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癌的初期、後期症狀分別是什麼?
何謂骨癌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產生人類牽扯行動之重要組織。雖然骨頭佔了身體重要部份,每張X光片上幾乎都可見到骨頭,但很少骨癌會在無意中發現。 骨骼系統與其他器官一樣會罹患來自任何組織成份的腫瘤或來自其他器官的轉移性病變。侵犯骨骼的腫瘤,可發生於骨細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軟骨以及纖維性或滑膜成份。其他的腫瘤可來自骨骼的肌肉神經、血管與脂肪組織等。 骨瘤可分良性骨瘤、低度惡性骨瘤與高度惡性骨瘤三種。良性骨瘤是不會對人體發生致命的,惡性骨瘤它的組織有不正常癌細胞會對人體致命,並轉移到其他組織器官。良性骨瘤有時會轉變為惡性骨癌。 骨癌發生真正原因,現仍不很清楚,但可能與骨的過度生長、慢性炎症刺激、代謝的毛病及放射線等因素有關。骨癌的病理種類包括多發性骨髓瘤、骨性肉瘤、軟性肉瘤、纖維肉瘤等,最常見的惡性骨癌病兆卻是癌轉移至骨頭,尤其在脊椎骨及骨盆骨最常見。 診斷骨瘤最主要是要鑒別其為良性、低度惡性與高度惡性,這與發生的年齡、性別與發生部位有極密切的關聯。所以這要靠病人、骨科醫師、放射線科醫師與病理科醫師等四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做早期最正確的診斷與最佳的治療效果。 發生原因 可能與骨骼過度生長、慢性炎症刺激、遺傳因素、特殊病毒的感染,骨內血液迴流不順暢及放射線照射等因素有關。 病人之年齡、性別與發生部位,對骨瘤之良性與惡性之鑒別診斷很有幫忙。骨癌易發生在12~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以原發性骨瘤為常見,次為50~60歲者,則以轉移性骨癌及多發性骨髓瘤轉移較多。 臨床症狀 一般症狀與其他癌症患者一樣有食慾減低、體重減輕、發燒等症狀。 患部疼痛,關節與肢體有局部腫塊及腫脹。 患部之關節與肢體運動受限制。 患部皮膚潰爛。 患部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因壓迫神經血管。 發生病理性骨折或變形。 骨癌最典型的症狀就是骨痛,如果晚上比白天明顯的骨痛時,更需特別注意。 如何診斷 臨床症狀與病史。 常規物理與生化檢查。 放射科檢查: 對患部骨骼作一般X光片攝影、血管攝影、淋巴血管攝影等檢查,可依照片所顯像性質作惡性與良性骨瘤之鑒別診斷,其可靠性有經驗的放射科醫師可達90%,尤其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攝影,血管攝影及核子醫學骨骼同位素掃描等檢查,其正確性更快更方便。 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其方法可分三種: 【1】針刺取樣檢查,其成功率在80~90%。【2】患部切開取樣檢查。 【3】切除或刮除病理檢查:組織病理檢查是由病理科醫師依切片組織之病理變 化作最後正確診斷。 怎樣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1】單純性切除 【2】根除與植骨 【3】截肢
2、狗狗四肢骨骨折如何治療?
