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腫瘤 > 15歲枕骨腫瘤骨纖

15歲枕骨腫瘤骨纖

發布時間:2020-08-10 10:38:21

1、15歲了還能再長高嗎?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主要取決於遺傳情況還有您的發育情況。有的發育比較早回的女孩子可答能個子在十幾歲就可以長定型。不過一般來說,15歲多多少少應該可以再長一些。
您應該合理膳食,多吃含維生素的東西,我的意思是蔬菜和瓜果。雖然現在是青春期,需要大量的蛋白質進行物質合成,但是維生素是不可以缺少的。過多食用肉類對您將來的身體健康會有很大的損害。
另外運動的話,其實沒有必要去特地的健身之類,我也知道作為15歲的學生(您是學生吧?)也沒有多少時間去運動,如果您的學校還開設體育課的話請上好每次體育課,如果是自由活動,盡量不要奔回班級,可以借一些體育器材鍛煉一下。如果沒有體育課的話,您在平時走路的時候盡量快步走路或者騎車的時候在安全的情況下騎的稍微快一些,達到鍛煉效果。

2、15歲男生怎麼能瘦臉

生活瘦臉十大法

1.運動法:運動也可瘦臉!運動減肥的效果是全方位的,如果你的臉真的「腫」了,劇烈運動後的大量排汗,可有助於水分迅速排出體外。

2.飲食法:

□平日三餐中多吃那些可以消腫利濕的蔬果,如冬瓜等。

□如果你的臉是因肌肉碩大引起的肥胖,就請拒絕口香糖、甘蔗等鍛煉咀嚼肌的食品,因為它們只能促使你的面部肌肉更加健碩。

3.沐浴法:我們都知道高溫沐浴是瘦身好方法,同樣高溫沐浴也可以瘦臉。你可以每天在38℃的水溫中坐在浴缸里沐浴,水深達心窩處,並配合瘦臉霜按摩面部,浸浴時間以20分鍾為宜。

4.面部減肥操:

有氧按摩:按摩過程中著重刺激睛明、太陽、四下關、頰車幾個穴位,能有效預防面部贅肉橫生。

准備運動:進行3分鍾有氧運動。

第一步:從額頭到太陽穴,雙手按壓3-4次。

第二步:雙手中指、無名指交替輕按鼻翼兩側,重復1-2次;再以螺旋方式按摩雙頰:由下頜至耳下,耳中、鼻翼至耳上部按摩,重復2次。

第三步:以雙手拇指、食指交替輕挽下頜線,由左至右往返3次。

第四步:以雙手掌由下向上輕撫頸部。

5.專業瘦臉法:如果你想快速變成標準的小臉美女,不妨到美容院試試專業瘦臉法吧。大多數專業美容沙龍部設置快速瘦臉服務,效果隨方式而變,你可根據自身狀況進行選擇。美容院的瘦臉效果毋庸置疑,只是在選擇美容院和瘦臉方式上要仔細考慮自身的情況再做選擇,千萬別留下什麼遺憾。

面部吸脂術:同身體其它部位的吸脂差不多,從耳後插入吸脂管,吸除面部多餘脂肪。

面部整形術:比如說將圓臉矯正為鴨蛋臉或瓜子臉,醫生會將你的臉頰兩側多切去一小塊骨頭,這樣原本過圓的下頜變尖了,整個臉型就變成了鴨蛋臉。聽起來似乎很容易,但切記慎重而為之。

面部注射肉毒素:這是一種使肌肉萎縮的毒素,見效快,對身體的健康雖無大礙,但它的缺點是:半年左右易恢復。

6.指壓消腫法:

使臉頰消腫的穴道有「聽會穴」、「大迎穴」、「頰車穴」等。由於這些穴道比較難記難找,我們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進行按摩指壓,以達到按壓穴道的作用。

a.大拇指指腹貼近顴骨下方,稍用力垂直往下輕壓2公分左右,指力往上輕抬即可,再緩緩將指力放鬆。

b.中指、無名指並攏,沿顴骨下緣指力平行往下輕壓至2公分處,再往上頂。

c.四指並攏,在臉頰的穴道上輕拍數下。

d.畫圓圈:四指並攏,輕觸臉頰上,似碰未碰。順時針方向,由內往外畫圓圈。

注意:以上的指壓按摩動作,適合兩天做一次。過於頻繁或用力過度的按摩,都有可能造成神經傳導遲鈍或肌肉鬆垮、挫傷。

7.化妝瘦臉法:

與上面的方法相比,這簡直就是不痛不癢的小兒科。如果你覺得運動按摩太辛苦,又覺得吸脂手術太痛苦,就用這種方法好了,除了比較麻煩外,效果也是不錯的!

