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病因病機,治法,處方及分析,中醫
病因你都說了,病機:氣血不足、脾胃虛弱,胃失和降。考慮早更是否有逍遙散證呢?誰出的題趕緊出現!半夏15g,黃芩、乾薑、黨參、炙甘草各10g,黃連9g,大棗4枚,白芍10g,當歸10g,熟地10g,川芎6g,白術10g,茯苓10g,丹皮10g,梔子10g,柴胡6g,枳殼10g,木香10g,香附10g,烏賊骨10g,肉桂3g。誰在考我,快來?經理:你從哪個題庫搜來的題?給個答案成嗎?
2、請中醫理論幫我解釋下面症狀的病位,病因,病機~~謝謝
本症因屬於濕熱痢疾
濕熱蘊結大腸,大腸的傳導功能失常,通降不利,氣血凝滯,腸俯的血絡受損了,所以瀉下色暗(淤血)並混有膠凍狀物。而且粘稠氣臭。
氣機阻滯不通,則里急後重,糞便量少。
濕熱蘊結下注,還會出現排便次數增多。
病因:邪滯腸俯,氣血壅滯,腸道傳導失常,脂膜血絡受傷,腐敗化為膿血
病位:大腸。
3、漏奶的中醫病因病機
漏乳主要是因為乳房不能儲存乳汁,隨產隨流,不但使嬰兒得不到母乳的喂養,而且給產婦帶來煩惱,產婦的內衣經常被乳汁弄濕,而產生不舒服的感覺,甚至會因此導致疾病。但有的產婦體質強盛,乳房充盈而乳汁自出者則不屬病態。乳汁自出的原因與內分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精神因素有關。中醫學認為素體脾腎虧虛,胎元薄弱,管攝無權,乳汁自出,或因產後勞倦,飲食不節,脾失健運,或因產後耗傷氣血,不能攝納經血則乳汁自出,也有因產後郁怒傷肝,肝鬱化熱,熱迫乳自出。
首先要知道自己是因為奶漲而溢出,還是以為別的原因。如因氣虛不攝,故治法以補氣固攝為主,可選中葯八珍湯服用。因氣血不能攝納而自出者,可用食療,如芡實粥,扁豆粥,人參山葯烏雞湯,黃芪羊肉粥,黃芪當歸烏雞湯等。
除治療外,乳汁自出者還要注意自身護理。要佩胸罩,胸罩內要多墊幾層干凈紗布加強吸濕,胸罩內衣要勤洗勤換。如經治療仍無效果,則應採取回乳的方法。
4、請懂中醫的人來分析一下病因病機是什麼?
你好,首先這病網上沒法著手,你必須去找周圍確實有真本事的臨床有口碑的中醫去治療,那是不難的。
病機如下:陰虛有淤血和痰阻,治療方法應該養陰去痰活血並扶正通絡而梳理氣機,等到舌苔變薄白而潤後再扶正調補氣血並通絡而收功。
5、中醫上認為骨質疏鬆的病因病機是什麼?
中醫古籍中雖無骨質疏鬆這一病名,但在與之相應的疾病的有關描述及分析中,已經涉及本病的生理、病理,為後世醫家治療本病提供了理論依據。《素問宣明五氣論》說:「腎生骨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腎主骨生髓」。《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醫經精義》進一步指出:「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故骨者,腎之合也」,「精足則髓足,髓在骨內,髓足則骨強」。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說:「腎虛者,其督脈必虛,是以腰痛」。這些都強調腎與骨的關系密切,骨的病變反映了腎的盛衰。《素問痿論》明確指出:「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腎者,水臟也。金水不能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由此可以看出,中醫學認為,骨質疏鬆主要與腎臟的盛衰有關。從另一個角度看,經絡傷病,氣血運行阻滯,也會影響臟腑的功能。《雜病源流犀燭》談到:「損傷之患,必由外侵內,而經絡臟腑並與俱傷」。《難經》記載:「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里,上至風府,入屬於腦」。金代醫學家張潔古認為督脈「為陽脈之督綱」,督脈損傷則陽脈經氣阻遏,亦可導致腎陽不足,進而影響到骨骼。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們認為骨質疏鬆的治療主要應從腎入手,對於脊髓損傷這一類繼發性骨質疏鬆,還應考慮疏通經脈以利氣血通達,使臟腑氣血充盈。
6、中醫學對 ALS 病因病機的認識是什麼?
ALS也就是運動神經元病。屬於肌萎縮肌無力的范疇。中醫將此病稱為痿證。痿證就是指肢體筋脈馳緩,軟弱無力,日久因不能隨意運動而致的一類病症。中醫認為痿症的成因主要是由於"熱"和"虛",先天不足,後天失養,臟腑虧虛,功能失調所致。
7、中醫的病機和病因是怎麼區分的?各位高手幫幫講一下!
病因簡單說是發病的原因,病機就是發病的機理和過程。
8、中醫水腫的病因病機是什麼?
水腫是肺、脾、腎三臟氣化功能不利、津液輸布失常、致體內水液瀦留,泛濫肌膚,引起頭面、四肢、胸腹部甚至全身浮腫等為臨床特徵的病證。《水腫是肺、脾、腎三臟氣化功能不利、津液輸布失常、致體內水液瀦留,泛濫肌膚,引起頭面、四肢、胸腹部甚至全身浮腫等為臨床特徵的病證。《丹溪心法.水腫》將本病分為陰水、陽水兩大類,指出「若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此屬陽水」:「若遍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澀,此屬陰水。」西醫所指的急慢性腎炎、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度營養不良、內分泌疾病等所出現的水腫。
病因病機由於外邪侵入,或臟腑功能失調,使三焦瀆職,膀胱氣化不利而發水腫。考試大網站整理
(1)外感風邪:因感受風寒之邪,而肺失肅降,水液不能下輸膀胱,導致水液瀦留,溢於肌膚發為水腫。
(2)飲食不當:由於飲食過飢過飽或七情內傷,使脾氣失於轉輸,水液內停,溢於肌膚而致水腫。
(3)體虛過勞:久病體虛或勞累過度而損傷腎氣,導致水液輸布失調、水液積聚而生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