外固定架因其具有獨特的優勢在骨折的復位中也應用越來越多,那麼外固定支架是怎麼固定的,在使用外固定架的過程中應遵守那些規則?本文將通過以上內容進行說明。
一、外固定架固定優缺點
外固定支架屬於骨折閉合性整合的一種方法,閉合性復位是指骨折復位不需要外科處理暴露骨折部位,主要優點有:保護血液供應和軟組織,提高骨折癒合速度;降低感染風險;縮短手術時間;而缺點在於骨折部位不可見,骨折復位困難;術後護理困難。
二、外固定支架構成
外固定架包括三個部分:1插入骨中用來固定主要骨片的固定針;2支持骨折的外連接桿;3支持固定針和外連接桿的連接器。具有不同的型號。
外固定支架
外固定架模型半針安置方法:穿過2層皮質骨,不穿透對麵皮膚層,全針穿透2層皮質骨和對側皮膚。
三、外固定支架遵守原則
外固定架的固定類型、固定針數量的選擇跟骨折發生狀況,主人術後護理、寵物的配合程度、品種都有很大關系。在進行外固定架時必須遵守無菌原則,其中包括患病動物的准備、手套、手術衣、隔離巾和器械的准備。
四、脛腓骨骨乾折
脛腓骨幹骨折是後肢骨折,由於後肢骨有較少的軟組織,可發生開放性骨折(骨折骨露出皮膚),主要由車禍、與其他動物打鬥、摔傷引起,其他誘因引起(骨腫瘤)。由於該骨折多由外傷引起,治療時應進行全身檢查,看是否有全身性損傷,如肺挫傷、氣胸、肋骨骨折和外傷性心肌炎,可能並發廣泛的軟組織損傷和缺失。
五、臨床表現
任何年齡、品種、性別的犬均可發生。幼齡動物更易發生。
患病動物通常表現後肢跛行,主人可發現。
六、診斷
1 體格檢查
患病動物患肢不能負重骨折部位有明顯腫脹、疼痛。
2 X光檢查
X光側位顯示脛骨骨幹骨折
3 實驗室檢查
應進行血常規和生化檢查,檢查動物狀態及是否有肝膽和腎臟系統的損傷。進行診斷時,要確定骨折是由於外傷引起,還是由於腫瘤和代謝性疾病。
七、治療
1包括葯物治療和保守治療
葯物療法主要包括鎮痛葯和抗生素的使用。保守治療主要包括運用夾板和可塑性材料進行外固定。保守治療主要運用在幼齡動物,閉合性沒有錯位的骨折。如果幼齡動物比較好動應用保守療法也不可靠。
2 外固定支架
骨折後外固定支架在X光下圖片。
另一患病犬,股骨骨折使用外固定支架演示圖。
外固定支架的插入過程,將骨折處大量剃毛消毒,患肢懸吊後,患肢足部可以看到手術結束後,在外固定支架的幫助下,該犬可以走路。未了防止術後犬對傷口的舔咬,除了佩戴伊麗莎白圈外,要注意固定支架傷口處的護理。術後禁止劇烈運動,對於比較活潑的狗建議關籠子護理,為了防止外固定架跟籠子勾住,需要用彈力綳帶將外固定架全部包好。外固定架的夾子和外固定桿可以回收使用。為加快恢復骨折癒合能力,每天可以運動一次,一次5分鍾,隨癒合時間,可適當增加次數,延遲時間。
術後癒合X片,顯示癒合良好。
3、骨肉瘤存活率
是這樣的,我就是骨肉瘤患者
骨肉瘤經過正規的新輔助化療和完整的界限性手術治癒率可以達到60%左右。
首先,最主要還是仰賴腫瘤切除的界限性(一般都可以保證的)還有腫瘤對化療的敏感性(你可以問醫生你術後病理的壞死率數據,一般壞死率在90%以上都沒什麼問題)
其次,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良好的心態也很重要,盡量吃一些健康的食品,多喝茶,每天保持愉悅心情。
最後你還可以找一名老中醫開葯調理,
只要過好自己的,相信你母親是不會復發的再說一下,骨肉瘤一般小孩得的惡性程度較高,大人以為體內的激素水平等原因一般治癒比小孩容易得多,。其實一年多已經挺保險的了,肉瘤復發轉移的高峰一般在術後8-10個月,希望你能放心
最後祝願你母親能夠康復,身體健康
4、為什麼說骨骼是人體的堅牢支架?