眉型修成弓型,細而高挑;用咖啡色將眼影拉長,並從眼尾向內勾勒出雙眼凹陷效果。

鼻根勾出直挺的立體陰影。

唇型擴大,唇峰明朗,下唇厚而略方。

兩頰用咖啡色打出自然凹陷陰影,臉部立體明晰的五官立刻凸現出來。

8.淋巴推拿瘦臉法:面部浮腫,是由於氣脈不通引起的肥胖,可以在專業的美容院通過對淋巴推拿打通堵塞的通道,消除浮腫。

9.洗臉:改變平常洗臉的方式,用溫水冷水交互洗臉,來促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

10.其它:飲茶:喝杯利尿的烏龍茶(或咖啡)將臉上多餘的水分迅速排出。

冷敷:用手巾包住冰塊,敷在浮腫的眼皮上3分鍾,以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消腫。

3、骨纖維增生 緊急!!!

骨纖維異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是一種病因不明、緩慢進展的自限性良性骨纖維組織疾病。正常骨組織被吸收,而代之以均質梭形細胞的纖維組織和發育不良的網狀骨骨小梁,可能系網狀骨未成熟期骨成熟停滯,開出生後網狀骨支持紊亂,或構成骨的間質分化不良所致。本病臨床並非罕見,約佔全部骨新生物的25%,佔全部良性骨腫瘤的7%。單骨型約佔70%,多骨型不伴內分泌紊亂者約佔30%,多骨型伴內分泌素亂者約佔3%。

【診斷】

本病除單骨型早期不易發現外,一般結合病史、部位、體征及影象學檢查,多勿須組織學證據即可確診。

【治療措施】

本病尤其是單骨型,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因放療有誘發惡變可能。鑒於本病臨床進展緩慢,對病變較小或無症狀者,可暫不手術,但應密切隨訪觀察。病變發展較快者,伴有明顯畸形和功能障礙者,應視為手術指征。根治性切除雖為最佳治療方法,但有導致功能障礙與美容缺陷之弊。保守的部分切除易於復發,其中單骨型為21%,多骨型可高達36%。手術方法和進路選擇,應根據原發部位、侵犯范圍和功能損害程度靈活掌握,原則上是盡可能徹底清除病變組織,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器官生理功能和美容效果。

手術中,對兒童及病變廣泛者,宜採用經口插管全麻。病變局限者亦可在局麻下切除。

手術切口有多種,可以根據病變情況選擇應用。①Caldwell-Luc法:適用於病變廣泛累及上頜骨、鼻腔、眶下壁、篩竇和蝶竇者;②Weber-Fergusson法:適用於上頜骨、眶下壁、顴骨、硬齶及蝶篩竇廣泛受侵的病人。③顱—面聯合進路:包括雙額瓣或單額瓣+Weber—Fergusson切口,適用於原發於顱前窩底或鼻竇、眶壁並互為侵犯的廣泛病變。④Fish法:適用於病變原發於顳骨,外耳道、中耳、內耳、岩骨及顱中窩底受累者。

手術以平鑿、圓鑿或大刮匙分次切除為好。創面滲血較多,術中宜使用骨蠟止血和給予必要的輸血,尤其是兒童更應注意。

本病手術切除預後良好,故術中對鄰接顱底及顱內的重要神經、血管部位病變,不要過份切除,以免發生意外。

【病因學】

不明。可能與外傷、感染、內分泌功能紊亂或某些原因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有關,但均未證實。目前普遍認為本病不是真性腫瘤。

【病理改變】

血管供應變異較大,病變組織大體呈白色、灰白色或蒼黃色,比正常骨組織稍軟,切割時有含砂感或彈性感,巨大骨損害多從骨髓向外侵蝕和擴展,管狀骨和扁平骨的骨皮質僅留兩層薄殼,去除外殼如去包膜。鏡下見:網狀骨骨小梁的大小、形狀和分布不一,無規律地包埋於質地疏鬆或緻密的富含細胞和血管的結締組織中。此組織類似結締組織化生的結果。骨小梁形態變異較大,多呈球形,在橫切面呈曲線形、C形或弓形,邊緣不規則,骨細胞腔隙寬闊。骨小梁緊密排列,形成骨網。骨小梁由粗纖維的原骨構成,在偏振光鏡下呈網狀而非板狀。偶見網狀骨板狀變形,有時見弓狀骨小梁環繞一中心血管。多數骨小梁缺乏成骨細胞構成的輪廓。這可與骨化纖維瘤鑒別。

