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痛風啊?
本病發生的原因主要與飼料和腎臟機能障礙有關。
(1)喂過量的蛋白質飼料,尤其是富含核蛋白和嘌呤鹼的飼料。常見的有動物內臟、肉類、魚粉以及大豆粉、菠菜、萵苣和甘藍等植物。
(2)腎臟機能不全或機能障礙。幼鴨的腎臟功能不全,飼喂過量的蛋白質飼料,不僅不能被機體吸收,相反會加重腎臟負擔,破壞腎臟功能,從而發生本病。
(3)缺乏充足的維生素。
(4)其他方面,如鴨舍潮濕、通風不良、缺乏光照,以及各種疾病引起的腸道炎症都可成為本病的誘因。
2、下面的文字說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腫瘤的全過程,請根據要求概括這個過程的三個階段。(6分)據有關
(1)注射「溶瘤病毒」使腫瘤溶解
(2)加熱腫瘤部位產生熱克體蛋白
(3)熱克體蛋白訓練免疫系統消除腫瘤殘部
3、下面的文字說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腫瘤的過程,請概括這個過程的三個階段,每個階段不超過15字。
第一階段:注射「溶瘸病毒」使腫瘤溶解;
第二階段:加熱腫瘤部位產生熱休克蛋白;
第三階段:熱休克蛋白訓練免疫系統消除腫瘤殘部。
4、白血病白細胞高吃什麼葯好
做次白細胞單濾吧。。和血液透析差不多。
5、什麼是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征?好發於哪些人群
急性腫溶解綜合征即ATLS,是指腫瘤細胞大量溶解破壞時,細胞內物質快速釋放並進入血液循環,超過了肝臟代謝和腎臟排泄的能力,使代謝產物蓄積而引起高尿酸血症、高鉀血症、高磷血症、低鈣血症、代謝性酸中毒等一系列代謝紊亂,進而導致嚴重的心律失常和/或急性腎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它常發生在負荷過大、增殖迅速、對化療高度敏感的腫瘤,如急性淋巴母細胞型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細胞型白血病及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急性變等。
6、急性淋巴白血病
患有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這是一種以淋巴細胞在骨髓內異常增生為主的一種白血病類型。平時一定要注意預防感冒,飲食衛生。不要吃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盡量少去公共場合,以防交叉感染呼吸道疾病。平時避免勞累緊張,壓力大,按時休息,不要熬夜。定期去醫院隨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系統治療。
7、什麼是急性腫瘤溶解綜合征?
急性腫溶解綜合征即ATLS,是指腫瘤細胞大量溶解破壞時,細胞內物質快速釋放並進入血液循環,超過了肝臟代謝和腎臟排泄的能力,使代謝產物蓄積而引起高尿酸血症、高鉀血症、高磷血症、低鈣血症、代謝性酸中毒等一系列代謝紊亂,進而導致嚴重的心律失常和/或急性腎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它常發生在負荷過大、增殖迅速、對化療高度敏感的腫瘤,如急性淋巴母細胞型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細胞型白血病及慢性粒細胞型白血病急性變等。
8、痛風能治好嗎?要注意些什麼?
痛風 這是一個代謝性疾玻如果不控制會導致全身各系統都會出現問題。治療包括:飲食治療應避免進食含高嘌呤飲食。動物內臟、骨髓、海味等含嘌呤最豐富 ;魚蝦類、肉類、豌豆、菠菜等亦含有一定嘌呤 ;水果、蔬菜、牛奶、雞蛋等則不含嘌呤。
9、有沒有吃維奈妥拉venetoclax出現惡心症狀的?
