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腫瘤的基本X線徵象是什麼
?
2、骨轉移癌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骨轉移癌是指原發於機體某器官的惡性腫瘤通過血液循環或者淋巴系統轉移到骨骼所產生的繼發性腫瘤,臨床發生率僅次於肝和肺居第三位,多發生於40—60歲之間的中老年患者。骨轉移癌多發生於軀干骨,以脊柱最常見,其他依次是肋骨、髂骨、股骨、肱骨等。
一、診 斷
(一)診斷依據
1.症狀
骨轉移瘤患者近半數病人在臨床上可出現症狀。zhangjh1012l臨床表現主要是局部進行性骨痛、功能障礙、骨折、脊索及神經根受壓症狀。
(1)局部疼痛與壓痛常是首發症狀。疼痛有輕有重,夜間為甚。開始多為間歇性,和活動無關,之後變為持續並加劇,休息和制動不能減輕,晚期劇痛需用麻醉止痛葯物。
(2)深部的骨轉移癌初期往往不易發現腫塊,僅以疼痛及功能障礙為主要症狀,在此情況下X線檢查是必不可少的。位於淺表的骨轉移癌,疼痛與腫脹往往同時出現,局部可捫及邊界不清、質硬、不被推動的腫塊。腫塊大者可見淺表靜脈怒張、皮溫升高等。
(3)有些患者則以病理性骨折為首發症狀,疼痛劇烈,畸形,出現異常活動等。在此之前,全無自覺症狀,甚至沒有疼痛,帶瘤生存長達幾個月或幾年。
(4)活動功能喪失是骨轉移癌的重要特徵,骨轉移癌引起的下肢病理性骨折或脊柱破壞導致截癱均可使患者活動功能喪失。
(5)骨轉移瘤的晚期可有精神不振、納差、消瘦、乏力、貧血和低熱等全身症狀。
(6)脊椎的骨轉移常可壓迫脊髓產生神經壓迫症狀。
(7)嚴重的溶骨病變可至高鈣血症。惡性高鈣血症可以有腹痛、頑固性嘔吐、極度衰弱、嚴重脫水、速發腎衰,甚至昏迷死亡。
2.體征
(1)局部腫塊、局限性壓痛、觸疼、叩疼。疼痛常位於病灶平面下方,不易定位。
(2)病理性骨折引起相應的功能障礙。
(3)脊髓受壓產生神經壓迫的相應體征,如肢體無力、完全麻痹等。
3.輔助檢查
(1)x線檢查轉移性骨腫瘤的X線所見分為溶骨性、成骨性及較少的混合性三種,前者最
多,形成蟲蛀樣、穿鑿狀骨質缺損,界限不清楚,邊緣不規則,周圍無硬化。溶骨破壞可一骨一灶、一骨多灶和多骨多灶。溶骨性病灶可有3種類型:1)蟲蛀狀,特點是多發,小、中等大小病灶組合成一大病灶,此在乳腺癌轉移中常見;2)彌漫浸潤型,多見,為小圓細胞如淋巴肉瘤、神經母細胞瘤和Ewing瘤等的轉移表現;3)大而膨脹性病變,如甲狀腺、腎上腺腫瘤的骨轉移。成骨性病灶較少見,成骨性破壞呈斑點狀、片狀緻密度增高,其至為象牙質樣,骨小梁紊亂、增厚、粗糙,受累骨體積可增大。常來自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病灶較溶骨性病灶小,亦有3種類型:1)圓形分散的,邊界清楚,密度均一;2)斑駁的,形狀不規則伴不同程度硬化;3)彌散的,病灶較大。混合性骨轉移兼有成骨和溶骨兩種x線表現。
(2)放射性核素骨掃描(ECT) 骨顯像靈敏度高於x線檢查,可在x線平片出現改變前的
3—6個月發現可疑病灶。由於多數骨轉移癌為多發性,放射性核素骨顯像可以在一次檢查中同時發現多處轉移性骨病灶,所以骨顯像對骨轉移癌有早期診斷價值,同時可以描繪病灶大小,指導手術,計劃切除范圍;對設計治療方案及預後的評判也有重要意義。放療過的骨可表現為同位素顯影減低區。目前99mTc骨掃描已成常規檢查。
(3)CT、MRI CT用於診斷骨腫瘤不像用於其他器官那樣多,雖然有文獻報道對惡性和良性腫瘤的鑒別診斷有幫助,但MRI更有效。MRI能精確地顯示骨髓各部分,能很早發現骨轉移性腫瘤,尤其對原發浸潤性腫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有用,並可清楚顯示病灶大小范圍和與周圍組織器官的關系。
(4)病理活檢鏡檢示骨轉移癌多數為腺癌。少數分化較好的轉移癌可以看出原發癌的病理組織學特點,如甲狀腺癌的濾泡形成、腎透明細胞癌、肝細胞癌等。另有一些骨轉移癌單純依據病理檢查不易識別原發癌部位。
(5)實驗室檢查血清學檢查包括測定血鈣、磷、AKP和CEA,但沒有一種檢查對骨轉移的診斷有特異性。骨轉移癌患者常有貧血,血紅蛋白下降,紅細胞減少,血沉增快。廣泛骨破壞時常有鹼性磷酸酶升高;前列腺癌骨轉移者血中酸性磷酸酶升高。患者血磷一般正常,高血鈣並不和廣泛骨轉移有直接聯系,雖然骨轉移的病人血鈣水平容易升高。尿中兒茶酚胺測定有助於對成神經細胞瘤的診斷。