【臨床表現】

臨床分類 多數作者同意Beleval和Schneider(1954)提出的分類法,即將本病分為三型:①單骨型:單個或多個損害累及一塊骨,其中上頜骨發病最多,為64%,下頜骨為36%,顱面骨為10%。②多骨型但不伴內分泌紊亂:多個損害累及一塊以上骨骼。在中等度骨骼受累的多骨型中,顱面骨受累的發生率為5%,在骨骼廣泛受累的多骨型中,顱面骨受累的發生率為100%。Van Tilburg在復習文獻報道的144例病人後發現,單骨型與多骨型在顱面骨中以額骨和蝶骨受累者最多,且常同時受累,其次為篩骨和顳骨。可單側或雙側同時發病。③多骨型伴有內分泌紊亂:此型與單骨型比例為30∶1。損害散布於多個骨骼,常為單側分布,伴有較大皮膚色素斑。多見於女性,表現第二性徵早熟。

臨床表現 本病約60%發生於20歲以前,偶見於嬰兒和70歲以上老年人。男女發病為1∶2。80%以上表現為病骨區畸形腫脹,發生於面部者表現兩側不對稱,眼球移位、突出,鼻腔狹窄,牙齒松動,齒槽嵴畸形,流淚,齶部隆起。隨著病變發展可出現頭痛和偶爾發生鼻衄。由於原發部位和累及的范圍不同,可表現出相應的臨床症狀。如發生於顳骨,常表現顳骨體積膨大變形,外耳道狹窄,傳導性耳聾。有外耳道狹窄者,約16%並發膽脂瘤。有膽脂瘤者,常導致顳頜關節炎、面癱、迷路炎或顱內並發症,病變累及耳蝸及內聽道可產生感音性耳聾。岩骨受侵,易出現顱中窩或顱後窩受累症狀。此病可廣泛侵入鼻竇、眼眶及顱前窩底,臨床呈惡性生長傾向,表現為鼻塞、嗅覺減退、面部不對稱、眼球突出、移位、復視、視力障礙和張口困難等。蝶骨和蝶竇區骨纖維異常增殖,多有較嚴重的額頂或枕區疼痛。由於蝶竇壁菲薄,病損易向周圍結構擴展,累及Ⅱ、Ⅲ、Ⅳ、Ⅴ、Ⅵ等顱神而產生顱神經受損症狀與體征。病變較大者可致腦萎縮或產生高顱壓症。

【輔助檢查】

檢查 影象學檢查對本病診斷有特殊意義。根據X線表現,本病分為三型:①變形性骨炎型:常為多骨型病變表現,其特點是顱骨增厚,顱骨外板和頂骨呈單側泡狀膨大,骨內板向板障和顱腔膨入,增厚的顱骨中常見局限和彌漫的射線透明區和濃密區並存,這種骨吸收與硬化並存極似Paget變形性骨炎的表現。顱骨擴大和硬化,可從額骨擴大到枕骨。面部受累可導致眶和鼻腔狹窄及鼻竇腔消失,此型約佔56%。②硬化型:此型多見上頜肥厚,可致牙齒排列不整,鼻腔、鼻竇受壓變小。上頜骨受累多於下頜骨,且多為單骨型。損害呈硬化或毛玻璃樣外觀。相反,下頜骨損害多見於多骨型,表現為孤立的骨壁光滑且可透過射線。此型約佔23%。③囊型:顱骨呈孤立或多發的環形或玫瑰花形缺損,缺損從菲薄的硬化緣開始,其直徑可達數厘米。孤立的損害有似嗜酸性肉芽腫,多發的缺損可誤認為Hand Schüller Christian病,偶有數種X線類型出現於同一個體上。此型約佔21%。應用CT或MRI檢查,能明確病變的位置和范圍,且能顯示與軟組織的聯系。定期檢查可動態觀察病變的發展程度,對選擇術式進路、減少並發症和估計預後甚為重要。

【鑒別診斷】

在診斷過程中應注意與下列疾病鑒別:

1.骨化纖維瘤 近年已明確該病與骨纖維異常增殖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臨床呈緩慢生長,為孤立的損害,侵犯下頜骨多於上頜骨,偶見於額骨和篩骨。女多於男,好發於15~26歲,X線呈輪廓清晰而膨大透明的外觀,其中心部呈斑點狀或不透明。鏡下,以纖維骨的纖維成分為主,不規則的骨小梁雜亂地分布於纖維基質中,並構成網狀骨的中心,但在板狀骨的外圍與咬合緣有成骨細胞。