我看到維奈妥拉venetoclax的副作用有惡心這個症狀啊,樓主需要檢查下自己是否患上了腫瘤溶解綜合征,如果是的話一定要減少劑量或暫停服用。另外,進口葯在內陸賣的很貴的,我之前讓朋友從香 港買,後來他們推薦給我了個平台叫香 港濟民葯業,說可以自己去咨詢提供處方單就可以購買了,價格還便宜些,所以我後來都在上面買了,建議你也可以買一次試試。
10、美羅華的不良反應
[u]國外不良反應[/u]血液腫瘤臨床試驗經驗利妥昔單抗單葯或與化療聯用的不良反應(ADRs)發生率見下表,數據來源於臨床試驗。包括單組研究的不良反應或至少一個主要隨機臨床試驗中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發生率至少差2%的不良反應。根據任一主要臨床試驗中發生率最高的不良反應對其進行合理分類,詳見下表。各組不良反應按照嚴重程度降序排列。發生率定義為:很常見,³1/10;常見,³1/100--[1/10;不常見,³1/1000--[1/100。利妥昔單抗單葯治療/維持治療下表1 的不良反應來自於多個利妥昔單抗單組研究,包括356 例低度惡性或濾泡型淋巴瘤患者,接受每周一次利妥昔單抗單葯治療或再治療(見【臨床試驗】)。表格還包括了671例濾泡性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的數據,患者接受R-CHOP、R-CVP 或R-FCM方案誘導治療,緩解後繼續為期2 年的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見【臨床試驗】)。單葯治療後12 個月或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後1 個月的不良反應都進行報告。表 1 臨床試驗中,低度或濾泡型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單抗單葯治療(N=356) 或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N=671)的不良反應概況 各項發生率的計算是基於所有等級的不良反應(從輕度至重度),但標記"+"項目的發生率僅包括重度反應(≥3 度 NCI 常見毒性評價標准)。僅報告各臨床試驗中發生率最高的不良反應。利妥昔單抗聯合化療用於NHL和CLL下表2 所列不良反應來自於對照的臨床試驗中的利妥昔單抗治療組,是在利妥昔單抗單葯治療/維持治療所觀察到的不良反應以外的和/或更高發生率的不良反應:202 例接受R-CHOP方案治療的DLBLC 患者,234 和162 例分別接受R-CHOP 方案和R-CVP 方案治療的濾泡型淋巴瘤患者,以及397 例先前未經治療的CLL 患者和274 例復發/難治性CLL 患者,這些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單抗聯合氟達拉濱和環磷醯胺(R-FC)的治療(見【臨床試驗】)。表 2 接受R-CHOP 方案治療的DLBCL 患者(N=202)和濾泡型淋巴瘤患者(N=234)、接受R-CVP 方案治療的濾泡型淋巴瘤患者(N=162)以及接受R-FC 方案治療的先前未經治療的CLL 患者(N=397)或復發/難治性CLL 患者(N=274)的嚴重不良反應概要 *包括原發性和復發性感染,發生率統計自採用R-FC 方案治療的復發/難治性CLL 患者僅統計嚴重不良反應(定義為≥3 度NCI 常見毒性標准)僅報告在各臨床試驗中發生率最高的不良反應利妥昔單抗組與對照組相比不良反應發生率相似(組間差異小於[2%)或者更低的上報不良事件:血液學毒性、中性粒細胞減少所致的感染、泌尿道感染、感染性休克、肺部二次感染、移植物感染、葡萄球菌性敗血病、肺部感染、鼻溢、肺水腫、心力衰竭、感覺障礙、靜脈血栓形成、粘膜炎症、感冒樣症狀、下肢水腫、射血分數異常、發熱、身體一般狀況惡化、情緒低落、多器官衰竭、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血培養陽性、糖尿病控制不佳。利妥昔單抗聯合其他化療方案(如:MCP、CHVP-IFN)的安全性與在同等患者人群中使用利妥昔單抗聯合CVP、CHOP 或FC 的安全性具有可比性。部分嚴重不良反應的詳細信息輸注相關反應單葯治療-4 周治療在臨床試驗中有超過50%的患者報道了輸注相關反應的體征和症狀,並主要在首次輸注時發生。低血壓、發熱、畏寒、寒戰、蕁麻疹、支氣管痙攣、舌或喉部腫脹感(血管性水腫)、惡心、疲乏、頭痛、瘙癢、呼吸困難、鼻炎、嘔吐、顏面潮紅和病變部位疼痛等與利妥昔單抗輸注有關,屬輸注相關綜合征。聯合治療(NHL 採用R-CVP 方案;DLBCL 採用R-CHOP 方案;CLL 採用R-FC方案)在接受利妥昔單抗聯合化療葯物治療期間, 12%的患者在第一個療程出現了嚴重輸注相關反應,之後的療程中輸注相關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 至第八療程時,發生率低於1%。其他報告的反應有消化不良、皮疹、高血壓、心動過速、腫瘤溶解綜合征。