(三)鑒別診斷
1.骨轉移癌與原發性骨腫瘤
二者都可以在局部出現腫塊、疼痛、壓痛和肢體活動障礙,前者在出現局部疼痛、腫塊之前可已有原發腫瘤的臨床表現,後者無其他系統腫瘤病史,病理活檢有助於二者的鑒別。 2.病理性骨折與正常骨折
少數骨轉移癌以病理性骨折為首發症狀,常無明顯誘因發生,而後者往往有明顯的局部外傷(如撞擊、跌倒)史。X線片檢查及全身檢查找到原發腫瘤有助於二者的鑒別。
3.與音質疏鬆鑒別
骨質疏鬆C11及X線表現為皮質完整,小的密度疏鬆區;而骨轉移瘤皮質不完整,破壞大小不等。
(四)常見並發症
包括嚴重的溶骨病變可至高鈣血症、骨壞死和病理性骨折、脊髓橫斷綜合征。
二、一般治療
(1)清淡富於營養的飲食對於骨破壞所致的骨質疏鬆症,可口服活性維生素D類葯,如
阿法D3,其可促進骨鈣化,減少骨鈣消溶,解除骨骼疼痛。在飲食方面可增加鈣質食品如牛奶、魚蝦、豆製品等,防止骨質進一步疏鬆。
(2)早期無症狀者可勞逸結合,晚期特別是多發骨轉移瘤者應絕對卧床休息。
(3)對症止痛治療病痛嚴重時,要嚴格按照「三階梯止痛治療原則」給予有效的上痛葯。
即口服給葯、按時給葯、按階梯給葯及用葯劑量個體化。決不能在疼痛發生後再給葯,應在上次葯物作用剛消失時給葯,使病痛處於持續緩解狀態。
(4)保持情緒穩定,必要的心理治療據情況分別採取暗示療法、支持療法、行為療法和分散注意力等,應用得當,其效果可觀。
3、為什麼會得骨肉瘤,怎樣才會的骨肉瘤
骨肉瘤又稱成骨肉瘤,是原發性惡性骨腫瘤中最常見,惡性程度最高的骨腫瘤。易發生肺轉移。 本病以15—25歲發病者居多。
70%以上的病人發生在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預後不良。
一、成骨性腫瘤
1.成骨肉瘤(Osteosarcoma)
2.皮質旁成骨肉瘤(Juxtacortical osteosarcoma)
二、成軟骨性腫瘤
1.軟骨肉瘤(Chondrosarcoma)
2.近皮質軟骨肉瘤(Juxtacortical Chondrosarcoma)
3.間葉性軟骨肉瘤(Mesenchimal Chondrosarcoma)
三、脈管腫瘤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四、其它結締組織腫瘤
1.纖維肉瘤(Fibrosarcoma)
2.脂肪肉瘤(Liposarcoma)
3.惡性間葉瘤(Malignant mesenchymoma)
4.未分化肉瘤(Undifferentiated sarcoma)
骨腫瘤的病因至今未明,以往認為損傷特別是慢性輕微損傷、慢性感染 均可引起骨腫瘤。近年通過實驗研究如Fujinaga曾用Harvey和Moloney的肉瘤病毒製成大量鼠骨肉瘤模型,Finkel曾用不同類型的同位素和病毒製成骨肉瘤動物模型,亦有人用放射性物質如鐳、鍶等製成骨肉瘤動物模型。這些致病因素已被許多學者確認。骨腫瘤發病年齡男性為15~24歲,女性為5~14歲,可能與不同性別骨的生長與內分泌發育的早晚和時間長短有關。
在大多數原發性骨癌的病例中,不能明確病因,但有些病例可能有遺傳性。某些染色體異常和少數少見的與遺傳相關的疾病與骨癌有關。過去癌多可能發生在骨折或感染的部位。暴露於特殊的致癌物下,如某種染料或塗料等化學物質,可能會增加患骨癌的危險性。高劑量的放射線和某些化學治療葯物,尤其是稱做烷基化物的制劑,可能與某些種類的骨癌發生有關。
4、乳腺 1.8*1.5cm 是否必須切除。及 可見血流信號指的是什麼。謝謝。 附彩超報告單。
美國放射學會提出的乳腺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BIRADS分級:
0:需要其它影像學檢查;
1:陰性;
2:考慮良性病變。纖維腺瘤、多發的分泌性鈣化、含脂肪的病變、乳腺內淋巴結、血管鈣化/ 植入體、有手術史的結構扭曲等。無惡性X線徵象;
3:可能良性大,建議短期隨訪;
4:可疑異常,需要活檢明確。分三個亞級;
5:高度提示惡性可能;
6:已經由病理活檢證實為惡性病變。
由於惡性腫塊的腫瘤血管生長因子刺激腫瘤組織產生新的毛細血管從四周嵌入內部,使腫瘤內部及邊緣有血流信號,所以從病理學基礎上來看,惡性腫瘤血流豐富,而良性腫瘤血供較少。但又無血管及血管多少並不是判斷腫瘤良惡性的特意指標。
