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腫瘤 > 惡性骨腫瘤轉移途徑

惡性骨腫瘤轉移途徑

發布時間:2020-08-11 16:58:21

1、惡性骨瘤

骨腫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良性骨腫瘤相對較常見,惡性骨腫瘤則較少。但一旦患有惡性骨腫瘤,必須及時進行治療,下面為您介紹一下惡心骨腫瘤的症狀,希望能對患者們有幫助。 骨腫瘤又可分為原發性——良性或惡性骨腫瘤起源於骨本身,或是轉移性——腫瘤起源於機體的某個部位(如源於乳腺或前列腺),然後轉移到骨。大多數兒童惡性骨腫瘤是原發性的,而大多數成人惡性骨腫瘤是轉移性的。 專家認為以下幾點很重要! 1、疼痛:在輕微的外傷或無外傷的情況下,骨關節處出現明顯的疼痛,尤其以夜間為甚,有進行性加重的趨勢,止痛葯無效,在排除急慢性炎症的情況下,應懷疑有早期腫瘤存在的可能。 疼痛是生長迅速的腫瘤的最顯著症狀,疼痛並不一定說明腫瘤是惡性,有些良性腫瘤,如骨樣骨瘤,可因反應骨的生長而引起疼痛。疼痛突然劇烈發作,很可能是發生了病理性骨折。 2、功能障礙和壓迫症狀:若腫瘤近關節,活動功能將受限制,活動時將疼痛,並有腫脹和壓痛。發生在脊柱的腫瘤無論良惡性均可壓迫脊髓而癱瘓。 3、腫塊:一般在骨、骨關節局部出現腫塊,生長緩慢的腫瘤或腫瘤樣病損很少有明顯腫脹,一直到功能發生障礙或發生病理性骨折時才被發現。 良性腫瘤常表現為堅實腫塊而無壓痛,而生長迅速的惡性腫瘤生長速度較快為彌散性腫脹,而且腫塊與鄰近組織有粘連,活動度差,質地較硬,邊界不甚清楚(與良性骨腫瘤恰恰相反),腫瘤表面不平整且有壓痛。
滿意請採納。

2、惡性腫瘤的轉移方式有哪些?

腫瘤的擴散

是惡性腫瘤的主要特徵。具有浸潤性生長的惡性腫瘤,不僅可以在原發部位生長、蔓延(直接蔓延),而且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轉移)。

(1)直接蔓延:瘤細胞沿組織間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經束浸潤,破壞臨近正常組織、器官,並繼續生長,稱為直接蔓延。例如晚期子宮頸癌可蔓延至直腸和膀胱,晚期乳腺癌可以穿過胸肌和胸腔甚至達肺。

(2)轉移:瘤細胞從原發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體腔,遷移到他處而繼續生長,形成與原發瘤同樣類型的腫瘤,這個過程稱為轉移。
良性腫瘤不轉移,只有惡性腫瘤才轉移,常見的轉移途徑有以下幾種:
 
1)淋巴道轉移: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多經淋巴道轉移;

2)血道轉移:各種惡性腫瘤均可發生,尤多見於肉癌、腎癌、肝癌、甲狀腺濾泡性癌及絨毛膜癌;
 
3)種植性轉移:常見於腹腔器官的癌瘤。

4.惡性腫瘤的浸潤和轉移機制

(l)局部浸潤 
浸潤能力強的瘤細胞亞克隆的出現和腫瘤內血管形成對腫瘤的局部浸潤都起重要作用。局部浸潤的步驟:

1)由細胞粘附分子介導的腫瘤細胞之間的粘附力減少;

2)瘤細胞與基底膜緊密附著; 

3)細胞外基質降解。在癌細胞和基底膜緊密接觸4~8小時後,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如ln、fn、蛋白多糖和膠原纖維可被癌細胞分泌的蛋白溶解酶溶解,使基底膜產生局部的缺損;
4)癌細胞以阿米巴運動通過溶解的基底膜缺損處。癌細胞穿過基底膜後重復上述步驟溶解間質性的結締組織,在間質中移動。到達血管壁時,再以同樣的方式穿過血管的基
膽管癌
底膜進入血管。

