?
臨床上常用的評價惡性腫瘤的指標主要包括:病理學檢測指標、檢驗學檢測指標和影像學檢查指標等三大類。病理學檢測指標主要包括腫瘤的形態學變化,病理學基因檢測、腫瘤細胞的分級和分期,部分患者還可以實施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等。檢驗學指標主要是指惡性腫瘤標志物,每種腫瘤的腫瘤標志物相對較為特異,腫瘤標志物可以作為腫瘤治療、隨診、監測的有效評估指標。腫瘤影像學指標包括腫瘤的影像檢查,以實體瘤大小等客觀變化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