個別病例還報告了心肌梗死、房顫、肺水腫和急性可逆性血小板減少症。感染單葯治療-4 周治療利妥昔單抗導致了70%-80%的患者B 細胞耗竭,僅少數患者伴有血漿免疫球蛋白的降低。不考慮是否存在因果關系,356 例患者中30.3%發生細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以及病因不明的感染。3.9%的患者發生嚴重感染事件(3/4 度),包括敗血症。2 年的維持治療(NHL)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觀察到整體較高頻率的感染,包括3-4 級感染。在2 年的維持治療期間無蓄積的感染毒性。來自臨床試驗的數據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發生致命的進行性多發性腦白質病,發生於疾病進展和重復治療後(見【注意事項】)。聯合治療(NHL 採用R-CVP 方案;DLBCL 採用R-CHOP 方案;CLL 採用R-FC 方案)未觀察到感染或侵染頻率的增長。最常見感染是上呼吸道感染,R-CVP 組發生率為12.3%,CVP 組為16.4%。R-CVP 治療組嚴重感染的發生率為4.3%,CVP 組為4.4%。未報告危及生命的感染。在R-CHOP 研究中,R-CHOP 治療組2-4 度感染的總發生率為45.5%,CHOP 組為42.3%。R-CHOP組的2-4 度真菌感染發生率更高(R-CHOP 組4.5% Vs CHOP 組的2.6%);而該差異是由於治療期間局部念珠菌感染發生率更高。R-CHOP 組2-4 度帶狀皰疹的發生率(4.5%)高於CHOP組(1.5%)。患者發生2-4 度感染和/或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的比例分別為R-CHOP 組55.4%和CHOP 組51.5%。在CLL 患者中,3 度或4 度乙型肝炎(原發性和復發性)的發生率在採用R-FC 方案和FC 方案的患者中分別為2%和0%。血液學事件單葯治療-4 周治療4.2%的患者中觀察到嚴重(3 和4 度)嗜中性白細胞減少症,1.1%的患者中觀察到嚴重的貧血,1.7%的患者中觀察到嚴重的血小板減小症。2 年的維持治療(NHL)利妥昔單抗組3-4 度白細胞減少症(觀察組2%Vs 利妥昔單抗組5%)和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觀察組4%Vs 利妥昔單抗組10%)的發生率高於觀察組。利妥昔單抗組3-4 度血小板減少症的發生率較低(觀察組1%Vs 利妥昔單抗組[1%)。在接受美羅華/利妥昔單抗誘導治療結束後B 細胞恢復患者中近一半的患者B 細胞水平恢復至正常水平需要12 個月或更多時間。聯合治療(NHL 採用R-CVP 方案;DLBCL 採用R-CHOP 方案;CLL 採用R-FC 方案)在利妥昔單抗聯合化療方案的研究中,與單獨化療方案相比,3/4 度白細胞減少症(R-CHOP組 88%,CHOP 組79%, R-FC 組 23%,FC 組 12%),嗜中性白細胞減少症(在先前未經治療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R-CVP 組24%,CVP 組14%,R-CHOP 組97%,CHOP 組 88%, R-FC 組30%,FC 組19%)的報告頻率較高。然而,接受利妥昔單抗聯合化療的患者嗜中性白細胞減少症持續時間無延長,且其發生率與感染和侵染的高發生率無關。3-4 度貧血和血小板減少在不同治療組之間無相關差異。在CLL 一線治療的臨床研究中,分別有4%的R-FC 組患者和7%的FC 組患者報告了3/4 度貧血;分別有7%的R-FC 組患者和10%的FC 組患者報告了3/4 度血小板減少症。在復發/難治性CLL 的臨床研究中,R-FC組3/4 度貧血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12%,FC 組為13%;R-FC 組3/4 度血小板減少症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11%,FC 組為9%。心血管事件單葯治療-4 周治療治療期間,18.8%患者出現了心血管事件。低血壓和高血壓為最常見事件。在利妥昔單抗輸注過程中, 報告了3 或4 度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和室上性心動過速)和心絞痛。2 年的維持治療(NHL)兩組3-4 度心臟疾病發生率基本一致。觀察組中[1%的患者和利妥昔單抗組3%的患者發生下列作為嚴重不良事件報告的心臟疾病:房顫(1%)、心肌梗死(1%)、左心室衰竭([1%)、心肌缺血([1%)。聯合治療(NHL 採用R-CVP 方案;DLBCL 採用R-CHOP 方案;CLL 採用R-FC 方案)R-CHOP 試驗中,R-CHOP 組(6.9%的患者)3-4 度心律失常發生率高於CHOP 組(1.5%的患者),尤其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如:心動過速和房撲/顫)。