據統計,人體內的骨共有206塊。它們通過骨連結,構成骨骼,才將人的身體支撐起來,並保護著重要的內臟器官。
根據骨的形成可以把骨分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長骨分布於四肢,在活動中起杠桿作用,大腿骨、上臂骨都是長骨;短骨則分布在靈活運動又承受壓力的部位,如手腕骨;扁骨則構成顱骨、胸腔等,它們通過緊密巧妙的連接,形成一個堅硬的「外殼」,像鎧甲一樣保護人的大腦、心、肺等重要器官;不規則骨形狀多樣,如椎骨、上頜骨,它們所起的作用也是多種多樣的。
每一單一的骨塊主要由骨膜、骨質和骨髓構成。
骨膜在骨的表面,骨膜內含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對骨有營養作用,還對骨的生長和再生有重要作用,這是因為骨膜內有一種特殊的成骨細胞。例如骨折後骨的癒合,就要依靠骨膜的作用。
骨質是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分為骨密質和骨松質。骨密質緻密堅硬,位於骨的表面,在長骨中主要集中在骨幹;骨松質主要位於短骨的內部與長骨的兩端,結構疏鬆,像蜂窩一樣。
骨質由脆硬的無機物和柔韌的有機物組成。有機物主要是骨膠原蛋白,使骨具有韌性和彈性;無機物主要是鈣、磷等,使骨有硬度與脆性。兒童、少年時期的骨,有機物含量超過1/3,骨柔韌,彈性大,不易骨折,但硬度小,容易發生變形,因此青少年應注意保持坐、立、行的正確姿勢。成年人的骨含有機物約1/3,無機物約2/3,這樣骨既堅硬,又有彈性。到了老年,骨內無機物相對增多,骨硬而脆,彈性小,因此老年人應注意預防骨折。
骨髓充滿於長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質的空隙,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有造血功能,內含有大量處於不同發育階段的紅細胞;黃骨髓的主要成分是脂肪組織。幼年人的骨髓全都是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隨著年齡增長,骨髓腔中的紅骨髓逐漸變為由脂肪細胞構成的黃骨髓,失去了造血功能;而骨松質中終生保持著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
當患某些貧血症時,由於機體的代償作用,骨內的黃骨髓會重新轉變為紅骨髓,恢復原來的造血功能,來補充血液中減少的紅細胞。此外,血液中會出現大量的幼稚紅細胞。
有些疾病,尤其是血液病或懷疑患有血液病時,醫生需要從患者骨內抽取少量的骨髓做檢查,協助診斷,以確定治療方案。此時,患者一定要與醫生配合,不要緊張。因為抽取少量骨髓對病人來講,除了穿刺局部有些疼痛外,對全身沒有任何不良影響,絕不會像有些人講的那樣,留下後遺症。
骨頭互相連接的地方,叫做關節。它們的作用相當於機器上的軸承,正因為有了這些像軸承一樣的關節,我們才能自如地運動。
根據構造關節可分為3種:不動的,如頭骨的各關節;稍動的,如椎骨的關節;活動的,如四肢和頭部的下頜關節等。一般我們所說的關節是指「動關節」。
人體中的關節通常由3個基本結構組成: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
關節面通常是一凸一凹的兩塊骨的銜接部位,表面有一層薄而光滑的軟骨覆蓋,加之上面有少量滑液(也叫關節液),故兩軟骨面之間的摩擦系數很小,據說比冰刀和冰面之間的摩擦系數還要小。關節囊是兩層附著在骨關節面周圍並與骨膜融合在一起的纖維結締組織。外層為纖維層,質地硬韌,其松緊、薄厚都與其包繞的關節的功能有關。纖維層內含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纖維;內層叫滑膜層,是一層薄而柔軟的組織。它緊貼纖維層的內面,並附於關節軟骨的周邊。滑膜層有分泌和吸收滑液的功能。關節腔是由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滑膜層共同圍成的腔隙,內有少量滑液。在正常情況下,關節腔內保持負壓,這樣可以保證關節的穩固性。
