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腫瘤 > 裂隙骨腫瘤

裂隙骨腫瘤

發布時間:2020-08-04 16:24:11

1、股骨病理性骨折的原因???

運氣的原因,真的
遇上了就坦然面對就是了
補充:骨質疏鬆一般是全身性的,而你弟弟的病理性骨折是某個地方的骨頭遭到了破壞侵蝕,比一般正常骨折要難治,最重要掏掉病灶植骨,加強營養護理,燒香拜佛希望骨頭長起來

2、腫瘤的常見形態有哪些?

1.上皮性腫瘤
(1)良性上皮性腫瘤
1)乳頭狀瘤:腫瘤向表面外生性生長形成乳頭狀突起,並可呈菜花狀或絨毛狀外觀,由覆蓋上皮發生腫瘤的根部較狹窄形成蒂與正常組織相連鏡下每一乳頭都由具有血管的分支狀間質組成軸心,其表面覆蓋的增生上皮因其起源部位不同,可為鱗狀上皮柱狀上皮或移行上皮在外耳道陰莖及膀胱和結腸的乳頭狀瘤較易轉變為乳頭狀癌
2)腺瘤:由腺上皮發生的良性腫瘤,黏膜腺的腺瘤多呈息肉狀,腺器官內腺瘤呈結節狀,且常有包膜,與周圍正常組織分界清晰,結構與起始腺體十分相似,常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能分泌漿液和黏液,常見於甲狀腺涎腺卵巢乳腺等處
根據腺瘤的組成成分或形態特點,可將腺瘤分為囊腺瘤纖維腺瘤多形性腺瘤和息肉狀腺瘤等類型
①囊腺瘤是由於腺瘤組織中的腺體分泌物淤積,腺腔逐漸擴張並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因而得名主要見於卵巢,偶見於甲狀腺及胰腺,卵巢囊腺瘤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黏液性囊腺瘤,常為多房性,囊壁光滑,少有乳頭狀增生另一種是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腺上皮向囊腔內呈乳頭狀增生,並分泌漿液,所以稱為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
②纖維腺瘤是女性乳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除腺上皮細胞增生外,同時還伴有纖維結締組織增生這種腫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
③多形性腺瘤好發於涎腺,特別是腮腺,過去常稱為混合瘤由腺組織黏液樣及軟骨樣組織等多種成分混合而成本瘤生長緩慢,但切除後常易復發
④息肉狀腺瘤發生於黏膜,呈息肉狀,有蒂與黏膜相連,多見於直腸其中表面呈乳頭狀或絨毛狀的惡變率較高結腸多發性腺癌性息肉病常有家族遺傳性,不但癌變率較高,並易早期發生癌變
(2)惡性上皮組織腫瘤: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統稱為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群,常以浸潤性生長為主,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發生於皮膚黏膜表面者呈息肉狀或菜花狀,表面常有壞死及潰瘍形成,發生在器官內者為不規則的結節狀癌早期一般經淋巴道轉移,到晚期才發生血道轉移這與間葉組織惡性腫瘤有區別,惡性間葉組織腫瘤主要先經血道轉移癌的常見類型有以下幾種:1)鱗狀細胞癌:常發生於原有鱗狀上皮覆蓋部位,如皮膚口腔唇子宮頸陰道食管陰莖等,也可發生於鱗狀上皮化生的部位如支氣管膽囊腎盂等處,正常時雖不由鱗狀上皮覆蓋,但可通過鱗狀化生而發生鱗狀細胞癌肉眼呈菜花狀,可向深層浸潤生長分化好的鱗狀細胞癌可在鏡下觀察,層狀角化物稱為「癌珠」,分化較差的鱗癌無角化珠形成,甚至也無細胞間橋,瘤細胞呈明顯的異型性並見較多的核分裂像
2)基底細胞癌:多見於老年人面部,如眼瞼頰及鼻翼等處,由該處的原始上皮細胞或基底細胞發生癌巢主要由濃染的基底細胞樣的癌細胞構成基底細胞癌生長緩慢,表面常形成潰瘍,並可浸潤破壞局部的深層組織,但很少發生轉移基底細胞癌對放射治療敏感,臨床呈低度惡性經過
3)移行上皮癌:膀胱腎盂等處移行上皮易發生,呈乳頭狀多發性,可潰破形成潰瘍或廣泛浸潤膀胱壁鏡下,癌細胞似移形上皮,呈多層排列,異型性明顯
4)腺上皮癌:較多見於胃腸膽囊子宮體等是腺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分化較好的具有腺樣結構的稱為腺癌,分化差的常形成實體性癌巢,不形成腺腔的稱為實體癌
分泌黏液較多的稱為黏液癌,又稱膠體癌,常見於胃和大腸鏡下可見黏液聚集於癌細胞內,將核擠向一側,使該細胞呈印戒狀,稱為印戒細胞
5)癌前病變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癌前病變:是指某些具有癌變的潛在可能性的病變,如長期存在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轉變為癌常見的癌前病變有:①黏膜白斑:常見於口腔外陰等處黏膜由於鱗狀上皮的過度增生和過度角化並有一定異型性,長期不愈可轉變為鱗狀細胞癌
②慢性子宮頸炎伴宮頸糜爛:這是婦科常見疾患,是在慢性宮頸炎基礎上,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被來自子宮頸管內膜的單層柱狀上皮取代,可以轉變為宮頸鱗狀細胞癌
③直腸結腸的腺瘤性息肉:單發多發均可發生癌變,有家族史的多發者,更易發生癌變
④乳腺增生性纖維囊性變:常因內分泌失調引起,伴有導管內乳頭狀增生者易發生癌變
⑤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黏膜上皮的腸上皮化生可發生癌變慢性胃潰瘍長期不愈,也可發生癌變,其癌變率大約為1%
⑥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在反復潰瘍和黏膜增生的基礎上可發生結腸腺癌
⑦皮膚慢性潰瘍:經久不愈的皮膚潰瘍和瘺管特別是小腿慢性潰瘍可發生鱗狀上皮增生,易癌變
⑧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進展為肝硬化,相當一部分可進一步進展為肝細胞性肝癌
非典型性增生:非典型性增生是上皮細胞異乎常態的增生,形態呈現一定程度的異型性,但不足以診斷為癌,多發生於皮膚或黏膜表面的鱗狀上皮,也可發生於腺上皮這種非典型性增生如累及2/3以上尚未達到全層的為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很難逆轉而發生癌變癌前病變常通過這種形式轉變為癌
原位癌:原位癌指黏膜鱗狀上皮層內或皮膚表皮內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幾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層,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潤生長者稱為原位癌如子宮頸食管及皮膚的原位癌