所有這些心律失常或者出現於滴注利妥昔單抗時,或者與機體易感狀態有關,例如:發熱、感染、急性心肌梗死或以前有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等(見【注意事項】)。其他的3和4 度心臟不良事件(如:心臟衰竭、心肌病變和冠狀動脈病變表現)在R-CHOP 和CHOP 組間沒有觀察到差異。在CLL 患者中,3 度或4 度心臟疾病的總發生率較低(一線治療臨床研究:R-FC 組為4%,FC 組為3%;復發/難治性臨床研究:R-FC 組為4%,FC 組為4%)。IgG水平2 年的維持治療(NHL)誘導治療後,對照組和利妥昔單抗組的中位IgG 水平都低於正常范圍的下限([7g/L)。之後,對照組的中位IgG 水平增加至正常范圍下限值以上,但在利妥昔單抗治療期間保持不變。整個2 年治療期間,IgG 水平低於正常范圍下限的患者比例利妥昔單抗組約為60%,而對照組下降(2 年後為36%)。精經系統不良反應聯合治療(NHL 採用R-CVP 方案;DLBCL 採用R-CHOP 方案;CLL 採用R-FC 方案)治療期間,第一個療程時R-CHOP 組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2%患者出現了血栓栓塞性腦血管疾病。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發生率在兩個治療組間沒有差別。CHOP 組中1.5%的患者出現了腦血管事件,都發生在隨訪階段。在CLL患者中,3度或4度精經系統疾病的總發生率較低(一線治療臨床研究:R-FC組為4%,FC組為4%;復發/難治性臨床研究:R-FC組為3%,FC組為3%)。[u]特殊人群[/u]單葯治療-4 周治療老年患者(≥65 歲)老年患者與較年輕患者任何不良反應(88.3%與92.0%)以及3 度和4 度不良反應(16.0%與18.1%)的發生率相似。聯合治療老年患者(≥65 歲)對於先前未經治療的CLL 患者和復發/難治性CLL 患者而言,老年患者(³65 歲)發生3/4度血液和淋巴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高於較年輕患者。高腫瘤負荷高腫瘤負荷患者比那些無高腫瘤負荷患者具有更高的3 和4 度不良反應發生率(25.6%Vs15.4%)。在兩個組中,任何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都類似(92.3% Vs89.2%)。復發後再治療再治療與初次治療任何不良反應(95.0% Vs 89.7%)以及3 和4 度不良反應(13.3% Vs 14.8%)的發生率相似。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試驗的經驗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中度至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時的安全性資料如下。在所有暴露人群中,超過3000 例患者接受了至少1 個周期的治療,並接受了6 個月至 5 年以上的隨訪,總暴露水平相當於7198 患者年,約2300 例患者在隨訪期間接受了 2 個或以上周期的治療。表3 中列出的不良反應基於4 個多中心、安安劑對照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研究的相關數據。在上述研究中,接受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的患者群都不同,包括未使用甲氨蝶呤治療的早期活動期類風濕患者,甲氨蝶呤療效不足的患者,以及對抗腫瘤壞死因子療效不足患者。患者接受2´1000mg 或者2´500mg 利妥昔單抗(兩次給葯間隔2 周)和甲氨蝶呤(10-25mg/周)治療。表 3 列出了所有劑量組中發生率超過2%且與對照組差異超過2%的所有的不良反應。表 3 及其相關注腳中的發生率的分類定義為:非常常見(發生率≥1/10)、常見(≥1/100到[1/10)和不常見(³ 1/1,000 到[ 1/100)。表3 臨床試驗對照期中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報告的不良反應概況 所有暴露人群的安全性資料與臨床試驗對照期間的安全性資料一致,沒有發現新的不良反應報告。多療程治療多療程治療時觀察到的不良反應特徵與首次用葯後觀察到的相似。在此後的治療周期中,由於在前6 個月內較常見的輸注相關反應及類風濕關節炎加重和感染的減少,安全性有所改善。有關葯物不良反應的進一步信息:輸注相關反應:臨床試驗中,接受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後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輸注相關反應。