2.嗜酸性肉芽腫 為一良性孤立的非腫瘤性溶骨損害,起源於網狀內皮系統。常見於額骨、頂骨和下頜骨。多發於30歲以前,男性居多。在組織學上,由濃密的泡沫組織細胞組成,伴有不同數量的嗜伊紅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組織細胞核含有小囊,嗜伊紅細胞含有細小的空泡,巨細胞為郎罕型和異物型。這些細胞呈灶性集聚。

3.Gardner綜合征 此綜合征為侵犯上下頜骨、顱骨和偶見於長骨的多發性骨瘤,伴有腸息肉、皮樣囊腫、纖維瘤和長骨局灶性波紋狀骨皮質增厚。

4.巨型牙骨質瘤 通常累及下頜骨全部,可致骨皮質膨大,X線檢查表現為濃密的塊狀堆積體。常起於遺傳,在組織學上未發現感染源。

5.外生性骨瘤 副鼻竇惡性腫瘤及囊腫等,均應注意鑒別,以防誤診。

6.多骨型骨纖維異常增殖症,還應與甲狀腺功能亢進、paget病、神經纖維瘤病及頜骨肥大症等相鑒別。

4、脛骨骨纖維瘤可不可以不要手術

骨纖維異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是一種病因不明、緩慢進展的自限性良性骨纖維組織疾病。正常骨組織被吸收,而代之以均質梭形細胞的纖維組織和發育不良的網狀骨骨小梁,可能系網狀骨未成熟期骨成熟停滯,開出生後網狀骨支持紊亂,或構成骨的間質分化不良所致。本病臨床並非罕見,約佔全部骨新生物的25%,佔全部良性骨腫瘤的7%。單骨型約佔70%,多骨型不伴內分泌紊亂者約佔30%,多骨型伴內分泌素亂者約佔3%。

【診斷】

本病除單骨型早期不易發現外,一般結合病史、部位、體征及影象學檢查,多勿須組織學證據即可確診。

【治療措施】

本病尤其是單骨型,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因放療有誘發惡變可能。鑒於本病臨床進展緩慢,對病變較小或無症狀者,可暫不手術,但應密切隨訪觀察。病變發展較快者,伴有明顯畸形和功能障礙者,應視為手術指征。根治性切除雖為最佳治療方法,但有導致功能障礙與美容缺陷之弊。保守的部分切除易於復發,其中單骨型為21%,多骨型可高達36%。手術方法和進路選擇,應根據原發部位、侵犯范圍和功能損害程度靈活掌握,原則上是盡可能徹底清除病變組織,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器官生理功能和美容效果。

手術中,對兒童及病變廣泛者,宜採用經口插管全麻。病變局限者亦可在局麻下切除。

手術切口有多種,可以根據病變情況選擇應用。①Caldwell-Luc法:適用於病變廣泛累及上頜骨、鼻腔、眶下壁、篩竇和蝶竇者;②Weber-Fergusson法:適用於上頜骨、眶下壁、顴骨、硬齶及蝶篩竇廣泛受侵的病人。③顱—面聯合進路:包括雙額瓣或單額瓣+Weber—Fergusson切口,適用於原發於顱前窩底或鼻竇、眶壁並互為侵犯的廣泛病變。④Fish法:適用於病變原發於顳骨,外耳道、中耳、內耳、岩骨及顱中窩底受累者。

手術以平鑿、圓鑿或大刮匙分次切除為好。創面滲血較多,術中宜使用骨蠟止血和給予必要的輸血,尤其是兒童更應注意。

本病手術切除預後良好,故術中對鄰接顱底及顱內的重要神經、血管部位病變,不要過份切除,以免發生意外。

【病因學】

不明。可能與外傷、感染、內分泌功能紊亂或某些原因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有關,但均未證實。目前普遍認為本病不是真性腫瘤。

【病理改變】

血管供應變異較大,病變組織大體呈白色、灰白色或蒼黃色,比正常骨組織稍軟,切割時有含砂感或彈性感,巨大骨損害多從骨髓向外侵蝕和擴展,管狀骨和扁平骨的骨皮質僅留兩層薄殼,去除外殼如去包膜。鏡下見:網狀骨骨小梁的大小、形狀和分布不一,無規律地包埋於質地疏鬆或緻密的富含細胞和血管的結締組織中。此組織類似結締組織化生的結果。骨小梁形態變異較大,多呈球形,在橫切面呈曲線形、C形或弓形,邊緣不規則,骨細胞腔隙寬闊。骨小梁緊密排列,形成骨網。骨小梁由粗纖維的原骨構成,在偏振光鏡下呈網狀而非板狀。偶見網狀骨板狀變形,有時見弓狀骨小梁環繞一中心血管。多數骨小梁缺乏成骨細胞構成的輪廓。這可與骨化纖維瘤鑒別。