2.間葉組織腫瘤(1)良性間葉組織腫瘤:這類腫瘤的分化成熟程度高,其組織結構細胞形態硬度顏色等均與其發源的正常組織相似腫瘤生長慢,一般具有包膜常見的類型有以下幾種:1)纖維瘤:瘤組織內的膠原纖維排成束狀,互相編織,纖維間含有纖維細胞,外觀呈結節狀,與周圍組織分界明顯,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常見於四肢及軀乾的皮下此瘤生長緩慢,手術摘除後不再復發
2)脂肪瘤:好發於背肩頸及四肢近端的皮下組織,外觀為扁圓形或分葉狀,有包膜,質地柔軟,色淡黃,有正常的脂肪組織的油膩感鏡下結構與正常脂肪組織的區別在於脂肪瘤有包膜瘤組織分葉大小不規則,並有不均等的纖維組織間隔存在脂肪瘤一般無明顯症狀,但也有引起局部疼痛症狀者,很少惡變,手術易切除
3)脈管瘤:可分為血管瘤淋巴管瘤其中以血管瘤最為常見多為先天性發生,所以常見於兒童血管瘤全身都可發生,但以皮膚最為常見血管瘤可分為毛細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細血管構成)海綿狀血管瘤(由擴張的血竇構成)及混合性血管瘤(即兩種改變並存)海綿狀血管瘤肉眼觀為地圖狀邊界清楚的無包膜紫紅色病損,呈浸潤性生長在皮膚或黏膜可呈突起的鮮紅腫塊,或呈暗紅色或紫紅色腫塊,壓之退色淋巴管瘤由增生的淋巴管構成,內含淋巴液淋巴管呈囊性擴張並互相融合,內含大量淋巴液,稱為囊性水瘤,此瘤多見於小兒
4)平滑肌瘤:常見於子宮胃腸瘤組織由形態比較一致的梭形平滑肌細胞組成
細胞排列成束狀互相編織,核呈長桿狀,兩端鈍圓,核分裂像少見
5)骨瘤:常見於頭面骨及下頜骨,也可累及四肢骨鏡下可見骨瘤由成熟的骨質組成,但失去其正常的骨質結構和排列方向
6)軟骨瘤:分為外生性軟骨瘤和內生性軟骨瘤鏡下可見腫瘤由成熟的透明軟骨組成,呈不規則的分葉狀切面呈淡藍色或銀白色,半透明,可有鈣化和囊性變
(2)惡性間葉組織腫瘤:惡性間葉組織腫瘤統稱為肉瘤
癌與肉瘤的區別如下:1)癌的組織來源為上皮組織,肉瘤的組織來源為間葉組織
2)發病率:癌較常見,約為肉瘤的9倍,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肉瘤較少見,大多見於青少年
3)大體特點:癌質較硬色灰白較乾燥,肉瘤質軟色灰紅濕潤魚肉狀
4)組織學特點:癌多形成癌巢,實質與間質分界清楚,纖維組織有增生;肉瘤細胞多彌漫分布,實質與間質分界不清,間質內血管豐富,纖維組織少
5)網狀纖維:癌細胞間多無網狀纖維,肉瘤細胞間多有網狀纖維
6)免疫組織化學:癌細胞表達上皮標記(如細胞角蛋白),肉瘤細胞表達間葉標記(如波形蛋白)
7)轉移:癌多經淋巴道轉移,肉瘤多經血道轉移
常見惡性間葉組織腫瘤:1)纖維肉瘤:是肉瘤中常見的一種發生部位與纖維瘤相似,好發於四肢皮下組織
分化好的纖維肉瘤瘤細胞呈梭形,異型性小,與纖維瘤有些相似分化不好的纖維肉瘤則有明顯的異型性纖維肉瘤分化好者生長較慢,轉移和復發較少見,分化不好者生長較快,易發生轉移,切除後較易復發
2)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好發於下肢,其次是上肢深部軟組織及腹膜後,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軟組織肉瘤電鏡下,主要見成纖維細胞和組織細胞樣細胞此外還可見原始間葉細胞肌纖維母細胞黃色瘤細胞多核瘤巨細胞異型性非常明顯,核分裂像常見大多數腫瘤中可見中等量或多量的慢性炎性細胞浸潤有的區域可見纖維母細胞呈車輻狀,被認為有一定的診斷意義3)脂肪肉瘤:好發於大腿及腹膜後的軟組織深部,來自原始間葉組織,很少由皮下脂肪層發生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人,極少見於青少年肉眼觀呈結節狀或分葉狀,表面常有一層假包膜,可似一般的脂肪瘤,切面可呈黏液樣外觀,或均勻一致呈魚肉狀本瘤的瘤細胞形態多種多樣,可見分化較差的星形梭形小圓形或呈明顯的異型性或多型性脂肪母細胞,胞漿內可見多少和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也可見分化成熟的脂肪細胞
4)橫紋肌肉瘤:常見於10歲以下兒童,好發於頭頸泌尿生殖道及腹膜後鏡下由不同階段的橫紋肌母細胞瘤組成根據瘤細胞的分化程度排列結構和大體特點可分為三種類型:胚胎性橫紋肌肉瘤腺泡狀橫紋肌肉瘤多型性橫紋肌肉瘤
5)平滑肌肉瘤:較多見於子宮和胃腸,患者多為中老年人鏡下見瘤細胞有不同程度異型性核分裂像的多少對判斷預後有重要意義
6)血管肉瘤:血管起源於血管內皮細胞,可發生於全身各器官和軟組織,尤以頭面部多見發生於軟組織的多見於皮膚,腫瘤內部易有壞死出血,有擴張的血管時,切面可呈海綿狀鏡下,分化較好者,瘤組織內血管形成明顯,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血管腔內皮細胞有不同程度的異型性,可見核分裂像分化差的血管肉瘤,細胞常呈片團狀增生,形成不明顯的不典型的血管腔或僅呈裂隙狀,瘤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分裂像多見
7)骨肉瘤:起源於骨母細胞,常見於青少年,好發於四肢長骨,尤其是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X線可見特徵性的Codman三角和日光放射狀影像
8)軟骨肉瘤:起源於軟骨母細胞,好發於盆骨,年齡多在40~70歲鏡下見軟骨基質中散布有異型性的軟骨細胞出現較多的雙核巨核和多核瘤巨細胞
(3)神經外胚葉源性腫瘤1)視網膜母細胞瘤:起源於視網膜胚基的惡性腫瘤,常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是一種常染色體性遺傳病,並有家族史大多數發生在單側眼,但也可雙眼發生,肉眼觀呈黃白色或黃色的結節狀腫物,切面有明顯的出血和壞死,並可見鈣化點鏡下可見腫瘤由小圓細胞構成,常只見核而胞漿不明顯,瘤細胞有時圍繞一空腔呈放射狀排列,形成菊形團轉移一般不常見
2)色素痣與黑色素瘤:色素痣為良性錯構瘤性畸形的增生性病變,按其在皮膚組織內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分為交界痣皮內痣混合痣三種黑色素瘤是一種能產生黑色素的高度惡性腫瘤大多見於30歲以上成人可由交界痣惡變而來,也可以一開始就是惡性鏡下可見瘤細胞呈巢狀條索狀或腺泡樣排列
(4)多種組織構成的惡性腫瘤:腫瘤的實質由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組織構成,稱為混合瘤常見的有畸胎瘤腎胚胎瘤癌肉瘤
1)畸胎瘤:根據組織分化成熟程度不同可分為良性畸胎瘤和惡性畸胎瘤根據外觀可分為囊性和實性良性畸胎瘤又稱為皮樣囊腫,多見於卵巢,呈囊狀惡性畸胎瘤多為實性,在睾丸比卵巢多見容易發生轉移,可轉移到盆腔及遠處器官畸胎瘤還可見於縱隔骶尾部腹膜後松果體等處
2)腎胚胎瘤:又稱為腎母細胞瘤或Wilms瘤,由腎內殘留的未成熟胚胎組織發展而來,多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腫瘤成分多樣,除見由瘤細胞呈巢團狀排列,類似幼稚的腎小球腎小管樣結構此外,還可見到黏液組織橫紋肌軟骨等
3)癌肉瘤:同一種腫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