建議還是手術切除比較好,術後的病理報告即會證明是良性還是惡性了。如果實在不願意手術,也可以定期復查,如果發現腫塊長大,就一定要切除,即使是良性的,長到一定程度也會出現不適症狀的。
5、骨肉瘤的特點拜託各位了 3Q
骨肉瘤是骨惡性腫瘤中最多見的一種,是從間質細胞系發展而來,腫瘤迅速生長是由於腫瘤經軟骨階段直接或間接形成腫瘤骨樣組織和骨組織。下肢負重骨在外界因素(如病毒)的作用下,使細胞突變,可能與骨肉瘤形成有關。典型的骨肉瘤源於骨內,另一與此完全不同類型的是與骨皮質並列的骨肉瘤,源於骨外膜和附近的結締組織。後者較少見,預後稍好。2臨床表現骨肉瘤的突出症狀是腫瘤部位的疼痛,由腫瘤組織浸蝕和溶解骨皮質所致。 1.疼痛 腫瘤部位發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是骨肉瘤非常常見和明顯的症狀,由膨脹的腫瘤組織破壞骨皮質,刺激骨膜神經末梢引起。疼痛可由早期的間歇性發展為數周後的持續性,疼痛的程度可有所增強。下肢疼痛可出現避痛性跛行。 2.腫塊 隨著病情發展,局部可出現腫脹,在肢體疼痛部位觸及腫塊,伴明顯的壓痛。腫塊增長迅速者,可以從外觀上發現腫塊。腫塊表麵皮溫增高和淺表靜脈顯露,腫塊表面和附近軟組織可有不同程度的壓痛。因骨化程度的不同,腫塊的硬度各異。腫塊增大,造成關節活動受限和肌肉萎縮。 3.跛行 由肢體疼痛而引發的避痛性跛行,隨著病情的進展而加重,患病時間長者可以出現關節活動受限和肌肉萎縮。 4.全身狀況 診斷明確時,全身狀況一般較差,表現為發熱、不適、體重下降、貧血以至衰竭。個別病例腫瘤增長很快,早期就發生肺部轉移,致全身狀況惡化。瘤體部位的病理骨折使症狀更加明顯。3檢查在成骨性骨肉瘤的病例,可以在早期發現血液中骨源性鹼性磷酸酶增高,這與該腫瘤的成骨作用有關。病理診斷是治療的依據。當考慮到骨肉瘤的診斷時,進行活體組織檢查,盡快得到病理學檢查的確認,對明確診斷和治療有重要的意義。 1.X線攝片 典型的骨肉瘤的X線表現為骨組織同時具有新骨生成和骨破壞的特點。腫瘤多位於長管狀骨的干骺端,邊緣不清,骨小梁破壞,腫瘤組織密度增高,穿破骨皮質後,腫瘤將骨膜頂起,產生該病具有特徵性的X線徵象--考德曼套袖狀三角(Codman-三角)。這種現象在部分骨髓炎和尤文肉瘤病人中可見到,在骨肉瘤中則是非常典型的。晚期可看到腫瘤浸潤軟組織的陰影,可在部分病例中見到病理性骨折。 2.CT掃描和MRI檢查 是判斷骨腫瘤性質、范圍和有無周圍軟組織浸潤的有效手段,可早期發現肺部和其他臟器的轉移病灶,是骨肉瘤臨床檢查的常規項目。 3.核素骨掃描 是早期發現和晚期鑒別有無轉移病灶的常用方法。4診斷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可作出診斷。骨肉瘤應與骨髓炎、尤文肉瘤相鑒別。5並發症骨肉瘤可引起避痛性跛行,關節活動受限和肌肉萎縮。6治療骨肉瘤目前仍是兒童和青少年惡性腫瘤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但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已經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該病的生存率。骨肉瘤經病理確診後,即開始前期的化學或放射性治療,切除腫瘤組織是骨肉瘤治療中重要的步驟。隨著腫瘤外科技術的提高和內置物研究的發展,肢體保存療法顯示了較好的治療前景。腫瘤組織切除後的鞏固性化學或放射性治療對控制腫瘤轉移,提高生存率非常重要。治療骨肉瘤應行根治性手術。有條件者可做局部廣泛切除而保留肢體。此外,截肢前要做活體組織檢查。免疫治療為靜脈輸入淋巴細胞或用干擾素和轉移因子,但療效尚不肯定。7預後腫瘤部位距軀干越近,病死率越高。至於腫瘤的類型和血管豐富的程度與預後的關系很難判斷。對患者的免疫反應也應關注。晚期腫瘤做截肢手術,有的可長期存活,經放射治療後不復發,肺部轉移也可消散。這可能與免疫反應有關。影響預後的因素關鍵在於早診斷,腫瘤是否徹底切除,手術前後的化療和放療。此外,還與瘤細胞的組織類型、大小、手術前後血清鹼性磷酸酶增加的變化以及是否累及局部淋巴結等有關。
6、醫學影像學招聘試題庫
一.名詞解釋:(每題 5分,共 分)
1. 骨質疏鬆:1.)骨質疏鬆:指一定單位體積內正常鈣化的骨組織減少,即骨組織的有機成分和鈣鹽都減少,有機成分和鈣鹽含量比例仍正常。組織學是骨皮質變薄,哈氏管擴大和骨小梁減少,X線表現骨皮質變薄,骨小梁減少,骨小梁間隙增寬,在嚴重時,椎體變扁上下緣內凹如魚椎骨狀。CT表現和徵象與X線基本相同。MRI除骨外形改變由於骨小梁變細和數量減少以及黃髓的增多,骨髓在T1Wl和T2Wl信號增高。炎症、外傷為邊緣模糊的長T1、長 T2信號影。