此外,關節內還有一些輔助結構,如關節盤、韌帶等。它們的存在既可以加固膝關節的牢固性,又可以緩解沖擊和震盪。
人的206塊骨骼有規律地組合在一起才構成人體的堅牢支架。根據骨骼的組合可分為頭骨、軀干骨和四肢骨3部分。
頭骨位於中軸骨的最上端,由23塊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規則骨組成。通常以眶上緣(上眼眶的凸起部)到外耳部(耳孔處)下緣的連線為界將顱骨分為腦顱骨和面顱骨。線以上稱為腦顱骨,其主要作用是保護我們的大腦;線以下則是面顱骨,面顱骨主要構成面部的支架。
腦顱骨由位於前方的額骨、位於頂部的頂骨以及靠後的枕骨等8塊骨構成。它們共同圍成一個腔,叫做顱腔。人體的司令部——大腦,被嚴密地包裹在裡面。
新生兒的顱骨尚未發育完全,各顱骨之間並非緊密銜接在一起,骨塊之間存有一定的間隙,由膜覆蓋,稱囟,如前囟、後囟。這些部位比較薄弱。一般2歲以前全部閉合。所以,在護理新生兒時要特別小心,以免讓他們的司令部過早地失去它的指揮職能。
成人的顱骨早已發育成熟,它們質地堅硬,加上其內、外層一些其他的「天然屏障」,的確像一頂精良的頭盔,將大腦保護起來。輕微的碰撞和震盪是不會損傷大腦的。
但要注意,有了「頭盔」的保護並非萬無一失了。除了強大的外力能傷害大腦外,有些疾病能通過血液循環等其他途徑來破壞我們的「司令部」,如大腦炎、腦囊蟲病等。所以,若發現原因不明的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等現象時,要馬上去找醫生。
軀干骨包括脊柱、肋骨和胸骨。成年人的脊柱由26塊椎骨構成,椎骨上有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連在一起構成椎管,裡面有脊髓。椎骨自上而下有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椎合成的1塊骶骨和4塊尾椎合成的1塊尾骨。每一塊小骨頭都是由一個堅韌而有彈性的盤狀軟骨與相鄰的一塊連接起來。這些軟骨塊能吸收震動和扭力,人們稱它們為椎間盤。頸椎的椎間盤很厚,使脖子能轉動自如;腰椎也是同樣,厚厚的椎間盤使脊柱的這一部分最能彎曲,看過雜技表演的人,大概誰都不會否認這一點。
脊柱的形狀從側面看有4個彎曲,頸部和腰部凸向前,胸部和骶部凸向後,這樣有利於人直立行走,並且能減少運動時對腦子的震動。肋骨共12對。胸骨1塊。肋骨、胸骨和胸椎共同圍成胸廓,保護著肺和心臟等器官。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各1對。一側的上肢骨由肩胛骨1塊、鎖骨1塊、上臂骨(肱骨)1塊、前臂骨(橈骨、尺骨)2塊和手骨(腕骨8塊、掌骨5塊和指骨14塊)27塊組成,兩側上肢骨共64塊。下肢骨共62塊,每側有髖骨1塊,大腿骨(股骨)1塊,膝蓋骨(髕骨)1塊,小腿骨(脛骨、腓骨)2塊和足骨(跗骨7塊,蹠骨5塊和趾骨14塊)26塊,共31塊。髖骨、骶骨和尾骨共同圍成骨盆。足部的跗骨、蹠骨和足底的韌帶、肌腱共同構成了凸向上方的足弓。
人類通過數千年漫長的進化,逐漸從四肢行走演化到直立行走,上肢被解放了出來。因此,和其他動物比較起來,人類上、下肢的差異更為明顯。人的上肢,尤其人的雙手能從事許許多多其他動物根本無法從事的精細動作,如翻繩、編制、打字。而人的下肢,因負責承重、跑、跳,和上肢比起來其骨骼則粗大、結實得多。足底有足弓,下肢骨很粗壯,這些特點與人類的直立行走相適應。對於支持體重,增加直立、行走、運動時的穩定性,緩沖劇烈運動時對腦的震盪,都是很有好處的。
人從出生到衰老這一過程中,骨是在不斷地新陳代謝,不斷地變化著的。
