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天性尺橈骨融合是不是很難治癒,長大後對生活影響大
這種情況只能手術治療,如果手術比較成功,日後還是不錯的
2、先天性骨瘤能醫好嗎?
骨瘤 廣義而言,任何骨的過多生長,不論其是否腫瘤性質,均可稱為骨瘤。但真正骨瘤應僅指膜內化骨骨骼的腫瘤,不包括因炎症、外傷等引起的過度增生、血腫機化、鈣化或骨化性纖維瘤等。
骨瘤較常見,僅次於骨軟骨瘤發病。發生於骨膜內層骨母細胞。屬良性腫瘤,由成骨性纖維組織、成骨細胞及所產生的新生骨組成,隨生長發育成長。
一、 臨床表現
發病率僅次於骨軟骨瘤,多在兒童發病,男性較多。生長慢,症狀較輕。無惡變趨向。
多發生在顱骨,顏面骨及下頜骨偶有發生,分緻密骨瘤及松質骨瘤兩類。
緻密骨瘤發生在顱面骨表面者,局部隆起,發生在顱內板者,腫瘤如突入,可引起顱內壓近,引起暈眩、頭痛、甚至癲癇(圖2-1)
骨松質瘤則常發生於長骨端骨幹與骨骺交界處的軟骨部,隨管狀骨長度的增長,骨瘤亦有變化,呈不同形狀(圖2-2)
一般全身骨骼發育成熟後,即停止生長。但在發育過程中,如骨瘤引起骨骼受壓迫,仍可引致畸形生長(圖2-3)。
骨瘤偶可發生在軟組織中,但多認為這是一種錯構瘤,而非真性骨瘤。
二、影像學診斷
緻密骨瘤顯示隆起,外比光滑,顱骨骨瘤基底寬廣,呈波狀。位內板者則內板增厚。骨密度均勻增加,骨質破壞與骨化程度常不一致。
骨疣常帶蒂,軟骨部可鈣化,呈菜花狀。(圖2-4)
三、 病理改變
骨瘤質硬,有骨膜覆蓋,基底與骨組織相連,可有寬廣基底或帶蒂。切面為骨組織。
根據骨密度不同,分為象牙骨型(即緻密骨型)及海綿骨型(即松質骨型),前者多見。鏡下顯示結構間單,可含有骨板和少許哈氏管,松質骨型者可有骨髓組織。
四、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 發生於鼻副竇的骨瘤 多見於額及篩竇,常呈分葉狀,可有蒂,邊緣整齊,密度均勻一致,長大可占滿鼻竇腔,甚至頂起竇壁,引起額面畸形。一般診斷不困難。
(二) 發生於顱骨者 應與腦膜瘤、額骨內板增生症和纖維異樣增殖症鑒別。
1. 腦膜瘤 生長快,呈不整形新骨增生,可出現骨樣改變。瘤基底寬,並可有顱板溶骨改變。腫瘤血供增多,致附近血管溝影增寬增多。眼眶篩部骨瘤有時與嗅溝的腦膜瘤不易區分。
2. 額骨內板增生症 呈波浪性骨增生,患者常有頭痛、肥胖、性慾減退。多見於停經後的女性,有時伴發糖尿病或尿崩。
3. 顱骨纖維異樣增殖症 病變廣泛,基底寬,多處發病,累及板障和顱板,全身其它骨骼亦可發病,且有單側趨向。
(三) 發生於肢體者 應與骨軟骨瘤、骨肉瘤區分。
1. 外生骨疣 如全身骨質則為骨瘤,有謂 實為骨軟骨瘤,內含軟骨成份鈣化。二者不易區分,有賴於病檢。
2. 內生肌疣(Enoslosis)亦稱骨斑(Bone Spot)或骨島(Bone Islaand),為松質骨內骨發育異常,骨內呈巢狀,可有骨小梁。不屬腫瘤。
3. 骨肉瘤 生長迅速,具惡性骨腫瘤特點,有無好發年齡與部位,易區分。
五、治療
骨瘤的發展緩慢,無症狀者可大不被發現,一般無需治療。但如生長快,已引起發良畸形或壓迫症狀,或成年後仍繼續生長者,均可手術切除。
3、畸形瘤是怎麼形成的?有先天性的嗎?