3095 例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患者中,有1077 例(35%)患者出現至少1 件輸注相關反應。大部分輸注相關反應是CTC1 級或2 級事件。在臨床研究中,各劑量美羅華/利妥昔單抗輸注時出現嚴重輸注相關反應的RA 患者不到1%(14/3095 例患者)。臨床研究中沒有CTC 4 級輸注相關反應事件或輸注相關反應致死事件發生(見上市後使用經驗)。CTC 3 級事件和造成患者退出的輸注相關反應事件百分比隨著治療周期的增加而遞減,第3 個治療周期後,這些事件較少見。3095 例病人在首次使用利妥昔單抗治療後,其中720 例病人(23%)觀察到了急性輸液反應的症狀和體症(惡心、搔癢症、發熱、風疹/皮疹、畏寒、熱病、寒戰、噴嚏、血管精經性水腫、咽喉刺激、咳嗽和支氣管痙攣,同時伴有或不伴有與葯物治療相關的低血壓或高血壓)。治療前靜脈給予糖皮質激素明顯降低了這些事件的發生率和嚴重性(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禁忌】【注意事項】。感染在採用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的病人中,總感染率約為97/100 人年。大部分感染事件是輕度至中度的,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尿道感染。嚴重感染的發生率約為4/100 人年,其中有些是致命性事件。除了表 3 中列出的不良反應,醫學上嚴重的不良事件還包括肺炎,其發生率是1.9%。惡性腫瘤在臨床研究中,採用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後,惡性腫瘤的發生率為0.8/100 人年,在年齡和性別匹配人群的預期范圍內。ANCA相關性血管炎(AAV)臨床試驗經驗在 AAV 臨床研究中,99 位患者使用美羅華/利妥昔單抗(375 mg/m2, 每周一次,4 周)和糖皮質激素(更多信息見【臨床試驗】)治療。表 4 中所列的不良反應是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組中所有發生率≥10%的不良事件。表4 中的發生頻率≥1/10 定義為很常見。表 4 在6 個月的臨床研究中採用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的AAV 患者中非常普通(≥10%)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 研究設計允許患者接受交叉治療或根據醫學判斷選擇治療方案。其中每個治療組有13 位患者在6 個月研究期間接受另一種治療。a 利妥昔單抗組最常見的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帶狀皰疹。b 利妥昔單抗組報道的最常見的輸注相關反應是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顏面潮紅、咽喉刺激和震顫。有關葯物不良反應的進一步信息輸注相關反應:AAV 臨床研究中的輸注相關反應定義為在安全群體中輸注24 小時內發生的任何不良事件,並且研究者認為這一事件與輸注相關。99 位患者採用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其中12%至少經歷一次輸注相關反應。所有的輸注相關反應為CTC 1 級或2 級。最常見的輸注相關反應,包括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顏面潮紅、咽喉刺激和震顫。美羅華/ 利妥昔單抗聯合靜脈注射糖皮質激素,可能減少這些事件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感染:在99 例使用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患者中,總感染率約為210 每100 病人年(95% CI173-256)。感染以輕度和中度為主,並以上呼吸道感染、帶狀皰疹和尿路感染居多。嚴重感染的發生率約為25 每100 病人年。美羅華/ 利妥昔單抗治療組中,最經常報道的嚴重感染是肺炎,發生率在4%。惡性腫瘤:臨床研究中美羅華/利妥昔單抗治療患者,惡性腫瘤的發生率為2.05 每100 病人年。基於標准發病率,該惡性腫瘤發病率與以前報道的AAV 群體的發病率相似。[u]國內不良反應[/u]初治的彌漫大B細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國內一項多中心、開放、隨機、對照的臨床研究在63 例CD20 陽性的初治的彌漫大B 細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進行(試驗組32 例,對照組31 例)。試驗組為利妥昔單抗+標准CHOP化療方案,對照組為標准CHOP 化療方案。兩組均治療6 個療程。每個療程21 天。