胎兒期,骨的雛形就已形成,後隨著一系列的造骨、破骨、改建的反復過程,骨不斷地變粗、變長或變大(如顱骨等一些扁平骨);約20歲時,人體的大部分骨骼均已發育成熟;此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逐漸衰老,骨也開始變脆,而容易發生骨折。可見,骨和人體其他器官一樣,也有一個發生、發育、成熟、老化的過程。
骨的營養主要來源於周圍組織發出的血管和神經纖維通過一個個大小不等的滋養孔進入骨和骨膜,輸入養分,帶出廢料。當發生骨折時,醫生通過手法整復或手術,將骨折斷端復位,隨後骨便開始自身修復,直到最後完全癒合,恢復其原來的功能。這大約需要6~8周的時間(兒童需要的時間短一些,老年人則要長一些)。
人體骨骼
骨和其他器官的一個明顯不同點,就是質地堅硬,這是由骨組織的成分決定的。此外,便沒有什麼更明顯的差異。正如其他器官一樣,骨也需要營養,骨也在不斷地新陳代謝,骨也會衰老,當然,骨也會生病。
骨折,是骨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成因主要是外來的力大於骨本身能承受的力,從而導致骨折。如發生骨折,一定要去醫院就診,醫生會通過一系列必要的檢查來確定骨折的類型,是否還伴隨周圍其他器官、組織的損傷(骨盆骨折時,骨折斷端可能刺破膀胱、直腸以及周圍大的血管和神經),最後確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切忌不可自己按揉或復位。因為,不合常規的治療,不但不能使骨折端對合滿意或根本對合不上,而且會加重局部出血、腫脹等,這些都會延長骨折癒合的時間,甚至導致畸形癒合,使骨失去其原有的功能。
此外,骨還會患一些其他的疾病,如炎症(急性或慢性骨髓炎)、骨結核、骨腫瘤(良性的或惡性的)等等。其中骨髓炎、骨結核都是因細菌感染引起的。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及恢復期的功能鍛煉和休息,一般不會遺留後遺症。良性骨腫瘤是一個慢性發病過程的疾病,其主要損害是對周圍組織的劑壓,如及時治療,一般不會影響骨的功能。如果發現患了惡性骨腫瘤,也不要怨天尤人,要正視現實,與醫生合作,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5、香港理大研發出骨骼支架有何用途?
據香港媒體報道,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為造福有骨傷及骨折的病人,研發出一種可自行填補骨頭缺損部位的骨骼支架。該支架用形狀記憶材料製成,可填滿骨頭上形狀不規則的「破洞」,具有「熱脹冷縮」的變形功能,先在低溫中被壓縮,方便塞入「破洞」,受人體體溫熱度影響膨脹至填滿缺損處,令骨骼再生。理大已在兔子身上證明,支架修復率達46%。
據報道,因切除骨腫瘤及嚴重骨折導致有大面積骨缺損的病人,傳統治療方法是接受自體或異體骨骼移植手術,令骨骼再生,病人需在腰部開刀,取出盆骨的骨組織進行移植,術後捐骨部位可能發炎腫痛,甚至二次骨缺損。
理大紡織及制衣學系教授胡金蓮14日表示,新骨骼支架通過微創手術植入人體,植入後3年可自行在體內降解,無須取出,減少病人感染風險。
骨骼支架已通過兔子實驗,實驗中,18隻腿骨處有缺損的兔子,一半被植入骨骼支架,另一半無植入任何物料。結果顯示,有支架的兔子,腿部被壓縮的支架在60秒內膨脹,把骨缺損全部填滿。術後12周,有支架的兔子骨內骨組織生長較快,有46%骨缺損被修復,而另一組兔子的骨修復率僅24%。實驗室測試也顯示,該支架具有生物兼容性,不會引起排斥,也不具有細胞毒性。
6、我這樣會是骨癌么
何謂骨癌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產生人類牽扯行動之重要組織。雖然骨頭佔了身體重要部份,每張X光片上幾乎都可見到骨頭,但很少骨癌會在無意中發現。
骨骼系統與其他器官一樣會罹患來自任何組織成份的腫瘤或來自其他器官的轉移性病變。侵犯骨骼的腫瘤,可發生於骨細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軟骨以及纖維性或滑膜成份。其他的腫瘤可來自骨骼的肌肉神經、血管與脂肪組織等。