我想你可能搞錯了,應該是畸胎瘤。這是一種由人體內殘留的原始生殖細胞形成的腫瘤,因為可以向多個方向分化,形成諸如頭發、牙齒、脂肪等組織,甚至具有一定的內分泌功能,很像一個畸形的胚胎,所以得名。這種腫瘤常見的絕大部分都是良性的,有稱為皮樣囊腫或成熟畸胎瘤,惡性的主要是不成熟畸胎瘤。它的發生與懷孕無關,也不是先天性疾病。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
4、先天性腫瘤
先天性腫瘤
【概述】
先天性腫瘤(Congenital Tumors)可分顱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上皮樣瘤(Epidermoidtumor)和生殖細胞瘤(Germinoma),其中顱咽管瘤是最常見的先天性顱內腫瘤。依據腫瘤的發生部位及組織學特徵,曾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如鞍上囊腫、上皮瘤、上皮囊腫、鱗狀上皮 瘤、釉質瘤、垂體釉質瘤等。上皮樣瘤和皮樣瘤(皮樣囊腫)起源於殘余在顱內的胚胎上皮母細胞瘤。上皮樣瘤只含外胚層成分,皮樣瘤含外胚層及中胚層兩個胚層成分,畸 胎瘤則含三個胚層成分。皮樣瘤及畸胎瘤很少見。生殖細胞瘤亦稱非典型畸胎瘤,過去通稱為松果體瘤。 腫瘤發生自胚胎細胞,而非松果體實質細胞。?
【診斷】
上皮樣瘤診斷:病人年齡較輕、病程進展緩慢的顱內佔位病變,體征雖較多但又較輕者,應考慮 本病,青年病人有三叉神經痛症狀者大多為本病所致。
【治療措施】
(一)顱咽管瘤:(1)手術治療:為主要的治療方法,但由於腫瘤位於腦底深部,與周圍結構緊密相連,手術 切除困難,危險較大。手術一般作右前額皮骨瓣,進行全部切除者經額底入路,手術最好在顯 微鏡下進行。術中應盡量避免牽拉下丘腦。防止損傷神經血管,將腫瘤仔細分離切除。術前 術中術後均宜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以地塞米松為好,術後4~5天起逐漸減量。
(2)放射治療:放療可減少囊液形成。一般認為對作部分切除的病人術後可行放射治療,成人量為7000cGy,兒童量為5500cGy。
對無明顯視神經受壓的囊性腫瘤,亦可穿刺抽出囊液後注入適量的同位素,行內放射治療,也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二)上皮樣瘤:宜行手術切除腫瘤,原則上應將腫瘤囊壁完全切除,以防復發。術後主要並發症 為無菌性腦膜炎,一般恢復良好,少數病人於數年以至一二十年後復發。
(三)生殖細胞瘤:腫瘤較小的可行放射治療,腫瘤較大的可作分流術後行放射治療,放療照射最好 包括椎管。腫瘤對放療敏感,療效滿意。
【流行病學】
顱咽管瘤是比較常見的顱內腫瘤,占顱內腫瘤的5.1%~6.5%。 在先天性腫瘤中約佔60%,約占鞍區腫瘤的30%,居兒童鞍區腫瘤的第一位,在成人鞍區腫瘤 中僅次於垂體瘤居第二位。多見於男性,男女比例約為2:1。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見於青年和兒童,5~20歲者約佔55%,80%以上在40歲以下。
上皮樣瘤亦稱上皮樣囊腫、膽脂瘤或珍珠 瘤,在顱內腫瘤中佔1.2%~2.9%,男性略多於女性。最多見於青壯年。腫瘤雖為先天性,由 於生長緩慢,大多於成年後才出現症狀。
生殖細胞瘤:此瘤約占顱內腫瘤的1.5%,男性明顯多於女 性,均見於50歲以前,多見於10~20歲間。
【臨床表現】
(一)顱咽管瘤是比較常見的顱內腫瘤,占顱內腫瘤的5.1%~6.5%。 在先天性腫瘤中約佔60%,約占鞍區腫瘤的30%,居兒童鞍區腫瘤的第一位,在成人鞍區腫瘤 中僅次於垂體瘤居第二位。多見於男性,男女比例約為2:1。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見於青年 和兒童,5~20歲者約佔55%,80%以上在40歲以下。