廣泛性骨質疏鬆由於成骨減少,老年、營養代謝或內分泌障礙,
局限性見廢用、骨折後、感染、腫瘤。
扣分
2. 關節破壞:是關節軟骨及其下方的骨性關節面骨質為病理組織侵犯、代替所致。X線:累及軟骨時,間隙變窄,在累及關節面骨質時可見破壞和缺損,嚴重時可半脫位和變形。CT可顯示關節軟骨下的破壞可清晰顯示關節軟骨下的骨質破壞。MRI早期軟骨表面毛糙、凹凸不平、表層缺損,嚴重低信號的骨性關節面中斷不連續。
關節破壞時診斷關節疾病的重要依據。炎症:破壞廣泛。結核:破壞呈蟲蝕 類風濕:破壞呈小囊狀。
扣分
3.腦瘤定位征:(2.5)。
顱內腫瘤定位征:(1)局限性顱骨變化骨質增生或破壞多見於腦膜瘤,岩骨尖破壞多見於三叉神經瘤,內耳道擴大多見於聽神經瘤。(2)蝶鞍改變;鞍內型、氣球樣膨大,見於垂體瘤;蝶鞍上型鞍變平,鞍背縮短,見於鞍上腫瘤;鞍旁骨質改變雙蝶底,前床突上翹或破壞,見於鞍旁腫瘤。(3)根據鈣化初步判斷病變部位和性質,根據松果體鈣化的移位情況可推斷腫瘤的大致部位。
扣分
4. 肺實變(灶性、肺段、大葉陰影):指終末細支氣管以遠的含氣腔隙肺泡內的空氣被病理性液體、蛋白、細胞或組織所替代。多見於各種急性炎症、滲出性肺結核、肺出血、及肺水腫。X線檢查:實變范圍可大可小,多數連續的肺泡發生實變,則形成單一的片狀緻密影;多處不連續的實變,隔以含氣的肺組織,則形成多個灶性影,邊界模糊。如實變可見占據一個肺段或整個肺葉。當時變擴展致肺門附近,在實變區內可見含氣的支氣管分支影,稱空氣支氣管征。
扣分
5. 心胸比率:是心影最大橫徑與胸廓最大橫徑之比。心影最大橫徑是心影左右緣最突出一點至胸廓中線垂直距離之和。胸廓最大橫徑是在右膈頂平面兩側胸廓肋骨內緣間連線的長度。正常成人心胸比例≤0.5。
扣分
二.多選題:(每題 2分,共 分)
1.長骨骺和干骺端結核X線表現有:( A D )
A局限性類圓形,邊緣清楚骨質破壞B易向骨幹方向發展
C破壞區周圍可見骨質增生D破壞區內可見「泥沙」死骨
扣分
2.惡性骨腫瘤的X線表現有:( B D )
A呈膨脹性骨質破壞 B破壞邊緣不整
C病理性骨折後可有少量骨膜增生D 侵入軟組織形成腫塊
扣分
3.醫學影像學包括:( A B C E )
A X線診斷 B CT
C MAI D 心電圖 E ECT
扣分
4.以下觀點正確的是:(C D E )
A只有組織密度存在差別CT、MRI超聲均能成像。
B腹部存在良好的自然對比,平片或透視就可對腹腔疾病做出正確的診斷。C急腹症平片是首選的檢查方法。D超聲檢查無創傷無痛苦,腹腔內除胃腸道外其它器官是首選的檢查方法E腹腔內游離氣體與腸腔擴張積液積氣,呈階梯排列的氣液平面分別為胃腸道穿孔於腸梗阻的主要X線表現。
扣分
5.胃十二指腸潰瘍的X線表現是( A C E )
A龕影B充盈缺損C黏膜糾集D黏膜破壞中斷
E十二指腸球變形
扣分
三.簡答題:(每題 10 分,共 分
1. 簡述肺部良、惡性腫塊的X線鑒別診斷?
肺內良惡性腫塊的鑒別診斷?
良性:(1).大小:腫塊多在三厘米以下
(2).形態:圓形或橢圓形陰影,邊緣銳利,無毛刺,少數有分葉
(3).密度:密度上均勻,腫塊內出現鈣化或脂肪組織
(4).增強:不強化、輕度強、化環狀強化或明顯強化
(5).周圍:有衛星病灶、過渡充氣、纖維條索
(6).胸膜:近胸膜處有粘連帶及胸膜增厚
惡性:(1).大小:不定
(2).邊緣:多數腫塊邊緣清楚,有分葉或切跡
(3).中心(小):腫塊內可有一至二毫米的空泡征及空氣支氣管證,對診斷肺腺癌有重要價值
(4).中心(大):腫塊可發生偏心空洞,內緣不整並有結節多見鱗癌
(5).強化:實性部分中度強化,壞死部分不規則不強化
(6).周圍:放射狀、短而細的毛刺
(7).胸膜:近胸膜處可見臟層胸膜向腫塊凹陷
(8)肺門:腫塊近肺門側可見紊亂聚擾的血管影
(9).支氣管:可見支氣管直達腫塊邊緣,呈截斷或管壁增厚變窄
(10).轉移或(和)浸潤徵象
2.簡述左心室增大的X線表現?後前位;左心緣向左增大延伸,相反搏動點上移,心尖向下、向外移位。左前斜 左心緣向後凸出,左前斜;轉到60度時左心室仍與脊椎重疊,室間溝前移。左側位;心後下緣膈上食管前間隙消失,心後膈上脊柱前間隙變窄甚至消失。
四.論述題:(每題 15 分,共 分)
腎癌的CT表現?