骨瘤可分良性骨瘤、低度惡性骨瘤與高度惡性骨瘤三種。良性骨瘤是不會對人體發生致命的,惡性骨瘤它的組織有不正常癌細胞會對人體致命,並轉移到其他組織器官。良性骨瘤有時會轉變為惡性骨癌。
骨癌發生真正原因,現仍不很清楚,但可能與骨的過度生長、慢性炎症刺激、代謝的毛病及放射線等因素有關。骨癌的病理種類包括多發性骨髓瘤、骨性肉瘤、軟性肉瘤、纖維肉瘤等,最常見的惡性骨癌病兆卻是癌轉移至骨頭,尤其在脊椎骨及骨盆骨最常見。
診斷骨瘤最主要是要鑒別其為良性、低度惡性與高度惡性,這與發生的年齡、性別與發生部位有極密切的關連。所以這要靠病人、骨科醫師、放射線科醫師與病理科醫師等四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做早期最正確的診斷與最佳的治療效果。
發生原因
可能與骨骼過度生長、慢性炎症刺激、遺傳因素、特殊病毒的感染,骨內血液迴流不順暢及放射線照射等因素有關。
病人之年齡、性別與發生部位,對骨瘤之良性與惡性之鑒別診斷很有幫忙。骨癌易發生在12~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以原發性骨瘤為常見,次為50~60歲者,則以轉移性骨癌及多發性骨髓瘤轉移較多。
臨床症狀
一般症狀與其他癌症患者一樣有食慾減低、體重減輕、發燒等症狀。
患部疼痛,關節與肢體有局部腫塊及腫脹。
患部之關節與肢體運動受限制。
患部皮膚潰爛。
患部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因壓迫神經血管。
發生病理性骨折或變形。
骨癌最典型的症狀就是骨痛,如果晚上比白天明顯的骨痛時,更需特別注意。
如何診斷
臨床症狀與病史。
常規物理與生化檢查。
放射科檢查:
對患部骨骼作一般X光片攝影、血管攝影、淋巴血管攝影等檢查,可依照片所顯像性質作惡性與良性骨瘤之鑒別診斷,其可靠性有經驗的放射科醫師可達90%,尤其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攝影,血管攝影及核子醫學骨骼同位素掃描等檢查,其正確性更快更方便。
病理組織切片檢查,其方法可分三種:
【1】針刺取樣檢查,其成功率在80~90%。
【2】患部切開取樣檢查。
【3】切除或刮除病理檢查:組織病理檢查是由病理科醫師依切片組織之病理變
化作最後正確診斷。
怎樣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1】單純性切除
【2】根除與植骨
【3】截肢
放射線治療:低劑量或高劑量視病人情況而定。
冰凍手術治療:於手術中將患部組織冷卻至20℃。
化學治療:利用葯物來抑制腫瘤之生長,一般與放射線照射與外科手術治療配合
使用。但因毒性大對其他正常細胞亦有破壞之副作用,故須依病人之
情況而定治療方針。
放射線及手術合並治療:效果很好,對放射線較不敏感的骨癌可先用放射線治療
,再行根除性手術或截肢手術。
存活預後
骨癌治療結果與細胞型態、分化,與每一種腫瘤的宿主效應等因素有關。如果骨癌長在四肢骨,由於較易發現,轉移較慢及易於治療,治療效果應比長在軀干骨者好。
由於醫學的進步,病人、外科、放射科與病理科醫師等四方面之通力合作,已經使惡性骨癌經治療有五年以上存活率由15~20%提高到60~70%。
對於不能解釋之骨痛,應盡速查明可能原因,不要忽略骨癌的可能性。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截肢而失掉手或腿並非可惜的事,失去寶貴生命才是令人惋惜,何況義肢與復健的科技日益發達,義肢一樣會陪著你過快樂的人生。
骨癌的治療
對腫瘤切除或刮除並同時植骨均可使患者治癒。患干脊椎者有時需減壓加放療。術後偶有復發需行二次手術。腫瘤可有局部侵襲性,可惡變為骨肉瘤及發生肺部轉移。
盡管有了化療,在骨肉瘤治療中,截肢手術還是一個緊急治療措施。有效的化學葯物進展,將導致長期沿用治療方法的改革,特別是截肢時間、水平和放射部位、劑量問題的改變。