(2)血行播散 

單個癌細胞進入血管後,一般絕大多數被機體的免疫細胞所消滅,但被血小板凝集成團的瘤細胞團則不易被消滅,可以通過上述途徑穿過血管內皮和基底膜,形成新的轉移灶。
轉移的發生並不是隨機的,而是具有明顯的器官傾向性。血行轉移的位置和器官分布,在某些腫瘤具有特殊的親和性,如肺癌易轉移到腎上腺和腦,甲狀腺癌、腎癌和前列腺癌易轉移到骨,乳腺癌常轉移到肝、肺、骨。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還不清楚,可能是這些器官的血管內皮上有能與進入血循環的癌細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特異性結合的配體,或由於這些器官能夠釋放吸引癌細胞的化學物質。

3、什麼是惡性腫瘤骨轉移

骨癌可分為原發性骨癌或來自其他器官的轉移性病變,即腫瘤細胞可從原發腫瘤沿著血液或淋巴系統到達骨頭內成為新的腫瘤,這就是惡性腫瘤骨轉移,腫瘤骨轉移的細胞並非骨腫瘤細胞而是原發腫瘤的細胞所組成。一般惡性腫瘤若是發生骨轉移的話,最容易發生轉移的部位為脊骨,其他位置如骨盆、髖骨、大腿骨及頭骨也可能發生腫瘤骨轉移,一般發生轉移後,腫瘤會不斷的侵蝕骨頭,醫學上稱之為吸收,骨吸收會在骨頭上蛀出一個個小洞,造成溶骨性病變,這會觸發骨頭異常生長,結果在其他地方長出新的骨頭,導致硬化性病變;另外,腫瘤還會破壞骨質,使骨頭變得脆弱,容易折斷,這就是為何骨癌患者早期會發生骨折的原因。骨骼最為人體重要的支撐結構,使人體能夠正常活動的保證,一旦發病,必然會影響人體正常運動功能;另外骨髓發揮著人體血液的製造功能,若是發病,人體造血功能必然會受到影響,從而造成貧血,抵抗力下降,甚至腫瘤通過血液再轉移到全身其他組織器官。

4、惡性腫瘤轉移

你好!對於惡性腫瘤,最徹底的治療就是手術切除,術後輔以放療或化療。因為人體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太豐富了,足以把癌細胞運往全身。而一切治療措施都難保沒有一個癌細胞漏網。

腫瘤術後轉移,這是誰都不希望發生的事,但它就是發生了。為什麼會這樣,恐怕沒有人能夠說清楚,唯有再次面對死亡的恐怖。

癌症患者是需要勇敢的,不僅要勇敢地面對疾病,還要勇敢地與病魔做斗爭。存活期也罷,生存率也罷,這只是統計學中的數字游戲,並不是癌症患者的判決書。即便生存率只有十分之一,誰敢斷定你就一定是那十分之九中的一個呢?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好好把握住,千萬不要放棄。

5、肉瘤的轉移途徑是什麼?

惡性瘤細胞從「母體」上脫落下來之後,沿著各種途徑,達到新的臟器或淋巴結,在那裡生根,長出一個與原先部位腫瘤相同類型的腫瘤,則稱為轉移。如骨肉瘤轉移至肺,甲狀腺乳頭狀癌轉移至淋巴結等。
癌與肉瘤在早期階段,轉移途徑完全不同,癌是以淋巴道轉移為主,肉瘤以血道轉移為主。因此,患者也需要注意這些問題。如果患了骨肉瘤,則自己就要注意經常檢查肺臟,看有否轉移的可能性。患有胃癌要注意有否淋巴結轉移之可能性。
血道轉移是90%腫瘤轉移的途徑,癌轉移的主要途徑是腫瘤血管。必須切斷腫瘤血管
才能有效防止轉移。現在美國已經採用新的腫瘤的治療原則,美國政府開始認識到阻斷腫瘤血管的重要性,美國食品與葯品監督管理局(FDA)明確規定:第一,腫瘤臨床醫師在對病人進行手術、放化療的同時,要輔以「腫
瘤血管抑制劑」,杜絕在臨床治療期間的快速轉移;第二,對於無法實施手術或放化療治療的危重晚期病人,應施以「腫瘤血管抑制劑」;第三,實施完手術、放化療的病人,要及時應用「腫瘤血管抑制劑」,阻止腫瘤的復發和轉移。這一規定,使美國確立了除手術、放療、化療三大傳統療法之外的第四大新療法「腫瘤血管阻斷療法」。
如今美國癌症治療取得了顯著效果。目前美國腫瘤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已高達81%!