【臨床表現】

臨床分類 多數作者同意Beleval和Schneider(1954)提出的分類法,即將本病分為三型:①單骨型:單個或多個損害累及一塊骨,其中上頜骨發病最多,為64%,下頜骨為36%,顱面骨為10%。②多骨型但不伴內分泌紊亂:多個損害累及一塊以上骨骼。在中等度骨骼受累的多骨型中,顱面骨受累的發生率為5%,在骨骼廣泛受累的多骨型中,顱面骨受累的發生率為100%。Van Tilburg在復習文獻報道的144例病人後發現,單骨型與多骨型在顱面骨中以額骨和蝶骨受累者最多,且常同時受累,其次為篩骨和顳骨。可單側或雙側同時發病。③多骨型伴有內分泌紊亂:此型與單骨型比例為30∶1。損害散布於多個骨骼,常為單側分布,伴有較大皮膚色素斑。多見於女性,表現第二性徵早熟。

臨床表現 本病約60%發生於20歲以前,偶見於嬰兒和70歲以上老年人。男女發病為1∶2。80%以上表現為病骨區畸形腫脹,發生於面部者表現兩側不對稱,眼球移位、突出,鼻腔狹窄,牙齒松動,齒槽嵴畸形,流淚,齶部隆起。隨著病變發展可出現頭痛和偶爾發生鼻衄。由於原發部位和累及的范圍不同,可表現出相應的臨床症狀。如發生於顳骨,常表現顳骨體積膨大變形,外耳道狹窄,傳導性耳聾。有外耳道狹窄者,約16%並發膽脂瘤。有膽脂瘤者,常導致顳頜關節炎、面癱、迷路炎或顱內並發症,病變累及耳蝸及內聽道可產生感音性耳聾。岩骨受侵,易出現顱中窩或顱後窩受累症狀。此病可廣泛侵入鼻竇、眼眶及顱前窩底,臨床呈惡性生長傾向,表現為鼻塞、嗅覺減退、面部不對稱、眼球突出、移位、復視、視力障礙和張口困難等。蝶骨和蝶竇區骨纖維異常增殖,多有較嚴重的額頂或枕區疼痛。由於蝶竇壁菲薄,病損易向周圍結構擴展,累及Ⅱ、Ⅲ、Ⅳ、Ⅴ、Ⅵ等顱神而產生顱神經受損症狀與體征。病變較大者可致腦萎縮或產生高顱壓症。

【輔助檢查】

檢查 影象學檢查對本病診斷有特殊意義。根據X線表現,本病分為三型:①變形性骨炎型:常為多骨型病變表現,其特點是顱骨增厚,顱骨外板和頂骨呈單側泡狀膨大,骨內板向板障和顱腔膨入,增厚的顱骨中常見局限和彌漫的射線透明區和濃密區並存,這種骨吸收與硬化並存極似Paget變形性骨炎的表現。顱骨擴大和硬化,可從額骨擴大到枕骨。面部受累可導致眶和鼻腔狹窄及鼻竇腔消失,此型約佔56%。②硬化型:此型多見上頜肥厚,可致牙齒排列不整,鼻腔、鼻竇受壓變小。上頜骨受累多於下頜骨,且多為單骨型。損害呈硬化或毛玻璃樣外觀。相反,下頜骨損害多見於多骨型,表現為孤立的骨壁光滑且可透過射線。此型約佔23%。③囊型:顱骨呈孤立或多發的環形或玫瑰花形缺損,缺損從菲薄的硬化緣開始,其直徑可達數厘米。孤立的損害有似嗜酸性肉芽腫,多發的缺損可誤認為Hand Schüller Christian病,偶有數種X線類型出現於同一個體上。此型約佔21%。應用CT或MRI檢查,能明確病變的位置和范圍,且能顯示與軟組織的聯系。定期檢查可動態觀察病變的發展程度,對選擇術式進路、減少並發症和估計預後甚為重要。

【鑒別診斷】

在診斷過程中應注意與下列疾病鑒別:

