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腫瘤 > 骨病與骨腫瘤

骨病與骨腫瘤

發布時間:2020-03-21 18:22:16

1、全國骨科醫院前十名

北京積水潭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1、北京積水潭醫院

北京積水潭醫院是創傷骨科醫療、科研、培訓基地,創傷骨科的權威醫院,其脊柱外科、創傷骨科、矯形骨科、手外科、小兒骨科、骨腫瘤科、運動醫學科和燒傷科的醫療技術居世界及國內領先水平。

2、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骨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全軍重點學科、全軍重點實驗室及全軍骨科研究所。在關節外科、脊柱外科、骨腫瘤外科、運動醫學及骨科基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在全國、全軍骨科界及學術界佔有重要的地位。

3、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創建於1958年,五十多年來,歷經幾代專家的艱苦創業和辛勤耕耘,該院骨科已經發展成為學術地位居國內領先的國家級重點學科。其中運動醫學、脊柱外科更是業內權威。

4、海市第六人民醫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同時也是上海市四肢顯微外科研究所、上海市創傷骨科臨床醫學中心。

其國內領先的特色學科項目包括斷肢再植,手指再造、手再造、皮瓣及組合皮瓣等顯微外科技術,股骨頭缺血壞死治療,骨盆及髖臼骨折的內固定治療,關節鏡下韌帶重建術,人工關節置換等。

5、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消化內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消化內科中心,北京市重點學科,亞太消化內鏡培訓中心等。

注意事項:

對於現在網路上一些所謂的排行榜其實有很多都是不靠譜,只是一味的吹噓醫院。選擇醫院患者一定要看醫院的規模、歷史、口碑以及療法。一個好的醫院它肯定是正規的專業的,也必須是有文化底蘊,歷史沉澱的。好的醫院不需要打廣告,患者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見證。

2、求骨腫瘤的治療方法

片子不太清楚,看骨病對片子要求較高,請樓主准備發骨病的片子時盡量拍清楚些,另外還應該把病史描述的詳細一些。看了半天片子,考慮為脛骨骨樣骨瘤,依據:1.好發部位,骨樣骨瘤好發於脛骨和股骨幹部的皮質。2.閱片,從這片子來看,脛骨內側皮質增厚,髓腔狹窄,增厚的皮質內似乎有一透亮帶(使勁看了半天,也許眼花了,呵呵)。需鑒別診斷疾病:1.骨梅毒,常對稱發病,冶遊史及血清學檢查可鑒別 2.良性成骨細胞瘤,病變區系溶骨性變化,瘤體內部有骨增生及硬化,周圍很少有反應性皮質增厚,生長較快。不支持骨旁肉瘤,骨旁肉瘤系由鄰近皮質的部分發生和長大的,理解為骨旁生長之腫瘤,與皮質骨相連,本片髓腔狹窄,瘤體系骨皮質內生長。 查看原帖>>

3、膝關節上下樓疼痛【膝關節骨病】

圖片所見,良性骨腫瘤可能性大,是否需要手術可參考:1、症狀是否相符、是否很重?2、可短期復查,觀察其變化;3、咨詢骨科大夫。

(譚一清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武漢市武昌醫院譚一清 http://tanyiqing72.haodf.com/

4、代謝性骨病、骨髓逆轉化或轉移瘤

綜述:轉移性骨腫瘤

2014-10-18 01:20來源:丁香園作者:jianmolanyin

字體大小

-|+

骨骼是最常見的轉移瘤發生部位之一(最常見的為肺和肝,骨骼排第三),患者常表現為多發轉移灶,孤立的轉移灶僅占患者的 2%-3%。引起骨轉移瘤的原發灶最常見部位分別為乳腺(約占女性骨轉移瘤的 70%)、前列腺(約占男性骨轉移瘤的 60%)、肺臟、腎臟、甲狀腺、胃腸系統及生殖系統。