6、惡性腫瘤傳播的方式

惡性腫瘤不是傳染病,因此沒有「傳播方式」的說法。惡性腫瘤會在體內轉移擴散,因此其轉移途徑為:(1)淋巴道轉移:性腫瘤特別是癌最常見的轉移途徑,淋巴管遍布全身各處,負責搜集全身組織間液形成的淋巴液,並且有很多的淋巴結,起著濾過淋巴液,釋放免疫細胞的作用,而淋巴結就是腫瘤最常見的轉移部位。
惡性腫瘤細胞轉移到淋巴結後,先在淋巴結的邊緣生長,進而在其實質部位生長,形成轉移灶。轉移灶可以發生成再轉移的源泉,因此淋巴結被腫瘤轉移後多形成由近到遠的逐漸發展,即「瀑布式」轉移;也可以呈「跳躍式」或「逆行」甚至「交叉式」轉移。癌細胞最先轉移到腫瘤附近的局部淋巴結,如乳腺癌首先轉移到同側的液窩淋巴結;鼻咽癌首先轉移到頸部淋巴結。
出現轉移的淋巴結,一般比正常的淋巴結大而且硬,甚至幾個淋巴結融合到一起,形成巨大的腫塊。大多數上皮惡性腫瘤(各種癌),很容易出現淋巴道轉移。由於淋巴液最終是回歸血液中的,癌細胞可以隨淋巴液進入靜脈。所以,淋巴道轉移最終會導致血道轉移。
( 2)血道轉移;是指腫瘤細胞通過動脈或靜脈系統的轉移。腫瘤細胞首先侵襲基底膜,在周圍間質中浸潤,穿過血管內皮細胞間隙,在血管內形成瘤栓。癌細胞隨血液循環停留在其他臟器生長繁殖,從而形成轉移癌。
進入血液循環的癌細胞,由於數量較少或並不具備進一步增殖的能力,很容易被機體的免疫能力所破壞,所以並不一定形成轉移。但存活下來的癌細胞會大量增殖形成轉移病灶。與血管關系密切的惡性腫瘤,間質中含較多血管和血竇,容易發生血道轉移,如肉瘤、肝癌、腎癌、絨毛膜細胞癌、黑瘤等。血道轉移也可以由淋巴道轉移發展而來。
腫瘤細胞還可通過全身血液循環轉移到腦、骨等部位。晚期癌症以及生長快速、惡性程度比較高的惡性腫瘤,常有血液轉移。血道轉移多在被轉移的器官中形成多個、體積大致相仿、球形的結節,並傾向於在器官的邊緣生長。
臨床上很多惡性腫瘤病人,手術做得很徹底,很隨後又出現復發、轉移。這些腫瘤並不是當初沒有切干凈,而是有些腫瘤即使在原發灶很小時就已經存在著「微轉移灶」。這也就提示,對部分臨床未顯示轉移的惡性腫瘤患者,進行術後化療的必要性。
(3)種植性轉移:是除淋巴道、血道以外的另一種惡性腫瘤常見轉移途徑,尤其是胸腔和腹腔等處的腫瘤。當腫瘤細胞侵犯突破臟器的漿膜後,癌細胞可以脫落,播散到鄰近臟器的表面,在那裡種植、附著、生長、繁殖形成許多小的癌結節。
漿膜面的種植性轉移以腹膜為最常見,如胃癌種植在卵巢上,引起卵巢轉移。其次為胸膜、蛛網膜下腔或腦室內也可累及,偶見於心包膜或睾丸。漿膜面種植性轉移多可引起漿膜滲液與粘連,是形成癌性胸水、腹水的常見原因。漿液性滲液可多可少,多者形成腹水或胸水,肉眼觀察呈血性,細胞學檢查可獲癌細胞陽性結果。
種植性轉移還可在自身接種或異體接種的情況下發生。手術過程中,由於操作不輕柔,可以造成癌細胞的脫落;或者通過被癌細胞污染的手術器械、紗布等也可以造成種植性轉移,稱之為醫源性種植。所以,當今的腫瘤外科學不僅提倡「無菌術」,還提倡「無瘤術」。

7、什麼叫癌轉移,癌與肉瘤轉移有規律嗎?