腎癌CT檢查;腎實質內腫塊,較大可突向腎外,腫塊密度可較均勻(2.5),低或類似周圍腎實質(2.5),偶爾為略高或不均勻,少數腫塊內可見點狀或不規則鈣化灶。增強檢查早期有明顯不均一強化(2.5),其後因周圍腎實質顯著強化而呈相對低密度。腫瘤向外侵犯,致腎周脂肪密度增高、消失和腎筋膜增厚;腎靜脈和下腔靜脈瘤栓時,管徑增粗,增強檢查其內低密度充盈缺損;淋巴結轉移為腎血管和/或腹主動脈周圍單個或多個類圓形軟組織密度結節。
2.CT有那些優點?何為CT平掃、何為強化掃描?
1.(1)優點提高密度分辨能力,密度差別≤0.5%即可分辨。
(2).橫斷層掃描無組織結構重疊,定位準確。
(3).密度量化,及組織密度數值顯示即CT值;避免肉眼觀察誤差。
(4).螺旋CT快速連續的三維容積掃描,一定長度范圍內三維容積立體圖像重建,CTA、防內鏡、CT灌注技術等。
2.CT平掃即不靜脈內注射劑的掃描。
3. CT強化掃描即靜脈內注射水溶性有機碘制劑再進行掃描。
3.脊柱結核的X線主要表現?脊椎結核X線脊椎結核占骨結核的40%,兒童、青年以腰椎多,好累及相臨兩個椎體。
椎體結核主要乾酪性骨炎(1)引起松質骨侵蝕破壞,椎體變扁或呈楔形。(2)椎間隙變窄或消失 椎體嵌入融合。(3)乾酪樣物質流入軟組織形成冷膿腫。腰大肌膿腫可見弧形突出。如下胸椎可呈梭形。頸椎咽後壁軟組織增厚,膿腫較久可鈣化。
主要X線表現:(1)椎體破壞變形,(2)椎間隙變窄(3)冷膿腫形成。應同壓縮性骨折和轉移瘤鑒別。
7、膀胱鏡檢查能不能發現宮頸癌。
早期覺察自身是否患有腫瘤? 要做到早期發現與是期診斷腫瘤,除依靠腫瘤防治中心的醫師和防癌普查以外,人們應該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各種癌症的報警信號,並經常進行自我檢查。下面介紹幾點簡便的自查方法: (1)最少每月一次自行觸摸頸部、腋窩、腹股溝(大腿窩)等處,檢查是否有腫大的淋巴結(一般認為,小於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結屬於正常),腫大的淋巴結質地如何,是否固定,有無壓痛。 (2)長期咳嗽時,應注意咳出的痰中是否有血絲摻雜,注意咳嗽的時間,胸痛的部位,血量的多少,血絲的顏色等。 (3)食慾不振並出現消瘦、上腹痛時,若伴有惡心嘔吐,要注意觀察嘔吐物中是否帶有黑褐色內容物,注意觀察大便是否呈柏油狀或帶血,大便的形狀是否有改變。 (4)女性月經過後一周時,對照鏡子觀察自己乳房的外形有無改變,乳頭是否凹陷,將對側手指並攏,觸摸乳房是否有腫塊;腫塊的硬度、活動度如何,是否與皮膚粘連;乳房表麵皮膚是否有"桔皮樣"改變;有腫塊的乳房同側腋窩是否有腫大的淋巴結。 (5)女性每天或每周觀察白帶中是否混有血性分泌物,白帶是否帶有腥臭味。 (6)每天大、小便的習慣有無改變,特別注意大便時有無疼痛感、下墜感及糞便的外形有無改變。小便時觀察射程是否縮短,有無白色分泌物排出,有無血尿,會陰部是否有不適感等。 (7)長期聲音嘶啞時,應對照鏡子,張大口深呼吸,觀察咽喉部有無腫大的扁桃體及其它腫物。 (8)長期原因不明發熱時,應注意測量體溫,每日4次,早、中、晚、夜間各一次,連測3天,並做記錄。必要時查血常規、血沉等。 (9)男性應注意陰莖包皮是否過長,尿道口是否有潰瘍結節,陰莖冠狀溝是否有易出血的菜花樣腫物。 (10)劇烈活動後出現四肢疼痛且活動受限時,應注意四肢關節有無腫物,皮下是否可觸摸到腫物。若長骨部位出現無痛性腫塊,應及明去醫院骨科就診。 (11)隨時留意身體表面各部位的黑痣變化,注意是否在短時間內生長迅速、破潰。注意身體表面有無經久不愈的慢性潰瘍。 2. 癌症能早期發現嗎? 對於惡性腫瘤,早期正確診斷是施行合理治療以後及治療成功的關鍵。人體發生的各種惡性腫瘤,其中的大部分是發生和生長在身體體表或是易於檢查發現的部位。例如:皮膚生長的皮膚癌;口腔頭頸部發生的唇癌、舌癌、頰粘膜癌、扁桃體癌、鼻咽癌、喉癌、腮腺癌和甲狀腺癌;乳腺發生的乳腺癌;泌尿生殖系統發生的陰莖癌、子宮頸癌;淺表淋巴結發生的惡性淋巴瘤;還有肛管癌、直腸癌等。只有學會自我檢查的知識,就容易早期發生在體腔內的惡性腫瘤――胃癌、肺癌、腦瘤。 隨著現代醫療設備條件的不斷更新,癌症檢查與確診也越來越容易。所以,對中、老年人來說,定期體檢極為重要;而且應當把防癌體檢作為保健檢查的一項主要內容。 開展防治結合的腫瘤普查,是早期發現惡性腫瘤的最好方式,尤其對於腫瘤高發區。 只要我們重視癌症的早期症狀和體征,及時進行檢查,或定期進行普查,大部分癌症可以做到早期發現。 3. 常見癌瘤有哪些早期信號? 任何一種病,在發病前夕總會表現某些信號。如果了解這些信號,就可掌握疾病發生的規律、特徵,就有可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從而提高治癒率。