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掃描結果?
1、建議到大一點的正規醫院檢查,需要明確骨的病變確實是其它癌症轉移到骨還是原發於骨的腫瘤,比如多發性骨髓瘤,只有明確來源,才能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2、不管是原發還是轉移性骨腫瘤,既然出現了疼痛,隨著病情加重,疼痛程度會越來越重,鎮痛治療也會伴隨終生,因此有必要看專門的疼痛科,制定一個系統的鎮痛方案。
2、什麼是骨髓瘤
「骨髓瘤」從字面上看是骨髓里產生血細胞的一種腫瘤。這種細胞叫「漿細胞」(白血細胞的一種),即產生抗體的細胞。惡性的、「癌化的」漿細胞稱為骨髓瘤細胞。這種病之所以叫做「多發性骨髓瘤」是因為它累及許多骨頭,形成病變。如果病變只有一處則稱為「孤立性骨髓瘤」。 骨髓瘤累及成年時仍處於活躍造血的骨髓,例如脊椎骨、頭顱骨、骨盆骨、肋骨以及肩與臀關節的骨骼。這些部位的造血功能在成年時仍充分地保留下來。肢體的遠側部分(前臂、小腿)和手、足通常不累及。 骨髓瘤在癌前期就能發現。有些例子骨髓里的瘤細胞長得非常慢。最早階段稱為「意義不明的單克隆性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這時還不算「癌」。 MGUS轉成骨髓瘤的危險性是很低的,大約只有 1%。即使骨髓瘤細胞達到10-30%,生長速度還是很慢的。這個階段稱為「惰性 /冒煙型或無症狀骨髓瘤」。它和前者(MGUS)都發展很慢,以年計,均無須治療。因此,這兩種病和「活動性有症狀的骨髓瘤」的鑒別十分重要。 表一MGUS和骨髓瘤的定義 標准化命名建議採用的新名稱定義 MGUS MGUS(名稱不變)存在單克隆性蛋白無潛在疾病 冒煙型或無症狀性骨髓瘤比 MGUS疾病程度高惰性骨髓瘤但臨床上仍無症狀或器官損害 骨髓瘤症狀性骨髓瘤存在單克隆性蛋白伴有一項或多項( CRAB)器官損害 C-----血鈣升高( >10mg/L) R-----腎功能異常(肌酐 >2mg/L) A-----貧血(血紅蛋白
3、骨腫瘤與骨轉移是一樣的嗎
骨轉移病灶的形成是原發癌經血行轉移, 腫瘤細胞與宿主相互作用的結果
骨腫瘤是發生於骨骼或其附屬組織(血管、神經、骨髓等)的腫瘤,是常見病。同身體其它組織一樣,其確切病因不明;骨腫瘤有良性,惡性之分,良性骨腫瘤易根治,預後良好,惡性骨腫瘤發展迅速,預後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無滿意的治療方法。
去病醫療
4、多發性骨髓瘤是什麼樣的?
用一般的化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有效率50%左右,但完全緩解率不足10%,中位生存期3年左右。異基因骨髓移植雖能治癒該病,但因該病發病時年齡已高,能進行異基因骨髓移植注患者很少。McElwain等在20世紀80年代發現大劑量美法倫能改善多發性骨髓瘤的療效,可是由於骨髓抑制期長,治療相關死亡率較高。之後他們採用了自體骨髓移植,即先給患者用VAMP((長春新鹼、多柔比星、甲潑尼龍)治療數個療程
5、髓內腫瘤是怎麼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髓內腫瘤以室管膜瘤常見,其次為星形細胞瘤,但在統計髓內腫瘤時,因部分室管膜瘤好發於馬尾圓錐部位,討論髓內腫瘤時,馬尾圓錐部位的腫瘤一般不包括此類病例。其他腫瘤包括血管網織細胞瘤、海綿狀血管瘤、脂肪瘤、轉移癌和結核球,少見佔位病變有囊蟲、黑色素瘤等。按病變部位分,以頸胸段最常見,佔80%以上。脊髓髓內腫瘤與脊髓空洞有密切關系,但根本原因尚不清楚。血管網織細胞瘤佔8.8%。室管膜瘤的病例中,頸段明顯高於胸段的發病率,頸段髓內室管膜瘤是胸段的2倍,而星形細胞瘤、頸胸段髓內腫瘤的發病率幾乎各佔50%左右。
(二)發病機制
1.星形細胞瘤大約3%的中樞神經系統星形細胞瘤起源於脊髓內。這些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似乎已30歲年齡組居多。兒童組髓內腫瘤也較為常見。大約60%的腫瘤發生於頸椎和頸胸交界部位的脊髓內。胸椎、腰骶椎或脊髓圓錐部位均可發生,但終絲部位較為少見。