3、半月板損傷怎樣覽定為幾度損傷

半月板損傷機制及類型
半月板易於損傷與其解剖及生物力學特性有關。由膝關節運動中引起的半月板矛盾運動(矛盾性){6}產生。即當膝關節伸屈時出現旋轉,甚至內外翻,此時既要完成伸屈時的移位運動,又要完成旋轉時的移位運動,或再加上正常運動中所不具備的側向移動就會出現矛盾運動,使得半月板被股骨、脛骨所擠壓固定造成損傷。例如踢足球時造成膝關節突然過伸,半月板被擠於股骨與脛骨髁之間,造成橫裂或前角撕裂。行走時絆於樹樁上出現伸屈、旋轉和外翻,內側半月板被拉向中央,被凸出的股骨內髁所壓迫,當膝關節繼續伸直時,造成縱裂或邊緣撕裂{1}。
損傷機制與損傷類型無固定不變的規律,因膝關節應力多為復合性的。臨床上,一般按照損傷的解剖特點分型。主要以形狀、部位、大小及MRI信號特點為依據。半月板損傷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水平型:損傷方向與脛骨關節面平行,矢狀面與冠狀面顯示與脛骨關節面平行的高信號延伸至半月板游離緣,主要見於內側半月板後角。(2)縱型:高信號與半月板長軸方向垂直。(3)斜型:高信號方向與脛骨平台呈現一定角度。(4)桶柄型:損傷後形成分離征、雙前角征、雙後交叉韌帶征等。(5)放射型:垂直於半月板環形纖維,常見於半月板體部和後角。(6)復合型:半月板中同時存在多種形態的損傷信號{7}。(7)退變型:信號增高,可出現I~III級信號,其中I、II級信號均未達關節面,提示半月板變性,III級信號延伸至半月板關節面緣或游離緣,提示半月板撕裂;韌帶及關節軟骨未見信號增高;半月板可出現磨損變薄。
4檢查及診斷方法
4.1 X線
雖然拍攝膝關節前後位、側位片及髕骨切線位X線片只能發現明顯的骨折及關節脫位{8},並不能觀察到半月板的損傷情況,但可以與骨軟骨游離體、骨結核、骨腫瘤、髕骨軟骨骨化等鑒別。
4.2 CT
CT是診斷半月板損傷的重要方法之一,半月板損傷後CT表現為:半月板邊緣不整齊、半月板上裂隙痕呈現出范圍不一的低密度區,關節囊內積液及周圍軟組織腫脹等{9}。從CT片上不易發現輕微的退行性變,是由於半月板是薄層軟骨,與鄰近組織的密度差異較小。
4.3關節鏡
關節鏡是臨床診斷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的「金標准」,亦是治療半月板損傷的微創手術方法。在臨床上,高度懷疑而經體檢、X線造影等均無法明確膝關節半月板是否存在損傷,或不能肯定哪一側半月板存在損傷,以及半月板切除後長期原因不明疼痛或遺留其他症狀時,才需要進行關節鏡檢查。可在直視下觀察半月板損傷情況,診斷正確率較高。但也有文獻報道{10},單獨使用關節鏡診斷也存在一定弊端,其無法到達內側半月板的後角,且關節鏡屬於有創檢查手段,有並發感染的可能。
4.43D彌散法MR膝關節造影
彌散法MR膝關節造影是指通過肘靜脈注射磁共振造影劑,利用造影劑的彌散能力進入膝關節腔,使關節腔與周圍組織信號的強度對比明顯增加,從而獲得類似關節造影效果圖像的方法。對關節軟骨、韌帶、半月板等組織病變診斷的敏感性明顯提高{11}。但也有專家認為該項檢查對診斷意義不大,且增加患者痛苦,不建議使用。
4.5磁共振MRI
磁共振(MRI)是目前診斷半月板損傷的首選技術,對軟組織具有較高解析度{12}。能任意角度、多方位成像。但對細小撕裂及體部撕裂顯示不滿意,導致病變的嚴重性被低估或漏診。磁共振診斷半月板損傷以矢狀面為主,並結合冠狀面。正常半月板在磁共振上顯示為黑三角形,邊緣銳利。磁共振信號對半月板的損傷根據Lotysch -Cruces分級標准分為三度:I度為半月