在常見的實質器官腫瘤中,肺臟和腎臟腫瘤發生骨轉移的時間早於乳腺和前列腺。約 3%-4% 的骨轉移瘤患者出現轉移灶症狀時仍不確定原發灶位於何處,這些患者最常見的原發灶為肺臟,其次為腎臟。導致少年兒童骨轉移瘤的最常見的播散性腫瘤為神經母細胞瘤和白血病。長骨的骨幹及干骺端、脊柱的椎體多發生骨轉移瘤,其中骨轉移瘤最常侵犯的骨骼分別為椎體(胸椎 > 腰椎 > 骶椎 > 頸椎)、骨盆、肋骨、胸骨、股骨、肱骨近端和頭骨。但骨轉移瘤很少累及膝和肘關節遠端骨骼,這些部位一旦受累,原發灶多位於肺臟或腎臟,轉移途徑包括血運轉移(最常見)和或淋巴道轉移。

臨床特點

疼痛是大多數骨轉移瘤最常見的症狀(約占 67%),通常是持續性或者隱匿性的,夜間常可加重。當轉移瘤侵犯骨皮質並侵襲軟組織時則會出現軟組織腫脹,骨骼遭受嚴重的骨皮質破壞時則會出現病理性骨折,骨轉移瘤侵犯脊柱時常為多發病灶,除了原發灶相症狀外還可出現腰痛、椎體壓縮骨折、脊柱不穩定、脊柱畸形甚至脊髓或神經根受壓的症狀等。老年患者出現無法解釋的肌肉骨骼疼痛或者既往及近期診斷為遠處原發腫瘤患者出現病理性骨折時應高度懷疑骨轉移瘤的可能。某些骨轉移瘤可能會出現副腫瘤綜合征,表現為感覺神經病變、內分泌疾病等,高凝狀態可能會導致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高鈣血症是骨轉移瘤患者中最常見的代謝異常,常與乳腺癌,肺癌和腎癌,骨髓瘤和淋巴瘤有關,低鈣血症和腫瘤性骨軟化症則很少發生。.

實驗室檢測

鹼性磷酸酶是檢測骨轉移瘤最敏感的指標,也可用於評估轉移瘤的進展。尿中羥脯氨酸增加表明與骨轉移瘤導致的骨破壞相關的骨轉換增加。同時非特異性的成骨細胞活躍標志物(骨鈣素和前膠原 1 羧基末端肽)及破骨細胞活躍的標志物(脫氧吡啶酚和 吡啶類交聯的羧基末端肽)也會增加。骨轉移瘤特異性檢測包括酸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前列腺癌)、尿血液分析(腎細胞癌或膀胱癌)、血清和尿蛋白電泳(多發 骨髓瘤)、外周血塗片和骨髓穿刺(淋巴瘤和白血病)。其他檢測如肝酶譜、甲狀腺功能檢測、血液尿素氮 / 肌酐以及 乳房 X 光檢查可能對某些特殊骨轉移瘤的診斷有幫助。貧血及腎功能改變時仍不具有特應性,但應考慮到多發骨髓瘤的可能性。

影像學特點

如果懷疑骨轉移瘤的存在,首先必須行整塊骨的前後位及側位 X 線片檢查,至少 30%-40% 骨轉移瘤患者的 X 線片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骨質破壞,根據腫瘤組織組成的不同,病變部位出現溶骨性改變、硬化或者混合樣改變。長骨轉移瘤 X 線可出現鈣沉積、浸潤性或蟲蝕樣骨質破壞,導致病灶邊緣不整,通常情況下表現為病變皮質出現透亮區(如鯊魚咬過)。與原發骨腫瘤相比,骨轉移瘤的骨質膨脹、骨膜反應、腫瘤骨形成以及軟組織腫塊較少見。腎癌和甲狀腺癌骨轉移可能在遠處骨質會出現一個大的膨脹性 轉移性病灶(「井噴」樣轉移)。

