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腫瘤 > 顱骨腫瘤的護理

顱骨腫瘤的護理

發布時間:2020-08-08 19:39:33

1、顱骨骨瘤手術要注意什麼?

對於顱骨骨瘤手術項這個問題一定要重視。你提到顱骨骨瘤手術的問題,為你解答如下。骨瘤是一種緻密性骨瘤,成人後就不再生長了。幾無惡變。如不影響美觀不要手術。如必須手術,一般局部麻醉就夠了手術是個很小的手術,如果腫瘤不大可以院外治療。術後一周拆線。

2、(疑似)左側頂葉腫瘤有些什麼需要注意的

頂葉腫瘤
頂葉腫瘤概述

頂葉腫瘤發生率較額、顳葉者低,腫瘤多為膠質瘤,約占顱內膠質瘤的8.52%;其次為腦膜瘤,約占顱內腦膜瘤的6.50%;再其次為轉移瘤。好發於成年人。頂葉功能甚為復雜,它主要是分析、綜合各種感覺信息,藉以分辨和確定刺激性質和部位。因此,頂葉腫瘤的損害主要表現為對側半身的感覺障礙,多數病人均可出現肯定的症狀和體征,尤其伴有局限性感覺性癲癇發作,則更有定位診斷價值。經過幾十年來對頂葉的失結構症、偏癱感覺無知症、失定向症、Gerstmann綜合征等的研究,人們對頂葉症狀的認識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根據病人出現的症狀和體征,均能作出較為准確的定位診斷。但確有少數病例,特別是生長緩慢的腦膜瘤,即使累及大部頂葉,也可無明顯的症狀出現。

表現

;頂葉腫瘤時引起的損害主要表現為病灶對側的感覺障礙,並累及視覺和語言等功能。

1.感覺障礙; 感覺障礙分一般感覺障礙和皮層感覺障礙。頂葉腫瘤所致的一般痛、溫覺障礙多不明顯,即使出現,也都發生在肢體遠端,呈非常輕微的手套或襪子型的感覺障礙。這是由於丘腦也接受部分痛、溫覺的沖動所造成的。皮層感覺障礙主要表現為病變對側肢體位置覺、兩點分辨覺、觸覺定位及圖型覺的障礙。如病人在閉眼情況下,對手裡所握持的物體,雖然能感覺到,但不能判斷該物體的重量、大小、形狀、質地等,甚至在皮膚上寫簡單的數字也不能認知,因此,不能完成對物體的綜合分析,稱為實體覺喪失,這是中央後回頂上小葉廣泛破壞而引起的結果。皮質感覺障礙還可表現為感覺忽略症,當刺激患側肢體時,感覺可完全正常或稍減退,如同時刺激兩側肢體,則只引起健側肢體的感受,而患側肢體全然被忽略。當觸覺刺激患側肢體的因素已經除去之後,病人在一段時間內仍感到有受該刺激的感覺繼續存在,稱為觸覺滯留現象。

2.體象障礙; 病人對自體結構的認識發生困難,這種現象尤其右側頂葉病變多見,產生的機理,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了解。臨床表現甚多,如病人對自己的偏癱漠不關心,不注意,好象與已無關,毫無焦慮之意,稱為偏癱失注症。病人對自己的偏癱全然否認,甚至當將癱瘓的肢體提示給病人時,堅決否認是自己的肢體,有時認為是別人的手或腳,或以無關的理由來解釋肢體不能活動的原因,此種現象稱偏癱不識症。有的病人出現失去肢體的感覺,認為自己的肢體已不復存在,癱瘓的肢體並非是自己的,自己的肢本已丟失。另一種表現是感覺到肢體多出了一個或數個,這種表現稱為幻多肢症。另外還有病人出現手指失認症,身體左右定向障礙、自體遺忘症等。

3.失結構症; 失結構症也叫作結構失用症。系指對空間物體結構排列、建築、繪畫、圖案等涉及空間的關系,不能進行正確的認識和辨別,不能組合,不能理解彼此之間的關系,不能正確地使用工具進行工作,致使生活感到困難。臨床可用繪畫、搭積木等方法進行檢查,病人雖然可模仿,且各個構成部分似尚在,但缺乏布局能力及比例關系,或上下左右倒置,排列過於擁擠或分散,失去原物的形狀,沒有空間的概念,缺乏立體的關系。失結構症產生的機理,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見。