惡性瘤細胞從「母體」上脫落下來之後,沿著各種途徑,達到新的臟器或淋巴結,在那裡生根,長出一個與原先部位腫瘤相同類型的腫瘤,則稱為轉移。如骨肉瘤轉移至肺,甲狀腺乳頭狀癌轉移至淋巴結等。
癌與肉瘤在早期階段,轉移途徑完全不同,癌是以淋巴道轉移為主,肉瘤以血道轉移為主。因此,患者也需要注意這些問題。如果患了骨肉瘤,則自己就要注意經常檢查肺臟,看有否轉移的可能性。患有胃癌要注意有否淋巴結轉移之可能性。
血道轉移是90%腫瘤轉移的途徑,癌轉移的主要途徑是腫瘤血管。必須切斷腫瘤血管 才能有效防止轉移。現在美國已經採用新的腫瘤的治療原則,美國政府開始認識到阻斷腫瘤血管的重要性,美國食品與葯品監督管理局(FDA)明確規定:第一,腫瘤臨床醫師在對病人進行手術、放化療的同時,要輔以「腫 瘤血管抑制劑」,杜絕在臨床治療期間的快速轉移;第二,對於無法實施手術或放化療治療的危重晚期病人,應施以「腫瘤血管抑制劑」;第三,實施完手術、放化療的病人,要及時應用「腫瘤血管抑制劑」,阻止腫瘤的復發和轉移。這一規定,使美國確立了除手術、放療、化療三大傳統療法之外的第四大新療法「腫瘤血管阻斷療法」。
如今美國癌症治療取得了顯著效果。目前美國腫瘤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已高達81%!

8、腫瘤的轉移途徑有哪些?

腫瘤是發生率比較高的疾病之一,而腫瘤的發生因素有很多,調查發現其實轉移是惡性腫瘤的特點之一,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原因,那麼呢?
,主要有:
1.直接蔓延:隨著腫瘤體積不斷增大,腫瘤細胞可沿周圍正常組織的薄弱處,直接延伸,侵入並破壞鄰近組織或器官。如直腸癌可蔓延到前列腺、膀胱、子宮及陰道壁等。如直腸癌可蔓延到前列腺、膀胱(男性)、子宮及陰道壁(女性)等。
2.淋巴道轉移:腫瘤細胞侵入淋巴管後,隨淋巴液轉移到淋巴結,在淋巴結內生長形成轉移瘤,是常見腫瘤的轉移方式。區域淋巴結轉移一般發生於原發瘤的同側,偶可到達對側,位於身體中線的腫瘤可轉移到一側或雙側的淋巴結。
3.血道轉移:腫瘤細胞侵入血管後,隨血流轉移到全身各處稱血道轉移。侵入人體靜脈系統的腫瘤細胞,先轉移到肺,再經心臟擴散到全身各臟器。消化道的惡性腫瘤常入侵門靜脈系統轉移到肝臟。血道轉移是肉瘤轉移的重要途徑。
4.種植性轉移:是指胸腔及腹腔腫瘤累及漿膜時,腫瘤細胞可脫落入漿膜腔,種植於臨近或遠處漿膜面繼續生長,並可引起血性積液及粘連。(如肺癌、胃癌、卵巢癌等)浸透到臟器外表面時,隨著呼吸或腸蠕動等相應的摩擦,可脫落到體腔繼續生長。
5.經椎旁靜脈系統的轉移:(1)椎旁靜脈系統位於脊柱周圍,且與體壁、四肢近心端相交通,因而與頸根部和盆腔腹膜後臟器的血液密切相連。(2)靜脈壓力低且無靜脈瓣。(3)在臨床可見到肺部無轉移的骨骼的轉移灶,如乳腺癌的錐體轉移、甲狀腺癌的顱骨轉移,前列腺癌的骨盆轉移等。

9、惡性腫瘤的轉移方式有哪些?