4、什麼是內生須

孤立性內生軟骨瘤是較常見的腫瘤,主要見於肢體上的長管狀骨和短管狀骨。隨著腫瘤的生長,患骨的皮質變薄和膨脹。這情況多見於指骨、掌骨或跖骨。孤立性內生軟骨瘤可以轉變為軟骨肉瘤,但這種惡性變多見於長管狀骨內的軟骨瘤,而短管狀骨內者很少有惡性變。 (一). 臨床表現 1.發病率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較少見於14歲以下和50歲以上的患者,Pongkripetch[1]報告軟骨瘤的發病率為良性骨腫瘤的第二位,佔15%,平均年齡27-47歲。無性別區別。 2.部位 孤立性內生軟骨瘤多見於肢體骨,以指骨、掌骨最為常見,其次為肱骨、股骨、趾骨、跖骨、脛骨、腓骨和尺骨。除肢體骨外,其他骨骼極少發生內生軟骨瘤,肋骨或胸骨是罕見部位中較多見者,骨盆骨和脊椎只有極個別報道。Bielecki[2] 報告了3例發生於喉部的軟骨瘤(1例甲狀軟骨、2例環狀軟骨)。不論是發生於短管狀骨或長管狀骨,一般起源於干骺端。從干骺端開始,腫瘤可波及整個骨幹,甚至侵入骨骺。若骨骺板仍存在,腫瘤跨越骨骺板的機會不大。若骨骺已與骨幹融合,則骨端極易被波及。 3.臨床症狀 開始時,病員並不感到有腫瘤存在。最早引起注意的是損傷。損傷後,局部有疼痛和腫脹。X線片可顯示有病理性骨折。Machens[3] 報告的內生軟骨瘤病例中,有38.4%的病人是出現患骨病理性骨折才發現的,11%的病人是偶然發現的。有些病員可以久已發現有腫脹,但無痛,或僅有微痛,或間歇性疼痛。只有在受傷後,疼痛才變為明顯。摸診時,腫脹指骨有堅實感;若有骨折,則局部可發生劇烈壓痛,並有熱感。長管狀骨內的內生軟骨瘤可以存在很長時間而無症狀,因此,很多這類病例在進行X線檢查時,發覺已有很多的鈣化區。內生軟骨瘤的生長很慢,症狀的出現遠在腫瘤的實際存在之後。症狀主要是發生於損傷之後,X線檢查則顯示有一個疏鬆病損。若長管狀骨的內生軟骨瘤一開始就發生疼痛,而無明顯的損傷,則應當考慮是否有惡性變的可能。 (二). 影像學表現 1.X線表現 孤立性內生軟骨瘤的X線表現是在骨幹內有一個橢圓形骨疏鬆陰影,很少波及骨骺。病損處於骨幹中央時,骨皮質膨脹不明顯,若處於一側,則可使皮質變薄而明顯膨脹。骨疏鬆區呈雲霧狀,其間可出現間隔或點狀密度增深。這種鈣化和骨化病灶更進一步說明是內生軟骨瘤。孤立性內生軟瘤主要發生於指骨。若在手指的中節指骨或近節指骨有病損,同時有上述的X線表現,幾乎可以肯定是良性內生軟骨瘤。Geirnaerdt[4] 等總結分析了35例軟骨瘤和43例I級軟骨肉瘤,其結果是中軸骨及扁平骨的病灶大於5cm與I級軟骨肉瘤有明顯關系,是預測惡性變相對可靠的依據。臨床症狀與良、惡性無明顯相關,根據X線表現如骨質破壞的輪廓邊緣、內部鈣化的形態、骨皮質的改變等判斷良、惡性的敏感性為56%,特異性為87%,惡性的陰性預測值為62%,惡性的陽性預測值為83%。單純X線平片表現預測惡變的作用有限,對中軸骨和扁平骨病灶直徑大於2cm、有臨床症狀、活檢組織學不明確者應進一步檢查和隨訪。 2.CT和MRI表現 X線平片結合臨床表現一般都可以診斷軟骨瘤,CT用於腫瘤內部無明顯鈣化、骨皮質的完整性不明確或不規則的進一步估價。MRI的作用是顯示腫瘤內部的非鈣化軟骨、病灶范圍、骨皮質有無穿破和腫瘤對軟組織的侵犯。軟骨瘤在T1加權像上顯低信號,在T2加權像上為明顯的高信號,與透明軟骨的信號相似[5]。注射Gd-DTPA增強能更好地顯示病灶,提高診斷的准確率[6、7]。 掌骨與跖骨的內生軟骨瘤的X線表現與指骨的完全相似,腫瘤部位主要是在骨乾的遠端,這一點可與骨囊腫、骨巨細胞瘤和骨軟骨瘤進行鑒別。這病損有時易與孤立性纖維結構不良混淆。根據內生軟骨瘤多見於掌骨和跖骨,同時腫瘤內可有點狀鈣化,就不難作出鑒別。至於長管狀骨上的內生軟骨瘤,主要見於骨乾的中央,皮質膨脹較小,范圍亦小。若疏鬆區內有點狀鈣化,則可說明病損屬內生軟骨瘤。若沒有這種點狀鈣化,則很難與纖維結構不良區別,須進行組織學檢查。有的長管狀骨內生軟骨瘤發生於骨端,則病灶主要向骨骺發展,並向關節軟骨延伸,而向骨幹延伸的范圍較小。 (三). 病理表現 1.大體所見 從手術刮出的內生軟骨瘤病的標本包括骨皮質碎片和刮出來的腫瘤組織。若骨皮質膨出,則骨皮質碎片較薄呈殼狀,這多見於指骨、掌骨和跖骨。若骨皮質沒有膨出,如長管狀骨,則骨皮質碎片的髓腔面均有侵蝕性的嵴突和溝紋。骨外膜一般較光滑,表面無新骨沉積。若腫瘤處曾發生過骨折,則骨表面可有骨痂形成,呈凹凸不平狀。腫瘤組織呈藍白色、堅實或略呈粘液樣的透明軟骨,其中含有暗淡的白色軟骨和黃色砂粒性組織,這些砂粒性組織為高度鈣化或骨化的軟骨。有的刮出物主要為鈣化和骨化軟骨,僅有極少的透明軟骨。長管狀骨的內生軟骨瘤一般均有較顯著的鈣化和骨化,但在有些中年人的指骨和掌骨病損,也可出現顯著鈣化和骨化。 2. 顯微鏡檢查 鏡下能觀察到軟骨的分葉性傾向很明顯,軟骨小葉被裂隙分隔開來。如在不同的視野進行比較,則不難推測這種裂隙的演變過程。它們形成於軟骨細胞隱窩的增大和融合部位,其中的細胞同時有崩解現象。這空隙最後被血管侵入。在空隙邊緣,可發生鈣化或骨化,甚至可含有脂肪或髓性骨髓。在不同的良性內生軟骨瘤中,細胞多少不等。有些富於細胞,而另一些在細胞豐富的區域內混雜著細胞稀少的區域。其實,內生軟骨瘤不會象軟骨肉瘤那樣富於細胞,此外,良性孤立性內生軟骨瘤內的細胞比多發性內生軟骨瘤病要少得多。病損的細胞間物質(即基質)可呈透明性、水腫狀或粘液樣。若基質屬透明性,軟骨細胞常位於隱窩內。隱窩一般較大,大都只含有一個細胞,也可含有兩個細胞,偶而可有一群細胞。若基質屬水腫性或粘液樣,軟骨細胞一般不再處於隱窩內,它們的細胞漿呈多極性或星形。在這種退行性過程的早期,膠元纖維被暴露,基質則呈嗜酸性染色的傾向。在蘇木素染色的切片中,基質如有鈣質小粒沉積,可呈污濁的藍色。如鈣化較顯著,顆粒在隱窩周圍特別明顯,在軟骨小葉周圍亦然,特別在靠近小葉間血管間隙的部位。如鈣化顯著,軟骨細胞可發生漸進性壞死,甚至完全消失。高度鈣化的區域,特別在血管間隙邊緣,可通過化生而骨化。當判斷一個軟骨性腫瘤是良性或惡性時,應注意細胞的成分,特別應注意一些健康而鈣化不太顯著的區域,檢查時應避免接近骨折區的組織。在肯定系良性內生軟骨瘤的代表性區域中,軟骨細胞總是小的,細胞漿色淡,並常呈空泡樣,細胞輪廓模糊。細胞核小,呈圓形,著色深。良性內生軟骨瘤的所有的軟骨細胞基本上都有上述表現,不論是否位於隱窩內,或後者是否增大。仔細搜索,可能看到個別的含有雙核的細胞,雖然它們的體積很小,但仍呈雙核。這種雙核的軟骨細胞是處於無絲分裂的狀態。在良性內生軟骨瘤內,一般都看不見軟骨細胞內存在著有絲分裂。總之,標志腫瘤為良性的細胞特徵是軟骨細胞小,單核佔大多數。 內生軟骨瘤的惡性變 凡發生於指骨、掌骨或跖骨的內生軟骨瘤,很少會發生惡性變。惡性變多見於長管狀骨內的內生軟骨瘤。在良性階段,這種腫瘤可以毫無症狀。在轉變為惡性以前,內生軟骨瘤可以有廣泛性鈣化和骨化。良性的內生軟骨瘤轉變為軟骨肉瘤的過程是較緩慢的。從細胞學上來看,在一開始時,就已有明確的變化,但這種情況是散在的,因此在檢查這類腫瘤時,應注意到細胞是否增多,是否有廣泛分布的雙核細胞出現,細胞核是否肥碩。即使這種情況是散在的,若發現在一個視野下有幾個雙核軟骨細胞,尤其是巨大軟骨細胞內含有大細胞核,或幾個核,或許多染色體團塊,就不應視為良性。 (四). 鑒別診斷 孤立性內生軟骨瘤主要發生於指骨,如手指的中節指骨或近節指骨有病變再有上述的影像學表現,幾乎可以肯定是良性的內生軟骨瘤。大多數的軟骨瘤根據影像學表現和結合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並不困難,不典型病灶需與以下病變鑒別。 1.皮樣囊腫 指骨的皮樣囊腫與無鈣化的軟骨瘤表現相似,但前者更多見於遠節指骨,後者好發於近節指骨,發病部位不同是主要的鑒別點。 2.骨的巨細胞瘤 長骨端的內生軟骨瘤有時會被誤認為骨的巨細胞瘤,尤其是沒有鈣化或骨化的病例。內生軟骨瘤一般很少有極度膨脹,同時病損比較局限。在診斷困難時,須依靠組織檢查才能做出鑒別。 3.骨梗死 高度鈣化的內生軟骨瘤有時會誤認為骨梗死,後者的X線阻射是由於壞死骨髓的鈣化以及骨組織在分解壞死後的鈣化,故鈣化陰影的界限不是很清楚,而有許多彎曲的鈣化條紋自中央區域伸出。MRI T1加權像上含有高信號的脂肪,在T2加權像上缺少高信號的軟骨。切片顯示骨壞死,隱窩內無骨細胞。 4.骨軟骨瘤 若內生軟瘤波及骨皮質的一側,可類似骨軟骨瘤,但影像學表現可將這兩種情況鑒別出來。 (五). 治 療 孤立性內生軟骨瘤的治療應視有否症狀而定。若局部發生疼痛,或壓迫周圍的血管或神經,影響關節的功能,則可作手術切除。一般的手術方法是刮除,並在空腔內植入自體或異體骨。對長管狀骨內的內生軟骨瘤,如果發生症狀,應考慮有肉瘤變的可能。對大多數的內生軟骨瘤來說,單用刮除和置入自體骨或異體骨即可。對復發病人應考慮作較底的手術,這將根據發病部和是否有惡性變來決定。對有些部位可考慮節段性切除,再加上大塊植骨來治療。惡性變的內生軟骨瘤也可用微波滅活加植骨術。

