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腫瘤 > 骨腫瘤細胞周期

骨腫瘤細胞周期

發布時間:2020-08-14 22:20:49

1、骨腫瘤處理原則

如果是良性腫瘤,多以局部刮除植骨或切除為主,如能徹底去除,一般不復發,予後良好。
如果是惡性腫瘤則有以下幾種方法:
1.手術切除是治療的主要手段。截肢、關節離斷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由於化療方法的進步,近年來一些學者開始作瘤段切除或全股骨切除,用人工假體置換。採取保留肢體的「局部廣泛切除加功能重建」輔以化療等措施,是一種可取的方法。
2.化學治療分全身化療、局部化療,常用的葯物有阿黴素及大劑量氨甲喋呤,但葯物的作用選擇性不強,腫瘤細胞在分裂周期中不同步,都影響化療的效果。
3.局部化療包括動脈內持續化療及區域灌注,其中以區域灌注效果較好。
4.免疫療法:干擾素其來源有限,還不能廣為應用。
5.放療方法對骨腫瘤的治療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治療。

2、細胞周期如何分期,各期分別發生哪些主要細胞生物事件

細胞各組成部份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基礎上還要不斷增殖,產生新細胞,以代替衰老、死亡和創傷所損失的細胞,這是機體新陳代謝的表現,也是機體不斷生長發育、賴以生存和延續種族的基礎。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每次分裂後所產生的新細胞必須經過生長增大,才能再分裂。現在把細胞增殖必須經過生長到分裂的過程稱為細胞周期。換句話說,細胞增殖周期(或細胞周期)是指細胞從一次分裂結束開始生長,到下一次分裂結束所經歷的過程。細胞增殖周期可分為兩個時期,即間期和分裂期。

間期
細胞分裂以後進入間期,在此期間細胞進行著結構上和生物合成上復雜的變化。結構上的變化,有賴於細胞內的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與DNA分子復制有關的各項活動是間期活動的中心。間期又分為以下三個分期:

DNA合成前期(G 1 期)
此期細胞內進行著一系列極為復雜的生物合成變化,如合成各種核糖核酸(RNA)及核蛋白體,這些物質的形成,導致結構蛋白和酶蛋白的形成,酶控制著形成新細胞成份的代謝活動,與DNA合成有關的酶活性增高。此期持續時間一般較長,有的細胞歷時數小時至數日,有的甚至數月。進入G1期的細胞,可有三種情況(見圖2-6):①不再繼續增殖,永遠停留在G1期直至死亡。如表皮角質化細胞、紅細胞等;②暫時不增殖。如肝、腎細胞,它們平時保持分化狀態,執行肝、腎功能,停留在G1期,如肝、腎受到損傷,細胞大量死亡需要補充時,它們又進入增殖周期的軌道。這些細胞又可稱為Go期細胞。有人認為Go期細胞較不活躍,對葯物的反應也不敏感;③繼續進行增殖。例如骨髓造血細胞、胃腸道粘膜細胞等。

DNA合成期(S期)
從G1末期到S初期、細胞內迅速形成DNA聚合酶及四種脫氧核苷酸。S期主要特點是利用G1期准備的物質條件完成DNA復制,並合成一定數量的組蛋白,供DNA形成染色體初級結構。在S期末,細胞核DNA含量增加一倍,為細胞進行分裂作了准備。DNA復制一旦受到障礙或發生錯誤,就會抑制細胞的分裂或引起變異,導致異常細胞或畸形的發生。S期持續時間大約7~8小時。

DNA合成後期(G2期)
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是為細胞分裂准備物質條件。DNA合成終止,但RNA和蛋白質合成又復旺盛,主要是組蛋白、微管蛋白、膜蛋白等的合成,為紡錘體和新細胞膜等的形成備足原料。若阻斷這些合成,細胞便不能進入有絲分裂。G2期歷時較短而恆定,哺乳動物細胞一般為1~1.5小時。 分裂期 分裂期又稱有絲分裂期,簡稱M期。這一時期是確保細胞核內染色體能精確均等的分配給兩個子細胞核,使分裂後的細胞保持遺傳上的一致性。
細胞的分裂期是從間期結束時開始,到新的間期出現時的一個階段,它也是一個連續的動態變化過程。根據其主要變化特徵,可將其分為前期、中期、後期和末期四個分期。前期
主要特徵是:染色質高度螺旋化形成一定數目和形狀的染色體,每條染色體進一步發展分為兩條染色單體,二者僅在著絲點相連;核膜及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在間期復制的中心體分開,逐漸向細胞的兩極移動;每個中心體的周圍出現很多放射狀的細絲,兩個中心體之間的細絲連接形成紡錘體,這些細絲即是微管結構。

中期

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的兩側,都有紡錘絲附著在上面,紡錘絲牽引著染色體運動,使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細胞中央的一個平面上,這個平面與紡錘體的中軸相垂直,類似於地球上赤道的位置,稱為赤道板。中期染色體的形態比較穩定,數目比較清晰,便於觀察。