1.骨化纖維瘤 近年已明確該病與骨纖維異常增殖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臨床呈緩慢生長,為孤立的損害,侵犯下頜骨多於上頜骨,偶見於額骨和篩骨。女多於男,好發於15~26歲,X線呈輪廓清晰而膨大透明的外觀,其中心部呈斑點狀或不透明。鏡下,以纖維骨的纖維成分為主,不規則的骨小梁雜亂地分布於纖維基質中,並構成網狀骨的中心,但在板狀骨的外圍與咬合緣有成骨細胞。

2.嗜酸性肉芽腫 為一良性孤立的非腫瘤性溶骨損害,起源於網狀內皮系統。常見於額骨、頂骨和下頜骨。多發於30歲以前,男性居多。在組織學上,由濃密的泡沫組織細胞組成,伴有不同數量的嗜伊紅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組織細胞核含有小囊,嗜伊紅細胞含有細小的空泡,巨細胞為郎罕型和異物型。這些細胞呈灶性集聚。

3.Gardner綜合征 此綜合征為侵犯上下頜骨、顱骨和偶見於長骨的多發性骨瘤,伴有腸息肉、皮樣囊腫、纖維瘤和長骨局灶性波紋狀骨皮質增厚。

4.巨型牙骨質瘤 通常累及下頜骨全部,可致骨皮質膨大,X線檢查表現為濃密的塊狀堆積體。常起於遺傳,在組織學上未發現感染源。

5.外生性骨瘤 副鼻竇惡性腫瘤及囊腫等,均應注意鑒別,以防誤診。

6.多骨型骨纖維異常增殖症,還應與甲狀腺功能亢進、paget病、神經纖維瘤病及頜骨肥大症等相鑒別。

若不伴有功能性障礙或嚴重畸形,建議在20歲以後再手術

5、骨纖維異常增殖症可以治嗎?

骨纖維異常增殖症又稱骨纖維結構不良,可能與胚胎原始間充質發育異常有關。組織學檢查可見病灶主要為成熟程度不同的纖維組織和新生的骨組織所組成。 一般在幼年時期發病,至兒童或青少年時才出現症狀。病變發展緩慢,病程可達數十年,成年後病灶有自行靜止或痊癒趨勢。最常見的症狀為局部畸形或伴有疼痛。根據受犯骨的多少和有無骨骼系統以外的症狀,臨床上分為三型:(1)病變僅侵犯一骨者為單骨型;(2)病變侵及多骨者為多骨型,最常見;(3)除了骨骼病變外,還有皮膚棕色色素沉著、性早熟(女性多見)和骨骼發育、成熟加速。血磷、血鈣和血鹼性磷酸酶一般均正常。 需與其他骨膨脹性囊樣病變如骨巨細胞瘤、內生性軟骨瘤、骨血管瘤鑒別 (1)病變在上頜下頒者,以顏面變形為主要表現。 (2)侵犯鼻竇和鼻腔者,與鼻炎、鼻竇炎症狀相似,可出現鼻塞、鼻分泌物增多,重者可致鼻中隔偏曲等。 (3)侵犯顆骨可發生耳後、外耳道局部隆起變形、中耳炎、聽力障礙及面癱等症狀。 (4)侵入眶內可出現流眼淚、眼球突出、移位及視力減退、復視等症狀,這是由於淚道及眼球受壓所致。 (5)侵犯牙槽骨可影響上下牙列正常咬合關系,有時咀嚼時可出現顆領關節疼痛。 (6)侵犯顱內者雖極少見,但因可引起顱內壓增高及腦神經受侵症狀,對患者危害較大。

6、益纖素15歲能吃嗎?

應按嫩,但有副作用

7、骨纖維異樣增生症發病的原因是什麼?應該怎樣對症治療?