5、前裂隙癌的臨床表現

早期一般是無症狀的,腫瘤發展會出現排尿困難、尿流變細或尿流偏歪,或尿流分叉、尿程延長、尿頻、尿急、尿痛、尿意不盡感等,嚴重時尿滴瀝及發生尿瀦留。
疼痛 ,腰部、骶部、臀部、髖部疼痛,骨盆、坐骨神經痛是常見的,劇烈難忍。
轉移症狀
在前列腺癌病人中,轉移很常見。約有1/3甚至2/3的病人在初次就醫時就已有淋巴結轉移,多發生在骼內、骼外、腰部、腹股溝等部位。可引起相應部位的淋巴結腫大及下肢腫脹。
全身症狀
由於疼痛影響了飲食、睡眠和精神,經長期折磨,全身狀況日漸虛弱,消瘦乏力,進行性貧血,惡病質或腎功能衰竭。

6、孤立性內生軟骨瘤術後

孤立性內生軟骨瘤是較常見的腫瘤,主要見於肢體上的長管狀骨和短管狀骨。隨著腫瘤的生長,患骨的皮質變薄和膨脹。這情況多見於指骨、掌骨或跖骨。孤立性內生軟骨瘤可以轉變為軟骨肉瘤,但這種惡性變多見於長管狀骨內的軟骨瘤,而短管狀骨內者很少有惡性變。
(一). 臨床表現
1.發病率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較少見於14歲以下和50歲以上的患者,Pongkripetch[1]報告軟骨瘤的發病率為良性骨腫瘤的第二位,佔15%,平均年齡27-47歲。無性別區別。
2.部位 孤立性內生軟骨瘤多見於肢體骨,以指骨、掌骨最為常見,其次為肱骨、股骨、趾骨、跖骨、脛骨、腓骨和尺骨。除肢體骨外,其他骨骼極少發生內生軟骨瘤,肋骨或胸骨是罕見部位中較多見者,骨盆骨和脊椎只有極個別報道。Bielecki[2] 報告了3例發生於喉部的軟骨瘤(1例甲狀軟骨、2例環狀軟骨)。不論是發生於短管狀骨或長管狀骨,一般起源於干骺端。從干骺端開始,腫瘤可波及整個骨幹,甚至侵入骨骺。若骨骺板仍存在,腫瘤跨越骨骺板的機會不大。若骨骺已與骨幹融合,則骨端極易被波及。
3.臨床症狀 開始時,病員並不感到有腫瘤存在。最早引起注意的是損傷。損傷後,局部有疼痛和腫脹。X線片可顯示有病理性骨折。Machens[3] 報告的內生軟骨瘤病例中,有38.4%的病人是出現患骨病理性骨折才發現的,11%的病人是偶然發現的。有些病員可以久已發現有腫脹,但無痛,或僅有微痛,或間歇性疼痛。只有在受傷後,疼痛才變為明顯。摸診時,腫脹指骨有堅實感;若有骨折,則局部可發生劇烈壓痛,並有熱感。長管狀骨內的內生軟骨瘤可以存在很長時間而無症狀,因此,很多這類病例在進行X線檢查時,發覺已有很多的鈣化區。內生軟骨瘤的生長很慢,症狀的出現遠在腫瘤的實際存在之後。症狀主要是發生於損傷之後,X線檢查則顯示有一個疏鬆病損。若長管狀骨的內生軟骨瘤一開始就發生疼痛,而無明顯的損傷,則應當考慮是否有惡性變的可能。
(二). 影像學表現
1.X線表現 孤立性內生軟骨瘤的X線表現是在骨幹內有一個橢圓形骨疏鬆陰影,很少波及骨骺。病損處於骨幹中央時,骨皮質膨脹不明顯,若處於一側,則可使皮質變薄而明顯膨脹。骨疏鬆區呈雲霧狀,其間可出現間隔或點狀密度增深。這種鈣化和骨化病灶更進一步說明是內生軟骨瘤。孤立性內生軟瘤主要發生於指骨。若在手指的中節指骨或近節指骨有病損,同時有上述的X線表現,幾乎可以肯定是良性內生軟骨瘤。Geirnaerdt[4] 等總結分析了35例軟骨瘤和43例I級軟骨肉瘤,其結果是中軸骨及扁平骨的病灶大於5cm與I級軟骨肉瘤有明顯關系,是預測惡性變相對可靠的依據。臨床症狀與良、惡性無明顯相關,根據X線表現如骨質破壞的輪廓邊緣、內部鈣化的形態、骨皮質的改變等判斷良、惡性的敏感性為56%,特異性為87%,惡性的陰性預測值為62%,惡性的陽性預測值為83%。單純X線平片表現預測惡變的作用有限,對中軸骨和扁平骨病灶直徑大於2cm、有臨床症狀、活檢組織學不明確者應進一步檢查和隨訪。
2.CT和MRI表現 X線平片結合臨床表現一般都可以診斷軟骨瘤,CT用於腫瘤內部無明顯鈣化、骨皮質的完整性不明確或不規則的進一步估價。MRI的作用是顯示腫瘤內部的非鈣化軟骨、病灶范圍、骨皮質有無穿破和腫瘤對軟組織的侵犯。軟骨瘤在T1加權像上顯低信號,在T2加權像上為明顯的高信號,與透明軟骨的信號相似[5]。注射Gd-DTPA增強能更好地顯示病灶,提高診斷的准確率[6、7]。
掌骨與跖骨的內生軟骨瘤的X線表現與指骨的完全相似,腫瘤部位主要是在骨乾的遠端,這一點可與骨囊腫、骨巨細胞瘤和骨軟骨瘤進行鑒別。這病損有時易與孤立性纖維結構不良混淆。根據內生軟骨瘤多見於掌骨和跖骨,同時腫瘤內可有點狀鈣化,就不難作出鑒別。至於長管狀骨上的內生軟骨瘤,主要見於骨乾的中央,皮質膨脹較小,范圍亦小。若疏鬆區內有點狀鈣化,則可說明病損屬內生軟骨瘤。若沒有這種點狀鈣化,則很難與纖維結構不良區別,須進行組織學檢查。有的長管狀骨內生軟骨瘤發生於骨端,則病灶主要向骨骺發展,並向關節軟骨延伸,而向骨幹延伸的范圍較小。
(三). 病理表現