脊髓星形細胞瘤在組織學、生物學行為和自然史方面可表現為異型性。這些腫瘤包括低級別纖維性和毛細血管型星形細胞瘤,惡性星形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及神經節膠質細胞瘤,偶見少枝膠質細胞瘤。大約90%的兒童星形細胞瘤系良性,其中以纖維型Ⅰ級和Ⅱ級為主。大約1/3幼稚的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和神經節膠質細胞瘤病人均不伴有疼痛病史。大約10%兒童膠質細胞瘤,系惡性星形細胞瘤或膠質母細胞瘤。纖維型星形細胞瘤以成年人居多。幼稚型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和神經節膠質瘤較為罕見,通常主要多見於青年期。成人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通常富含毛細胞的特殊結構,尚不清楚是否富含毛細胞特徵預示病變預後良好。
2.室管膜瘤室管膜瘤系成人最為常見的髓內腫瘤。它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組,但以中年人最為常見。男女比例幾乎均等。存在一系列的組織學亞型,細胞型室管膜瘤是最常見的類型,但上皮型、纖維型、室管膜下瘤型、黏液乳頭型或混合型也較為常見。大部分組織學上為良性。雖然無囊性包膜形成,這些膠質細胞衍生的腫瘤通常有較好的邊境,很少浸潤鄰近的脊髓組織。
3.血管網織細胞瘤血管網織細胞瘤占脊髓髓內腫瘤的3%~8%。15%~25%的患者伴有vonHippel-Lindau綜合征,系常染色體異常缺陷性疾患。這些腫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青少年較為罕見。血管網織細胞瘤系血管源性良性腫瘤,邊緣清晰,包膜完整,與軟膜有附著粘連結構,一般腫瘤位於背側或背側方。
4.其他腫瘤胚胎源性腫瘤及囊腫很少發生於髓內部位。脂肪瘤是最常見的胚胎發育異常性腫瘤,大約占髓內腫瘤的1%。這些並非為真性腫瘤,起源於胚胎中胚層組織。它們可因脂肪代謝沉積而增加,在青壯年期增大並產生症狀,這些病變被認為是類髓內病變,因為它們通常位於軟膜下部位。轉移瘤約占髓內腫瘤的2%,肺癌及乳腺癌是最常見的原發腫瘤來源。黑色素細胞瘤、黑色素瘤、纖維肉瘤、黏液瘤亦為最常見的髓內轉移瘤。血管畸形,特別是海綿狀血管瘤亦被認為是髓內腫瘤。
6、骨腫瘤的症狀有哪些?
「骨腫瘤的症狀常見如下:1.腫塊:腫脹或腫塊位於骨膜下或表淺的腫瘤出現較早,可觸及骨膨脹變形,常伴有疼痛;2.疼痛:為骨腫瘤早期出現的主要症狀,病初較輕,呈間歇性,隨病情的進展,疼痛可逐漸加重,發展為持續性。多數患者在夜間疼痛加劇以致影響睡眠;3.功能障礙:骨腫瘤後期,因疼痛...」
7、骨癌的腫瘤一般長在人哪個部位?
一、骨癌概述骨腫瘤有原發性及繼發性兩大類。從發病率來看,後者比前者多見。惡性原發性骨腫瘤約占人體全部惡性腫瘤的1%,雖較為少見,但多發生於青壯年,在大范圍手術治療(如截肢、關節解脫術)後,不僅致殘,而且仍有較高的死亡率,因此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十分重要骨腫瘤不僅僅是 「 骨頭 」 上長的腫塊,它包括骨髓、骨膜、軟骨、血管、肌肉、神經纖維、脂肪等骨骼所有的附屬組織發生的腫塊及腫瘤樣病變。例如 「 纖維異樣增殖症 」 、 「骨囊腫」 等,它們不是真性腫瘤,但其表現和治療同骨腫瘤相似,人們稱之為腫瘤樣病變。骨腫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但其間有時沒有截然的界限,甚至同一腫瘤中可同時存在良性和惡性的組織學特徵。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顯微鏡下的病理所見必須結合臨床情況和X線表現,全面加以分析,三者缺一不可。骨腫瘤在人群中發病率約為0.01%。