癌症常見的信號是什麼呢? (1)吞咽食物時有哽噎感、疼痛、胸骨後悶脹不適、食管內有異物感或上腹部疼痛,是食管癌的首發信號。 (2)上腹部疼痛 人們習慣叫它心口疼。平時一向很好,逐漸發現胃部(相當於上腹部)不適或有疼痛,服止痛、止酸葯物不能緩解,持續消化不好,此時應警惕胃癌的發生。 (3)刺激性咳嗽,且久咳不愈或血痰 肺癌多生長在支氣管壁,由於癌細胞的生長,破壞了正常組織結構,強烈刺激支氣管,引起咳嗽。經抗生素、止咳葯不能很好緩解,且逐漸加重,偶有血痰和胸痛發生。此種咳嗽常被認為是肺癌的早期信號。 (4)乳房腫塊 正常女性乳房,質柔軟。如果觸摸到腫塊,且年齡是40歲以上的女性,應考慮有乳腺癌的可能。 (5)陰道異常出血 正常婦女的月經每月一次,平時不會出現陰道出血。如在性交後出血,可能是患宮頸癌的信號。性交後出血一般量不多,如果能引起注意,有可能發現早期宮頸癌。 (6)鼻涕帶血 鼻涕帶血主要表現為鼻涕中帶有少量血絲,特別是晨起鼻涕帶血,往往是鼻咽癌的重要信號,鼻咽癌除鼻涕帶血外,還常有鼻塞,這是由於鼻咽癌症塊壓迫所致。如果癌症壓迫耳咽管,還會出現耳鳴,所以,鼻涕帶血、鼻塞、耳鳴、頭痛特別是一側性偏頭痛,均是鼻咽癌發生的危險信號。 (7)腹痛、下墜、便血 凡是30歲以上的人出現腹部不適、隱痛、腹脹,大便習慣發生改變,有下墜感且大便帶血,繼而出現貧血、乏力、腹部摸到腫塊,應考慮大腸癌的可能。其中沿腸部位呈局限性、間歇性隱痛是大腸癌的第一個報警信號。下墜感明顯伴大便帶血,則常是直腸癌的信號。 (8)右肋下痛 右肋下痛常被稱為肝區痛,此部位痛常見於肝炎、膽囊炎、肝硬化、肝癌等。肝癌起病隱匿,發展迅速,有些患者右肋下痛痛持續幾個月後才被確診為肝癌。所以右肋下疼應視為肝癌的信號。 (9)頭痛、嘔吐 頭痛等多發生在早晨或晚上,常以前額、後枕部及兩側明顯。嘔吐與進食無關,往往隨頭痛的加劇而出現。頭痛、嘔吐是腦瘤的常見臨床症狀,應視為顱內腫瘤危險信號。CT檢查有助於確診。 (10)長期不明原因的發熱 造血系統的癌症,如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常有發熱現象。惡性淋巴瘤臨床表現為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在淋巴結腫大的同時,病人可出現發熱、消瘦、貧血等症狀。因此,長期原因不明的發熱應疑是造血系統惡性腫瘤的信號。 出現以上種種可疑信號,既不能草木皆兵,也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去醫院就診,並進行必要的檢查,以免貽誤病情,造成終生遺憾。 4. 診斷癌症常用的檢查手段有哪些? 診斷癌症主要通過以下途徑:①詳細詢問病史,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各種常規檢驗及具有一定特異性的化驗。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②體格檢查:由於約有75%的癌症發生在身體容易發現的部位。因此全面的體格檢查,包括望診、觸診、叩診、聽診等十分重要,常常能發現相當一部分腫瘤,並能對其性質做出初步的判斷。③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常規透視、拍片、各種造影、各種體層檢查;CT、ECT、核磁共振檢查;B型超聲檢查,核醫學檢查等。④病理學檢查:脫落細胞學檢查及活組織檢查。⑤內窺鏡檢查:食管鏡、纖維胃鏡及纖維結腸鏡、支氣管鏡、膀胱鏡等。⑥放射免疫學檢查:如胎甲蛋白測定、癌胚抗原檢測,EB病毒抗體檢測等。⑦醫用激光診斷。 另外,開展區域性防癌普查,也是有較大價值的早期發現途徑。通過普查,能夠發現早期癌症病人,對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是非常重要的。 5. B超檢查適用於協助診斷哪些惡性腫瘤? 近年來,B超檢查在臨床應用日益廣泛,已成為診斷技術中不可缺少的常規診斷方法,甚至已成為某些惡性腫瘤首選的影像協助診斷方法。 由於B超比X線、核素、CT等查方法方便、經濟、不依賴放射線,檢查時不必擔心受放射線的照射和損害。所以在腫瘤診斷中,應用非常普遍。B超切面聲像圖能從角度、多方位對病灶進行連續顯示觀察,有助於了解腫瘤的部位,與周圍組織器官的關系,對癌症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幫助。 目前常用B超協助診斷的惡性腫瘤有:肝癌、胰腺癌、膽囊炎、胃癌、惡性淋巴瘤、子宮癌、卵巢癌、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睾丸腫瘤、甲狀腺癌等。通常對2cm的腫物即能探測出來。還可以通過B超檢查,了解腹腔、盆腔、腹膜後等部位的其他疾患以及檢查胸、腹腔積液等。 6. 