後期
染色體在著絲點處完全分離,各自成為染色單體,兩組染色單體受紡錘絲牽引,分別向細胞兩極移動。與此同時,細胞向兩極伸長,中部的細胞質縮窄,細胞膜內陷。

末期
兩組染色體不再向兩極遷移,預示分裂活動進入末期。染色體發生退行性變化,即染色體逐漸解螺旋恢復為染色質纖維;核仁和核膜重新出現,形成新的胞核;細胞中部繼續縮窄變細,最後斷裂形成兩個子細胞,完成有絲分裂,子細胞即進入下一周期的間期。
從上述細胞周期可知,整個細胞周期是一個動態過程,每個分期互相聯系,不可分割。如細胞周期的某個階段受到環境因素的干擾時,細胞的增殖則發生障礙。腫瘤細胞的增殖周期也可分為G1、S、G2、M四個時期。目前,人們試圖在腫瘤細胞增殖周期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例如,用放射線治療某些腫瘤,就是利用放射線破壞癌細胞DNA的結構與合成,從而抑制癌細胞的增殖過程,達到治療效果;葯物秋水仙鹼等則可阻止紡錘體的形成,從而抑制癌細胞的分裂。因此,有關細胞增殖的理論和知識,對醫葯臨床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3、骨腫瘤怎麼治療好

治療骨腫瘤的方法如下:
一、手術切除是治療的主要手段。截肢、關節離斷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由於化療方法的進步,近年來一些學者開始作瘤段切除或全股骨切除,用人工假體置換。採取保留肢體的「局部廣泛切除加功能重建」輔以化療等措施,是一種可取的方法。
二、化學治療分全身化療、局部化療。但葯物的作用選擇性不強,腫瘤細胞在分裂周期中不同步,都影響化療的效果。
三、局部化療包括動脈內持續化療及區域灌注,其中以區域灌注效果較好。
四、放療方法對骨腫瘤的治療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治療。
五、伊里扎洛夫骨矯形技術
我們蘭州蜀草中醫院運用的是伊里扎洛夫骨矯形技術伊里扎洛夫骨矯形技術治療體系,這種技術是在其生物學與生物工程力學理論主導下,在臨床規范標准化的操作下,使外固器發揮了完美的綜合功能作用,從而產生了牽伸與加壓的應力,最後使得骨端固定穩定,並不斷受到上述應力刺激,使之於組織產生了生理性壓應力,所有這些應力刺激都作用於局部組織使其再生、發育生長,塑造功能活躍、旺盛增強。再加之其防感染,血運干擾少的術式,保證了骨癒合與功能恢復齊頭並進。
根據骨腫瘤切除後骨缺損的部位和長度,選擇適當的重建方法,骨缺損在10cm以內的,可採用直接短縮對合的方法做固定和截骨延長。骨缺損在10cm以上的,可選擇骨段滑移和截骨延長的方法。需作關節融合的,可選擇加壓和截骨延長的方法。

4、癌細胞細胞周期

短 因為癌細胞大量增殖,導致某一器官功能混亂,且常有腫塊。 的確是短了,不然增殖能力怎麼體現呢?癌細胞周期比該種細胞未癌變之前肯定是短的多了

5、骨癌有多長時間的潛伏期?

骨癌的潛伏期有多長呢?那麼你知道骨癌的潛伏期嗎?下面就由我們的專家來詳細說明一下「骨癌的潛伏期」有多長吧: 許多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痢疾等,從病菌經口進入人體消化道內到出現發熱、腹瀉之間約歷時1-2天,這一段時間即稱為潛伏期。多數癌症可能也會有類似潛伏期。 正常細胞在各種致癌因素(如有害化學物質)作用下轉變成癌細胞的過程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一般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平均為15-20年,有的可能長達數十年之久。也就是說,在接觸致癌因素與癌症發生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潛伏期。也就是所謂的骨癌的潛伏期!有學者觀察到,正常的食管鱗狀上皮細胞轉變成癌症細胞要經過輕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的階段。輕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通常在病因消除後可恢復正常,而重度不典型增生則被認為是食管癌的癌前病變,即有可能發生癌變。 由此可見,癌症及其他腫瘤的形成一般有一個過程,其形成物是一種不正常的新生組織亦稱新生物,主要是由於局部組織的正常細胞生長失去控制而異常增生所致。正常細胞轉變為腫瘤細胞後,即具有異常的形態、代謝及功能特徵,並出現不同程度的分化成熟障礙與不同的生長方式。多數癌症具有潛伏期的學說,似可解釋為何腫瘤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當癌症尚處於潛伏期或早期階段時,能否及早發現,仍是現代醫學中的難題。所以關於骨癌的潛伏期問題還有待於科學的進一步研究才可得知! 以上便是骨癌的潛伏期的介紹,你明白了多少呢?如還有什麼疑問,可直接咨詢我站在線醫生,專家將根據您的病情為您做出詳細的解析和最佳的治療方案,歡迎您的隨時垂詢。

與骨腫瘤細胞周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