1.大體所見 從手術刮出的內生軟骨瘤病的標本包括骨皮質碎片和刮出來的腫瘤組織。若骨皮質膨出,則骨皮質碎片較薄呈殼狀,這多見於指骨、掌骨和跖骨。若骨皮質沒有膨出,如長管狀骨,則骨皮質碎片的髓腔面均有侵蝕性的嵴突和溝紋。骨外膜一般較光滑,表面無新骨沉積。若腫瘤處曾發生過骨折,則骨表面可有骨痂形成,呈凹凸不平狀。腫瘤組織呈藍白色、堅實或略呈粘液樣的透明軟骨,其中含有暗淡的白色軟骨和黃色砂粒性組織,這些砂粒性組織為高度鈣化或骨化的軟骨。有的刮出物主要為鈣化和骨化軟骨,僅有極少的透明軟骨。長管狀骨的內生軟骨瘤一般均有較顯著的鈣化和骨化,但在有些中年人的指骨和掌骨病損,也可出現顯著鈣化和骨化。
2. 顯微鏡檢查 鏡下能觀察到軟骨的分葉性傾向很明顯,軟骨小葉被裂隙分隔開來。如在不同的視野進行比較,則不難推測這種裂隙的演變過程。它們形成於軟骨細胞隱窩的增大和融合部位,其中的細胞同時有崩解現象。這空隙最後被血管侵入。在空隙邊緣,可發生鈣化或骨化,甚至可含有脂肪或髓性骨髓。在不同的良性內生軟骨瘤中,細胞多少不等。有些富於細胞,而另一些在細胞豐富的區域內混雜著細胞稀少的區域。其實,內生軟骨瘤不會象軟骨肉瘤那樣富於細胞,此外,良性孤立性內生軟骨瘤內的細胞比多發性內生軟骨瘤病要少得多。病損的細胞間物質(即基質)可呈透明性、水腫狀或粘液樣。若基質屬透明性,軟骨細胞常位於隱窩內。隱窩一般較大,大都只含有一個細胞,也可含有兩個細胞,偶而可有一群細胞。若基質屬水腫性或粘液樣,軟骨細胞一般不再處於隱窩內,它們的細胞漿呈多極性或星形。在這種退行性過程的早期,膠元纖維被暴露,基質則呈嗜酸性染色的傾向。在蘇木素染色的切片中,基質如有鈣質小粒沉積,可呈污濁的藍色。如鈣化較顯著,顆粒在隱窩周圍特別明顯,在軟骨小葉周圍亦然,特別在靠近小葉間血管間隙的部位。如鈣化顯著,軟骨細胞可發生漸進性壞死,甚至完全消失。高度鈣化的區域,特別在血管間隙邊緣,可通過化生而骨化。當判斷一個軟骨性腫瘤是良性或惡性時,應注意細胞的成分,特別應注意一些健康而鈣化不太顯著的區域,檢查時應避免接近骨折區的組織。在肯定系良性內生軟骨瘤的代表性區域中,軟骨細胞總是小的,細胞漿色淡,並常呈空泡樣,細胞輪廓模糊。細胞核小,呈圓形,著色深。良性內生軟骨瘤的所有的軟骨細胞基本上都有上述表現,不論是否位於隱窩內,或後者是否增大。仔細搜索,可能看到個別的含有雙核的細胞,雖然它們的體積很小,但仍呈雙核。這種雙核的軟骨細胞是處於無絲分裂的狀態。在良性內生軟骨瘤內,一般都看不見軟骨細胞內存在著有絲分裂。總之,標志腫瘤為良性的細胞特徵是軟骨細胞小,單核佔大多數。
內生軟骨瘤的惡性變 凡發生於指骨、掌骨或跖骨的內生軟骨瘤,很少會發生惡性變。惡性變多見於長管狀骨內的內生軟骨瘤。在良性階段,這種腫瘤可以毫無症狀。在轉變為惡性以前,內生軟骨瘤可以有廣泛性鈣化和骨化。良性的內生軟骨瘤轉變為軟骨肉瘤的過程是較緩慢的。從細胞學上來看,在一開始時,就已有明確的變化,但這種情況是散在的,因此在檢查這類腫瘤時,應注意到細胞是否增多,是否有廣泛分布的雙核細胞出現,細胞核是否肥碩。即使這種情況是散在的,若發現在一個視野下有幾個雙核軟骨細胞,尤其是巨大軟骨細胞內含有大細胞核,或幾個核,或許多染色體團塊,就不應視為良性。
(四). 鑒別診斷
孤立性內生軟骨瘤主要發生於指骨,如手指的中節指骨或近節指骨有病變再有上述的影像學表現,幾乎可以肯定是良性的內生軟骨瘤。大多數的軟骨瘤根據影像學表現和結合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並不困難,不典型病灶需與以下病變鑒別。
1.皮樣囊腫 指骨的皮樣囊腫與無鈣化的軟骨瘤表現相似,但前者更多見於遠節指骨,後者好發於近節指骨,發病部位不同是主要的鑒別點。
2.骨的巨細胞瘤 長骨端的內生軟骨瘤有時會被誤認為骨的巨細胞瘤,尤其是沒有鈣化或骨化的病例。內生軟骨瘤一般很少有極度膨脹,同時病損比較局限。在診斷困難時,須依靠組織檢查才能做出鑒別。
3.骨梗死 高度鈣化的內生軟骨瘤有時會誤認為骨梗死,後者的X線阻射是由於壞死骨髓的鈣化以及骨組織在分解壞死後的鈣化,故鈣化陰影的界限不是很清楚,而有許多彎曲的鈣化條紋自中央區域伸出。MRI T1加權像上含有高信號的脂肪,在T2加權像上缺少高信號的軟骨。切片顯示骨壞死,隱窩內無骨細胞。
4.骨軟骨瘤 若內生軟瘤波及骨皮質的一側,可類似骨軟骨瘤,但影像學表現可將這兩種情況鑒別出來。
(五). 治 療
孤立性內生軟骨瘤的治療應視有否症狀而定。若局部發生疼痛,或壓迫周圍的血管或神經,影響關節的功能,則可作手術切除。一般的手術方法是刮除,並在空腔內植入自體或異體骨。對長管狀骨內的內生軟骨瘤,如果發生症狀,應考慮有肉瘤變的可能。對大多數的內生軟骨瘤來說,單用刮除和置入自體骨或異體骨即可。對復發病人應考慮作較底的手術,這將根據發病部和是否有惡性變來決定。對有些部位可考慮節段性切除,再加上大塊植骨來治療。惡性變的內生軟骨瘤也可用微波滅活加植骨術。

7、常見腫瘤有哪些?