老年患者遭受輕微暴力便出現骨折,同時影像學檢查發現骨折處存在骨質破壞的透亮區時應高度懷疑骨轉移瘤的存在。脊柱轉移瘤通常首先累及椎體與椎弓根的交界處,椎間隙的高度一般可以保留,繼續進展時可出現椎體塌陷或者後凸畸形。

脊柱前後位 X 線片顯示椎弓根消失是脊柱骨轉移瘤的特徵性表現(眨眼征)。MR 可以評估普通 X 線無法顯示的其他損傷,比如骨髓病變情況,軟組織腫塊性質,腫瘤與正常組織分界情況等,但這些標志性的特點以及轉移瘤明顯的表現不具有特異性。對於脊柱轉移瘤來說,MR 是評估脊髓受壓的理想檢查方法。CT 尤其是高解析度 CT 在判斷骨皮質是否中斷及預測病理性骨折方面具有優勢。核素掃描可用於檢測 X 線不能發現的轉移瘤病灶,但其更大的意義在於發現多發轉移灶。全身磁共振成像和 PET / CT 檢查是檢測亞臨床骨轉移瘤和評估化療的效果的重要方法。穿刺活檢的適用於初次懷疑骨轉移瘤的患者(尤其是病變臨近組織或器官存在腫瘤的情況)或者既往無孤立性骨病的患者。

鑒別診斷

需要與多發性骨病相鑒別的骨轉移瘤包括:原發性骨肉瘤、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郎格罕細胞增生症、骨髓炎以及兒童白血病和神經母細胞瘤等。雖然臨床體檢有助於診斷,穿刺活檢對於診斷來說仍必不可少,此外穿刺活檢樣本最好進行組織培養。

治療

對於骨轉移瘤的不同的治療方案存在較多的爭論,不同治療方案的適應證不在本文討論之列。總體來說治療的目標為緩解疼痛,預防或治療病理性骨折,提高功能,但不包括治癒骨轉移瘤。

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適應證為小的局限的無症狀的轉移瘤病灶或者合並症較多的不適於手術治療的患者。治療方案包括支具保護,鎮痛及放療以緩解局部疼痛並延緩腫瘤生長。

放療、激素療法、免疫療法、全身放療及靶向治療可控制局部原發灶和遠處轉移灶的病變,雙膦酸鹽類葯物可較少遠處轉移灶的骨相關並發症並預防骨轉移,激素可緩解脊髓受壓症狀。

四肢骨及中軸骨轉移瘤的手術治療

大部分的骨轉移瘤患者可接受非手術治療,通常可引起較多並發症並需要手術治療的骨轉移瘤包括骨盆、股骨、肱骨轉移瘤,其中股骨轉移瘤最常見的並發症為病理性骨折,約 50% 的病理性骨折發生於股骨頸。手術治療可緩解疼痛並能有效預防及治療病理性骨折(長骨的病理性骨折風險可通過 Mirels 評分進行評估,Mirels 評分包括病變部位及大小,病變類型為成骨還是溶骨,是否具有疼痛等症狀)。

決定是否手術需要考慮的方麵包括預期壽命至少 1-3 個月,患者的功能狀態,病變范圍及組織學性質。對於大關節周圍溶骨性骨轉移瘤可採取腫物廣泛切除 + 關節假體功能重建,這一手術方案同樣適用於對全身放化療不敏感的骨轉移瘤(腎細胞癌、的黑色素瘤和甲狀腺癌等)患者。對於長骨轉移瘤,跨越整個長骨縱軸的髓內釘療效明顯優於鋼板及其他內固定系統。乳腺或前列腺骨轉移瘤患者出現病理性骨折時骨癒合的幾率明顯高於肺癌骨轉移患者,可能與前者生存率較高有關。病變部位切除後的骨缺損可通過內固定系統結合骨水泥進行修復。對於含血管豐富的骨轉移瘤(腎癌、骨轉移癌、多發性骨髓瘤等)術前栓塞血管可減少術中出血。