(二)上皮樣瘤:症狀大多發展緩慢,自出現症狀至就診時間長的可達數十年,平均5年左右,各部位腫瘤的症狀和體征分述如下:
(1)小腦橋腦角腫瘤:首發症狀為三叉神經痛者佔2/3。晚期常表現為小腦橋腦角綜合征。
(2)中顱窩腫瘤:主要表現為三叉神經損害症狀,常見面部感覺減退、咀嚼肌萎縮力弱。
(3)腦實質內腫瘤:依腫瘤所在部位產生相應的症狀。大腦半球腫瘤常有癲癇發作,精神症狀及輕偏癱等,小腦腫瘤多有共濟失調等小腦症狀,個別的枕下亦可有皮毛竇。
(4)腦室腫瘤:早期無症狀或僅有輕微頭痛頭暈。腫瘤長大阻塞腦脊液循環時,則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侵及周圍腦組織時,則可有相鄰的腦症狀。
(5)鞍區腫瘤:早期主要表現為緩慢進展的視力減退,日久可致視神經萎縮。
(6)硬膜外腫瘤:多起源於顱骨板障,向外生長可見頭皮下腫物。腫瘤長大後可致顱內壓增高,大多無局限體征。
(三)生殖細胞瘤:病程多較短,自發病至就診短者10天,長者可達2年,平均7~8個月。主要表現為顱內壓增高症狀、局部症狀和內分泌症狀。 由於腫瘤易阻塞導水管,造成腦積水,產生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症狀和體征、頭痛早期為陣發性,主要在額顳部,進行性加重。
腫瘤位於松果體部者易壓迫中腦四疊體,特別是上丘,產生雙眼上視障礙,少數並有下視障礙,雙側瞳孔光反射遲鈍或消失。下丘及內側膝狀體受壓時則出現耳鳴、雙側聽力減退。腫瘤通過小腦幕切跡向後壓迫小腦上蚓部及結合臂時,則產生共濟失調及眼球震顫等,腫瘤位於鞍上者可產生視交叉、視神經受壓症狀,出現偏盲、視神經原發性萎縮、視力減退等。
由於松果體細胞受腫瘤壓迫損害,突出的表現是性早熟現象,多見於男性兒童病人,生殖器及第二性徵過早發育。
【輔助檢查】
(一)顱咽管瘤:
(1)內分泌功能測定:垂體功能減退者,基礎代謝率降低,糖耐量常呈低平曲線或下降延遲。T3、T4、FSH、LH等各種激素測定均可降低。
(2)頭顱X線片:80%~90%的病人頭顱平片有異常改變,主要表現有:①鞍區鈣斑,②蝶鞍改變;蝶鞍常呈盆形擴大,少數亦可呈球形擴大,③顱內壓增高征,約見於60%病人。
(3)顱腦CT掃描:均於鞍區顯示腫瘤的輪廓,瘤實質多表現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影像,鈣化組織則為高密度影像,囊腔為低密度。強化掃描實質部分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影像增高。具有鈣化、囊腔及強化影像增強三者,一般可以確診。
(二)上皮樣瘤:
(1)頭顱X線片:常有顱內壓增高的表現。
(2)顱腦CT掃描:顯示為低密度影像,一般注射造影劑後影像不增強,個別的可見邊緣有輕微增強。
(三)生殖細胞瘤:
(1)頭顱x線平片:一般均顯示顱內壓增高征。約40%可見松果體異常鈣化。在兒童出現鈣化,或成人鈣化超過1厘米者,均為病理性。
(2)CT掃描:大多顯示高密度影像,亦可為等密度。常見鈣化,兩側腦室擴大。注射對比劑後影像增強。
5、先天性腦血管瘤一般是良性還是惡性的
良性的、只有破潰了、受到了感染才會有惡變的可能、
6、左耳下先天性良性腫瘤叫啥名字?
可能是甲狀腺囊腫,也可能是其他,還是盡早到醫院進行確診。
7、先天性尺橈骨融合不去管它會有什麼後果
先天性尺橈骨融合是一種較為罕見的先天性骨發育畸形,表現為橈骨和尺骨的近端相互融合,而遠端融合極為罕見,前臂固定在一定角度上的旋前畸形。病變可發生於一側或者兩側,約40%為單側受累。
如果不治療表現為
前臂旋轉功能受限。固定在畸形形狀,旋前位,旋後功能喪失,肘關節伸直活動部分受阻,腕關節可自由活動。前臂功能受限程度取決於畸形的嚴重程度,以及是否為雙側受累。畸形嚴重者前臂往往固定於過度旋前位,肩關節和腕關節的運動很難代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