1.上皮性腫瘤

(1)良性上皮性腫瘤

1)乳頭狀瘤:腫瘤向表面外生性生長形成乳頭狀突起,並可呈菜花狀或絨毛狀外觀,由覆蓋上皮發生腫瘤的根部較狹窄形成蒂與正常組織相連鏡下每一乳頭都由具有血管的分支狀間質組成軸心,其表面覆蓋的增生上皮因其起源部位不同,可為鱗狀上皮柱狀上皮或移行上皮在外耳道陰莖及膀胱和結腸的乳頭狀瘤較易轉變為乳頭狀癌

2)腺瘤:由腺上皮發生的良性腫瘤,黏膜腺的腺瘤多呈息肉狀,腺器官內腺瘤呈結節狀,且常有包膜,與周圍正常組織分界清晰,結構與起始腺體十分相似,常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能分泌漿液和黏液,常見於甲狀腺涎腺卵巢乳腺等處

根據腺瘤的組成成分或形態特點,可將腺瘤分為囊腺瘤纖維腺瘤多形性腺瘤和息肉狀腺瘤等類型

①囊腺瘤是由於腺瘤組織中的腺體分泌物淤積,腺腔逐漸擴張並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因而得名主要見於卵巢,偶見於甲狀腺及胰腺,卵巢囊腺瘤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黏液性囊腺瘤,常為多房性,囊壁光滑,少有乳頭狀增生另一種是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腺上皮向囊腔內呈乳頭狀增生,並分泌漿液,所以稱為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

②纖維腺瘤是女性乳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除腺上皮細胞增生外,同時還伴有纖維結締組織增生這種腫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

③多形性腺瘤好發於涎腺,特別是腮腺,過去常稱為混合瘤由腺組織黏液樣及軟骨樣組織等多種成分混合而成本瘤生長緩慢,但切除後常易復發

④息肉狀腺瘤發生於黏膜,呈息肉狀,有蒂與黏膜相連,多見於直腸其中表面呈乳頭狀或絨毛狀的惡變率較高結腸多發性腺癌性息肉病常有家族遺傳性,不但癌變率較高,並易早期發生癌變

(2)惡性上皮組織腫瘤: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統稱為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群,常以浸潤性生長為主,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發生於皮膚黏膜表面者呈息肉狀或菜花狀,表面常有壞死及潰瘍形成,發生在器官內者為不規則的結節狀癌早期一般經淋巴道轉移,到晚期才發生血道轉移這與間葉組織惡性腫瘤有區別,惡性間葉組織腫瘤主要先經血道轉移癌的常見類型有以下幾種:1)鱗狀細胞癌:常發生於原有鱗狀上皮覆蓋部位,如皮膚口腔唇子宮頸陰道食管陰莖等,也可發生於鱗狀上皮化生的部位如支氣管膽囊腎盂等處,正常時雖不由鱗狀上皮覆蓋,但可通過鱗狀化生而發生鱗狀細胞癌肉眼呈菜花狀,可向深層浸潤生長分化好的鱗狀細胞癌可在鏡下觀察,層狀角化物稱為「癌珠」,分化較差的鱗癌無角化珠形成,甚至也無細胞間橋,瘤細胞呈明顯的異型性並見較多的核分裂像

2)基底細胞癌:多見於老年人面部,如眼瞼頰及鼻翼等處,由該處的原始上皮細胞或基底細胞發生癌巢主要由濃染的基底細胞樣的癌細胞構成基底細胞癌生長緩慢,表面常形成潰瘍,並可浸潤破壞局部的深層組織,但很少發生轉移基底細胞癌對放射治療敏感,臨床呈低度惡性經過

3)移行上皮癌:膀胱腎盂等處移行上皮易發生,呈乳頭狀多發性,可潰破形成潰瘍或廣泛浸潤膀胱壁鏡下,癌細胞似移形上皮,呈多層排列,異型性明顯

4)腺上皮癌:較多見於胃腸膽囊子宮體等是腺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分化較好的具有腺樣結構的稱為腺癌,分化差的常形成實體性癌巢,不形成腺腔的稱為實體癌

分泌黏液較多的稱為黏液癌,又稱膠體癌,常見於胃和大腸鏡下可見黏液聚集於癌細胞內,將核擠向一側,使該細胞呈印戒狀,稱為印戒細胞

5)癌前病變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癌前病變:是指某些具有癌變的潛在可能性的病變,如長期存在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轉變為癌常見的癌前病變有:①黏膜白斑:常見於口腔外陰等處黏膜由於鱗狀上皮的過度增生和過度角化並有一定異型性,長期不愈可轉變為鱗狀細胞癌

②慢性子宮頸炎伴宮頸糜爛:這是婦科常見疾患,是在慢性宮頸炎基礎上,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被來自子宮頸管內膜的單層柱狀上皮取代,可以轉變為宮頸鱗狀細胞癌

③直腸結腸的腺瘤性息肉:單發多發均可發生癌變,有家族史的多發者,更易發生癌變

④乳腺增生性纖維囊性變:常因內分泌失調引起,伴有導管內乳頭狀增生者易發生癌變

⑤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黏膜上皮的腸上皮化生可發生癌變慢性胃潰瘍長期不愈,也可發生癌變,其癌變率大約為1%

⑥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在反復潰瘍和黏膜增生的基礎上可發生結腸腺癌

⑦皮膚慢性潰瘍:經久不愈的皮膚潰瘍和瘺管特別是小腿慢性潰瘍可發生鱗狀上皮增生,易癌變

⑧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進展為肝硬化,相當一部分可進一步進展為肝細胞性肝癌

非典型性增生:非典型性增生是上皮細胞異乎常態的增生,形態呈現一定程度的異型性,但不足以診斷為癌,多發生於皮膚或黏膜表面的鱗狀上皮,也可發生於腺上皮這種非典型性增生如累及2/3以上尚未達到全層的為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很難逆轉而發生癌變癌前病變常通過這種形式轉變為癌

原位癌:原位癌指黏膜鱗狀上皮層內或皮膚表皮內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幾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層,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潤生長者稱為原位癌如子宮頸食管及皮膚的原位癌

2.間葉組織腫瘤(1)良性間葉組織腫瘤:這類腫瘤的分化成熟程度高,其組織結構細胞形態硬度顏色等均與其發源的正常組織相似腫瘤生長慢,一般具有包膜常見的類型有以下幾種:1)纖維瘤:瘤組織內的膠原纖維排成束狀,互相編織,纖維間含有纖維細胞,外觀呈結節狀,與周圍組織分界明顯,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常見於四肢及軀乾的皮下此瘤生長緩慢,手術摘除後不再復發

2)脂肪瘤:好發於背肩頸及四肢近端的皮下組織,外觀為扁圓形或分葉狀,有包膜,質地柔軟,色淡黃,有正常的脂肪組織的油膩感鏡下結構與正常脂肪組織的區別在於脂肪瘤有包膜瘤組織分葉大小不規則,並有不均等的纖維組織間隔存在脂肪瘤一般無明顯症狀,但也有引起局部疼痛症狀者,很少惡變,手術易切除

3)脈管瘤:可分為血管瘤淋巴管瘤其中以血管瘤最為常見多為先天性發生,所以常見於兒童血管瘤全身都可發生,但以皮膚最為常見血管瘤可分為毛細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細血管構成)海綿狀血管瘤(由擴張的血竇構成)及混合性血管瘤(即兩種改變並存)海綿狀血管瘤肉眼觀為地圖狀邊界清楚的無包膜紫紅色病損,呈浸潤性生長在皮膚或黏膜可呈突起的鮮紅腫塊,或呈暗紅色或紫紅色腫塊,壓之退色淋巴管瘤由增生的淋巴管構成,內含淋巴液淋巴管呈囊性擴張並互相融合,內含大量淋巴液,稱為囊性水瘤,此瘤多見於小兒