骨轉移瘤患者行截肢治療的適應征較窄,只有當轉移瘤累及手或足,呈現蕈傘型腫物,感染和頑固性疼痛時方可截肢。手術治療中軸骨轉移瘤時,脊柱病理性骨折的風險難以估計,需手術介入的適應症包括:疼痛、病理性骨折、畸形、脊柱不穩定、出現或者神經症狀進行性加重以及對放化療不敏感的轉移瘤,可供選擇的手術方案較多但基本的手術原則包括:盡可能完整的切除腫物、脊髓或神經根減壓、調整並維持脊柱的生物力學穩定、利用椎間融合器等進行椎間融合。經皮椎體成形和經皮椎體後凸成形術可應用於因椎體轉移瘤而出現骨折的患者,尤其是乳腺癌骨轉移或者多發性骨髓瘤導致的椎體壓縮性骨折。

預後及隨訪

預後及生存率主要取決於其他因素,對於大部分常見的骨轉移瘤來說患者存活時間平均為 18.8 個月,其中前列腺和乳腺骨轉移瘤生存時間最長,預後最佳;腎及甲狀腺轉移瘤生存時間及預後居中;肺癌骨轉移最差。

5、骨腫瘤如何進行診斷治療

骨腫瘤在最近呈現出了一種發病率上升的趨勢,因此,所涉及到的常見原發腫瘤包括:乳腺癌、肺癌、腎癌、前列腺、直腸癌、胃癌、結腸癌、卵巢癌等。轉移性骨腫瘤的診治涉及到多種模式和多個學科,為了方便患者就診及臨床合理診治,有必要就其影像診斷、臨床診治作一歸納性介紹: 1. X線平片 依據患者的年齡、病史、骨病灶部位及骨破壞的形式可對轉移性骨腫瘤和原發性骨腫瘤作出最基本的判斷。以長骨轉移性腫瘤為例,其典型表現為:位於長骨骨端;縱向髓內破壞范圍大於橫徑范圍;位於皮質骨時,多發生於滋養動脈處,致骨皮質破壞呈淺碟狀;多數軟組織腫塊不大,就診較晚的患者可有巨大的軟組織腫塊。 骨破壞的形式主要為地圖樣破壞、蟲蝕樣破壞和穿鑿樣破壞,其所代表的腫瘤侵襲性逐漸升高,生長速度加快。成骨或者溶骨性破壞取決於原發腫瘤性質以及骨組織對癌腫的反應。表現成骨性反應的原發腫瘤有前列腺癌和消化道腫瘤;溶骨性病灶常見於腎癌、骨髓瘤、乳腺癌和肺癌;混合性病灶則見於乳腺癌、消化道腫瘤和生殖系統腫瘤。 2. CT檢查 在判斷骨質破壞方面優於X線平片。通過骨窗、增強掃描能明確評估骨質破壞的程度、范圍,軟組織腫塊的范圍及與相鄰血管的解剖關系。曾強掃描的「環形增強征」可鑒別骨感染造成的骨破壞。 3. MRI 可早期發現轉移灶並提供軟組織情況和三維解剖情況,對髓腔病灶浸潤范圍的認定提供幫助。但由於其敏感性較高而出現假陽性,故需結合其他檢查加以確認。 4. 骨掃描 是早期發現晚期骨轉移瘤的最好檢查方法之一,尤其是在X線平片檢出困難時。有報告認為,骨掃描發現骨轉移灶要比平片提早2-18個月。但因為該技術是基於對受累骨骼的成骨細胞活性的識別,而不是對實際腫瘤的識別,故可能漏掉早期轉移灶。另外,由於其特異性差,需要有經驗的醫生並結合其他相關信息進行綜合判斷。 5. PET/CT 可以更早、更精確地發現骨轉移灶,但價格昂貴。相關信息:( 骨腫瘤如何進行治療 )

6、骨結核、骨髓炎如何與骨腫瘤鑒別?

?

與骨病與骨腫瘤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