內窺鏡檢查適用於哪些腫瘤? (1)食管鏡檢查 經細胞學檢查不能肯定診斷而需作活組織檢查者。 (2)纖維胃鏡檢查 適用於胃的良、惡性腫瘤的檢查,可通過胃鏡取活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以明確診斷。 (3)纖維結腸鏡、乙狀結腸鏡檢查 主要對直腸、結腸的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具有重要價值。 (4)支氣管鏡檢查 經細胞學檢查不能肯定診斷而X線徵象有癌瘤懷疑,需作支氣管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5)膀胱鏡檢查 對懷疑膀胱腫瘤,而需取活組織作病理診斷以確診者。 內窺鏡檢查的優點,在於能直接了解腫瘤的形態、范圍、性質等,更重要的對臨床診斷有確診價值的是可以取活組織進行病理診斷,無論對於診斷及鑒別診斷或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7. CT(斷層)檢查對任何類型的腫瘤都有必要嗎? CT是電子計算機橫斷體層攝影的簡稱,是X線掃描檢查與電子計算機結合起來,由電子計算機將掃描信號儲存,轉換成圖像,從而判斷疾病的性質。近10年,CT已廣泛應用於腦、肝、胰等部位的腫瘤檢查。其檢查特點是:①圖像清晰、診斷效果好。②具有高度靈敏的分辨力,較常規X線攝影的敏感性大100倍,可以發現在小在1cm以上的病變,對早期腫瘤的診斷有很大價值。③為橫斷面成像,沒有影像重疊。可用於檢查全身病灶,但使用最多的是頭部,佔全部CT檢查的70%-80%。它不僅可檢查出腦血管疾病的原因,是腦出血還是腦血栓。CT檢查胸、腹腔內的癌病灶,可以明確癌病灶侵犯的范圍,是否侵犯周圍的器官。CT檢查對骨盆內的腫瘤檢查最有貢獻,因為X線檢查骨盆困難很大。 CT雖有以上優點,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於CT設備價格昂貴費用較高,所以如果應用普通放射科技術能夠明確診斷者就沒有必要再做CT檢查。所以說,不是什麼腫瘤都必須用CT檢查。 8. ECT協助確診腫瘤有什麼優點? ECT是在CT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核醫學檢查新技術,稱為發射式計算機處理斷層攝影,取其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縮寫而成(Emi ion Compute Rized Tomography)。 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葯物引入體內作放射源,通過信息採集,計算機處理,重建圖像,顯示"靶器官"的血流動動態功能變化及各斷面的影像。 ECT檢查的優點:是受檢查者完全處於生理狀態下,更直觀地顯示臟器的形態、位置、大小,能動態地觀察臟器血流、功能變化,能重建多維空間圖像: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斜面。因而能確定臟器內有無腫瘤存在,其准確位置、大小、范圍如何,血流供應,功能及組織形態有無變化。對臨床診斷、腫瘤病程分期、治療方案擬訂、療效隨訪、預後評估均有很大實用價值。 人體全身骨骼及各種臟器都可以用ECT檢查。只要根據不同的"靶器官"選擇不同的放射性葯物引入體內即可。根據不同需要,ECT可作動態、靜態,全身、局部檢查,多門電路心臟功能顯像檢查以及各種斷面顯像。 ECT對於心臟的檢查可說是它的特色。當然,心臟患腫瘤極為罕見,但ECT檢查可提供較多的極為有效的心臟功能信息。 9. 核磁共振成像診斷癌瘤有何特點? 核磁共振成像或稱磁共振是一新興的醫學影像診斷技術,是70年代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低溫超導等技術綜合發展的產物。自從80年代正式應用於臨床以來,顯示了獨特的優越性,對腦深部腫瘤、腦干腫瘤、脊髓腫瘤、縱隔內腫瘤、心臟腫瘤等可以明確診斷。盡管核磁共振檢查作用獨特,但是否要做核磁共振檢查應由有關醫生根據具體情況謹慎決定。目前CT設備已較為普及,價格較核磁共振相對為低,故用CT可以確診的一般癌症,就沒有必要用核磁共振檢查。 10. 放射性核素檢查能協助診斷哪些癌症? 有的醫院叫同位素檢查;有的醫院叫同位素掃描;有的醫院叫核醫學檢查。准確地說,同位素檢查應該稱為"放射性核素檢查"。同位素即指元素周期表上序數相同,原子質量不同的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即指此元素具有效性放射性。將放射性元素製造成各種示蹤劑,讓其進入人體,並參與人體的代謝過程,最後進入到需要檢查的臟器中。