在骨腫瘤中:良性佔50%,惡性佔40%,腫瘤樣病變佔10%左右良性骨腫瘤以骨巨細胞瘤、骨軟骨瘤、軟骨瘤較為多見;惡性骨腫瘤以骨肉瘤、軟骨肉瘤、纖維肉瘤為多見。由於骨組織來源於中胚層組織,發生在骨組織的惡性腫瘤醫生們都稱之為 「 肉瘤 」 ,不能稱為 「 骨癌 」 。骨腫瘤以大腿骨和小腿骨發生最多,如骨肉瘤、骨巨細胞瘤、骨軟骨瘤等。發生軀體腫瘤較少,如轉移瘤、多發性骨髓瘤及軟骨肉瘤等。脊索瘤以脊椎為特發部位,尤以骶椎最多,軟骨瘤多發生於手足各骨。骨腫瘤多發生於男性,尤其是多發性骨髓瘤,脊索瘤等。男女之比約為1.5:1。從發病的年齡上看,有兩個高峰階段,第一個高峰是在10-20歲,第二個高峰是壯年以後,後者主要是轉移性骨腫瘤。二分之一的原發性惡性腫瘤病人發生在10-20歲,尤其是骨肉瘤病人,三分之二發生在這個年齡組內,說明惡性骨腫瘤多發於青少年,危害較大。一般來講年齡越小,惡性骨腫瘤的惡性程度越高。由於在治療上尚未有重大突破,故預後較差。原發性骨癌很少見,在美國百年占所有確診癌症的不到1%。由身體的其他部位轉移至骨的繼發性癌症則常見。原發性骨癌通常侵犯年輕人,尤其是那些比他們的同年齡人長得更高的人。其中主要類型,骨肉瘤大約占所有原發性骨癌的近60%;它易侵犯青少年,他們的骨正處於快速的發育階段。尤因肉瘤起源於骨髓,而且多發生於5-9歲的兒童和20-30歲的青壯年。軟骨肉瘤起源於軟骨且易於侵犯中年人;其他的少見類型的骨癌發生於成年人,包括纖維肉瘤、惡性巨細胞瘤和有毒瘤。原發性骨癌可能是一種致命的疾病,但先進的檢測和治療方法,已經將5年生存率提高到超過70%。治癒的可能性大部分取決於腫瘤發現的早晚及腫瘤轉移的速度。繼發性骨癌的生存率各不相同。良性腫瘤通常成為長期健康的危險信號。繼發性骨腫瘤多發生於中年及老年,41-60歲佔半數以上。發生部位最多見於各軀干骨,其次是大腿骨及上臂骨的近端呈 「 向心性 」 特點。繼發性骨腫瘤的發生部位有時與原發瘤有關,如乳腺癌症的轉移多見於胸椎、肱骨近端;甲狀腺癌的轉移多見於頸椎、顱骨;宮頸癌及前列腺癌的轉移多見於盆骨、腰椎;肺癌的轉移多見於肋骨及肘、膝遠端各骨。
8、骨腫瘤的特徵是什麼?
骨腫瘤早期往往無明顯的症狀,即使有輕微的症狀也容易被忽略。隨著疾病的發展,可以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和體征,其中尤以局部的症狀和體征更為突出。具體的臨床表現因疾病的性質、部位以及發病的階段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常見有:
(1)疼痛:這是骨腫瘤早期出現的主要症狀,一般在開始時較輕,並往往呈間歇性,隨症病情的進展,疼痛可逐漸加重增劇,且由間歇性發展為持續性。多數患者在夜間疼痛加劇以致影響睡眠。其疼痛可限於局部,也可以向遠處放射。
(2)腫脹或腫塊:一般在疼痛發生了一定的時間後才會出現,位於骨膜下或表淺的腫瘤出現較早些,可觸及骨膨脹變形。如腫瘤穿破到骨外,可產生大小不等,固定的軟組織腫塊,表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並常於短期內形成較大的腫塊。
(3)功能障礙:骨腫瘤後期,因疼痛腫脹而患部功能將受到障礙,病情發展迅速則功能障礙症狀更為明顯,可伴有相應部位肌肉萎縮。
(4)壓迫症狀:向顱腔和鼻腔內生長的腫瘤,可壓迫腦組織和鼻險,因而出現顱腦受壓和呼吸不暢的症狀;盆腔腫瘤可壓迫直腸與膀胱,產生排便及排尿困難;脊椎腫瘤可壓迫脊髓而產生癱瘓。
(5)畸形:因腫瘤影響肢體骨骼的發育及堅固性而合並畸形,以下肢為明顯,如髖內翻,膝外翻及膝內翻。
(6)病理性骨折:腫瘤部位只要有輕微外力就易引起骨折,骨折部位腫脹疼痛劇烈,脊椎病理性骨折常合並截癱。
(7)全身症狀:骨腫瘤在早期時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後期由於腫瘤的消耗、毒素的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因而可出現一系列全身症狀,如失眠煩躁,食慾不振,精神萎靡,面色常蒼白,進行性消瘦、貧血、惡病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