惡性腫瘤的轉移方式有四種:
(1)直接蔓延指惡性腫瘤連續不斷地浸潤、破壞周圍組織部分的生長狀態。例如胰頭癌可蔓延到肝臟、十二指腸;浸潤型胃癌可沿粘膜或漿膜直接向胃壁內或十二指腸發展。癌腫一旦侵及漿膜,即容易向周圍鄰近器官或組織如肝、胰、脾、橫結腸、空腸、膈肌、大網膜及腹壁等浸潤。
(2)淋巴轉移上皮組織源性惡性腫瘤多經淋巴道轉移。瘤細胞侵入淋巴管後,隨淋巴流首先到達局部淋巴結,繼續增殖發展為淋巴結內轉移瘤。例如乳腺癌常先轉移到同側腋窩淋巴結;肺癌首先轉移到肺門淋巴結。局部淋巴結轉移後,可繼續轉移至下一站的其他淋巴結,最後可經胸導管進入血流再繼續發生血道轉移。在臨床上最常見的癌轉移淋巴結是左鎖骨上淋巴結,其原發部位多位於肺和胃腸道。
(3)血性轉移癌細胞脫落進入血管後,隨血流到其他部位繼續生長,進入血管系統的腫瘤細胞常與纖維蛋白及血小板共同粘聚成團,稱為瘤栓。血道轉移的途徑與栓子運行途徑相同,即進入體循環靜脈的腫瘤細胞經右心到肺,在肺內形成轉移瘤,例如絨癌的肺轉移;侵入門靜脈系統的腫瘤細胞,首先發生肝轉移,例如胃、腸癌的肝轉移等;進入肺靜脈的腫瘤細胞或肺內轉移瘤通過肺毛細血管而進入肺靜脈的瘤細胞,可經左心隨主動脈血流到達全身各部分,常見轉移到腦、骨、腎及腎上腺等處;侵入與椎靜脈叢有吻合支的靜脈內的瘤細胞,可引起脊椎及腦內轉移。例如前列腺癌的脊椎轉移。
(4)種植性轉移癌細胞脫落後在體腔或空腔臟器內的轉移,最多見的為胃癌破壞胃壁侵及漿膜後,可在腹腔和盆腔臟器表面形成廣泛的種植性轉移。卵巢的Krukenberg瘤多為胃粘液癌經腹腔種植到卵巢表面漿膜再侵入卵巢所形成的腫瘤。值得注意是手術也可造成醫源性種植,雖然可能性較小,但應盡量避免。

10、腫瘤轉移途徑有哪些

腫瘤是發生率比較高的疾病之一,而腫瘤的發生因素有很多,調查發現其實轉移是惡性腫瘤的特點之一,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原因,那麼呢? ,主要有: 1.直接蔓延:隨著腫瘤體積不斷增大,腫瘤細胞可沿周圍正常組織的薄弱處,直接延伸,侵入並破壞鄰近組織或器官。如直腸癌可蔓延到前列腺、膀胱、子宮及陰道壁等。如直腸癌可蔓延到前列腺、膀胱(男性)、子宮及陰道壁(女性)等。 2.淋巴道轉移:腫瘤細胞侵入淋巴管後,隨淋巴液轉移到淋巴結,在淋巴結內生長形成轉移瘤,是常見腫瘤的轉移方式。區域淋巴結轉移一般發生於原發瘤的同側,偶可到達對側,位於身體中線的腫瘤可轉移到一側或雙側的淋巴結。 3.血道轉移:腫瘤細胞侵入血管後,隨血流轉移到全身各處稱血道轉移。侵入人體靜脈系統的腫瘤細胞,先轉移到肺,再經心臟擴散到全身各臟器。消化道的惡性腫瘤常入侵門靜脈系統轉移到肝臟。血道轉移是肉瘤轉移的重要途徑。 4.種植性轉移:是指胸腔及腹腔腫瘤累及漿膜時,腫瘤細胞可脫落入漿膜腔,種植於臨近或遠處漿膜面繼續生長,並可引起血性積液及粘連。(如肺癌、胃癌、卵巢癌等)浸透到臟器外表面時,隨著呼吸或腸蠕動等相應的摩擦,可脫落到體腔繼續生長。 5.經椎旁靜脈系統的轉移:(1)椎旁靜脈系統位於脊柱周圍,且與體壁、四肢近心端相交通,因而與頸根部和盆腔腹膜後臟器的血液密切相連。(2)靜脈壓力低且無靜脈瓣。(3)在臨床可見到肺部無轉移的骨骼的轉移灶,如乳腺癌的錐體轉移、甲狀腺癌的顱骨轉移,前列腺癌的骨盆轉移等。

與惡性骨腫瘤轉移途徑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