骨纖維異樣增生症(Fibrous dysplasia)是一種病因不明、緩慢進展的自限性良性骨纖維組織疾病。正常骨組織被吸收,而代之以均質梭形細胞的纖維組織和發育不良的網狀骨骨小梁,可能系網狀骨未成熟期骨成熟停滯,開出生後網狀骨支持紊亂,或構成骨的間質分化不良所致。本病臨床並非罕見,約佔全部骨新生物的25%,佔全部良性骨腫瘤的7%。單骨型約佔70%,多骨型不伴內分泌紊亂者約佔30%,多骨型伴內分泌素亂者約佔3%。 【診斷】 本病除單骨型早期不易發現外,一般結合病史、部位、體征及影象學檢查,多勿須組織學證據即可確診。 【治療措施】 本病尤其是單骨型,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因放療有誘發惡變可能。鑒於本病臨床進展緩慢,對病變較小或無症狀者,可暫不手術,但應密切隨訪觀察。病變發展較快者,伴有明顯畸形和功能障礙者,應視為手術指征。根治性切除雖為最佳治療方法,但有導致功能障礙與美容缺陷之弊。保守的部分切除易於復發,其中單骨型為21%,多骨型可高達36%。手術方法和進路選擇,應根據原發部位、侵犯范圍和功能損害程度靈活掌握,原則上是盡可能徹底清除病變組織,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器官生理功能和美容效果。 手術中,對兒童及病變廣泛者,宜採用經口插管全麻。病變局限者亦可在局麻下切除。 手術切口有多種,可以根據病變情況選擇應用。①Caldwell-Luc法:適用於病變廣泛累及上頜骨、鼻腔、眶下壁、篩竇和蝶竇者;②Weber-Fergusson法:適用於上頜骨、眶下壁、顴骨、硬齶及蝶篩竇廣泛受侵的病人。③顱—面聯合進路:包括雙額瓣或單額瓣+Weber—Fergusson切口,適用於原發於顱前窩底或鼻竇、眶壁並互為侵犯的廣泛病變。④Fish法:適用於病變原發於顳骨,外耳道、中耳、內耳、岩骨及顱中窩底受累者。 手術以平鑿、圓鑿或大刮匙分次切除為好。創面滲血較多,術中宜使用骨蠟止血和給予必要的輸血,尤其是兒童更應注意。 本病手術切除預後良好,故術中對鄰接顱底及顱內的重要神經、血管部位病變,不要過份切除,以免發生意外。 【病因學】 不明。可能與外傷、感染、內分泌功能紊亂或某些原因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有關,但均未證實。目前普遍認為本病不是真性腫瘤。 【病理改變】 血管供應變異較大,病變組織大體呈白色、灰白色或蒼黃色,比正常骨組織稍軟,切割時有含砂感或彈性感,巨大骨損害多從骨髓向外侵蝕和擴展,管狀骨和扁平骨的骨皮質僅留兩層薄殼,去除外殼如去包膜。鏡下見:網狀骨骨小梁的大小、形狀和分布不一,無規律地包埋於質地疏鬆或緻密的富含細胞和血管的結締組織中。此組織類似結締組織化生的結果。骨小梁形態變異較大,多呈球形,在橫切面呈曲線形、C形或弓形,邊緣不規則,骨細胞腔隙寬闊。骨小梁緊密排列,形成骨網。骨小梁由粗纖維的原骨構成,在偏振光鏡下呈網狀而非板狀。偶見網狀骨板狀變形,有時見弓狀骨小梁環繞一中心血管。多數骨小梁缺乏成骨細胞構成的輪廓。這可與骨化纖維瘤鑒別。 【臨床表現】 臨床分類 多數作者同意Beleval和Schneider(1954)提出的分類法,即將本病分為三型:①單骨型:單個或多個損害累及一塊骨,其中上頜骨發病最多,為64%,下頜骨為36%,顱面骨為10%。②多骨型但不伴內分泌紊亂:多個損害累及一塊以上骨骼。在中等度骨骼受累的多骨型中,顱面骨受累的發生率為5%,在骨骼廣泛受累的多骨型中,顱面骨受累的發生率為100%。Van Tilburg在復習文獻報道的144例病人後發現,單骨型與多骨型在顱面骨中以額骨和蝶骨受累者最多,且常同時受累,其次為篩骨和顳骨。可單側或雙側同時發病。③多骨型伴有內分泌紊亂:此型與單骨型比例為30∶1。損害散布於多個骨骼,常為單側分布,伴有較大皮膚色素斑。多見於女性,表現第二性徵早熟。 臨床表現 本病約60%發生於20歲以前,偶見於嬰兒和70歲以上老年人。男女發病為1∶2。