4)平滑肌瘤:常見於子宮胃腸瘤組織由形態比較一致的梭形平滑肌細胞組成

細胞排列成束狀互相編織,核呈長桿狀,兩端鈍圓,核分裂像少見

5)骨瘤:常見於頭面骨及下頜骨,也可累及四肢骨鏡下可見骨瘤由成熟的骨質組成,但失去其正常的骨質結構和排列方向

6)軟骨瘤:分為外生性軟骨瘤和內生性軟骨瘤鏡下可見腫瘤由成熟的透明軟骨組成,呈不規則的分葉狀切面呈淡藍色或銀白色,半透明,可有鈣化和囊性變

(2)惡性間葉組織腫瘤:惡性間葉組織腫瘤統稱為肉瘤

癌與肉瘤的區別如下:1)癌的組織來源為上皮組織,肉瘤的組織來源為間葉組織

2)發病率:癌較常見,約為肉瘤的9倍,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肉瘤較少見,大多見於青少年

3)大體特點:癌質較硬色灰白較乾燥,肉瘤質軟色灰紅濕潤魚肉狀

4)組織學特點:癌多形成癌巢,實質與間質分界清楚,纖維組織有增生;肉瘤細胞多彌漫分布,實質與間質分界不清,間質內血管豐富,纖維組織少

5)網狀纖維:癌細胞間多無網狀纖維,肉瘤細胞間多有網狀纖維

6)免疫組織化學:癌細胞表達上皮標記(如細胞角蛋白),肉瘤細胞表達間葉標記(如波形蛋白)

7)轉移:癌多經淋巴道轉移,肉瘤多經血道轉移

常見惡性間葉組織腫瘤:1)纖維肉瘤:是肉瘤中常見的一種發生部位與纖維瘤相似,好發於四肢皮下組織

分化好的纖維肉瘤瘤細胞呈梭形,異型性小,與纖維瘤有些相似分化不好的纖維肉瘤則有明顯的異型性纖維肉瘤分化好者生長較慢,轉移和復發較少見,分化不好者生長較快,易發生轉移,切除後較易復發

2)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好發於下肢,其次是上肢深部軟組織及腹膜後,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軟組織肉瘤電鏡下,主要見成纖維細胞和組織細胞樣細胞此外還可見原始間葉細胞肌纖維母細胞黃色瘤細胞多核瘤巨細胞異型性非常明顯,核分裂像常見大多數腫瘤中可見中等量或多量的慢性炎性細胞浸潤有的區域可見纖維母細胞呈車輻狀,被認為有一定的診斷意義3)脂肪肉瘤:好發於大腿及腹膜後的軟組織深部,來自原始間葉組織,很少由皮下脂肪層發生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人,極少見於青少年肉眼觀呈結節狀或分葉狀,表面常有一層假包膜,可似一般的脂肪瘤,切面可呈黏液樣外觀,或均勻一致呈魚肉狀本瘤的瘤細胞形態多種多樣,可見分化較差的星形梭形小圓形或呈明顯的異型性或多型性脂肪母細胞,胞漿內可見多少和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也可見分化成熟的脂肪細胞

4)橫紋肌肉瘤:常見於10歲以下兒童,好發於頭頸泌尿生殖道及腹膜後鏡下由不同階段的橫紋肌母細胞瘤組成根據瘤細胞的分化程度排列結構和大體特點可分為三種類型:胚胎性橫紋肌肉瘤腺泡狀橫紋肌肉瘤多型性橫紋肌肉瘤

5)平滑肌肉瘤:較多見於子宮和胃腸,患者多為中老年人鏡下見瘤細胞有不同程度異型性核分裂像的多少對判斷預後有重要意義

6)血管肉瘤:血管起源於血管內皮細胞,可發生於全身各器官和軟組織,尤以頭面部多見發生於軟組織的多見於皮膚,腫瘤內部易有壞死出血,有擴張的血管時,切面可呈海綿狀鏡下,分化較好者,瘤組織內血管形成明顯,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血管腔內皮細胞有不同程度的異型性,可見核分裂像分化差的血管肉瘤,細胞常呈片團狀增生,形成不明顯的不典型的血管腔或僅呈裂隙狀,瘤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分裂像多見

7)骨肉瘤:起源於骨母細胞,常見於青少年,好發於四肢長骨,尤其是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X線可見特徵性的Codman三角和日光放射狀影像

8)軟骨肉瘤:起源於軟骨母細胞,好發於盆骨,年齡多在40~70歲鏡下見軟骨基質中散布有異型性的軟骨細胞出現較多的雙核巨核和多核瘤巨細胞

(3)神經外胚葉源性腫瘤1)視網膜母細胞瘤:起源於視網膜胚基的惡性腫瘤,常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是一種常染色體性遺傳病,並有家族史大多數發生在單側眼,但也可雙眼發生,肉眼觀呈黃白色或黃色的結節狀腫物,切面有明顯的出血和壞死,並可見鈣化點鏡下可見腫瘤由小圓細胞構成,常只見核而胞漿不明顯,瘤細胞有時圍繞一空腔呈放射狀排列,形成菊形團轉移一般不常見

2)色素痣與黑色素瘤:色素痣為良性錯構瘤性畸形的增生性病變,按其在皮膚組織內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分為交界痣皮內痣混合痣三種黑色素瘤是一種能產生黑色素的高度惡性腫瘤大多見於30歲以上成人可由交界痣惡變而來,也可以一開始就是惡性鏡下可見瘤細胞呈巢狀條索狀或腺泡樣排列

(4)多種組織構成的惡性腫瘤:腫瘤的實質由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組織構成,稱為混合瘤常見的有畸胎瘤腎胚胎瘤癌肉瘤

1)畸胎瘤:根據組織分化成熟程度不同可分為良性畸胎瘤和惡性畸胎瘤根據外觀可分為囊性和實性良性畸胎瘤又稱為皮樣囊腫,多見於卵巢,呈囊狀惡性畸胎瘤多為實性,在睾丸比卵巢多見容易發生轉移,可轉移到盆腔及遠處器官畸胎瘤還可見於縱隔骶尾部腹膜後松果體等處

2)腎胚胎瘤:又稱為腎母細胞瘤或Wilms瘤,由腎內殘留的未成熟胚胎組織發展而來,多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腫瘤成分多樣,除見由瘤細胞呈巢團狀排列,類似幼稚的腎小球腎小管樣結構此外,還可見到黏液組織橫紋肌軟骨等

3)癌肉瘤:同一種腫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

8、北京哪個醫院治骨科好

1、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綜合第一。矯正最厲害。
2、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擅長治療運動損傷,腰椎頸椎手術治療。國內權威骨科醫院。
3、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擅長治療骨關節病,和骨關節置換,骨腫瘤。是國內骨科權威醫院。
4、北京301醫院。
以上是中國骨科最權威、也是百姓網評最好的骨科醫院。
參考資料:國家骨科重點臨床醫院。。

9、我媽媽說法她現在的腰很痛,醫 生說腰上骨折了,骨頭在變小,請問應該怎麼辦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謝謝!

中葯保守治療,腰痛是骨質增生,腰椎盤突出引起的,腎俞和志室兩大穴痛,然後壓迫神經。

與裂隙骨腫瘤相關的內容