4.Gerstmann綜合征; 見於頂葉後下部的角回、緣上回以及頂葉移行於枕葉部位的病變時,其臨床表現主要以手指失認症、左右失定向症、失寫、失算為主。手指失認症最多見,常為兩側性,囑病人出示指定的手指,則手指辨認不能,對手指使用混亂,尤其以拇指、小指、中指最為嚴重,手指失認症是Gerstmann綜合征的重要組成部分。左右失定向症不僅對自體而在辨認他人肢體時也不能分辨左右,但對周圍環境的左右定向卻不一定有影響。失寫症,主要表現為寫字發生困難,但閱讀或抄寫時可以不出現障礙。失算症以筆算障礙明顯。

5.失讀症; 左側大腦半球頂枕葉病變時常致失讀症,即閱讀能力喪失,同時伴有書寫能力障礙。失讀症可分為兩種:

(1)皮質下失讀症:病人不能讀懂書寫或印刷的文字和不能讀音,但自發的書寫和抄寫不受障礙。病人可依靠書寫表達自己的思維,但不能讀懂自己所寫的文章或書信。皮質下失讀症常伴有偏盲。

(2)皮質性失讀症:病人除不認識和不能讀懂文字外,還常伴有失寫,且不能聽寫、抄寫和自發性書寫。

6.癲癇發作; 頂葉腫瘤所致之癲癇發作多為局限性發作,且常為感覺性,表現為病灶對側發作性感覺異常,首發部位以拇指和食指多見,但足部開始者也並非少見,以陣發性麻木、觸電樣感覺或疼痛為主,向固定方向擴展,但也可為運動性呈局限性肌痙攣或陣攣,或先以感覺症狀開始繼以運動性症狀發作,甚至演變為癲癇大發作。發作後常有兩點辨別覺。實體覺、位置覺等一過性感覺障礙。

7.偏癱或單癱; 頂葉腫瘤時常出現病變對側肢體的偏癱或單癱。癱瘓並非頂葉本身的症狀,是腫瘤向前侵及運動區所致。與癱瘓症狀出現的同時,可以見到深層反射亢進,但肌張力增高卻不明顯。

8.其它; 頂葉腫瘤時,有時還可出現病變對側肢體的肌萎縮、視物變形產生的視錯覺、對側下1/4盲或同位性偏盲,以及對地理環境關系認識方面的障礙等。

輔助

1.顱骨平片; 頂葉腫瘤與大腦半球其它部位的腫瘤一樣,根據腫瘤性質的不同,有些腫瘤也可引起顱骨不同程度的改變,如腦膜瘤可引起小范圍的顱骨內板的骨質增生或破壞等。

2.超聲波; 頂葉腫瘤的超聲波檢查多見有中線波向對側移位。

3.腦電圖; 頂葉腫瘤的腦電圖檢查表現特點是:局限性δ波或θ波的出現范圍較廣,一般以病側頂部為主,擴散到枕、顳後、顳前、額後、頂下等部位,特別是頂部大腦鐮旁腫瘤時,慢波的出現范圍更廣,往往不易與顳枕腫瘤區別。δ波局限於頂部或頂枕時,有頂葉腫瘤的可能性較大。頂葉深部腫瘤,局限性δ波一般不明顯,多顯示5~7次/秒局限性散在性或連續性θ波和懶波。頂葉腫瘤容易引起病側半球(約30%)或兩側半球(約10%)的廣泛性散在性慢波,有時顯示廣泛性棘慢波,且病例或兩側背景α波常有紊亂。

4.腦血管造影; 頂葉腫瘤的腦血管造影特點是:在前後位像上大腦前動脈呈平行側移位,大腦中動脈凸面分支向下移或部分分開。側位像上中動脈主幹下壓,腫瘤所在部位的血管受壓。

(1)頂葉大腦鐮旁腫瘤:前後位像示前動脈向對側移位,為直線形,遠端移位顯著。側位像示腫瘤偏前時,胼周動脈及其分支呈弧形;腫瘤偏後時胼周動脈末端被壓向前下或胼周動脈被推擠向前彎曲,末端分支變直或呈弧形。中動脈組向前推擠稍下移,或其末梢分散等現象。

(2)頂葉矢狀竇旁腫瘤:前後位像示前動脈向對側移位,上端明顯,胼周動脈分支下壓呈弧形,大腦鐮征陽性。大腦中動脈組均受壓變低。側位像見中動脈組向下移位,胼周動脈略下移或平直,因此處多為腦膜瘤,故常示大腦前動脈及中動脈紆曲增粗。

(3)額頂腫瘤:前後位像示大腦前動脈呈弧線形向對側移位。大腦中動脈組輕度壓低移位。整個血管變化無「○」字型表現。側位像示大腦中動脈主幹受壓變平較明顯,額頂升支動脈改變較其它部位腫瘤顯著,表現為受擠壓、拉直、分支相互分開等現象。