試驗組中本品在化療周期第1 天使用,劑量為375mg/m2 BSA ,靜脈滴注。安全性分析顯示,試驗組和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51.6%和5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試驗組不良反應以白細胞下降最為常見,約25%,其次是寒戰和發熱,約20%。其他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轉氨酶升高、脫發、腹部不適、腹痛、皮膚發紅(過敏)、病毒性乙肝、呼吸急促、口乾、心動過速、胸悶、頭暈、牙痛、注射部位反應。其中包括1 例嚴重不良反應,為肝衰竭死亡。該患者有肝炎病史,研究者認為不良事件與化療有關,與利妥昔單抗無關。4 個療程後,兩組實驗室檢查轉變為異常的嚴重程度(NCIC CTC 分級)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u]上市後使用經驗[/u]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本節中所報告的(罕見、非常罕見)發生率基於估計的市場銷售情況以及自發性報告數據。在利妥昔單抗上市後的使用過程中,已經報告了另外一些與靜脈輸注給葯相關的嚴重病例(見【注意事項】)作為利妥昔單抗安全性的上市後持續監察部分,已經觀察到下列嚴重不良反應:心血管系統主要在原先有心臟病史和/或使用有心臟毒性的化療的患者中觀察到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嚴重心臟事件,其中多數伴有輸注相關性反應。脈管炎,非常罕見,主要為皮膚脈管炎,如白細胞破碎性脈管炎。呼吸系統罕見呼吸衰竭/呼吸功能不全和肺浸潤參見輸注相關反應(見【注意事項】)。除了輸注相關的肺疾病,間質性肺疾病(有些致命性後果)也有報道。血液和淋巴系統:有報道與輸注相關的急性可逆血小板減少症。皮膚和附件罕見嚴重大皰性皮膚反應,包括致命的中毒性表皮壞死溶解的個案報告。中樞精經系統有報道可逆性後部腦病綜合症(PRES)和可逆性後部白質腦病綜合症(RPLS)。體征和症狀包括伴或不伴相關高血壓的視力障礙、頭痛、癲癇和精精狀態改變。診斷PRES/RPLS 需要由腦顯像確認。報告的病例已識別PRES/RPLS 的風險因素,包括患者潛在疾病、高血壓、免疫抑制劑治療和/或化療。罕見伴或不伴周圍精經病變的顱精經病變。利妥昔單抗治療結束後的不同時間,乃至幾個月後發生顱腦精經病變的症狀和體征,如嚴重的視力喪失、聽力喪失,其他感覺喪失和面癱。整體血清疾病樣反應,罕有報告。感染和侵染在接受利妥昔單抗和細胞增殖抑制葯化療的患者中,已報告發生乙型肝炎再激活的病例,包括暴發性肝炎(見【注意事項】)。其它的嚴重病毒感染,在接受利妥昔單抗的治療中已有報道,包括新感染、再激活或者感染加重,其中有些為致命性感染。大多數患者是在使用利妥昔單抗的同時聯合使用化療葯物,或者作為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的一部分。這些嚴重的病毒感染可由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CMV,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和單純性皰疹病毒),JC 病毒(進行性多灶性腦白質病(PML)見【注意事項】)及丙型肝炎病毒等引起。有Kaposi』s 腫瘤史的患者使用利妥昔單抗後曾觀察到Kaposi』s 腫瘤進展。這些病例是在未批准適應症中觀察到的,大多數患者都是HIV 陽性。胃腸道在接受利妥昔單抗聯合化療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觀察到有胃腸穿孔發生,某些情況下甚至導致死亡。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利妥昔單抗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臨床試驗所見的不良反應(見【不良反應】– 類風濕性關節炎),進行性多灶性腦白質病(PML)、血清病樣反應和乙型肝炎復發在上市後經驗中有報道。上市後使用中,有報告致死的嚴重輸注相關反應(見【臨床試驗】)。[u]實驗室異常[/u]非霍奇金淋巴瘤血液與淋巴系統: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最後一次輸注利妥昔單抗以後四個星期後,罕見中性粒細胞減少症。上市後研究:在患有華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病人中進行的利妥昔單抗上市後研究中,開始治療後觀察到了血清IgM 水平的一過性升高,這可能與血粘度過高和相關症狀有關。一過性升高的IgM 水平通常可在4 個月內恢復到基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