美國現在用選擇性截肢方法。在英國的文獻中約1/3病員一開始作截肢,而大部分病員,採用Cade法,就是截肢用於有生存機會的人,即在使用放射治療後(放射劑量為80Gy)6個月內無肺部轉移者。在過去的統計中,原發性和繼發性截肢生存率是類似的,有些人認為早期截肢,切除腫瘤,有局部復發危險,使用Cade法,可避免在短期死亡前不必要的截肢,但要作出這種判斷,往往是有困難的。
近年來關於截肢與肢體保留手術的爭論越來越多,多數認為兩者之間的2年生存率相同,故認出保留肢體的手術病人願意接受,但費用昂貴。
骨癌治療結果與細胞型態、分化與每一種腫瘤的宿主效應等因素有關。
如果骨癌長在四肢骨, 由於較易發現, 轉移較慢及易於治療, 治療效果應比長在軀干骨者好。
由於醫學的進步, 病人、外科、放射科與病理科醫師等四方面之合作, 已經使惡性骨癌 經治療有五年上存活率由15-20%提高到60-70%。
對於不可解釋之骨痛, 應盡速查明可能原因, 不要忽略骨癌的的可能性。如果能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 因截肢而失掉手或腿並非可惜的事, 失去寶貴生命才是令人惋惜, 何況義肢與復健的科技日益發達, 義肢一樣會陪你過快樂的人生。
疾病百科收集:http://www.jibing114.com更多
骨癌的手術治療
來源:中國醫葯報 作者:佚名 關鍵字:手術療法 瀏覽量:547
手術治療
良性骨腫瘤或瘤樣病變以手術刮除或切除為主。手術力求徹底,以免復發或引起惡變,但應盡量保留肢體功能。對於惡性腫瘤劓應以搶救生命為主,只有在不降低生存率的前提下,才可考慮保留肢體的問題。 目前常用的手術方法有刮除術、切除術、截除術、骨瘤段肢體切除和遠端再植術、截肢術、和關節離斷術。
刮除術是將包含腫瘤的骨壁切開,將其中的腫瘤組織刮除干凈。本手術適用於掌指骨的內生軟骨瘤、骨囊腫、骨嗜伊紅肉芽腫和范圍較小的骨巨細胞瘤。腫瘤刮除後所遺留的空腔可用植骨塊充填。
切除術是將向骨外突出生長的腫瘤自其基底部切除的手術,主要適用於骨軟骨瘤。切除應包括該腫瘤的軟骨帽蓋、包圍帽蓋的纖維組織和全部基底。
截除術是將腫瘤所在的一段骨幹整段切除。適用於破壞范圍較大的巨細胞瘤和一些低度惡性的腫瘤如纖維肉瘤、軟骨肉瘤等。骨幹截除後所遺留的缺損有的不需修補如腓骨近端和尺骨遠端,大多數則需要用人造關節、異體骨或自體骨進行修補。
腫瘤段肢體切除和遠端再植術是斷肢再植術的新發展。將腫瘤所在的一段肢體包括皮膚、肌肉、神經、血管和骨胳整段切除,再將遠端肢體移植到近端去。本於術適用於上肢低度惡性的腫瘤如纖維肉瘤,軟骨肉瘤等。
截肢術或關節寓斷術是殘廢性手術,必須經過周密研究,充分討論,確屬必要才能施行。手術目的在於搶救生命,因此,一經決定,不應拖延時間,應盡早施行。對於已有內臟轉移的晚期惡性腫瘤,局部瘤體巨大、疼痛嚴重的,為了減少痛苦,也可作姑息性截肢。
骨癌
http://www.gutou.cn/guai.htm
7、骨纖骨折後能用外支架嗎
骨纖維增值不良,是一種良性骨腫瘤。易引起病理性骨折。
1.對於已經造成的病理性骨折,應在骨折治療的基礎上一並治療骨纖。採用病灶清除,滅活,植骨,固定。固定用什麼器材,只要可靠就可以。
2.等骨折完全癒合後才拆除外固定支架。
3.針孔有液體流出,一般不會形成骨髓炎的。
4.骨折癒合後拆除外固定支架,有沒有後遺症要看骨折的癒合情況和有無骨纖的復發而論。
5.西醫上講無需忌口。
6.最好不要走路,外固定支架穩定性不強。
8、中醫如何能夠治療脊索瘤術後並發症?【骨腫瘤】
術後病情一直在加重嗎?中醫在這方面的治療也有一些方法,有一些人也獲得了較好的效果,你可以過來看看。另能否麻煩你將檢查結果和磁共振片子傳上來。
(孫勇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洛陽正骨醫院孫勇 http://sunyfire.haod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