5.腦室造影; 因側腦室體後部及三角區與頂葉相對應,故頂葉腫瘤多示側腦室體下壓,透明隔、第三腦室呈斜線向對側移位。腫瘤偏後接近枕部,即頂枕區腫瘤,可致三角區及枕角皆下移。

6.腦CT檢查; CT對顱內腫瘤,特別是幕上腫瘤的診斷,比其它輔助診斷技術有更多的優點,是目前較為理想的檢查診斷方法。
希望以上對你有所幫助,其次,對於費用每個地區以及醫院的價格不同,建議去咨詢一下當地的醫院得到確切的治療以及價格

3、顱骨修補手術後遺症有啥

顱骨修復手術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外科手術。顱腦外傷和腦部手術去除骨瓣,顱骨良性腫瘤或類腫瘤切除,顱骨慢性骨髓炎等等原因會造成顱骨的缺損,這就亟需要對顱骨進行修復。要進行顱骨修復手術,有的患者心理還是會有些顧慮的。比如有的顱骨缺損患者,就會擔心顱骨修復手術後遺症問題。
這個顧慮完全可以打消,因為這個手術完全不涉及腦組織,所以不會產生什麼後遺症。而且因為現在顱骨修復材料的升級,現在這項手術更加安全了。航空總醫院腦血穆蒼山教授採用最新PEEK為患者進行顱骨修復,這種材料是根據患者頭顱形態進行三維重建,完全還原解剖結構,精準吻合缺損骨窗,並且與自體骨高度相融。這種材料在在彈性、傳導熱量、堅硬度、穩定性等方面都和自體顱骨性能相當,尤其是對於兒童患者,能夠較好地適應自體顱骨的生長發育。

4、顱骨腫瘤切除術患者需要注意什麼

1.向顱內生長的骨瘤有腦受壓症狀者。2.骨瘤較大,直徑超2cm,有不適感或影響美觀者。3.顱骨的惡性腫瘤。4.顱骨腫瘤性質不明需明確診斷者。
手術效果顱骨骨瘤切除後,效果極佳。顱骨惡性腫瘤或懷疑為惡性腫瘤者,骨切除范圍要足夠大,懷疑受累及骨膜和硬腦膜要一並切除。對良性骨腫瘤,如腫瘤切除後,骨缺損范圍較大(超過3cm直徑)一期作顱骨修補。禁忌症:
1.頭皮局部有感染性疾病,如癤、癰等,應暫緩手術。2.惡性腫瘤已全身播散,顱骨腫瘤的手術已無意義。(編輯:張慧梅

5、什麼是顱骨轉移瘤

在人體各系統的腫瘤轉移中,骨轉移僅次於肺臟和肝臟而居第三位,顱骨血運豐富,是轉移瘤的好發部位之一,約占骨轉移瘤10 % ,顱底轉移癌的發病率尚不可知。顱骨轉移瘤占顱腦轉移瘤的6 % - 10 % ,其原發灶按轉移頻率高低依次為乳腺、肺、咽、腎、前列腺、涎腺、胃、甲狀腺,而腦轉移癌原發灶順序為肺、乳腺、惡性黑色素瘤、腎、卵巢、前列腺、甲狀腺。顱骨轉移瘤多見於顱蓋部,常為多發性,單發少見。大宗病例統計表明約70%的顱骨轉移瘤可以找到明確的原發灶,30 % 原發灶不明。
(二)臨床表現和診斷
顱蓋部轉移瘤表現為一個或數個迅速增長的腫塊,質硬,伴疼痛。
腫瘤侵入顱內可出現局限性神經功能缺失症狀和高顱壓症狀。由於顱神經和顱底骨孔的密切關系,顱底轉移瘤均早期累及顱神經,臨床首發症狀為顱神經麻痹,如鼻咽癌向顱底轉移多出現外展神經麻痹。一般頭痛的部位與顱神經麻痹在同側,所累及的顱神經皆與影像學的顱底骨質破壞部位相符。但是受靈敏度的限制,顱底骨破壞需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做出診斷,因此顱底轉移瘤早期診斷困難。文獻報道診斷顱底骨轉移瘤的要點為:1 .有已確診的遠隔原發惡性腫瘤或血行轉移證據;2 .顱神經麻痹;3 .
頭痛;4 .顱底骨破壞。
(三)治療原則
對於顱蓋部的單發轉移瘤,可積極手術切除,切除范圍要擴大到周圍正常顱骨。術後根據原發腫瘤的性質或轉移瘤的病理結果,採用放射治療和化療等綜合治療對於延長生命和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與顱骨腫瘤的護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