根據示蹤劑的不同和腫瘤類型的不同,有的示蹤劑進入到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而不進入腫瘤組織,表現為病變區域的放射性缺損。有的進入到腫瘤組織中("親腫瘤"示蹤劑),則表現為腫瘤部位放射性增高,再用探測器如閃爍掃描機等探測體表放射線分布並列印出圖像或拍成照片。根據放射線分布情況,就能估計出腫瘤的部位、大小等。放射性同位素診斷具有無創傷、簡便等特點。對腫瘤的診斷,特別是甲狀腺、腦、肺、肝等處腫瘤的診斷有較大的幫助。 11. 確診腫瘤有無必做免疫學檢查? 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療效和預後均與機體的免疫狀態有密切關系,因而應用免疫學檢查,對腫瘤的確診及預後均有幫助。所以說,確診腫瘤做免疫學檢查是有必要的。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腫瘤免疫診斷方法有:(1)甲胎蛋白的測定 甲胎蛋白對原發性肝細胞癌有早期診斷價值,可以於症狀出現數月前在血中測出,現已廣泛應用於肝細胞癌早期普查。腫瘤切除後或有效治療後,血清中甲胎蛋白濃度往往下降,復發時則升高,故目前常用作判斷肝細胞癌根治效果及預後。(2)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是消化道腫瘤中發現的一種相關抗原,連續測定癌胚抗原,對結腸癌病人的療效及預後判斷有一定的價值。起源於腸道以外的惡性腫瘤和肺癌,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亦有增高顯著者。(3)鐵蛋白和同功鐵蛋白測定 在腫瘤病人的血清中,鐵蛋白的濃度顯著上升。有報道上說,85%的肝癌症人血清中鐵蛋白濃度升高,其陽性率高於其它腫瘤,故鐵蛋白濃度的測定,常被作為肝癌病人的第二種標記。(4)胃癌的胚性硫糖蛋白抗原測定 這是檢驗病人胃液中的胃癌抗原,假若病人胃液中的胃癌胚性硫,糖蛋白抗原陽性,則患胃癌的可能性較大。(5)血清EB抗體的測定 EB病毒是一種有誘發腫瘤作用的病毒,鼻咽癌病人的血清中常有很高的抗EB抗體,故本法對鼻咽癌的早期診斷以及為病人進行隨訪觀察提供了有效線索。 12. 腫瘤確診的依據是什麼? 腫瘤的生化、免疫及影像診斷雖有了很大的發展,但要確定腫瘤的性質,仍然主要依賴病理學診斷。病理檢查是診斷腫瘤最標准最可靠的一種方法。它是將患病器官的分泌物製成塗片,或直接取下病灶小塊組織製成切片或印片,放置顯微鏡下觀察其細胞形態、結構等,確定腫瘤的性質。 病理學通常分為組織病理學和細胞病理學兩大部分。病理學診斷不僅可判斷腫瘤的良、惡性及其預後,更重要的是為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但病理診斷也有局限性。因其活檢標本、巨體取材和切片檢查均屬抽樣檢查,最終在光鏡下見到的僅是病變的極小部分,有時不能代表整個病變。另外病理診斷是否可靠也與病理標本的選取有關。有時也有假陰性的結果。對臨床診斷與病理診斷不符者,應及時復查病理診斷,若病理診斷確切無誤,可考慮病理標本的選取是否相當。必要時重新取材,做再次病理診斷。以免造成誤診,貽誤治病時機。 13. 病理診斷的取材方法有哪幾種? (1)脫落細胞學檢查 取分泌物(痰、乳頭溢液)、吸取液(胸、腹水)、刮出物(陰道分泌物)及尿等,作成塗片進行顯微鏡檢查。常用於子宮頸癌、食管癌、賁門癌、肺癌、膀胱癌、乳腺癌以及癌性胸、腹水的檢查等。 (2)鉗取活組織檢查 從病變部位取小塊活組織作檢查,叫活組織檢查,簡稱"活檢"。它是通過外科直接鉗取或內窺鏡下鉗取為主要手段。常用於皮膚癌、鼻咽癌、口腔癌、食管癌、賁門癌、胃癌、膀胱癌、肺癌、陰莖癌、子宮頸癌、結腸癌、直腸癌或腫大之淋巴結等。 (3)吸取活檢 腫瘤較大又無潰瘍且處於身體表淺部位者,常可用吸取活檢來代替切取活檢,此法簡便易行,不用手術切開等復雜過程,還能減少病人的痛苦。臨床常用於甲狀腺腫瘤、乳腺腫瘤等的診斷。 (4)經皮穿刺活組織病理診斷 需要藉助於B超,X線電視,CT等導向下,將穿刺針穿入病變部位,取活組織作病理診斷,臨床可用於肝癌、膽囊癌、胰頭癌的確診。但因其仍有針道種植和導致癌瘤出血的可能,故臨床不作常規使用。
8、骨軟骨瘤的影像診斷要點?
影像學表現
(1)X 線表現
①好發於長管狀骨的干骺端;
②骨性基底自母骨骨皮質向外延伸的骨性贅生物,背離關節生長,內可見骨小梁,且與正常的母骨結構相連續;
③頂端略膨大,呈菜花狀或丘狀隆起;
④軟骨蓋帽在 X 線片上不顯影,當軟骨帽鈣化,呈點狀、環形或半環形緻密影。
(2)CT 表現
①骨性基底的骨皮質和骨松質均為母體骨相延續,表面有軟骨覆蓋;
②軟骨帽邊緣多光整,其內可見點狀或環狀鈣化;
③增強掃描病灶無明顯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