80%以上表現為病骨區畸形腫脹,發生於面部者表現兩側不對稱,眼球移位、突出,鼻腔狹窄,牙齒松動,齒槽嵴畸形,流淚,齶部隆起。隨著病變發展可出現頭痛和偶爾發生鼻衄。由於原發部位和累及的范圍不同,可表現出相應的臨床症狀。如發生於顳骨,常表現顳骨體積膨大變形,外耳道狹窄,傳導性耳聾。有外耳道狹窄者,約16%並發膽脂瘤。有膽脂瘤者,常導致顳頜關節炎、面癱、迷路炎或顱內並發症,病變累及耳蝸及內聽道可產生感音性耳聾。岩骨受侵,易出現顱中窩或顱後窩受累症狀。此病可廣泛侵入鼻竇、眼眶及顱前窩底,臨床呈惡性生長傾向,表現為鼻塞、嗅覺減退、面部不對稱、眼球突出、移位、復視、視力障礙和張口困難等。蝶骨和蝶竇區骨纖維異常增殖,多有較嚴重的額頂或枕區疼痛。由於蝶竇壁菲薄,病損易向周圍結構擴展,累及Ⅱ、Ⅲ、Ⅳ、Ⅴ、Ⅵ等顱神而產生顱神經受損症狀與體征。病變較大者可致腦萎縮或產生高顱壓症。 【輔助檢查】 檢查 影象學檢查對本病診斷有特殊意義。根據X線表現,本病分為三型:①變形性骨炎型:常為多骨型病變表現,其特點是顱骨增厚,顱骨外板和頂骨呈單側泡狀膨大,骨內板向板障和顱腔膨入,增厚的顱骨中常見局限和彌漫的射線透明區和濃密區並存,這種骨吸收與硬化並存極似Paget變形性骨炎的表現。顱骨擴大和硬化,可從額骨擴大到枕骨。面部受累可導致眶和鼻腔狹窄及鼻竇腔消失,此型約佔56%。②硬化型:此型多見上頜肥厚,可致牙齒排列不整,鼻腔、鼻竇受壓變小。上頜骨受累多於下頜骨,且多為單骨型。損害呈硬化或毛玻璃樣外觀。相反,下頜骨損害多見於多骨型,表現為孤立的骨壁光滑且可透過射線。此型約佔23%。③囊型:顱骨呈孤立或多發的環形或玫瑰花形缺損,缺損從菲薄的硬化緣開始,其直徑可達數厘米。孤立的損害有似嗜酸性肉芽腫,多發的缺損可誤認為Hand Schüller Christian病,偶有數種X線類型出現於同一個體上。此型約佔21%。應用CT或MRI檢查,能明確病變的位置和范圍,且能顯示與軟組織的聯系。定期檢查可動態觀察病變的發展程度,對選擇術式進路、減少並發症和估計預後甚為重要。 【鑒別診斷】 在診斷過程中應注意與下列疾病鑒別: 1.骨化纖維瘤 近年已明確該病與骨纖維異常增殖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臨床呈緩慢生長,為孤立的損害,侵犯下頜骨多於上頜骨,偶見於額骨和篩骨。女多於男,好發於15~26歲,X線呈輪廓清晰而膨大透明的外觀,其中心部呈斑點狀或不透明。鏡下,以纖維骨的纖維成分為主,不規則的骨小梁雜亂地分布於纖維基質中,並構成網狀骨的中心,但在板狀骨的外圍與咬合緣有成骨細胞。 2.嗜酸性肉芽腫 為一良性孤立的非腫瘤性溶骨損害,起源於網狀內皮系統。常見於額骨、頂骨和下頜骨。多發於30歲以前,男性居多。在組織學上,由濃密的泡沫組織細胞組成,伴有不同數量的嗜伊紅細胞和多核巨細胞。組織細胞核含有小囊,嗜伊紅細胞含有細小的空泡,巨細胞為郎罕型和異物型。這些細胞呈灶性集聚。 3.Gardner綜合征 此綜合征為侵犯上下頜骨、顱骨和偶見於長骨的多發性骨瘤,伴有腸息肉、皮樣囊腫、纖維瘤和長骨局灶性波紋狀骨皮質增厚。 4.巨型牙骨質瘤 通常累及下頜骨全部,可致骨皮質膨大,X線檢查表現為濃密的塊狀堆積體。常起於遺傳,在組織學上未發現感染源。 5.外生性骨瘤 副鼻竇惡性腫瘤及囊腫等,均應注意鑒別,以防誤診。 6.多骨型骨纖維異常增殖症,還應與甲狀腺功能亢進、paget病、神經纖維瘤病及頜骨肥大症等相鑒別。

8、15歲男孩1.82米才65公斤,怎麼補充營養

偏瘦性!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您應該有點駝背。建議您去家附近的健身房去鍛練,增肌訓練比較適合您,然後就是你的基礎代謝率很高,屬於吃什麼都不長肉的類型,必須藉助外力刺激肌肉生長,每天增加2頓飯,不要吃太飽,少食多餐,高蛋白,牛肉雞蛋!

與15歲枕骨腫瘤骨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